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87788Y -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87788Y
CN201087788Y CNU2007201404737U CN200720140473U CN201087788Y CN 201087788 Y CN201087788 Y CN 201087788Y CN U2007201404737 U CNU2007201404737 U CN U2007201404737U CN 200720140473 U CN200720140473 U CN 200720140473U CN 201087788 Y CN201087788 Y CN 20108778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precombustion chamber
main
chamber housing
comb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04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发成
叶中元
艾莉
徐世泊
罗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 31 Institute Of Third Institute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o 31 Institute Of Third Institute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 31 Institute Of Third Institute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filed Critical No 31 Institute Of Third Institute Of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
Priority to CNU2007201404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8778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8778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8778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它包括主燃室壳体(1)、回热管(2)、预燃室壳体(3)、预燃室喷嘴(4)、稳燃装置(7)和挡风装置(9),还包括燃料分配五通(5)和主燃料喷射环(6),所述燃料分配五通(5)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和所述预燃室喷嘴(4)相连;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的环体位于所述主燃室壳体(1)内,并为所述主燃室供应燃料。本实用新型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的预燃室和主燃室的燃料分开供应,空气掺混充分,因此产生的黑烟少,火焰变得比较明亮;并且由于通过燃料分配五通(5)实现了两路燃料供应,因此火焰也相应分为了预燃室中的预混火焰和主燃室中的扩散火焰,并且配合稳燃装置(7)和挡风装置(9)也提高了火焰的抗风能力,增强了火焰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火炬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各种运动会及庆典活动所使用的接力火炬通常会有火焰不够明亮、黑烟多、形状不够饱满、燃烧不够稳定、适用场合受限制等缺点,例如:现有各种运动会及庆典活动所使用的火炬在结构上通常采用一路燃料供应方式。一种现有气体火焰火炬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应用该火焰火炬燃烧器时燃料的流动方向如图7中的箭头指向,燃料首先从燃料进口101流入,经过该燃烧器上方螺旋状加热部分预热后进入燃料喷嘴102,最后从燃料喷孔103喷出。燃料喷孔103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包括一个位于该圆形燃料喷孔103中心的主孔104,以及在等半径圆周上均匀分布的第一次孔105、第二次孔106、第三次孔107以及第四次孔108,其中主孔的直径大于四个次孔。
由上述现有技术可知,现有火炬燃烧器只有一路燃料供应,即从燃料喷嘴102进入燃烧器内部,而且该燃料没有与空气预混,因此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都是靠扩散作用获取的,所以燃烧不够充分,燃料处于富燃状态,导致了从燃料喷孔103喷出的火焰不够明亮且容易产生较多的黑烟;燃料通过燃料喷孔103上的主孔和次孔喷出,由于孔之间的间隙比较大,难以形成足够饱满的一簇火焰;并且由于该燃烧器通过主孔和四个次孔来稳定火焰,因此火焰的稳定能力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以克服现有火焰燃烧器燃烧不够充分,黑烟多形状不够饱满且火焰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大风、大雨条件下气体火焰不被吹灭、且能保持稳定燃烧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包括主燃室壳体、回热管、预燃室壳体、预燃室喷嘴、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稳燃装置和挡风装置,还包括燃料分配五通和主燃料喷射环,所述燃料分配五通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和所述预燃室喷嘴相连;
所述主燃料喷射环的环体位于所述主燃室壳体内,并为所述主燃室供应燃料。
所述燃料分配五通包括总燃料进口、冷燃料出口、热燃料进口、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以及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所述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相连,所述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与所述预燃室喷嘴相连。
所述主燃料喷射环的环体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该环体上分布有燃料喷射孔,所述燃料喷射孔的轴线方向与该环体轴线方向的夹角在0度到60度之间。
