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4894Y - 涂改笔 - Google Patents

涂改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4894Y
CN200984894Y CN 200620154606 CN200620154606U CN200984894Y CN 200984894 Y CN200984894 Y CN 200984894Y CN 200620154606 CN200620154606 CN 200620154606 CN 200620154606 U CN200620154606 U CN 200620154606U CN 200984894 Y CN200984894 Y CN 20098489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pen
housing
penholder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546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546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489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489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489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涂改笔,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涂改笔。本实用新型包括笔杆(1)、笔头(2)、容墨及出墨装置(3),所述笔头(2)与所述笔杆(1)底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位于所述笔杆(1)内部,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装置(4),所述涂改装置(4)设置于所述涂改笔上。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文具领域。

Description

涂改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带有涂改及书写功能的笔。
背景技术
笔是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文具。现有常见的笔如水笔、圆珠笔、钢笔等在写出字迹后不能象铅笔那样可以用橡皮擦除,因此对修改带来不便。现在还有用来覆盖各种笔写出的字迹的涂改液或褪色灵或涂改带,用涂改液或褪色灵或涂改带不仅可以修正错误的字迹,减少重新书写的麻烦,省时省事,而且使书面整洁、美观。目前市场上的笔和涂改液(或褪色灵或涂改带)作为两类文具单独出售和使用,实际上二者往往需要经常在一起使用,就象铅笔和橡皮一样,而现有状况会带来使用不便的缺点,如果其中一个丢失或遗忘——尤其是涂改液(或褪色灵或涂改带)由于体积较小更易于丢失——就会给书写过程带来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涂改笔。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笔杆、笔头、容墨及出墨装置,所述笔头与所述笔杆底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位于所述笔杆内部,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装置,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涂改笔上。
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笔杆尾端。
所述涂改装置包括壳体、壳帽,所述壳体内装有涂改液或褪色灵,所述壳帽与所述壳体上部相连接,所述壳体下部与所述笔杆尾端相固定连接。
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所述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与所述涂改装置相适配。
所述涂改液添加装置包括按压键、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笔杆、笔头、容墨及出墨装置,所述笔头与所述笔杆底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位于所述笔杆内部,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装置,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涂改笔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笔帽,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笔帽上。
所述涂改装置包括壳体、壳帽,所述壳体内装有涂改液或褪色灵,所述壳帽与所述壳体上部相连接,所述笔帽包括帽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帽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所述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与所述涂改装置相适配。
所述涂改液添加装置包括按压键、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笔杆、笔头、容墨及出墨装置,所述笔头与所述笔杆底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位于所述笔杆内部,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装置,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涂改笔上。
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笔杆的内腔,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与所述涂改装置通过笔芯切换装置相连接适配。
所述笔芯切换装置包括导向块、弹簧、拨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四种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笔杆、笔头、容墨及出墨装置,所述笔头与所述笔杆底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位于所述笔杆内部,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装置,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涂改笔上。
所述涂改装置包括壳体、涂改带收放轮组、涂改带导头、涂改带,所述壳体与所述笔杆相连接,所述涂改带两端分别与所述涂改带收放轮组的两个导轮相缠绕连接、中部绕过所述涂改带导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涂改装置,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涂改笔上,这样,就使得所述涂改装置与笔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兼有书写功能及用涂改液或褪色灵或涂改带修改错误笔迹功能的涂改笔,书写时同现有书写笔一样,在需要修改时,用同一支笔即可涂改覆盖掉有误的笔迹,使原本分开但功能彼此相关联的物品成为一个产品,不仅结构简单,综合成本低于分开的二者之和,而且使用方便,不易丢失和遗忘,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应群体广泛;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涂改装置设置于所述笔杆尾端或者设置于所述笔帽上或者设置于所述笔杆的内腔,因此对水笔、圆珠笔、钢笔等各种笔结合涂改液或褪色灵或涂改带成为一体均适用,故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可使本实用新型在外形上与现有书写笔相一致,使用起来上手快,不会产生不适应感;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涂改装置为可拆卸连接,因此在涂改液用尽后可直接更换所述涂改装置,故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好,易于大批量生产且互换性好;
