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4077Y -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4077Y
CN201044077Y CNU2006201656108U CN200620165610U CN201044077Y CN 201044077 Y CN201044077 Y CN 201044077Y CN U2006201656108 U CNU2006201656108 U CN U2006201656108U CN 200620165610 U CN200620165610 U CN 200620165610U CN 201044077 Y CN201044077 Y CN 20104407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leg
casing
pore
hous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6561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谷
杨智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U20062016561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407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407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407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该机壳构造在不改变机壳外观及结构强度下,提供较多的空气进流量,其中壳体内设有数个固定柱,在各个固定柱上开设至少一气孔,外界的空气即可由气孔进入机壳内,以增加空气进流量而提升整体的散热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增加空气进流量的机壳及可携式计算机。
背景技术
一般计算机设备中的电子组件会在执行运算过程时产生热量,这些发热电子组件有中央处理单元芯片与功率集成电路等,中央处理单元芯片瓦数消耗很高,加上集成电路的高集积度使得热源更加集中,在进行工作时不仅会产生高热,并且运行的工作频率越快,所产生的热量越高,工作温度也越高。而工作温度升高将导致电子组件的工作效率降低。由于工作温度对计算机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的影响极大,倘若无法有效的驱散热量,将使得计算机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以一笔记本计算机为例,笔记本计算机包括有一主机及一显示器,负责运算的中央处理单元芯片设置于主机内。一般而言,为了要降低工作温度使笔记本计算机达到理想的运算执行效率,公知技术通常是在中央处理单元芯片上贴覆一散热器(Heatsink),并且在主机内设置至少一散热风扇。如此一来,中央处理单元芯片在运算时所产生的热能便能够传递至散热器上,并且经散热风扇所产生的吹拂至散热器的气流而被排除至散热器外。
散热风扇在运转时,从主机壳体上所开设的进风孔吸入外界的冷空气,而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再将热量从主机壳体上所开设的排气孔散除至外界,以使中央处理单元芯片被控制在一定的工作温度而不致继续升高。就笔记本计算机而言,由于其主机部分体积并不大,而且在狭小空间中设置了许多电子组件,这使得热量也更加集中,必须在有限空间内增加进风量,才能提升散热效率。
为提升散热效率,可增加主机壳体的可进风量或增加进风处,如可开设更多的进风孔,或是增加进风孔的面积等,都能提高进风量,但是笔记本计算机的进风孔直接设置于主机壳体的外观面,已造成主机壳体的外观面为不连续面,增加进风孔部位意谓着主机壳体具有更多的开口,将进一步降低主机壳体的结构强度,当主机壳体直接承受外力时,容易自进风孔及其它此类的开口部位先遭到损坏。另外从主机壳体的外观设计上而言,主机壳体的开口部位太多也不具美观性,所以直接在主机壳体增加进风孔部位的方式并非最佳的选择。因此,如何在不降低主机壳体的结构强度,且能增加主机壳体进风量的情况下提升散热效能,成为一项有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不须改变主机壳体的外观及结构强度,同时有效提升主机壳体的进风量,以提升整体的散热效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壳构造,其包含有至少一墙体及数个固定柱,数个固定柱设于墙体,且各固定柱至少设有一气孔,以成为机壳的另一进风部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携式计算机,包括一第一机体;以及一第二机体,枢接于该第一机体,该第二机体的机壳设有数个固定柱,各该固定柱上至少开设有一气孔。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壳构造,包含有:至少一墙体;以及数个固定柱,设于该墙体,且各该固定柱上至少开设有一气孔。
上述的机壳构造,其中,各该固定柱自该墙体表面向内延伸,且各该固定柱被贯穿而于底部形成有一贯穿孔。
上述的机壳构造,其中,各该贯穿孔内设有一用以供一螺丝穿设的螺牙段。
上述的机壳构造,其中,各该气孔自该墙体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各该固定柱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可携式计算机,包含有:一第一机体;以及一第二机体,枢接于该第一机体,该第二机体的机壳设有数个固定柱,各该固定柱上至少开设有一气孔。
