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3772Y -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3772Y
CN201173772Y CNU2008200716079U CN200820071607U CN201173772Y CN 201173772 Y CN201173772 Y CN 201173772Y CN U2008200716079 U CNU2008200716079 U CN U2008200716079U CN 200820071607 U CN200820071607 U CN 200820071607U CN 201173772 Y CN201173772 Y CN 20117377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vehicle
wheelbase
calibration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716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洪达
苏建
李洋
吴东风
张立斌
陈熔
戴建国
刘玉梅
何凤江
苏丽俐
李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U2008200716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377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377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377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汽车生产、检测诊断及维修领域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旨在解决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无标定设备的状况。其由主体框架机构(A)、变轴距装置(B)、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前轮转角装置(D)、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和行进牵引装置(F)组成。变轴距装置(B)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四角处的纵梁上;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安装在轮轴上;前轮转角装置(D)安装在前轮上;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A)前后横梁上;行进牵引装置(F)与标定车的主体框架机构(A)的前横梁相连接。标定车的成功研制,解决了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无法标定的状况;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和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生产、检测诊断及维修领域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背景技术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作为针对汽车技术性能参数检测和性能判断的专用计量器具,对其要求是应有足够的精确度和较高的可靠性。汽车轴距差检测仪虽然在出厂前都由制造厂家经过计量检定的产品,但是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精确度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检测站保养与维护水平的限制,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会有所下降。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汽车轴距差检测仪具有足够的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况,就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标定。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设备,所以就无法保证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精度和使其时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旨在克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标定设备的问题,对汽车轴距差检测仪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标定,保证汽车轴距差检测仪具有足够的精度和使其时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
参阅图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是由主体框架机构、变轴距装置、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前轮转角装置、偏斜距离测量装置和行进牵引装置组成。
四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四角处的纵梁上,另一端分别与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或前轮转角装置螺栓连接。
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中的四个相同的测量球头分别安装在标定车的四个相同车轮的轮轴上,两个相同的后车轮支架的上端分别与变轴距装置的另一端螺栓连接。
两个相同的前轮转角装置的上端分别与变轴距装置的另一端螺栓连接,前轮转角装置的下端套装在前轮轴上成过盈配合连接。
两个相同的偏斜距离测量装置分别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的前后横梁居中位置。
