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65571Y -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 Google Patents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65571Y
CN200965571Y CNU2006200996672U CN200620099667U CN200965571Y CN 200965571 Y CN200965571 Y CN 200965571Y CN U2006200996672 U CNU2006200996672 U CN U2006200996672U CN 200620099667 U CN200620099667 U CN 200620099667U CN 200965571 Y CN200965571 Y CN 20096557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file
refractive index
index structure
microprocessor
la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996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阳
龚顺生
李发泉
程学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U2006200996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6557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6557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6557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涉及用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和大气相干长度r0。本实用新型的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激光器作为发射光源,望远镜接收的双孔径瑞利散射回波,经反射棱镜聚焦于位置敏感探测器,其位置坐标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得到Cn 2的廓线和大气相干长度r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可直接获得光斑的重心位置坐标,与现有技术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图像数据读取和重心计算时间,从而可以从一个激光脉冲获取多个回波光信号数据。由多个激光脉冲回波光信号数据可计算出不同距离处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和大气相干长度r0,且探测方向灵活、空间分辨率高。

Description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湍流参数探测,特别涉及用激光雷达探测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廓线。它适用于大气科学研究,以及环保、气象、航空、激光大气传输、军事等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光在大气中传播时,会产生光强起伏和相位起伏。对于成像系统,这会导致成像模糊;对于激光大气传输系统而言,这会严重影响光束的传播质量。描述大气湍流效应的参数通常有:大气相干长度r0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其中r0表征所测量光学路径上湍流效应的积分总效果,而Cn 2表征大气中某点的湍流效应,能更精细的描述了大气中湍流的细节。
随着空间目标监测、自适应光学、激光通信和激光武器等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获取空间不同方向上一段距离内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要求。目前,测量大气湍流Cn 2的方法有:飞机、探空气球,微波雷达(Radar)或超声雷达(Sodar)及光学方法(吴晓庆,大气光学湍流、模式与测量技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Vol.29(2):103~107)等。
用飞机、探空气球测Cn 2廓线的方法是:通过测量大气气象参数(温度T,气压P,风速υ,湿度RH)和微温传感器测量温度结构函数DT(r),计算出Cn 2。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适合详细研究光学湍流结构。不足之处是只能给出有限数量的廓线,而且探测的空间范围受限,实验代价高,不能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测量。
用微波雷达测量Cn 2廓线的原理是:波长为λR的雷达信号受尺度为λR/2的湍涡反射,后向散射信号功率与大气湍流强度成正比,由此测出Cn 2。但由于后向散射功率与湿度起伏有关,需要进行定标才能得到光学湍流,但区别湿度起伏项是十分困难的。用超声雷达测量Cn 2廓线的方法与微波雷达类似,也是要进行定标后才能得到光学湍流。这两种方法的精度都不高。
由于光学方法测量大气湍流的方法有精度高、可连续测量等优点,故发展了多种方式,如Scidar(Scintillation Detection and Ranging)、Generalized Scidar、MASS(Multi-Aperture Scintillation sensor)、DIMM(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monitor)等。
其中,Scidar和Generalized Scidar方法是通过检测一定面积上光强或相位分布的相关性,可得到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的廓线,要求两个光源且间隔一定距离,对光源的要求更为苛刻,而且要求望远镜口径较大,一般在1米以上,这给其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MASS是一种低分辨率的湍流廓线仪,给出的Cn 2廓线只有6至7个左右的点组成,空间分辨率低。
DIMM光学方法只能测得大气相干长度r0,而不能得到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的廓线。
