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98460Y -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 Google Patents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98460Y
CN201198460Y CNU2008200839948U CN200820083994U CN201198460Y CN 201198460 Y CN201198460 Y CN 201198460Y CN U2008200839948 U CNU2008200839948 U CN U2008200839948U CN 200820083994 U CN200820083994 U CN 200820083994U CN 201198460 Y CN201198460 Y CN 20119846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body
fluidisation
aerobic reactor
reaction area
anaerobic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839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建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AL ENGINEER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AL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AL ENGINEERING Ltd filed Critical ATAL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839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9846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9846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9846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其池体(1)内设置有流化好氧反应区(3)、沉淀集水区(4)和厌氧反应区(51),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填充有生物填料(31),其底部设有曝气装置(6),沉淀集水区(4)的顶部设有出水渠(12),厌氧反应区(51)内通入有进水管(52)、顶部设有排气管(53)、底部设置有连通该厌氧反应区(51)与流化好氧反应区(3)的布水管(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池体分隔成厌氧反应区、流化好氧反应区和沉淀集水区区域,将污水的生物反应、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简化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使整体结构非常简单,造价低,运行管理简单方便,且污水净化效果非常理想。

Description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生物反应而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紧缺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不断加强,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对各种污水进行处理,并尽可能的重新加以利用。目前,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治理的装置大体可分为活性污泥过滤池、生物反应过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滤塔等,其中的生物反应过滤池是利用生物填料与污水充分接触而发生生物反应,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的生物反应过滤池,大多都存在建设占地太大、投资过大、运行管理复杂、维护费用大等缺陷,使污水处理系统不能很好满足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且污水处理流程复杂,施工难度大和周期长,严重制约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整体结构非常简单、污水净化效果更为理想、且造价低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包括有池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池体内设置有一竖直的隔板而将池体分隔为流化好氧反应区和沉淀集水区,该流化好氧反应区内填充有生物填料,在所述流化好氧反应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而在所述沉淀集水区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渠;
同时,所述池体底部与隔板之间还设置有一斜坡板,该斜坡板的坡顶位于所述沉淀集水区内、坡底位于所述流化好氧反应区内,并且,该斜坡板的外表面与所述隔板的底端之间留有间距,而该斜坡板与池体底部所围成的密封空间为厌氧反应区,在该厌氧反应区内通入有进水管,在该厌氧反应区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底部设置有连通该厌氧反应区与流化好氧反应区的布水管;
而且,所述斜坡板的顶部之上还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曝气装置则位于所述布水管端口的一侧。
该技术方案在运作时,带有一定压力的污水从进水管直接进入厌氧反应区,首先在该厌氧反应区内进行厌氧反应,利用污水自身所带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厌氧反应产生的气体则从顶部的排气管排出池体之外;厌氧反应后的污水由布水管输入至流化好氧反应区内,在池体底部的曝气装置会源源不断的提供向上流动的气流,在供给污水与生物填料发生生物反应所需氧气的同时,促使流化好氧反应区内的污水与生物填料以及氧气搅动、混合起来,并在流化好氧反应区内形成一个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的流动循环,也即,在气流的带动下,污水一边与生物填料充分混合、反应,一边在流化好氧反应区内循环流动;经过反应后的水流最后通过隔断底部与斜坡板之间的间距,而流入沉淀集水区内,在该区域内,从生物填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自然形成污泥,污泥逐渐在底部沉淀下来,并顺着斜坡板的外表面而流入流化好氧反应区的底部,保证了流化好氧反应区内污泥的浓度,而清水则位于该沉淀集水区的顶部,这样,清水即可从沉淀集水区顶部的出水渠输出,而在沉淀集水区内的剩余污泥则可从排泥管排出池体之外。
