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96631Y -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96631Y
CN201196631Y CNU2008200876114U CN200820087611U CN201196631Y CN 201196631 Y CN201196631 Y CN 201196631Y CN U2008200876114 U CNU2008200876114 U CN U2008200876114U CN 200820087611 U CN200820087611 U CN 200820087611U CN 201196631 Y CN201196631 Y CN 20119663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ing furnace
chamber
oxygen sensor
fuel rat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876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家文
汪益
汪鹏君
蒋刚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U2008200876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9663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9663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9663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配气装置、燃烧装置、温控装置和测试装置,其中:燃烧装置具有加热炉;加热炉的一端连接有燃烧腔;加热炉的另一端连接有测量腔;测量腔连接有能测量所述燃烧装置内氧气浓度的测试装置;测量腔连接有能测量并控制加热炉内腔温度的温控装置;燃烧腔的进气端连接有配气装置。配气装置通过三路气路的控制实现了可燃CxHy气体和空气的合理配比;燃烧装置则由燃烧腔、加热炉、测量腔三部分组成,其中燃烧腔用于产生不同燃烧状态的尾气,加热炉将尾气加热到测量所需的温度,测量腔则为被测氧传感器提供安放、测量处;温控装置则实现测量尾气的温度控制。本实用新型具有实现燃烧尾气浓稀状况变化快捷、稳定以及各项性能的测试控制转换自如、记录方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三元催化电喷控制系统中,氧传感器作为此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件,主要是利用了其在汽车发动机燃烧后,产生浓燃即空然比λ<1;产生稀燃即空然比λ>1的状况下分别输出高低电压的特性,进而由汽车发动机三元催化电喷控制系统,ECU,接受此电压信号,实现对发动机燃烧状况的判断,从而控制发动机的进气量和喷油量的合理配比,以实现发动机燃烧状况围绕在理想空然比,λ=1附近波动的动态平衡控制。因此这就要求必须对氧传感器的如下技术参数进行测试:1、氧传感器在不同燃烧状况下的输出电压,主要包括浓燃状况,λ<1下的高输出电压值和稀燃状况,λ>1下的低输出电压值;2、响应时间,包括发动机燃烧状况由浓转稀时氧传感器输出电压从高电平变换到低电平所需的下降响应时间tdown值和燃烧状况由稀转浓时氧传感器输出电压从低电平变换到高电平所需的上升响应时间tup值。否则氧传感器性能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发动机排放控制的匹配效果。因此,随着氧传感器在汽车工业领域的大量生产、使用需求,迫切需要开发一个能对汽车用氧传感器性能进行精确测试、比较的装置。
目前测试氧传感器性能的装置大都建立在使用汽车或发动机台架的基础上,通过发动机的燃烧制备不同燃烧状况的尾气。由于采用的燃料是液态燃油,燃料供给要通过泵油、输油、喷油雾化、汽化混和等多个环节,尤其是喷油雾化、汽化混和需要一定的时间,不便于迅速改变混和气的浓度,实现尾气中燃烧状况的突变,不利于氧传感器动态响应特性的测量。另外,这种装置产生的尾气温度波动很大,也不利于氧传感器特性的精确测量。并且,这种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成本也不低。为此,也有人采用了气态CxHy燃料替代燃油的做法,利用气体调节阀实现定量CxHy和空气的混合配比,在燃烧后产生了燃烧状况浓稀变化的尾气,初步模拟了汽车发动机实际的燃烧变化,给氧传感器性能测试提供了初步的测试条件,但是要全面、准确评价汽车用氧传感器的各项性能,特别是高温条件下,如800℃,毫秒级响应速度的测量,这不仅要求提供测试用的尾气具有浓稀变化,还需考虑其状态的稳定性、浓稀变化控制的方便性、尾气变化传递的快捷性及测量所需的高温尾气的提供。而目前的氧传感器性能测试装置或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或不能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氧传感器的性能。