光学测量方法都需要目标光源,目标光源主要有两类: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其中,自然光源主要是各种自然星体。由于测量系统对光源有一定亮度的要求,利用自然光源需要选择合适的星体,难以做到可以对任意方向测量;人工光源主要是利用激光器、高亮度灯等作为目标光源,这些光源设置的高度有限,多用于水平或近水平路径的湍流测量,同样不易满足对任意方向的测量要求。
下面介绍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现有技术。
位置敏感探测器有位置敏感光电倍增管PSPMT及盖革雪崩二极管G-APD四象限探测器等。
其中:位置敏感光电倍增管PSPMT(position sensitive photomultiplier tube)有多种产品,本实用新型所称的位置敏感光电倍增管包括其外部电路,作用是:将光敏面上的光斑亮度分布转换为电信号,经其外部电路转换为光斑质心的位置坐标信号。它具有高度的探测灵敏度和位置测量精度。
盖革雪崩二极管(G-APD)四象限探测器现有多种产品,本实用新型所称的盖革雪崩二极管(G-APD)四象限探测器包括其外部电路,其作用是:将光敏面上的光斑转换为电信号,经其外部电路转换为光斑质心的位置坐标。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但探测灵敏度和位置测量精度比位置敏感光电倍增管稍差。
脉冲激光发射单元由外触发输入端的脉冲激光器和扩束装置组成,可由外部触发信号控制发射激光脉冲。脉冲激光器的作用是发射脉冲激光;扩束装置的作用是:将脉冲激光器发射的脉冲激光聚焦,使发出的脉冲激光在探测距离内的光斑直径尽可能小。
回波光接收单元由有两个通光孔的双孔板、接收望远镜物镜、小孔光阑、准直透镜、干涉滤光片和聚焦透镜组成。大气瑞利散射后向回波光仅能通过双孔板的两个通光孔进入接收望远镜,经小孔光阑、准直透镜、干涉滤光片和聚焦透镜输出两束聚焦光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该激光雷达采用脉冲激光器作为发射光源,望远镜接收的双孔径瑞利散射回波,经反射棱镜聚焦于位置敏感探测器,其位置坐标信号由A/D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得到大气相干长度r0和Cn 2的廓线。该激光雷达不仅能获取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还能同时获取大气相干长度r0,而且具有探测方向灵活、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包括:脉冲激光发射单元、回波光接收单元、光电转换单元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脉冲激光发射单元由具有外触发输入端的脉冲激光器和扩束装置组成。
回波光接收单元由有两个通光孔的双孔板、接收望远镜物镜、小孔光阑、准直透镜、干涉滤光片和聚焦透镜组成。
回波光接收单元在与脉冲激光发射单元光轴平行的条件下,靠近放置。
光电转换单元由反射棱镜和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组成。反射棱镜置于回波光接收单元的聚焦透镜与其焦点之间,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的光敏面分别置于经反射棱镜反射的两个焦点处。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由四通道A/D转换器和微处理器组成。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输出端与四通道A/D转换器的模拟输入端连接,A/D转换器的数字输出端连接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读取并存储数字信号;微处理器输出两种触发信号,一种为激光器触发信号,送到脉冲激光发射单元的外触发输入端,用以控制激光脉冲的发射;另一种为数据采集触发信号,送到四通道A/D转换器的触发信号输入端,,用以控制A/D转换进行数据采集;微处理器将从A/D转换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运算,得到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的廓线,输出到外设。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为:
由于现有的测量方法采用ICCD,该装置需要大量读取图像数据和计算重心的时间,而本实用新型则采用位置敏感探测器直接获得光斑的重心位置坐标,价格便宜,灵敏度高,且不需要读取图像数据,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处理一个激光脉冲不同距离处的多个瑞利回波信号。由多个激光脉冲的回波光信号数据计算出不同距离处的大气相干长度r0和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且探测方向灵活、空间分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脉冲激光发射单元、2为回波光接收单元、3为光电转换单元、4为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
其中:11为脉冲激光器  12为扩束装置
21为双孔板  22为望远镜物镜  23为光阑  24为准直透镜  25为干涉滤光片  26为聚焦透镜
31为反射棱镜  32为第二位置敏感光探测器  33为第一位置敏感光探测器
41为A/D转换器  42为微处理器
图2为微处理器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可知,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包括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回波光接收单元2、光电转换单元3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4。
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回波光接收单元2均为现有技术;脉冲激光发射单元由具有外触发输入端的脉冲激光器11和扩束装置12组成;回波光接收单元由有两个通光孔的双孔板21、接收望远镜物镜22、小孔光阑23、准直透镜24、干涉滤光片25和聚焦透镜26组成;回波光接收单元1在与脉冲激光发射单元2光轴平行的条件下,靠近放置,使得发射光束和接收光束近似平行。
光电转换单元3由反射棱镜31和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组成。反射棱镜31置于回波光接收单元2的聚焦透镜26与其焦点之间,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的光敏面分别置于经反射棱镜31反射的两个焦点处。