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所述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与所述涂改装置相适配,在所述涂改装置内的涂改液或褪色灵用尽后,可用所述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添加涂改液或褪色灵,避免浪费,故本实用新型可长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书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存放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涂改液添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笔杆1、笔头2、容墨及出墨装置3、涂改装置4,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为水笔芯,当然也可以为圆珠笔芯或者钢笔墨水囊,所述笔头2与所述笔杆1底部通过螺纹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位于所述笔杆1内部,所述涂改装置4设置于所述涂改笔1尾端,所述涂改装置4包括壳体41、壳帽42,所述壳体41内装有涂改液43,所述壳帽42与所述壳体41上部通过凸缘和凹坑相卡接,使用涂改液涂改时将所述壳帽42拔出即可,当然所述壳帽42与所述壳体41上部也可以通过螺纹等其它方式相连接,所述壳体41下部与所述笔杆1尾端通过螺纹相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卡接等其它方式相连接,同时所述壳体41底部顶住笔芯以使笔芯定位,所述壳体41、所述壳帽42与所述笔杆1的最大外径尺寸相同,这样使整个笔外形一致。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还包括笔帽5,所述涂改装置4设置于所述笔帽5上,所述笔帽5包括帽体51、卡子52,所述壳体41与所述帽体51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笔帽除了本身功能外,还有涂改液功能。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1下部与所述笔杆1尾端的连接方式,通过与所述壳体41底部一体成型的裙部44的内圆柱面与所述笔杆1尾端的外圆柱面的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实现固定连接,即将所述涂改装置4通过插拔的方式与所述笔杆1连接,更易于更换所述涂改装置4,另外,本实施例所述壳体41内装有褪色灵43,褪色灵用于修改笔迹,其作用同涂改液类似。特别指出,本实施例的所述涂改装置4亦是一个“涂改套”,所述“涂改套”可根据各种笔的尾端大小定型生产,单独销售,并与现有的笔一起使用。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1下部与所述笔杆1尾端的连接方式,通过一个弹性套6套在所述壳体41下半部及所述笔杆1尾端实现固定连接,这样,利用所述弹性套6的弹性,同一个涂改装置4与所述弹性套6一起可以与不同粗细但尺寸接近的不同笔杆1相连接,以使所述涂改装置4适应不同的笔杆1,有更好的兼容性及互换性,所述弹性套6可采用橡胶制造。特别指出,本实施例的所述涂改装置4及所述弹性套6共同组成一个“涂改套”,所述“涂改套”可根据各种笔的尾端大小定型生产,单独销售,并与现有的笔一起使用。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类似多芯圆珠笔的结构,本实施例包括笔杆1、笔头2、容墨及出墨装置3、涂改装置4,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为圆珠笔芯,所述涂改装置4与圆珠笔芯外形相仿,所述笔头2与所述笔杆1底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与所述涂改装置4均位于所述笔杆1内腔,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与所述涂改装置4通过笔芯切换装置相连接适配,所述笔芯切换装置包括导向块71、弹簧72、拨杆73,所述笔芯切换装置可采用现有的两芯及多芯圆珠笔结构。本实施例的所述涂改装置4与圆珠笔芯外形相仿,使用方法也一样,通过所述笔芯切换装置实现书写和涂改的功能转换。
实施例六:
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为在钢笔上加设所述涂改装置4,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为钢笔墨水囊,同时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液添加装置8,所述涂改液添加装置8与所述涂改装置4相适配,所述涂改液添加装置8包括按压键81、出液口82,在需要向所述涂改装置4内添加涂改液时,将所述出液口82对准所述涂改装置4的出液口并对所述按压键81施力即可,避免了涂改液用完后将所述涂改装置4抛弃,更加节约、环保。
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涂改装置4包括壳体45、涂改带收放轮组46、涂改带导头47、涂改带48,所述壳体45与所述笔杆1相连接,所述涂改带48两端分别与所述涂改带收放轮组46的两个导轮相缠绕连接、中部绕过所述涂改带导头47,修改字迹时,将所述涂改带导头47压在待修改涂覆的字迹上稍加用力使所述涂改带48移动,即所述涂改带48从所述涂改带收放轮组46的一个轮缠绕到另一个轮上,所述涂改带48表面的涂覆层材料便覆盖住笔迹,和现有涂改带使用方法一样,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所述涂改装置4在用完后可以替换,更加方便使用及降低费用。所述涂改装置4与整个笔的连接方式还有各种可能的变形,不限于实施例中所述。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文具领域。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及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涂改笔,包括笔杆(1)、笔头(2)、容墨及出墨装置(3),所述笔头(2)与所述笔杆(1)底部相固定连接,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位于所述笔杆(1)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装置(4),所述涂改装置(4)设置于所述涂改笔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装置(4)设置于所述笔杆(1)尾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装置(4)包括壳体(41)、壳帽(42),所述壳体(41)内装有涂改液或褪色灵(43),所述壳帽(42)与所述壳体(41)上部相连接,所述壳体(41)下部与所述笔杆(1)尾端相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笔帽(5),所述涂改装置(4)设置于所述笔帽(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装置(4)包括壳体(41)、壳帽(42),所述壳体(41)内装有涂改液或褪色灵(43),所述壳帽(42)与所述壳体(41)上部相连接,所述笔帽(5)包括帽体(51),所述壳体(41)与所述帽体(51)为一体成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笔还包括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8),所述涂改液或褪色灵添加装置(8)与所述涂改装置(4)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液添加装置(8)包括按压键(81)、出液口(8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装置(4)设置于所述笔杆(1)的内腔,所述容墨及出墨装置(3)与所述涂改装置(4)通过笔芯切换装置相连接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芯切换装置包括导向块(71)、弹簧(72)、拨杆(7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改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改装置(4)包括壳体(45)、涂改带收放轮组(46)、涂改带导头(47)、涂改带(48),所述壳体(45)与所述笔杆(1)相连接,所述涂改带(48)两端分别与所述涂改带收放轮组(46)的两个导轮相缠绕连接、中部绕过所述涂改带导头(47)。
CN 200620154606 2006-12-12 2006-12-12 涂改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489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4606 CN200984894Y (zh) 2006-12-12 2006-12-12 涂改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4606 CN200984894Y (zh) 2006-12-12 2006-12-12 涂改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4894Y true CN200984894Y (zh) 2007-12-05

