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7192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7192Y
CN201167192Y CNU2008200441729U CN200820044172U CN201167192Y CN 201167192 Y CN201167192 Y CN 201167192Y CN U2008200441729 U CNU2008200441729 U CN U2008200441729U CN 200820044172 U CN200820044172 U CN 200820044172U CN 201167192 Y CN201167192 Y CN 20116719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group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44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德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441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719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719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719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开设至少有三个收容空间和一容纳槽,各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至少三组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及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装配于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三组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信号识别处理模块,用来处理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端子,其间信号的分配与汇流。本实用新型设有多种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的信号识别处理模块,用来处理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端子间信号的分配与汇流,这样可以有限的端子组数量传输多种不同的信号,可减少主机板上设置的电连接器数量,从而达到节省主板空间的目的。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设有多种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日,电连接器行业也顺应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许多产品都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其使用价值高而且需求量也相当大,因此不论是从利用空间或构造上,如何增加其产品的效率,一直是制造界为提高竞争能力所追求的目标。
随着各种体积小的电子产品的诞生,使用于该种电子产品的电子组件也不断的集成化和轻薄化,以适应电子产品向轻薄化和功能齐全方向转变的趋势。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的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强大,如数字电视朝高分辨率、深彩色和高帧率不断发展,使得各种电子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发展,各种小型消费电子的性能也不断提高,其与计算机连接的速度要求不断提高,在产业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业界对使用于数字电视、计算器等电子产品的电连接器的传输速度,高频性能、音频和视频同步传输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这些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使用于数字电视、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电连接器有了较多的应用。目前业界普遍使用于计算机的接口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E-SATA(Exterior Serial AdvancedTechnology Attachment外部串流先进技术附接)、IEEE1394B(The 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1394 B typ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1394B类型)、网络接口等外围传输设备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应用。
业界为了让计算机能同时使用USB、E-SATA、IEEE1394B、网络接口这几种传输接口的外围设备,则必须同时拥有这几种传输设备的对接口,而在业界外围传输设备向小型化,低厚度发展的趋势下,单独安装几种电连接器于电路板上,会浪费电路板的空间,不利于计算机向小型、轻薄化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节省主板空间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开设至少有三个收容空间和一容纳槽,各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至少三组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及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装配于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三组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信号识别处理模块,用来处理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端子,其间信号的分配与汇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绝缘本体内设有多种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外接电连接器可选择地插接于该第一绝缘本体内,通过印刷电路板上设有的信号识别处理模块,用来处理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端子间信号的分配与汇流,从而可选用不同组导电端子进行电性信号传输,这样就可以有限的端子组数量传输多种不同的外接电连接器传递来的信号,进而可以减少主机板上需设置的电连接器的数量,从而达到节省主板空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3所示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本体的配合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印刷电路板和信号识别处理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印刷电路板、端子及接触垫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00,多数导电端子20,以及一印刷电路板30。
请参照图2,所述绝缘本体100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0以及一第二绝缘本体40。
请参照图1和图2以及图5,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一前表面101、与前表面101相对设置的一后表面102及一下表面103。自该前表面101凹设有一第一对接空间104和一第二对接空间106,该第一对接空间104和第二对接空间106均没有贯穿该后表面102,该第一对接空间104和第二对接空间1064的上方分别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05和多个第二通孔107,自该第一绝缘本体10的前表面101延伸设有多个第一卡持预压块108和多个第二卡持预压块109(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卡持预压块108和第二卡持预压块109的延伸距离小于该第一对接空间104和第二对接空间106的延伸距离,使得,所述第一通孔105和所述第二通孔107分别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04和第二对接空间106相连通。该下表面103设有多数第三对接空间110,第一对接空间104、第二对接空间106皆可用于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接口装置、音频接口装置等)(未图示),第三对接空间110可用于连接主板(未图示)。
