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1427Y - 全自动坐便器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坐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1427Y
CN201031427Y CNU2007200895996U CN200720089599U CN201031427Y CN 201031427 Y CN201031427 Y CN 201031427Y CN U2007200895996 U CNU2007200895996 U CN U2007200895996U CN 200720089599 U CN200720089599 U CN 200720089599U CN 201031427 Y CN201031427 Y CN 20103142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resistance
cover plate
chip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895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895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142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142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142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nitary Device For Flush Toilet (AREA)

Abstract

一种全自动坐便器,是将盖板启闭电机、坐圈升降电机用传动装置分别与盖板、坐圈连接,由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坐圈升降控制电路分别控制两电机正反向转动带动盖板或坐圈上升、闭合;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坐圈升降控制电路分别采用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和多个信号处理模块来自动识别使用者使用坐便器的状态,从而驱动两电机相应动作;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自动识别冲水电路,根据使用者使用坐便器的时间自动识别大小便,自动控制冲大、小水,从而实现使用该全自动坐便器,全程不需手动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轻触启动控制电路,可在受到轻触时迅速反应启动坐便器工作。

Description

全自动坐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洁具,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坐便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坐便器,盖板、坐圈均采用手动启闭,无形中增加了用手传播病菌的途径,因此,如果能提出一种能实现自动启闭盖板、坐圈和自动冲水的全自动坐便器,全程不需手动操作,将大大方便人们的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自动启闭盖板、坐圈和自动冲水的全自动坐便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全自动坐便器,包括坐便器、坐圈、盖板和冲水装置,其中,还包括:控制盖板启闭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控制坐圈升降的坐圈升降控制电路,按照时间进行识别并控制冲水装置自动冲水的自动识别冲水电路;
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射模块,用于接收人体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线接收模块的输出信号驱动盖板启闭电机正转打开盖板的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用于在盖板开启到设定位置后停止盖板启闭电机正转的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以及在红外线接收模块无输出信号时驱动盖板启闭电机反转带动盖板闭合并在盖板闭合到位后停止盖板启闭电机反转的盖板闭合控制模块;该盖板启闭控制电路设置在盖板左后侧部设置的一盖板启闭设备仓中,所述盖板启闭电机设置于对应盖板转动轴的位置,盖板启闭电机的壳体与盖板固定,其电机轴通过传动装置固定在盖板启闭设备仓中;
坐圈升降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射模块,用于接收人体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线接收模块的输出信号以驱动坐圈升降电机正转带动坐圈上升的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用于在坐圈上升到位时控制坐圈升降电机停止正转的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用于在红外线接收模块无输出信号时驱动坐圈升降电机反转带动坐圈下降的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以及在坐圈下降到位后控制坐圈升降电机停止反转的坐圈下降角度控制模块:该坐圈升降控制电路设置在坐圈右后侧部设置的一坐圈升降设备仓中,所述坐圈升降电机设置于对应坐圈转动轴的位置,坐圈升降电机的壳体与坐圈固定,其电机轴通过传动装置固定在坐圈升降设备仓中;
自动识别冲水电路包括:分别利用电机带动封闭大、小出水口的相应偏心轮转动以进行放水的大水冲洗电路模块、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以及可对人使用坐便器的时间进行计时并根据计时的长短分别对大、小水冲洗电路模块输出相应驱动信号的定时电路模块;该自动识别冲水电路设置在冲水装置上。
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中,所述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
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一个振荡器IC1和两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D2);两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D2)并接,负极均接地,其正极的中间接点通过一电阻(R3)串接振荡器(IC1)的输出端;
红外线接收模块中包括两个红外线接收器(IC2、IC3),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和常开接点另一端共同通过一电阻(R8)串接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包括延时芯片IC4和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其中,延时芯片IC4的输出端通过一限流电阻(R9)连接至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的输入端后通过一电阻(R11)接入第一直流电源,三极管(T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一稳压二极管(C6)的负极和正极;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的输出端连接一导向二极管(D5)的正极,导向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一电阻(R10)连接至三极管(T4)的基极,三极管(T4)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二继电器(J2)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
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包括一芯片IC6和第一光电传感器(G1);第一光电传感器(G1)的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源,负极串接一电阻(R13)后接地;芯片IC6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G1)的负极;芯片IC6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5)连接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5)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三继电器(J3)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芯片IC6的输出端还通过一导向二极管(D6)和一电阻(R14)串接至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一继电器(J1)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
盖板闭合控制模块包括一芯片IC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G2):第二光电传感器(G2)的负极接地、正极通过一电阻(R16)接入第一直流电源:芯片IC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传感器(G2)的正极,输出端的一路通过电阻(R18)连接三极管(T6)的基极,三极管(T6)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联第四继电器(J4)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芯片IC7输出端另一路通过一电阻(R17)连接三极管(T7)的基极,三极管(T7)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9)接入第一直流电源;