Family

ID=3891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5460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4894Y (zh) 2006-12-12 2006-12-12 涂改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4894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92600U (zh) 一种无笔芯中性笔
CN200984894Y (zh) 涂改笔
CN201824679U (zh) 新型混合钢笔
CN201721172U (zh) 自来水式毛笔
CN101016014A (zh) 涂改笔
CN201922731U (zh) 双头笔
CN2889736Y (zh) 一种组合结构的文具
CN201020989Y (zh) 双头办公笔
CN203142144U (zh) 修正液水笔一体笔
CN201922706U (zh) 一种一次性更换笔芯的板书笔
CN201456675U (zh) 纸卷水溶彩色铅笔
CN201102397Y (zh) 带铅芯盒的自动铅笔
CN204432062U (zh) 具有循环使用备用墨囊的按动钢笔
CN210390573U (zh) 一种diy组合笔
CN203438702U (zh) 一种书写笔笔尖及其书写笔
CN210553781U (zh) 一种中性墨水圆珠笔
CN2461775Y (zh) 一种可伸缩和旋转的中性墨水笔芯
CN201240155Y (zh) 板书笔
CN201693883U (zh) 一种双色圆珠笔
CN201626203U (zh) 一种三用笔
CN201890001U (zh) 油漆记号笔
CN2508974Y (zh) 多用组合笔
CN201077264Y (zh) 带橡皮的两用笔
CN2645927Y (zh) 带有涂改功能的书写笔
CN201128313Y (zh) 圆珠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 unit 11, building 402, grand metro, Tang Jiayuan, Guangdong, Zhuhai Province, 519000

Patentee after: Tang Yang

Address before: 26 2A, Anju residential garden, Renmin West Road, Guangdong, Zhuhai Province, China: 519000

Patentee before: Tang Yan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