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8545Y -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8545Y
CN201168545Y CNU2007203093431U CN200720309343U CN201168545Y CN 201168545 Y CN201168545 Y CN 201168545Y CN U2007203093431 U CNU2007203093431 U CN U2007203093431U CN 200720309343 U CN200720309343 U CN 200720309343U CN 201168545 Y CN201168545 Y CN 20116854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control device
concentration control
space
ethylene concent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3093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双生
艾为党
陈善广
秦利锋
唐永康
朱景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ACE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LA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
Original Assignee
SPACE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LA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ACE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LA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 filed Critical SPACE MEDICIN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PLA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
Priority to CNU2007203093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854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854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854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Storage Of Fruits Or Vege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催化剂载体(2)、催化剂(3)和光源(4);催化剂载体(2)、催化剂(3)和光源(4)位于外壳(1)内,外壳(1)两侧分别开有乙烯入口(6)和乙烯出口(5);催化剂载体(2)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催化剂(3)附着在催化剂载体(2)的内壁;催化剂(3)和光源(4)之间的空间为乙烯的催化反应区(7)。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粒子ZnO、WO3、Fe2O3、TiO2作催化剂,可以连续不断地使用,克服了吸附剂不可再生的缺点;将多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连续串联,使乙烯处理较为彻底。同时,体积小、光源功率较低,适合在空间条件下使用。

Description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控生态生保的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空间植物栽培中乙烯浓度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未来长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活动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为航天员提供食物、氧气和水等基本的生保物资。栽培植物是实现该系统功能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在国内外多年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各种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植物周围空间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受控生态生保系统中的植物舱更是如此,由于其空间的密闭性,使植物周围空间中的有机物浓度很容易达到对其有害的程度。在这些有机物中,最为突出的是乙烯。因此,必须对该密闭环境中的乙烯浓度进行控制,使其处于对植物生长发育无害的浓度水平,从而使植物的生理活动能维持在正常的代谢水平上。如何去除这些乙烯,成为受控生态生保技术研究中密闭环境大气组分控制研究的重点之一。另外,乙烯去除技术的实现还必须符合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空间和能源有限的条件。
目前的乙烯去除技术主要采用脱除剂来控制环境中乙烯的含量。比如采用沸石作吸附剂或活性炭从气体混合物中吸附脱除乙烯。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物化再生式生保系统和用于从水果催熟房中脱除乙烯气体。但是这种方法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存在以下缺点:1、只能适用于高浓度乙烯的去除(mg/kg),对于低浓度乙烯的去除(μg/kg)效果非常不明显,去除率小于50%。2、只能对乙烯进行吸附,这样使得系统内的碳和氢不能重复利用。3、所使用的吸附剂不可再生,导致相应的装置存在着体积和重量大等缺点,不适合时间较长的载人飞行和深空探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乙烯去除率高、催化剂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的空间植物栽培中乙烯浓度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包括外壳、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和光源;催化剂载体、催化剂和光源位于外壳内,外壳两侧分别开有乙烯入口和乙烯出口;催化剂载体是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催化剂附着在催化剂载体的内壁;催化剂和光源之间的空间为乙烯的催化反应区。
所述催化剂为半导体粒子态的ZnO、或WO3、或Fe2O3、或TiO2
所述催化剂厚度为8.0~15.0μm。
所述光源的波长为325~3850nm。
所述光源为紫外光管。
将数量大于1个的所述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入口和乙烯出口相互串联,以提高乙烯浓度的处理效果,串联数量为2-16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光催化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是半导体粒子。当光源照射半导体时,半导体的价带电子发生带间跃迁,即从价带跃迁到导带,从而产生电子e-和空穴h+。光生空穴具有强氧化性,可直接把有机物氧化;或者光生空穴先氧化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生成羟基自由基,它也是强氧化剂并可氧化分解有机物。同时氧气可与光发生电子反应生成超氧离子并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后亦可参与有机物降解反应过程。在光生空穴、羟基自由基和超氧离子三者的作用下,乙烯被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粒子态的ZnO、WO3、Fe2O3、TiO2作催化剂,可以连续不断地使用,克服了吸附剂不可再生的缺点,降低了空间飞行过程中的物资供应重量和植物舱构建成本。
2、采用实用新型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处理乙烯的最终产物为CO2和H2O,都是空间植物舱中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可以重复利用。
3、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功率较低,如采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管,其功率仅为6W,因此具有能耗低的优点,适合在空间条件下使用。
4、采取多个连续串联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对乙烯进行逐步处理,使得乙烯的处理较为彻底,乙烯的去除率大于75%,可以处理浓度很低的乙烯气体(≯10ppm)。
5、本实用新型的外包装采用尺寸仅为Φ24mm×L240mm,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可以满足空间植物舱中对各部件的体积限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2为8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串联组合使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催化剂载体2、催化剂3和光源4;催化剂载体2、催化剂3和光源4位于外壳1内,外壳1两侧分别开有乙烯入口6和乙烯出口5。催化剂载体2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催化剂3附着在催化剂载体2的内壁;催化剂3和光源4之间的空间为乙烯的催化反应区7。
壳体1为圆柱形不锈钢壳体;催化剂3选用半导体粒子态的TiO2。光源4选用紫外灯管,功率6W,输出波长为365nm;催化剂3的厚度为10μm。
整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采用密封结构,用带螺纹不锈钢盖并用PTFE(聚四氟乙烯)垫片密封不锈钢壳体1上的乙烯入口6和乙烯出口5。
植物栽培装置中含有乙烯的气体由乙烯入口6进入乙烯的催化反应区7中,在光源4的照射下,乙烯气体与催化剂3接触发生反应,降解生成CO2和H2O,经处理后的气体从乙烯出口5处排出,返回到植物栽培装置中。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乙烯的去除率为70~75%。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将8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通过管道10串联起来。第一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出口连接第二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入口,依次连接到第八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本实施例中壳体为圆柱形不锈钢;催化剂选用半导体粒子态的TiO2;光源选用紫外灯管,功率6W,输出波长为365nm;催化剂的厚度为10μm。
整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采用密封结构,用带螺纹不锈钢盖11并用PTFE(聚四氟乙烯)垫片密封不锈钢壳体12上的乙烯入口和乙烯出口。
植物栽培装置中含有乙烯的气体由第一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入口进入乙烯的催化反应区中,在紫外灯管的照射下,乙烯气体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经处理后的气体从第一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出口处进入第二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入口,经处理后,依次通过依次连接的各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a-h),最后返回到植物栽培装置中。
整个装置的动态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装置的气路入口8和出口9分别与植物栽培装置上相应的出口和入口连接,接通电源,植物栽培装置内含有乙烯的气体由入口8进入8个反应器a-h中,在各个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内,乙烯气体与催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降解生成CO2和H2O,最后处理后的气体从出口9处排出,返回到植物栽培装置中。
经实验测试,本实施例中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去除率为90~95%。
当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件、位置关系及连接方式在不改变其功能的情况下,进行的等效变换或替代,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催化剂载体(2)、催化剂(3)和光源(4);催化剂载体(2)、催化剂(3)和光源(4)位于外壳(1)内,外壳(1)两侧分别开有乙烯入口(6)和乙烯出口(5);催化剂载体(2)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催化剂(3)附着在催化剂载体(2)的内壁;催化剂(3)和光源(4)之间的空间为乙烯的催化反应区(7)。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3)是半导体粒子态的ZnO、或WO3、或Fe2O3、或TiO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3)的厚度为8.0μm~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4)的波长为325nm~385n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的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4)为紫外灯管。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数量大于1个的所述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乙烯入口和乙烯出口相互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的串联数量为2-16个。
CNU2007203093431U 2007-12-21 2007-12-21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6854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93431U CN201168545Y (zh) 2007-12-21 2007-12-21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093431U CN201168545Y (zh) 2007-12-21 2007-12-21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8545Y true CN201168545Y (zh) 2008-12-24