本实用新型在分析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后,提出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工作信号稳定、可检测氧气浓度范围大、工艺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配气装置、燃烧装置、温控装置和测试装置,其中:燃烧装置具有加热炉;加热炉的一端连接有燃烧腔;加热炉的另一端连接有测量腔;测量腔连接有能测量所述燃烧装置内氧气浓度的测试装置;测量腔连接有能测量并控制加热炉内腔温度的温控装置;燃烧腔的进气端连接有配气装置。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加热炉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内侧设置有陶瓷体,并且陶瓷体内部包埋有电阻丝;燃烧腔的气体入口的一端安装有火焰枪;测量腔的侧壁贯穿制有至少一个测量孔;加热炉的侧壁内周设置有瓷内胆;测量腔侧壁的内周设有保温隔热层。
配气装置包括燃气配置系统和空气配置系统。
燃气配置系统具有气罐连接有第一减压阀的一端;第一减压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燃气导管的进气端;燃气导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火焰枪;燃气导管上安装有能测试气体流量的第一玻璃转子流量计。
空气配置系统具有压缩空气罐;压缩空气罐连接有第二减压阀的一端;第二减压阀的另一端连接有油水分离器的一端;油水分离器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阀的进气端;三通阀的第一出气端连接有主空气通路;三通阀的第二出气端连接有补偿空气通路。
主空气通路包括主空气导管和第二玻璃转子流量计;三通阀的第一出气端连接有主空气导管的进气端;主空气导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火焰枪。
补偿空气通路包括补偿空气导管、第三玻璃转子流量计、电磁阀和补气管道;三通阀的第二出气端连接有补偿空气导管的进气端;补偿空气导管的出气端连接有补气管道,并且补气管道贯穿安装在燃烧腔的进气端;电磁阀连接有测试装置,并且能受测试装置所发出的电信号控制。
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氧传感器、计算机、数据连线、数据采集卡、电源和信号线;氧传感器贯穿设置在测量孔内;计算机连接有数据连线;数据连线还连接有数据采集卡;氧传感器通过信号线将信号传给能对计算机和氧传感器之间进行适配的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还连接有电磁阀。
温控装置包括第一测温热电偶、第二测温热电偶、温控仪和转换开关;第一测温热电偶贯穿设置在测量腔的侧壁;第二测温热电偶贯穿设置在加热炉的侧壁;温控仪能读取第一测温热电偶和第二测温热电偶的电信号,并且其能对电阻丝的加热进行控制;温控仪连接有转换开关;转换开关能对第一测温热电偶和第二测温热电偶之间的电路导通状态进行切换。测量腔自由端制有排烟筒;燃烧腔安装有观察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配气装置、燃烧装置、温控装置、测试装置四个功能块组成;其中配气装置通过三路气路的控制实现了可燃CxHy气体和空气的合理配比;燃烧装置则由燃烧腔、加热炉、测量腔三部分组成,其中燃烧腔用于产生不同燃烧状态的尾气,加热炉将尾气加热到测量所需的温度,测量腔则为被测氧传感器提供安放、测量处。温控装置则实现测量尾气的温度控制。测试装置则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专门开发的汽车用氧传感器测试系统软件实现配比气体燃烧状态转换的自动控制和汽车用氧传感器各项性能数据的测试、记录。其有益效果为:
1.用可燃CxHy气体替代液态的汽油燃烧生成尾气,使模拟汽车发动机的油路系统中复杂的泵油、输油、喷油雾化、混合等环节得以简化。
2.由于采用了三条气路的配气设计,仅需控制补偿空气通路的通断就能实现燃烧尾气浓稀状况方便、快捷的变化。并且此气路设计成单独由补气管道直接流入燃烧腔,叠加在燃烧的尾气状态上,克服了在火焰枪头附近燃烧气体通路的拥堵效应,实现了尾气燃烧状态的稳定控制。
3.燃烧装置中燃烧腔、加热炉、测量腔的直通连接方式的设计,得以保证尾气通路的畅通;两个测温热电偶的设计可以方便地进行测试系统予加热的控制,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停用间隙期的保温,为快速启动测量提供了方便并节省了燃料。另外在燃烧装置的外层均使用了保温材料,保证了高温测量尾气的实现和操作的安全。
4.通过计算机、数据采集卡、专门开发的汽车用氧传感器测试系统软件实现了燃烧状态转换的集中式自动控制和汽车用氧传感器各项性能数据的测试、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标号说明:配气装置1、燃烧装置2、温控装置3、测试装置4、气罐111、第一减压阀112、燃气导管113、第一玻璃转子流量计114、压缩空气罐121、第二减压阀122、油水分离器123、三通阀124、主空气导管131、第二玻璃转子流量计132、补偿空气导管141、第三玻璃转子流量计142、电磁阀143、燃烧腔21、加热炉22、测量腔23、火焰枪211、观察镜214、燃烧腔通道215、补气管道212、瓷内胆213、陶瓷体222、电阻丝223、保温隔热层221、气体通道224、测量管壁231、保温隔热层232、排烟筒235、第一测量孔233、第二测量孔234、第一测温热电偶31、第二测温热电偶32、温控仪33、转换开关34、第一氧传感器41、第二氧传感器42、计算机43、数据连线44、数据采集卡45、电源46、信号线4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实施例: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配气装置1、燃烧装置2、温控装置3和测试装置4,其中:燃烧装置具有加热炉22;加热炉22的一端连接有燃烧腔21;加热炉22的另一端连接有测量腔23;测量腔23连接有能测量所述燃烧装置内氧气浓度的测试装置;测量腔23连接有能测量并控制加热炉22内腔温度的温控装置3;燃烧腔21的进气端连接有配气装置1。