其中,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常闭接点分别通过第三继电器(J3)、第四继电器(J4)串接盖板启闭电机(M1)的正、反转端子,第二继电器(J2)的接点另一端与盖板启闭电机(M1)的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中,所述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一轻触启动控制电路,其是将芯片IC7的输出端通过一电容(C9)和一电阻(R12)与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三极管(T3)的基极串接。
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中,所述的坐圈升降控制电路中:
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一振荡器IC1和一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振荡器IC1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3)串接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的正极,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一电阻(R1)的一端接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端依次串联另一电阻(R2)、一电容(C1)后接地,振荡器IC1的控制电压端连接于电阻R1与R2之间的中间接点,其输入端接于电阻R2与电容C1之间;
红外线接收模块包括一红外线接收器IC7,其输出端与第五继电器(J5)常开接点的一端连接,第五继电器(J5)常开接点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连接至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坐圈下降角度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包括定时器IC2和芯片IC3;一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一电容(C5)串接于定时器IC2的触发端,其基极通过一电阻(R5)串接于所述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芯片IC6的输出端:一电阻(R8)一端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端与一电容(C3)串联后接地,芯片IC2的阈值电压端与放电端的中间接点连接于电阻(R8)与电容(C3)之间,其复位端连接第一直流电源,输出端通过一电容(C4)和一电阻(R9)串接于第一直流电源;芯片IC3的输入端接于电容(C4)与电阻(R9)的中间接点,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0)串接于三极管(T9)的基极,三极管(T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六继电器(J6)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其中,第六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与坐圈驱动电机(M2)的正转端子连接;
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中包含一芯片IC4和第三光电传感器(G3),芯片IC4的复位端接电源,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2)连接于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芯片IC3的复位端,构成开关电路;芯片IC4的输入端连接于低电位触发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第一直流电源,基极通过一电阻(R15)和第五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串接于红外线接收模块中红外线接收器IC7的输出端;光电传感器(G3)的正极通过一电阻(R11)连接第一直流电源,其负极接地;一三极管(T4)的基极连接于光电传感器(G3)的正极,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芯片IC3的复位端连接;所述芯片IC3的复位端还通过一电阻(R13)连接于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4)连接到所述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芯片(IC6)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还与另一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构成开关电路,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第五继电器(J5)的线圈接于第二直流电源;
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包括一芯片IC5,一电阻(R16)连接于第一直流电源与芯片IC5的输入端之间;芯片IC5的输入端还通过一电容(C7)连接至所述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芯片IC3的输出端;芯片IC5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8)连接三极管(T7)的基极,三极管(T7)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七继电器(J7)的线圈后接于第二直流电源;第七继电器(J7)的常开接点连接坐圈驱动电机(M2)的反转端子,第七继电器(J7)常开接点另一端与第六继电器(J6)常开接点另一端连接后的中间接点与坐圈驱动电机(M2)的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坐圈下降角度控制模块中包含一芯片IC6和一光电传感器(G4),芯片IC6的复位端接第一直流电源,其输入端一路通过一电容(C9)串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路连接于一低电位触发三极管(T8)的集电极,三极管(T8)的发射极接于第一直流电源、基极通过一电阻(R23)和第五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接于红外线接收模块中红外线接收器IC7的输出端;芯片IC6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9)连接于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芯片IC5的控制电压端,构成开关电路;光电传感器(G4)的正极通过电阻(R21)连接第一直流电源,负极接地:一三极管(T6)的基极连接光电传感器(G4)的正极,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于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芯片IC5的复位端。
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中,所述的自动识别冲水电路中包括:含有一定时器IC1的定时电路模块、含有一处理芯片IC2的小水冲洗电路模块、含有一处理芯片IC3的大水冲洗电路模块;
其中,所述定时电路模块中的定时器IC1,其复位端连接第一直流电源;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连接第一直流电源,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定时器IC1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3)和一电容(C2)串接所述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芯片IC4的输出端;定时器IC1的输出端通过两电阻(R2、R8)串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芯片IC3的复位端后再通过一电阻(R11)串接于第一直流电源;另外,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的芯片IC2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0)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构成一开关电路;
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处理芯片IC2的复位端通过一电阻(R2)连接定时电路模块中定时器IC1的输出端;处理芯片IC2的输入端接于一电阻(R16)和一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16)另一端接第一直流电源,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一电阻(R6)、一电容(C3)串接至所述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三极管(Z7)的集电极,三极管(Z7)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电阻(R17)串接盖板闭合位置控制电路中芯片IC7的输出端;处理芯片IC2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9)串接一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串接第八继电器(J8)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与小水冲洗电机(M3)连接的偏心轮(3)上设置的光电传感器(G5)正极连接至三极管(T2)的集电极,负极接地;第八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一端与小水冲洗电机(M3)连接,第八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小水冲洗电机(M3)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一电阻(R12)一端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端与一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串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