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2006Y -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2006Y
CN201172006Y CNU2008200307217U CN200820030721U CN201172006Y CN 201172006 Y CN201172006 Y CN 201172006Y CN U2008200307217 U CNU2008200307217 U CN U2008200307217U CN 200820030721 U CN200820030721 U CN 200820030721U CN 201172006 Y CN201172006 Y CN 2011720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magnetizing mediums
capturing device
gas channel
sil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07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长遂
李永旺
鲁端峰
吴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U2008200307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200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20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20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利用高梯度磁场捕集原理来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该装置由N磁极(1)、格栅板(2)、超声波发生器(3)、气流通道(4)、S磁极(5)、锥形灰斗(6)组成,两个磁极分别固定在气流通道(4)两侧,超声波发生器(3)固定在气流通道(4)的上侧,锥形灰斗(6)固定在气流通道(4)的下侧,格栅板(2)固定在气流通道(4)内的横截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未采用任何机械设备,因而操作维护简单,投资及维护费用少等优点。

Description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可吸入颗粒物脱除的装置,属于环境污染防治与洁净煤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大气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并且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大气中SO2、NOx和CO等污染物的含量与人类死亡率并没有紧密的联系,而可吸入颗粒物则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同时,大气颗粒物也是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酸雨、全球气候变化、烟雾事件、臭氧层破坏等重大问题的重要因素。燃烧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同时在可吸入颗粒物中最有危害的物质通常也来自于燃烧源。因而,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技术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研究内容之一。
目前,工业应用的除尘装置有湿法和干法两大类。
1.湿法除尘。采用水洗的方式洗涤含尘烟气,将颗粒物分离出来。该方法存在物料难以回收、易造成污染转移(由大气污染转变为水污染)以及高温环境下会造成能量浪费等缺点。
2.干法除尘主要包括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和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和静电除尘属于高效除尘器,但是布袋除尘器的阻力较大,滤料抗腐蚀性差,需定期清洁和更换,维护成本高,在我国应用不多。静电除尘器除尘效果不但和颗粒粒径有关,而且还和颗粒的比电阻有关,比电阻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颗粒的清除。旋风除尘器由于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护管理方便且适用面宽而在各工业领域被普遍使用。由于其分离机理基于惯性分离,对于粒径较大的颗粒分离效率较高,但对于微米级和亚微米级粒子,其分离能力很低。
尽管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对小粒子的捕集效率较旋风除尘器高,但对于粒径为0.1μm-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清除效率很低。当前,高效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可达99.9%,但是除尘器无法清除的0.1%粉尘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而正是这些可吸入颗粒物,其粒径很小,质量浓度占总体份额很低,但数量浓度却很高(占排放颗粒的90%以上),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要从源头上控制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必须采用新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对象广且能稳定有效地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由N磁极、格栅板、超声波发生器、气流通道、S磁极、锥形灰斗组成,两个磁极分别固定在气流通道两侧,超声波发生器固定在气流通道的上侧,锥形灰斗固定在气流通道的下侧,格栅板固定在气流通道内的横截面上。其中,格栅板由格栅框架和磁介质丝组成,磁介质丝位于格栅框架内。格栅板平面垂直与气流方向布置于气流通道内部。格栅板通过插槽固定于气流通道内部。磁介质丝平行固定在格栅框架上。磁介质丝之间的横向节距小于4倍磁介质丝的直径。气流通道内沿气流方向同时布置多个格栅板。磁场方向、气流方向、磁介质丝轴向相互垂直。磁介质丝为高磁导率铁磁性物质,磁介质丝为圆柱状,直径小于0.2mm。
本实用新型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方法为:
燃煤烟气进入高梯度磁场磁种聚并捕集装置中,飞灰粒子在高梯度外磁场作用下被磁化,磁化后在外磁场力作用下靠近磁介质,最终吸附于磁介质表面,被净化后的烟气从通道排出。采用超声波振动将吸附在磁性介质上的颗粒物振落,振落的颗粒物进入灰斗。声波振动方式为间歇式振动。
有益效果:
1.采用高梯度磁场捕集装置,可有效脱除燃煤烟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脱除效率可以达到80%之上。
2.装置内部无任何机械设备,运行稳定,维护费用低。
3.该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捕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格栅板2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的图中有:N磁极1、格栅板2、超声波发生器3、气流通道4、S磁极5、锥形灰斗6、格栅框架21、磁介质丝22、磁场方向B、气流方向u。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N磁极1、格栅板2、超声波发生器3、气流通道4、S磁极5、锥形灰斗6组成,两个磁极分别固定在气流通道4两侧,超声波发生器3固定在气流通道4的上侧,锥形灰斗6固定在气流通道4的下侧,格栅板2固定在气流通道4内的横截面上。
格栅板2由格栅框架21和磁介质丝22组成,磁介质丝22位于格栅框架21内。格栅板2平面垂直与气流方向布置于气流通道4内部。格栅板2通过插槽固定于气流通道4内部。气流通道4内沿气流方向同时布置多个格栅板2。
磁介质丝平行固定在格栅框架上。磁介质丝22之间的横向节距小于4倍磁介质丝22的直径。磁介质丝22为高磁导率铁磁性物质,磁介质丝22为圆柱状,直径小于0.2mm。
气流速度方向、磁介质轴线方向、外加背景磁场方向在三维空间内相互垂直。
图1为本捕集装置结构图,燃煤含尘烟气在进入高梯度磁场捕集装置,飞灰粒子在高梯度磁作用力下,被磁介质捕捉。脱除颗粒物的烟气直接排空。在颗粒物的捕集过程中,采用声波间歇式振动方式,将吸附于磁介质表面的颗粒物振落,使其落入灰斗。
图2为格栅板结构图。磁介质均匀固定在格栅框架上,横向节距小于4倍磁介质直径。
含尘烟气进入高梯度磁场捕集装置中,飞灰粒子在高梯度外磁场作用下被磁化,磁化后在外磁场力作用下靠近磁介质,最终被磁介质捕捉,吸附于磁介质表面。被挣化后的烟气从通道排出。随着磁介质对粒子的捕捉,其表面的颗粒逐渐增多,采用声波间歇式振动方式,将吸附于磁介质表面的颗粒振落,进入灰斗。
采用该工艺处理燃煤烟气时,优选方案为:高梯度磁场捕集装置内气流速度为0.1m/s-0.5m/s;磁介质直径小于0.2mm,磁介质间距小于0.4mm,磁介质布置排数不少于20排;外加背景磁场磁通密度为4000-5000高斯。

