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1959Y -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1959Y
CN201171959Y CNU2008200335560U CN200820033556U CN201171959Y CN 201171959 Y CN201171959 Y CN 201171959Y CN U2008200335560 U CNU2008200335560 U CN U2008200335560U CN 200820033556 U CN200820033556 U CN 200820033556U CN 201171959 Y CN201171959 Y CN 20117195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roup
casing
ventilating duc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35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良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335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195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195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195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转轮、叉流换热器和再生空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流换热器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的入口与再生空气进口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再生空气加热器的进风口,再生空气加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转轮再生区的进风口,转轮再生区的出风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的第二组通风道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与箱体上的再生空气出口直接连通。由于该装置能有效地回收再生空气排热,所以降低了再生能耗,提高了转轮除湿机组的单位能耗除湿量。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更明确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二、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是降低空气含湿量,获取干燥空气常用的除湿设备,但该产品再生能耗高。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要解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它作为转轮除湿机组的部件,实现了再生空气排热回收,能有效地降低再生能耗,提高转轮除湿机组的单位能耗除湿量。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带有待处理湿空气进口、干燥空气出口、再生空气进口和再生空气出口的被分隔成除湿和再生两个区间的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转轮、设置在箱体再生区间内的叉流换热器和再生空气加热器,所述的叉流换热器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的入口与再生空气进口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再生空气加热器的进风口,再生空气加热器的出风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转轮再生区的进风口,转轮再生区的出风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的第二组通风道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与箱体上的再生空气出口直接连通。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再生空气加热器与转轮之间设置了风机,风机进口与空气加热器出风口相连,风机出口与转轮再生区进风口相连。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叉流换热器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的入口与再生空气进口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再生空气加热器的一端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再生空气加热器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转轮再生区的进风口,转轮再生区的出风口通过箱体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的第二组通风道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的出口与箱体上的再生空气出口直接连通。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叉流换热器由若干个叉流换热器单元串联组成,所述的叉流换热器单元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构成,相邻叉流换热器单元的出风口与邻近单元的进风口直接连通。
更进一步的,上述叉流换热器的第一组通风道和第二组通风道是由若干管材相互垂直交叉排列构成。
更进一步的,上述管材叉流换热器的为截面为矩形的金属薄板。
更进一步的,箱体、转轮、叉流换热器以及再生空气加热器的侧面周边相互密封配合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
由再生空气进口进入的低温干空气通过叉流换热器后,与由转轮再生区流出的高温湿空气进行最大限度的热交换,低温干空气获得热量被升温成中温干空气,然加热器进行二次加热,再进入转轮的再生区变成高温湿空气。由于实现了排热回收,该装置能有效地降低再生能耗,有效地提高转轮除湿机组的单位能耗除湿量。
(3)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提高转轮除湿机组的单位能耗除湿量,且结构形式合理,系统简单,技术方案容易实现。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叉流换热器(2)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带有待处理湿空气进口11、干燥空气出口12、再生空气进口21和再生空气出口22的被分隔成除湿和再生两个区间的箱体4,以及设置在箱体4内的转轮1、设置在箱体4再生区间内的叉流换热器2和再生空气加热器3,所述的叉流换热器2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23的入口与再生空气进口21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23的出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进风口,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转轮1再生区的进风口,转轮1再生区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2的第二组通风道24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24的出口与箱体4上的再生空气出口22直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
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所述的再生空气加热器3与转轮1之间设置了风机5,风机5进口与空气加热器3出风口相连,风机5出口与转轮1再生区进风口相连。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
参照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带有待处理湿空气进口11、干燥空气出口12、再生空气进口21和再生空气出口22的被分隔成除湿和再生两个区间的箱体4,以及设置在箱体4内的转轮1、设置在箱体4再生区间内的叉流换热器2和再生空气加热器3,叉流换热器2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23的入口与再生空气进口21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23的出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一端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转轮1再生区的进风口,转轮1再生区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2的第二组通风道24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24的出口与箱体4上的再生空气出口22直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