地,芯片IC3的输入端接于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上,三极管(T4)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4)和电容(C4)串接至所述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三极管(Z7)的集电极;与大水冲洗电机(M4)连接的偏心轮(3')上设置的光电传感器(G6)的正极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其负极接地;芯片IC3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3)连接于三极管(T6)的基极,三极管(T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九继电器(J9)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第九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一端与大水冲洗电机(M4)连接,第九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大水冲洗电机(M4)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中,所述的传动装置是由传动轴与传动轴套连接而成;传动轴是沿电机的转动轴(7)上一圆周均设多个内凹的半圆球形凹部(8)构成:传动轴套(9)上设置有一横向的、与相应电机的转动轴(7)相相配套电机轴孔(10),电机轴孔(10)入口处设置有一与其轴向垂直的圆筒状中空的调节器(11),调节器(11)内与传动轴套连通的一端内壁为光壁,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段,一调节螺柱(12)与调节器螺纹段螺接;调节器(11)光壁端开口处设置有一与电机转动轴(7)上半圆球形凹部(8)匹配的滚珠(14),调节器(11)内滚珠(14)与调节螺柱(12)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13)。
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中,所述的传动轴套外壁上还设置有可与相应传动轴套固定螺栓孔螺接固定的外丝螺纹(15)。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坐便器是将盖板启闭电机、坐圈升降电机用传动装置分别与盖板、坐圈连接,由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坐圈升降控制电路分别控制两电机正反向转动带动盖板或坐圈上升、闭合;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坐圈升降控制电路分别采用红外线发射、接收模块和多个信号处理模块来自动识别使用者使用坐便器的状态,从而驱动两电机相应动作;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坐便器还设置有自动识别冲水电路,根据使用者使用坐便器的时间自动识别大小便,自动控制冲大、小水,从而实现使用该全自动坐便器,全程不需手动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轻触启动控制电路,可在受到轻触时迅速反应启动坐便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a为盖板启闭控制电路;
图1b为图1a中盖板驱动电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a为坐圈升降控制电路;
图2b为图2a中坐圈驱动电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a为自动冲水装置的控制电路图;
图3b为图3a中大、小水驱动电机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4为HA17555芯片的示意图;
图5a为滚珠契入式传动装置中传动轴的示意图;
图5b为滚珠契入式传动装置中传动轴套的示意图;
图5c为图5a中传动轴的AA’向剖面图;
图6为全自动坐便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自动冲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全自动坐便器,是在坐便器的盖板、坐圈上分别设置有一可正反向转动的驱动电机M1、M2,分别由如图1a所示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图2a所示的坐圈升降控制电路来控制其正反转,从而带动盖板或坐圈启闭、升降。盖板驱动电机M1与图1a所示盖板启闭控制电路的连接关系如图1b所示;坐圈驱动电机M2与图2a所示坐圈升降控制电路的连接关系如图2b所示。
本全自动坐便器还包括一自动冲水装置,自动冲水装置的控制电路如图3a所示,其中大、小水冲洗电机M4、M3与图3a所示电路的连接关系如图3b所示;另外,自动冲水装置的结构如图7所示,小水冲洗电机1(图3b中的M3)、大水冲洗电机2(图3b中的M4)对称设置,分别驱动连接一用于密封小、大水放水口的偏心轮4、4’:电机得电后将带动偏心轮转动放水,偏心轮在对应电机断电后自动复位重新密封相应出水口;偏心轮4、4’上还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其各自复位的光电传感器3、3'(即图3a中的光电传感器G1、G2)。
图1a所示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包括红外线发射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和盖板闭合控制模块。此外,盖板驱动电机M1与图1a所示电路的连接关系如图1b所示,电机M1的正、反转端子分别连接继电器J3的常闭接点、继电器J4的常开接点的一端,继电器J3常闭接点、继电器J4常开接点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常闭接点;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和常闭接点用作开关电路的作用,控制盖板驱动电机M1只能正转或只能反转。
红外线发射模块中包括一用作振荡器的芯片IC1,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集成芯片HA17555如图4所示,共有8个接脚,1脚为接地端,2脚为触发端,6脚为阈值电压输入端(本实施例中将2脚和6脚连接后的中间接点作为信号输入端),3脚为输出端,4脚为复位端(其复位端4脚处于高电平时,该芯片才工作),5脚为控制电压端,7脚为放电端、8脚是电源正极输入端(+VDD);当该芯片处于工作状态时:从2脚和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输入高电平信号,3脚输出端将输出低电平信号;2脚和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信号时,3脚输出端将输出高电平信号。
红外线发射模块中的振荡器IC1(HA17555),5脚控制电压端串接一电容C2后接地,使芯片IC1构成的振荡器工作更稳定;振荡器IC1的1脚接地,8脚和4脚的中间接点连接+5V直流电源;一电阻R1一端接+5V直流电源,另一端依次串接一电阻R2、电容C1后接地,振荡器IC1的7脚放电端接于电阻R1、R2的中间接点,其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接于电阻R2与电容C1之间;3脚输出端串接一限流电阻R3的一端,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两并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D2的正极中间接点,D1、D2负极均接地;振荡器IC1的3脚输出端输出的高电平信号驱动两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D2发出红外线。
红外线接收模块中包括两个红外线接收器IC2、IC3,其均为正极连接+5V电源、负极接地,输出端分别连接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常开接点,使两红外线接收器不同时使用;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和常开接点另一端共同通过一电阻R8串接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芯片IC4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芯片IC2或IC3接收到人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后,其输出端输出一低电平信号,通过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或闭合的常开接点经电阻R8送至芯片IC4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驱动其工作。
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包括延时芯片IC4和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均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且都是将4脚和8脚的中间接点连接+5V电源,1脚接地;其中,延时芯片IC4的3脚输出端(F点)通过一限流电阻R9连接三极管T3的基极,T3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后又通过一电阻R11串接入+5V直流电源;三极管T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还分别连接一二极管C6的负极和正极,用于维持芯片IC5的2、6脚输入端电平;另外,芯片IC5的3脚输出端(A点)连接一导向二极管D5的正极,D5负极通过一电阻R10连接至三极管T4的基极,T4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继电器J2的线圈后接入+12V直流电源。芯片IC4的2、6脚输入端接收到红外线接收模块送来的低电平信号后,其输出端3脚输出一高电平信号,送至三极管T3的基极,使T3导通,T3的集电极继而变为低电平,芯片IC5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接收该低电平信号,其3脚输出端(A点)输出一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经二极管D5、电阻R10加至三极管T4的基极,使T4导通,继电器J2线圈继而得电,使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闭合导通;又如图1b所示,电机M1的正、反转端子分别连接继电器J3的常闭接点、J4的常开接点的一端,J3常闭接点、J4常开接点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常闭接点,第二继电器(J2)的接点另一端与盖板启闭电机(M1)的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因此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闭合后,信号再经继电器J3的常闭接点使盖板驱动电机M1的正转端子得电,电机M1正转,带动盖板开启。