Claims (9)

1.一种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N磁极(1)、格栅板(2)、超声波发生器(3)、气流通道(4)、S磁极(5)、锥形灰斗(6)组成,两个磁极分别固定在气流通道(4)两侧,超声波发生器(3)固定在气流通道(4)的上侧,锥形灰斗(6)固定在气流通道(4)的下侧,格栅板(2)固定在气流通道(4)内的横截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格栅板(2)由格栅框架(21)和磁介质丝(22)组成,磁介质丝(22)位于格栅框架(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格栅板(2)平面垂直与气流方向布置于气流通道(4)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格栅板(2)通过插槽固定于气流通道(4)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磁介质丝平行固定在格栅框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磁介质丝(22)之间的横向节距小于4倍磁介质丝(22)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通道(4)内沿气流方向同时布置多个格栅板(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磁场方向、气流方向、磁介质丝轴向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煤可吸入颗粒物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磁介质丝(22)为高磁导率铁磁性物质,磁介质丝(22)为圆柱状,直径小于0.2mm。
CNU2008200307217U 2008-01-10 2008-01-10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200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07217U CN201172006Y (zh) 2008-01-10 2008-01-10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07217U CN201172006Y (zh) 2008-01-10 2008-01-10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2006Y true CN201172006Y (zh) 2008-12-31

Family

ID=40199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07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2006Y (zh) 2008-01-10 2008-01-10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2006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865A (zh) * 2010-03-29 2012-12-12 斯奈克玛 回收在磁塞上捕获的磁性颗粒的装置和方法
CN106975318A (zh) * 2017-03-24 2017-07-2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声波团聚联合磁场作用脱除细颗粒物装置及其方法
CN110554288A (zh) * 2019-09-23 2019-12-1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模拟gil/gis实际运行工况下金属微粒附着行为及放电特性的装置
CN111495097A (zh) * 2020-04-16 2020-08-07 东南大学 一种水汽相变耦合梯度磁场的除尘预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3750724A (zh) * 2021-09-29 2021-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烟气中颗粒物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865A (zh) * 2010-03-29 2012-12-12 斯奈克玛 回收在磁塞上捕获的磁性颗粒的装置和方法
CN102821865B (zh) * 2010-03-29 2015-07-22 斯奈克玛 回收在磁塞上捕获的磁性颗粒的装置和方法
CN106975318A (zh) * 2017-03-24 2017-07-2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声波团聚联合磁场作用脱除细颗粒物装置及其方法
CN110554288A (zh) * 2019-09-23 2019-12-1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用于模拟gil/gis实际运行工况下金属微粒附着行为及放电特性的装置
CN111495097A (zh) * 2020-04-16 2020-08-07 东南大学 一种水汽相变耦合梯度磁场的除尘预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13750724A (zh) * 2021-09-29 2021-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烟气中颗粒物的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09168C (zh)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脱除方法
CN201172006Y (zh) 燃煤可吸入颗粒物的捕集装置
CN102553382B (zh) 一种前级带电场区的双排滤袋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CN202844811U (zh) 一种电袋组合除尘装置
CN106422666B (zh) 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循环吸附剂脱汞装置及脱汞方法
CN106362880B (zh) 用于烟道气除尘的双极荷电-旋风分离装置和工艺
CN102091496A (zh) 双效长寿型除尘器
CN202569885U (zh) 一种静电激发袋式除尘系统
CN108405184A (zh) 一种工业废气细颗粒物脱除装置
CN201618476U (zh) 除尘器
CN104998510A (zh) 一种烟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的脱除装置与方法
CN101664717A (zh) 一种脱除含尘气体中细颗粒物的方法
CN102527177B (zh) 除尘脱汞一体化的电袋复合除尘器
CN101870901A (zh) 燃煤超细颗粒物的排放控制方法
CN202238313U (zh) 电袋复合除尘器
CN204051328U (zh) 一种气流均布型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装置
CN201470244U (zh) 声波团聚复合袋式除尘装置
CN203635328U (zh) 一种多场/力协同作用的微细颗粒物脱除装置
CN103128001A (zh) 一种干湿结合式静电除尘器及除尘方法
CN203220969U (zh) 一种网状移动收尘极电除尘器
CN103008109A (zh) 一种多孔介质材料构成的中空极板静电除尘装置及方法
CN207203755U (zh) 一种化工除尘装置
CN107694268B (zh) 一种前级带电场的滤袋横置的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CN205868577U (zh) 用于烟道气除尘的双极荷电‑旋风分离装置
CN209934274U (zh) 一种捕获大颗粒粉尘的湍流涡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