行进牵引装置与标定车的主体框架机构的前横梁相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体框架机构包括有车架转轴、后车架、测量板、前车架、A框架合叶、B框架合叶和圆柱销。两套A框架合叶与B框架合叶用螺栓分别固定在相对水平放置的后车架与前车架相邻两横梁内侧的两端处,再用车架转轴穿入两端处的A框架合叶与B框架合叶一端的轴孔中实现具有折叠功能的转动连接,将圆柱销插入两端处的A框架合叶与B框架合叶另一端的销孔中,后车架与前车架成一整体车架。在标定车的主体框架机构四个角的纵梁外侧各固定安装一块测量框架是否变形的测量板;所述的变轴距装置包括有连接板、调节螺杆与调整座。调整座的一端用螺栓与预置螺母分别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四角处的纵梁上,调节螺杆在调整座另一端的凹槽成转动连接,调节螺杆的一端与连接板螺纹连接,连接板与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或前轮转角装置螺栓连接;所述的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包括有车轮、测量球头、后车轮支架、纵向紧定垫片、横向紧定垫片与直接对测量球头进行测量的特制加长数显卡尺。后车轮支架方筒形的上端套装在主体框架机构的纵梁上,后车轮支架上端筒壁内侧端面与变轴距装置中的连接板用螺栓固定连接,在后车轮支架筒壁内侧与纵梁之间放置有纵向紧定垫片与横向紧定垫片,内六角紧定螺钉与纵向紧定垫片和横向紧定垫片为活动接触连接,与方筒壁为螺纹连接,后车轮支架的下端与车轮的车轴套装成过盈配合连接后,用螺母固定在轮轴上。测量球头由螺纹固定连接在车轮轴上,测量球头的球心与车轮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的前轮转角装置包括有转角指针、插销、前轮支座、转角轴销、转角刻度盘与前轮支架。长方筒形的前轮支座套装在主体框架机构的纵梁上,前轮支座筒壁内侧端面与变轴距装置中的连接板用螺栓固定连接,前轮支座与前轮支架的上端通过转角轴销成转动连接,转角指针固定在前轮支座的端部,转角刻度盘固定在前轮支架上端的端部,插销插入前轮支架上的转角插孔中,前轮支架的下端套装在车轮轴上成过盈配合连接后,用螺母固定在轮轴上,测量球头由螺纹固定连接在车轮轴上,测量球头的球心与车轮的旋转轴线共线;所述的偏斜距离测量装置包括有刻度尺与合叶。每两个相同的合叶由螺钉和螺母以主体框架机构纵向对称线为基准对称地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的前后横梁上,两个相同的刻度尺由螺钉分别固定在前后横梁的两个合叶上;所述的行进牵引装置包括有标定车牵引连接件、砝码、卷扬机底座、电机减速器和钢丝绳。标定车牵引连接件由螺栓与螺母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前横梁正面的居中位置,由砝码、卷扬机底座、电机减速器和钢丝绳组成的标定车牵引卷扬机放置在标定车牵引连接件前方的地面上,且与标定车牵引连接件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主体框架机构的纵向对称线共线,标定车牵引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与标定车牵引连接件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成功研制,解决了汽车轴距差检测仪因缺少标定设备而无法标定的状况;
2.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可实现模拟汽车在以下四种方式的标定功能,即:定轴距差的直线行驶标定、定轴距差的斜直线行驶标定、固定转向角的曲线行驶标定和定轴距差且固定转向角的复合曲线行驶标定;
3.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和易于操作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总体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2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主体框架机构整体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3是用在图2所示主体框架机构上的转轴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4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变轴距装置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5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设置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6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设置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过程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特制加长数显卡尺的标示I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前轮转角装置整体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前轮转角装置整体结构轴测投影示意图中标示II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前轮转角装置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1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前轮转角装置结构拆解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2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偏斜距离测量装置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偏斜距离测量装置结构轴测投影示意图中标示III位置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4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行进牵引装置中标定车牵引连接机构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5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行进牵引装置中牵引卷扬机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16是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对汽车轴距差检测仪进行标定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基准座结构的轴测投影示意图;
图中:
1.车架转轴,2.后车架,3.测量板,4.前车架,5.A框架合叶,6B框架合叶,7.圆柱销,8.内六角螺栓,9.连接板,10.预置螺母,11.内六角螺栓,12.调节螺杆,13.调整座,14.车轮,15.测量球头,16.六角螺母,17.后车轮支架,18.内六角螺栓,19.内六角紧定螺钉,20.内六角螺栓,21.纵向紧定垫片,22.横向紧定垫片,23.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4.转角指针,25.插销,26.前轮支座,27.六角螺母,28.转角轴销,29.转角轴销插孔,30.前轮支架上的锁紧螺纹孔,31.前轮支架上的转角插孔,32.转角刻度盘,33.前轮支架,34.后置螺母,35.平头机械螺钉,36.刻度尺,37.合叶,38.平头螺钉,39.垫片,40.螺母,41.内六角螺栓,42.后置螺母,43.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4.砝码,45.卷扬机底座,46.电机减速器,47.钢丝绳,48.基准座,A.主体框架机构,B.变轴距装置,C.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D.前轮转角装置,E.偏斜距离测量装置,F.行进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1,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是由主体框架机构A、变轴距装置B、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前轮转角装置D、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和行进牵引装置F组成。
该标定车采用了四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B,两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B分别安装在两个后轮上方主体框架机构A两角处纵梁的上工作面上,另两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B分别安装在两个前轮上方主体框架机构A两角处纵梁的上工作面上。变轴距装置B中的调整座13一端分别通过螺母和螺栓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四角处的纵梁的上工作面上,两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的下端分别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中的两后车轮支架17的上端固定连接,另两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的下端分别通过同样的内六角螺栓与前轮转角装置D中的前轮支座26固定连接。四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B均处于两后车轮支架17与两前轮支座26的里侧。
该标定车采用了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其中采用的四个相同的测量球头15分别由螺纹固定安装在标定车的四个相同车轮的轮轴的一端上,轮轴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车轮。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还配备了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3,直接对测量球头15进行测量,实现对该标定车轴距差的测量。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中的两后车轮支架17的上端分别与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的下端通过内六角螺栓8(规格为M5×18)连接。
该标定车采用了两个相同的前轮转角装置D,前轮转角装置D中的前轮支座26分别与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的下端通过内六角螺栓8(规格为M5×18)连接,前轮转角装置D的下端,即前轮转角装置D中的前轮支架33的下端与前轮轴套装成过盈配合连接后,用螺母固定在轮轴上。
参阅图12与图13,该标定车采用了两个相同的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该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包括有刻度尺36与合叶37。
每两个相同的合叶37由后置螺母34和平头机械螺钉35(规格为M4×12)以主体框架机构A纵向对称线为基准对称地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前后横梁的上工作面上,两个相同的刻度尺36由平头螺钉38(规格为M4×10)分别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A前后横梁的两个合叶37上。即实现将两个相同的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分别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前后横梁居中位置。
参阅图14与图15,该标定车采用了一套行进牵引装置F,该行进牵引装置F包括有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砝码44、卷扬机底座45、电机减速器46和钢丝绳47。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由内六角螺栓41(规格为M4×12)与后置螺母42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A前横梁正面的居中位置,由砝码44、卷扬机底座45、电机减速器46和钢丝绳47组成的标定车牵引卷扬机放置在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前方的地面上,且与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向对称线共线,标定车牵引卷扬机上的钢丝绳47与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相连接。
为了便于具体实施,下面对前面所述的主要机构或装置的结构做详细说明:
参阅图2与图3,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体框架机构A包括有车架转轴1、后车架2、测量板3、前车架4、A框架合叶5、B框架合叶6与圆柱销7。