为使进入沉淀集水区内的水流能快速、高效的进行泥、水分离,所述出水渠与排泥管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多块倾斜的斜板,这样,水流在经过斜板而向上流动时,水流中的污泥和生物填料会因自重而顺着斜板表面向下走,继而沉淀到沉淀集水区内的底部,实现清水与污泥的有效分离。
所述多块斜板的设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简单的可以采用如下设置方式:每块斜板互为平行,且两端分别固定在池体的池壁上。但为提高沉淀、分离效果,所述多块斜板以采用如下设置方式为佳:所述多块斜板分为左右两组而分别位于沉淀集水区两侧对称设置,左右两组斜板中最底端的那两块斜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封水板,并且,除左右两组斜板中最顶端的那两块斜板端部与隔板连接外,其余每块斜板的端部与隔板之间都留有间距。
为使水流、污泥以及生物填料在隔断与斜坡板之间的间距内流动更加顺畅,所述隔断的底端可以具有与所述斜坡板表面相适应的斜面。
考虑到流化好氧反应区内的流动循环方向,为使污水在进入流化好氧反应区内时分布地更加均匀,所述厌氧反应区底部的布水管可以沿着所述斜坡板的底部边沿互为平行地排列分布有多根。
所述的曝气装置可以是简单的曝气头,但为便于实施,且能保证曝气效果,所述的曝气装置也可以包括铺设在所述池体底部的多根曝气管和一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总进气管,其中每根曝气管的管壁上开有多个出气孔,并且,每根曝气管的端部伸出在所述池体之外而与所述的总进气管相连通,具体曝气时,可以采用空压机与该进气管的入口相接,通过空压机将压缩空气输入到进气管,最后经过每根曝气管上的出气孔输出到池体内。
所述排泥管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使污泥进入管体内部,而最终从管体端部输出到池体之外,简单的,可以在其顶部均布有多个进泥孔,并且,可以在外露于池体之外的排泥管端部上设置一阀门控制其启闭。
为进一步提高池体的空间利用率,所述池体内可以设置有两块所述的隔断和两个所述的流化好氧反应区,这两个流化好氧反应区分别位于每个隔断与池体的池壁之间而分别位于所述池体的两侧,而所述沉淀集水区设置在两块隔断之间而位于所述池体的中央,这样,一个池体内设置两个流化好氧反应区并共享一个沉淀集水区,池体布局合理、空间利用率较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摈弃了原有布局复杂、工艺流程多、占地面积大、实施成本较高的生物反应过滤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结构布局非常简单的生物反应池,通过将池体分隔成厌氧反应区、流化好氧反应区和沉淀集水区三大块区域,并巧妙的利用曝气装置输出的上升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流化好氧反应区内的污水、生物填料以及空气充分得到搅动并按一定方向形成流动循环,这就大幅度提高了污水、生物填料和氧气的接触程度,保证污水的净化效果,而且在流化好氧反应区中氧气的利用率也得到显著提高,污水首先进行自我的生物反应,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而后与生物填料充分接触而发生生物反应,反应后的水流从隔断底部与斜坡板之间的间距流入隔断另一侧的沉淀集水区内,在该区域内,从生物填料表面脱落的生物膜而形成的污泥自然沉淀,实现清水、污泥的上下分离,同时,沉淀下来的污泥能从隔断底部与斜坡板之间的间隙回流至流化好氧反应区,该生物反应池将污水的生物反应、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简化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使整体结构非常简单,造价低,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而且污水净化效果非常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包括有池体1,在池体1内设置有两块互为平行的竖直的隔板2,在每个隔板2与池体1的池壁之间为流化好氧反应区3,而两块隔板2之间为沉淀集水区4,也即,该池体1内设置有分别位于其两侧的两个流化好氧反应区3和一个位于其中央的沉淀集水区4,隔板2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其两个端面分别固定在池体1的池壁上,从而固定在池体1内,为尽力利用池体1内部空间,两块隔板2的顶部与池体1的顶部相齐平为佳;
同时,所述池体1底部与隔板2之间还设置有斜坡板5,该斜坡板5的坡顶位于沉淀集水区4内、坡底位于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并且,所述隔板2的底端21具有与斜坡板5表面相适应的斜面,该斜坡板5的外表面与隔板2的底端之间留有间距,在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空间利用率,配合池体1内的两块隔板2,由两块这样的斜坡板5与池体1底部搭建成一个密封空间;
这两块斜坡板5与池体1底部所围成的密封空间为厌氧反应区51,在该厌氧反应区51内通入有进水管52,在该厌氧反应区5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53、底部设置有连通该厌氧反应区51与流化好氧反应区3的布水管7,其中,该布水管7沿着所述斜坡板5的底部边沿互为平行地排列分布有多根;
每个所述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填充有生物填料31,该生物填料31为悬浮活性生物填料,在每个流化好氧反应区3的底部都设置有曝气装置6,曝气装置6包括铺设在池体1底部的多根曝气管61和一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总进气管62,其中每根曝气管61的管壁上开有多个出气孔61a,每根曝气管61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斜坡板5的底部边沿走向相平行,并且,每根曝气管61的端部伸出在池体1之外而与总进气管62相连通,参见图2;