加热炉22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保温隔热层221;保温隔热层221内侧设置有陶瓷体222,并且陶瓷体222内部包埋有电阻丝223;燃烧腔21的气体入口的一端安装有火焰枪211;测量腔23的侧壁贯穿制有至少一个测量孔,本实施例优选为两个,即第一测量孔233和第二测量孔234;燃烧腔21的侧壁内周设置有瓷内胆213;测量腔23侧壁的内周设有保温隔热层232。
配气装置1包括燃气配置系统和空气配置系统。
燃气配置系统具有气罐111,气罐111连接有第一减压阀112的一端;第一减压阀112的另一端连接有燃气导管113的进气端;燃气导管113的出气端连接有火焰枪211;燃气导管113上安装有能测试气体流量的第一玻璃转子流量计114。
空气配置系统具有压缩空气罐121;压缩空气罐121连接有第二减压阀122的一端;第二减压阀122的另一端连接有油水分离器123的一端;油水分离器123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阀124的进气端;三通阀124的第一出气端连接有主空气通路;三通阀124的第二出气端连接有补偿空气通路。
主空气通路包括主空气导管131和第二玻璃转子流量计132;三通阀124的第一出气端连接有主空气导管131的进气端;主空气导管131的出气端连接有火焰枪211。
补偿空气通路包括补偿空气导管141、第三玻璃转子流量计142、电磁阀143和补气管道212;三通阀124的第二出气端连接有补偿空气导管141的进气端;补偿空气导管141的出气端连接有补气管道212,并且补气管道212贯穿安装在燃烧腔21的进气端;电磁阀143连接有测试装置4,并且能受测试装置4所发出的电信号控制。
测试装置4包括至少一个氧传感器,本实施例优选为两个,即第一氧传感器41和第二氧传感器42、计算机43、数据连线44、数据采集卡45、电源46和信号线47;氧传感器贯穿设置在测量孔内;计算机43连接有数据连线44;数据连线44还连接有数据采集卡45;氧传感器通过信号线47将信号传给能对计算机43和氧传感器之间进行适配的数据采集卡45;数据采集卡45还连接有电磁阀143。
温控装置3包括第一测温热电偶31、第二测温热电偶32、温控仪33和转换开关34;第一测温热电偶31贯穿设置在测量腔23的侧壁;第二测温热电偶32贯穿设置在加热炉22的侧壁;温控仪33能读取第一测温热电偶31和第二测温热电偶32的电信号,并且其能对电阻丝223的加热进行控制;温控仪33连接有转换开关34;转换开关34能对第一测温热电偶31和第二测温热电偶32之间的电路导通状态进行切换。
测量腔23自由端制有排烟筒235;燃烧腔21安装有观察镜214。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主要由配气装置、燃烧装置、温控装置、测试装置四个功能模块组成。
其结构如图2:在配气装置中,首先通过第一玻璃转子流量计114调节好从CxHy气罐111沿燃气导管113流出的CxHy气流量和第二玻璃转子流量计132调节好从压缩空气罐121沿主空气导管131流出的主空气流量,二者经过安装在燃烧腔21上的火焰枪211中混配后点燃,在燃烧腔21内产生浓燃状况,即空然比λ约在0.90至0.97之间的尾气;然后再通过第三玻璃转子流量计142调节好从压缩空气罐121沿补偿空气导管141流出的补偿空气流量,并通过燃烧腔21上另一单独补气管道212也流入燃烧腔21内。电磁阀143控制着补偿空气导管141的通断。当电磁阀143接收到由数据采集卡45发来的高电平信号时,打开补偿空气导管141,调节好的补偿空气通过补气管道212流入燃烧腔21内,叠加在前面的燃烧状况上,使得尾气由浓燃状况,即空然比λ约在0.90至0.97之间,改变为稀燃状况,即空然比λ约在1.03至1.1之间。反之,当电磁阀143关断补偿空气导管141时,又使得尾气由稀燃状况恢复为浓燃状况。在这里,我们虽然采用了三条气路进行配气,但仅需控制补偿空气的通断就实现了燃烧尾气浓稀状况方便、快捷的变化。然而,在传统设计的配气燃烧装置中,一般采用多个气路共同接入火焰枪211内混合燃烧的方式,由于在火焰枪中的拥堵效应,其某个气路的改变,会产生对另外气路流量的干扰,带来燃烧状况不在控制范围内波动。而本实用新型系统采用了补偿空气气路从另一单独补气管道212直接流入燃烧腔21内的方式,克服了上述不足,实现了尾气燃烧状态的稳定控制。为了实现更好的配气控制,系统还用到两个减压阀,即第一减压阀112、第二减压阀122,油水分离器123和三通阀124。实际测试时,CxHy气可具体为煤气或天然气。
燃烧装置则由主要由燃烧腔21、加热炉22、测量腔23及其附件组成,其中燃烧腔21产生不同燃烧状态的尾气,加热炉22则将尾气加热到所需的测量温度,测量腔23则为被测氧传感器的安放处。为了保证尾气通路的畅通,三部分实现了直通连接方式。
