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8608Y - 折合式编织藤俱 - Google Patents

折合式编织藤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8608Y
CN200988608Y CN 200620114833 CN200620114833U CN200988608Y CN 200988608 Y CN200988608 Y CN 200988608Y CN 200620114833 CN200620114833 CN 200620114833 CN 200620114833 U CN200620114833 U CN 200620114833U CN 200988608 Y CN200988608 Y CN 20098860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tan
bar
braiding
lower frame
coam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148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148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860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860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860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合式编织藤俱,其主要是让编织藤俱位于左、右两侧的围板,以插柱扣合的铰接连结型态结合于位于前、后围板的两侧,让未组立前的编织藤俱半成品能够加以折叠堆置,并且让底板直接利用四根螺栓结合于编织藤俱的底部,有效地以最精简的构造设计,组构成组装简易快速的编织藤俱。

Description

折合式编织藤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藤条片编织构成的藤制家俱,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折叠收合的折合式编织藤俱。
背景技术
采用藤条片编织构成的藤篮、藤箱及藤柜等藤制家俱,由于其具有自然古朴的风貌,以及透气不密封的特性,因此受到许多讲究产品质感的家庭所喜好及采用。其中,传统藤俱的制作方式,一般都是以藤枝、木条或金属杆构成固定型式的框架,再以藤条片逐一编织包覆框架而构成藤俱成品,由于传统固定型式的编织藤俱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相当大,无论是在储放或搬运等各方面均相当的麻烦不便,并且运送保存的费用高。
因此便有相关厂商开发设计出如中国ZL99255071.8号“可折叠的编织藤俱”新型专利案所揭露的折合式编织藤俱,该专利案于前、后、左、右围板的端角处,各设有一个呈三通型态的连接角块,将前、后、左、右围板连接在一起。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提供编织藤俱折叠收合的功能,不过其组成构件明显较多、构造复杂、成本高,并且组装或拆解均相当的费工费时,实在有再加以研究改进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折合式编织藤俱有关于前述构造复杂、成本高及组装费工费时等缺点及限制,本实用新型人开发设计出一种构造精简且组装容易的折合式编织藤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合式编织藤俱,其主要是让编织藤俱的四片围板以插柱形成可以折合的连结型态,并且底板能够直接利用四根螺栓结合于编织藤俱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以最精简的构造设计,即可以让未组装前的编织藤俱半成品能够加以折叠堆置,并且底板的组装或拆解均相当的简易快速,有效地达到简化制造或组装流程,以及降低成本等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合式编织藤俱,包括:
二分别位于前、后侧的第一围板,各第一围板于两侧各结合设有一柱管,并以藤条片编织构成一藤面;
二分别位于左、右侧的第二围板,各第二围板设有一上框杆、一下框杆及二平行连结于上、下框杆之间的连杆,其中于上、下框杆的两端各设有一呈折弯状的插柱,各插柱分别对正插设于各相对应的柱管而形成连结,并于下框杆两端的转角位置各贯设有一螺孔,同时以藤条片编织构成一藤面;以及
一位于底部的底板,该底板设有二间隔平行设置的架杆,各架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可对正第二围板所设相对应螺孔的管口,并各设有一螺栓以螺纹结合于各螺孔且由管口伸入相对应的架杆内,让底板固定于编织藤俱的底部,同时以藤条片编织构成一藤面。
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前述的折合式编织藤俱,其中所述的下框杆于两端的转角位置各形成有一扁平部,于该扁平部贯设有所述的螺孔。
前述的折合式编织藤俱,其中所述的上、下框杆的长度等长或不等长,并分别于两端以垂直或不垂直形态折弯设有所述的插柱,所述的第一围板设有一呈矩形或梯形的框架,于该框架两侧各设有一直杆,所述柱管的长度短于该直杆且焊接结合设于该直杆;又,所述的底板设有二分别连结于所述两架杆的相对应端部之间的连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让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围板,直接以插柱插设连结于位在第一围板两侧的柱管,并且让底板直接透过四根螺栓结合于编织藤俱的底部,有效地简化编织藤俱的组成构造,藉以降低编织藤俱的制造及组装成本。
2、本实用新型利用精简实用的连结构造设计,不需要任何的拆解工具,即可以将未组装前的编织藤俱半成品折合成扁平形态,大幅缩小占用的空间体积,十分方便于包装、堆置、储存及搬运,并且能够大幅减少出口报关及运送费用的支出。
3、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让底板直接透过四根螺栓结合于编织藤俱的底部,不仅组装相当地简便快速,十分适合使用人自行组立安装,并且整体的连结构造稳固牢靠,有效强化编织藤俱的产品耐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简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框架的组成构件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收合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折合式编织藤俱的较佳实施例,该编织藤俱包含有二分别位于前、后侧的第一围板10、二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围板20,以及一位于底部的底板30;其中:
前述的第一围板10设有一以金属管或金属杆所折制构成的矩形或梯形的框架11,如图所示的框架11为设计成矩形的实施形态,于矩形框架11两侧的直杆112各焊接结合设有一中空的柱管12,该柱管12的长度短于直杆112的长度,并于柱管12的上、下两端各形成有一管口122;请配合参看如图4所示,该第一围板10于框架11与柱管12结合后,以藤条片编织包覆于框架11及柱管12外部而于矩形框架11范围内形成一藤面13;
前述的第二围板20包括有一概呈形的上框杆21、一概呈形的下框杆22、二平行连结于上、下框杆21,22之间的连杆23,以及一利用藤条片编织构成的藤面24;其中,该上框杆21与该下框杆22均是以金属管或金属杆所折制构成,并且长度可以为等长或不等长,藉以分别配合矩形或梯形的第一围板10,如图所示的上、下框杆21,22的长度是设为等长的实施形态;于该上、下框杆21,22的两端各折弯形成有一插柱212,222,如图所示的插柱212,222是设为垂直折弯的实施形态,藉以让上、下框杆21,22能够以两端的插柱212,222分别由相对应柱管12的管口122插入而形成连结,并且让两连杆23分别以焊接结合方式,连结于上、下框杆21,22的两端部之间而形成矩形状的框架构造,请配合参看如图4所示,再以藤条片编织包覆于上、下框杆21,22及连杆23的外部而于第二围板20范围内形成一藤面24;如图2及图3所示,该下框杆22于两端的转角位置以打扁方式各形成有一扁平部224,并于各扁平部224贯设有一螺孔226;
前述的底板30以二间隔平行设置的架杆31及二分别连结于两架杆31两端部之间的连杆32而构成矩形状的框架构造,该架杆31的长度略短于前述第一围板10宽度且连杆32的长度略短于前述下框杆22的长度,并于架杆31的两端各形成有一管口312,请配合参看如图2及图4所示,再以藤条片编织包覆于架杆31及连杆32的外部而于底板30范围内形成一藤面33;如图2及图3所示,当底板30置设于第一、第二围板10,20所围设范围之间的底部时,两架杆31的各管口312可以对正相对应下框杆22的相对应螺孔226,再各以一螺栓34以螺纹结合于螺孔226后,由管口312伸入架杆31内,即可如图1及图4所示,将底板30组装结合于编织藤俱的底部;
如此,本实用新型极精简地利用前述的两第一围板10、两第二围板20及底板30,即可组立构成一种如图4所示的折合式编织藤俱。
如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于制造时,一般是将两第二围板20的上、下框杆21,22分别以插柱212,222相对插扣结合于两第一围板10的柱管12,让第一围板10与第二围板20的框架构造形成可以折叠收合的连结形态后,再分别以藤条片编织包覆而第一围板10及第二围板20的范围内而分别形成藤面13,24,配合底板30制作,即可以完成编织藤俱未完全组立的半成品;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未完全组立前的编织藤俱半成品折合成扁平形态,大幅缩小编织藤俱所占用的空间体积,藉以易于包装、堆置、储存及搬运。
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要进一步完成组立时,先将折叠收合形态的第一、第二围板10,20加以展开,并将底板30置于第一、第二围板10,20所围设范围的底部,再以四根螺栓34分别以螺纹结合于相对应的螺孔226且伸入底板30的架杆31内,即可将底板30组装结合于编织藤俱的底部,即可简便快速地完成编织藤俱的组立安装,并且整体的连结构造相当的稳固牢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人员,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折合式编织藤俱,包括有二分别位于前、后侧的第一围板、二分别位于左、右侧的第二围板,以及一位于底部的底板,并于第一围板、第二围板及底板分别形成有一以藤条片编织所构成的藤面;其特征在于:
前述的第一围板于两侧各结合设有一柱管;
前述的第二围板设有一上框杆、一下框杆及二平行连结于上、下框杆之间的连杆,其中于上、下框杆的两端各设有一折弯状的插柱,各插柱是分别对正插设于各相对应的柱管而形成连结,于下框杆两端的转角位置各贯设有一螺孔;
前述的底板设有二间隔平行设置的架杆,各架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可对正第二围板所设相对应螺孔的管口,并各设有一螺栓以螺纹结合于各螺孔且由管口伸入相对应的架杆内,让底板固定于编织藤俱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合式编织藤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杆于两端的转角位置各形成有一扁平部,于该扁平部贯设有所述的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合式编织藤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框杆的长度等长,并分别于两端各垂直折弯设有所述的插柱;所述的第一围板设有一矩形框架,于该矩形框架两侧各形成一直杆,所述柱管的长度短于该直杆且焊接结合设于该直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合式编织藤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设有二分别连结于所述两架杆的相对应端部之间的连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合式编织藤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框杆的长度不等长,并且所述的第一围板设有一梯形框架,于该矩形框架两侧各形成一直杆,所述柱管的长度短于该直杆且焊接结合设于该直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合式编织藤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设有二分别连结于所述两架杆的相对应端部之间的连杆。
CN 200620114833 2006-04-28 2006-04-28 折合式编织藤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860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4833 CN200988608Y (zh) 2006-04-28 2006-04-28 折合式编织藤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4833 CN200988608Y (zh) 2006-04-28 2006-04-28 折合式编织藤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8608Y true CN200988608Y (zh) 2007-12-12

