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5459Y - 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 Google Patents
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25459Y CN201025459Y CNU2007200049812U CN200720004981U CN201025459Y CN 201025459 Y CN201025459 Y CN 201025459Y CN U2007200049812 U CNU2007200049812 U CN U2007200049812U CN 200720004981 U CN200720004981 U CN 200720004981U CN 201025459 Y CN201025459 Y CN 201025459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ancing weight
- unit
- counterweight
- experimental machine
- brake ha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用来拉动一个煞车握把,该实验机包含:一个支架单元、一个连接单元、一个配重单元以及一个驱动单元,该支架单元连接该煞车握把,该连接单元连接该煞车握把与该配重单元,该配重单元包括一个上配重块、至少一个下配重块及至少一个串接单元,该串接单元将该上、下配重块上下间隔串接,该驱动单元具有一个驱动件及一个顶推面,当该顶推面不接触该下配重块,且该下配重块自由垂挂于该上配重块下方时,该配重单元的重力是由该连接单元全部传递至该煞车握把,当该顶推面顶推该下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一部分重力是由该顶推面承受。本实用新型具有省时、省力且更有效率的功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负载实验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省时、省力且更有效率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可对自行车的一个煞车握把施予煞车握力的负载实验机的一立体示意图。该现有的一种负载实验机1,可以对自行车(图中未示)的一个煞车握把提供煞车握力。该实验机1具有一根支撑柱11、一根安装于该支撑柱11上方的悬臂梁12、一个连接于该悬臂梁12上方的煞车握把13、多数个配重砝码14、一根连接所述配重砝码14及该煞车握把13的钢索15,以及一个位于所述配重砝码14下方的压缸16。其中,每个配重砝码14可以提供20牛顿的重力。
所述配重砝码14的重力可用来提供该煞车握把13一个煞车握力,进而拉动自行车的一根煞车线17,以模拟使用者压下自行车的煞车握把13,相反地,当该压缸16从所述配重砝码14下方伸出顶推且支撑所述配重砝码14的重力时,该煞车握把13的煞车握力被释放,以模拟使用者松开该煞车握把13,借此可以测试该自行车的煞车性能。
根据欧盟所订自行车测试规范中,对于城市车的其中一项测试是:握把力从40牛顿到180牛顿或增加至所需的作用力,间隔20牛顿连续增量的操作力,至少要达到700牛顿的煞车力......。进行此一测试时,首先,该压缸16出力顶推并支撑所述配重砝码14,使该煞车握把13是在不受力的状态,测试人员旋松该螺帽18并由侧向增加一个具有20牛顿重力的缺口型配重砝码14,然后再将该螺帽18螺回。接着,驱动该压缸16远离所述配重砝码14,使所述配重砝码14的重力借由该钢索15拉动该煞车握把13。之后,该压缸16再度出力顶推且支撑所述配重砝码14的重力,如此即可完成单一荷重的测试。接着,测试人员必须再度旋松该螺帽18并由侧向增加另一个具有20牛顿重力的缺口型配重砝码14,且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所述配重砝码14的重力总和到达180牛顿为止,即完成一个循环的测试。
上述该负载实验机1虽然可进行荷重测试,然而,若该实验是属于连续变化荷重的测试,则在测试过程中必须借由人力增加、卸除所述配重砝码14,并待测试完毕后,再度以人力增加、卸除该配重砝码14,即是借由人力来改变该实验机的荷重,如此不但费时费力,也缺乏效率。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负载实验机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负载实验机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负载实验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负载实验机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省时、省力且更有效率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是用来拉动一个煞车握把,该实验机包含一个支架单元、一个连接单元、一个配重单元,及一个驱动单元,其中:该支架单元,是供该煞车握把连接;该连接单元,是连接该煞车握把;该配重单元,是垂吊于该连接单元下方,并包括一个连接该连接单元的上配重块、至少一个下配重块,及至少一个串接单元,该串接单元是将该下配重块间隔串接于该上配重