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4211Y -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4211Y
CN201204211Y CNU2008200936115U CN200820093611U CN201204211Y CN 201204211 Y CN201204211 Y CN 201204211Y CN U2008200936115 U CNU2008200936115 U CN U2008200936115U CN 200820093611 U CN200820093611 U CN 200820093611U CN 201204211 Y CN201204211 Y CN 20120421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diode
opening
guide plat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9361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伟
冯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9361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421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421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421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采用该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该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主体、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至少一挡墙。该主体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收容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经该开口射出,该挡墙设置在该开口的一端,并向该开口的另一端延伸。前述出光角度合适的发光二极管及其挡墙可根据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入光面的高度界定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高度,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由于高度差引起漏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亮度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采用该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整体轻薄、辐射小等优点,而逐渐占据显示产品主流,并渐渐代替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而液晶面板的显示需利用一光源,如背光模组,为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均匀的平面光。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应用于小尺寸背光模组中较为常见。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2包括一光学膜片组13、一导光板14、一发光二极管15及一反射片16。该导光板14包括一入光面141、一与该入光面141相邻的出光面142及一与该出光面142相对的底面143。该发光二极管15设置于该导光板14的入光面141一侧,该光学膜片组13设置于该导光板14的出光面142一侧,该反射片16设置于该导光板14的底面143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12中发光二极管15的截面放大示意图。该发光二极管15包括一主体151、透明树脂155、一引线框架152及设置于该引线框架152中央位置处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53。该主体151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未标示),该收容空间的开口为该发光二极管15的出光口。该收容空间于该出光口相对的底部(未标示)设置该引线框架152。该透明树脂155收容于该收容空间。该主体151的内壁设置反射层156以增加发光二极管15的出光效率。
该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经由该导光板14的入光面141进入该导光板14后,由该导光板14对其光线进行导引,将点光转化成平面光并由该出光面142射出,自该导光板14的底面143出射的光由该反射片16反射回该导光板14重新利用。
然而,市场对产品的薄化需求及科技进步对产品薄化发展的技术支持,导光板薄形化的发展较为迅速。目前,超薄形导光板的厚度仅有0.45mm,而发光二极管受到制造工艺因素影响其薄化发展速度远低于导光板薄形化的发展速度。目前,超薄形发光二极管的厚度为0.6mm。即导光板的厚度远小于发光二极管的厚度。此时,采用超薄形发光二极管配合超薄形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在组装后的侧面剖视图如图3所示,该导光板14与发光二极管15的高度方向形成一高度差。由于发光二极管15的出光角度不可控制,因此由该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一部分由该导光板14的入光面141进入该导光板14,而另一部分由该发光二极管15及该导光板14因高度差而形成的缝隙中直接泄出。由上述的因高度差引起缝隙而射出的漏光并未由该导光板14进行点面光线的转化与均化导引,而直接射出,因此造成背光模组的出光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发光二极管出光角度过大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角度合适的发光二极管。
另外,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组。
再次,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一主体、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至少一挡墙。该主体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收容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经该开口射出,该挡墙设置在该开口的一端,并向该开口的另一端延伸。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与一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二极管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主体、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至少一挡墙。该主体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收容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经该开口射出,该挡墙设置在该开口的一端,并向该开口的另一端延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且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面光源,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与一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主体、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及至少一挡墙。该主体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该收容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经开口射出,该挡墙设置在该开口的一端,并向该开口的另一端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前述出光角度合适的发光二极管及其挡墙可根据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入光面的高度界定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高度,避免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发光二极管的出光面由于高度差引起漏光情况的发生,保证了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性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的亮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发光二极管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超薄形发光二极管配合超薄形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在组装后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4与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的截面放大示意图。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21及一与该液晶显示面板21层叠设置且为该液晶显示面板21提供面光源的背光模组22。
该背光模组22包括一光学膜片组23、一导光板24、一发光二极管25及一反射片26。该导光板24包括一入光面241、一与该入光面241相邻的出光面242及一与该出光面242相对的底面243。该发光二极管25设置于该导光板24的入光面241一侧,该光学膜片组23设置于该导光板24的出光面242一侧,该反射片26设置于该导光板24的底面243一侧。
该发光二极管25包括一主体251、透明树脂255、一引线框架252、设置于该引线框架252中央位置的发光二极管芯片253及两挡墙254。该主体251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未标示)。该透明树脂255收容在该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在该开口相对的底部(未标示)设置该引线框架252。该主体251的内壁设置第一反射层256以提升发光二极管25的出光效率。该两挡墙254设置于该开口的上、下相对边缘,并向开口相对端延伸,从而与该主体251一起界定该发光二极管25的出光角度。该发光二极管25出光口纵向高度基本等于或者小于导光板24的厚度,即等于或者小于导光板24的入光面241的高度。该两挡墙254邻近该透明树脂255侧设置第二反射层257,该两挡墙254遮挡发光二极管25发出的边缘光,并由该第二反射层257反射回发光二极管25收容空间重新利用。该两挡墙254可缩小发光二极管25的出光角度,使经由该发光二极管25出光口发出的光全部射入到该导光板24中,解决了发光二极管25出光口与该薄形化的导光板24入光面241由于高度差引起的漏光问题。
