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8516Y - 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8516Y
CN201038516Y CNU2007201393836U CN200720139383U CN201038516Y CN 201038516 Y CN201038516 Y CN 201038516Y CN U2007201393836 U CNU2007201393836 U CN U2007201393836U CN 200720139383 U CN200720139383 U CN 200720139383U CN 201038516 Y CN201038516 Y CN 2010385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xial connector
insulating base
center terminal
base frame
contact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3938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U20072013938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85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85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85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是包含:一绝缘座体、一中心端子、一开关端子、一金属内套以及一弹性组件;该中心端子透过该金属内套而与该开关端子形成电性接触,当一对接连接器对接于该同轴连接器时,该中心端子与该对接连接器形成电性接触,并抵压该金属内套,使该金属内套远离该开关端子,使该中心端子与该开关端子中断电性接触。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同轴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藉由金属内套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来控制信号回路切换功能的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无线信号技术已由尖端科技逐渐转为普及化,更走入个人以及家庭生活。诸如电视、收音机、手机等信号接收装置,都是接收卫星信号或发射台的声音信号、影像信号,才能将信号以具体的影像以及声音形式传达给使用者。另外,如车辆定位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等信号接收装置,更是利用卫星通讯与定位功能结合,来引导使用者及其驾驶的交通工具到达预定的地点。
上述各种信号接收装置,其接收信号的方式,均是于信号接收装置上配设一同轴连接器,并于该同轴连接器上对接一外接式天线的对接连接器,使该外接式天线与该信号接收装置达成信号连接。藉由该外接式天线接收卫星信号或发射台信号,将信号透过对接连接器与同轴连接器,传导至信号接收装置上。
现有的同轴连接器,如本案实用新型人先前所申请,公告于2006年5月1日的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M290334号所揭示的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设于一电路板上,该电路板具有一第一导电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一本体、一绝缘壳、一第一导电片、一第二导电片、一中心端子以及一弹性组件。该本体设有一收容空间和一中空孔,该中空孔贯穿该本体且连通该收容空间;该绝缘壳收容于该本体的收容空间内,且该绝缘壳内形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一接触部伸入该绝缘壳的容置空间内;该第二导电片的第二接触部伸入该绝缘壳的容置空间内;该中心端子具有一端子接触部、一抵靠部、及一压接部,该端子接触部伸入至该本体的中空孔,该抵靠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压接部可活动地伸出该绝缘壳且对应于该第一导电部的一端;该弹性组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弹性组件推顶该抵靠部以接触该第一接触部和该第二接触部。
如上述构造,藉由该弹性组件推顶该中心端子的抵靠部接触该第一接触部和该第二接触部形成导通的电气回路。当与外接式天线的对接连接器进行对接时,藉由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是呈一直线插套该中心端子的端子接触部,使该中心端子的端子接触部相对紧迫套入该对接端子中,且藉以推动该中心端子,使得该中心端子的抵靠部离开该第一导电片的第一接触部和该第二导电片的第二接触部以形成一开路状态,从而导通该外接式天线的电气回路。
但是,上述同轴连接器于实际使用时,仍具有以下缺失:
1、该中心端子是为一活动式设计且可由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所推动,使该中心端子的抵靠部离开该第一接触部和该第二接触部以形成一开路状态。因此该中心端子的长度公差必须控制较为精密,若该中心端子的制作长度过长,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中心端子受到对接端子的推动会先接触到电路板,导致对接连接器无法下压到达定位;若该中心端子的制作长度过短,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该对接连接器无法推动该中心端子的压接部去接触该电路板的第一导电部以形成电气回路的导通,因而导致开关失灵,无法进行信号回路切换功能,使导通质量不稳定。
2、为避免前述情形,该同轴连接器以及该对接连接器的制作技术,必须特别精密,务使制作公差减至最小,相对使制程成本以及技术成本提高,导致整体生产成本增加,不利市场竞争。
3、由于该中心端子的端子接触部是受该对接端子摩擦而推动,若经长期插拔使用,该中心端子与该对接端子间的摩擦力减弱,导致该中心端子无法正常推动,一样会造成开关失灵的情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用以解决同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间,因制作公差,影响正常信号回路切换功能的问题,降低制程成本以及技术成本,从而节约整体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连接器,是包含:一绝缘座体,该绝缘座体具有一对接面、一焊接面及一贯穿该对接面及焊接面的容置空间;一中心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一端往该焊接面方向延伸一焊接部,另一端往该对接面方向延伸一接触部;一开关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外壁,一端往该焊接面方向延伸一焊接部,另一端往该对接面方向延伸一接触部;一金属内套,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活动地套接于该中心端子周缘,该金属内套侧缘延设有一接触板可脱离地接触该开关端子的接触部;以及一弹性组件,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设在该中心端子与该绝缘座体内壁之间,一端往该对接面方向抵顶该金属内套。
