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24146Y - 挤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挤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24146Y CN201124146Y CN 200720045064 CN200720045064U CN201124146Y CN 201124146 Y CN201124146 Y CN 201124146Y CN 200720045064 CN200720045064 CN 200720045064 CN 200720045064 U CN200720045064 U CN 200720045064U CN 201124146 Y CN201124146 Y CN 201124146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
- driving
-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 glue
- ax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4836 Glue St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29920000715 Mucilag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胶装置,包括支撑胶棒的壳体,用来挤胶的活塞杆,与活塞杆滑动配接的U型驱动件,以及一个绕Y轴旋转的凸轮,其圆周面为凸轮面,所述驱动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为驱动部和锁紧部,凸轮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凸轮面把能量传递至驱动部和活塞杆,实现挤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挤胶装置的结构简单,零件制造、装配也简单,而且整个挤胶装置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胶装置。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7063240公开了一种挤胶装置。在该装置内部设置有两个凸轮,用来驱动驱动杆和活塞杆。但是这两个凸轮的凸轮面设在凸轮的轴向面上,这样导致加工该凸轮比较复杂,而且凸轮前后放置使得整个挤胶装置的体积加大,重量增加,操作不方便。
美国专利US4264021和日本专利JP2005145564也公开了一种挤胶装置,把凸轮的凸轮面设置在凸轮的圆周面上,这样就减小了挤胶装置的体积,但是由于零件较多,装配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装配简单且稳定可靠的挤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挤胶装置,包括支撑胶棒的壳体;可沿自身轴线移动来进行挤胶的活塞杆;与活塞杆滑动配接的驱动件;以及一个旋转驱动所述驱动件的凸轮,该凸轮的旋转轴线Y垂直于活塞杆轴线X,所述凸轮的圆周面为凸轮面,所述驱动件为U形件,包括在未受力状态下大致平行的驱动部和锁紧部,以及连接所述驱动部和锁紧部且相对壳体固定的中间部,所述驱动部抵接在凸轮的圆周面上,凸轮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凸轮面把能量传递至所述驱动部。
所述凸轮的凸轮面由一个上升面和一个下降面组成,所述的上升面是与凸轮旋转轴线Y的距离递增的圆周面,所述的下降面是与凸轮旋转轴线Y的距离递减的圆周面。
所述凸轮包括至少一对相位差为180度的凸轮面。
所述驱动件为弹性件,所述驱动部和锁紧部可以相对于中间部发生弹性变形。所述驱动部和锁紧部设置在凸轮旋转轴线Y的两侧,所述锁紧部也抵接在凸轮的圆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和锁紧部上分别冲压成型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相互错开设置在轴线X的两侧,且凸轮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接触部先于第二接触部抵接到上升面。
另外,凸轮还可以固接一个制动轮,两者共轴线Y旋转,该制动轮包括有一个能滑动驱动所述锁紧部的制动凸面,所述制动凸面为制动轮的一部分圆周面,其直径大于制动轮的其他圆周面,此时所述驱动部抵接在凸轮的圆周面上,而锁紧部抵接在制动轮的圆周面上。
所述制动凸面与凸轮面的上升面之间有相位差。制动轮的最小处直径大于凸轮的最大处直径。所述驱动部和锁紧部设置在凸轮旋转轴线Y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和锁紧部上分别冲压成型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在凸轮的圆周面上,第二接触部抵接在制动轮的圆周面上。
上述的轴线X与轴线Y共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驱动部和锁紧部为驱动件的两个端部,且整个驱动件为一个整体的弹性件,所以挤胶装置的零件较少,结构、装配也简单,使整个挤胶装置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挤胶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驱动件的正视图。
图2b是图2a中的驱动件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H-H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L-L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处于挤胶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M-M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处于锁紧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N-N的剖视图。
其中,
1壳体 2活塞杆 21活塞盘
3驱动件 3a驱动部 3b锁紧部
32a第一接触部 32b第二接触部 3c中间部
4输出轴 5凸轮 51上升面
52下降面 6胶棒 62出胶口
7扳机 8制动轮 80制动凸面
X 活塞杆轴线 Y 凸轮旋转轴线 Z 凸轮转动方向
P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挤胶装置,其壳体1上设有容纳胶棒6的空间,胶棒6的最前端为一个出胶口62,胶棒6的前端靠在壳体1的前端上使出胶口62伸出于壳体1外。有一沿活塞杆轴线X延伸的活塞杆2可活动地设置在挤胶装置的壳体1上,且能够相对于壳体1滑动,活塞杆的前端设有活塞盘21,该活塞盘21与胶棒6的后端接触,胶棒的后端能相对胶棒6运动,从而通过按压扳机7驱动活塞杆2,实现将胶从出胶口62挤压出来。
