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2106Y -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22106Y
CN201022106Y CNU2007200000967U CN200720000096U CN201022106Y CN 201022106 Y CN201022106 Y CN 201022106Y CN U2007200000967 U CNU2007200000967 U CN U2007200000967U CN 200720000096 U CN200720000096 U CN 200720000096U CN 201022106 Y CN201022106 Y CN 20102210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ing device
vehicle interior
interior roof
contact element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00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芳莹
林志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000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2210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2210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2210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为一结合发光电路板(21)的中空环体(20),其两端具有与车内顶灯的左右二导电片(61)、(61’)电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第一触接件(31a)及/或第二触接件(31b)能配合有长度(L1)、(L2)的导电帽盖(40)(41),在配合后,能使第一及/或第二触接件(31a)、(31b)的长度(D1、D1)增长为第一接合长度(D2)及/或第二接合长度(D3)。以与车内顶灯的二导电片(61、61’)稳固接合并达良好电性连接效果。

Description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室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室内顶灯(60)构造如图15所示,是在顶壳(64)、及与顶壳结合的透明灯罩(63)内部设置一照明装置(50),该照明装置(50)是装设在二导电片(61、61’)之间并与二导电片(61、61’)接触;前述照明装置(50)的构造是由一电路板(51)、数个连接前述电路板的发光二极管(52)、二个与前述电路板(51)电连接且被导电片(61、61’)夹合固定的触接件(53、53’)、及一将电路板(51)与发光二极管(52)密封在内且二侧端与触接件(53、53’)结合的透明中空环体(54)所组成;当使用者拨动顶灯(60)的ON-OFF开关件(62)后,使正负电流传导至二导电片(61、61’),以照明装置(50)得电发光,反之,则不发光。关于这种汽车室内顶灯及照明装置的技术已公开在文献上,例如下列专利文献1、2所示。
专利文献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证号M287765「车内顶灯具的照明装置」,2006年2月21日公告。
专利文献2:中国台湾专利证号M293185「汽车室内LED灯转换的接电构造」,2004年7月1日公告。
传统汽车室内顶灯会因汽车制造商的不同而生产出不同形状、款式的顶灯,因此常造成顶灯(60)内的二导电片(61)距离有所不同,导致业者必须制造出数种不同款式(长度)的照明装置(50)来搭配导电片(61),如果一时找不到可搭配的照明装置(50),将使汽车室内顶灯(60)无法照明使用。
上述的问题点,同样都发生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能供各种不同汽车室内顶灯都能适用的照明装置,便成为本新型欲解决的主要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能能供各种不同汽车室内顶灯都能使用的照明装置,以避免因照明装置尺寸不合使汽车室内顶灯无法实施的问题重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点及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为一结合发光电路板(21)的中空环体(20)两端具有与左右二导电片(61、61’)电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触接件(31a)及/或第二触接件(31b)能配合长度(L1、L2)的导电帽盖(40、41),在配合后,能使第一及/或第二触接件(31a、31b)由原长度(D1、D1)增长为第一接合长度(D2)及/或第二接合长度(D3)。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相同,使得第一接合长度(D2)与第二接合长度(D3)皆相同。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并不相同,使得第一接合长度(D2)与第二接合长度(D3)不相同。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是锥状体,而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配合的导电帽盖(40、41)内壁具有与锥状体相同的锥度。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设置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而二导电帽盖(40,41)内设置与前述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结合的连接部(401、411)。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为公螺纹,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401、411)则是母螺纹。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第一及第二连接部为凹环(30c、30d),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则是凸环(402、412)。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内,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电连接,该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设置发光二极管(22)。
根据上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其中,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外,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电连接,该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设置发光二极管(2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当中空环体(20)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配合长度(L1、L2)的导电帽盖(40、41)后,能使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的长度(D1、D1)增长为第一接合长度(D2)及第二接合长度(D3);据此,中空环体(20)以一端及/或二端的触接件(31a、31b)配合导电帽盖(40、41),来解决第一触接件(31a)及/或第二触接件(31b)与导电片(61、61’)间造成的间隙问题,并使得第一触接件(31a)及第二触接件(31b)与二导电片(61、61’)间配合后能稳固结合并达到良好电性接触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当二导电帽盖(40、40’)的长度(L1、L2)相同时,能使照明装置(10)有二种不同长度的实施例来搭配二导电片(61、61’),例如①31mm的照明装置(10)一端结合导电帽盖(40)后成为34mm,②若另端再结合同尺寸的帽盖(40’)后就成为37mm。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当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并不相同,能使照明装置(10)有五种不同长度的实施例来搭配二导电片(61、61’),例如①31mm的照明装置(10)一端结合短尺寸的导电帽盖(40)后成为34mm,②若另端也是结合同尺寸的短帽盖(40’)后就成为37mm;③若34mm的照明装置(10)另端是结合长尺寸的导电帽盖(41)就成为39mm;④又31mm的照明装置(10)一端结合长尺寸的导电帽盖(41)就成为36mm;⑤若36mm的照明装置(10)另端再结合同尺寸的长导电帽盖(41)就成为41mm。