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4473Y -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4473Y
CN201034473Y CNU2006201377966U CN200620137796U CN201034473Y CN 201034473 Y CN201034473 Y CN 201034473Y CN U2006201377966 U CNU2006201377966 U CN U2006201377966U CN 200620137796 U CN200620137796 U CN 200620137796U CN 201034473 Y CN201034473 Y CN 2010344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personnel
door
space
personnel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13779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 MING MA BING LI JUN
Original Assignee
ZHANG MING MA BING LI JU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 MING MA BING LI JUN filed Critical ZHANG MING MA BING LI JUN
Priority to CNU20062013779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44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44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44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要针对自助设备和操作设备人员进行保护的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它首先是通过设备空间和操作空间整体将设备和人员与外界隔离,然后将人员进出门这个唯一进入防护装置的通道放置在设备前方侧面,再通过能够同时遮挡住设备和人员进出门的旋转隔离门对人员和设备进行隔离控制,由于该旋转门无论在任何允许的位置,设备和人员进出门至少有一个为完全被封闭状态,使得设备无论在使用中的任何时刻,始终处于旋转隔离门的保护之下,既保护了设备不受外界不良环境侵害,又能对人员安全进行保护;更保证了企图对设备进行破坏的不法分子只要能接触到设备,就必然已在防护装置内,一旦被侦测到破坏行为就无法离开,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

