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0874Y -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0874Y
CN201170874Y CNU2008200078326U CN200820007832U CN201170874Y CN 201170874 Y CN201170874 Y CN 201170874Y CN U2008200078326 U CNU2008200078326 U CN U2008200078326U CN 200820007832 U CN200820007832 U CN 200820007832U CN 201170874 Y CN201170874 Y CN 20117087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ivot
framework
slidably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78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渺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chua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078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087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087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087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揭露一种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包含框架、面板、枢轴、轴套以及弹性构件。面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框架上。枢轴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枢接部,枢接部枢设于框架上。轴套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第三端枢设于面板上,第四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枢轴的第一端。弹性构件具有第五端以及第六端,第五端固定于框架上,第六端固定于枢轴的第二端。于框架上定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面板滑动期间,枢轴会随着面板的移动而转动,当面板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弹性构件的弹力相对于枢接部产生力矩,以使面板保持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尤其是便于应用于电脑机箱等装置上的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在市场上所见的电脑框架通常仅用于装设电脑所需配备,譬如:主机板、硬盘、处理器、存储器以及风扇等,其功能主要在于保护装设在内部的零件。换句话说,目前的电脑框架仅具有单一的保护功能,而没有其他的作用。此外,装设在框架周围上的各式装置,譬如:硬盘机以及连接接口等装置,均是暴露于外部,而不受任何的保护。故极易在搬运过程中遭到碰撞而损伤。尤其地,目前在市场上为因应轻量化电脑的需求,而诞生越来越多容易携带的电脑,如:准系统电脑或是笔记型电脑。这类的电脑由于其体积较传统电脑来得小,所占的体积有限,故而对于一般的使用者而言是极为欢迎的商品。然而,由于此类电脑的体积小,所以在运送过程中或是在操作时,容易遭受到碰撞而产失损害。
除此之外,电脑主机为了提供更完善的功能,所以多在其面板处设置有扩充槽,使用者可依需求在其中组装磁盘机、光盘机以及刻录机等设备。而电脑主机本身为了提供中央处理器、电源供应器与电路板适切的散热功能,故在主机中均安装有散热风扇,将主机内部的空气向外抽送,此即会让主机机壳内部产生负压,而外界空气即会由各个通风口及缝隙进入主机壳体中,不可避免地,外界空气亦会经由扩充槽中组装的设备缝隙中进入主机壳中,此即有可能令外界的灰尘进入扩充槽中组装的设备内部,而有可能造成电脑主机内部的脏污或故障。
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先前技术将可伸缩面板等技术与现存的框架结合。通过伸缩面板,形成开启与闭合的状态,以达到保护内部设备的效果。针对伸缩面板的结构,其中之一是利用齿轮以及滑块组成滑移结构,使得面板得以以平移方式达到开启或关闭等状态,详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46208号或是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43690号所提出的结构。
于先前技术中,伸缩面板是通过齿轮与齿条的配合以及框架上定位片的结构,使面板可于框架上滑动,并形成开启与闭合的状态。于实际应用时,面板滑动结构较为复杂,将增加产品制造上的困难度,且使用者于滑移面板上较不平顺。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主要是通过力矩的方式,达到面板开启与闭合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包含框架、面板、枢轴、轴套以及弹性构件。面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框架上。枢轴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枢接部,枢接部枢设于框架上。轴套具有第三端以及第四端,第三端枢设于面板上,第四端可滑动地套设于枢轴的第一端。通过枢轴之一端可于轴套中伸缩的特性,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于不规则弧面上作动时,可流畅运行自如。
弹性构件具有第五端以及第六端,第五端固定于框架上,第六端固定于枢轴的第二端。于框架上定义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在面板滑动期间,枢轴会随着面板的移动而转动,当面板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弹性构件的弹力相对于枢接部产生力矩,以使面板保持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构件所产生的弹力,相对于枢接部产生力矩,通过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所产生的力矩,分别将面板保持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于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弹性构件所产生的力矩,使面板能有效地定位于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简化结构设计;2)面板于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的间的滑移更为顺畅;3)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于不规则弧面上作动时,是通过枢轴之一端可于轴套中伸缩的特性,使面板可流畅运行自如。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之外观示意图;