数据采集与信息处理单元4由四通道A/D转换器41、微处理器42组成。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输出端与四通道A/D转换器41的模拟输入端连接,A/D转换器41的数字输出端连接到微处理器42,其作用是将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的光斑质心位置模拟信号通过四通道A/D转换器41转换为数字信号,由微处理器42读取并存储该数字信号;微处理器42输出两种触发信号,一种为激光器触发信号,送到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的外触发输入端;另一种为数据采集触发信号,送到四通道A/D转换器41的触发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42将从A/D转换器41得到的数据存储,然后运算获得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的廓线,输出到外设。
上述光电转换单元3的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可采用位置敏感光电倍增管,也可采用盖革雪崩二极管四象限探测器。
上述光电转换单元3的反射棱镜31也可采用两个反射镜片。
上述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4的微处理器42可采用单片机或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
由图2可知,本激光雷达探测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包括下列步骤:
1、由微处理器42发出两种触发信号,第一种为激光器触发信号,第二种为数据采集触发信号;
2、激光器触发信号送到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的外触发输入端,触发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发出脉冲激光;数据采集触发信号由M个等时间间隔Δt的脉冲信号组成,送到四通道A/D转换器41的触发信号输入端,触发四通道A/D转换器41进行模数转换;
上述时间间隔Δt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M=2L/(Δt×c),其中L为待测的空间距离,c为光速,时间间隔Δt的最小值受到四通道A/D转换器41的转换时间和微处理器42的处理时间限制;
3、脉冲激光大气瑞利散射后向回波光通过双孔板21的两个通光孔进入接收望远镜物镜22,经小孔光阑23、准直透镜24、干涉滤光片25,通过聚焦透镜26输出两束聚焦光束;
4、反射棱镜31将聚焦光束分别反射到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的光敏面上,经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及其外部电路的转换,输出两个光点的模拟坐标信号;
5、四通道A/D转换器41接收到微处理器42的数据采集触发信号后,四个通道同时将接收到的模拟坐标信号转换成数字坐标数据,微处理器读取并存储A/D转换器41输出的数字坐标数据;
6、重复M次步骤5;
7、步骤6完成后,微处理器42再次发出两种触发信号,重复步骤2~步骤6,两次激光器触发信号的间隔时间T应大于脉冲激光器的自由运行周期;
8、重复N-2次步骤7,N为计算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所需的脉冲激光发射次数,N一般取30~200;
9、微处理器将数字坐标数据处理成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的廓线数据。
上述步骤9所述的微处理器将数字坐标数据处理成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方法有多种,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以下所述的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微处理器将数字坐标数据处理成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方法为:
(1)数据的取得
由上述步骤4和步骤5可知:每次数据采集触发信号可得到一组4个数据,分别为两个光点的坐标x1,y1,x2,y2
由上述步骤6可知:每个脉冲激光可得到M组数据,用m表示1,2,3,...,M的组序号。tm表示从激光脉冲发射至接收到第m组数据回波光的时间,tm=(m-1)×Δt,其中Δt为数据采集触发信号的时间间隔。Sm=c×tm/2,式中c为光速,Sm表示脉冲激光与大气湍流探测激光雷达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步骤7和步骤8可知:N个激光脉冲共得到N个M组数据。
(2)大气相干长度r0的计算
大气相干长度r0可由下式计算
r 0 = { 2 f 2 [ 0.36 ( λ / d ) 1 / 3 - 0.242 ( λ / μ ) 1 / 3 ] λ 5 / 3 δ 1 2 } 3 / 5
式中λ为波长,d为两通光孔径直径,f为接收光学系统等效焦距,μ为两通光孔径的中心间距。δl 2为由N次激光脉冲的回波光点质心距离的方差,
&delta; lm 2 = &lang; l i 2 &rang; - &lang; l i &rang; 2 &lang; l i 2 &rang; = ( &Sigma; l i 2 ) / N , <li>2=(∑li)2/N; l i = ( x 1 - x 2 ) 2 + ( y 1 - y 2 ) 2 ,
li为第i次距离为Sm的脉冲激光对应的两回波光点质心间距离,(x1,y1)、(x2,y2)为两束瑞利回波光点的质心坐标。
r0为Sm距离内的大气相干长度。
(3)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计算
由N个M组数据中相同组序号m的数据计算出l的方差δlm 2,按下式计算出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在距离Sm内的积分值:
C n 2 &OverBar; ( S m ) = ( &delta; lm 2 / f 2 ) d 1 / 3 11.6 [ 1 - 0.694 ( d / &mu; ) 1 / 3 ] - - - ( 1 )
式中 C n 2 &OverBar; ( S m ) = &Integral; 0 S m C n 2 ( x ) ( 1 - x / S m ) 5 / 3 dx . - - - ( 2 )
在一段小的距离Sm-S(m-1)内可以认为Cn 2为常数,公式(2)可写为:
C n 2 &OverBar; ( S m ) = &Sigma; j = 1 m C n 2 ( S j ) &Integral; S j - 1 S j ( 1 - x / S m ) 5 / 3 dx - - - ( 3 )
由(1)(3)得:
&delta; S m 2 = c &Sigma; j = 1 m C n 2 ( S j ) &Integral; S j - 1 S j ( 1 - x / S m ) 5 / 3 dx - - - ( 4 )
