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77217Y -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 Google Patents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77217Y
CN200977217Y CN 200620111706 CN200620111706U CN200977217Y CN 200977217 Y CN200977217 Y CN 200977217Y CN 200620111706 CN200620111706 CN 200620111706 CN 200620111706 U CN200620111706 U CN 200620111706U CN 200977217 Y CN200977217 Y CN 20097721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motor
electric machine
machine support
inn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117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朝伟
何栎
杨永齐
胡军
傅明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06201117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7721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7721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7721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它主要由左端固定头(1)、左连接套(3)、电机(4)、电机支架(5)、铜套(6)、导向键(7)、外套筒(8)、内套筒(9)、中心螺杆(10)、右端固定头(12)组成。手术时,将其装入人体骨髓内用销钉与骨相连。当电机转动时,中心螺杆转动,并带动内套筒绕螺纹在内套筒内轴向移动,从而对骨骼牵伸、延长。当电机不转动时,所述骨延长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它对骨骼起内固定作用。如果电机反转,可以实现收缩。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创伤小,安放在长骨骨髓腔内,护理、锻炼方便,美观。既可作内固定器用,又不需要外力牵引患者即可根据需要自控骨骼延长,其长度可任意调节,单次延长长度可小到0.1mm,延长精度高。不干扰和破坏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或肢体延长。

Description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件,具体讲,是一种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背景技术
用于肢体不等长治疗的延长技术源于Codivilla对骨延长的构思,经过许多学者的改良与完善,逐步形成今天的状况。并逐渐延伸至骨缺损治疗、畸形矫治和人体增高术。传统的骨延长以骨外固定器为主要实现手段,骨外固定器被视为骨延长中的关键技术和器材,因此派生出多种空间构型和功能的骨外固定器。但无论骨外固定器如何改进,其置于肢体外表而在体外直接牵伸的基本法则并未改变,因此外固定器所带来的针道感染、体表大量皮肤瘢痕、治疗期间的不方便及不美观等弊端也无法克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组织再生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以及材料、工程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为延长器结构与性能的改进,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肢体动态同步延长器、内外结合延长系统和全植入延长器,就是肢体延长术的三大突破,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延长器还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在复杂性肢体不等长的治疗中,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就国内学术界公认的、常用的和有影响的几种延长器作一简单介绍。骨延长器是治疗骨缺损和肢体不等长的器械,也是用作增高术的器械,故在此一并加以介绍。
1、全环式骨延长器:如图4所示,前苏联伊利扎诺夫(Ilizarov)实用新型。外植式全环式构型,由上下圆环通过多根可伸长的细钢杆连接,圆环外套在肢体表面,经圆环向中间肢体交叉穿放钢针夹持骨骼,圆环之间由支架连接,支架上安装螺母,手工扭动螺母,实现支架延伸,带动圆环拉伸骨骼。这种全环式骨延长器,稳定性好、受力均匀,方便力线偏差的矫正,可以简单离床行走。
其缺点是:延长幅度受限、治疗周期长、钢针疤痕多,操作难度大,全靠手工操作、操作精度低,容易发生骨延长术固有的并发症。钢针裸露皮外,容易继发感染,需要经常护理。支架在体外,不美观,不便于保护患者隐私;支架重量大,不能大范围户外活动及功能锻炼。肢体延长时钢针固定周围软组织,影响关节活动。
2、单侧骨延长器:如图5所示,瓦格纳(Wagner 1971)和巴西尼(Bastsiani 1984)分别研制了类同的单侧延长器。现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名为Orthofix单侧延长器(商品名)。单侧延长器主要是把全环式骨延长器的圆环改为扁平式结构,使用钢针4-6枚,直径通常为5-6mm。其控制方式同样是在支架上安装螺母,手工扭动螺母,实现支架延伸,带动支架拉伸骨骼。
其缺点是:该延长器固定稳定性很差,一般不适于成年人的手术,多用于小儿。延长幅度受限、治疗周期长、钢针疤痕大,针孔容易感染。因偏心受力,易发生轴线偏差,更容易发生骨延长术固有的并发症。钢针裸露皮外,容易继发感染。支架在体外,不美观,不便于患者保护隐私;支架重量大,不能大范围户外活动及功能锻炼。需要经常护理。肢体延长时钢针固定周围软组织,影响关节活动。
