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5502Y - 防虫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85502Y
CN201185502Y CNU2008200074166U CN200820007416U CN201185502Y CN 201185502 Y CN201185502 Y CN 201185502Y CN U2008200074166 U CNU2008200074166 U CN U2008200074166U CN 200820007416 U CN200820007416 U CN 200820007416U CN 201185502 Y CN201185502 Y CN 20118550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guard system
insect guard
conductive material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74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074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8550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8550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8550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防虫装置,包含至少一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至少一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至少一第一线圈与至少一第二线圈。其中,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包含有一第一电源供应端与一第二电源供应端。而第一线圈布设于该物体表面,且其一端连接该电源的第一电源供应端,另一端浮接(floating)。第二线圈则布设于该物体表面,且不接触第一线圈,而其一端连接电源的第二电源供应端,另一端浮接。

Description

防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防虫装置,特别是一种仅使用少许电力即可达成驱虫效果的防虫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较潮湿且闷热的环境,较容易滋长各种害虫,特别是放置垃圾之处,更常有蟑螂、蚂蚁孳生,而导致各种病菌容易散播,使人们相当困扰。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早期的防虫作法是将这些害虫喜欢接近的物品,置放于布满水或油的容器中,使害虫不敢接近,而达到防虫的目的。除此之外,也有人在垃圾桶上加装电击式电路结构,利用升压装置将害虫击杀。然而,利用布满水或油的容器来驱赶害虫并不方便,因为水或油容易倾倒溢出。另外,利用升压装置来击杀害虫也相当耗电,长时间使用所消耗的电力非常惊人,并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架构简单又省电的防虫装置,可使欲赶走的生物感到极度不适而离开,且通知其它同伴不要接近此危险区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虫装置,该防虫装置包含有至少一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至少一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至少一第一线圈、以及至少一第二线圈。该电源包含有一第一电源供应端与一第二电源供应端。而第一线圈布设于物体表面,且其一端连接电源的第一电源供应端,另一端浮接(floating)。第二线圈布设于物体表面,且不接触第一线圈。而第二线圈的一端连接电源的第二电源供应端,另一端也为浮接。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结构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虫装置是通过设置一简易的电路于物体表面。在欲赶走的生物,例如蚂蚁,爬上物体表面且同时接触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时,此生物本身形成一导通路径使电流通过,导致此生物感到极度不适而离开,且通知其它同伴不要接近此危险区域,以达到驱赶的效果,架构简单又省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虫装置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防虫装置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防虫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防虫装置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100’ 防虫装置
102        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
104        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
106        第一线圈
108        第二线圈
104a       第一电源供应端
104b       第二电源供应端
202        桌脚
204、204’ 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的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使任何熟悉此项技艺者可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有所差异,然而各特色、结构或特征说明于本文中是用以联系任一实施者,在无需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据以实施于其它实施例中,而非仅以下所述方式。此外,个别元件于每一揭露的实施例的安排与位置,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当可作适当更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虫装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防虫装置100包含有一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一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一第一线圈106与一第二线圈108。
本实施例中,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的一端为封闭、一端为开口,可为作为盛装物品的容器,例如垃圾桶。另一实施例中,该物体也可为两端均为开口或为实心的设计。
而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包含有一第一电源供应端104a与一第二电源供应端104b。
第一线圈106以环绕的方式布设于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表面,且其一端耦接于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的第一电源供应端104a,另一端浮接(floating);第二线圈108也以环绕方式布设于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表面,且不接触第一线圈106。而第二线圈108的一端耦接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的第二电源供应端104b,另一端浮接。
须注意的是,第一线圈106与第二线圈108保持一预设距离d,且该预设距离d小于及/或等于防虫装置100欲趋赶的生物的大小。因此,假设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内部置放垃圾或食物,而吸引欲趋赶的生物(例如:蚂蚁、蟑螂等)爬上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表面时,该生物的身体将碰触到第一线圈106与第二线圈108,该生物成为一导体,而使第一线圈106、第二线圈108、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以及该生物形成一导电回路。如此一来,该生物的身体将会有电流通过,而造成该生物的极度不适。
一个实施例中,该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可为一电池,其第一电源供应端104a为正极,第二电源供应端104b为负极。另一实施例中,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并不受限于仅提供直流电,也可提供一交流电。须注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实际验证后,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可仅采用一电池来长时间运作,因此利用电池的电压在蚂蚁、蟑螂等生物身上产生微弱的电流,即可使碰触到第一与第二线圈106、108的生物感到极度不适,且通知其它同伴不要接近此危险区域,而达成驱赶该生物的目的。
请参考图2A、2B,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防虫装置100’的示意图。图2B为沿着图2A的A-A剖面线的剖面图。如图所示,防虫装置100’还于其电路外部设置一第一防水层204。一个实施例中,防虫装置100’是于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的一端延展至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的大部分表面,设有包覆第一线圈106、第二线圈108、及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的第一防水层204,以及于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102的另一端延展至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的大部分表面也设有一包覆第一线圈106、第二线圈108、及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的第二防水层204’。第一、第二防水层204、204’可呈相互套设的关系,于图中,是第一防水层204包覆第二防水层204’;当然,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防水层204’也可包覆第一防水层204。
第一、第二防水层204、204’用以保护第一线圈106、第二线圈108、及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使防虫装置100’具有防水功效。一个实施例中,可将该第一、第二线圈106、108改为布设于第一、第二防水层204或204’之上。当然,第一防水层204的设计,只要能够达到保护第一线圈106、第二线圈108、及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104不受水侵袭即可,其外观并不局限于图中的示例。另外,为了增加防虫装置的美观,也可于此第一防水层204上设计花纹、或图样等装饰。
再者,请参考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防虫装置的示意图。如该图所示,防虫装置100或100’可设置于桌子的桌脚202,来防止蚂蚁、蟑螂等生物由该桌脚爬上桌子。其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重复赘述。当然,本实用新型的防虫装置并不局限设置于桌子,只要是需要使用驱赶蚂蚁、蟑螂等生物之处均可设置。另外,防虫装置100或100’也可在桌子或垃圾桶的制造过程中,以一体成型的方式与桌子或垃圾桶结合。
须注意,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于图式中显示为一圆柱体;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为矩形物体、其它多边形的物体、多种形状组合而成的物体,例如一般方型的垃圾桶。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与第二线圈是采用环绕的方式来布设于该物体表面;而另一实施例中,第一与第二线圈也可采用不规则配置的方式来布设于该物体表面,且以第一线圈不接触第二线圈为原则;或者,第一线圈采用环绕的方式布设于该物体表面,而第二线圈采用不规则的方式配置于该物体表面,且以第一线圈不接触第二线圈为原则;再者,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层204与防虫装置100或100’可为一体成型,而第二防水层204’与防虫装置100’可为一体成型;当然,任一或该两防水层也可用其它方式,例如设置卡槽与卡榫、或利用螺丝来与防虫装置相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虫装置通过设置一防虫电路于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表面上,在蚂蚁、蟑螂等欲趋赶的生物爬上该物体表面时,形成导通路径,使电流通过该生物时产生极度不适的感觉,进而认为此区域是危险区域,并通知其它同类勿再进入此区域,而达到驱赶与防虫的效果。以上虽以实施例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要旨,该行业者可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也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一个实施例中,可将防虫装置设计为杯垫形状,使虫蚁无法爬到杯垫上的杯子。

