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4785Y - 防寒用耳套 - Google Patents

防寒用耳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4785Y
CN201044785Y CNU200720004708XU CN200720004708U CN201044785Y CN 201044785 Y CN201044785 Y CN 201044785Y CN U200720004708X U CNU200720004708X U CN U200720004708XU CN 200720004708 U CN200720004708 U CN 200720004708U CN 201044785 Y CN201044785 Y CN 20104478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lead
ingroove
diaphysis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470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春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478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478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ars or hearing sense; Non-electric hearing aid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enabling ear patients to achieve auditory perception through physiological senses other than hearing sense;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ar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11/06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ars
    • A61F11/14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ars external, e.g. earcaps or earm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寒用耳套,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做成;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上述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具有弹性的带状,只有两端各固定于第二罩或第三罩的偏重位置表面的挂带形成的。本实用新型使分离的一对耳套附着在一起,从而防止个别丢失,同时,具有提高舒适程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防寒用耳套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套,具体说是一种关于具有护耳、防寒及保温等功能的防寒用耳套的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冬季及严寒时期,如果有效接触外部冷空气,并作为身体突出部位的鼻子或耳朵的皮肤组织受冻或其情形严重,则有坏死的可能。尤其耳部,仅由软骨和皮肤组织组成的耳廓,是以相对少的血液的供给来吸收冷空气,因此其皮肤组织更容易受深层次损伤。因此,以耳部的保温及防寒为目的的耳套便诞生了。这样的耳套为了提高戴用时耳朵的舒适感,确保其坚实的固定性,形成了多样的构成和结构。另外,在这样的耳套中,就有用其结构特性所具有的张力套在耳廓上被固定,而无需依靠头绳或各种挂靠器具才能够附着在耳廓固定的耳套。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寒用耳套用法的示意图,在示意图中利用与防寒用耳套(100)同样的原理作成的耳套以前也有过。这样的耳套,不需利用另外的头绳或挂靠器具,并且戴在两耳的一对耳套只能各自独立组成。结果,独立的两个耳套在保管或携带上都不方便,而且丢失其中一个时另一个也不能够有效地使用。但是,一对各自独立组成的防寒用耳套的话,全然没有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给戴用者不能造成不舒服等限制条件,实际上找到解决的方法比较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寒用耳套,要把一对各自独立存在的耳套既稳定又能舒服地戴上,又从实际上不轻易从耳廓脱离,以提供这样的防寒用耳套作为技术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寒用耳套,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的骨体;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上述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具有弹性并成一定长度的带状,只有两端各自固定在第二罩或第三罩倾斜位置表面的挂带;由以上组成的防寒用耳套。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课题,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防寒用耳套,上述挂带要位置在第二罩的表面,同时其一部分要经由引入槽。