Family

ID=402075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30934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68545Y (zh) 2007-12-21 2007-12-21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854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5732A (zh) * 2013-06-17 2013-09-11 珠海益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由该装置组成的空气净化器
CN108563252A (zh) * 2018-06-12 2018-09-2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空间植物培养的气体循环净化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5732A (zh) * 2013-06-17 2013-09-11 珠海益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由该装置组成的空气净化器
CN108563252A (zh) * 2018-06-12 2018-09-2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用于空间植物培养的气体循环净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8964U (zh) 一种工业难降解废气处理设备
CN203556243U (zh) 一种工业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2078854U (zh) 一种可再生型高效光催化除臭装置
CN101843915A (zh) 一种紫外光催化氧化除臭装置
US20170369346A1 (en) Ozone-photocatalysis reactor and water treatment method
CN103341318A (zh) 恶臭污染物废气的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207628198U (zh) 有机废气处理装置
CN204293566U (zh) 一种采用紫外光催化技术的废气处理设备
CN103453591A (zh) 光催化流化床空气净化器
WO2021136364A1 (zh) 一种气体净化处理装置和方法
CN201168545Y (zh) 空间植物栽培乙烯浓度控制装置
CN101632900B (zh) 基于复合酶固定化技术的气体净化高效生物反应器及其净化方法
CN203810571U (zh) 一种移动式光催化净化除臭消毒装置
CN203540330U (zh) 恶臭污染物废气的处理设备
CN202902502U (zh) 一种360°光氢离子空气净化装置
KR101694113B1 (ko) 에틸렌 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에틸렌 처리방법
CN103585881A (zh)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CN206082107U (zh) 一种工业有机废气净化装置
CN109126421A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VOCs气体的系统及其工作流程
CN201668755U (zh) 一种紫外光催化氧化除臭装置
CN101485958B (zh) 用于降解烟气二恶英的光催化反应器及光催化剂活化方法
CN202785888U (zh) 一种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反应器
CN206276231U (zh) 一种工业废气自动连续过滤装置
CN205948625U (zh) 一种吸收结合光电反应降解有害气体的装置
CN107487967B (zh) 一种光催化与生物联用的污水治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24

Termination date: 201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