块下方;以及该驱动单元,是用来推动且支撑该配重单元,并具有一个驱动件,及一个被该驱动件带动用来顶推该下配重块的顶推面,当该顶推面不接触该下配重块,且该下配重块自由垂挂于该上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的重力是由该连接单元全部传递至该煞车握把,当该顶推面顶推该下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的一部分重力是由该顶推面承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的配重单元包括多数个间隔位于该上配重块下方的下配重块,及多数个将所述下配重块由上而下两两间隔串接的串接单元,当该驱动单元的顶推面不接触最下方的该下配重块,且所述的下配重块均呈自由垂挂状态时,该配重单元的重力是由该连接单元全部传递至该煞车握把,当该顶推面顶推一部分的下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的一部分重力是由该顶推面承受。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上配重块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及三个由该顶面朝该底面渐缩且间隔设置的外围锥穿孔,每一个下配重块具有一个上端面、一个下端面、三个由该上端面朝该下端面渐缩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锥穿孔,及三个由该上端面朝该下端面渐扩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锥穿孔,每一个串接单元具有三个串接组件,每一个串接组件具有一个串接杆及二个锥形块,所述的锥形块是锁接于该串接杆的两相反端且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渐扩,每一个下配重块的第一、第二锥穿孔是交错配置,且每一个下配重块的第一、第二锥穿孔是分别对称相邻下配重块的第二、第一锥穿孔,其中一个串接单元是串接于相邻上、下配重块的外围锥穿孔与第二锥穿孔之间,而将该上、下配重块串接,其余的串接单元是串接于相邻二个下配重块位于上方的第一锥穿孔与位于下方的第二锥穿孔之间,以将所述下配重块串接。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上配重块还具有一个由该顶面朝该底面渐扩的中央锥形孔,每一个下配重块还具有一个由该上端面朝该下端面渐扩的中心锥穿孔,及一个由该上端面向上延伸的锥形定位块,每一个锥形定位块是对应位于上方的上配重块底面的中央锥形孔、位于上方的下配重块下端面的中心锥穿孔。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一片连接该支架单元的固定板及一片推板,该驱动件是固设于该固定板,该顶推面是位于该推板朝向该配重单元的一侧,该驱动件是带动该推板相对该配重单元移动,以支撑该下配重块。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驱动件是一个压缸,该实验机还包含一个用来感知该推板位置的位置感知单元,该位置感知单元包括一个感知器及一根连杆,该连杆是连接该感知器与该推板而使两者连动。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的实验机还包含一个与该驱动件、该感知器电连接的电控单元。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的上配重块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一个由该顶面朝该底面渐扩的中心锥穿孔,该连接单元具有一根连接索、一个连接于该连接索一端的固定件、一根连接于该连接索的另一端的荷重导轴,及一个连接该荷重导轴远离该连接索一端的锥形块,该锥形块是由该荷重导轴的轴向朝外延伸渐扩,该固定件是挂设于该煞车握把,该连接单元的荷重导轴是借由该锥形块的锥面配合容置于该上配重块的中心锥穿孔内。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的支架单元包括一个底座、一根立于该底座上的支撑柱,及一根位于该支撑柱上供该煞车握把安装的悬臂梁。
前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中所述的支架单元还包括一片连接于该支撑柱上方的上板,及一根连接于该上板上方用来支撑该悬臂梁的立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省时、省力且更有效率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借由所述串接单元分别将该上配重块、所述下配重块上下串接,再借由该驱动单元顶推该配重单元,用以支撑部分或全部的该配重单元,而可以达成快速变化荷重的目的,而且在测试的过程中不需要人力来安装、卸下该配重单元,因此可以节省人力,非常适于实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用来拉动一个煞车握把,该实验机包含:一个支架单元、一个连接单元、一个配重单元以及一个驱动单元,该支架单元连接该煞车握把,该连接单元连接该煞车握把与该配重单元,该配重单元包括一个上配重块、至少一个下配重块及至少一个串接单元,该串接单元将该上、下配重块上下间隔串接,该驱动单元具有一个驱动件及一个顶推面,当该顶推面不接触该下配重块,且该下配重块自由垂挂于该上配重块下方时,该配重单元的重力是由该连接单元全部传递至该煞车握把,当该顶推面顶推该下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一部分重力是由该顶推面承受。本实用新型具有省时、省力且更有效率的功效。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负载实验机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可对自行车的一个煞车握把施予煞车握力的负载实验机的一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一个煞车握把承受所有该配重单元的重力。
