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1173Y -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1173Y
CN201031173Y CNU2007200950122U CN200720095012U CN201031173Y CN 201031173 Y CN201031173 Y CN 201031173Y CN U2007200950122 U CNU2007200950122 U CN U2007200950122U CN 200720095012 U CN200720095012 U CN 200720095012U CN 201031173 Y CN201031173 Y CN 2010311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inlet pipe
pipe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950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长余
刘学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WATER CONSERVANCY INST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WATER CONSERVANCY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WATER CONSERVANCY INST filed Critical TIANJIN WATER CONSERVANCY INST
Priority to CNU2007200950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11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11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11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进水管呈中空筒状,进水管的一端部与气水混合喷管的另一端部圆滑相连接,通过水泵沿管道向进水管输送水体,进水管的外侧至少等距设置2个以上送气管,送气管向进水管输送空气,进水管管内设置圆台状喷射嘴,进水管的顶端部管内设置负压导向加压环,负压导向加压环与喷射嘴相对应,在进水管内喷射嘴的周围形成密闭的负压气水混合仓,进水管的外侧设置旋转轴,旋转轴与支撑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科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曝气量大,曝气均匀,曝气效果好,安装、调试简单易行,既能在水下曝气,也能作为喷泉水景曝气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在城市里的水域中布置曝气可以成为城市的一个新景观。

Description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净化处理中大多采用多种曝气方式来满足好氧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量,曝气装置是这种污水处理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曝气装置中,一般采用缩小出气孔孔径的方法产生较小直径的气泡,这种曝气器存在着供气量小、出气孔容易堵塞、效率低等缺陷。
采用气浮法的装置中都各自有不同的优点,但普遍存在耗能高、设备复杂、占地面积大、产生气泡直径过大的缺点,气泡直径过大会产生诸多问题,气泡上升速度与气泡的直径平方成正比,气泡上升速度快与絮凝体不易粘合,絮凝体则不易上升到水面。另外,污水净化装置均存在不能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改变曝气方式,同时在尤其是在城市里的水域中布置曝气装置影响城市景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污水净化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进水管呈筒状,管内中空,进水管的一端部的顶端部与气水混合喷管的另一端部圆滑相连接,进水管与气水混合喷管相连通,进水管的另一端部为进水管端口,进水管端口与管道相连接,通过向进水管输送水体。
进水管的一端部的外侧至少等距设置2个以上送气管,送气管的一端部与进水管一端部的外侧相连接,送气管与进水管相连通,送气管均匀向进水管输送空气。
本发明主要是由进水管、气水混合喷管、引气管、送气管、管道和水泵构成,通过水泵和管道向进水管压送水体,引气管和送气管向进水管内输送空气。在进水管的外侧等距设置送气管,加大进气量,均匀的进入金水管,使空气和水体充分混合,提高曝气效果。
送气管的另一端部与旋转弯头的另一端部活动相联接,送气管的一端部与引气管另一端部固定相连接,旋转弯头的另一端部带动引气管沿送气管旋转,通过引气管、旋转弯头和送气管把空气输送进进水管内。