上述的可携式计算机,其中,各该固定柱自该第二机体表面向内延伸,且各该固定柱被贯穿而于底部形成有一贯穿孔。
上述的可携式计算机,其中,各该贯穿孔设有一用以供一螺丝穿设的螺牙段。
上述的可携式计算机,其中,各该气孔自该第二机体的机壳表面延伸至各该固定柱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机壳构造,在各固定柱上增设有气孔,除了可增加主机壳体所需的进风量外,不需要大幅改变现有的机壳结构而影响其结构强度,即可有效的提升散热效能。同时,由于固定柱均匀分布于机壳,使得空气能经不同的进风通道而进入机壳内,气流的范围遍及容置空间内,使得机壳内部流场分布均匀,各发热电子组件皆能接受到外界的冷空气,又能对其他的发热电子组件进行散热。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壳平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进入气孔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进入机壳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进入气孔的另一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进入机壳的另一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进入气孔的又一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进入机壳的又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性能与系统阻抗曲线关系图。
其中,附图标记:
30 笔记本计算机
31 机壳
33 墙体
34 电路板
35 散热风扇
36 进风孔
37 固定柱
371 侧壁
372、372A、372B 气孔
375、375A、375B 贯穿孔
38 螺丝
51 风扇性能曲线
52 第一系统阻抗曲线
53 第二系统阻抗曲线
54 第一工作点
55 第二工作点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机壳构造,其中,机壳为可携式计算机的机壳,可携式计算机可为笔记本计算机或桌上型计算机等,然而并不限于上述的电子装置,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将以笔记本计算机的机壳来作为应用实施例。
笔记本计算机中的散热风扇工作方式,是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并旋转叶片造成压力差(Pressure Drop),迫使周围流体运动,而令空气通过散热鳍片,借助空气与散热鳍片之间的热交换带走其上所堆积的热量,从而实现强制对流的方式来带走发热电子组件的热,而能将笔记本计算机内部的热量排出,达到所需的散热效果。
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壳平面示意图。笔记本计算机30有第一机体与枢接于第一机体的第二机体,在此,以第一机体为显示屏幕,第二机体为主机作实施例,且机壳31指笔记本计算机30的第二机体机壳。机壳31内还形成有容置空间,用以置入电路板34及其它电子组件,借助电路板34统合了各电子组件,而提供了笔记本计算机30其执行运算功能,使用者可通过显示屏幕观视笔记本计算机30的执行画面。
此外,电路板31相应于电子组件的热量聚积处设有散热风扇35,此散热风扇35用以散除笔记本计算机30内部各电子组件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此散热风扇35为轴流风扇,但可根据风扇转轴与出风方向的不同,而为离心风扇(即涡轮风扇)与其它特殊结构风扇,所以散热风扇35并不以轴流风扇为限。
请再参考图1,并结合参考图2A,而机壳31的一墙体33设有一进风孔36,相应散热风扇35的位置处而开设,进风孔36在墙体33上呈缺口,使得墙体33表面为不连续面,进风孔36而可作为气流进出的通道,以提供散热风扇35所需的风量。此外,数个固定柱37设于墙体33,各固定柱37自墙体33表面向机壳31内的容置空间延伸,各固定柱37被贯穿而在底部形成有贯穿孔375,各固定柱37的底部与墙体33表面呈一高度差。贯穿孔375内设有螺牙段,以供螺丝38穿设,螺丝38能穿设于电路板34与机壳31,以使电路板34能固定于机壳31。而各固定柱37的侧壁371至少开设有一气孔372,气孔372呈缺口形式,使得侧壁371具有不连续面。除了原有的进风孔36之外,气孔372则作为另一气流导入的通道而能进一步提供散热风扇35的所需风量,当然也可作为气流排出的通道,而作为散热风扇35在排除热量时的排气口。
请再参考图1,并结合参考图2A与图2B,在散热风扇35的运行过程中,散热风扇35会借助叶片旋转所造成的压力差而自进风孔36与气孔372导入气流,其中,气流在经过气孔372后,会到达机壳31内的容置空间中,以提供散热风扇35的所需风量,而继续其散热过程。
请参考图2A、图2B、图3A、图3B、图4A与图4B,由于气孔372位于固定柱37的侧壁371,且邻近于墙体33表面的一端,气孔372因此较接近外界,以更快自外界导入气流(如图2A、图2B所示)。但气孔372也可位于侧壁371的其它位置,如气孔372A邻近于相对于墙体33表面的另端,也就是邻近固定柱37的底部,这样,能使自外界导入的气流更快的到达容置空间(如图3A、图3B所示)。此外,也可增加气孔的面积,例如气孔372B自墙体33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柱37的底部,使得无论是导入气流或导出气流,都能增加进出流量,以提高散热效率(如图4A、图4B所示)。另外,固定柱37的贯穿孔375A、375B供螺丝38穿设。