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片上板的顶视图。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根立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连接单元的分解侧视图。
图6是一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上配重块、其中二个下配重块是借由串接单元彼此串接的结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上配重块的转折剖视图。
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下配重块的转折剖视图。
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串接单元的分解侧视图。
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片推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煞车握把未受力,一个驱动单元承受该配重单元所有的重力。
图1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煞车握把、该驱动单元共同承受该配重单元的重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10,是用来拉动一个煞车握把100,该煞车握把100可以带动一根煞车线101,进而使一台自行车的煞车装置夹紧一个车轮(图中未示)而达成煞车效果。该实验机10,其包含一个支架单元2、一个连接单元3、一个配重单元4、一个驱动单元5、一个位置感知单元6,以及一个电控单元7。
上述的支架单元2,包括一个底座21、一根立于该底座21上方的支撑柱22、一片连接于该支撑柱22上方的上板23、一根连接于该上板23上方的立柱24,及一根穿过该立柱24且可供该煞车握把100连接的悬臂梁25。
请参阅图2、图5、图6所示,上述的连接单元3,其具有一根连接索31、一个连接该连接索31一端且挂设于煞车握把100的固定件32、一根连接该连接索31另一端且穿过上板23的一个穿孔231的荷重导轴33,及一个连接该荷重导轴33远离该连接索31一端的锥形块34,该锥形块34是由该荷重导轴33轴向朝外延伸渐扩。
上述的配重单元4,是垂吊于该连接单元3下方,并包括一个连接该荷重导轴33的上配重块41(参见图2、图7所示)、八个位于该上配重块41下方的下配重块42(参见图2、图8所示),及八个可以将该上、下配重块41、42串接,并可将所述下配重块42由上而下两两间隔串接的串接单元43(参见图9所示)。该上配重块41具有一个顶面411、一个底面412、一个由该顶面411朝该底面412渐扩的中央锥形孔413,及三个由该顶面411朝该底面412渐缩且呈120度间隔设置的外围锥穿孔414。该连接单元3的荷重导轴33是借由该锥形块34的锥面配合容置于该上配重块41的中央锥形孔413内(参见图2所示),使该上配重块41相对该荷重导轴33为可移动地连接。
每一个下配重块42,请结合参阅图6、图8所示,其具有一个上端面421、一个下端面422、一个由该上端面421朝该下端面422渐扩的中心锥穿孔423、三个由该上端面421朝该下端面422渐缩且呈120度间隔设置的第一锥穿孔424、三个由该上端面421朝该下端面422渐扩且呈120度间隔设置的第二锥穿孔425,以及一个由该上端面421朝上延伸的锥形定位块426。其中,每一个下配重块42的第一、第二锥穿孔424、425是呈60度交错配置,且每一个下配重块42的第一、第二锥穿孔424、425是分别对称相邻下配重块42的第二、第一锥穿孔425、424。每一个锥形定位块426是对应位于上方的该上配重块41底面412的中央锥形孔413,或对应位于上方的该下配重块42下端面422的中心锥穿孔423,使该上、下配重块41、42及所述下配重块42相互叠置时不会径向移动而达成对心定位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该上配重块41、每一个下配重块42均可以提供20牛顿的重力,使该配重单元4共提供180牛顿的重力,在实际操作时,使用者可以根据测试需求更改配重块的重量及串接数量。此外,为了方便说明,本说明书将所述下配重块42由下而上依序定义为一第一砝码441、一第二砝码442、一第三砝码443、一第四砝码444、一第五砝码445、一第六砝码446、一第七砝码447,及一第八砝码448(如图2所示)。