如图2所示,与活塞杆2滑动配接有一个U形的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为弹性件,其两个端部分别为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分别可以相对于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中间部3c发生弹性变形,而所述中间部3c被固定在壳体1上以确保整个驱动件3不会产生沿轴线X方向上的位移。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在初始状态未受力时呈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整个驱动件3由弹性平板状金属片制成,所以该驱动件3能产生弹性变形。驱动部3a、锁紧部3b与活塞杆2之间的配接关系与传统的挤胶装置一致,采用通孔套接方式。
结合图2a、2b所示,在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上还分别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第一接触部32a和第二接触部32b。第一接触部32a和第二接触部32b分别为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冲压成型,且相互错开设置在轴线X的两侧。
在挤胶装置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凸轮5,由输出轴4驱动、绕垂直于X轴的Y轴旋转。所述的输出轴4由挤胶装置的马达(图中未示)驱动旋转。所述凸轮5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一对凸轮面,两个凸轮面之间的相位差约为180度。任意一个凸轮面都由一个上升面51和一个下降面52组成,所述的上升面51是与凸轮旋转轴线Y的距离递增的圆周面,所述的下降面52是与凸轮旋转轴线Y的距离递减的圆周面。
所述的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设置在轴线Y的两侧。当挤胶装置处于初始状态时,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上的第一接触部32a和第二接触部32b同时抵接在凸轮5的圆周面上,并且此时驱动件3处于初始的未受力状态。当输出轴4带动凸轮5绕图2中的Z方向旋转后,凸轮的其中一个凸轮面的上升面51会率先接触并作用到第一接触部32a。而此时由于第一接触部32a与第二接触部32b相互错开具有相位差的原因,另一个凸轮面的上升面51还未接触到第二接触部32b。当输出轴4带动凸轮5绕Z方向旋转时,由于凸轮5的凸轮面直径不断地增加,使驱动部3a产生摆动,从而实现与活塞杆2之间的卡接。当输出轴4继续带动凸轮5绕Z方向旋转时,驱动部3a与活塞杆2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带动活塞杆2沿X轴方向前进。
当凸轮5其中一个凸轮面的下降面52开始接触到第一接触部32a时,另一个凸轮面的上升面51也已经起作用到第二接触部32b了。当输出轴4继续带动凸轮5绕Z方向旋转时,驱动部3a会慢慢回复到初始位置,而锁紧部3b会产生如图2中的摆动,从而实现与活塞杆2之间的卡接。这样,活塞杆2就不会因为驱动部3a与活塞杆2之间的摩擦力而后退了,该原理类似于目前市场上的手动挤胶装置的锁紧机构。
这样凸轮5重复地交替作用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使活塞杆2能沿着X轴前进,从而使胶能从出胶口62被挤压出来。
图4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不同点在于凸轮5上设置了3对凸轮面,每两个相对的凸轮面之间的相位差为180度,而第一接触部32a与第二接触部32b偏置设置。同样的,当凸轮5其中一个凸轮面的下降面52开始接触到第一接触部32a时,另一个相对的凸轮面的上升面51也已经起作用到第二接触部32b了。由于相邻的凸轮面之间的圆周距离变短,使得上升面51驱动第一接触部32a的时间间隔变短,使挤胶装置的出胶连续性增强。
图5-图10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同前两个实施例一样,凸轮5由输出轴4驱动绕Y轴旋转。不同在于凸轮上还固定连接一个制动轮8,该制动轮8包括有一个制动凸面80。所述的制动凸面80是制动轮8的一部分等径的圆周面,较其他圆周面直径稍大。所述凸轮5的圆周面上设置有一个凸轮面,同前例一样该凸轮面由一个上升面51和一个下降面52组成。所述制动轮8的最小处直径大于凸轮5的最大处直径。所述制动凸面80与凸轮面的上升面51之间有相位差,如图6所示,制动凸面80的起点到旋转轴线Y的连线与上升面51的起点到旋转轴线Y的连线之间的夹角P大约为150度。
同前两个实施例一样,与活塞杆2滑动配接有一个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的两个端部分别为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在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上分别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第一接触部32a和第二接触部32b。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设置在Y轴的同一侧,且都设置在轴线X的轴向上。
当挤胶装置处于该初始状态时,如图5和图6所示,驱动部3a的第一接触部32a抵接在凸轮5的圆周面上,而锁紧部3b的第二接触部32b抵接在制动轮8的圆周面上,此时驱动件3处于初始的未受力状态。当输出轴4带动凸轮5和制动轮8绕Z方向旋转后,凸轮5的上升面51会率先接触并作用到第一接触部32a。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挤胶装置处于挤胶状态。此时,凸轮5的上升面51已作用到第一接触部32a,而此时制动轮8的制动凸面80还未接触到第二接触部32b。当输出轴4带动凸轮5和制动轮8绕Z方向旋转时,由于凸轮5的凸轮面直径不断地增加,使驱动部3a产生如图7中的摆动,从而实现与活塞杆2之间的卡接。当输出轴4带动凸轮5和制动轮8继续绕Z方向旋转时,驱动部3a与活塞杆2之间的摩擦力就能带动活塞杆2沿X轴方向前进,进行挤胶。
图9和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挤胶装置处于锁紧状态。此时,凸轮5的下降面52开始接触到第一接触部32a,而此时制动轮8的制动凸面80也已经起作用到第二接触部32b,使锁紧部3b产生如图9中的摆动,从而实现与活塞杆2之间的卡接。当输出轴4带动凸轮5和制动轮8继续绕Z方向旋转时,由于下降面52的原因,驱动部3a会慢慢回复到初始位置,而由于锁紧部3b与活塞杆2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活塞杆2不会产生后退的运动,该原理同样类似于目前市场上的手动挤胶装置的锁紧机构。