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25、采用该发光二极管25的背光模组22及液晶显示装置2可避免受到现有技术在发光二极管在厚度及出光角度上无法进一步薄形化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可令发光二极管25的出光口纵向高度与该导光板24的入光面241厚度相等或者略小于入光面241厚度,使其发出的光均能由该导光板24的入光面241进入该导光板24,经过该导光板24的传播后形成均匀的面光射出,进而提高背光模组22的出光均匀性。采用该背光模组22的液晶显示装置2显示画面亮度较均匀。
请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2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发光二极管35包括一上挡墙354,该上挡墙354设置在开口的上边缘并向该开口另一端延伸,从而与该主体351一起界定该发光二极管35的出光角度,使该出光口纵向高度等于或者小于导光板34入光面341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更有其它实施方式,如该挡墙也可为该主体边缘的延伸部分,与该主体为一体结构。

Claims (10)

1.一种发光二极管,其包括一主体与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该主体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该收容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经该开口射出,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挡墙,该挡墙设置在该开口的一端,并向该开口的另一端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包括一透明树脂,该透明树脂收容在该收容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挡墙邻近该透明树脂侧设置一第一反射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挡墙为该主体边缘的延伸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挡墙与该主体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挡墙为两个,分别相对设置于该开口的两个相对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该主体的收容空间的内壁设置有一第二反射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包括一引线框架,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该引线框架的中央位置,该引线框架收容在该发光二极管的收容空间内。
9.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与一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二极管设置在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主体与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该主体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该收容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经该开口射向该入光面,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挡墙,该挡墙设置在该开口的一端,并向该开口的另一端延伸。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与一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与该液晶显示面板层叠设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与一发光二极管,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发光二极管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该发光二极管包括一主体与一发光二极管芯片,该主体形成一具开口的收容空间,该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该收容空间内,其发出的光经该开口射出,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挡墙,该挡墙设置在该开口的一端,并向该开口的另一端延伸。
CNU2008200936115U 2008-04-18 2008-04-18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421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36115U CN201204211Y (zh) 2008-04-18 2008-04-18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36115U CN201204211Y (zh) 2008-04-18 2008-04-18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4211Y true CN201204211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9361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4211Y (zh) 2008-04-18 2008-04-18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4211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709A (zh) * 2011-06-27 2011-12-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5647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封装和具有该发光器件封装的显示装置
CN110600601A (zh) * 2019-08-28 2019-12-20 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光led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46975A (zh) * 2019-09-19 2020-01-03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7709A (zh) * 2011-06-27 2011-12-2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2856479A (zh) * 2011-06-30 2013-01-02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封装和具有该发光器件封装的显示装置
CN110600601A (zh) * 2019-08-28 2019-12-20 弘凯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光led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46975A (zh) * 2019-09-19 2020-01-03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29814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2419335U (zh) 液晶显示器及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CN105572787B (zh) 导光板、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CN201004138Y (zh) 背光模组与其支撑件
CN205049841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1204211Y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装置
CN201496844U (zh) 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CN106019709A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202647428U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132282A (zh) 背光模组结构
US20130258708A1 (en) Backlight Module
CN2909318Y (zh) 液晶模块的背光源
CN101604097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44682B (zh) 背光模块
CN201159778Y (zh)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侧光式背光模块
CN104503016B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1050739Y (zh) 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075674A (zh) 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底框及其制作方法
CN101008684A (zh) 增光扩散结构及其制程
CN207008102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938145Y (zh) 导光板的结构改良及具有该导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6460238U (zh) 一种侧入式灯条背光结构
CN201487723U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件
CN201003719Y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103672746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