请参阅图2、图6、图9所示,每一个串接单元43具有三个串接组件431,每一个串接组件431具有一根串接杆432及二个锥形块433,所述锥形块433是锁接于串接杆432的两相反端且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渐扩。其中一个串接单元43是串接于该上配重块41的外围锥穿孔414与该下配重块42的第二锥穿孔425之间,以将该上、下配重块41、42间隔串接,且使该下配重块42可相对该上配重41块靠近并顶推该上配重块41。其余的串接单元43分别是串接于所述下配重块42的第一锥穿孔424与位于下方另一个该下配重块42的第二锥穿孔425之间,以分别将所述下配重块42间隔串接,且位于下方的该下配重块42可相对位于上方的该上配重块42靠近并向上顶推。
请参阅图2、图6、图11所示,上述的驱动单元5,是用来推动该配重单元4,用以分担该连接单元3传递至该煞车握把100的力量。该驱动单元5具有一片连接该支撑柱22的固定板51、一个固设于该固定板51上的驱动件52及一片推板53(参见图10所示)。该推板53具有一个朝向该第一砝码441的顶推面531,该驱动件52可以带动该推板53相对该配重单元4移动,使该顶推面531顶推支撑该第一砝码441。
上述的位置感知单元6,是用来感知该推板53的位置,该位置感知单元包括一个感知器61及一根连杆62,该连杆62是连接该感知器61与该推板53,使该推板53与该感知器51连动。
上述的电控单元7,是与该驱动件52、该感知器61电连接,当该感知器61感知该推板53的位置之后,将讯号传送至该电控单元7,使该电控单元7得知该推板53的位置,用以作为控制该驱动件52的依据。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52实质上是一个压缸,且该实验机10实质上具有两组连接单元3、两组配重单元4、两组驱动单元5、两组位置感知单元6,因此可以同时进行两组负载试验,但由于原理相同且为了方便说明,只以其中一组来进行解说。
进行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时,若设定该煞车握把100的初始操作握力为40牛顿,间隔增量为20牛顿,终点操作握力为180牛顿,则该实验机10的动作说明如下:该驱动件52顶推该推板53,使该推板53朝该配重单元4靠近顶推该第一砝码441,该第一砝码441顶推该第二砝码442,依序直到该第八砝码448顶推该上配重块41(参见图11所示),此时,该第一砝码441至该第七砝码447是由下而上叠置相互于该推板53的上方,且该上配重块41也叠置于该第八砝码448上,所述串接单元43是容置于所述外周锥穿孔414、所述第二锥穿孔425之间,及所述第一锥穿孔424、所述第二锥穿孔425之间。该驱动单元5支撑所有该配重单元4的重力共180牛顿,该连接单元3则因未受力而松开该煞车握把100(参见图11所示)。
请参阅图2、图11、图12所示,接着,该驱动件52驱使该推板53逐渐下降,使该第八砝码448远离该上配重块41并自由垂挂,该第七砝码447略远离该第八砝码448但未达自由垂挂状态,该第一砝码441至该第七砝码447由下而上是相互叠置于该推板53的上方。此时,该驱动单元5支撑该第一砝码441至该第七砝码447的重力共140牛顿,该连接单元3则将该上配重块42与该第八砝码448的重力传递至该煞车握把100,使该煞车握把100承受40牛顿的重力,犹如使用者对自行车的该煞车握把100施予40牛顿的握力。
然后,该驱动件52再度顶推该推板53,使该配重单元4相互叠置,该连接索31呈松弛状态,借此释放该煞车握把100,犹如使用者释放自行车的该煞车握把100而不再施力。
重复足够次数的采样之后,该驱动件52再度驱使该推板53下降,使该第八砝码448远离该上配重块41并自由垂挂,且该第七砝码447远离该第八砝码448并自由垂挂,该第六砝码446略远离该第七砝码447但未达到自由垂挂的状态,该第一砝码441至该第六砝码446是相互叠置(图中未示)。此时,该驱动单元5支撑该第一砝码441至第六砝码446的重力共120牛顿,该连接单元3则将该上配重块42与该第八、第七砝码448、447的重力传递至该煞车握把100,使该煞车握把100承受60牛顿的重力。接着,该驱动件52驱使该推板53再度上移释放该煞车握把100的握力。
借由逐次增加该推板53的位移量,可连续变化该煞车握把100的受力由40牛顿逐渐次加至180牛顿,且每次增量为20牛顿,而该推板53上、下移动的位移量均是由该位置感知单元6测得。由于该煞车握把100承受80牛顿至180牛顿的握力的原理及过程与上述的由40牛顿增加至60牛顿相同,因此将不再赘述后续动作的细节。当该煞车握把100承受180牛顿的握力时,该推板53、该第一砝码441至该第八砝码448均呈自由垂挂状态,使该配重单元4呈现一种完全展开而不叠置的串接状态(参见图2所示),其重力完全由该连接单元3传递至该煞车握把100。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借由所述串接单元43分别将该上配重块41、所述下配重块42彼此两两上下间隔串接,再借由该驱动单元5的驱动件52带动该推板53变化移动距离,用以顶推部分或全部的该配重单元4而达成变化荷重的目的,不但可快速改变荷重,而且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人力搬移该配重单元4的配重块。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以下的结构设计变化:
一、本实施例中,该上配重块41、所述下配重块42是借由所述串接单元43上、下间隔串接,在实际运用时,也可以使用一根具有高强度又具有可挠性的抗拉绳索(图中未示)将该上配重块41、所述下配重块42依序由上而下串接,并借由于该抗拉绳索上打结或装置间隔块,使每一个配重块是间隔设置,借此取代该刚性的串接单元43。