Family

ID=38939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1483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8608Y (zh) 2006-04-28 2006-04-28 折合式编织藤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860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0058A (zh) * 2016-03-14 2016-06-08 杭州华耀家具有限公司 拼装式支撑架及编藤家具
CN112089224A (zh) * 2020-08-27 2020-12-18 安徽信达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折叠的藤条编织收纳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0058A (zh) * 2016-03-14 2016-06-08 杭州华耀家具有限公司 拼装式支撑架及编藤家具
CN112089224A (zh) * 2020-08-27 2020-12-18 安徽信达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折叠的藤条编织收纳筐
CN112089224B (zh) * 2020-08-27 2021-11-16 安徽信达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折叠的藤条编织收纳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9618A (zh) 榫卯式家具
CN200988608Y (zh) 折合式编织藤俱
CN201533674U (zh) 新型衣柜内架
CN202979720U (zh) 一种袋栽食用菌栽培筐
CN207400553U (zh) 一种采用插接式纸材的模数化组合搁架家具
CN204363360U (zh) 收纳柜
CN201409636Y (zh) 可折叠式金属收纳储物柜
CN202784071U (zh) 组合收纳盒
CN206102071U (zh) 一种模块化组合书架
CN207100926U (zh) 一种全榫卯结构式多柜体实木衣柜
CN202698379U (zh) 一种柜床两用家具
CN208725318U (zh) 一种可旋转且重复拆装的展架
CN201775256U (zh) 组合式衣柜架
CN2401469Y (zh) 可折叠的编织藤俱
CN201097809Y (zh) 组合式收纳橱柜
CN218999778U (zh) 支撑强化结构、桌子及置物架
CN203262647U (zh) 一种可具备不同层数的垂直空间置物架
CN208850865U (zh) 一种组合式折叠书柜
CN101991279A (zh) 可拆卸储物箱
CN210842103U (zh) 带有立架的柜子
CN214103737U (zh) 一种方便拼接的书柜
CN209959665U (zh) 一种新型收纳与支撑的快装结构
CN219438528U (zh) 一种置物架
CN211443118U (zh) 一种美容器具放置架
CN202553075U (zh) 一种沙发床的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

Termination date: 201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