一种防寒用耳套,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的骨体;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具有弹性并成一定长度的钩状,被固定在第二罩或第三罩锁定位置的弹性带;由以上组成的防寒用耳套。
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课题,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防寒用耳套,上述弹性带要固定在第二罩引入槽内,使其能够向外部引出。
一种防寒用耳套,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的骨体;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分别具备凹体,及与凹体以一定大小以上的水平力才能套上或分离的,与凹体配套的凸体的防寒用耳套。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的技术课题,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的骨体;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分别具备磁性体,及对应磁性体的磁性而受引力的另一个磁性体的防寒用耳套。
本实用新型有下面一些作用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寒用耳套,使分离的一对耳套附着在一起,可以一并保管,从而防止个别丢失。同时,就算在制作时采取了固定一对耳套的手段,也并不妨碍戴用的舒适感,反而具有提高舒适程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寒用耳套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2到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制作防寒用耳套的过程的依次示意图;
图8至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寒用耳套的实施例的图示。
在图中,
1是头,2是上面部,3是下面部,4是内面,5是固定部分,6是表面,7是后面部,
21是挂带,22是挂带,23是弹性带,31是凸体,32是凹体,41是磁性体,42是磁性体,100是耳套,110是骨体,111是断部,112是隔离槽,113是引入槽,120是第一罩,121是断部,122是隔离槽,123是引入槽,130是第二罩,131是引入槽,150是第三罩,160是完成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套(100),从表面上把耳部全部罩起来,其一部分是被耳廓套住固定,由此对与外部冷空气接触的耳廓周围实现了防寒及保温作用。为此,根据本案的耳套(100)必须通过以下的制作过程,并利用这样的制作过程而发生的原理发挥作用。
首先,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耳套(100)是由组成基本框架的骨体(110)所支撑。这时,骨体(110)形成椭圆型,中部配置了由一定范围切开而形成的引入槽(113)。引入槽(113)由能够使耳廓嵌入的一定形状和范围而被切开,限定引入槽(113)的骨体(110)的一部分被充分割开,从而使互不相连。骨体(110)最好由具有可挠性和弹性的材料作成,本实用新型为了轻便,最好使用合成树脂做材料;
继续由图3所示,骨体(110)的一部分被割开的同时形成隔离槽,而被切开的骨体(110)发生断部(111)。在这里我们把其断部(111)强制拉上,并以连接手段(L)为媒体紧紧相互连接,即上述隔离槽(112)被弥补的同时,使断部(111)连起来。上述连接成功之后,通过隔离槽(112)与外界开放的引入槽(113)被封锁的同时,骨体(110)的整体形象变成为其中心向上方突出的斗笠形态。这时,以向上方突出的状态放置骨体(110)时,其平面称作上面部。但是,这样形成的骨体(110)可任意变换其中心部的突出方向。即,即便已向上面部突出,给中心部位加压,可强制向下面部突出。这是弹性材料的可挠性骨体(110)在结构力学上所具有的现象,对此现象的原因和理由的说明将省略;
如图4所示,把这样形成的骨体(110)翻过来露出下面部后,在其表面罩上与下面部的整个形状相应的第一罩(120)。第一罩(120)使形成外表的第二罩(130)和第三罩(150)等与骨体(110)直接接触,从而提高附着感,因此用具有一定程度衬垫作用的材料制作比较理想。另一方面,第一罩(120)还有与上述引入槽(113)相应的引入槽(123),具备与骨体(110)的最初形状相应的隔离槽(122)和断部(121),以与骨体(110)的形成相同的过程成型,而罩在骨体(110)的下面部。第一罩(120)与第二罩(130)及第三罩(150)不同,是与骨体(110)成为一体而作用,因此紧紧附着在骨体(110)的下面部。这里也可能利用黏合剂等方法;
继续如图5所示,在骨体(110)的下面部罩上第一罩(120),其上面就被罩上第二罩(120)。此时也具备与在骨体(110)及第一罩(120)的引入槽(113,123)相应的引入槽(131),并使第二罩(130)的表面与图5的下面部相接。这是因为第二罩(130)的表面直接与耳廓接触的原因。同时,第二罩(130)和被第一罩(120)罩住的骨体(110),是在沿引入槽(113,123)的边缘形成的固定部分(B)相结合。把第二罩(130)放在后面进行说明的理由是,上述引入槽(131)的范围与骨体(110)及第一罩(120)的引入槽(112,123)对应,总面积超过上述下面部的面积。
第二罩(130)虽然被固定在作为骨体(110)下面部的第一罩(120)的表面,但如图6所示,通过引入槽(113,123,131)翻过来之后,包括第二罩(130)边缘的大部分面积要分布在骨体(110)的上面部。这样,第二罩(130)的表面则露出,内面与骨体(110)的上面部相面对;
