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1367Y - 色带匣结构 - Google Patents

色带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1367Y
CN201201367Y CNU2008200581832U CN200820058183U CN201201367Y CN 201201367 Y CN201201367 Y CN 201201367Y CN U2008200581832 U CNU2008200581832 U CN U2008200581832U CN 200820058183 U CN200820058183 U CN 200820058183U CN 201201367 Y CN201201367 Y CN 2012013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ket
base plate
contact plate
box
re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581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重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D STONE (SHANGHAI)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D STONE (SHANGHAI)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D STONE (SHANGHAI)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RED STONE (SHANGHAI)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581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13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13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13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带匣结构,由一匣盒、一主动齿轮、一被动齿轮和一匣盖共同组成,而该匣盒由一底板和一在底板周缘以垂直方向延伸的匣墙所组成,而该底板一端枢设有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以带动色带;该匣墙包括一前壁、一后壁和两侧壁所组成,并于匣墙内形成一色带容置空间;其中:该前壁内面可形成有一第一接触板,且在后壁内面的下半部上亦可形成有一第二接触板,藉由第一接触板和第二接触板的设置使通过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后所产生的皱折状色带,降低该色带和匣墙所接触的面积而减少摩擦力,进而避免色带在色带匣中产生运转不流畅的情形发生。