3、内植式骨延长器:如图6所示,中国专利99249639.X公开了一种“长骨髓内延长器”,这种延长器由筒体、拉杆、棘爪、弹簧、限位销钉、防转动限位销钉等组成。手术时将其装入人体长骨髓腔内用销钉与骨相连,然后将骨截为两段,在牵引器械外力作用下拉杆对于筒体向外拉开,此时拉杆上装设的棘爪沿着筒体内壁上的一排棘齿运动,当到达预定骨延长度后自锁限位,待新骨痂长并达塑形后即可将该机构取出。该机构虽然具有不损伤神经和血管、可避免伤口感染和肢体肿胀及减少皮肤疤痕的优点,但其缺点是:操作麻烦,患者不能自行实施延长,每次延长需医务人员用牵引器械帮助,而且牵引力度难以准确控制,因此实用性极差。因是棘齿运动,延长精度较差,并且不能收缩,即是说,如果因为操作失误、外部牵引力过大,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棘爪,根本不能缩回来;一次过度延长,将严重损伤周围神经、影响血液供应,严重者可导致肢体瘫痪或坏死。其临床应用风险极大。
现有骨延长器共有的缺点是,都采用人工外力控制实现延长器的拉伸,伸展的控制精度较低,操作难度大,临床应用中误操作带来的风险极大。而且还容易干扰和破坏血液循环,不利于延长区骨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创伤小,可安放在体内,既可作内固定器,又具有延长作用的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包括左端固定头和右端固定头,其关键在于:左端固定头的一端与左连接套螺纹连接,该左连接套另一端与电机支架紧固连接,所述电机部分安装在电机支架内,该电机的输出轴与中心螺杆连接,在该中心螺杆外套装有与之啮合的内套筒,在所述内套筒与电机支架之间还套装有铜套,在所述铜套和内套筒外面活套有外套筒,该外套筒一端与所述电机支架固定连接,在该外套筒上开有键槽,所述内套筒上设置的导向键位于外套筒的键槽内;所述内套筒的右端与伸入该内套筒内的右端固定头螺纹连接。
所述左连接套、电机支架和外套筒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它们的最大直径相等。使电机支架和外套筒形成一体,外表面平滑美观。
位于所述电机输出轴外围的电机支架部分,其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外套筒的内径,该小直径端的电机支架部分伸入所述外套筒内,并与之过盈配合。防止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所述左端固定头一端伸入所述左连接套内并与之螺纹连接,在该端的左端固定头上开有与外界相通的过线孔。便于引出导线与电源连接或与外电路连接。
所述电机过盈配合在电机支架内,其一端由电机支架内台阶限位,另一端伸入所述左连接套内;在所述电机的圆柱形输出轴上铣有一平面,在所述中心螺杆的一端钻有一盲孔,该盲孔的孔壁上也有一个与所述电机输出轴相配的平面,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插入所述中心螺杆的盲孔中,两平面贴合。这种结构安装方便牢固,既可防止电机产生移动,双能顺利带动中心螺杆旋转。
将本实用新型所述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安放在体内,其中左端固定头和右端固定头通过螺钉与骨髓固联。当电机转动时,中心螺杆转动,并带动内套筒绕螺纹在内套筒内轴向移动,从而对骨骼牵伸、延长。当电机不转动时,所述骨延长机构处于静止状态,它对骨骼起内固定作用。如果电机反转,同理也可以实现收缩。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性安放在体内,便于护理,创伤小,为微创固定或延长机构;它不干扰和破坏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或肢体延长;并且可随时进行骨骼牵伸、延长,单次最小延长长度可以达到0.1mm,延长精度高。患者可以自己控制每次延长长度,一天内可以多次延长,达到多次刺激、快速生长延长的目的,缩短治疗时间。延伸时,不需外部人力或机械牵引。
本实用新型不仅克服了外置骨固定器存在的钢针裸露皮外,容易继发感染,支架在体外不美观,需要经常护理的缺点,而且消除了外置骨延长器在肢体延长时钢针固定周围软组织、影响关节活动的隐患,更不存在内固定器只能一次延长、延长幅度受限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内植式骨髓延长器相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外部牵引,即患者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延长,其每次延长长度可任意调节,不需要医生或其他人的帮助。例如与中国实用新型专利99249639.X的对比,有如下区别:
1、驱动方式不一样:ZL99249639.X拉杆和筒体间作相对滑动,需要有牵引器牵引,才能运动;本机构是靠电机的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带动内套筒转动,从而实现内套筒的径向移动前进,外套不仅起到导向定位作用,目的是让内套筒平稳前进,防止内外套筒相互转动。不需要外部牵引器作用。
2、控制精度不一样:99249639.X需要外力作用下,每次拉动呈锯齿状的一个棘爪,前进0.5mm,精度相当粗糙。因为操作是在不可视的情况下进行,外部牵引力的大小不一样,将导致根本不知道前进一个或几个棘爪,甚至于半个棘爪。如果因为误操作,一次过度延长,将严重损伤周围神经、影响血液供应,严重者可导致肢体瘫痪或坏死。其临床应用风险极大。
本机构完全是全自动的,不需要外部牵引器械,在控制器控制下,可以精确的延长,精度可以到0.05mm,而且可以根据医生或患者的需要,一天内多次精确延长。
3、操作方式不一样,实用性不一样:ZL99249369.X每次延长均需要在手术室里靠牵引器械牵引,才能达到延长的目的,这对患者来说,实用性很有限,也很麻烦,天天需要进手术室,由医生利用牵引器械来完成延长;而本实用新型在手持式控制器作用下,依靠电机的转动达到延长的目的。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可以自己根据需要延长的长度任意调节,不需要医生或其他人的帮助。