Description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特别是为自助类设备提供保护,保证自助设备在任何时刻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并对使用者的隐私和人身安全进行保护,且可确保不法分子无法对自助设备进行破坏即使被发现后仍能离开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自助设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以银行的自动柜员机、缴费机为例,这类高精密的自助设备目前已经迅速普及。但是,随之而来的针对自助设备的破坏和诈骗行为也呈迅速增加的态势,同时很多自助设备经常性地暴露在不良的自然环境中,也增加了故障率、减低了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早期针对此产生的一些产品设计,如专利为ZL97234056.4在平时可以保护设备,但在用户使用设备时,无论设备还是使用人员都未得到保护;此后的产品如专利号为ZL02268028.4的设计,未能解决旋转门开合过程中设备与外界环境接触,以及旋转门开合过程中遭到阻挡即丧失保护功能,不法分子可以轻易进行破坏后离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整体由操作空间、设备空间、人员进出通道、旋转隔离门四大部分组成。其中操作空间与设备空间相连,设备朝向操作空间;人员进出通道位于操作空间一侧,与设备的朝向呈地面水平面上的九十度;旋转隔离门在操作空间内旋转。旋转隔离门为圆弧门,上端安装有门体旋转机构,门体可绕垂直地面的轴线转动,旋转隔离门的弧度可以同时遮挡住设备和人员进出通道;人员进出通道的封闭与开放、操作空间与设备空间之间的隔离与开放均由旋转隔离门完成。旋转隔离门旋转过程中可产生三种状态:1.设备空间和操作空间完全隔离,人员进出通道完全关闭;2.设备空间和操作空间完全隔离,人员进出通道完全打开;3.设备空间和操作空间完全连通,人员进出通道完全关闭。在旋转隔离门旋转的任意时刻,设备空间与操作空间之间通道、人员进出通道这两个通道至少有一个被完全封闭。如此,只要旋转隔离门在控制范围内转动,就可以确保无论何时,设备与外界空间始终保持隔绝状态,实现了对设备的无条件遮挡。无人操作时,旋转隔离门位于初始状态(1),产生双重隔离效果,加强对设备的保护;有人需要进入时,旋转隔离门转向状态(2)位置,则人员进入的整个过程,设备仍在保护之中;人员进入后,旋转隔离门旋转经过初始状态(1)位置,再继续转向状态(3)位置,此时操作人员可以对设备进行操作;人员操作完毕,按下安装于操作空间内的开门按钮后,旋转隔离门旋转经过初始状态(1)位置,再继续转向状态(2)位置,此时人员可以离开;人员离开后,旋转隔离门自动恢复初始状态(1)位置。如果系统侦测到操作空间内有人试图对设备进行破坏或需要抓捕该人员时,则旋转隔离门立即旋转到初始状态(1)位置,即可将该人员牢牢地锁住,等待相关人员前来处理。即使此时旋转门已经遭到阻挡无法运行,不法分子也已经无法离开。将旋转隔离门旋转位置锁定的方法可以采用具有单向传动特性的涡轮减速器驱动旋转门转动,或者采用刹车系统抱死旋转轴,也可以采用在三个位置上安装由控制单元控制的电子锁的方式实现。同时为了便于识别操作空间内人员进出的情况,在操作空间上方安装红外感应探头,在操作空间地板下安装有可以对全部位于操作空间内的人员或物体进行称重的电子称重装置,并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可以通过电脑分析称重数值、红外探测情况和视频内容进行识别分析操作空间内的人员情况。同时在操作空间内安装有紧急呼叫电话,可以方便用户与客户服务中心或110联系。
由于人员进出通道位于与设备朝向垂直的方向,而设备朝向的操作空间一面为墙体或深色玻璃,可以较好地解决阳光直接照射到设备和视频设备产生逆光等问题。
位于身份识别装置附近的图形、字符显示装置,可以在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操作时清楚地知道具体情况,避免磁卡故障、刷卡器故障或是系统检修等情况时,没有任何提示,用户无法了解被拒绝使用的原因而对服务产生不满。
位于设备空间内的后备电源系统,可以保证在发生停电时正常关闭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打开/关闭旋转隔离门的有效电力,解决了因停电可能带来的设备故障和操作人员无法离开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设备空间、操作空间、旋转隔离门和人员进出通道的位置及朝向的安排,加上对能够同时遮挡设备和人员进出门的旋转隔离门的旋转控制,使得设备在任何时候(包括在旋转隔离门的旋转过程中)始终处于在旋转隔离门的保护之下不受外部环境影响;人员在使用时也在保护装置的保护之下;同时还可以实现对企图对设备进行破坏的不法分子进行有效控制;而称重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和视频监控的结合使用,又可以使得控制系统多方位、更准确地判别人员进出情况。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保证了设备的无人职守和安全运行,同时对不法分子产生足够的威慑力,起到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原理示意图,旋转隔离门处于设备空间和操作空间完全隔离,人员进出通道完全关闭的初始状态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原理示意图,旋转隔离门处于设备空间和操作空间完全隔离,人员进出通道完全打开的位置,人员可以自由进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原理示意图,旋转隔离门处于人员进出通道完全关闭,设备空间和操作空间完全连通状态的位置,人员可以对设备进行操作。
图4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侧向透视原理示意图。
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钢质或类似材料和高耐冲击的透明材料如压克力或钢化玻璃制作。主体包括外框体1、高耐冲击的透明材料制作的旋转隔离门4、其中旋转隔离门4将外框体1构成的空间分为设备空间3和操作空间5,设备2摆放在设备空间3内,人员进出门10位于操作空间5一侧,并与设备2的朝向在地平面上垂直,人员进出门10外侧安装有身份识别器7,旋转隔离门4由旋转和锁止机构8控制运行,开门按钮和紧急电话9安装在旋转隔离门4内侧,称重装置6安装在操作空间5地板下方。
默认状态旋转隔离门4在旋转和锁止机构8的驱动下旋转至图1位置锁定,有人需要使用时,首先在身份识别器7处刷卡,通过验证后旋转隔离门4旋转到图2位置停止,人员通过人员进出门10进入操作空间5,此时被下方的称重设备6和相关设备感知,旋转隔离门4反向旋转经过图1位置完全封闭人员进出门10后继续旋转,开始连通设备空间3和操作空间5,直到旋转至图3位置,人员可以自由操作设备2,并且整个空间在整套设备的保护之中。如发现人员对设备进行破坏,则旋转隔离门立刻旋转回图1位置锁定,同时保护设备和锁定不法分子;如人员正常使用完毕,则人员按动开门按钮9,旋转隔离门4旋转经过图1位置首先封闭操作空间和设备空间后继续旋转,直到图2位置人员进出门10完全打开为止,人员可以自由离开。称重设备6和相关设备感应到人员离开后,旋转隔离门旋转到图1位置。
整个过程,自助设备始终受到保护,并与外界隔绝;人员在使用时也受到完善保护;整个设备还可以对不法分子构成全面的威慑作用,从而保护一般用户的正常使用。