Description

色带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色带匣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点阵式打印机的色带匣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的打印有许多种类型,本文指使用点阵方式的打印机,如图5所示,是一般传统用于点阵式打印机的色带匣,该色带匣是一可容纳色带的空间,该色带匣包括一匣盒90,且在该匣盒90的适当位置上枢设有一主动滚轮91和一被动滚轮92,且该主动滚轮91和被动滚轮92间相互接触,藉由主动滚轮91和被动滚轮92间挟持色带80使色带80移动,然该主动滚轮91与被动滚轮92上尚需设置一橡皮环911,以增加主动滚轮和被动滚轮在拉动色带80时的摩擦力,促使色带匣能在运转时能更为流畅。
上述现有的色带匣虽能顺利的拉动色带80,但其主动滚轮91及被动滚轮92在制造时需要额外增加橡皮环911于主动滚轮91和被动滚轮92上,因此在组装上,成本上对制造商来说是个相当的负担,尤其在这个利润低薄的色带匣中更是明显。
如图6所示,因有以上的缺点,故有人将此二滚轮改良为一体成型的齿轮,以避免色带匣对橡皮环911的需求,以进一步降低色带匣在制造与组装上成本的负担。虽然将主动滚轮91与被动滚轮92改为主动齿轮71和被动齿轮72后可明显的降低制造成本上的压力,同时可获得更佳的拉力,但此色带80于通过主动齿轮71和被动齿轮72后在长时间的作用下会形成一挤压皱折状,此皱折会造成色带80和匣盒70光滑的内壁面产生较大的接触面积(如图7所示),因接触面积加大所以产生阻碍运转的摩擦力,而造成运转不顺畅的情形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改良型色带匣结构会产生微皱折状色带而产生运转不顺畅的情形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少色带摩擦力的色带匣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色带匣结构包括有:
一色带;
一匣盒,是由一底板和一沿底板边缘形成的匣墙所构成,该匣墙是由前、后壁和两侧壁所构成;
一主动齿轮,枢设于匣盒底板一端;
一被动齿轮,枢设于匣盒底板一端,且和主动齿轮相互啮合;以及,
一匣盖,其形状、大小和匣盒相匹配,且可和匣盒相对盖合并固定于其上。其中:该匣盒于前壁内侧面的下半部亦可形成有一第一接触板,而在后壁的内侧可形成一第二接触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利用了第一接触板与第二接触板减少皱折状的色带和匣盒的前、后壁内面相接触的面积,使得阻碍色带运转的摩擦力减少,进一步使色带的运转更趋顺畅。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色带匣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匣盒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一现有点阵式色带匣的俯视图。
图6为另一现有点阵式色带匣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7为另一现有点阵式色带匣的剖面图。
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匣盖                  101.扣部
11.穿孔                  20.匣盒
201.扣片                 21.侧壁
22.前壁                23.后壁
24.底板                25.主动齿轮
26.被动齿轮            29.凸出部
30.第一接触板          31.第二接触板
32.轮座                33.弹簧
34.复数第一接触板      35.复数第二接触板
40.色带                70.匣盒
71.主动齿轮            72.被动齿轮
80.色带                90.匣盒
91.主动滚轮            911.橡皮环
92.被动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色带匣结构主要由一匣盒20、一主动齿轮25、一被动齿轮26和一匣盖10共同组成。匣盒20是由一底板24和匣墙所组合而成的盒体,而该匣墙是由底板24边缘以垂直方向延伸所构成,其分别由底板24前缘延伸出前壁22、由底板24后缘延伸出后壁23,而两侧壁21分别是由底板24的两侧所垂直延伸出来。而于前壁22内侧面的下半部位置上则形成一第一接触板30,且该第一接触板30内侧的凸出面积小于前壁22内侧面和色带40接触面的面积,而由两侧壁21向前延伸出两凸出部29。而于邻近后壁23内侧处形成有一第二接触板31,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接触板31呈片状,其形成在底板24上而与后壁23平行,惟高度小于后壁23和色带40的高度。
再者,前述主动齿轮25及被动齿轮26上分别枢设于底板24相同的一端,而该被动齿轮26利用一助压装置而与主动齿轮25相互啮合。该助压装置由一轮座32和一弹簧33所构成,该轮座32具有一垂直板及两水平板而呈一F形,在其水平板自由端上形成开放式枢孔(图中未示出),又弹簧33抵掣在垂直板与后壁23之间,以推掣轮座33,使被动齿轮26确实地与主动齿轮25啮合。
另,前述匣盒20在匣墙上分别形成有复数个垂直于底板24的扣片201,以便与盒盖10扣合。该匣盖10之大小形状和匣盒20相互匹配,其内侧面上形成有复数个内凹状的扣部101,该扣部101位置和匣盒20上的扣片201不论其位置、形状以及大小都相互匹配,使匣盒20和匣盖10可利用其上的扣片201与扣部101相互接合,且该匣盖10于相对匣盒20的主动枢轴25位置上设有一穿孔11,以便于匣盖10结合至匣盒20上时,供主动枢轴露出之用。
利用前述匣盒20于匣墙内所形成的容置空间可放置一环形的色带40,其中该色带40并绕经主动齿轮25和被动齿轮26之间,当色带匣安装至打印机上时,主动齿轮25将受枢轴的驱动旋转,藉此将色带40由匣盒20一端向内卷收,同时令色带40由另一端拉出而构成循环。
前述结合图3所示,随着打印机的使用,该色带匣中的色带40会因打印机中的主动齿轮25和被动齿轮26的相互啮合而使色带40呈现出皱折状,由于本色带匣在匣墙上形成有第一接触板30与第二接触板31,因此皱折状的色带40并不会直接和前壁22和后壁23的内侧面相接触,而是与邻近前壁22内侧面所形成的第一接触板30和后壁23内侧的第二接触板31相接触,藉由减少该色带40与匣墙接触的面积,使阻碍运转的摩擦力减小,以确保长时间作用下的皱折状色带匣能顺畅的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减少匣盒20和皱折状的色带40接触面积,以降低运转时产生的摩擦力,基于此原理下,本实用新型于邻近前壁22内侧面和后壁23内侧面处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主要是于匣盒20之前壁22内侧面和后壁23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复数个第一接触板34和复数个第二接触板35,且该复数个第一接触板34和第二接触板35分别与底板24相互平行,藉此使第一接触板34和第二接触板35与色带40间构成线接触,而降低色带40和匣墙的接触面,进一步降低该色带40所可能产生的摩擦力,以避免打印机产生运转不顺的情况。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在上文中加以说明,但这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被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覆盖的结构均在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的说明后可很容易地发展出的等效替代结构,而这些等效的替代结构亦是在本案要求的范围之内。例如:在该匣盒于邻近前壁22内侧面处形成一第二接触板,且该第二接触板平行于前壁22,而该后壁23亦可在内侧面上形成复数个第二接触板,该第二接触板和底板24相平行,藉此降低该色带于长时间下和齿轮间所产生的摩擦力,致使该色带可在长时间下顺利运转。