图1(B)是绘示图1(A)中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C)是绘示图1(A)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D)是绘示图1(C)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1(E)是绘示图1(D)的力矩分析图;
图2(A)是绘示面板位于临界位置之外观示意图;
图2(B)是绘示图2(A)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C)是绘示图2(B)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2(D)是绘示图2(C)的力矩分析图;
图3(A)是绘示面板位于第二位置之外观示意图;
图3(B)是绘示图3(A)中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C)是绘示图3(B)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3(D)是绘示图3(C)的力矩分析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10-框架;12-面板;14-枢轴;16-轴套;18-弹性构件;20-螺丝;100-凹槽;102-滑动槽;120-板构件;122-杆构件;140-第一端;142-第二端;144-枢接部;160-第三端;162-第四端;180-第五端;182-第六端;1200-凸柱;1220-孔洞;I-第一位置;II-第二位置;III-临界位置;T′、T″-力矩;F、F′、F″-力;d′、d″-力臂;A-A、B-B、C-C-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A)与图1(B),图1(A)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1之外观示意图;图1(B)是绘示图1(A)中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1的分解示意图;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1包含框架10、面板12、枢轴14、轴套16以及弹性构件18。面板12可滑动地设置于框架10上。枢轴14具有第一端140、第二端142以及枢接部144,枢接部144通过螺丝20枢设于框架10上。于此实施例中,枢轴14设计呈L形,但不以此为限。换言之,枢轴14的形状只要可以配合达成本实用新型的作动方式即可。此外,枢轴14的枢接部144亦可通过其他机构设计而枢设于框架10上,不以螺丝锁固为限。
框架10上具有凹槽100,凹槽100中具有穿透的滑动槽(formed-throughsliding groove)102。面板12包含板构件120以及杆构件122。板构件120上具有凸柱1200,杆构件122上具有孔洞1220。板构件120设置于凹槽100中,板构件120的凸柱1200穿过滑动槽102,并且固定于杆构件122的孔洞1220。
轴套16具有第三端160与第四端162,第三端160枢设于面板12的杆构件122上,第四端162可滑动地套设于枢轴14的第一端140。藉此,面板12于不规则弧面上作动时,通过枢轴14的第一端140可于轴套16的第四端162中伸缩的特性,使面板14可流畅运行自如,并且,在面板12滑动期间,枢轴14会随着面板12的移动而转动。弹性构件18具有第五端180以及第六端182,第五端180固定于框架10上,第六端182固定于枢轴14的第二端142。于此实施例中,弹性构件18可为弹簧或是其他类似的弹性构件。
于框架10上定义第一位置I(如面板12相对框架10呈闭合状态)与第二位置II(如面板12相对框架10呈开启状态),如图1(B)所示。当面板12滑动至第一位置I或第二位置II时,弹性构件18的弹力相对于枢轴14的枢接部144分别产生力矩,使面板12保持于第一位置I或第二位置II。
请参阅图1(C)至图1(E),图1(C)是绘示图1(A)中装置1的俯视示意图;图1(D)是绘示图1(C)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1(E)是绘示图1(D)的力矩分析图;如图1(C)至图1(E)所示,当面板12位于第一位置I时,枢轴14的第二端142位于枢接部144的下方,弹性构件18产生弹力F′作用于枢轴14的第二端142,并相对于枢接部144存在力臂d′,藉以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力矩T′。力矩T′即可使面板12保持于第一位置I。
当面板12从第一位置I往第二位置II滑动时,弹性构件18相对于枢轴14存在一临界位置III。请参阅图2(A)至图2(D),图2(A)是绘示面板12位于临界位置III之外观示意图;图2(B)是绘示图2(A)中装置1的俯视示意图;图2(C)是绘示图2(B)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图2(D)是绘示图2(C)的力矩分析图;如图2(A)至图2(D)所示,当面板12位于临界位置III时,弹性构件18所产生的弹力F的作用方向通过枢轴14的枢接部144。也就是说,弹力F相对于枢接部144无法产生力矩。更重要的是,于此状态下,若面板12持续往第二位置II的方向滑动一小段距离,则弹性构件18所产生的弹力F即会相对于枢接部144产生逆时针的力矩。力矩使得枢轴14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面板12往第二位置II的方向移动。
于实际应用时,若使用者欲将面板12从第一位置I滑动至第二位置II,仅需要将面板12的位置滑移超过临界位置III,面板12即可通过弹性构件18所产生的力矩,自动地往第二位置II的方向滑动,不仅让面板12的滑动更为顺畅,且使用者于使用上将可更为省力。
请参阅图3(A)至图3(D),图3(A)是绘示面板12位于第二位置II之外观示意图;图3(B)是绘示图3(A)中装置1的俯视图;图3(C)是绘示图3(B)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D)是绘示图3(C)的力矩分析图;如图3(A)至图3(D)所示,当面板12滑移至第二位置II时,枢轴14的第二端142位于枢接部144的上方,弹性构件18产生弹力F″作用于L型枢轴14的第二端142,并相对于枢接部144存在力臂d″,藉以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力矩T″,力矩T″使面板12保持于第二位置II。
需说明的是,由于轴套16的第三端160是枢设于面板12上,且第四端162是可滑动地套设于枢轴14的第一端140,所以当面板12于第一位置I与第二位置II之间滑动时,轴套16会随着枢轴14与面板12的间的距离而于第一端140上滑动,致使面板12可伴随着枢轴14的转动而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弹性构件18与枢轴14的配置是为可让面板12保持于第一位置I与第二位置II且可在第一位置I与第二位置II之间滑移的设计,弹性构件18与枢轴14的相对位置与轴枢14的形状并无特殊的限制。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弹性构件所产生的弹力,相对于枢轴的枢接部产生力矩,使得面板可保持于第一位置(如闭合状态)或第二位置(如开启状态)。于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弹性构件所产生的力矩,使面板能有效地定位于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简化结构设计;2)面板于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的间的滑移更为顺畅;3)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于不规则弧面上作动时,是通过枢轴之一端可于轴套中伸缩的特性,使面板可流畅运行自如。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Claims (5)

