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6834Y -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06834Y
CN201006834Y CNU2007200471096U CN200720047109U CN201006834Y CN 201006834 Y CN201006834 Y CN 201006834Y CN U2007200471096 U CNU2007200471096 U CN U2007200471096U CN 200720047109 U CN200720047109 U CN 200720047109U CN 201006834 Y CN201006834 Y CN 20100683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vacuum chamber
dividing plate
air dividing
ano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471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JINOU LIGH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JINOU LIGH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JINOU LIGH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JINOU LIGH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471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0683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0683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0683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cuum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由上真空室、下真空室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和固定设置在该真空室下侧的液缸,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该真空管固定不动,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的轴线转动,上、下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可控性较强、真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具有在上、下真空室之间、及下真空室与灌缸之间的连通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系统较稳定、维修较容易。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一般分为单室、双室、多室三种,现有的双室真空机构一般通过比重块来控制上下两个真空室之间及下真空室与液缸之间的连通或断开,从而将进入上真空室的液体流回至液缸,正是由于采用比重块结构,只要上真空室或下真空室的液体达到一定值时,比重块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打开,经常出现上、下两个真空室之间、下真空室及液缸之间同时连通的状况,因此导致其可控性较差,真空度不稳定,另外,由于有些液体具有腐蚀性,比重块被腐蚀后容易出现打不开的状况,从而导致排液不良;另外如果比重块打不开,真空机构无任何保护措施,只有等到整个系统发生问题时,才能发现进行维修,使得系统非常不稳定,维修时也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上、下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可控性较强、真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上、下真空室之间、及下真空室与灌缸之间的连通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系统较稳定、维修较容易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由上真空室、下真空室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和固定设置在该真空室下侧的液缸,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该真空管固定不动,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的轴线转动,所述上真空室与所述下真空室之间设有一与真空室内壁固定的上分隔底板,该上分隔底板上开具有空腔,一上分气板与所述上分隔底板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上分气板与所述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空腔相通的上通道,该上通道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上分气板下侧设有另一上分气板,该另一上分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上并且对应所述上通道位置开具有大小相同的另一上通道;所述下真空室与所述液缸之间设有下分隔底板,该下分隔底板上开具另一空腔,一下分气板与该下分隔底板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下分气板与所述另一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另一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另一空腔相通的下通道,该下通道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下分气板下侧设有另一下分气板,该另一下分气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上并且在其上开具有与所述下通道大小相同的另一下通道,该另一下通道与所述下通道位置呈180度反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上真空室内设置有上分气板与另一分气板之间及下分气板与另一下分气板之间动作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
所述失控控制装置包括一浮球,该浮球通过一杆件与设置在真空室内的固定轴可转动配合,与所述杆件一体成形的固定块上设有感应磁铁,该感应磁铁与伸入所述真空室的干簧管配合,该干簧管与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电连接,以控制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的断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上、下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可控性较强、真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具有在上、下真空室之间、及下真空室与灌缸之间的连通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系统较稳定、维修较容易。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真空室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失控控制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上分气板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包括由上真空室10、下真空室11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1和固定设置在该真空室1下侧的液缸3,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2,该真空管2固定不动,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2的轴线转动,所述上真空室10与所述下真空室11之间设有一与真空室内壁固定的上分隔底板4,该上分隔底板4上开具有空腔40,一上分气板5(图中只示出上分气板5的正视图,其它另一上分气板6、下分气板8及另一下分气板9的形状结构与上分气板5完全相同,只是安装方式不同,因此其它三个分气板的正视图并没有给出,可参见上分气板5的正视图,每一分气板上均设有允许真空管2穿过的通孔(在图中未标出))与所述上分隔底板4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上分气板5与所述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空腔相通的上通道50,该上通道5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上分气板5下侧设有另一上分气板6,该另一上分气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对应所述上通道50位置开具有大小相同的另一上通道60;所述下真空室11与所述液缸3之间设有下分隔底板7,该下分隔底板7上开具另一空腔70,一下分气板8与该下分隔底板7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下分气板8与所述另一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另一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另一空腔相通的下通道80,该下通道8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下分气板8下侧设有另一下分气板9,该另一下分气板8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在其上开具有与所述下通道80大小相同的另一下通道90,该另一下通道90与所述下通道80位置呈180度反向设置。图1中所示状态为上真空室与下真空室连通,下真空室与灌缸封闭,此时,进入上真空室的液体进入下真空室;真空室1及液缸3转动时,带动上分气板5和下分气板8同步转动,当转过180度后,上分气板5的上通道50与另一上分气板6的另一上通道60位置错开180度,从而上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封闭,下分气板8的下通道80与另一下分气板9的另一下通道90位置对应,连通下真空室与灌缸,进入下真空室的液体进入灌缸内。该结构使得上、下真空室与下真空室及灌缸之间在同一时间只能择一连通且动作同步、可控性较强、真空度较稳定、排液效果较好。
所述上真空室10内设置有上分气板与另一分气板之间及下分气板与另一下分气板之间动作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12,所述失控控制装置12包括一浮球120,该浮球120通过一杆件121与设置在真空室内的固定轴122可转动配合,与所述杆件121一体成形的固定块123上设有感应磁铁124,该感应磁铁124与伸入所述真空室的干簧管125配合,该干簧管125与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电连接,以控制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的接通断开。干簧管125的原理为其周围的磁场强度达到或超过一定数值,其触点即吸合,其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述。工作时,当上分气板及另一上分气板之间或下分气板及另一下气板出现故障导致液体无法向灌缸排入时,液体过多导致浮球120随着浮力的增大而浮起,浮球120的浮起带动固定块123转动,当固定块123转动至干簧管125位置时,由于感应磁铁124的作用,干簧管125动作,断开主机电源(图中未示出)或真空泵的电源(图中未示出),该结构使得真空室一出现故障就可以及时发现,维修较方便,并使得系统整体较稳定。
所述杆件121下侧设有一限位杆126,该限位杆126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固定轴122上。

