CN201204628Y - 便携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4628Y
CN201204628Y CNU2008200795668U CN200820079566U CN201204628Y CN 201204628 Y CN201204628 Y CN 201204628Y CN U2008200795668 U CNU2008200795668 U CN U2008200795668U CN 200820079566 U CN200820079566 U CN 200820079566U CN 201204628 Y CN201204628 Y CN 2012046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electronic aid
mancarried electronic
voltage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795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星
李含博
刘庆刚
孙道红
卢晓光
杨煜
王伟
赵元凤
尹超
徐金龙
王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795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46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46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46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 Oxygen, Ozone, And Oxid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包括便携电子设备本体,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包括一电池模块,其中该便携电子设备还包括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连接并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共用所述电池模块,用于根据电池模块提供的电源产生臭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于便携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与普遍性,将臭氧杀菌技术结合到便携电子设备中,以通过便携电子设备作为载体进行杀菌。

Description

便携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环境卫生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人们希望能够以简单且快捷的途径迅速进行杀菌。手机作为便携式电子产品,由于其能够提供方便远程的语音业务,也逐渐从高端消费群体普及到大众,手机类型也从单一的语音手机发展到MP3手机、PDA手机、摄像手机等。
臭氧是由一个氧分子(O2)携带一个氧原子(O)组成,是氧的同素异性体,常温下是一种不稳定的淡紫色气体,有刺激腥味,微量时具有一种“清新”气味。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2.07V,仅次于氟电位2.87V,居第二位,它的氧化能力高于氯(1.36V)、二氧化氯(1.5V)。与氧气相比,臭氧比重大、有味、有色、易溶于水、易分解。在常温、常压下很快自行分解为氧和单个氧原子,单个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在一定浓度下能与细菌、病毒、病原体等微生物产生生化反应。臭氧具有不稳定特性和很强的氧化能力,由于臭氧是由氧分子携带一个氧原子组成,决定了它只是一种暂存形态,氧原子除氧化用掉外,剩余的又组合为氧气。所以臭氧工作中没有二次污染产生,这是臭氧技术应用的最大优越性。
在高压强电场作用下,气体在电介质表面产生脉冲电晕放电,产生高浓度等离子体,电子和离子被强大电场力作用会加速与气体分子碰撞,如在10秒内使氧分子分解成单原子氧,在数十秒内原子氧和分子氧结合成臭氧。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往往希望能够对周围的局部环境,如办公区桌、办公电话或公共龙头等进行方便有效的杀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对局部环境的有效杀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电子设备,以解决人们所希望的方便有效的杀菌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包括便携电子设备本体,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包括一电池模块,其中该便携电子设备还包括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连接并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共用所述电池模块,用于根据电池模块提供的电源产生臭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将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杀菌装置应用到便携电子设备,利用臭氧的杀菌特性,使得人们在使用便携电子设备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该便携电子设备产生臭氧进行杀菌;同时,基于便携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与普遍性,使用便携电子设备作为载体进行杀菌,使得使用者能够获得随时随地环境改善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中臭氧产生模块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臭氧产生模块的一电路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中臭氧产生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采样模块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采样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脉宽调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便携电子设备包括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及杀菌装置200。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上包括电池模块110,电池模块110用于给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提供电源。杀菌装置200与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连接,并与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共用电池模块110。杀菌装置200与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的电池模块110进行电连接,用于根据电池模块110提供的电源产生臭氧。其中杀菌装置200可以通过插接方式、挂接方式或内嵌方式与便携电子设备100进行物理连接,为方便分析,图1中将杀菌装置200与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分开画出,以连线表示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