进水管一端部的管内设置圆台状喷射嘴,喷射嘴的内壁与进水管的内壁圆滑相连接,当水体流经喷射嘴的缩径口会加快水体的流速。
引气管根据需要随着旋转弯头沿送气管旋转,使引气管的端口伸出水面,向进水管输送空气。喷射嘴为圆台状,喷射嘴的端口的直径缩小,水体经过时,由于口径变小加大水体的压力,使水体的流速加快。
进水管一端部的顶端部管内设置负压导向加压环,负压导向加压环与喷射嘴相对应,负压导向加压环呈中空筒状,送气管的另一端部以及负压导向加压环在进水管的一端部内喷射嘴的周围形成密闭的负压气水混合仓。负压导向加压环内壁设置导向槽,抑制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
在进水管内喷射嘴的周围构成一个密闭的负压气水混合仓,水体由喷射嘴喷出,负压气水混合仓内出现负压,引气管吸入空气,进入负压气水混合仓,在负压气水混合仓内空气和水体混合,并向负压导向加压环射出。在进水管的顶端设置负压导向加压环,使密闭的负压气水混合仓与负压导向加压环之间的缝隙减小,增加负压,加大引气管吸入空气的量,负压导向加压环的内壁上设置导向槽,水体流经负压导向加压环时导向槽促使水体加速逆时针旋转,迫使水体和空气进一步充分混合,使得气、水混合得均匀,达到曝气效果好。
进水管的外侧设置旋转轴,旋转轴与支撑架相连接,进水管连同气水混合喷管旋转改变喷射角度,实现曝气或水景曝气。
使用时,在水面下固定支撑架,通过支撑架上的旋转轴旋转进水管,把气水混合喷管潜入到水面以下,转动旋转弯头,使引气管的端口伸出水面。
根据需要支固好支撑架,调整好进水管的角度,把气水混合喷管潜入到水面以下适宜的位置。转动旋转弯头,把引气管的端口伸出水面,可以顺畅的吸引空气,向进水管内输送空气。
启动水泵,水体进入水泵沿管道压入进水管,流经喷射嘴和负压导向加压环向气水混合喷管喷射,水体流经喷射嘴的缩径口加大水体的流速,连同负压气水混合仓内的空气一起带走,负压气水混合仓产生负压,带动送气管、旋转弯头和引气管吸入空气,空气由引气管的端口进入,经过引气管、旋转弯头和送气管进入负压气水混合仓与水体混合。
安装好后开动水泵,用水泵加压通过管道向进水管输送水体,被加压后的水体进入进水管,流经喷射嘴,由于喷射嘴的端口为缩径口,被加压的水体再次加压,加快了水体的流速。当水体流经负压气水混合仓,通过负压导向加压环时,连同负压气水混合仓内的空气一起带走,负压气水混合仓内产生负压,负压气水混合仓内出现负压则带动送气管、旋转弯头和引气管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负压气水混合仓内与水体进行混合。
水体和空气流经负压导向加压环,负压导向加压环抑制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进入气水混合喷管使水体和空气再次充分混合,由气水混合喷管的端口喷出,往复循环,在水中形成曝气。
被混合了空气的水体和空气流经负压导向加压环,经负压导向加压环内壁上的导向槽抑制被混合了空气的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进入气水混合喷管使被混合了空气的水体和空气再次进行充分混合,被充分混合空气的水体和空气一起由气水混合喷管的端口喷出,水体不断的由水泵和管道向进水管内输送,往复循环,在水中形成曝气。
使用时,管道的一端部与进水管的进水管端口相连接,管道的另一端与水泵相连接。
在水面下固定支撑架,通过支撑架上的旋转轴旋转进水管使气水混合喷管的端口漏出水面,同时转动旋转弯头,使引气管的端口伸出水面。
管道的两端部各自与进水管的进水管端口和水泵相连接,水泵把水体通过管道加压输送到进水管内。根据需要支固好支撑架,调整好进水管的角度,把气水混合喷管的端口伸出水面相适宜的位置。转动旋转弯头,把引气管的端口伸出水面,可以顺畅的吸引空气,向进水管内输送空气。
启动水泵,水体进入水泵沿管道压入进水管,流经喷射嘴和负压导向加压环向气水混合喷管喷射,水体流经喷射嘴的缩径口加大水体的流速,连同负压气水混合仓内的空气一起带走,负压气水混合仓产生负压,带动送气管、旋转弯头和引气管吸入空气,空气又引气管的端口进入,经过引气管、旋转弯头和送气管进入负压气水混合仓与水体混合。
水体和空气流经负压导向加压环,负压导向加压环抑制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进入气水混合喷管使水体和空气再次充分混合,由气水混合喷管的端口向空中喷出,气水混合的水体由空中落入水中,往复循环,在水面上形成水景曝气。
安装好后开动水泵,用水泵加压通过管道向进水管输送水体,被加压后的水体进入进水管,流经喷射嘴,由于喷射嘴的端口为缩径口,被加压的水体再次加压,加快了水体的流速。当水体流经负压气水混合仓,通过负压导向加压环时,连同负压气水混合仓内的空气一起带走,负压气水混合仓内产生负压,负压气水混合仓内出现负压则带动送气管、旋转弯头和引气管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在负压气水混合仓内与水体进行混合。被混合了空气的水体和空气流经负压导向加压环,经负压导向加压环内壁上的导向槽抑制被混合了空气的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进入气水混合喷管使被混合了空气的水体和空气再次进行充分混合,被充分混合空气的水体和空气一起由气水混合喷管的端口向空中喷出,水体不断的由水泵和管道向进水管内输送,往复循环,在水面上形成水景曝气。