Claims (4)

1.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包括由上真空室(10)、下真空室(11)构成的可转动的真空室(1)和固定设置在该真空室(1)下侧的液缸(3),一依次伸入所述上、下真空室的真空管(2),该真空管(2)固定不动,所述真空室可绕该真空管(2)的轴线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真空室(10)与所述下真空室(11)之间设有一与真空室内壁固定的上分隔底板(4),该上分隔底板(4)上开具有空腔(40),一上分气板(5)与所述上分隔底板(4)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上分气板(5)与所述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空腔相通的上通道(50),该上通道(5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上分气板(5)下侧设有另一上分气板(6),该另一上分气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对应所述上通道(50)位置开具有大小相同的另一上通道(60);所述下真空室(11)与所述液缸(3)之间设有下分隔底板(7),该下分隔底板(7)上开具另一空腔(70),一下分气板(8)与该下分隔底板(7)固接,并设置在其下侧,该下分气板(8)与所述另一空腔位置对应,密封住该另一空腔,并在其上沿周向开具有与另一空腔相通的下通道(80),该下通道(80)的圆心角小于180度,紧邻下分气板(8)下侧设有另一下分气板(9),该另一下分气板(8)固定设置在所述真空管(2)上并且在其上开具有与所述下通道(80)大小相同的另一下通道(90),该另一下通道(90)与所述下通道(80)位置呈180度反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真空室(10)内设置有上分气板与另一分气板之间及下分气板与另一下分气板之间动作失控时的失控控制装置(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失控控制装置(12)包括一浮球(120),该浮球(120)通过一杆件(121)与设置在真空室内的固定轴(122)可转动配合,与所述杆件(121)一体成形的固定块(123)上设有感应磁铁(124),该感应磁铁(124)与伸入所述真空室的干簧管(125)配合,该干簧管(125)与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电连接,以控制主机电源或真空泵电源的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121)下侧设有一限位杆(126),该限位杆(126)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固定轴(122)上。
CNU2007200471096U 2007-01-04 2007-01-04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683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471096U CN201006834Y (zh) 2007-01-04 2007-01-04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471096U CN201006834Y (zh) 2007-01-04 2007-01-04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06834Y true CN201006834Y (zh) 2008-01-16

Family

ID=39002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47109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06834Y (zh) 2007-01-04 2007-01-04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0683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9342A (zh) * 2020-10-29 2021-02-02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式真空瓶罐封口机
CN112299341A (zh) * 2020-10-29 2021-02-02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瓶罐封口机的真空封口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9342A (zh) * 2020-10-29 2021-02-02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式真空瓶罐封口机
CN112299341A (zh) * 2020-10-29 2021-02-02 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瓶罐封口机的真空封口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72704U (zh) 一种充填装置
WO2017185885A1 (zh) 一种温差能驱动海洋剖面运动系统
CN201006834Y (zh) 一种全自动低真空灌装机真空机构的改良结构
CN108482412A (zh) 一种可调节的列车防积雪导流装置
CN201377615Y (zh) 一种充气阀门
CN102791362A (zh) 优化工作交换机系统
CN208750121U (zh) 一种新型复合式排气阀
CN114033856B (zh) 节水阀门
CN202418738U (zh) 一种独立三功能复合式排气阀
CN102322532B (zh) 一种零压开启遥控浮球阀
CN101936399B (zh) 二级反馈型自动阀
CN201934729U (zh) 一种煤气逆止水封阀
CN201651413U (zh) 气动三通换向阀
CN201152388Y (zh) 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水阀
CN201106692Y (zh) 流体控制阀
CN2881239Y (zh) 电磁阀
CN201583003U (zh) 能自动供水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01240825Y (zh) 一种电极式控制液位灌装装置
CN202769010U (zh) 防冻节水型电磁阀门
CN218122868U (zh) 一种演示流水作用的用具
CN201262269Y (zh) 自动给水装置
CN207587335U (zh) 一种气泡字幕生成设备
CN207418699U (zh) 一种自动取样的啤酒发酵罐试酒开关
CN216046887U (zh) 气浮自动恒定加气助力装置
CN202612724U (zh) 节水开关排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