后车架2与前车架4使用的是标准方形铝型材。这种铝型材在四个面上都加工有横截面形状接近十字形的槽,在铝型材上固定其它零部件时借助于螺钉与放置于其槽内的预置螺母即可。下料后的铝型材借助于标准件连接销即可将它们连接成形状为矩形的后车架2与前车架4。为了加强后车架2与前车架4的刚度,在其四角处也借助于标准件连接销连接有斜梁。为了搬运方便把车架作成可折叠的,后车架2与前车架4之间借助于车架转轴1与两套A框架合叶5、B框架合叶6与圆柱销7将它们连接起来。两套B框架合叶6与A框架合叶5用内六角螺栓M6×18固定在相对水平放置的后车架2与前车架4相邻两横梁内侧的两端处,再用车架转轴1穿入后车架2与前车架4相邻两横梁内侧两端的A框架合叶5与B框架合叶6一端的轴孔中实现具有折叠功能的转动连接,将圆柱销7(规格为10×50)插入A框架合叶5与B框架合叶6另一端的销孔中,后车架2与前车架4即成为一整体车架。再在整体车架四个角的前后横梁的外侧用内六角螺栓M6×20各固定安装一块测量框架是否变形的测量板3。
参阅图4,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变轴距装置B包括有连接板9、调节螺杆12与调整座13。
调整座13是一直角形零件,它的一端加工有一通孔,另一端加工有一凹槽。调整座13加工有通孔的一端用预置螺母10和内六角螺栓11(规格为M6×15)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四角处的纵梁上。
调节螺杆12是一轴类件,它的一端可加工成棱柱体(四棱、六棱或八棱体),紧接着可加工成具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凸肩,调节螺杆12的另一端加工有螺纹。调节螺杆12的两个凸肩之间的部分放入调整座13另一端的凹槽内,调节螺杆12可在凹槽内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调节螺杆12的螺纹端与连接板9上端的孔螺纹连接,连接板9的下端与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中的后车轮支架17上端筒壁内侧端面通过内六角螺栓8(规格为M5×18)固定连接,连接板9的下端或者与前轮转角装置D中的前轮支座26筒壁内侧端面通过内六角螺栓8(规格为M5×18)固定连接。
参阅图5至图7,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包括有车轮14、测量球头15、后车轮支架17、纵向紧定垫片21、横向紧定垫片22与直接对测量球头15进行测量实现对标定车轴距差测量的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3。
后车轮支架17的上端为方筒形状,后车轮支架17上端的方筒可组合而成,车轮支架17的上端套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梁上。后车轮支架17上端筒壁内侧端面与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的下端用螺栓8固定连接,在后车轮支架17方筒壁内侧与纵梁之间放置有纵向紧定垫片21与横向紧定垫片22,内六角紧定螺钉19与纵向紧定垫片21和横向紧定垫片22为活动接触连接,即内六角紧定螺钉19的端部为球面,与之接触的紧定垫片的工作面上加工有球面坑,内六角紧定螺钉19的球面端部与紧定垫片的球面坑相接触。内六角紧定螺钉19与方筒壁为螺纹连接,调整内六角紧定螺钉19,使纵向紧定垫片21和横向紧定垫片22紧贴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梁,既保证后车轮支架17和车轮14沿纵梁可以移动,但又不发生晃动而保证测量精度。后车轮支架17的下端与车轮14的车轴用过盈配合的套装连接后,再用螺母固定,既保证拆装方便,又保证标定车的测量精度。测量球头15用螺纹(测量球头与短杆一端相连,短杆的另一端加工有外螺纹)固定连接在车轮轴上(车轮轴的端部加工有内螺纹孔),测量球头15的球心与车轮的旋转轴线共线。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3是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只有它和测量球头15配合使用,才能测量出标定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轴距差。
参阅图8至图11,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轮转角装置D包括有转角指针24、插销25、前轮支座26、转角轴销28、转角刻度盘32与前轮支架33。
前轮支座26为长方筒状的零件,其和前轮支架33上端接触配合部位的形状与前轮支架33上端的形状相同。前轮支座26套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梁上,前轮支座26筒壁内侧端面与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的下端用螺栓8固定连接,在前轮支座26长方筒壁内侧与纵梁之间放置有纵向紧定垫片21与横向紧定垫片22,内六角紧定螺钉19与纵向紧定垫片21和横向紧定垫片22为活动接触连接,与长方筒壁为螺纹连接,调整内六角紧定螺钉19,使纵向紧定垫片21和横向紧定垫片22紧贴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梁,既保证前轮支座26和车轮14沿纵梁可以移动,但又不发生晃动而保证测量精度。
前轮支座26与前轮支架33上端接触配合后,在两者的一端垂直加工一转角轴销插孔29,插入转角轴销28与旋紧六角螺母27,前轮支架33与车轮14可相对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梁转动。在前轮支座26与前轮支架33的另一端分别安装有转角指针24与转角刻度盘32。前轮支架的上端加工有前轮支架上的锁紧螺纹孔30与转角插孔31。根据需要调整角度后,将插销25穿过前轮支座26上的通孔插入前轮支架33上的转角插孔31中,然后,将带垫圈的锁紧螺栓(为使图面清晰图中没有画出)穿过前轮支座26上的弧形通槽旋入前轮支架上的锁紧螺纹孔30中锁紧。由转角指针24在转角刻度盘32上的位置,确定转角度数。前轮支架33的下端与车轮轴是用过盈配合的套装连接后,再用螺母固定,既保证拆装方便,又保证标定车的测量精度。测量球头15用螺纹(测量球头与短杆一端相连,短杆的另一端加工有外螺纹)固定连接在车轮轴上(车轮轴的端部加工有内螺纹孔),测量球头15的球心与车轮的旋转轴线共线。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的工作过程:
参阅图1与图16,对汽车轴距差检测仪进行定轴距差的直线行驶标定时,先分别调节左前轮与左后轮上方的调节螺杆12,设定标定车的左侧轴距。再分别调节右前轮与右后轮上方的调节螺杆12,设定标定车的右侧轴距。然后用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3测量左前轮的测量球头15与左后轮的测量球头15之间的左侧轴距,将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3上的数值归零。再用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3测量右前轮的测量球头15与右后轮的测量球头15之间的右侧轴距,此时特制加长数显卡尺上显示的数值,即为该标定车设定的轴距差数值。最后,该标定车在牵引卷扬机电机减速器46的带动下,直线行进通过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比较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显示的检测结果,与标定车设定的轴距差数值是否吻合,即完成该项目的标定过程。