4、可靠性不一样:99249369.X只能在外部牵引力的作用下延长,但不能收缩,即是说,如果因为操作失误、外部牵引力过大,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棘爪,根本不能缩回来,将导致手术失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电机的反转达到缩回的目的,即使是延长长度大了,也可以及时收缩,操作特别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背景技术中环形骨延长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背景技术中单侧骨延长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背景技术中长骨髓内延长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左端固定头1、钢垫圈2、左连接套3、电机4、电机支架5、铜套6、导向键7、外套筒8、内套筒9、中心螺杆10、钢垫圈11、右端固定头12组成,其中左端固定头1的一端与左连接套3螺纹连接,该左连接套3的另一端与电机支架5紧固连接,该紧固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或过盈配合。电机4部分安装在电机支架5内,该电机4的输出轴与中心螺杆10连接,在该中心螺杆10外套装有与之啮合的内套筒9,在所述内套筒9与电机支架5之间还滑套有铜套6,一方面对中心螺杆10定位,另一方面把中心螺杆10所受的轴向力传递倒电机支架5上,避免电机受力。在所述铜套6和内套筒9外面活套有外套筒8,该外套筒8一端与所述电机支架5固定连接,在该外套筒8上开有键槽,所述内套筒9上设置的导向键7位于外套筒8的键槽内;所述内套筒9的右端与伸入该内套筒9内的右端固定头12螺纹连接。在所述左端固定头1与左连接套3的端面之间安装有钢垫圈2,在所述右端固定头12与内套筒9的端面之间安装钢垫圈11。
如图1、图2所示:位于所述电机4输出轴外围的电机支架5部分,其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外套筒8的内径,该小直径端的电机支架5部分伸入所述外套筒8内,并与之过盈配合。所述电机4过盈配合在电机支架5内,其一端由该电机支架5内台阶限位,另一端伸入所述左连接套3内;该电机4的输出轴插入所述中心螺杆10的盲孔中。由于在电机4的输出轴上铣有平面,所述中心螺杆10的盲孔的孔壁上也有一个与之相配的平面(如图2所示),两平面贴合,可防止中心螺杆10与电机4的输出轴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电机4带动中心螺杆10转动更加可靠。
所述左端固定头1一端伸入所述左连接套3内并与之螺纹连接,在该端的左端固定头1上开有与外界相通的过线孔13。从过线孔13中引出导电机与外界电源或控制器连接,能方便地控制调整电机的转动。
本实施例把左连接套3、电机支架5和外套筒8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它们的最大直径相等。三者视为一体,外表光滑整洁。
上述和零件装配好之后可以将左端固定头、左连接套、电机支架、外套筒看成为一体,他们在正常的受力情况下不能相互发生运动。
如图1、图3所示,在内套筒9和外套筒8之间有一个导向键7,可以限制它们之间相互的周向旋转运动,而在长度方向可以在行程范围内(100mm)自由运动。它们之间的运动就是左端固定头和右端固定头之间的运动。
导向键7的宽度小于外套筒8的通槽,同内套筒9的槽宽度相等(实际上在设计过程采用的是过盈配合,即紧配合)。这样键在装入后会紧密的和内套筒贴在一起,不会脱落出来。这样安装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将内套筒9和外套筒8的槽对准,将键放入,并外加一定的压力让其嵌入到内套筒9的槽内,即完成键的安装。
导向键7的作用可以由图3看出,可以使内套筒9和外套筒8在圆周方向不发生相对旋转,而外套筒8和电机支架5是固联在一起的,所以内套筒9就不会发生在圆周方向相对于电机支架的相对运动;中心螺杆10和电机的轴是在圆周方向固定的(即不能发生圆周方向的相互运动);这样中心螺杆10在电机轴的带动下旋转,内套筒9又和电机4在圆周方向的运动被导向键7限制,所以中心螺杆10就能和内套筒9发生圆周方向的相对运动,从而驱动内套筒9前进和后退。
综上所述,导向键7的作用是防止内套筒9和外套筒8发生周向运动,从而使中心螺杆10能够顺利推动内套筒前进和后退。
本实用新型中左端固定头和右端固定头之间的沿轴向方向的滑动,就是靠电机来实现。实现过程如下:整个运动由直流电机驱动,直流电机内置减速器。电机4输出轴将带动中心螺杆10旋转。然后中心螺杆10通过螺纹推动受到导向键7周向固定的内套筒9前进。内套筒9相对外套筒8轴向前进,从而右端固定头与左端固定头沿轴向方向的平稳滑动前进。这样整个机构在电机的带动下就实现了伸长,如果电机反转,同理也可以实现收缩。

Claims (6)

1.一种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包括左端固定头(1)、右端固定头(12),其特征在于:左端固定头(1)的一端与左连接套(3)螺纹连接,该左连接套(3)的另一端与电机支架(5)紧固连接,所述电机(4)部分安装在电机支架(5)内,该电机(4)的输出轴与中心螺杆(10)连接,在该中心螺杆(10)外套装有与之啮合的内套筒(9),在所述内套筒(9)与电机支架(5)之间还套装有铜套(6),在所述铜套(6)和内套筒(9)外面活套有外套筒(8),该外套筒(8)一端与所述电机支架(5)固定连接,在该外套筒(8)上开有键槽,所述内套筒(9)上设置的导向键(7)位于外套筒(8)的键槽内;所述内套筒(9)的右端与伸入该内套筒(9)内的右端固定头(12)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连接套(3)、电机支架(5)和外套筒(8)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它们的最大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机(4)输出轴外围的电机支架(5)部分,其外径等于或小于所述外套筒(8)的内径,该小直径端的电机支架(5)部分伸入所述外套筒(8)内,并与之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固定头(1)一端伸入所述左连接套(3)内并与之螺纹连接,在该端的左端固定头(1)上开有与外界相通的过线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过盈配合在电机支架(5)内,其一端由该电机支架(5)内台阶限位,另一端伸入所述左连接套(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4)的圆柱形输出轴上铣有一平面,在所述中心螺杆(10)的一端钻有一盲孔,该盲孔的孔壁上也有一个与所述电机(4)输出轴相配的平面,所述电机(4)的输出轴插入所述中心螺杆(10)的盲孔中,两平面贴合。