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包括一芯片IC6和一光电传感器G1(G1安装于盖板的边缘上,盖板开启到位时,有一遮光片遮住G1的光线接收器,G1同时由接收光线时的低阻状态变为闭光状态下的高阻状态);芯片IC6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其4、8脚均连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光电传感器G1的正极连接+5V直流电源,负极串接电阻R13后接地;芯片IC6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G1的负极;芯片IC6的3脚输出端(B点)通过一电阻R15连接三极管T5的基极,T5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继电器J3的线圈后接入+12V直流电源;芯片IC6的3脚输出端还通过一导向二极管D6和一电阻R14串接至一三极管T1的基极,T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1的线圈后接入+12V直流电源;盖板开启到位后,光电传感器G1被一遮光片遮挡入射光线,变成高阻状态,+5V电源经过高阻状态的G1降压,使芯片IC6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处于低电平,其3脚输出端继而输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经电阻R15加至三极管T5的基极,使T5导通,继电器J3线圈得电,其常闭接点打开,电机M1正转端子断电停转,盖板开启停止;同时,芯片IC6的输出端3脚输出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6、电阻R14送至三极管T1的基极,使T1导通,继电器J1线圈得电,其常闭接点断开,常开接点吸合,由红外线接收模块中的IC3为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提供驱动信号。
盖板闭合控制模块包括一芯片IC7和一光电传感器G2(G2安装于盖板的内侧面上,在盖板关闭到位后因接收不到光信号变为高阻状态);芯片IC7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一电阻R16的一端连接+5V直流电源,另一端串接光电传感器G2的正极,G2负极接地;芯片IC7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G2的正极,其4、8脚均连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输出端3脚一路通过电阻R18连接三极管T6的基极,T6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联继电器J4的线圈后接入+12V直流电源;芯片IC7输出端3脚另一路经一电阻R17串接至三极管T7的基极,T7发射极接地、集电极(Z点)通过一电阻R19接入+5V直流电源;盖板开启后,光电传感器G2接收到光信号为低阻状态,芯片IC7的2、6脚输入端为低电平,其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信号,使三极管T6和T7导通,继电器J4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吸合,电机M1反转端子得电转动,带动盖板反转闭合;在盖板关闭到位时,光电传感器G2接收不到光信号,变为高阻状态,IC7的2、6脚输入端输入高电平,其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信号,三极管T6、T7截止,继电器J4线圈断电、其常开接点断开,电机M1的反转端子断电停转,盖板停止关闭;同时,三极管T7截止后,T7的集电极Z点将变为高电位。
另外,盖板启闭控制电路还包括一轻触启动电路,是将芯片IC7的输出端3脚通过一电容C9和一电阻R12与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三极管T3基极串接,该段电路用于盖板关闭状态下用手触动盖板将其抬起时,光电传感器G2接收到光线变为低阻状态,IC7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处于低电位,其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信号,通过电容C9、电阻R12加至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的三极管T3基极,使其导通,而后电容C9充满电截止,三极管T3截止,芯片IC5开始工作,驱动盖板开启。
图2a所示为坐圈升降控制电路,其包括红外线发射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以及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下降角度控制电路。
坐圈升降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一振荡器IC1和一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振荡器IC1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其输出端3脚通过一电阻R3串接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的正极,驱动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发射红外线,D1负极接地;电阻R1的一端接+5V直流电源,另一端与电阻R2、电容C1串接后接地,振荡器IC1的7脚控制电压端连接于电阻R1与R2之间的中间接点,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接于电阻R2与电容C1之间,1脚接地,4、8脚连接+5V直流电源,其5脚控制电压端串联一电容C2后接地,使振荡器工作更稳定。
红外线接收模块包括一红外线接收器IC7,其正负极分别接于+5V直流电源和地之间,输出端与一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一端连接,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另一端分两路分别连接坐圈上升、下降角度控制电路的输入端。
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包括定时器IC2和芯片IC3,IC2和IC3均采用HA17555集成芯片。定时器IC2:一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经一电容C5串接于定时器IC2的2脚触发端,基极通过一电阻R5串接于图1a所示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芯片IC6的输出端3脚(B点);一电阻R8一端接入+5V电源,另一端与一电容C3串联后接地,定时器IC2的阈值电压端6脚与放电端7脚的中间接点接于电阻R8与电容C3之间,其4脚和8脚连接+5V直流电源端,1脚接地,3脚输出端通过一电容C4和一电阻R9的串联电路接于+5V直流电源;芯片IC3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接于电阻R9与电容C4的中间接点,1脚接地,8脚连接+5V直流电源,其输出端3脚通过一电阻R10串接于三极管T9的基极,T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继电器J6的线圈后接入+12V直流电源;其中,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与坐圈驱动电机M2的正转端子连接,如图2b所示;图1a所示红外线接收模块接收到人体反射红外线的情况下,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芯片IC6的输出端3脚(B点)处于高电位,使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的三极管T3导通,其集电极变成低电位,定时器IC2的2脚触发端输入该低电平信号开始计时,约6~8秒后若无人用坐圈坐姿入厕,则定时器IC2的输出端3脚将输出驱动信号通过电容C4加至芯片IC3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
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中包含一芯片IC4和一光电传感器G3。