Claims (10)

1.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整个装置主要由人员操作间、设备间、人员进出门和旋转隔离门四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人员操作间内部空间为与地面垂直的圆柱形,与内部空间为方形的设备间相连为一个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助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人员进出门位于人员操作间边缘外的一侧,与设备空间的朝向呈地面水平面上的九十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助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隔离门为竖直的圆弧门,门体旋转轴与人员操作间内部空间圆柱同轴,圆弧门在人员操作间内,沿人员操作间内部空间柱形边缘旋转,圆弧门的弧度约为180度,其弧度能够同时遮挡住设备间和人员进出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隔离门采用由控制单元控制的电动机驱动,旋转隔离门上安装有防夹人感应器,旋转机构上安装有可由控制单元控制的刹车抱死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另一种情况,其特征在于:采用手动或者电动驱动的旋转隔离门在门体上安装由控制单元控制的电子锁,并在人员操作间上对应的位置安装锁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人员进出门外侧安装有身份识别装置,该身份识别装置为刷卡器和射频读卡器;人员操作空间地面下方安装有电子称重设备;人员操作空间上方安装有红外感应装置;人员操作空间内还安装有音视频监控设备;身份识别装置、电子称重设备、红外感应装置均与控制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身份识别装置上方安装有图形、字符显示装置,并有辅助按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人员操作空间内安装有开门按钮和呼叫电话,开门按钮与控制单元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间内安装有后备电源系统,分别与所有的设备、电子装置和控制单元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助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间的墙体采用厚钢板内外包裹保温材料,墙体内有电线网,设备间内安装有自动空调。
CNU2006201377966U 2006-10-08 2006-10-08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44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377966U CN201034473Y (zh) 2006-10-08 2006-10-08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1377966U CN201034473Y (zh) 2006-10-08 2006-10-08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4473Y true CN201034473Y (zh) 2008-03-12

Family

ID=3919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13779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4473Y (zh) 2006-10-08 2006-10-08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447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945A (zh) * 2016-06-30 2016-11-23 广州市番禺科腾工业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防护装置
CN107403510A (zh) * 2016-05-22 2017-11-28 卢志鑫 旋出式鲜花自动售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3510A (zh) * 2016-05-22 2017-11-28 卢志鑫 旋出式鲜花自动售货装置
CN106154945A (zh) * 2016-06-30 2016-11-23 广州市番禺科腾工业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9945B (zh) 基于图像识别的自助银行安全门禁方法
CN206071328U (zh) 一种基于现代电子技术的门禁装置
CN206111026U (zh) 防尾随互锁联动安全门
CN106373238B (zh) 阅览室门禁系统
CN2901438Y (zh) 自动柜员机安全防护舱
CN102817505A (zh) 一种电控锁装置
CN101906885A (zh) Atm自动取款机安全防护舱
CN201310210Y (zh) 自动安全旋转防护舱
CN206340079U (zh) 一种采用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的门禁防盗系统
CN108198318A (zh) 一种实名制通道门禁方法及系统
CN201034473Y (zh) 一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
CN104234535B (zh) 一种双锁芯门锁
CN109215176A (zh) 通道闸机系统及其运行模式的设置方法
CN106952375B (zh)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及门禁控制器
CN202007544U (zh) Atm自动取款机安全防护舱
CN201972546U (zh) 带有隐藏解码器的防盗门
CN206829892U (zh) 一种机械手传动的平移门自动控制系统
CN201826555U (zh) 一种atm机防护舱
CN214532499U (zh) 留滞业务库安全间
CN203644106U (zh) 旋转门型安全舱控制系统
CN210622629U (zh) 防弹防尾随互锁安全门
CN106570969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社区门禁系统
CN203930981U (zh) 一种自动取款机防护舱
CN201757924U (zh) 防破坏入侵报警系统
CN2662376Y (zh) 户外自助柜员机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7 Notification of unclear or unknown addres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Zhang Mi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