在所述沉淀集水区4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渠12,斜坡板5的顶部之上设置有排泥管8,在该出水渠12与排泥管8之间还设置有多块倾斜的斜板9,多块斜板9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设置方式:所述多块斜板9分为左右两组而分别位于沉淀集水区4两侧对称设置,左右两组斜板9中最底端的那两块斜板9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封水板93,并且,除左右两组斜板中最顶端的那两块斜板92端部与隔板2连接外,其余每块斜板9的端部与隔板2之间都留有间距,而斜板9是通过两端固定在池体1池壁上的支架94而架设在池体1之中;
为方便清水输出,所述出水渠12内可以设置有一端部伸出在池体1之外的出水管13;
而所述曝气装置6中的曝气管61就位于布水管7端口的一侧;
所述排泥管8上均布有多个进泥孔81,在外露于池体1之外的排泥管8端部上设置一阀门控制其启闭,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实际运作时,带有一定压力的污水从进水管52直接进入厌氧反应区51,首先在该厌氧反应区51内进行厌氧反应,利用污水自身所带的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厌氧反应产生的气体则从顶部的排气管53排出池体1之外;
厌氧反应后的污水由布水管7输入至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在池体1底部的曝气管61源源不断的提供向上流动的气流,在供给污水与生物填料31发生生物反应所需氧气的同时,促使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的污水、生物填料31以及氧气搅动、混合起来,并在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形成一个稳定的流动循环,如图1中箭头所示;
经过反应后的水流最后通过隔板2底端21与斜坡板5之间的间距,而流入沉淀集水区4内,在该区域内,从生物填料31表面的生物膜会自然脱落而形成污泥,污泥逐渐在斜坡板5上沉淀下来,并顺着斜坡板5的光滑表面而回流至流化好氧反应区3中,而清水则位于该沉淀集水区4的顶部,这样,清水即可从沉淀集水区4顶部的出水渠12输出,而排泥管8将沉淀集水区4内的剩余污泥排出到外界。

Claims (7)

1.一种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包括有池体(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一竖直的隔板(2)而将池体(1)分隔为流化好氧反应区(3)和沉淀集水区(4),该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填充有生物填料(31),在所述流化好氧反应区(3)的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6),而在所述沉淀集水区(4)的顶部设置有出水渠(12);
同时,所述池体(1)底部与隔板(2)之间还设置有一斜坡板(5),该斜坡板(5)的坡顶位于所述沉淀集水区(4)内、坡底位于所述流化好氧反应区(3)内,并且,该斜坡板(5)的外表面与所述隔板(2)的底端之间留有间距,而该斜坡板(5)与池体(1)底部所围成的密封空间为厌氧反应区(51),在该厌氧反应区(51)内通入有进水管(52),在该厌氧反应区(5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53)、底部设置有连通该厌氧反应区(51)与流化好氧反应区(3)的布水管(7);
而且,所述斜坡板(5)的顶部之上还设置有排泥管(8),所述曝气装置(6)则位于所述布水管(7)端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12)与排泥管(8)之间还设置有多块倾斜的斜板(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斜板(9)具体采用如下设置方式:所述多块斜板(9)分为左右两组而分别位于所述沉淀集水区(4)两侧对称设置,左右两组斜板(9)中最底端的那两块斜板(9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封水板(93),并且,除左右两组斜板(9)中最顶端的那两块斜板(92)端部与隔板(2)连接外,其余每块斜板(9)的端部与隔板(2)之间都留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底端(21)具有与所述斜坡板(5)表面相适应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区(51)底部的布水管(7)沿着所述斜坡板(5)的底部边沿互为平行地排列分布有多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装置(6)包括铺设在所述池体(1)底部的多根曝气管(61)和一设置在池体(1)外部的总进气管(62),其中每根曝气管(61)的管壁上开有多个出气孔(61a),并且,每根曝气管(61)的端部伸出在所述池体(1)之外而与所述的总进气管(62)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设置有两块所述的隔板(2)和两个所述的流化好氧反应区(3),这两个流化好氧反应区(3)分别位于每个隔板(2)与池体(1)的池壁之间而分别位于所述池体(1)的两侧,而所述沉淀集水区(4)设置在两块隔板(2)之间而位于所述池体(1)的中央。
CNU2008200839948U 2008-03-07 2008-03-07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846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39948U CN201198460Y (zh) 2008-03-07 2008-03-07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39948U CN201198460Y (zh) 2008-03-07 2008-03-07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98460Y true CN201198460Y (zh) 2009-02-25

Family

ID=40449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8399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8460Y (zh) 2008-03-07 2008-03-07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98460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4881B (zh) * 2008-03-07 2010-06-02 宁波德安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CN103332779A (zh) * 2013-06-04 2013-10-02 上海延庆水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复式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工艺