芯片IC4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其4、8脚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3脚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2连接于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芯片IC3的复位端4脚,构成一开关电路:芯片IC4的3脚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时,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3即处于工作状态;芯片IC4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通过一电容C6接于+5V直流电源,该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还连接于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三极管T5为低电位触发三极管,其发射极连接于+5V直流电源、基极通过一电阻R15和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连接于红外线接收模块中的红外线接收器IC7的输出端;另外,一电阻R11的一端接入+5V直流电源,另一端与光电传感器G3的正极串接,G3负极接地;三极管T4的基极连接于光电传感器G3的正极,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3的复位端4脚连接;芯片IC3的复位端4脚还通过一电阻R13连接于三极管T1的基极,T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4也连接到图1a中所示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的3脚输出端(B点);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另一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构成开关电路;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5的线圈连接于+12V直流电源;所述B点处于高电位时,该高电位信号通过电阻R4加至三极管T2的基极,使其导通,继电器J5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吸合,红外线接收器IC7输出端输出的低电平信号可通过继电器J5已闭合的常开接点送到三极管T5的基极,使三极管T5导通后触发芯片IC4,使芯片IC4的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3的4脚复位端接收该高电平信号进入工作状态,芯片IC3的3脚输出端继而输出高电平信号,使三极管T9导通,继电器J6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吸合;如图1b所示,两继电器J6、J7的常开接点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坐圈驱动电机M2的正、反转端子,继电器J6、J7的常开接点另一端连接后的中间接点与坐圈驱动电机M2的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AC)12V电源两端;信号经闭合的继电器J6常开接点,使电机M2的正转端子得电,正向转动带动坐圈上升。
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包括一芯片IC5,采用HA17555集成芯片,一电阻R16一端接+5V直流电源,另一端连接芯片IC5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后再通过一电容C7连接至图1a中所示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3的输出端3脚(A点);芯片IC5的3脚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8连接三极管T7的基极,T7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7的线圈接于+12V直流电源;芯片IC5的8脚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当人使用完坐便器离去后,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3输出端3脚(A点)无信号输出,+5V电源经电阻R16降压后,使芯片IC5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处于低电位,将其触发开始工作。
坐圈下降角度控制模块中包含一芯片IC6和一光电传感器G4;芯片IC6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其4、8脚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一路串接一电容C9后接入+5V直流电源,另一路连接于一三极管T8的集电极,该三极管T8为低电位触发三极管,其发射极连接于+5V直流电源、基极通过一电阻R23和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串接于红外线接收模块中红外线接收器IC7的输出端;另外,芯片IC6的输出端3脚通过一电阻R9连接于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芯片IC5的复位端4脚,构成一开关电路,用于控制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芯片IC5的工作状态;此外,光电传感器G4正极与电阻R21连接,负极接地,电阻R21另一端接+5V电源;一三极管T6的基极连接光电传感器G4的正极,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于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5的4脚复位端;有人站姿状态使用坐便器的情况下,坐圈已上升到位,红外线接收器IC7接收到人体反射的红外线信号输出低电平信号,使三极管T8导通,芯片IC6被触发工作,其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位,芯片IC5的4脚接收到该高电平信号处于工作状态;当人离去后,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3输出端3脚(A点)无信号输出,+5V电源经电阻R16降压后,芯片IC5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处于低电位,其3脚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经电阻R8加至三极管T7的基极,使T7导通,继电器J7线圈继而得电,其常开接点吸合连接,电机M2反转端子得电转动,带动坐圈下降;坐圈下降到位后,光电传感器G4被一遮光片遮挡闭光变成高阻状态,其正极处于高电位,三极管T6的基极接收该高电平信号后使三极管T6导通,其集电极变为低电位,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芯片IC5的4脚即处于低电位,芯片IC5停止工作,电机M2反转端子断电,坐圈下降停止。
坐圈和盖板均下降或闭合到位后,图1a所示盖板闭合控制模块的芯片IC7输出低电位,三极管T7截止,其集电极Z点处于高电位,图3所示的自动识别冲水电路中的两电容C3、C4分别连接至三极管T7的集电极(Z点),得到该高电位后开始充电导通,电容C3、C4分别接于小水冲洗电路模块、大水冲洗电路模块的输入端。
小水、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分别设置有芯片IC2、IC3,两者均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两者的输出端3脚分别连接继电器J8、J9的线圈;两继电器J8、J9的常开接点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小水冲洗电机M3、大水冲洗电机M4;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小水冲洗电机M3电源端分别接入12V(AC)交流电源的两端;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大水冲洗电机M4的电源端分别接入12V(AC)交流电源两端,如图3b所示。
小水、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还分别包含光电传感器G5、G6,光电传感器G5设置于图7所示的偏心轮4侧,偏心轮4转动到特定位置时将遮挡光电传感器G5的入射光线,光电传感器G5继而变为高阻状态,用于控制停放小水;同理,光电传感器G6设置于图7所示的偏心轮4’侧的相应位置,用于控制停放大水。其中,如图7所示,偏心轮4、4'分别设置在小水冲洗电机1(M3)、大水冲洗电机2(M4)上,电机得电后带动对应的偏心轮转动放水;当偏心轮转到特定位置遮住光电传感器的入射光线时,电机将断电,此时偏心轮自动复位停止放水;图7所示自动冲水装置中的3、3’分别为光电传感器G5、G6,小水冲洗电机(M3)1、大水冲洗电机(M4)2分别设置在水箱上手动放水的大、小水按钮侧相应位置,水箱上设置的手动小水冲洗按钮5、大水冲洗按钮5'均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图3所示的自动识别冲水电路中还包括一定时电路模块;所述定时电路模块中包括一定时器IC1,采用集成芯片HA17555,其8、4脚连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连接+5V直流电源,其发射极接地,定时器IC1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3和一电容C2连接于图1a中所示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4的输出端3脚(F点);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的红外线接收模块接收到人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后,输出信号驱动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芯片IC4的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通过电容C2和电阻R3加至三极管T1的基极,使其导通后其集电极变为低电位,定时器IC1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接收该低电位信号后开始计时;定时器IC1中设定有一短时阈值,超过该短时阈值,将进入设定的长时计时范围内:所述F点处于高电平的时间在短时阈值范围内时,定时器IC1的3脚输出端在该段时间内输出高电平,通过电阻R2加至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的芯片IC2的4脚复位端,使该芯片IC2进入工作状态;所述F点处于高电平的时间超过定时器设定的短时阈值后,定时器IC1进入长时计时,此时,定时器IC1的输出端3脚将输出低电平信号,使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的芯片IC2的复位端4脚处于低电位,芯片IC2将停止工作。
定时器IC1的3脚输出端通过电阻R2、电阻R8的串联电路连接至三极管T3的基极,T3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的芯片IC3的复位端4脚后又通过一电阻R11串接于+5V直流电源;另外,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的芯片IC2的输出端3脚通过一电阻R10与三极管T3的基极串接,构成一开关电路:当芯片IC2工作并且其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3将导通,芯片IC3的4脚复位端处于低电位,芯片IC3将不能工作,即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不工作。
