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3308Y -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3308Y
CN200983308Y CN 200620165975 CN200620165975U CN200983308Y CN 200983308 Y CN200983308 Y CN 200983308Y CN 200620165975 CN200620165975 CN 200620165975 CN 200620165975 U CN200620165975 U CN 200620165975U CN 200983308 Y CN200983308 Y CN 20098330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il
primary winding
leakage inductance
coil
inductan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659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适安
黄敬文
呼志明
唐嘉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SP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FSP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SP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SP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 2006201659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330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330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330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包括:初级绕组线圈;次级绕组线圈,由次级绕组线圈相对该初级绕组线圈以匝数比变压输出电力;以及漏感控制线圈,根据耦合率绝缘绕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且电连接该初级绕组线圈,并通过该漏感控制线圈与该次级绕组线圈的电磁耦合以输出控制电力信号,该控制电力信号输入该初级绕组线圈以控制该初级绕组线圈的漏感。

Description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特别是一种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电子组件,请参照图1所示,是现有变压器的结构立体分解图,该变压器1包括初级绕线圈10及隔设于初级绕线圈10的次级绕线圈11,初级绕线圈10通过铁心12而与次级绕线圈11产生电磁耦合效应,由此转换电压。
上述变压器1由于初级绕线圈10与次级绕线圈11相邻而使得变压器1的漏感(Leakage Inductance)过大,也造成电压转换上的能量损失较高,为此,市面上还有一种变压器2,请参照图2所示,是另一现有变压器的架构示意图,该变压器2是三层绕式变压器(俗称三明治绕法的变压器),由上、中、下三层分别设有第一初级绕组线圈20、次级绕组线圈21以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22,由于初级绕组20,22与次级绕组线圈21不相邻,因此其漏感极小,且能量损失也低。
然而,上述两种变压器1,2在搭配非对称式半桥振荡电路时,因其漏感过大或过小而无法提供非对称式半桥振荡电路所需的漏感,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控制漏感大小的变压器,已为电器生产商所共同努力的一大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控制漏感的变压器,其通过漏感控制线圈与次级绕组线圈的电磁耦合以输出控制电力信号,并由此控制该初级绕组线圈的漏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包括:初级绕组线圈;次级绕组线圈,由次级绕组线圈相对该初级绕组线圈以匝数比变压输出电力;以及漏感控制线圈,根据耦合率绝缘绕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且电连接该初级绕组线圈,并通过该漏感控制线圈与该次级绕组线圈的电磁耦合以输出控制电力信号,该控制电力信号输入该初级绕组线圈以控制该初级绕组线圈的漏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可控制漏感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变压器的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另一现有变压器的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部份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1、图3-2以及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部份外观立体以及架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包括:
初级绕组线圈30;
次级绕组线圈32,由次级绕组线圈32相对该初级绕组线圈30以匝数比变压输出电力,其中,初级绕组线圈30通过铁心33而与次级绕组线圈32产生电磁耦合效应,在本实施例中,该初级绕组线圈30隔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32;以及
漏感控制线圈34,根据耦合率绝缘绕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32且电连接该初级绕组线圈30,并通过该漏感控制线圈34与该次级绕组线圈32的电磁耦合以输出控制电力信号,该控制电力信号输入该初级绕组线圈30以控制该初级绕组线圈30的漏感,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绕组线圈30与漏感控制线圈34分设于两导线,并通过两导线的线端缠接与线端31,341的分接而令初级绕组线圈30与漏感控制线圈34呈现串联形式并由此传递该控制电力信号,且该漏感控制线圈34由初级绕组线圈30跨越并环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32。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初级绕组线圈30与漏感控制线圈34分设于两导线,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初级绕组线圈30与漏感控制线圈34也可同设于一导线,此导线的一部份线段为初级绕组线圈30,其余部份线段则为漏感控制线圈34。此外,次级绕组线圈32与漏感控制线圈34的绝缘绕设方式可为次级绕组线圈32与漏感控制线圈34中的一个环设有绝缘层,另一个则为裸露铜线,也可以两个分别都设有绝缘层,但其电磁耦合效果较差。
由此,变压器上所设置的漏感控制线圈34可根据使用者所需的耦合率而设计漏感控制线圈34绕设于次级绕组线圈32的绕设圈数,如果耦合率所需较高,则漏感控制线圈34的绕设圈数则相对增加,如果耦合率所需较低,则漏感控制线圈34的绕设圈数则相对减少,并通过设定绕设圈数的漏感控制线圈34与次级绕组线圈32的电磁耦合即可控制该初级绕组线圈30的漏感。
请参照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是以三层绕式变压器为架构,该初级绕组线圈30设有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该次级绕组线圈32夹设于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且该漏感控制线圈34环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32并电连接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其中,该漏感控制线圈34与初级绕组线圈30分别设置于相异的导线上,并通过该漏感控制线圈34与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的电连接以传递该控制电力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漏感控制线圈34仅以串联形式电连接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该漏感控制线圈34也可仅以串联形式电连接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或同样以串联形式两端分接于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与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以传递该控制电力信号。
由此,三层绕式变压器上所设置的漏感控制线圈34也可根据使用者所需的耦合率而设计漏感控制线圈34绕设于次级绕组线圈32的绕设圈数,并通过设定绕设圈数的漏感控制线圈34与次级绕组线圈32的电磁耦合即可控制该初级绕组线圈30的漏感。
请参照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初级绕组线圈30在上、中、下分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以及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其中,该次级绕组线圈32设于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旁,且该漏感控制线圈34由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的线端跨接并绝缘环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32,并由该漏感控制线圈34与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的线端缠接而呈现串联形式以传递该控制电力信号。
需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该漏感控制线圈34由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的线端跨接并绝缘环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32,然而实际操作中,该漏感控制线圈34也可由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或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的线端跨接以达到电磁耦合,并由该漏感控制线圈34对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与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的任一个或其组合进行线端缠接而呈现串联形式以传递该控制电力信号。
因此,通过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与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对次级绕组线圈32产生的漏感较小,而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对次级绕组线圈32产生的漏感较大,因此使用者可根据耦合率而取决由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与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的任一个或其组合对漏感控制线圈34进行电连接。
请参照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延伸设计,本实施例也在初级绕组线圈30的上、中、下分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以及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该次级绕组线圈32也设于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旁,该漏感控制线圈34也由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的线端跨接而呈现串联形式并绝缘环设于该次级绕组线圈32。
其中,本实施例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该初级绕组线圈30连接于电路板36内传导电路360的一端362,且该漏感控制线圈34连接于电路板36内传导电路360的另一端364,并通过该电路板36的传导电路360以传递该控制电力信号。
由此,漏感控制线圈34通过电路板36的传导电路360而与初级绕组线圈30内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与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的任一个或其组合进行电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是运用漏感控制线圈34与次级绕组线圈32的电磁耦合以输出控制电力信号,由此控制该初级绕组线圈30的漏感,因此使用者可根据耦合率而设定漏感控制线圈34的绕设圈数,并根据漏感控制线圈34的绕设圈数调变控制电力信号,进而决定初级绕组线圈30的漏感,如此一来,无论是任意型式的变压器都可以由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漏感控制线圈34与次级绕组线圈32的设计,取得使用者所需的漏感,并进而提供非对称式半桥振荡电路所需漏感,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具创造性及符合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要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级绕组线圈(30);
次级绕组线圈(32),由次级绕组线圈(32)相对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以匝数比变压输出电力;以及
漏感控制线圈(34),根据耦合率绝缘绕设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且电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并通过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的电磁耦合以输出控制电力信号,所述控制电力信号输入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以控制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的漏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与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同设于一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与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分设于两导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环设有绝缘层,且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是裸露铜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环设有绝缘层,且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是裸露铜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分别环设有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设有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夹设于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且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环设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并电连接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设有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夹设于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且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环设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并电连接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设有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夹设于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且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环设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并电连接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及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在上中下分别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一初级绕组线圈(300)、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以及第三初级绕组线圈(304),且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由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的线端跨接并绝缘环设于位于第二初级绕组线圈(302)旁的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隔设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且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由初级绕组线圈(30)跨越并环设于所述次级绕组线圈(3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线圈(30)连接于电路板(36)内传导电路(360)的一端(362),且所述漏感控制线圈(34)连接于所述电路板(36)内传导电路(360)的另一端(364),并通过所述电路板(36)的传导电路(360)以传递所述控制电力信号。
CN 200620165975 2006-12-05 2006-12-05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330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65975 CN200983308Y (zh) 2006-12-05 2006-12-05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65975 CN200983308Y (zh) 2006-12-05 2006-12-05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3308Y true CN200983308Y (zh) 2007-11-28