1、一种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
一面板,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框架上;
一枢轴,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以及一枢接部,该枢接部枢设于该框架上;
一轴套,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该第三端枢设于该面板上,该第四端可滑动地套设于该枢轴的该第一端;以及
一弹性构件,具有一第五端以及一第六端,该第五端固定于该框架上,该第六端固定于该枢轴的该第二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其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具有一凹槽,该凹槽中具有一穿透的滑动槽,该面板包含:
一板构件,该板构件上具有一凸柱;
一杆构件,该杆构件上具有一孔洞;
其中,该板构件设置于该凹槽中,该板构件的该凸柱穿过该穿透的滑动槽,并且固定于该杆构件的该孔洞,该轴套的该第三端枢设于该杆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其其特征在于,于该框架上定义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当该面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枢轴的该第二端位于该枢接部下方,而当该面板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枢轴的该第二端位于该枢接部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其其特征在于,该枢轴呈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构件为一弹簧。
CNU2008200078326U 2008-03-19 2008-03-19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087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78326U CN201170874Y (zh) 2008-03-19 2008-03-19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78326U CN201170874Y (zh) 2008-03-19 2008-03-19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0874Y true CN201170874Y (zh) 2008-12-24

Family

ID=40209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783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0874Y (zh) 2008-03-19 2008-03-19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0874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917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capability
TWI627889B (zh) 機箱結構
US756603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rotation on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7599178B2 (en)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bodies,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using the same
US7505266B2 (en) Fan housing for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9410557B2 (en) Cooling fan with variable blade surface area
CN103582372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电子模组固定结构
US10180707B2 (en) Component retention mechanism
CN104615211A (zh) 硬盘固定装置
TWI586249B (zh) 伺服裝置
US7511950B1 (en) Trifold laptop computer
CN201170874Y (zh) 具有可滑动面板的装置
US8014141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with writing tablet
CN205563423U (zh) 一种快速卡接式计算机显卡插槽装置
CN203025621U (zh) 免用工具的旋转式计算机周边组件省力装置
US9740247B2 (en) Card retention mechanism
EP2761405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llapsing keyboard
CN207718327U (zh) 一种便携式笔记本外接键盘
CN210864545U (zh) 一种多usb视觉工业电脑主机
US11474568B2 (en) Offset hinge assembly for mobile compute devices
TWI388734B (zh) 樞軸結構
CN201251724Y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连接器插座
TWI679931B (zh) 伺服器
CN210109737U (zh) 一种导风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69735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KAICHUANG RESEAR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XUNKAI INTERNATION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2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217

Address after: Delaware

Patentee after: Kaichuang Resear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ounty, Taipei, China

Patentee before: Xunkai International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