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芯片IC2(HA17555)的8脚电源端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接于一电阻R16和一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16另一端接+5V直流电源,三极管T2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电阻R6和电容C3串接于图1a所示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三极管T7的集电极(Z点),盖板闭合到位的信息将通过图1a所示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三极管T7的集电极传输至小水冲洗电路(大水冲洗电路同理);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芯片IC2的3脚通过一电阻R9接于一三极管T5的基极,T5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继电器J8的线圈后接入+12V直流电源;另外,与小水冲洗电机M3连接的偏心轮3(图7中所示)上的光电传感器G5的正极连接至三极管T2的集电极,G5负极接地。有人使用坐便器时,图1a所示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三极管T7的集电极(Z点)处于高电平,该高电平信号通过小水冲洗电路中的电容C3加至三极管T2的基极,使T2导通,芯片IC2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继而处于低电位,当其复位端4脚处于高电位时,芯片IC2即进入工作状态,3脚将输出高电平信号,使三极管T5导通,继电器J8线圈得电,常开接点吸合,与继电器J8常开接点一端连接的小水冲洗电机M3得电转动(继电器J8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小水冲洗电机M3另一端分别接入12V交流(AC)电源的两端),带动偏心轮3(图7中所示)转动,放小水冲洗,偏心轮3转到特定位置遮住光电传感器G5的入射光线时,G5变为高阻状态,芯片IC2的2、6脚输入端变成高电平,其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信号,三极管T5截止,继电器J8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小水冲洗电机M3断电停转,偏心轮3自动复位关闭小水出口,停止放小水。
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芯片IC3(HA17555)的8脚电源端连接+5V直流电源,1脚接地;一电阻R12一端接+5V直流电源、另一端与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串接,T4发射极接地,芯片IC3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接于电阻R12和三极管T4的集电极之间,三极管T4的基极通过电阻R14与电容C4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还连接于光电传感器G6的正极,G6负极接地;芯片IC3的输出端3脚通过一电阻R13连接于三极管T6的基极,T6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继电器J9的线圈后接入+12V直流电源;定时器IC1的计时在短时阈值范围内时,其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信号,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芯片IC2的4脚复位端处于高电位,芯片IC2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不能被触发工作:当定时器IC1的输出端3脚输出的高电平信号加至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的三极管T3的基极使其导通时,其集电极变成低电位,与T3集电极串接的芯片IC3的4脚复位端处于低电位,IC3不工作,即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不工作;当定时器IC1开始长时计时后,其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信号,芯片IC2停止工作,即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不工作,同时,三极管T3截止,+5V电压通过低阻值的电阻R11后,将大部分电压加在芯片IC3的4脚复位端,芯片IC3进入工作状态:图1a所示盖板闭合控制模块中三极管T7的集电极Z点处于高电位时(即盖板闭合到位时),三极管T4的基极接收该高电平信号导通,其集电极变成低电位,芯片IC3的2、6脚输入端接收该低电平信号,其3脚输出端输出高电平,该高电平信号通过电阻R13加至三极管T6的基极,使三极管T6导通,继而,继电器J9的线圈得电,其常开接点吸合,连接于继电器J9常开接点一端的大水冲洗电机M4得电转动(继电器J9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大水冲洗电机M4另一端分别接入12V(AC)交流电源),带动偏心轮4’转动放大水冲洗;当偏心轮4’转到特定位置遮住光电传感器G6的入射光线时,G6变为高阻状态,芯片IC3的2、6脚中间接点输入端变为高电位,芯片IC3的3脚输出低电平信号,三极管T6截止,继电器J9线圈失电,其常开接点断开,大水冲洗电机M4断电停转,偏心轮4’自动复位关闭大水出口,停止放大水。
图6为全自动坐便器的俯视示意图,盖板3的左后侧设置有一盖板启闭设备仓1,盖板启闭控制电路板设置在设备仓1中,盖板驱动电机M1设置于对应盖板转动轴的位置,盖板驱动电机M1的壳体与盖板3固定,其电机轴通过滚珠契入式传动装置5固定在设备仓1中;设备仓1内的后部还设置有一配重体E,用于在电机M1带动盖板3启闭时平衡盖板3的重量。坐圈4的右后侧设置有一坐圈升降设备仓2,坐圈升降控制电路板设置在设备仓2中,坐圈驱动电机M2设置于对应坐圈转动轴的位置,坐圈驱动电机M2的壳体与坐圈4固定,其电机轴通过滚珠契入式传动装置6固定在设备仓2中;设备仓2内的后部设置有另一配重体E',用于在电机M2带动坐圈4升降时平衡坐圈4的重量。滚珠契入式传动装置5和6的工作原理相同,如后所述:
图5a为滚珠契入式传动装置中传动轴的示意图,传动轴是在相应电机的电机轴7上沿一圆周均设有多个内凹的半圆球形凹部8,本实施例的传动轴是在电机轴7上均匀设置有两对径向对称的内凹半圆球形凹部8,传动轴7的AA’向剖面图如图5c所示;图5b为滚珠契入式传动装置中传动轴套的示意图,所述传动轴套9上设置有一横向的电机轴孔10,与相应传动轴7相匹配,电机轴孔10入口处设置有一与其轴向垂直的圆筒状中空的调节器11,调节器11内与电机轴孔10连通的一端内壁为光壁,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段,一调节螺柱12与调节器螺纹段螺接,其中,螺纹段的内壁直径比光壁段的内壁直径略大,使螺纹段完全被调节螺柱12螺接后,调节螺柱12不能旋到光壁段内;调节器光壁端开口处设置有一与电机轴7上的半圆球形凹部8相匹配的滚珠14,调节器11内滚珠14与调节螺柱12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13;另外,传动轴套外壁上设置有螺纹15,用于与相应设备仓上的传动轴套固定螺栓孔螺接固定。电机轴7插入传动轴套9,使半球形凹部8与滚珠14契合,电机得电后,因电机轴7与相应传动轴套9相契合不能转动,由电机壳体转动带动相应盖板或坐圈启闭、升降;如果在电机通电的状态下,外力使相应的盖板或坐圈运动受阻时,电机轴7将在传动轴套9内转动使滚珠14脱出电机轴7上的半圆球形凹部8,电机轴7与传动轴套9脱离契合状态后在传动轴套9内转动,不会造成机件损坏。电机轴7与传动轴套9之间的契合力可由调节螺柱12调节弹簧13的松紧来实现。

Claims (7)

1.一种全自动坐便器,包括坐便器、坐圈、盖板和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盖板启闭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控制坐圈升降的坐圈升降控制电路,按照时间进行识别并控制冲水装置自动冲水的自动识别冲水电路;
其中,盖板启闭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射模块,用于接收人体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线接收模块的输出信号驱动盖板启闭电机正转打开盖板的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用于在盖板开启到设定位置后停止盖板启闭电机正转的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以及在红外线接收模块无输出信号时驱动盖板启闭电机反转带动盖板闭合并在盖板闭合到位后停止盖板启闭电机反转的盖板闭合控制模块;该盖板启闭控制电路设置在盖板左后侧部设置的一盖板启闭设备仓中,所述盖板启闭电机设置于对应盖板转动轴的位置,盖板启闭电机的壳体与盖板固定,其电机轴通过传动装置固定在盖板启闭设备仓中;
坐圈升降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发射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射模块,用于接收人体反射红外线的红外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红外线接收模块的输出信号以驱动坐圈升降电机正转带动坐圈上升的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用于在坐圈上升到位时控制坐圈升降电机停止正转的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用于在红外线接收模块无输出信号时驱动坐圈升降电机反转带动坐圈下降的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以及在坐圈下降到位后控制坐圈升降电机停止反转的坐圈下降角度控制模块:该坐圈升降控制电路设置在坐圈右后侧部设置的一坐圈升降设备仓中,所述坐圈升降电机设置于对应坐圈转动轴的位置,坐圈升降电机的壳体与坐圈固定,其电机轴通过传动装置固定在坐圈升降设备仓中;
自动识别冲水电路包括:分别利用电机带动封闭大、小出水口的相应偏心轮转动以进行放水的大水冲洗电路模块、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以及可对人使用坐便器的时间进行计时并根据计时的长短分别对大、小水冲洗电路模块输出相应驱动信号的定时电路模块;该自动识别冲水电路设置在冲水装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