式中 c = 11.6 [ 1 - 0.694 ( d / &mu; ) 1 / 3 ] f 2 d 1 / 3 为常量
式(4)可以写成矩阵方式:G=WF                            (5)
其中G为测量得到的δSm 2向量,W为c∫Sj-1 Sj(1-x/Sm)5/3dx矩阵,可由系统参数计算出。F为未知的Cn 2(Sm)向量。有多种方法可以由(5)式解出F,至此可以得到Cn 2沿高度Sm的分布,即得到Cn 2的廓线。
由以上计算过程可见,影响大气相干长度r0和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是两个回波光焦点距离l的方差δlm 2,与l的大小没关系,因此可用反射棱镜将两束光分开,由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探测光点质心。

Claims (5)

1、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包括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回波光接收单元(2),其特征在于,该激光雷达还包括光电转换单元(3)、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4);
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在与回波光接收单元(2)光轴平行的条件下,靠近放置;
光电转换单元(3)由反射棱镜(31)和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组成;反射棱镜(31)置于回波光接收单元(2)的聚焦透镜(26)与其焦点之间,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的光敏面分别置于经反射棱镜(31)反射的两个焦点处;
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4)由四通道A/D转换器(41)、微处理器(42)组成;两个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输出端与四通道A/D转换器(41)的模拟输入端连接,A/D转换器(41)的数字输出端连接到微处理器(42);微处理器(42)输出两种触发信号,一种为激光器触发信号送到脉冲激光发射单元(1)的外触发信号输入端,另一种为数据采集触发信号送到四通道A/D转换器(41)的触发信号输入端,微处理器(42)将从A/D转换器(41)得到的数据处理成折射率结构常数的廓线数据,输出到外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3)的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采用位置敏感光电倍增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3)的位置敏感探测器(32、33)采用盖革雪崩二极管四象限探测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单元(3)的反射棱镜(31)采用两个反射镜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 2廓线的激光雷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4)的微处理器(42)采用单片机或DSP。
CNU2006200996672U 2006-10-27 2006-10-27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6557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996672U CN200965571Y (zh) 2006-10-27 2006-10-27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996672U CN200965571Y (zh) 2006-10-27 2006-10-27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65571Y true CN200965571Y (zh) 2007-10-24

Family

ID=38869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99667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65571Y (zh) 2006-10-27 2006-10-27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65571Y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038C (zh) * 2006-10-27 2009-01-21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采用位置敏感探测器的大气湍流探测激光雷达
CN101957317A (zh) * 2010-09-02 2011-01-26 长春理工大学 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高度分布模式测量装置
CN102032950A (zh) * 2010-10-15 2011-04-27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通过白日观测恒星测量整层大气相干长度的方法
CN102169048A (zh) * 2010-12-27 2011-08-3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气湍流探测模拟器
CN102636270A (zh) * 2012-04-09 2012-08-15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 一种大气相干长度的光学测量仪器及方法
CN102913817A (zh) * 2012-09-29 2013-02-06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雷达探测系统的光源装置
CN104158592A (zh) * 2014-07-02 2014-11-19 长春理工大学 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光通信初始光源参数控制装置
CN112415539A (zh) * 2020-12-16 2021-02-26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载大气激光雷达pmt探测装置
