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8381Y -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8381Y
CN201178381Y CNU2007201962131U CN200720196213U CN201178381Y CN 201178381 Y CN201178381 Y CN 201178381Y CN U2007201962131 U CNU2007201962131 U CN U2007201962131U CN 200720196213 U CN200720196213 U CN 200720196213U CN 201178381 Y CN201178381 Y CN 20117838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ance
feedback
resistor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962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耀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k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k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k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k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962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838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838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838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该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一直流转直流集成电路及一反馈电阻网络。其中,所述集成电路片至少包括输入端VIN、接地端GND、反馈端FB、输出端LX,补偿端COMP等管脚,所述反馈电阻网络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R2,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电感器L1和输出端之间,另一端与FB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一端与FB管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反馈电阻网络还包括一与电阻R2并联的电阻R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DC-DC电路反馈电阻网络从串联法简单地调整为并联法的方法,巧妙地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由于生产过程失误可能导致后级电路和DC-DC芯片本身损坏的缺点。在某些情况下还节省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一直流变换集成电路,尤其是一种改进的节约成本、可靠性高的直流转直流电路。
背景技术
在DC-DC电路中,一般需要通过设置外部反馈电阻网络的电阻值来得到所需的电压值,但常用电阻标称值有一定的行业规范,在电路设计时,电阻的取值一般要使用行业常用标称的电阻,而不是随便取一个电阻值,以节约成本。而DC-DC电路为了得到一个较精密的电压值,反馈电阻网络中的某个电阻取值可能需要使用非常用标称值。
在已有技术的DC-DC电路中,一般采用常用标称值电阻串联的方式来得到所需的非常用标称阻值(如为了得到1.83k的非常用阻值,采用1.5k与330欧姆的标准标称电阻串联或1.8k与30欧姆标准标称电阻串联的方式得到),以下将此方法称之为串联法;
有的DC-DC电路不使用串联法,即设计时计算出的反馈电阻网络的阻值均为标准标称值,这样不需要串联电阻,但是这种电路当输出电压需要改变或者微调时极不方便,因此这种方法更少使用。
由于各种DC-DC电路在反馈电阻网络部分原理基本一样,故本实用新型以ALPHA&OMEGA SEMICONDUCTOR公司的AOZ1010电路为例,但不限于AOZ1010电路。
如图1的AOZ1010电路,其输出电压Vo与反馈电阻网络的关系为
Vo=0.8*(1+R3/R2)(详见AOZ1010的规格书,由于AOZ1010本身的原理与本实用新型无紧密联系,所以在此不赘述)。
设计时为了能够得到较灵活或精密的输出电压,通常会在反馈电阻上串一电阻,如图2,在R3与AOZ1010的FB脚之间串一电阻R4,这样,当需要时可以合理设置R4的值,以得到非标准标称的阻值,灵活得到所需电压,此时输出电压Vo与反馈电阻网络的关系为Vo=0.8*[1+(R3+R4)/R2]。当输出电压所需的反馈电阻值本身就是标准标称电阻是,R4显得“不需要”,但是必须置为0欧姆,此时输出电压依然为Vo=0.8*(1+R3/R2)。
上述如图1电路,这种方法使用的电阻最少,可靠性最高,但要得到灵活、精密的输出电压时使用起来不方便,实际使用中的设计一般采用图2的串联法,方便灵活。
但是,如图2,由于增加了电阻R4,当生产制造时,如果R4漏装、虚焊、漏焊或电阻本身损坏引起R4断路,则R4相当于∞(无穷大),这样R3+R4也为∞,DC-DC输出电压理论值Vo=0.8*[1+(R3+R4)/R2]也为无穷大,实际上Vo也会为大大超出设计预想的电压,导致后级电路和DC-DC器件本身由于电压过大而损坏,造成预想不到的后果,这无疑增加了产品的风险。
此外,当设计中所需电压经计算R3+R4的值是一个标准标称值时,只需将R3,R4中的一个使用标准值,另一个电阻用0欧姆,此时的0欧姆从计算上是“多余”,但又必须安装才能保证电路正常工作(不安装就相当于∞),可靠性隐患同样存在的同时,又增加了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
上述已有技术采用串联反馈电阻网络法得到所需电压值,此法的优点是要得到所需较精密阻值时简单方便,但是在生产中一旦出现电阻漏装、漏焊、虚焊或反馈电阻本身损坏导致断路情况,更容易造成电路中某些器件烧毁,引起可靠性问题;串联法使用上也不灵活,在任何情况下,反馈电阻网络中的所有电阻均需要安装,有时会造成浪费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反馈电阻网络并联一个电阻的结构,提供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巧妙地克服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该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一直流转直流集成电路及一反馈电阻网络。其中,所述集成电路片至少包括输入端VIN、接地端GND、反馈端FB、输出端LX,补偿端COMP等管脚,,所述反馈电阻网络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R2,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电感器L1和输出端之间,另一端与FB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一端与FB管脚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反馈电阻网络还包括一与电阻R2并联的电阻R4。
所述R2、R4为一般取值为行业常用标准标称值。
如图1,假设输入电压为12V,要得到5V输出电压。可令R3=51K,经过公式Vo=0.8*(1+R3/R2)计算可得R2应该为9.71K。9.71K为非常用标称阻值。于是可以根据图3,令R3=51K,R2=10K(R2应为尽量靠近计算值9.71的常用标称电阻值),通过公式Vo=0.8*[1+R3/(R2//R4)]计算,可取R4为330K,得到的输出电压为5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DC-DC电路反馈电阻网络从串联法简单地调整为并联法的方法,巧妙地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由于生产过程失误可能导致后级电路和DC-DC芯片本身损坏的缺点。在某些情况下还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背景技术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3所示的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包括一集成芯片AOZ1010,该集成芯片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及一反馈电阻网络,其中,所述集成芯片包括使能端(EN)、补偿端(COMP)、接地端(PGND,AGND)、反馈端(FB)、两个输出端(LX)共八个管脚,所述反馈电阻网络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R2,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电感器L1和输出端之间,另一端与FB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一端与FB管脚连接,另一端与PGND和AGND管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阻网络还包括一与电阻R2并联的电阻R4。并联的方法同样可以得到灵活、精密的输出电压的目的,即当设计中的电阻反馈网络中的电阻必须有非常用标称值电阻时,可采用将R2、R4用常用标称值电阻并联得到的办法,且取值时一般将R2或R4中的一个的取值比较小,另一个取值则要大很多(两者通常要相差5倍以上),输出电压为
Vo=0.8*[1+R3/(R2//R4)]即Vo=0.8*[1+R3.(R2+R4)/R2.R4]。
从图3中可以看出,如果R4漏装、漏焊、虚焊等导致R4断路时,R4相当于不存在,此时Vo=0.8*(1+R3/R2),而由于R4设计时取值本来就比R2大很多,R4安装焊接正常与不正常时Vo的值不会相差太大,不至于对后级电路和AOZ1010本身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当调试时发现Vo值不对并检查到与R4有关时,将R4的错误纠正即可,电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而当设计中所需电压经计算R2//R4(R2与R4并联)的值是一个常用标称值时,直接将R2或R4中的一个取为所需的标准标称值,另一个不贴装即可。此时节省了一颗电阻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一颗0603封装贴片电阻的贴装成本约为3颗贴片电阻的材料成本)。
综上,本实用新型使用并联法,同样可以得到灵活、精密的输出电压的目的,又克服了串联法生产失误时可能造成电路损坏的缺点,在某些情况下还节省了成本。