Family

ID=38910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6597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3308Y (zh) 2006-12-05 2006-12-05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330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113B (zh) * 2009-07-02 2011-10-19 昆山贯捷电子有限公司 变压器与其绕线架及应用此变压器的背光模块
WO2018094810A1 (zh) * 2016-11-23 2018-05-31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Llc变压器及开关电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113B (zh) * 2009-07-02 2011-10-19 昆山贯捷电子有限公司 变压器与其绕线架及应用此变压器的背光模块
WO2018094810A1 (zh) * 2016-11-23 2018-05-31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Llc变压器及开关电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1181B (zh) 一种磁集成双端变换器
CN106971828B (zh) 板式变压器及带有该变压器的适配器和充电器
CN101707121A (zh) 具有分裂初级绕组的变压器
CN109617250A (zh) 一种基于组合型拓扑的抗偏移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CN102938608B (zh) 一种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无源元件集成装置
CN204408198U (zh) 变压器和变压设备
CN109861548A (zh) 一种混合功率模块型直流变压器
CN202282235U (zh) 等离子电视机以太网耦合变压器
CN200983308Y (zh) 具有漏感控制架构的变压器
CN107204235B (zh) 变压器单元及电源转换电路
CN207542046U (zh) 一种变压、电感集成装置
CN108492958B (zh) 一种串联式多相交错耦合电感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20661B (zh) 一种电力电子变压器
CN103594237B (zh) 一种18脉冲移相整流变压器
CN211879199U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半匝结构
CN103745800A (zh) 一种脉冲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12113Y (zh) 一种集成有独立电感元件的变压器
CN2872562Y (zh) 高能效交流变压器
CN208444720U (zh) 一种高频变压器
CN201805356U (zh) 调压式整流变压器
CN202422964U (zh) 一种变压器和变压装置
CN102403910A (zh) 一种调压式整流变压器
CN2872699Y (zh) 负互感滤波器
CN2594947Y (zh) 防雷击防干扰容性变压器
CN201829308U (zh) 变压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8

Termination date: 2015120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