配气装置输出的设定气体通过火焰枪211混合燃烧后产生的尾气进入燃烧腔通道215,补偿空气则通过补气管道212也进入燃烧腔通道215。为了保持燃烧尾气的热量和装置的安全,在燃烧腔通道19内壁设置了耐温及保温的瓷内胆213。同时为便于直观地观察气体燃烧的情况,用云母片设计了观察镜214。
尾气高速进入加热炉的气体通道224后,为达到尾气处于设定测量温度的需要,再由贯穿在陶瓷体222中的电阻丝223对其进行加热。为了保证加热效果及特别高温的需求,在加热炉外部采用氧化铝纤维材质设计了保温隔热层221进行保温隔热,在气体通道224气流方向的末端位置处还安装了第一测温热电偶31。
当加温后的尾气流入测量腔23后,通过测量系统可对安装在第一测量孔233、第二测量孔234上的氧传感器进行电压信号测量。为保证被测两只氧传感器具有相同的工作环境,第一测量孔233、第二测量孔234在测量管壁231上三维立面成90度相邻,并在测量管壁231靠近氧传感器233的三维立面成45度的相邻位置上设置了了第二测温热电偶32;在测量管壁231的外壳上也设置了保温隔热层232。排烟筒235的长度较长,其内径比测量管壁231内径小6mm,使尾气合理流动排气,满足氧传感器对尾气的测量所需。
温控装置中的温控仪33在设备启动时通过转换开关34与第一测温热电偶31相连,并输出功率驱动电阻丝223对加热炉22按照设置的予加热温度进行予加热。当加热炉22予加热到设置的予加热温度时,火焰枪211点火,温控仪33再转换为与第二测温热电偶32相连,并输出功率驱动电阻丝223对尾气按照设置测量温度进行加热,同时也实现对测试腔实际温度的测量。这样的设计可以提供无需浪费燃气的予加热;另外在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较长的停用间隙期间,也可关闭配气系统,熄灭火焰枪211,将温控仪33通过转换开关34与第一测温热电偶31相连,按照设置的保温温度进行保温,为下次快速启动测量提供方便。
测试装置硬件由计算机43、数据连线44、数据采集卡45、第一氧传感器41和第二氧传感器42等组成。软件则为专门开发的汽车用氧传感器测试系统软件。
工作过程:测量前,温控装置中的温控仪33通过转换开关34与第一测温热电偶31相连,并输出功率驱动电阻丝223对加热炉22按照设置的予加热温度进行予加热。同时将第一测量孔233、第二测量孔234上的每只氧传感器加热器线与12V的电源46相连接,若不带加热器型氧传感器则不需要此步。每个氧传感器的信号线47与数据采集卡45相应通道相连接。当加热炉22予加热到设置的予加热温度时,打开设定好主空气流量、CxHy气流量,通入火焰枪211中并点燃,温控仪33再转换为与第二测温热电偶32相连,并输出功率驱动电阻丝223对尾气按照设置测量温度进行加热,同时也实现对测试腔实际温度的测量。然后启动专门为本系统开发的汽车用氧传感器测试系统软,出现在测试界面。操作界面上的“过程控制”按钮,实现“上升”或“下降”两种过程选择,计算机43则通过数据采集卡45输出高低控制电平信号,驱动电磁阀143,控制补偿空气导管141的开断,使补偿空气叠加在前面的燃烧状态上,完成燃烧腔产生的尾气λ值在大于1和小于1两种燃烧状态之间的迅速转变。同时,对由于尾气状态转变带来的氧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的变化则通过数据采集卡45进行采集,输入到计算机43中,并通过专门开发的汽车用氧传感器测试系统软件中的电压测量模块和响应时间测量模块进行分析,实现最大电压、最低电压、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参数的测量,并实现上述测量数据的保存。对其他传感器的测量,仅仅更换第一测量孔233、第二测量孔234上传感器后,连接好相应的加热器线和信号线,然后操作控制软件界面上的“过程控制”按钮,实现“上升”或“下降”两种过程选择,重复上述最大电压、最低电压、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参数的测量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被阐明,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做出的各种变化或改型都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包括配气装置(1)、燃烧装置(2)、温控装置(3)和测试装置(4),其特征是:所述的燃烧装置具有加热炉(22);所述的加热炉(22)的一端连接有燃烧腔(21);所述的加热炉(22)的另一端连接有测量腔(23);所述的测量腔(23)连接有能测量所述燃烧装置内氧气浓度的测试装置;所述的测量腔(23)连接有能测量并控制所述的加热炉(22)内腔温度的温控装置(3);所述的燃烧腔(21)的进气端连接有所述的配气装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加热炉(22)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保温隔热层(221);所述的保温隔热层(221)内侧设置有陶瓷体(222),并且所述的陶瓷体(222)内部包埋有电阻丝(223);所述的燃烧腔(21)的气体入口的一端安装有火焰枪(211);所述的测量腔(23)的侧壁贯穿制有至少一个测量孔;所述的加热炉(22)的侧壁内周设置有瓷内胆(213);所述的测量腔(23)侧壁的内周设有保温隔热层(2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