Claims (2)

1、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该电路包括输入端(Vi),输出端(Vo),一直流转直流集成电路及一反馈电阻网络;其中,所述集成电路片至少包括输入端、接地端、反馈端(FB)、输出端等管脚,所述反馈电阻网络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电阻(R3)和(R2),所述电阻(R3)的一端连接在电感器(L1)和输出端(Vo)之间,另一端与(FB)管脚连接,所述电阻(R2)一端与反馈管脚(FB连接),另一端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电阻网络还包括一与电阻(R2)并联的电阻(R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的两个反馈电阻中,一个反馈电阻的取值比较小,另一个反馈电阻的取值比前者的取值大很多,两者的取值至少相差五倍。
CNU2007201962131U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838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62131U CN201178381Y (zh)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62131U CN201178381Y (zh)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8381Y true CN201178381Y (zh) 2009-01-07

Family

ID=4021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9621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8381Y (zh) 2007-12-21 2007-12-21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8381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133A (zh) * 2010-08-11 2011-01-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直放站供电系统上电瞬间的冲击电流抑制装置
CN104270005A (zh) * 2014-09-24 2015-01-07 深圳市万拓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的供电电路
CN104716820A (zh) * 2013-12-11 2015-06-17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启动、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133A (zh) * 2010-08-11 2011-01-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直放站供电系统上电瞬间的冲击电流抑制装置
CN104716820A (zh) * 2013-12-11 2015-06-17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软启动、直流电压变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4270005A (zh) * 2014-09-24 2015-01-07 深圳市万拓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的供电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55798A1 (en) Electronic power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201178381Y (zh) 一种直流转直流电路的改进
CN101236441B (zh) 改善电源负载调整率的电路
CN104393759A (zh) 带线损补偿的dc-dc转换器
EP1596267A1 (en) Voltage regulator feedback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334429B (zh) 浪涌电流测试电路
CN102684143A (zh) 直流电源电压过压或欠压保护模块
CN204258633U (zh) 带线损补偿的dc-dc转换器
CN101763134B (zh) 并联稳压电路
CN100573398C (zh) 用于改善电源负载调整率的装置
CN207817563U (zh) 用于原边反馈开关电源系统的自适应分段线损补偿系统
CN207965722U (zh) Pfc母线电压的控制电路
CN200986675Y (zh) 一种线路损耗补偿电路及带线路损耗补偿电路的恒压电源
CN104426367A (zh) 具有过电流与过电压保护功能的升压装置
CN102255496B (zh) 一种电压侦测电源管理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6230235B (zh) 一种消除电压突波的电路
CN100517903C (zh) 避免误接不当交流电源的保护电路
CN202564917U (zh) 直流电源电压过压或欠压保护模块
CN209373387U (zh) 动态门限检测电路及集中器
CN205283387U (zh) 一种ic验证工具的电源
CN110492434A (zh) 一种简洁实用可自动恢复的欠压保护电路
CN2786580Y (zh) 智能温度传感器
CN2730018Y (zh) 一种宽电压输入高隔离稳压输出型dc/dc电源模块
CN219107287U (zh) 供电电路
CN102843034A (zh) 一种dc-dc升压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