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5,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扇性能与系统阻抗曲线图。在进行正常通风时,需要克服散热风扇35在通风行程内的阻力,散热风扇35必须产生克服风阻力的压力,其压力变化即为静压,而气体流动的所需动能转化为压力的形式即为动压,也就是有静态与动态的能量损失,因此为达目的风量就需要相应的压力,第一阻抗曲线51即表示改善前的能量损失曲线。而在无任何进风量时,也无气流能量的损失。
但因为散热风扇35邻设于散热鳍片附近,在空气流动时,气流在其流动路径上会遇到散热鳍片的阻力,其阻抗会限制空气自由流通,所以为了克服此损失,当风量增大时,风压会减小,如风扇性能曲线52。因此在改善前,有第一工作点54表示此时的风扇静态效率为最佳。
再有,第二系统阻抗曲线53为改善后的能量损失曲线,在搭配风扇性能曲线52所选出的第二工作点55,明显的比第一工作点54有着较少压力与较多风量,因而有着较佳的效率表现。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机壳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至少一墙体;以及
数个固定柱,设于该墙体,且各该固定柱上至少开设有一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固定柱自该墙体表面向内延伸,且各该固定柱被贯穿而于底部形成有一贯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贯穿孔内设有一用以供一螺丝穿设的螺牙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构造,其特征在于,各该气孔自该墙体表面的一端延伸至各该固定柱的底部。
5.一种可携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机体;以及
一第二机体,枢接于该第一机体,该第二机体的机壳设有数个固定柱,各该固定柱上至少开设有一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各该固定柱自该第二机体表面向内延伸,且各该固定柱被贯穿而于底部形成有一贯穿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各该贯穿孔设有一用以供一螺丝穿设的螺牙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各该气孔自该第二机体的机壳表面延伸至各该固定柱的底部。
CNU2006201656108U 2006-12-06 2006-12-06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407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656108U CN201044077Y (zh) 2006-12-06 2006-12-06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656108U CN201044077Y (zh) 2006-12-06 2006-12-06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4077Y true CN201044077Y (zh) 2008-04-02

Family

ID=39258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6561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44077Y (zh) 2006-12-06 2006-12-06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4077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8358B (zh) 电子装置
CN100383702C (zh) 服务器改良结构
US20070160462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fan frame thereof
US8248783B2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US9179576B2 (en) Computer power supply
CN201972963U (zh) 风扇模组
CN102573409A (zh) 电子装置
TWI405533B (zh) 具有疊置風扇之散熱器與顯示裝置
US20120134798A1 (en) Fan module with multiple cooling fans
CN103727066A (zh) 离心风扇
CN201097299Y (zh) 挡风板及带有挡风板的计算机机箱
CN201044077Y (zh) 一种机壳构造及可携式计算机
CN201440781U (zh) 散热模块及其气流导引件
CN101413515A (zh) 离心风扇
CN203051168U (zh) 离心式散热扇
CN201312471Y (zh) 导风罩
CN205908525U (zh) 散热模块
CN113985983A (zh) 一种互联网信息共享服务器
CN2491883Y (zh) 散热装置
CN111338442A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及其高风速低功耗导风散热结构
CN102022350B (zh) 鼓风扇
CN201032526Y (zh) 静音计算机
CN203321886U (zh) 一种风扇及电子设备
CN201628906U (zh) 主机
CN100360000C (zh) 多层多方向出风式风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