配气装置(1)包括燃气配置系统和空气配置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燃气配置系统具有气罐(111),所述的气罐(111)连接有第一减压阀(112)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减压阀(112)的另一端连接有燃气导管(113)的进气端;所述的燃气导管(113)的出气端连接有所述的火焰枪(211);所述的燃气导管(113)上安装有能测试气体流量的第一玻璃转子流量计(1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空气配置系统具有压缩空气罐(121);所述的压缩空气罐(121)连接有第二减压阀(122)的一端;所述的第二减压阀(122)的另一端连接有油水分离器(123)的一端;所述的油水分离器(123)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阀(124)的进气端;所述的三通阀(124)的第一出气端连接有主空气通路;所述的三通阀(124)的第二出气端连接有补偿空气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主空气通路包括主空气导管(131)和第二玻璃转子流量计(132);所述的三通阀(124)的第一出气端连接有所述的主空气导管(131)的进气端;所述的主空气导管(131)的出气端连接有所述的火焰枪(2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补偿空气通路包括补偿空气导管(141)、第三玻璃转子流量计(142)、电磁阀(143)和补气管道(212);所述的三通阀(124)的第二出气端连接有所述的补偿空气导管(141)的进气端;所述的补偿空气导管(141)的出气端连接有所述的补气管道(212),并且所述的补气管道(212)贯穿安装在所述的燃烧腔(21)的进气端;所述的电磁阀(143)连接有所述的测试装置(4),并且能受所述的测试装置(4)所发出的电信号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测试装置(4)包括至少一个氧传感器、计算机(43)、数据连线(44)、数据采集卡(45)、电源(46)和信号线(47);所述的氧传感器贯穿设置在所述的测量孔内;所述的计算机(43)连接有所述的数据连线(44);所述的数据连线(44)还连接有所述的数据采集卡(45);所述的氧传感器通过所述的信号线(47)将信号传给能对计算机(43)和氧传感器之间进行适配的数据采集卡(45);所述的数据采集卡(45)还连接有所述的电磁阀(14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温控装置(3)包括第一测温热电偶(31)、第二测温热电偶(32)、温控仪(33)和转换开关(34);所述的第一测温热电偶(31)贯穿设置在所述的测量腔(23)的侧壁;所述的第二测温热电偶(32)贯穿设置在所述的加热炉(22)的侧壁;所述的温控仪(33)能读取所述的第一测温热电偶(31)和第二测温热电偶(32)的电信号,并且其能对所述的电阻丝(223)的加热进行控制;所述的温控仪(33)连接有所述的转换开关(34);所述的转换开关(34)能对第一测温热电偶(31)和第二测温热电偶(32)之间的电路导通状态进行切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测量腔(23)自由端制有排烟筒(235);所述的燃烧腔(21)安装有观察镜(214)。
CNU2008200876114U 2008-05-21 2008-05-21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663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76114U CN201196631Y (zh) 2008-05-21 2008-05-21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876114U CN201196631Y (zh) 2008-05-21 2008-05-21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96631Y true CN201196631Y (zh) 2009-02-18

Family

ID=4041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8761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6631Y (zh) 2008-05-21 2008-05-21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96631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153B (zh) * 2008-05-21 2011-11-09 宁波大学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2608274A (zh) * 2012-03-26 2012-07-25 无锡隆盛科技有限公司 氮氧化物传感器检测系统加热装置中的测试腔体