本实用新型是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设计构思科学,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曝气量大,曝气均匀,曝气效果好,安装、调试简单易行,负压导向加压环加大了进气量,气、水混合均匀,负压导向加压环上的导向槽加强了水体和空气的旋转,使气、水混合均匀,曝气效果好。增加引气管数量,加大进气口,也加大了进气量,而且进气均匀,曝气效果好。既能在水下曝气,也能作为喷泉水景曝气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在水质相对比较好的水域中进行污水净化处理,既能在水下曝气,也能作为喷泉水景曝气使用;在水质相对比较差的水域进行污水净化处理,采用水下曝气,避免水中的异味散发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本实用新型是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及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在城市里的水域中布置曝气不影响城市景观,可以成为城市的一个新景观,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图1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2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3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4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5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的俯视图
图6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水下曝气的示意图
图7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水景曝气的示意图
1引气管,2旋转弯头,3进水管,4进水管端口,5气水混合喷管,6送气管,7旋转轴,8支撑架,9负压导向加压环,10喷射嘴,11管道,12水泵,13负压气水混合仓,14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进水管(3)呈筒状,管内中空,进水管(3)的一端部的顶端部与气水混合喷管(5)的另一端部圆滑相连接,进水管(3)与气水混合喷管(5)相连通,进水管(3)的另一端部为进水管端口(4),进水管端口(4)与管道(11)相连接,通过(11)向进水管(3)输送水体。
进水管(3)的一端部的外侧等距设置2个送气管(6),送气管(6)的一端部与进水管(3)一端部的外侧相连接,送气管(6)与进水管(3)相连通,送气管(6)均匀向进水管(3)输送空气,如图1、图2、图3所示。
实施例2
进水管(3)呈筒状,管内中空,进水管(3)的一端部的顶端部与气水混合喷管(5)的另一端部圆滑相连接,进水管(3)与气水混合喷管(5)相连通,进水管(3)的另一端部为进水管端口(4),进水管端口(4)与管道(11)相连接,通过(11)向进水管(3)输送水体。
进水管(3)的一端部的外侧等距设置4个送气管(6),送气管(6)的一端部与进水管(3)一端部的外侧相连接,送气管(6)与进水管(3)相连通,送气管(6)均匀向进水管(3)输送空气,如图2、图4、图5所示。
实施例3
送气管(6)的另一端部与旋转弯头(2)的另一端部活动相联接,送气管(6)的一端部与引气管(1)另一端部固定相连接,旋转弯头(2)的另一端部带动引气管(1)沿送气管(6)旋转,通过引气管(1)、旋转弯头(2)和送气管(6)把空气输送进进水管(3)内。
进水管(3)一端部的管内设置圆台状喷射嘴(10),喷射嘴(10)的内壁与进水管(3)的内壁圆滑相连接,当水体流经喷射嘴(10)的缩径口会加快水体的流速。
进水管(3)一端部的顶端部管内设置负压导向加压环(9),负压导向加压环(9)与喷射嘴(10)相对应,负压导向加压环(9)呈中空筒状,送气管(6)的另一端部以及负压导向加压环(9)在进水管(3)的一端部内喷射嘴(10)的周围形成密闭的负压气水混合仓(13)。负压导向加压环(9)内壁设置导向槽(14),抑制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
进水管(3)的外侧设置旋转轴(7),旋转轴(7)与支撑架(8)相连接,进水管(3)连同气水混合喷管(5)旋转改变喷射角度,实现曝气或水景曝气,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
实施例4
管道(11)的一端部与进水管(3)的进水管端口(4)相连接,管道(11)的另一端与水泵(12)相连接。
在水面下固定支撑架(8),通过支撑架(8)上的旋转轴(7)旋转进水管(3),把气水混合喷管(5)潜入到水面以下,转动旋转弯头(2),使引气管(1)的端口伸出水面。