Claims (15)

1.一种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
至少一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该电源包含一第一电源供应端与一第二电源供应端;
至少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线圈布设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表面,且其一端连接该电源的第一电源供应端,另一端浮接;以及
至少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线圈布设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表面,且不接触该第一线圈,而其一端连接该电源的第二电源供应端,另一端浮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采用环绕的方式布设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圈采用环绕的方式布设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保持一预设距离,且该预设距离小于及/或等于该防虫装置欲赶走的生物的大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保持一预设距离,且该预设距离小于及/或等于该防虫装置欲赶走的生物的大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采用不规则配置的方式布设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保持一预设距离,且该预设距离小于及/或等于该防虫装置欲赶走的生物的大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为一电池,且该第一电源供应端为正极,该第二电源供应端为负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含升压电路的电源为一直流电源或一交流电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的一端为密闭、一端为开口时,该物体为一垃圾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为带有桌脚的桌子,该防虫装置设置于桌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为实心。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的一端延展至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的大部分表面,设有包覆该第一、第二线圈的第一防水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的另一端延展至该含有非导电材质的物体的大部分表面,设有包覆该第一、第二线圈的第二防水层,该第一、第二防水层互相套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防水层与该防虫装置为一体成型。
CNU2008200074166U 2008-02-27 2008-02-27 防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550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74166U CN201185502Y (zh) 2008-02-27 2008-02-27 防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74166U CN201185502Y (zh) 2008-02-27 2008-02-27 防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85502Y true CN201185502Y (zh) 2009-01-21

Family

ID=40273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741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5502Y (zh) 2008-02-27 2008-02-27 防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85502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67418A1 (en) * 2011-06-03 2016-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for erasing an ink from a medium
CN108058814A (zh) * 2017-11-30 2018-05-22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装在飞机起落架上的防异物装置
CN111093368A (zh) * 2017-07-07 2020-05-01 巴斯夫公司 具有导电电极的害虫监测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67418A1 (en) * 2011-06-03 2016-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for erasing an ink from a medium
US9770932B2 (en) * 2011-06-03 2017-09-2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s for erasing an ink from a medium
CN111093368A (zh) * 2017-07-07 2020-05-01 巴斯夫公司 具有导电电极的害虫监测系统
CN108058814A (zh) * 2017-11-30 2018-05-22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装在飞机起落架上的防异物装置
CN108058814B (zh) * 2017-11-30 2019-11-22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安装在飞机起落架上的防异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5502Y (zh) 防虫装置
JP2013039080A (ja) 多機能蚊取り器
JP2010279270A (ja) 静電場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飛動生物除去方法
BR0213077A (pt) Corda geradora de campo repelente de tubarões
CN206303078U (zh) 一种电梯厢内电子红外线感应超声波驱蚊装置
CN206821820U (zh) 一种电子驱蚊灭蚊器
JP2007274954A (ja) シロアリ等の防除撃退装置及び方法
CN201713016U (zh) 一种带灭蚊器的垃圾桶
CN205005771U (zh) 智能生态灯
CN204634861U (zh) 一种捕鼠装置
CN208891525U (zh) 环保灭蚊杀菌灯
CN207428281U (zh) 一种智能灭蚊蝇装置
CN207639529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灭蚊装置
CN202750594U (zh) 一种捕虫器
CN202535959U (zh) 一种自动灭蚊器
TWM340712U (en) An anti-pest apparatus
ATE250343T1 (de) Verabreichung von substanzen an wirbellose organismen
CN213695412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灭蝇装置
CN204132220U (zh) 多功能电蚊拍
CN2614450Y (zh) 捕蟑器
CN203290130U (zh) 一种艾叶驱虫器
CN100427000C (zh) 一种防护服
CN203262082U (zh) 基于昆虫性信息素的太阳能光伏恒温杀虫装置
CN2355537Y (zh) 动物诱饵电网灭蚊箱
CN206005636U (zh) 一种高效物理杀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