二、本实施例中,该驱动件52是一个压缸,在实际运用时,该驱动件52可以采用一个伺服马达(图中未示)来取代,并使该伺服马达带动一根导螺杆,进而使该导螺杆传动该推板53移动,再借由控制该伺服马达的转动量,精确地控制该推板53的位置,进而省略该位置感知单元6。
三、若在该电控单元7增设一个微处理器(图中未示),并搭配软件及韧体程式,使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各种不同循环的连续变化荷重测试,测试人员只需在测试前,先串接适当数量的所述配重单元4满足测试所需最大的操作力,并使用软件进行循环测试的设定及间隔增量,本实用新型即可全天候进行测试。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10,借由所述串接单元43分别将该上配重块41、所述下配重块42上下串接,再借由该驱动单元5顶推该配重单元4,用以支撑部分或全部的该配重单元4,而可达成快速变化荷重的目的,而且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人力安装、卸下该配重单元4,因此可以节省人力,所以确实能够达到实用新型的目的及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是用来拉动一个煞车握把,该实验机包含一个支架单元、一个连接单元、一个配重单元,及一个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支架单元,是供该煞车握把连接;
该连接单元,是连接该煞车握把;
该配重单元,是垂吊于该连接单元下方,并包括一个连接该连接单元的上配重块、至少一个下配重块,及至少一个串接单元,该串接单元是将该下配重块间隔串接于该上配重块下方;以及
该驱动单元,是用来推动且支撑该配重单元,并具有一个驱动件,及一个被该驱动件带动用来顶推该下配重块的顶推面,当该顶推面不接触该下配重块,且该下配重块自由垂挂于该上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的重力是由该连接单元全部传递至该煞车握把,当该顶推面顶推该下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的一部分重力是由该顶推面承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配重单元包括多数个间隔位于该上配重块下方的下配重块,及多数个将所述下配重块由上而下两两间隔串接的串接单元,当该驱动单元的顶推面不接触最下方的该下配重块,且所述的下配重块均呈自由垂挂状态时,该配重单元的重力是由该连接单元全部传递至该煞车握把,当该顶推面顶推一部分的下配重块时,该配重单元的一部分重力是由该顶推面承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配重块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及三个由该顶面朝该底面渐缩且间隔设置的外围锥穿孔,每一个下配重块具有一个上端面、一个下端面、三个由该上端面朝该下端面渐缩且间隔设置的第一锥穿孔,及三个由该上端面朝该下端面渐扩且间隔设置的第二锥穿孔,每一个串接单元具有三个串接组件,每一个串接组件具有一个串接杆及二个锥形块,所述的锥形块是锁接于该串接杆的两相反端且朝彼此远离的方向延伸渐扩,每一个下配重块的第一、第二锥穿孔是交错配置,且每一个下配重块的第一、第二锥穿孔是分别对称相邻下配重块的第二、第一锥穿孔,其中一个串接单元是串接于相邻上、下配重块的外围锥穿孔与第二锥穿孔之间,而将该上、下配重块串接,其余的串接单元是串接于相邻二个下配重块位于上方的第一锥穿孔与位于下方的第二锥穿孔之间,以将所述下配重块串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配重块还具有一个由该顶面朝该底面渐扩的中央锥形孔,每一个下配重块还具有一个由该上端面朝该下端面渐扩的中心锥穿孔,及一个由该上端面向上延伸的锥形定位块,每一个锥形定位块是对应位于上方的上配重块底面的中央锥形孔、位于上方的下配重块下端面的中心锥穿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单元包括一片连接该支架单元的固定板及一片推板,该驱动件是固设于该固定板,该顶推面是位于该推板朝向该配重单元的一侧,该驱动件是带动该推板相对该配重单元移动,以支撑该下配重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驱动件是一个压缸,该实验机还包含一个用来感知该推板位置的位置感知单元,该位置感知单元包括一个感知器及一根连杆,该连杆是连接该感知器与该推板而使两者连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实验机还包含一个与该驱动件、该感知器电连接的电控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配重块具有一个顶面、一个底面、一个由该顶面朝该底面渐扩的中心锥穿孔,该连接单元具有一根连接索、一个连接于该连接索一端的固定件、一根连接于该连接索的另一端的荷重导轴,及一个连接该荷重导轴远离该连接索一端的锥形块,该锥形块是由该荷重导轴的轴向朝外延伸渐扩,该固定件是挂设于该煞车握把,该连接单元的荷重导轴是借由该锥形块的锥面配合容置于该上配重块的中心锥穿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架单元包括一个底座、一根立于该底座上的支撑柱,及一根位于该支撑柱上供该煞车握把安装的悬臂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支架单元还包括一片连接于该支撑柱上方的上板,及一根连接于该上板上方用来支撑该悬臂梁的立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049812U