如图7所示,通过引入槽(113,123,131)被翻的第二罩(130)的内面要固定于骨体(110)的上面部,同时为了稳稳固定,牵拉第二罩(130)的边缘使其与骨体(110)的边缘正好相连。这样被罩上的第二罩(130)的反面,即作为骨体(110)下面部的第一罩(120)的上面是被第三罩(150)罩上而固定的。以这样形成的骨体(110)为中心,第一罩或第三罩的边缘层用完成材料(160)处理后就不会向外部露出。另外,第三罩(150)不形成与引入槽(113,123,131)相应的引入槽。这是为了封闭被分别固定于第一罩(120)和第二罩(130)引入槽(113,123,131)的一端。即,第三罩(150)沿其边缘被固定于骨体(110),形成了被第三罩(150)的内面和第一罩(120)的一面所包围,并通过引入槽(113,123,131)与外界连通的一定空间。因此,使用者把耳廓嵌入引入槽(113,123,131)并安置在上述空间里,则引入槽(113,123,131)便包围耳廓进行固定。这时,为了方便于耳廓通过引入槽(113,123,131)嵌入,在骨体(110)的突出方向施压,强制扭曲变更。这时,以骨体(110)为中心固定的第一罩或第三罩及完成材料(160),可通过缝纫等缔结手段,相互坚固固定;
图8至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防寒用耳套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下面参照其进行说明。通过如上所述的过程制作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防寒用耳套(100)通过下面的实施例,一对耳套无需各自独立保管,既容易附着和脱离,同时在使用上也无不便之处。
实施例1:
见图8。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子,形成一对的各个耳套(101,101`)的上面部及/或后面部各有挂带(21,22)。挂带(21,22)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各个耳套(101,101`)叠放之后能够固定。为此,挂带(21,22)整体上要设置在与椭圆型耳套(101,101`)的长度方向垂直之处,同时因向一方倾斜,所以如图所示,耳套(101,101`)的另一方向要嵌入上述挂带(21,22)内并紧紧裹住。即,耳套(101)用设置在自身身体一处的挂带(21)套住另一耳套(101`)的另一处,自身身体另一处则被另一耳套(101`)的挂带(22)套住。这时,可使挂带(21,22)的位置比图8所示的位置更向外,从而使耳廓通过引入槽(113,123,131)的进出不受影响。同时,也可如图8所示,将挂带(21,22)设在几乎覆盖引入槽(113,123,131)一端部的位置,从而提高与嵌入在引入槽(113,123,131)的耳廓之间的附着性,提高戴用舒适感。同时,挂带(21,22)也可只是位置在耳套(101,102)的上面部,或只是下面部,或在上面部和下面部分别设置一个,使其相交。
实施例2:
见图9。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在耳套(103)设置钩状的弹性带(23),用其套住另一只耳套,从而使一对耳套(103)相互固定。弹性带(23)可设在耳套(103)的所有部位,但最理想的做法是被固定在如图9所示的引入槽(113,123,131)。这是因为,弹性带(23)虽然可用于把彼此成为一对的两只耳套(103)固定的用途上,但使用时也可把弹性带(23)套在耳廓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戴用耳套(103)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3:
见图10。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可利用纽扣使一对耳套(104,104`)容易附着或脱离。起以上作用的纽扣,有凹体(32)和凸体(31),凹体(32)和凸体(31)相互相接并固定,而要用一定大小以上的水平力才能使其分离。另外,凹体(32)和凸体(31)的位置可有很多种方式的变化,但最理想的结果是如图10所示,设置在引入槽(113,123,131)内第三罩(150,150`)的内面,从而从外表看不出凹体(32)和凸体(31)。
实施例4:
见图11。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在一对耳套(105,105`)内各放置磁性体(41,42),从而使一对耳套(105,105`)通过磁性体(41,42)的引力附着在一起。当然,上述磁性体(41,42)也可以外露,也可以安放于第一罩或第三罩内部,虽从外表面看不出,但其磁性足够大。通常,磁性体(41,42)可为永久磁石和受此永久磁石引力的永久磁石或金属。

Claims (6)

1.一种防寒用耳套,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的骨体;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上述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具有弹性的带状,只有两端各固定于第二罩或第三罩的偏重位置表面的挂带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寒用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挂带要设置在第二罩的表面,其一部分经由引入槽。
3.一种防寒用耳套,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的骨体;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上述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具有弹性的固定长度的钩状,被固定于第二罩或第三罩的锁定位置的弹性带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寒用耳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弹性带要固定在第二罩的引入槽内,并能够向外部引出。