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一个振荡器ICl和两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D2);两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D2)并接,负极均接地,其正极的中间接点通过一电阻(R3)串接振荡器(IC1)的输出端;
红外线接收模块中包括两个红外线接收器(IC2、IC3),其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常开接点;第一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和常开接点另一端共同通过一电阻(R8)串接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包括延时芯片IC4和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其中,延时芯片IC4的输出端通过一限流电阻(R9)连接至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的输入端后通过一电阻(R11)接入第一直流电源,三极管(T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一稳压二极管(C6)的负极和正极;盖板开启控制芯片IC5的输出端连接一导向二极管(D5)的正极,导向二极管(D5)的负极通过一电阻(R10)连接至三极管(T4)的基极,三极管(T4)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二继电器(J2)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
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包括一芯片IC6和第一光电传感器(G1);第一光电传感器(G1)的正极连接第一直流电源,负极串接一电阻(R13)后接地;芯片IC6的输入端连接光电传感器(G1)的负极;芯片IC6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5)连接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5)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三继电器(J3)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芯片IC6的输出端还通过一导向二极管(D6)和一电阻(R14)串接至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一继电器(J1)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
盖板闭合控制模块包括一芯片IC7和第二光电传感器(G2):第二光电传感器(G2)的负极接地、正极通过一电阻(R16)接入第一直流电源:芯片IC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光电传感器(G2)的正极,输出端的一路通过电阻(R18)连接三极管(T6)的基极,三极管(T6)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联第四继电器(J4)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芯片IC7输出端另一路通过一电阻(R17)连接三极管(T7)的基极,三极管(T7)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9)接入第一直流电源;
其中,第二继电器(J2)的常开接点、常闭接点分别通过第三继电器(J3)、第四继电器(J4)串接盖板启闭电机(M1)的正、反转端子,第二继电器(J2)的接点另一端与盖板启闭电机(M1)的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还包括一轻触启动控制电路,其是将芯片IC7的输出端通过一电容(C9)和一电阻(R12)与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的三极管(T3)的基极串接。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圈升降控制电路中:
红外线发射模块包括一振荡器ICl和一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振荡器ICl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3)串接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的正极,红外线发射二极管(D1)的负极接地;一电阻(R1)的一端接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端依次串联另一电阻(R2)、一电容(C1)后接地,振荡器ICl的控制电压端连接于电阻R1与R2之间的中间接点,其输入端接于电阻R2与电容C1之间;
红外线接收模块包括一红外线接收器IC7,其输出端与第五继电器(J5)常开接点的一端连接,第五继电器(J5)常开接点的另一端分两路分别连接至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坐圈下降角度控制模块的输入端;
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包括定时器IC2和芯片IC3;一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经一电容(C5)串接于定时器IC2的触发端,其基极通过一电阻(R5)串接于所述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芯片IC6的输出端:一电阻(R8)一端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端与一电容(C3)串联后接地,芯片IC2的阈值电压端与放电端的中间接点连接于电阻(R8)与电容(C3)之间,其复位端连接第一直流电源,输出端通过一电容(C4)和一电阻(R9)串接于第一直流电源;芯片IC3的输入端接于电容(C4)与电阻(R9)的中间接点,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0)串接于三极管(T9)的基极,三极管(T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六继电器(J6)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其中,第六继电器(J6)的常开接点与坐圈驱动电机(M2)的正转端子连接;
坐圈上升角度控制模块中包含一芯片IC4和第三光电传感器(G3),芯片IC4的复位端接电源,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2)连接于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芯片IC3的复位端,构成开关电路;芯片IC4的输入端连接于低电位触发三极管(T5)的集电极,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第一直流电源,基极通过一电阻(R15)和第五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串接于红外线接收模块中红外线接收器IC7的输出端;光电传感器(G3)的正极通过一电阻(R11)连接第一直流电源,其负极接地;一三极管(T4)的基极连接于光电传感器(G3)的正极,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坐圈延时上升控制模块中芯片IC3的复位端连接;所述芯片IC3的复位端还通过一电阻(R13)连接于三极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4)连接到所述盖板开启位置控制模块中芯片(IC6)的输出端,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还与另一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构成开关电路,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通过第五继电器(J5)的线圈接于第二直流电源;
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包括一芯片IC5,一电阻(R16)连接于第一直流电源与芯片IC5的输入端之间;芯片IC5的输入端还通过一电容(C7)连接至所述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芯片IC3的输出端;芯片IC5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8)连接三极管(T7)的基极,三极管(T7)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七继电器(J7)的线圈后接于第二直流电源;第七继电器(J7)的常开接点连接坐圈驱动电机(M2)的反转端子,第七继电器(J7)常开接点另一端与第六继电器(J6)常开接点另一端连接后的中间接点与坐圈驱动电机(M2)的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坐圈下降角度控制模块中包含一芯片IC6和一光电传感器(G4),芯片IC6的复位端接第一直流电源,其输入端一路通过一电容(C9)串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路连接于一低电位触发三极管(T8)的集电极,三极管(T8)的发射极接于第一直流电源、基极通过一电阻(R23)和第五继电器(J5)的常开接点接于红外线接收模块中红外线接收器IC7的输出端;芯片IC6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9)连接于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芯片IC5的控制电压端,构成开关电路;光电传感器(G4)的正极通过电阻(R21)连接第一直流电源,负极接地:一三极管(T6)的基极连接光电传感器(G4)的正极,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于坐圈下降控制模块中芯片IC5的复位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识别冲水电路中包括:含有一定时器ICl的定时电路模块、含有一处理芯片IC2的小水冲洗电路模块、含有一处理芯片IC3的大水冲洗电路模块;