启动水泵(12),水体进入水泵(12)沿管道(11)压入进水管(3),流经喷射嘴(10)和负压导向加压环(9)向气水混合喷管(5)喷射,水体流经喷射嘴(10)的缩径口加大水体的流速,连同负压气水混合仓(13)内的空气一起带走,负压气水混合仓(13)产生负压,带动送气管(6)、旋转弯头(2)和引气管(1)吸入空气,空气由引气管(1)的端口进入,经过引气管(1)、旋转弯头(2)和送气管(6)进入负压气水混合仓(13)与水体混合。
水体和空气流经负压导向加压环(9),负压导向加压环(9)抑制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进入气水混合喷管(5)使水体和空气再次充分混合,由气水混合喷管(5)的端口喷出,往复循环,在水中形成曝气,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
实施例5
管道(11)的一端部与进水管(3)的进水管端口(4)相连接,管道(11)的另一端与水泵(12)相连接。
在水面下固定支撑架(8),通过支撑架(8)上的旋转轴(7)旋转进水管(3)使气水混合喷管(5)的端口漏出水面,同时转动旋转弯头(2),使引气管(1)的端口伸出水面。
启动水泵(12),水体进入水泵(12)沿管道(11)压入进水管(3),流经喷射嘴(10)和负压导向加压环(9)向气水混合喷管(5)喷射,水体流经喷射嘴(10)的缩径口加大水体的流速,连同负压气水混合仓(13)内的空气一起带走,负压气水混合仓(13)产生负压,带动送气管(6)、旋转弯头(2)和引气管(1)吸入空气,空气又引气管(1)的端口进入,经过引气管(1)、旋转弯头(2)和送气管(6)进入负压气水混合仓(13)与水体混合。
水体和空气流经负压导向加压环(9),负压导向加压环(9)抑制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进入气水混合喷管(5)使水体和空气再次充分混合,由气水混合喷管(5)的端口向空中喷出,气水混合的水体由空中落入水中,往复循环,在水面上形成水景曝气,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所示。

Claims (1)

1.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其特征是进水管(3)呈筒状,管内中空,进水管(3)的一端部的顶端部与气水混合喷管(5)的另一端部圆滑相连接,进水管(3)与气水混合喷管(5)相连通,进水管(3)的另一端部为进水管端口(4),进水管端口(4)与管道(11)相连接,通过水泵(12)沿管道(11)向进水管(3)输送水体;进水管(3)的一端部的外侧至少等距设置2个以上送气管(6),送气管(6)的一端部与进水管(3)一端部的外侧相连接,送气管(6)与进水管(3)相连通,送气管(6)均匀向进水管(3)输送空气;送气管(6)的另一端部与旋转弯头(2)的另一端部活动相联接,送气管(6)的一端部与引气管(1)另一端部固定相连接,旋转弯头(2)的另一端部带动引气管(1)沿送气管(6)旋转,通过引气管(1)、旋转弯头(2)和送气管(6)把空气输送进进水管(3)内;进水管(3)一端部的管内设置圆台状喷射嘴(10),喷射嘴(10)的内壁与进水管(3)的内壁圆滑相连接,当水体流经喷射嘴(10)的缩径口会加快水体的流速;进水管(3)一端部的顶端部管内设置负压导向加压环(9),负压导向加压环(9)与喷射嘴(10)相对应,负压导向加压环(9)呈中空筒状,送气管(6)的另一端部以及负压导向加压环(9)在进水管(3)的一端部内喷射嘴(10)的周围形成密闭的负压气水混合仓(13);负压导向加压环(9)内壁设置导向槽(14),抑制水体和空气加速呈逆时针旋转;进水管(3)的外侧设置旋转轴(7),旋转轴(7)与支撑架(8)相连接,进水管(3)连同气水混合喷管(5)旋转改变喷射角度,在水面下固定支撑架(8),通过支撑架(8)上的旋转轴(7)旋转进水管(3),把气水混合喷管(5)潜入到水面以下,转动旋转弯头(2),使引气管(1)的端口伸出水面;启动水泵(12),水体进入水泵(12)沿管道(11)压入进水管(3),流经喷射嘴(10)和负压导向加压环(9)向气水混合喷管(5)喷射,由气水混合喷管(5)的端口喷出,往复循环,在水中形成曝气;或者在水面下固定支撑架(8),通过支撑架(8)上的旋转轴(7)旋转进水管(3)使气水混合喷管(5)的端口漏出水面,同时转动旋转弯头(2),使引气管(1)的端口伸出水面;启动水泵(12),水体进入水泵(12)沿管道(11)压入进水管(3),流经喷射嘴(10)和负压导向加压环(9)向气水混合喷管(5)喷射,由气水混合喷管(5)的端口向空中喷出,气水混合的水体由空中落入水中,往复循环,在水面上形成水景曝气。
CNU2007200950122U 2007-01-19 2007-01-19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11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950122U CN201031173Y (zh) 2007-01-19 2007-01-19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950122U CN201031173Y (zh) 2007-01-19 2007-01-19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1173Y true CN201031173Y (zh) 2008-03-05