对汽车轴距差检测仪进行定轴距差的斜直线行驶标定时,该标定车轴距差的设定过程和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过程,与定轴距差的直线行驶时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标定车的初始位置,需要与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中心线方向成一定角度(即标定车倾斜放置)。在标定车的前后各放置一个基准座48,两个基准座均置于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中心线上,将直径0.8mm的纲丝绳固定于两个基准座上并拉紧,通过标定车上的刻度尺36即可读出该标定车的偏斜距离。最后,该标定车在牵引卷扬机电机减速器46的带动下,斜直线行进通过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比较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显示的检测结果,与标定车设定的轴距差数值是否吻合,即完成该项目的标定过程。
对汽车轴距差检测仪进行固定转角的曲线行驶标定时,首先将标定车的四个车轮复于零位(轴距差为零)。接着设定标定车的左前轮,松开位于前轮支架上的锁紧螺纹孔30中带垫圈的锁紧螺栓。然后,将插销25插入前轮支架上的转角插孔31中的一个,再用带垫圈的锁紧螺栓穿过前轮支座26上的弧形通槽旋入前轮支架上的锁紧螺纹孔30中将车轮锁定在固定角度上。然后按同样方法设定标定车的右前轮。最后,该标定车在牵引卷扬机电机减速器46的带动下,曲线行进通过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比较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显示的检测结果,与标定车设定的轴距差数值是否吻合,即完成该项目的标定过程。
对汽车轴距差检测仪进行定轴距差且固定转角的曲线行驶标定时,首先设定该标定车的轴距差(设定方法与定轴距差的直线行驶标定时一样),再设定该标定车的转角(设定方法与固定转角的曲线行驶标定时一样)。最后,该标定车在牵引卷扬机电机减速器46的带动下,曲线行进通过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比较汽车轴距差检测仪显示的检测结果,与标定车设定的轴距差数值是否吻合,即完成该项目的标定过程。

Claims (7)

1.一种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是由主体框架机构A、变轴距装置B、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前轮转角装置D、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和行进牵引装置F组成;
四个相同的变轴距装置B的一端分别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四角处的纵梁上,另一端分别与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或前轮转角装置D螺栓连接;
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中的四个相同的测量球头(15)分别安装在标定车的四个相同车轮的轮轴上,两个相同的后车轮支架(17)的上端分别与变轴距装置B的另一端螺栓连接;
两个相同的前轮转角装置D的上端分别与变轴距装置B的另一端螺栓连接,前轮转角装置D的下端套装在前轮轴上成过盈配合连接;
两个相同的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分别固定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前后横梁居中位置;
行进牵引装置F与标定车的主体框架机构A的前横梁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框架机构A包括有车架转轴(1)、后车架(2)、测量板(3)、前车架(4)、A框架合叶(5)、B框架合叶(6)和圆柱销(7);
两套A框架合叶(5)与B框架合叶(6)用螺栓分别固定在相对水平放置的后车架(2)与前车架(4)相邻两横梁内侧的两端处,再用车架转轴(1)穿入两端处的A框架合叶(5)与B框架合叶(6)一端的轴孔中实现具有折叠功能的转动连接,将圆柱销(7)插入两端处的A框架合叶(5)与B框架合叶(6)另一端的销孔中,后车架(2)与前车架(4)成一整体车架;
在标定车的主体框架机构A四个角的纵梁外侧各固定安装一块测量框架是否变形的测量板(3)。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轴距装置B包括有连接板(9)、调节螺杆(12)与调整座(13);
调整座(13)的一端用螺栓(11)与预置螺母(10)分别安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四角处的纵梁上,调节螺杆(12)在调整座(13)另一端的凹槽成转动连接,调节螺杆(12)的一端与连接板(9)螺纹连接,连接板(9)与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或前轮转角装置D螺栓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拟轴距差数值的测量装置C包括有车轮(14)、测量球头(15)、后车轮支架(17)、纵向紧定垫片(21)、横向紧定垫片(22)与直接对测量球头(15)进行测量的特制加长数显卡尺(23);
后车轮支架(17)方筒形的上端套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梁上,后车轮支架(17)上端筒壁内侧端面与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用螺栓(8)固定连接,在后车轮支架(17)筒壁内侧与纵梁之间放置有纵向紧定垫片(21)与横向紧定垫片(22),内六角紧定螺钉(19)与纵向紧定垫片(21)和横向紧定垫片(22)为活动接触连接,与方筒壁为螺纹连接,后车轮支架(17)的下端与车轮(14)的车轴套装成过盈配合连接后,用螺母固定在轮轴上;
测量球头(15)由螺纹固定连接在车轮轴上,测量球头(15)的球心与车轮(14)的旋转轴线共线。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转角装置D包括有转角指针(24)、插销(25)、前轮支座(26)、转角轴销(28)、转角刻度盘(32)与前轮支架(33);