如上述构造,该中心端子的接触部透过该金属内套而与该开关端子的接触部形成电性接触,当一对接连接器对接于该同轴连接器时,该中心端子与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形成电性接触,并抵压该金属内套,使该金属内套的接触板远离该开关端子,使该中心端子与该开关端子中断电性接触,而与对接端子形成导通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藉由该对接连接器电性插接该中心端子时,相对抵压该金属内套,确保断开该开关端子与该中心端子间的电气回路,使信号可沿该电路板的第一导电部经由该中心端子传输至该对接连接器,不会有开关失灵的情形,维持导通质量的稳定;由于中心端子是以固定的方式与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电性接触,因此中心端子的长度可相对有较宽裕的制作公差,从而降低制程成本以及技术成本,进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利于市场竞争;该金属内套与该对接端子间,是为一相对抵压的关系,纵使经重复作动,并不会造成摩擦受损,从而避免开关失灵,确保同轴连接器的耐久度。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A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合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合电路板的左视图;
图5A是图5的A-A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进一步结合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进一步结合对接连接器的右视分解示意图;
图7A是图7的A-A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进一步结合对接连接器的右视组合示意图;
图8A是图8的A-A剖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进一步结合对接连接器的右视分解示意图;
图10A是图10的A-A剖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进一步结合对接连接器的右视组合示意图;
图11A是图1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2、图3以及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1是包含:一绝缘座体11、一中心端子12、一开关端子13、一金属内套14、一弹性组件15、一绝缘外壳16以及一金属外壳17。
该绝缘座体11具有一对接面114、一焊接面115及一贯穿该对接面114及焊接面115的容置空间111,该绝缘座体11邻近焊接面115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112连通该容置空间111(如图3A所示),并于该绝缘座体11一外侧凸伸具有二相对的导引臂113。
该中心端子12是设于该绝缘座体11的容置空间111,一端往该焊接面115方向延伸一第一焊接部121,另一端往该对接面114方向延伸一第一接触部122自该通孔112穿经该容置空间111,且该第一接触部122是为柱状。
该开关端子13是设于该绝缘座体11外壁,一端往该焊接面115方向延伸一第二焊接部131,另一端往该对接面114方向延伸一第二接触部132。
该金属内套14是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11内,且活动地套接于上述中心端子12周缘,该金属内套14在邻近绝缘座体11的对接面114的一端向内环设一接触肋143,该金属内套14侧缘环状延设有一接触板141可脱离地接触该开关端子13的第二接触部132。该金属内套14是在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该金属内套14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如图7A所示,该接触板141一侧与上述开关端子13形成电性接触,使该金属内套14侧倾,使该金属内套14顶端的该接触肋143电性接触该中心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2;当该接触板141位于该第二位置时,如图8A所示,该接触板141离开该开关端子13。
该弹性组件15是为一抗压弹簧,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11内,并设于该中心端子12与该绝缘座体11内壁之间,该弹性组件15一端可往该绝缘座体11的对接面114方向抵顶该金属内套14停留于该第一位置。
该绝缘外壳16是包覆该绝缘座体11以及该开关端子13,并于该绝缘外壳16在邻近绝缘座体11的对接面114的一端开设有一开口161,供该中心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2以及该金属内套14通过。
该金属外壳17用以包覆该绝缘外壳16,并设有一插接部173,该插接部173具有一围墙174及一贯穿的插接槽171,该围墙174围在该中心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2及该金属内套14周围,而该插接槽171连通该绝缘外壳16的开口161,并于该金属外壳17底部设有四个接地块172。
请配合参阅图4、图5以及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1是设于一电路板2上,该电路板2具有一第一导电部21及一第二导电部22,并于该第一导电部21两侧与该第二导电部22两侧分别设有一接地部23,该中心端子12的第一焊接部121是电性连接该第一导电部21(如图5A所示),该开关端子13的第二焊接部131是电性连接该第二导电部22,该金属外壳17底部的各该接地块172是电性连接各该接地部23。
请参阅图6、图7、图7A、图8以及图8A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1并可提供一对接连接器4相对接,该对接连接器4具有一成凹槽状的对接端子41对应电性插接该中心端子12的该第一接触部122。
当该对接端子41未与该第一接触部122进行电性对接时,如图7A所示,该弹性组件15推顶该金属内套14持续停留于该第一位置,使该中心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2透过该金属内套14以及该接触板141而与该开关端子13的第二接触部132形成电性接触,使该电路板2的该第一导电部21与该第二导电部22形成一电气回路。
当该对接连接器4对接于本实用新型的同轴连接器1时,如图8A所示,该第一接触部122相对套入该对接端子41中,使该对接端子41抵压该金属内套14,使该金属内套14往该绝缘座体11的焊接面115移动并压缩该弹性组件15,而位移至该第二位置,此时该接触板141离开该开关端子13,使该电路板2的该第一导电部21与该第二导电部22断开电气回路,并使该电路板2的第一导电部21导通该对接连接器4的电气回路。使信号可沿该电路板2的第一导电部21经由该中心端子12传输至该对接连接器4的对接端子41。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9、图10以及图10A所示,上述构造中,该第一接触部122’是为一具有弹性的挟持臂。又该金属内套14’内壁是活动地电性接触该中心端子12’的第一接触部122’,并于该金属内套14’在邻近绝缘座体11的对接面114的一端设有一绝缘套片142。
本第二实施例的同轴连接器1并可提供对接连接器4’相对接,请配合参阅图11以及图11A,该对接连接器4’具有一柱状的对接端子41’与该第一接触部122’套接,使该第一接触部122’挟持对接端子41’,且该对接连接器4’于该对接端子41’周缘环设有插掣管42。当该对接端子41’与该第一接触部122’进行对接时,该对接端子41’套入该第一接触部122’,同时使该插掣管42相对抵压该金属内套14’的绝缘套片142,使该金属内套14’往该绝缘座体11的焊接面115移动并压缩该弹性组件15,而由第一位置(如图10A)位移至该第二位置(如图11A),此时该接触板141离开该开关端子13,使该电路板2的该第一导电部21与该第二导电部22断开电气回路,并使该电路板2的第一导电部21导通该对接连接器4’的电气回路。使信号可沿该电路板2的第一导电部21经由该中心端子12’传输至该对接连接器4’的对接端子41’。