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是锥状体,而导电帽盖(40、41)内壁是具有与锥状体相同的锥度,所以能利于快速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设置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而二导电帽盖(40,41)内则设置与前述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结合的连接部(401、411);通过连接部(30a、30b)与连接部(401、411)的配合,能达到紧固不松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当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为公螺纹,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401、411)则是母螺纹;在公螺纹与母螺纹螺合后,能达到紧固不松脱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当第一及第二连接部为凹环(30c、30d),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则是凸环(402、412);在凸环嵌入凹环后,能达到紧固不松脱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当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内时,会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电连接,这时中空环体(20)可保护发光电路板(21)板面所设置的发光二极管(22),并能防止积尘产生。
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10),当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外时,会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电连接,这时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能设置更多的发光二极管(22),使发光亮度更强及照明效果更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平面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平面组合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平面组合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7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平面组合图;
图9: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安装照明装置的示意图;
图10~图14: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数种不同尺寸示意图;
图15:为现有技术汽车室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立体分解图及平面组合图;图中揭示出一照明装置(10),为结合发光电路板(21)的中空环体(20),其两端具有与左右二导电片(61、61’)[参图9]电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前述第一触接件(31a)及/或第二触接件(31b)能配合长度(L1、L2)的导电帽盖(40、41),在配合后,能使第一及/或第二触接件(31a、31b)的长度(D1、D1)增长为第一接合长度(D2)及/或第二接合长度(D3)。
上述中,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相同,例如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都为3mm;其次,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亦可为不相同,例如导电帽盖(40)的长度(L1)为3mm,另一导电帽盖(41)的长度(L2)为5mm。
再者,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是锥状体,所以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配合的导电帽盖(40、41)内壁具有与锥状体相同的锥度,据此,能使二者在套接后达到紧配合效果。
上述照明装置(10)的发光电路板(21)是设在中空环体(20)内,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电连接,而发光二极管(22)是设置在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当正负电流传导至第一及第二触接性(31a、31b)时,会使发光二极管(22)得电而发光,反之则不发光。
第二实施例:
如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立体分解图及平面组合图;图中揭示出的照明装置(10)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实施例不同处在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分别设置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而二导电帽盖(40、41)内设置与前述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互为结合的连接部(401、411)。
上述中,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为公螺纹,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401、411)则是母螺纹,当公螺纹与母螺纹螺合后就能达到紧固不松脱的效果,因此,配合后的效果比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为优。
第三实施例:
如图5、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立体分解图及平面组合图;图中揭示照明装置(10)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照明装置(10)实施例不同处在于,第一及第二连接部为凹环(30c、30d),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则是凸环(402、412),当凸环嵌入于凹环后,就能达到紧固不松脱的效果。其次,在本实施例中,为使二帽盖(40、41)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易于套接及脱拔,则在二帽盖(40、41)的壁面设置具有可朝外扩张的弹片(403、413),每一弹片(403、413)的形成都是由壁面切割出二平行切沟后所造成。
第四实施例:
如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图中揭示出照明装置(10)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不同处在于照明装置(10)中的发光电路板(21)设置在中空环体(20)外,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电连接,而发光二极管(22)设置在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由于发光电路板(21)设置在中空环体(20)外,所以面积不受限,故可略增并扩大,因此板面上能设置更多的发光二极管(22),据此,能使发光亮度更强及照明效果更优。
上述中,发光电路板(21)与中空环体(20)的电连接方式,是以两侧端焊接在第一触接件(31a)及第二触接件(31b)外缘,此不但可达固定效果,更能达到电性连接作用;其次,也能由发光电路板(21)延伸出二条正负导线(未揭),而导线的另端则连接第一触接件(31a)及第二触接件(31b);甚至,在中空环体(20)外固定一母插座(未揭),母插座再结合二条设置在中空环体(20)内且分别与第一触接件(31a)及第二触接件(31b)连接的正负导线(未揭),当预设在发光电路板(21)的公插件(未揭)与前述母插座(未揭)插合后,就能使正负电流传导至发光电路板(21)。因此,由上述可知,发光电路板(21)外接在中空环体(20)外的固定方式具有数种,唯不论是采纳哪一种,都应涵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