所述回热管包括冷燃料进口、热燃料出口以及螺旋状的加热部分,所述冷燃料进口与所述燃料分配五通的冷燃料出口相连,所述热燃料出口与所述燃料分配五通的热燃料进口相连;
燃料分配五通的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与预燃室喷嘴相连,预燃室喷嘴位于预燃室壳体底部,预燃室壳体通过预燃室安装孔与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相连,主燃室壳体通过主燃室安装孔A和主燃室安装孔B与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相连,主燃料喷射环穿过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上的主燃料环安装孔与燃料分配五通的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相连,回热管穿过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上的回热管安装孔,其冷燃料进口与燃料分配五通的冷燃料出口相连,回热管的热燃料出口与燃料分配五通的热燃料进口相连。主燃料喷射环位于主燃室壳体的中上部,其位置高于预燃室壳体上部出口,但低于挡风装置,回热管的加热部位位于主燃料喷射环的上方,挡风装置的下方,预燃室壳体上部出口位置高于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在预燃室壳体内部上方设置稳燃装置。燃料从总燃料进口进入燃料分配五通,通过燃料分配五通冷燃料出口进入回热管的冷燃料进口,然后从回热管热燃料出口再次进入燃料分配五通的热燃气进口,然后分两路流动,一路从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通过预燃室喷嘴喷入预燃室,另一路从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通过主燃料喷射环喷入主燃室。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增加了燃料分配五通和主燃料喷射环,并且燃料分配五通的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与主燃料喷射环相连,燃料分配五通的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与预燃室喷嘴相连,通过燃料分配五通实现了燃料的两路供应以及燃料的流量控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的预燃室和主燃室的燃料分开供应,空气掺混充分,因此产生的黑烟明显减少,火焰变得比较明亮;由于主燃室的燃料是通过主燃料喷射环上的多个小孔供应,且喷射环的直径较大,因此喷射环被火焰包围,火焰较粗且形状比较饱满;由于通过燃料分配五通实现了两路燃料供应,因此火焰也相应分为了预燃室中的预混火焰和主燃室中的扩散火焰,并且配合了稳燃装置和挡风装置也相应提高了火焰的抗风能力,增强了火焰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料分配五通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热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燃室底部安装板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燃料喷射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料流动过程示意图;
图7为现有气体火焰燃烧器的结构图;
图8为现有气体火焰燃烧器的燃料喷孔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如图1、2、3、4、5,包括主燃室壳体(1)、回热管(2)、预燃室壳体(3)、预燃室喷嘴(4)、燃料分配五通(5)、主燃料喷射环(6)、稳燃装置(7)、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8)和挡风装置(9)。燃料分配五通(5)的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4)与预燃室喷嘴(4)相连,预燃室喷嘴(4)位于预燃室壳体(3)底部,预燃室壳体(3)通过预燃室安装孔(19)与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8)相连,主燃室壳体(1)通过主燃室安装孔A(17)和主燃室安装孔B(21)与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8)相连,主燃料喷射环(6)穿过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8)上的主燃料环安装孔(20)与燃料分配五通(5)的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0)相连,回热管(2)穿过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8)上的回热管安装孔(18),其冷燃料进口(16)与燃料分配五通(5)的冷燃料出口(15)相连,回热管(2)的热燃料出口(12)与燃料分配五通(5)的热燃料进口(13)相连。主燃料喷射环(6)位于主燃室壳体(1)的中上部,其位置高于预燃室壳体(3)上部出口,但低于挡风装置(9),回热管(2)的加热部位位于主燃料喷射环(6)的上方,挡风装置(9)的下方,预燃室壳体(3)上部出口位置高于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8),在预燃室壳体(3)内部上方设置稳燃装置(7)。
如图6,燃料从总燃料进口(11)进入燃料分配五通(5),通过燃料分配五通冷燃料出口(15)进入回热管(2)的冷燃料进口(16),然后从回热管热燃料出口(12)再次进入燃料分配五通(5)的热燃料进口(13),然后分两路流动,一路从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4)通过预燃室喷嘴(4)喷入预燃室,另一路从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0)通过主燃料喷射环(6)喷入主燃室。

Claims (9)