Claims (9)

1.一种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色带;
一匣盒,由一底板和一匣墙所构成,且该匣墙是由前、后壁和两侧壁所构成,所述前壁于内侧面上形成一面积恒小于前壁内侧面的第一接触板;
一主动齿轮,枢设于所述匣盒之底板一端;
一被动齿轮,枢设于所述匣盒之底板一端,且和所述主动齿轮相互啮合;
一匣盖,相对盖合并固定于所述匣盒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内侧面上形成有复数个第一接触板,各第一接触板与所述底板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于邻近前壁内侧面形成有一第一接触板,该第一接触板与所述前壁平行。
4.如权利要求1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内侧面恒小于后壁内侧面所形成的一第二接触板,且该第二接触板小于所述色带宽度。
5.如权利要求1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内侧面上形成有复数个第二接触板,各第二接触板与底板平行,且该第二接触板小于所述色带宽度。
6.如权利要求1至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于邻近后壁内侧处形成有一第二接触板,该第二接触板与后壁平行。
7.一种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色带;
一匣盒,是由底板和匣墙所构成,且所述匣墙是由前、后壁和两侧壁所构成,所述后壁的内侧面上形成一面积恒小于后壁内侧面的第二接触板;
一主动齿轮,枢设于匣盒之底板一端;
一被动齿轮,枢设于匣盒之底板一端,且和主动齿轮相互啮合;以及,
一匣盖,相对盖合并固定于匣盒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内侧面上形成有复数个第二接触板,各第二接触板与底板平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色带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于邻近后壁内侧处形成有一第二接触板,该第二接触板与所述后壁平行。
CNU2008200581832U 2008-05-08 2008-05-08 色带匣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13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81832U CN201201367Y (zh) 2008-05-08 2008-05-08 色带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581832U CN201201367Y (zh) 2008-05-08 2008-05-08 色带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1367Y true CN201201367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3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5818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1367Y (zh) 2008-05-08 2008-05-08 色带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136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7867A (zh) * 2013-06-28 2013-09-25 上海宜达胜电脑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针式打印机的组装式色带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17867A (zh) * 2013-06-28 2013-09-25 上海宜达胜电脑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针式打印机的组装式色带盒
CN103317867B (zh) * 2013-06-28 2015-07-15 上海宜达胜电脑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针式打印机的组装式色带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8833B (zh) 介质收纳盒、记录装置
CN104589817B (zh) 印章及相关联印台
USD592256S1 (en) Origami paper car
CA2373184A1 (en) Ink cartridge for compact printer system
CN201201367Y (zh) 色带匣结构
AU2003211737A1 (en) Printer
USD548565S1 (en) Draw latch
US6999320B2 (en) Expansible and detachable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2963135B (zh) 打印模板
CN101234706B (zh) 抽取式便条纸机结构
USD569901S1 (en) Ribbon cartridge for a photo printer
CN2933868Y (zh) 带两个墨水信息储存装置的分体式墨盒
CN202911513U (zh) 电动遮阳帘
CN203600790U (zh) 便携式打印机
CN209802299U (zh) 直线位移传感器的固定支架
JP4569054B2 (ja) 写真立付きプリンタ及びプリンタに着脱可能な写真立
CN205467968U (zh) 分段弹片式自调节打印结构
CN204278818U (zh) 收纳册
CN204640813U (zh) 打印平台可拆卸的3d打印机
CN212641909U (zh) 一种具有发光标识的扣板
CN205818711U (zh) 一种分仓抽拉式双结构微型打印机
CN204785895U (zh) 背光源及显示面板
CN218842738U (zh) 一种喷墨打印纸
CN205800531U (zh) 一种超薄型便携式打印机
CN218106739U (zh) 磁力片玩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