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设有多个第一收容空间111、多个第二收容空间112及多个第三收容空间113(如图4所示),该第一收容空间111与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0前表面101上方的第一对接空间104和位于第一对接空间104上方的第一通孔105相连通,第二收容空间112与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0前表面101第一对接空间104下方的第二对接空间106及位于第二对接空间106和第一对接空间104之间的第二通孔107相连通,第三收容空间113与位于第一绝缘本体10下表面103的第三对接空间110相连通。另外该第一绝缘本体10后表面102向前凹设有多数凹槽114,该第一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02向前端面101凹设形成一第一容纳空间115,其与凹槽114相连通。该第一绝缘本体10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111和第二收容空间11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卡持槽116和多个第二卡持槽117,且第一容纳空间115的左、右两内侧壁118分别相对凹设有一第三卡持槽119。
请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0具有一前表面401及一后表面402,前表面401向后凹设有一第二容纳空间403,该第二绝缘本体40的前表面401在临近其下端的位置向前延伸有多数突出部404,该突出部404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凹槽114相配合。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0前表面401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有两卡持块405。
请参照图1、图4、图7以及图8,导电端子20包括一第一组导电端子201、一第二组导电端子202、一第三组导电端子203,该三组导电端子为不同规格。其中,第一组导电端子201收容于上述第一收容空间111内,第二组导电端子202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空间112内,第三组导电端子203收容于上述第二收容空间113内。
每一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201包括一第一基部2010,该第一基部2010上设有一第一固持部2011,由该第一基部2010一端向前延伸有一第一弹性臂2012,该第一弹性臂2012向前弯曲延伸有一第一接触部2013以及由第一接触部2013向前延伸的一第一抵持部2014。该第一基部2010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出一第一导接部2015。
每一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202包括一第二基部2020,该第二基部2020上设有一第二固持部2021,由该第二基部2020一端向前延伸有一第二弹性臂2022,第二弹性臂2022向前弯曲延伸有一第二接触部2023以及由该第二接触部2023向前延伸形成的一第二抵持部2024。该第二基部2020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出第二导接部2025。以及由所述第二基部2020向下弯曲延伸有一第二接触臂2026。
每一所述第三组导电端子203包括一第三基部2030,由第三基部2030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出第三接触部2031,另一端也向下弯曲延伸有一第三导接部2032,该第三导接部2032上设有一第三固持部2033,该第三固持部2033向下延伸有一第三导接部2034。
请参照图1、图6及图7,印刷电路板30具有一前表面301及一后表面302,在该印刷电路板30前表面301的上部、中部及下部各设有多数第一组接触垫303、多数第二组接触垫304之间。
请参照图1至图8,组装时,首先,分别将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第二组导电端子202及第三组导电端子203装设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收容空间111、第二收容空间112、第三收容空间113。
使得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一接触部2013显露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04,所述第一抵持部2014与所述第一卡持预压块108相抵持,所述第一固持部2011卡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卡持槽116,所述第一导接部2015显露于第一容纳空间115;
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二接触部2023显露于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06,所述第二抵持部2024与所述第二卡持预压块109相抵持,所述第二固持部2021卡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二卡持槽117,所述第二导接部2025显露于第一容纳空间115,所述第二接触臂2026延伸出第三对接空间110;
第三组导电端子203的第三接触部2031显露于第一容纳空间115内,第三固持部2033卡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凹槽114,第三导接部2034延伸出第三对接空间110。
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使得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第一组接触垫303的每一接触垫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收容空间111内,并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5弹性接触;所述第二组接触垫304的每一接触垫显露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二收容空间112内,并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5弹性接触;并且所述第三组接触垫305的每一接触垫显露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三收容空间113内,并与所述第三接触部2031弹性接触,从而达到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201、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202和所述第三组导电端子203与所述印刷电路板30之间的电性导通。
其次,将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0组设于第一绝缘本体10的后表面102,使得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0的突出部404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凹槽114配合,并且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0上的卡持块405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上的第三卡持槽119相扣合,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0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扣持在一起。并且此时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的第一容纳空间115和所述第二绝缘本体40的第二容纳空间403形成一容纳槽50。
最后,将所述印刷电路板30安插于所述容纳槽50内,这时,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一导接部2015恰与印刷电路板30上的第一组接触垫303弹性接触,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二导接部2025恰与印刷电路板30上的第二组接触垫304弹性接触,第三组导电端子203的第三接触部2031恰与印刷电路板30上的第三组接触垫305弹性接触。
请参照图3及图4,以此组装完成该电连接器1,此时,第一对接空间104和第二对接空间106皆可用于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接口装置、音频接口装置等)(未图示),第三对接空间110可用于连接主板(未图示)。
信号传输路径可以为:将一第一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接口装置、音频接口装置等)(未图示)插入第一对接空间104内,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一接触部2013传输至所述第一导接部2015,再通过所述第一导接部2015传输至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然后由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的信号识别处理模块来控制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模块时的分配与汇流,再传输至所述第三组导电端子203的第三接触部2031,最后再由所述第三接触部2031传输至所述第三导接部2034,通过所述第三导接部2034传输至主板(未图示)上。
信号传输路径也可以为:将一第二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接口装置、音频接口装置等)(未图示)插入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06内,信号通过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二接触部2023传输至所述第二导接部2025,再通过所述第二导接部2025传输至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然后也由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的信号识别处理模块来控制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模块时的分配与汇流,再传输至所述第三组导电端子203的第三接触部2031,最后再由所述第三接触部2031传输至所述第三导接部2034,通过所述第三导接部2034传输至主板(未图示)上;