1.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包括主燃室壳体(1)、回热管(2)、预燃室壳体(3)、预燃室喷嘴(4)、稳燃装置(7)、主燃室壳体底部安装板(8)和挡风装置(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料分配五通(5)和主燃料喷射环(6),所述燃料分配五通(5)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和所述预燃室喷嘴相连(4);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的环体位于所述主燃室壳体(1)内,并为所述主燃室供应燃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分配五通(5)包括总燃料进口(11)、冷燃料出口(15)、热燃料进口(13)、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4)以及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0),所述主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0)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相连,所述预燃室燃料供应接口(14)与所述预燃室喷嘴(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的形状为环状或椭圆状,其上分布有多个燃料喷射小孔,小孔轴线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在0~60度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壳体(3)内部上方设置一稳燃装置(7),其形状为凹面网状或平面网状;在所述预燃室壳体(3)底部,在预燃室喷嘴(4)周围设置有空气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管(2)的加热部位位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的上方,呈螺旋状,其直径比主燃料喷射环(6)的小,也比预燃室壳体(3)出口直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燃室壳体(3)内还包括一稳燃装置,所述稳燃装置设置在所述预燃室壳体(3)中部和所述预燃室壳体(3)的出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9)固定在主燃室壳体(1)上方且高于所述主燃料喷射环(6)的环体,所述的挡风装置(9)由耐热金属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装置(9)的主板中间开孔,所述开孔部分设置有耐热金属丝网,或所述挡风装置全部由耐热金属丝网组成,或所述挡风装置的主板上开有不同形状的缝隙和/或小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燃料进口(16)与所述燃料分配五通的冷燃料出口(15)相连,所述热燃料出口(12)与所述燃料分配五通的热燃料进口(13)相连。
CNU2007201404737U 2007-03-15 2007-03-15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8778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04737U CN201087788Y (zh) 2007-03-15 2007-03-15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04737U CN201087788Y (zh) 2007-03-15 2007-03-15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87788Y true CN201087788Y (zh) 2008-07-16

Family

ID=3963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047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87788Y (zh) 2007-03-15 2007-03-15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8778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421A (zh) * 2021-01-11 2021-05-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火炬内焰结构及包含其的火炬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421A (zh) * 2021-01-11 2021-05-28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火炬内焰结构及包含其的火炬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1098A (zh) 地面火炬多头高效预混型燃烧系统
CN205504984U (zh) 一种燃气引射式炉内烟气再循环低氮燃烧器
CN202613442U (zh) 鼓风全预混燃烧器
CN201306716Y (zh) 焦炉煤气点火燃烧器
CN201652349U (zh) 双气体燃料燃烧器
CN101832558A (zh) 一种鼓喷强进式全预混节能燃烧器
CN109899786A (zh) 无焰低氮燃烧器及无焰低氮燃烧方法
CN101793396A (zh) 预混环形气流上喷燃烧折返流出的燃烧装置
CN201087788Y (zh)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CN100400963C (zh) 一种气体火焰火炬稳燃器
CN103807857A (zh) 氨气火炬燃烧器
CN104595927B (zh) 燃气轮机低热值燃料气燃烧室
CN201462843U (zh) 燃烧器
CN208253585U (zh) 一种烟气分级内循环式低NOx高热值燃气燃烧装置
CN201954547U (zh) 一种高压头燃气燃烧器
CN201599794U (zh) 一种预混环形气流上喷燃烧折返流出的燃烧装置
CN108332205A (zh) 一种双腔直喷燃烧器的引射结构
CN203744256U (zh) 氨气火炬燃烧器
CN204756930U (zh) 一种混风控温稳焰盘
CN210291866U (zh) 一种液体燃料燃烧炉
CN209763077U (zh) 一种油气两用低氮燃烧器
CN1987204A (zh) 热气机燃烧器
CN2573873Y (zh) 多孔预混式燃气燃烧头
CN202177102U (zh) 一种动力扩散式燃气喷枪
CN206755165U (zh) 一种带有梅花型喷嘴的燃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