CN115184954A (zh) * 2022-09-13 2022-10-1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探测大气相干长度和湍流廓线的雷达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4038C (zh) * 2006-10-27 2009-01-21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采用位置敏感探测器的大气湍流探测激光雷达
CN101957317A (zh) * 2010-09-02 2011-01-26 长春理工大学 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高度分布模式测量装置
CN102032950A (zh) * 2010-10-15 2011-04-27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通过白日观测恒星测量整层大气相干长度的方法
CN102032950B (zh) * 2010-10-15 2012-07-1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通过白日观测恒星测量整层大气相干长度的方法
CN102169048A (zh) * 2010-12-27 2011-08-3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气湍流探测模拟器
CN102169048B (zh) * 2010-12-27 2013-07-10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一种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气湍流探测模拟器
CN102636270B (zh) * 2012-04-09 2014-09-10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 一种大气相干长度的光学测量仪器及方法
CN102636270A (zh) * 2012-04-09 2012-08-15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5部队 一种大气相干长度的光学测量仪器及方法
CN102913817A (zh) * 2012-09-29 2013-02-06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雷达探测系统的光源装置
CN102913817B (zh) * 2012-09-29 2016-06-0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雷达探测系统的光源装置
CN104158592A (zh) * 2014-07-02 2014-11-19 长春理工大学 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光通信初始光源参数控制装置
CN104158592B (zh) * 2014-07-02 2019-04-16 长春理工大学 湍流大气中部分相干光通信初始光源参数控制装置
CN112415539A (zh) * 2020-12-16 2021-02-26 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载大气激光雷达pmt探测装置
CN115184954A (zh) * 2022-09-13 2022-10-1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探测大气相干长度和湍流廓线的雷达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5355A (zh) 采用位置敏感探测器的大气湍流探测激光雷达
CN200965571Y (zh) 探测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廓线的激光雷达
CN108445471B (zh) 一种单光子激光雷达多探测器条件下的测距精度评估方法
Zhou et al. Flash Lidar sensor using fiber-coupled APDs
US20190361098A1 (en) Parallel Photon Counting
CN1831559B (zh) 基于倾斜校正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
EP3717933A2 (en) Lidar based distance measurements with tiered power control
AU2020103665A4 (en) Low-altitude Light Small Area Array LiDAR Measuring System
CN102636270B (zh) 一种大气相干长度的光学测量仪器及方法
CN101034155A (zh) 提高飞行时间测量设备的测量速率
KR20220024177A (ko) 적응형 다중 펄스 lidar 시스템
CN112539698B (zh) 一种激光光束作用材料内部在线跟踪与实时反馈的方法
KR102114781B1 (ko) 히페리온 라이더 시스템을 위한 초점면 2d apd 어레이의 구현
CN109870707B (zh) 用于水下航行器的棱锥形激光同步扫描成像装置
CN103983981A (zh) 基于相位测距原理的三维压缩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10162735B (zh)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望远镜的弹道轨迹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5698749A (zh) 一种激光测距传感器
CN111766571A (zh) 红外测距仪室外校准方法
CN1273842C (zh) 智能自适应激光扫描测距成像装置
EP3862787A1 (en) De-jitter of point cloud data for target recognition
CN102607798B (zh) 一种测量大气湍流内尺度的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02734971U (zh) 一种大气相干长度的光学测量仪器
CN110764101B (zh) 一种具备测高功能的光量子激光瞄镜
Marszalec et al. A photoelectric range scanner using an array of LED chips
CN203101644U (zh) 一种潜望式数码成像激光测距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1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12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