该实施例,通过将具有臭氧杀菌功能的杀菌装置200应用到便携电子设备,利用臭氧的杀菌特性,使得人们在使用便携电子设备的同时,还能够利用该便携电子设备产生臭氧进行杀菌;同时,基于便携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与普遍性,使用便携电子设备作为载体进行杀菌,使得使用者能够获得随时随地环境改善的体验。
图2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的杀菌装置200可以具体包括一臭氧产生模块210,用于根据电池模块110提供的电源产生臭氧。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杀菌装置200是根据电池模块110提供的电源产生臭氧。电池模块110向杀菌装置200提供电源是杀菌装置200产生臭氧的前提,以下实施例三及实施例四,用以详细说明用户如何方便的控制带有杀菌装置的便携电子设备启动杀菌功能。
图3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二,杀菌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模块220,与电池模块110及臭氧产生模块210连接,用于手动连接或关断电池模块110与臭氧产生模块210之间的电连接。可以在第一控制模块220上设置一个开关,当开关闭合时,电池模块110与臭氧产生模块210实现电连接,臭氧产生模块210在电池模块110提供的电源作用下产生臭氧;当开关断开时,电池模块110与臭氧产生模块210之间的电连接关断,电池模块110此时不向臭氧产生模块210提供电源,臭氧产生模块210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不产生臭氧。
图4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二,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上还包括一用户接口模块120,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或杀菌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模块,该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设置130设置在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上。
用户接口模块120可以为该便携电子设备的输入界面,可以为语音输入界面(如听筒),也可以为文字输入界面(如显示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用户接口模块120输入开启或关闭杀菌功能的命令。
第二控制模块130,与用户接口模块120、电池模块110及臭氧产生模块210连接,用于根据用户接口模块120输入的开启或关闭杀菌功能的命令,连接或关断电池模块110及臭氧产生模块210之间的电连接。
该实施例,第二控制模块130根据接收到的用户接口模块120输入开启或关闭杀菌功能的命令,以控制电池模块110与臭氧产生模块210之间的电连接的连接或关断。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可以在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或杀菌装置200中还可以包括:一保护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220连接或第二控制模块130连接,用于限制电流在预定范围内。
图5为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四,便携电子设备本体100上还包括一保护模块140,与第二控制模块130连接,用于限制电流在预定范围内。若该实施例中的臭氧是通过臭氧产生模块210进行高压放电产生的,则在产生臭氧时,保护模块140可以通过采用限流技术,在高压放电过程中限制电流在预定范围内,以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中臭氧产生模块210的一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的臭氧产生模块210包括:升压模块211、输出模块212以及脉宽调制模块213。
升压模块211用于将电池模块110提供的电源(图中的直流输入电压DC)进行升压处理。
输出模块212包括一个电压输入端及两个电压输出端。两个电压输出端分别为: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电压输入端接收升压模块211输出的电压。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与第二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相等。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作为反馈电压连接到脉宽调制模块213,第二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作为放电所需电压。
脉宽调制模块213的一端连接在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在升压模块211的输入端,与升压模块211及输出模块212构成一反馈回路。臭氧产生模块210的输入电压与脉宽调制模块213的输出的信号一起输入到升压模块211进行升压处理。
反馈电压通过与脉宽调制模块213中的误差放大器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控制脉宽调制模块213的输出占空比,以调节输入到输出模块212的直流高压,进而达到调节输出模块212的电压输出端的电压,达到稳压的目的。其稳压原理是,若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偏高(第二电压输出端的电压与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相等),与脉冲调制模块213中的误差放大器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后的电压偏低,导致占空比的宽度变窄,因此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的电压下降,因此第二电压输出端的电压也下降。
图7为图6中臭氧产生模块210的一电路结构图。升压模块采用直流升压电路211。直流升压电路211将来自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池的较低的直流电压1DC,提升到需要的电压值hDC,直流升压电路211属于DC/DC电路的一种类型。该实施例中的直流升压电路211由高频振荡器、脉冲变压器及脉冲整流器组成,其基本的工作过程都是:高频振荡器产生低压脉冲,脉冲变压器升压到预定电压值,脉冲整流器获得较高的直流电压hDC。在使用电池供电的便携电子设备中,可以通过直流升压电路211获得杀菌模块中臭氧放电所需要的电压。
输出模块212除了包括一个电压输入端及两个电压输出端外,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电极板。输出模块212的两个电压输出端分别为:第一电压输出端及第二电压输出端。电压输入端接收升压模块211输出的电压。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与第二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相等。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作为反馈电压连接到脉宽调制模块213,第二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用于作为放电所需电压。两个电极板分别为第一电极板2121及第二电极板2122,用于在输出模块212的第二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作用下对氧气进行放电产生臭氧。