以下,是介绍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安装方式及数种不同尺寸的照明装置,首先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内顶灯安装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中揭示的车内顶灯(60)构造与传统相同,都具有顶壳(64)、结合在顶壳下的透明灯罩(63)、及设置在灯罩一侧的开关件(62),在透明灯罩(63)内还设有二导电片(61、61’),而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10)即设置在二导电片(61、61’)之间且受二导电片夹合着。
由于不同车厂制造的车内顶灯(60)尺寸及款式会有不同,遂二导电片(61、61’)之间容纳照明装置(10)的间距就会不同,当照明装置(10)与二导电片(61、61’)间有余隙产生时,就表示照明装置(10)的规格不符,这时藉由本新型帽盖(图中仅揭示帽盖40)套接于第一触接件(31a)及/或第二触接件(31b),就能弥补上述余隙的形成,使二帽盖(40、41)与二导电片(61、61’)稳固结合且达到良好导电效果。
仅接着,如图10~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数种不同尺寸示意图,首先如图10所示,当31mm的照明装置(10)一端的触接件(31a)与6mm的帽盖(40)接合后,会成为一个34mm的照明装置(10)。
如图11所示,当上述34mm的照明装置(10)的另端触接件(31b)与6mm的帽盖(40’)[帽盖(40)与帽盖(40’)同尺寸]接合后,成为一个37mm的照明装置(10)。
如图12所示,当上述34mm的照明装置(10)的另端触接件(31b)与8mm的帽盖(41)接合后,成为一个39mm的照明装置(10)。
如图13所示,当31mm的照明装置(10)一端的触接件(31a)与8mm的帽盖(41)接合后,会成为一个36mm的照明装置(10)。
如图14所示,当上述36mm的照明装置(10)的另端触接件(31b)与8mm的帽盖(41’)[帽盖(41)与帽盖(41’)同尺寸]接合后,便成为一个41mm的照明装置(10)。
故由上述可知,当业者仅制造6mm尺寸的帽盖(40)、(40’)时,会有二种组合实施例变化(即图10、图11);当业者制造8mm尺寸的帽盖(41)、(41’)时,也会有二种组合实施例变化(即图13、图14);但当业者同时制造6mm、8mm二种不同尺寸的帽盖(40)、(41)时,就会有五种组合实施例变化(即图10~图14),因此,业者利用二种不同尺寸帽盖(40)、(41)能提供五种不同的照明装置(10)尺寸来搭配汽车用顶灯的二导电片(61、6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包括:一结合发光电路板(21)的中空环体(2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空环体(20)两端具有与车内顶灯的左右二导电片(61)、(61’)电连接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前述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连接导电帽盖(40)、(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为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二导电帽盖(40)、(41)的长度(L1)、(L2)并不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是锥状体,而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配合的导电帽盖(40)、(41)内壁具有与锥状体相同的锥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设置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而二导电帽盖(40)、(41)内设置与前述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结合的连接部(401)、(4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连接部(30a)、(30b)为公螺纹,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401)、(411)则是母螺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及第二连接部为凹环(30c)、(30d),而二帽盖(40)、(41)的连接部则是凸环(402)、(4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内,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电连接,该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设置发光二极管(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电路板(21)设在中空环体(20)外,并与两端的第一及第二触接件(31a、31b)电连接,该发光电路板(21)的板面设置发光二极管(22)。
CNU2007200000967U 2007-01-09 2007-01-09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210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00967U CN201022106Y (zh) 2007-01-09 2007-01-09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00967U CN201022106Y (zh) 2007-01-09 2007-01-09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22106Y true CN201022106Y (zh) 2008-02-13

Family

ID=3908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009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2106Y (zh) 2007-01-09 2007-01-09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2210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6971A (zh) * 2012-03-30 2012-07-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门板氛围灯头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6971A (zh) * 2012-03-30 2012-07-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门板氛围灯头总成
CN102606971B (zh) * 2012-03-30 2015-08-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门板氛围灯头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8055U (zh) 一种通用型led日光灯管
CN101725949A (zh) 一种可拆卸led照明灯具
CN201487902U (zh) 具有防水组卸结构的led灯杯
CN201539759U (zh) 灯具
CN201757293U (zh) 一种led灯泡结构
CN201022106Y (zh) 车内顶灯的照明装置
CN201575354U (zh) 发光二极管模组
CN205227137U (zh) 一种车用led灯
CN204806046U (zh) 一种灯带
WO2007012087A3 (en) Illumination unit with serpentine-shaped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N201739839U (zh) 一种组合式led条形灯
CN201606845U (zh) 一种带风扇的led灯
CN201496836U (zh) 一种组合式灯头
CN204240094U (zh) 一种led玉米灯
CN203628339U (zh) 一种一体化高安全性led灯管
CN201327872Y (zh) 低压电线便捷连接头
CN210372933U (zh) 一种应急球泡灯
CN204678106U (zh) 快速组装led灯
CN220891979U (zh) 一种能够快速更换发光单元的路灯罩
CN102606921A (zh) 平板灯泡
CN203131755U (zh) 灯用可拆卸电源
CN207990519U (zh) 一种便于安装定位的高光效汽车尾灯
CN202580721U (zh) 接插式8u一体节能灯
CN207990512U (zh) 一种led光源的汽车前照灯
CN210424910U (zh) 一种led玉米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