CN 200620111706 2006-11-13 2006-11-13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7721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1706 CN200977217Y (zh) 2006-11-13 2006-11-13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1706 CN200977217Y (zh) 2006-11-13 2006-11-13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77217Y true CN200977217Y (zh) 2007-11-21

Family

ID=38977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11706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77217Y (zh) 2006-11-13 2006-11-13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77217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8324C (zh) * 2006-11-10 2009-11-11 重庆大学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装置
CN105816226A (zh) * 2016-03-11 2016-08-03 张�杰 一种髓内骨骼牵引器
CN106270590A (zh) * 2016-09-14 2017-01-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被动式减振镗杆及其最优减振性能调节方法
CN109771117A (zh) * 2019-03-01 2019-05-2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骨科牵引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8324C (zh) * 2006-11-10 2009-11-11 重庆大学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装置
CN105816226A (zh) * 2016-03-11 2016-08-03 张�杰 一种髓内骨骼牵引器
CN106270590A (zh) * 2016-09-14 2017-01-04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被动式减振镗杆及其最优减振性能调节方法
CN106270590B (zh) * 2016-09-14 2018-05-25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被动式减振镗杆及其最优减振性能调节方法
CN109771117A (zh) * 2019-03-01 2019-05-21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骨科牵引装置
CN109771117B (zh) * 2019-03-01 2021-04-16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骨科牵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04708C2 (ru)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ий штифт для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и управл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RU2634626C2 (ru) Телескопический штифт для интрамедуллярного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и управл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CN107019526B (zh) 一种用于前列腺介入的超声探头位姿调整装置
EP2464297B1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US9066757B2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CN100558324C (zh)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装置
CN200977217Y (zh)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机构
CN207613786U (zh) 一种超声探头位姿调整装置
CN106618698B (zh) 一种七自由度胫骨单侧外固定器
CN111759431A (zh) 一种磁驱骨端牵开/加压装置
CN103445839A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CN103445840B (zh) 跟足多功能调控外固定器
CN105726108B (zh) 一种用于骨科微创手术的持骨器
CN110151288A (zh) 胫骨、股骨、肱骨骨延长用伸缩式髓内钉
CN200977216Y (zh) 自控式髓内骨延长器
CN2817745Y (zh) 套接式骨外固定器
CN109700514A (zh) 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多向牵引架
CN210228601U (zh) 一种骨折辅助复位机构
CN114732522A (zh) 柔性丝驱动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
CN202397580U (zh) 一种髓内锁定型髓内钉
CN211610018U (zh) 一种基于髓内钉系统的骨搬移装置
CN212650899U (zh) 磁驱骨端牵开及加压装置
CN109730731A (zh) 一种适用于踝关节镜手术的新型牵引装置
CN201968807U (zh) 具有可调节和微动装置的管型外固定架
CN108577950A (zh) 一种动态可调的单边外固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111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