脉宽调制模块213的一端连接在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在直流升压电路211的输入端,与直流升压电路211及输出模块212构成一反馈回路。臭氧产生模块210的输入电压与脉宽调制模块213的输出的信号一起输入到升压模块211进行升压处理。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中臭氧产生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臭氧产生模块210除了包括图6所示的臭氧产生模块210的结构特征外,在输出模块212与脉宽调制模块213之间还包括采样模块214。该采样模块214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2141及可调电压模块2142。
第一电阻2141,与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并联,将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转化为采样模块214的输入电压;
可调电压模块2142,与所述第一电阻2141并联,调节采样模块214的输出电压。
采样模块214配合脉宽调制模块213的稳压原理是,若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的电压偏高(第二电压输出端的电压与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相等,第二电压输出端输到电极板的电压也相应偏高),采样模块214输出的信号也偏高,与脉冲调制模块213中的误差放大器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后的电压偏低,导致占空比的宽度变窄,因此输出模块212的电压输出端的电压下降。
图9为图8中采样模块214的一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采样模块214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2141及可调电压模块2142。
第一电阻2141,与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并联,将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转化为采样模块214的输入电压。
可调电压模块2142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二电阻21421和第三电阻21422,其中所述第三电阻21422的两端为采样模块214的输出端。通过调节第二电阻21421和第三电阻21422的阻值比例,可以调节第三电阻21422两端的电压,从而调节采样模块214的输出电压。
图10为图8中采样模块214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采样模块214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电阻2141及可调电压模块2142。
第一电阻2141,与输出模块212的第一电压输出端并联,将第一电压输出端输出的电压转化为采样模块214的输入电压。
可调电压模块2142包括:第一固定触点a1,第二固定触点a2及一个动触点b,所述可调电压模块2142通过第一固定触点a1,第二固定触点a2与第一电阻2141并联,动触点b及其中一固定触点,如固定触点a2为采样模块214的输出端。通过调节动触点b的位置,可以调节动触点b与固定触点a2之间的阻值,从而可以调节动触点b与固定触点a2之间的电压,从而调节采样模块214的输出电压。
图11为图6中脉宽调制模块213的结构示意图。脉宽调制模块213包括:脉宽调制控制子模块2131,脉宽调制控制子模块2131的输入端并联一电容2132,脉宽调制控制子模块2131的输出端设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简称MOS)功率管2133。
脉宽调制控制子模块2131可以采用现有的PWM芯片,在芯片的电源信号入口端可以并联一电容2132构成一个软启动电路。设计软启动电路的目的是防止在电源突然开通时产生的过大电流对芯片造成冲击。在刚通电时,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它的电压随外部电源对其充电而逐渐升高,经过一段时间后,电路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样保证了输入电压缓慢地建立起来,确保PWM芯片不受损坏。
以上实施例中的便携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PDA、MP3、MP4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便携电子设备的实施例,通过在便携电子设备上设置杀菌装置,由于杀菌装置的结构设计简单,利用臭氧的杀菌特性进行杀菌;同时,基于便携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与普遍性,使用便携电子设备作为载体进行杀菌,使得使用者能够获得随时随地环境改善的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便携电子设备,包括便携电子设备本体,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包括一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便携电子设备还包括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连接并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共用所述电池模块,用于根据电池模块提供的电源产生臭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装置通过插接方式或挂接方式或内嵌方式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装置包括:臭氧产生模块,用于根据电池模块提供的电源产生臭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池模块及臭氧产生模块连接,用于手动连接或关断所述电池模块与臭氧产生模块之间的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或杀菌装置还包括:
保护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限制电流在预定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还包括:
用户接口模块,用于输入开启或关闭杀菌功能的命令;
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或杀菌装置包括:
第二控制模块,与所述用户接口模块、电池模块及臭氧产生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用户接口模块输入的开启或关闭杀菌功能的命令,连接或关断所述电池模块与臭氧产生模块之间的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本体或杀菌装置还包括:
保护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限制电流在预定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产生模块包括:升压模块、输出模块以及脉宽调制模块,
升压模块,用于将电池模块提供的电压进行升压处理后传送至输出模块;
脉宽调制模块的一端连接在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在升压模块的输入端,与升压模块及输出模块构成一反馈回路;