CN201025459Y (zh) | 2007-03-06 | 2007-03-06 | 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049812U CN201025459Y (zh) | 2007-03-06 | 2007-03-06 | 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25459Y true CN201025459Y (zh) | 2008-02-20 |
Family
ID=39099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0498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5459Y (zh) | 2007-03-06 | 2007-03-06 | 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25459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6310A (zh) * | 2012-04-11 | 2012-08-15 |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制动器静制动力矩试验台 |
CN107314877A (zh) * | 2017-07-27 | 2017-11-03 | 重庆市潼南区双江山川机械胶轮厂 | 一种下置配重块式脚轮测试装置 |
CN109443624A (zh) * | 2018-10-15 | 2019-03-08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套管钳、动力站及扭矩自动控制系统检验装置 |
-
2007
- 2007-03-06 CN CNU2007200049812U patent/CN201025459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6310A (zh) * | 2012-04-11 | 2012-08-15 | 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一种制动器静制动力矩试验台 |
CN107314877A (zh) * | 2017-07-27 | 2017-11-03 | 重庆市潼南区双江山川机械胶轮厂 | 一种下置配重块式脚轮测试装置 |
CN109443624A (zh) * | 2018-10-15 | 2019-03-08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套管钳、动力站及扭矩自动控制系统检验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8647B (zh) | 一种钢丝微动疲劳试验机及方法 | |
CN101358892B (zh) | 独立加卸砝码静重式标准力源装置 | |
CN201025459Y (zh) | 可连续变化荷重的负载实验机 | |
CN202071026U (zh) | 一种可调式夹具 | |
CN109959556B (zh) | 一种双工位锚索静力拉伸力学特性试验设备 | |
CN203534908U (zh) | 钢丝绳弯曲疲劳试验机 | |
CN201497672U (zh) | 一种钢丝微动疲劳试验机 | |
CN205826421U (zh) | 一种测量岩石直接拉伸力学参数的装置 | |
CN103136993B (zh) | 一种组合式刚架力学实验装置 | |
CN205674218U (zh) |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机械夹爪 | |
CN206459897U (zh) | 一种拉伸试验夹具 | |
CN203529665U (zh) | 双油缸快速串绳可旋转自动平衡悬挂装置 | |
CN202614619U (zh) | 一种多功能管材长期性能试验装置 | |
CN107764645A (zh) | 一种大尺寸黏土高压固结的试验装置 | |
CN202040439U (zh) | 三导柱且带限位功能的碟簧吊架 | |
CN201828390U (zh) | 木制包装箱跌落试验装置 | |
CN102033025A (zh) | 一种钢轨疲劳试验机 | |
CN202928890U (zh) | 荷载传递试验设备 | |
CN201438151U (zh) | 液压支架试验台自动限位卡 | |
CN206038437U (zh) | 一种复合绝缘子拉力液压测试机 | |
CN203922377U (zh) | 单油缸快速串绳可旋转自动平衡悬挂装置 | |
CN201170757Y (zh) | 液压万向轮加载试验机 | |
CN104568439B (zh) | 3.6米大型风机轴承试验台 | |
CN210757669U (zh) | 一种产品设计用模型放置架 | |
CN2831059Y (zh) | 组合式砝码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