参照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叉流换热器由若干个叉流换热器单元2串联组成,所述的叉流换热器单元2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构成,相邻叉流换热器单元的出风口与邻近单元的进风口直接连通。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参照图5所示,上述叉流换热器2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构成,具体如图5所示,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形成所谓的“相互垂直交叉排列”,管材可以采用截面为矩形的金属薄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在外力的作用下,由再生空气进口21进入的低温干空气通过叉流换热器2后,与由转轮1再生区流出的高温湿空气进行最大限度的热交换,低温干空气获得热量被升温成中温干空气,然进入再生空气加热器3进行二次加热,再进入转轮1再生区变成高温湿空气。由于实现了热回收,该装置能有效地降低了再生空气加热量,有效地提高转轮除湿机组的单位能耗除湿量。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带有待处理湿空气进口(11)、干燥空气出口(12)、再生空气进口(21)和再生空气出口(22)的被分隔成除湿和再生两个区间的箱体(4),以及设置在箱体(4)内的转轮(1)、设置在箱体(4)再生区间内的叉流换热器(2)和再生空气加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流换热器(2)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23)的入口与再生空气进口(21)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23)的出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进风口,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转轮(1)再生区的进风口,转轮(1)再生区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2)的第二组通风道(24)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24)的出口与箱体(4)上的再生空气出口(22)直接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再生空气加热器(3)与转轮(1)之间设置了风机(5),风机(5)进口与空气加热器(3)出风口相连,风机(5)出口与转轮(1)再生区进风口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叉流换热器(2)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构成,其中第一组通风道(23)的入口与再生空气进口(21)直接连通,而该组通风道(23)的出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一端进风口,该端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该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相邻端的进风口,该相邻端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转轮(1)再生区的进风口,转轮(1)再生区的出风口通过箱体(4)内的空气通道直接通向叉流换热器(2)的第二组通风道(24)的入口,而该组通风道(24)的出口与箱体(4)上的再生空气出口(22)直接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的叉流换热器由若干个叉流换热器单元(2)串联组成,所述的叉流换热器单元(2)由互不连通但可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构成,相邻叉流换热器单元(2)的出风口与邻近单元的进风口直接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组通风道(23)和第二组通风道(24)是由若干管材相互垂直交叉排列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管材为截面为矩形的金属薄板。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箱体(4)、转轮(1)、叉流换热器(2)以及再生空气加热器(3)的侧面周边相互密封配合连接。
CNU2008200335560U 2008-03-26 2008-03-26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195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35560U CN201171959Y (zh) 2008-03-26 2008-03-26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35560U CN201171959Y (zh) 2008-03-26 2008-03-26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1959Y true CN201171959Y (zh) 2008-12-31

Family

ID=40199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355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1959Y (zh) 2008-03-26 2008-03-26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1959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7728A (zh) * 2010-07-13 2012-01-25 范良凯 一种可再生除湿器
TWI640733B (zh) * 2014-02-20 2018-11-11 冷凍倉庫用低露點除濕裝置
CN109687297A (zh) * 2018-11-30 2019-04-26 金华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环网柜除湿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27728A (zh) * 2010-07-13 2012-01-25 范良凯 一种可再生除湿器
TWI640733B (zh) * 2014-02-20 2018-11-11 冷凍倉庫用低露點除濕裝置
CN109687297A (zh) * 2018-11-30 2019-04-26 金华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环网柜除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73536Y (zh)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CN102228773B (zh) 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202734094U (zh) 余热回收利用空调系统
CN201752623U (zh) 一种节能除湿机
CN203310236U (zh) 一种转轮式节能型新能源电池极片电芯烘烤系统
CN203489417U (zh) 转轮式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组
CN104633791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生产的转轮除湿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207951073U (zh) 一种鼓风再生吸附式干燥机
CN107327422B (zh) 一种高效空气压缩机热回收系统
CN201171959Y (zh) 一种高效空气除湿装置
CN201368544Y (zh) 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除湿加热段
CN201906551U (zh) 一种除湿机
CN201569092U (zh) 新风全热换气除湿机
CN110186122A (zh) 叉流式恒温除湿装置
CN206320869U (zh) 一种组合式除湿机
CN203323522U (zh) 一种转轮式电池极片电芯烘烤系统
CN2300029Y (zh) 节能转轮除湿机
CN205279309U (zh) 节能型转轮除湿机组
CN201503089U (zh) 一种悬索桥主缆防腐用节能除湿装置
CN205939469U (zh) 海洋环境下船用全新风转轮除湿空调系统
CN204128125U (zh) 一种高效净化新风换气机组
CN210740568U (zh) 一种新型双转轮除湿机
CN204084680U (zh) 一种工业用转轮式除湿机
CN203785102U (zh) 一种多功能经济环保型全新风除湿机组
CN202769842U (zh) 一种低温低湿转轮除湿专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