CN102608277A (zh) * 2012-04-10 2012-07-25 无锡隆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氮氧化物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3675215A (zh) * 2013-12-24 2014-03-26 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的检测仿真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1153B (zh) * 2008-05-21 2011-11-09 宁波大学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2608274A (zh) * 2012-03-26 2012-07-25 无锡隆盛科技有限公司 氮氧化物传感器检测系统加热装置中的测试腔体
CN102608277A (zh) * 2012-04-10 2012-07-25 无锡隆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氮氧化物传感器的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102608277B (zh) * 2012-04-10 2014-05-07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氮氧化物传感器的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CN103675215A (zh) * 2013-12-24 2014-03-26 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的检测仿真系统
CN103675215B (zh) * 2013-12-24 2016-01-20 安徽省芜湖仪器仪表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用氧传感器的检测仿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81153B (zh)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2331481B (zh) 多路配气模拟汽车尾气环境的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CN205079606U (zh)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炉
CN104296392B (zh) 自适应全预混燃烧的燃气热水装置
CN102213705B (zh) 一种模拟汽车工况的氧传感器性能测试装置
CN201196631Y (zh) 空燃比氧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
CN103842726B (zh) 带有氧传感器的热水系统
Hu et al.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injected into a constant volume vessel
CN102393403B (zh) 一种含高浓度co尾气燃烧特性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4197732A (zh) 一种蓄热式燃气加热炉控制系统
CN101776277A (zh) 燃烧炉富氧局部增氧射流助燃提高热效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456947B (zh) 蓄热式纯净空气加热系统
CN203337398U (zh) 一种燃烧器试验炉
Sharma et al. Decarbonisation potential of dimethyl ether/hydrogen mixtures in a flameless furnace: Reactive structures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CN208108494U (zh) 一种后置循环泵的热水器供水装置
CN203298342U (zh) 热处理炉的燃烧控制系统
CN106501015B (zh) 一种多管束集成式辐射管燃烧实验系统及方法
CN206638648U (zh) 氧传感器功能测试台
CN101614405A (zh) 铝熔炼炉的燃烧控制装置
CN106766974B (zh) 一种空燃比检测装置
CN104949123A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掺烧醇基燃料的装置和方法
CN106678865A (zh) 一种阀门耐火试验中的新型燃烧控制系统
JPS6486033A (en) Tester for heat resistant tubular member
CN205301233U (zh) 一种氧传感器多功能测试台
KR101296395B1 (ko) 엔진 배기계통의 성능 및 내구성 실험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8

Termination date: 201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