信号传输路径也可以为:将一第一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接口装置、音频接口装置等)(未图示)插入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04内,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201的第一接触部2013传输至所述第一导接部2015,再通过所述第一导接部2015传输至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然后由所述印刷电路板30上的信号识别处理模块来控制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模块时的分配与汇流,再传输至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202的第二导接部2025,最后再由所述第二导接部2025传输至所述第二接触臂2026,通过所述第二接触臂2026的信号直接传输至主板(未图示)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设置的三组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可两两选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配合形成一信号传输路径。又由于每一组导电端子的规格不同,这样以来,一个电连接器1上可以分别对接不同规格的对接接口装置(比如网络接口装置、音频接口装置等)(未图示),从而可以减小主机板上电连接器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可达到节省主板空间的目的。另外,由于导电端子可两两选用,从而可以减少端子,简化组装工序。
以上所述实施例与图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且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开设至少有三个收容空间和一容纳槽,各所述收容空间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
至少三组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以及
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装配于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三组不同规格的导电端子电性接触,所述印刷电路板上设有至少一信号识别处理模块,用来处理其中所述至少两组导电端子,其间信号的分配与汇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以及一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相配合并形成所述容纳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内设有一第一组导电端子、一第二组导电端子和一第三组导电端子,所述收容空间包括多数第一收容空间、多数第二收容空间和多数第三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导电端子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收容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一对接空间,每一所述第一组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一基体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基体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延伸入所述第一对接空间,所述第一导接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接部显露于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二对接空间和一第三对接空间,每一所述第二组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二基体部、且由所述第二基体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二接触部和一第二接触臂,以及由所述第二基体部向下弯曲延伸的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延伸入所述第二对接空间,所述第二导接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所述第二接触臂延伸出所述第三对接空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接部显露于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第三对接空间,每一所述第三组导电端子包括一第三基体部以及由所述第三基体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第三接触部和一第三导接部,所述第三导接部延伸出所述第三对接空间,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容纳槽,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电性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识别处理模块包括一识别处理模块和两I/O模块。
CNU2008200441729U 2008-02-21 2008-02-21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719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41729U CN201167192Y (zh) 2008-02-21 2008-02-21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441729U CN201167192Y (zh) 2008-02-21 2008-02-21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7192Y true CN201167192Y (zh) 2008-12-17

Family

ID=40192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4417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7192Y (zh) 2008-02-21 2008-02-21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719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733A (zh) * 2016-05-16 2019-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733A (zh) * 2016-05-16 2019-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N109196733B (zh) * 2016-05-16 2020-11-03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US10938135B2 (en) 2016-05-16 2021-03-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11355876B2 (en) 2016-05-16 2022-06-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09395B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CN201113076Y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101577392B (zh) 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2214882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956490U (zh) 一种可双面插接的usb插座与插头
CN201204275Y (zh) 电连接器
CN201303172Y (zh) 电连接器
CN101677168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CN201097428Y (zh) 堆叠式电连接器
CN104348040A (zh) 电连接器
CN102984881A (zh) 电路板连接结构
CN201204298Y (zh) 电连接器
CN201230095Y (zh) 电连接器
CN201167192Y (zh) 电连接器
CN204795282U (zh) 电子设备
CN201113078Y (zh) 电连接器
TWM460427U (zh) 連接器插頭結構
CN201608297U (zh) Usb母头连接器
CN202513340U (zh) 具不同传输接口的沉板式电连接器插座
CN201097427Y (zh) 电连接器
CN201830357U (zh) 可换处理核心的智能数字电视
CN202285286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549654U (zh) 电连接器
CN201590579U (zh) 层叠式电连接器
CN201075556Y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