其中,所述定时电路模块中的定时器ICl,其复位端连接第一直流电源;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一电阻(R1)连接第一直流电源,其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定时器ICl的输入端;三极管(T1)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3)和一电容(C2)串接所述盖板延时开启控制模块中芯片IC4的输出端;定时器ICl的输出端通过两电阻(R2、R8)串接三极管(T3)的基极,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连接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芯片IC3的复位端后再通过一电阻(R11)串接于第一直流电源;另外,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的芯片IC2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0)与三极管(T3)的基极连接,构成一开关电路;
小水冲洗电路模块中,处理芯片IC2的复位端通过一电阻(R2)连接定时电路模块中定时器ICl的输出端;处理芯片IC2的输入端接于一电阻(R16)和一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电阻(R16)另一端接第一直流电源,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一电阻(R6)、一电容(C3)串接至所述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三极管(Z7)的集电极,三极管(Z7)的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电阻(R17)串接盖板闭合位置控制电路中芯片IC7的输出端;处理芯片IC2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9)串接一三极管(T5)的基极,三极管(T5)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串接第八继电器(J8)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与小水冲洗电机(M3)连接的偏心轮(3)上设置的光电传感器(G5)正极连接至三极管(T2)的集电极,负极接地;第八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一端与小水冲洗电机(M3)连接,第八继电器(J8)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小水冲洗电机(M3)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大水冲洗电路模块中,一电阻(R12)一端接第一直流电源、另一端与一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串接,三极管(T4)的发射极接地,芯片IC3的输入端接于三极管(T4)的集电极上,三极管(T4)的基极通过一电阻(R14)和电容(C4)串接至所述盖板启闭控制电路中三极管(Z7)的集电极;与大水冲洗电机(M4)连接的偏心轮(3′)上设置的光电传感器(G6)的正极连接三极管(T4)的集电极,其负极接地;芯片IC3的输出端通过一电阻(R13)连接于三极管(T6)的基极,三极管(T6)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串接第九继电器(J9)的线圈后接入第二直流电源;第九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一端与大水冲洗电机(M4)连接,第九继电器(J9)的常开接点另一端与大水冲洗电机(M4)电源端分别接入交流电源两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是由传动轴与传动轴套连接而成;传动轴是沿电机的转动轴(7)上一圆周均设多个内凹的半圆球形凹部(8)构成:传动轴套(9)上设置有一横向的、与相应电机的转动轴(7)相配套电机轴孔(10),电机轴孔(10)入口处设置有一与其轴向垂直的圆筒状中空的调节器(11),调节器(11)内与传动轴套连通的一端内壁为光壁,另一端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段,一调节螺柱(12)与调节器螺纹段螺接;调节器(11)光壁端开口处设置有一与电机转动轴(7)上半圆球形凹部(8)匹配的滚珠(14),调节器(11)内滚珠(14)与调节螺柱(12)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1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轴套外壁上还设置有可与相应传动轴套固定螺栓孔螺接固定的外丝螺纹(15)。
CNU2007200895996U 2007-03-01 2007-03-01 全自动坐便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142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95996U CN201031427Y (zh) 2007-03-01 2007-03-01 全自动坐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895996U CN201031427Y (zh) 2007-03-01 2007-03-01 全自动坐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1427Y true CN201031427Y (zh) 2008-03-05

Family

ID=3916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8959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1427Y (zh) 2007-03-01 2007-03-01 全自动坐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1427Y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2244A (zh) * 2010-08-05 2010-12-15 宁波志岳电子有限公司 感应自动座便器坐圈与摇盖
CN101953659A (zh) * 2010-09-12 2011-01-26 孔昭荣 一种智能座便器
CN108459544A (zh) * 2018-04-16 2018-08-28 谷葆超 一种卫生洁具智能供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24820A (zh) * 2018-09-26 2018-12-18 深圳市优瑞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马桶盖人体位置检测的智能马桶冲水控制装置
CN113513065A (zh) * 2021-06-30 2021-10-19 谷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马桶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59544B (zh) * 2018-04-16 2024-05-31 谷葆超 一种卫生洁具智能供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2244A (zh) * 2010-08-05 2010-12-15 宁波志岳电子有限公司 感应自动座便器坐圈与摇盖
CN101912244B (zh) * 2010-08-05 2011-11-09 宁波志岳电子有限公司 感应自动座便器坐圈与摇盖
CN101953659A (zh) * 2010-09-12 2011-01-26 孔昭荣 一种智能座便器
CN108459544A (zh) * 2018-04-16 2018-08-28 谷葆超 一种卫生洁具智能供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59544B (zh) * 2018-04-16 2024-05-31 谷葆超 一种卫生洁具智能供电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24820A (zh) * 2018-09-26 2018-12-18 深圳市优瑞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马桶盖人体位置检测的智能马桶冲水控制装置
CN113513065A (zh) * 2021-06-30 2021-10-19 谷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马桶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1427Y (zh) 全自动坐便器
CN109287495A (zh) 一种自动过滤猫砂盒
CN202408393U (zh) 一种适用于家庭的智能窗帘
CN105794660A (zh) 狗厕所
CN104020695B (zh) 一种智能节水系统的控制电路
CN206969450U (zh) 一种智能环保的多功能垃圾桶
CN206174081U (zh) 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清洁坐便器
CN108253647A (zh) 太阳能热水器智能控制电路
CN201809836U (zh) 一种抽水马桶专用自动供水和节能水箱控制系统装置
CN101825227B (zh) 一种便携式照明装置
CN2765957Y (zh) 具有防电功能的臀部自净式活塞控制自动冲水坐便器装置
CN101303578A (zh) 智能数字式红外感应控制器
CN204626588U (zh) 坐便器
CN208426038U (zh) 蹲坐两用式如厕器及坐便结构
CN2784483Y (zh) 具有遥控功能的臀部自净式活塞控制自动冲水坐便器装置
CN202750307U (zh) 一种门厅半自动开关
CN214574420U (zh) 一种机械自控型排便器
CN2786212Y (zh) 具有阻尼功能的臀部自净式活塞控制自动冲水坐便器装置
CN2433320Y (zh) 便池自动冲水控制器
CN218679440U (zh) 一种太阳能时钟感应火焰壁灯
CN109577437A (zh) 一种多用途如厕系统
CN212628500U (zh) 一种智能提示装置及智能公筷
CN212375972U (zh) 一种马桶冲水系统及智能马桶
CN213608428U (zh) 一种便携式消毒灯
CN206592999U (zh) 一种户外晾衣装置的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