如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藉由该对接连接器电性插接该中心端子时,相对抵压该金属内套,确保断开该开关端子与该中心端子间的电气回路,使信号可沿该电路板的第一导电部经由该中心端子传输至该对接连接器,不会有开关失灵的情形,维持导通质量的稳定。
2、由于该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端子是以固定的方式与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电性接触,因此中心端子的长度可相对有较宽裕的制作公差,从而降低制程成本以及技术成本,进而降低整体生产成本,利于市场竞争。
3、本实用新型的该金属内套与该对接端子间,是为一相对抵压的关系,纵使经重复作动,并不会造成摩擦受损,从而避免开关失灵,确保同轴连接器的耐久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座体,该绝缘座体具有一对接面、一焊接面及一贯穿该对接面及焊接面的容置空间;
一中心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的容置空间,一端往该焊接面方向延伸一焊接部,另一端往该对接面方向延伸一接触部;
一开关端子,设于该绝缘座体外壁,一端往该焊接面方向延伸一焊接部,另一端往该对接面方向延伸一接触部;
一金属内套,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活动地套接于该中心端子周缘,该金属内套侧缘延设有一接触板可脱离地接触该开关端子的接触部;以及
一弹性组件,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设在该中心端子与该绝缘座体内壁之间,一端往该对接面方向抵顶该金属内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心端子的接触部为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内套在邻近绝缘座体对接面的一端向内环设一接触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心端子的接触部为挟持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内套内壁是活动地电性接触该中心端子的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内套在邻近绝缘座体对接面的一端套设有一绝缘套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绝缘外壳包覆该绝缘座体以及该开关端子,并于该绝缘外壳在邻近绝缘座体对接面的一端开设有一开口,供该中心端子的接触部以及该金属内套通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金属外壳用以包覆该绝缘外壳,并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具有一围墙及一贯穿的插接槽,该围墙围在该中心端子的接触部及该金属内套周围,而该插接槽连通该绝缘外壳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邻近焊接面的一端开设有一通孔连通该容置空间,供该中心端子的接触部自该通孔穿经该容置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弹性组件为一抗压弹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至少具有一第一导电部和一第二导电部,该中心端子的焊接部是电性连接上述第一导电部,该开关端子的焊接部是电性连接上述第二导电部。
CNU2007201393836U 2007-03-26 2007-03-26 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385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393836U CN201038516Y (zh) 2007-03-26 2007-03-26 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393836U CN201038516Y (zh) 2007-03-26 2007-03-26 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8516Y true CN201038516Y (zh) 2008-03-19

Family

ID=3921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3938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38516Y (zh) 2007-03-26 2007-03-26 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851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539B (zh) * 2008-12-24 2014-04-30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1539B (zh) * 2008-12-24 2014-04-30 莫列斯公司 同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50195U (zh) 一种适合盲配、浮动连接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1719613B (zh) 同轴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4144594U (zh) 一种压接式微小型总线连接器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US7351113B2 (en) Audio jack connector
CN201038516Y (zh) 同轴连接器
CN104332760B (zh) 浮动接触件及使用该浮动接触件的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01075427Y (zh) 电连接器
CN201126906Y (zh) 具有快插自锁的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5932502B (zh) 射频连接器用接触件及射频连接器
CN201667468U (zh) 一种同轴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201069847Y (zh) 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10391560A (zh) 同轴接触件单元及单芯同轴连接器、多芯同轴连接器
CN101888048B (zh)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160179Y (zh) 同轴连接器
CN201041897Y (zh) 同轴连接器端子结构
CN113113815A (zh) 一种同轴连接器
CN201252217Y (zh) 电连接器
CN201369433Y (zh) 一种连接器插头及使用该插头的连接器
CN203883219U (zh) 母端外壳、母端连接器以及同轴电连接器
CN203631849U (zh) 插头电连接器切换装置
CN207098189U (zh) 一种转接头
CN20569301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438587U (zh)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