长方筒形的前轮支座(26)套装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梁上,前轮支座(26)筒壁内侧端面与变轴距装置B中的连接板(9)用螺栓(8)固定连接,前轮支座(26)与前轮支架(33)的上端通过转角轴销(28)成转动连接,转角指针(24)固定在前轮支座(26)的端部,转角刻度盘(32)固定在前轮支架(33)上端的端部,插销(25)插入前轮支架(33)上的转角插孔(31)中,前轮支架(33)的下端套装在车轮轴上成过盈配合连接后,用螺母固定在轮轴上,测量球头(15)由螺纹固定连接在车轮轴上,测量球头(15)的球心与车轮的旋转轴线共线。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斜距离测量装置E包括有刻度尺(36)与合叶(37);
每两个相同的合叶(37)由螺钉和螺母以主体框架机构A纵向对称线为基准对称地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A的前后横梁上,两个相同的刻度尺(36)由螺钉分别固定在前后横梁的两个合叶(37)上。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进牵引装置F包括有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砝码(44)、卷扬机底座(45)、电机减速器(46)和钢丝绳(47);
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由螺栓与螺母固定在主体框架机构A前横梁正面的居中位置,由砝码(44)、卷扬机底座(45)、电机减速器(46)和钢丝绳(47)组成的标定车牵引卷扬机放置在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前方的地面上,且与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主体框架机构A的纵向对称线共线,标定车牵引卷扬机上的钢丝绳(47)与标定车牵引连接件(43)相连接。
CNU2008200716079U 2008-04-01 2008-04-01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7377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16079U CN201173772Y (zh) 2008-04-01 2008-04-01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16079U CN201173772Y (zh) 2008-04-01 2008-04-01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3772Y true CN201173772Y (zh) 2008-12-31

Family

ID=4020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71607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73772Y (zh) 2008-04-01 2008-04-01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3772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7374A (zh) * 2012-03-13 2012-07-25 西南交通大学 可变轮距的轮距测量装置
CN110196033A (zh) * 2019-06-21 2019-09-0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标定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7374A (zh) * 2012-03-13 2012-07-25 西南交通大学 可变轮距的轮距测量装置
CN110196033A (zh) * 2019-06-21 2019-09-03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标定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39848A (en) Vehicle frame alignment gauge
US10040514B1 (en) Testing device for model of floating gat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4884914B (zh) 用于升降机的称重机构以及包括该称重机构的空中升降机
CN105699100B (zh) 同步位置随意可调影像式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
CN105387832A (zh) 转向管柱下传动轴转动间隙测试工作台及测试方法
CN201173772Y (zh)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CN100554875C (zh) 汽车轴距差检测仪的标定车
CN103234765A (zh) 分体拆装式汽车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
CN203178081U (zh) 分体拆装式汽车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
CN109323871B (zh) 开槽球柱销定向弧形臂单体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
CN203405335U (zh) 适用车轮实时检测的安装夹具
CN107271096A (zh) 一种测力方向盘安装机构
CN205593762U (zh) 同步位置随意可调影像式四轮定位仪校准装置
CN110836830A (zh) 可调整同轴度的疲劳试验机及加载链对中调整方法
CN1789934A (zh) 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多用定标仪
US4899457A (en) Vehicle frame measuring bridge including spring actuated telescoping legs
CN206638145U (zh) 一种汽车外壳凹凸面修复测量仪
CN202204688U (zh) 汽车车轮定位仪转角盘的快速检定装置
CN209310980U (zh) 一种推拉力机校准平台
CN204963767U (zh) 一种偏心螺栓的偏心距检测装置
CN103439120B (zh) 基于皮带传动式四轮定位仪检定装置
CN102252857B (zh) 车轮定位仪转角盘柔性检定装置
CN202403668U (zh) 汽车管柱式仪表板骨架可拆卸式定位装置
CN102384734B (zh) 汽车车轮定位仪转角盘的快速检定装置
CN202188845U (zh) 便携型电子式汽车车轮定位仪转角盘的检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40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