5.一种防寒用耳套,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上述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分别具有凹体,及只有通过一定大小以上的水平力才能和凹体套上或分离的凸体所组成。
6.一种防寒用耳套,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耳廓嵌入并能够使耳廓挂住的大小形成的第一引入槽,并只有使第一引入槽突出的侧面,形成圆锥台外观,施加外力时可使上述第一引入槽的突出方向向上方或下方变动的弹性及挠性材料;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二引入槽和覆盖上述骨体一面的第一罩;与第一引入槽相应的互相连通的第三罩和覆盖骨体另一面的第二罩;覆盖第一罩并沿边缘固定,仅通过上述引入槽形成开口空间的第三罩;及,分别具有磁性体和与磁性体的磁性对应受引力的另一磁性体所组成。
CNU200720004708XU 2006-02-27 2007-02-05 防寒用耳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4785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20060005347 2006-02-27
KR2020060005347U KR200417394Y1 (ko) 2006-02-27 2006-02-27 방한용 귀마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4785Y true CN201044785Y (zh) 2008-04-09

Family

ID=39308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470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4785Y (zh) 2006-02-27 2007-02-05 防寒用耳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0417394Y1 (zh)
CN (1) CN20104478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4644A (zh) * 2016-02-23 2016-05-04 徐漫 一种双海绵吸水耳罩
CN106214341A (zh) * 2016-09-20 2016-12-14 湖州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后戴两用式可调耳罩
JP7315762B1 (ja) 2022-07-08 2023-07-26 希 西荒井 イヤーウォーマー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87715B1 (ko) * 2011-09-30 2013-07-18 배상혁 스포츠 밴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4644A (zh) * 2016-02-23 2016-05-04 徐漫 一种双海绵吸水耳罩
CN106214341A (zh) * 2016-09-20 2016-12-14 湖州优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头戴后戴两用式可调耳罩
JP7315762B1 (ja) 2022-07-08 2023-07-26 希 西荒井 イヤーウォーマ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17394Y1 (ko) 2006-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4785Y (zh) 防寒用耳套
CA2353128C (en) Sweat-absorbing headgear
CN107348632A (zh) 一种可防止汗渍粘附智能手表用表带
CN201135154Y (zh) 一次性防护口罩
JPH037713U (zh)
JP2006161214A (ja) 頭被覆体およびゴーグル
KR102095295B1 (ko) 착용끈 길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마스크
US20020152543A1 (en) Swimming goggles with improved wearing comfort and pulling resistance
CN108720128A (zh) 一种系带交叉佩戴式口罩
WO2020140800A1 (zh) 一种水镜
CN201044786Y (zh) 防寒用耳套
CN208030394U (zh) 一种外科医生手术用吸汗头带
CN208639730U (zh) 表带及其穿戴设备
CN211186085U (zh) 一种手环
CN213031798U (zh) 一种新型的密封性好的布泳帽
CN2803025Y (zh) 防寒面罩
CN213604602U (zh) 一种非医用口罩
CN201529201U (zh) 眼罩
CN207940359U (zh) 一种具有保暖功能的夹克
CN210472466U (zh) 一种异形耳枕部专用减压枕
CN210697985U (zh) 一种具有防噪功能的眼罩
CN221012750U (zh) 一种抗菌可拼接枕头
KR100455446B1 (ko) 보자기를 이용한 상투 모자
CN209882034U (zh) 一种挂耳式防掉落耳塞
JP2001299791A (ja) 顎バン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