这样凸轮5重复地作用到驱动部3a,及制动轮8重复地作用到锁紧部3b,使活塞杆2能沿着X轴前进而使胶能从出胶口62被挤压出来。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例如本实用新型中凸轮的旋转轴与活塞杆的轴线共平面,也可以设置成空间交错。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挤胶装置,包括支撑胶棒(6)的壳体(1);可沿自身轴线移动来进行挤胶的活塞杆(2);与活塞杆(2)滑动配接的驱动件(3);以及一个旋转驱动所述驱动件(3)的凸轮(5),该凸轮的旋转轴线Y垂直于活塞杆轴线X,所述凸轮(5)的圆周面为凸轮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为U形件,包括在未受力状态下大致平行的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以及连接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且相对壳体(1)固定的中间部(3c),所述驱动部(3a)抵接在凸轮(5)的圆周面上,凸轮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凸轮面把能量传递至所述驱动部(3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5)的凸轮面由一个上升面(51)和一个下降面(52)组成,所述的上升面(51)是与凸轮旋转轴线Y的距离递增的圆周面,所述的下降面(52)是与凸轮旋转轴线Y的距离递减的圆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5)包括至少一对相位差为180度的凸轮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为一弹性件,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可以相对于中间部(3c)发生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设置在凸轮旋转轴线Y的两侧,所述锁紧部(3b)抵接在凸轮(5)的圆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上分别冲压成型有第一接触部(32a)和第二接触部(32b),第一接触部(32a)和第二接触部(32b)相互错开设置在轴线X的两侧,且凸轮(5)在转动过程中第一接触部(32a)先于第二接触部(32b)抵接到上升面(5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5)固接有一个制动轮(8),两者共轴线Y旋转,该制动轮(8)包括有一个能滑动驱动所述锁紧部(3b)的制动凸面(80),所述制动凸面(80)为制动轮(8)的一部分等径的圆周面,其直径大于制动轮(8)的其他圆周面,所述锁紧部(3b)抵接在制动轮(8)的圆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凸面(80)与凸轮面的上升面(51)之间有相位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轮(8)的最小处直径大于凸轮(5)的最大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设置在凸轮旋转轴线Y的同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3a)和锁紧部(3b)上分别冲压成型有第一接触部(32a)和第二接触部(32b),所述第一接触部(32a)抵接在凸轮(5)的圆周面上,第二接触部(32b)抵接在制动轮(8)的圆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挤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线X与轴线Y共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20045064 CN201124146Y (zh) | 2007-11-07 | 2007-11-07 | 挤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20045064 CN201124146Y (zh) | 2007-11-07 | 2007-11-07 | 挤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24146Y true CN201124146Y (zh) | 2008-10-01 |
Family
ID=39997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20045064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24146Y (zh) | 2007-11-07 | 2007-11-07 | 挤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24146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8270B (zh) * | 2007-11-05 | 2011-05-1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挤胶装置 |
-
2007
- 2007-11-07 CN CN 200720045064 patent/CN201124146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8270B (zh) * | 2007-11-05 | 2011-05-18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挤胶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FI78856C (fi) | Slaganordning foer spikar och motsvarande faestelement. | |
CN107088846A (zh) | 具有肘杆传动机构的钳 | |
CN201124146Y (zh) | 挤胶装置 | |
CN101428270B (zh) | 挤胶装置 | |
CN116080054A (zh) | 扩管工具 | |
CN202716924U (zh) | 转向管柱调整锁止机构、转向管柱总成以及车辆 | |
JP4917612B2 (ja) | 固定エレメントをセッティングするための装置 | |
CN108518150A (zh) | 一种电动撑杆 | |
CN218817766U (zh) | 驱动杆、螺旋平动装置、电子机械制动器以及车辆 | |
CN216545534U (zh) | 一种单向传动花鼓结构以及自行车 | |
CN218294297U (zh) | 一种螺旋式阻尼缓冲装置 | |
CN216636245U (zh) | 头靠组件以及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 |
EP3546796A1 (en) | Differential, and vehicle | |
CN201124140Y (zh) | 胶枪的驱动机构 | |
CN212725799U (zh) | 一种电动车可弹出式充电接口 | |
CN212898029U (zh) | 应用于机械式门把手的控制结构及机械式门把手 | |
CN201172026Y (zh) | 挤胶装置 | |
CN221900666U (zh) | 管状电机刹车结构及管状电机 | |
CN205810718U (zh) | 一种断路器电操机构的单向传动装置 | |
US20120195028A1 (en) | Disassembly / assembly tool | |
CN100390434C (zh) | 弧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 | |
JP2004138240A5 (zh) | ||
CN221195823U (zh) | 一种单向传动机构 | |
CN221170478U (zh) | 一种车辆及其正反转离合器 | |
CN219918624U (zh) | 自行车的马达传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