CN108585197A (zh) * 2018-03-30 2018-09-28 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村联户级泥膜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2723545A (zh) * 2021-01-25 2021-04-30 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泥自回流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4881B (zh) * 2008-03-07 2010-06-02 宁波德安生态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CN103332779A (zh) * 2013-06-04 2013-10-02 上海延庆水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复式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工艺
CN103332779B (zh) * 2013-06-04 2015-01-21 上海延庆水处理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复式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工艺
CN108585197A (zh) * 2018-03-30 2018-09-28 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村联户级泥膜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8585197B (zh) * 2018-03-30 2023-10-03 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村联户级泥膜耦合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2723545A (zh) * 2021-01-25 2021-04-30 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泥自回流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CN112723545B (zh) * 2021-01-25 2023-10-27 武汉光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污泥自回流结构及污水处理装置与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44881B (zh)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CN202297249U (zh) 内循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
CN101269881B (zh) 用以污水处理的内循环流化生物反应装置
CN203728643U (zh) 循环式a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
CN1176860C (zh) 一种包括回用的厌氧-兼氧-好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104710085A (zh) 一种高效aoas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CN102874973A (zh) 一种高效低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4512963A (zh) 一种一体式多级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膜系统脱氮方法及装置
CN105923906A (zh) 一种多点进水生物膜耦合磷吸附装置处理污水的结构及方法
CN104817239A (zh) 一种新型重污染河道原位水质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1386445A (zh) 一种水泵驱动式折流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1198460Y (zh) 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CN204714653U (zh) 一种高效aoas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6745747A (zh) 射流曝气生物膜反应池
CN101386446B (zh) 一种气升式折流内循环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1870537A (zh) 折流内循环流化一体污水处理装置
CN206407974U (zh) 射流曝气生物膜反应池
CN201232039Y (zh) 用以污水处理的内循环流化生物反应装置
CN209835753U (zh) 一种污水高效脱氮的生物膜反应器
CN103523914B (zh) 应用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厌氧兼微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含硫有机废水的方法
CN105693036A (zh)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01180102Y (zh) 一种用以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池
CN113636648B (zh) 一种基于sani工艺的污水处理方法
CN212504215U (zh) 一种污水处理净化装置
CN104529087A (zh) 一种污水资源化、能源化处理成套设备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

Termination date: 201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