输出模块,用于根据升压处理及反馈处理后得到的电压进行放电产生臭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两个电极板,用于在输入到输出模块的电压作用下对氧气进行放电产生臭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模块与所述脉宽调制模块之间还包括采样模块,所述采用模块包括:
第一电阻,与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并联;
可调电压模块,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用于调节采样模块的输出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压模块包括:
依次串接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为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电压模块包括:
一可调电阻器,包括两个固定触点及一个动触点,所述可调电阻器通过所述两个固定触点与所述第一电阻并联,所述可调电阻器的动触点及其中一固定触点为采样模块的输出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宽调制模块包括:脉宽调制控制子模块,所述脉宽调制控制子模块的输入端并联一电容,所述脉宽调制控制子模块的输出端设有MOS功率管。
CNU2008200795668U 2008-03-25 2008-03-25 便携电子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46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95668U CN201204628Y (zh) 2008-03-25 2008-03-25 便携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95668U CN201204628Y (zh) 2008-03-25 2008-03-25 便携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4628Y true CN201204628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6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79566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4628Y (zh) 2008-03-25 2008-03-25 便携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462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8380A (zh) * 2020-06-23 2020-08-14 深圳市鑫盛凯光电有限公司 集成杀菌功能的智能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8380A (zh) * 2020-06-23 2020-08-14 深圳市鑫盛凯光电有限公司 集成杀菌功能的智能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04072B (zh) 迟滞控制转换电路和供电系统
MX2009013688A (es) Convertidor de corriente directa a corriente directa de alimentacion regulada para barrido de energia.
ATE553528T1 (de) Schaltungsanordnung, zusatzmodul und photovoltaik-system
TW200618451A (en) Switching regulator,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secondary cell charging circuit including the same
KR20060123172A (ko) 전류-조정 충전 펌프 드라이버에 커패시터-비례 전류를제공하는 집적 장치
Degrenne et al. Self-starting DC: DC boost converter for low-power and low-voltage microbial electric generators
TW200605485A (en) DC-DC converter circuit
CN106072778B (zh) 降压型集成电路及电子烟
TW200614639A (en)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EP1780660A3 (e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ntactless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04032269A3 (en) Cell unit having two types of fuel cells,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fuel cell, and providing method of electric power
WO2004047206A3 (en)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based power system for a telecommunication facility
US20080122405A1 (en) Constant voltage and constant current power source
CN201204628Y (zh) 便携电子设备
TW200711321A (en) Sample/hold circuit module and mehod of sampling and holding input signal
CN106558901B (zh) 一种应用于快充电源的输出电压控制电路
CN108667285A (zh) 调整开关频率与负载电流关系的控制电路及开关电源
CN208508789U (zh) 一种小型化低功耗开关电源启动电路
CN107070273B (zh) 一种基于五端子阻抗网络的多端口变换器及新能源系统
US9331514B2 (en) Charging apparatus
AU2001265658A1 (en) Electronic circuit for an energy supply device, especially for a charging device for batteries
TW200509507A (en) Power supply voltage converting circuit and its controlling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08736706A (zh) 可控开关电源及包含该电源的净化水槽
CN102035409A (zh) 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CN201117719Y (zh) 用于燃料电池的稳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UAWEI DEVI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ENZHEN HUAWEI TECHNOLOGY CO.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we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27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