Family

ID=39163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9501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1173Y (zh) 2007-01-19 2007-01-19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1173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370A (zh) * 2010-03-04 2011-09-2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快速消除水体黑臭的方法
CN102718309A (zh) * 2012-07-09 2012-10-10 深圳市高山水园林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用水生态湿地增氧强化系统
CN111592095A (zh) * 2020-05-27 2020-08-28 安徽泓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混合射流曝气处理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0370A (zh) * 2010-03-04 2011-09-2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快速消除水体黑臭的方法
CN102190370B (zh) * 2010-03-04 2013-02-13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快速消除水体黑臭的方法
CN102718309A (zh) * 2012-07-09 2012-10-10 深圳市高山水园林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用水生态湿地增氧强化系统
CN102718309B (zh) * 2012-07-09 2013-11-27 深圳市高山水园林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景观用水生态湿地增氧强化系统
CN111592095A (zh) * 2020-05-27 2020-08-28 安徽泓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混合射流曝气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80253U (zh) 一种增氧、提水装置
CN207192938U (zh)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效曝气池
CN207031093U (zh) 一种射流曝气机
CN110240288A (zh) 生物纳米曝气系统
CN201031173Y (zh)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
CN203807246U (zh) 一种复式多级射流曝气装置
CN203295268U (zh) 一种多通道旋涡射流曝气器
CN100497201C (zh) 污水净化处理用曝气、水景曝气装置及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CN208603815U (zh) 一种农村一体化高集成污水处理用曝气装置
CN105129968A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推进式曝气设备
CN209481275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曝气装置
CN101423301B (zh) 由导气筒直接进气的潜浮式曝气机
CN207330493U (zh) 一种二次加压污水曝气装置
CN207243575U (zh) 一种多功能水气混合装置
CN207016544U (zh) 一种流化循环曝气器
CN210974110U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治理的增氧微孔曝气装置
CN210683329U (zh) 生物纳米曝气系统
CN201999783U (zh) 一种用于矩形水池的高效射流曝气装置
CN205598983U (zh) 一种水体导入气体的气水混合装置
CN203284243U (zh) 一种双管式水下曝气装置
CN205115144U (zh) 水流喷射与悬挂式微孔曝气的一体装置
CN101746878B (zh) 一种可调节的射流曝气装置
CN209128127U (zh) 一种工业污水用曝气设备
CN211521760U (zh) 一种基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处理净化装置
CN208517041U (zh) 新型旋流式曝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