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8051Y -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8051Y
CN200958051Y CN 200620065377 CN200620065377U CN200958051Y CN 200958051 Y CN200958051 Y CN 200958051Y CN 200620065377 CN200620065377 CN 200620065377 CN 200620065377 U CN200620065377 U CN 200620065377U CN 200958051 Y CN200958051 Y CN 20095805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housing
elastic element
location structure
hand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653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6537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805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805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805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该加油把手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凸杆和加油索;一压掣杆,该压掣杆一端伸出壳体,另一端与凸杆枢接,压掣杆相对于凸杆上方处环设有棘轮部,而压掣杆于壳体内部延伸有连接加油索的接索部;一具有弹性力的定位件,该定位件一端卡接于壳体内,另一端设有可插接棘轮部的掣定端,且定位件于上端设有凸出壳体上方的按压部。使用者可在单手握持加油把手时,通过用该握持手的手指按压的定位件的按压部,使定位件的掣定端卡定棘轮部,藉此固定压掣杆所旋压的加油量角度,达到单手操作定量加油的目的,加油操作既方便又安全。

Description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1、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尤其是涉及与机体分离独立悬置并靠加油索与内燃机连接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2、背景技术:
为了改变内燃机的运转速度,需要控制内燃机运作时所需油量,目前,主要是利用把手给运作中的内燃机进行加油操作,而把手的设置方式是取决于内燃机具体的应用。
当内燃机用于机车、沙滩车祸水上机车时,为了便于操作者操作以及使用的安全性,把手较多是与内燃机所架接的机体车体固接。
而当用于动力飞行伞鱼割草机等时,则多将把手与内燃机所架接的机体或车体分离,把手通过一加油索与内燃机连接,该把手的结构参见图1至图3。如图1所示,该把手1设置有一壳体11,壳体11上设置有启动按钮12和关闭按钮13,并于壳体11前部伸出有一压掣杆14,且配置有加油索15,以及于壳体11单边外侧枢接有一保险体16;如图2及图3所示,压掣杆14一端突出于壳体11外,另一端与壳体11的轴杆111枢接,且压掣杆14相对于轴杆111环设有一棘轮面141,并向壳体11单边外侧多枢接的保险体16,该保险体16于壳体11内部延伸固接一棘轮板161,棘轮板161顶步设置有一尖端162,壳体11与棘轮板161间套有一复位弹簧163,在复位弹簧163的作用下,棘轮板161的尖端162偏离棘轮面141。
如图4所示,当把手1操作时,该压掣杆14可供使用者压旋,此时,该机轮面141与置索端142则反向旋升,并利用旋升的置索端142引动加油缆索15令内燃机加油;当内燃机的加油量达到预定量时,则将压掣杆14旋压至所需位置,再旋动保险体16使棘轮板161的尖端162插接棘轮面141上,并将棘轮面141定位于该处,藉此达到加油定量的目的;如图5所示,当把手1于欲解扣时,使用者则需要再压旋压掣杆14,此时,棘轮面141与尖端162处与非插接状态,该棘轮板161利用复位弹簧163复位于原来设定的位置,并将尖端162脱离棘轮面141,藉此达到解扣的目的,而压掣杆14则可返旋返回原位。
如图6所示,在壳体11的另一单侧固接有一穿置槽112,其穿置槽112可接设有绑条17,藉此绑条17将把手1绑套于使用者的手部。
把手1在操作时,其壳体11须由单手握持,而保险体16的装设仅限于壳体11的一侧,故使用者如需旋转保险体16时,则需由另一只手来操作,即如果要达到加油定量的目的,则需要双手操作,这样的话,会导致动力飞行伞及割草机等机具在操作时产生危险。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把手产生的操作安全性的问题,本人设计出可通过单手操作实现定量加油的目的的加油把手的改良结构,以使其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使加油操作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3、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通过单手操作进行定量加油的把手的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掣杆可自动复位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该加油把手包括:一壳体,该该壳体内设置有凸杆和加油索;一压掣杆,该压掣杆一端伸出壳体,另一端与凸杆枢接,压掣杆相对于凸杆上方处环设有棘轮部,而压掣杆于壳体内部延伸有连接加油索的接索部;一具有弹性力的定位件,该定位件一端卡接于壳体内,另一端设有可插接棘轮部的掣定端,且定位件于上端设有凸出壳体上方的按压部。由于控制定量加油的定位件的按压部设于壳体的上端,在使用者握旋压掣杆加油时,通过握持手的手指抵压定位件的按压部,使按压部下压将定位件的掣定端插接于棘轮部,从而卡定压掣杆,达到定量加油的目的,并可提升定量加油的安全性。
上述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棘轮部上设有棘齿。
所述的压掣杆设有容置凸杆的穿孔。
所述的定位件一端设有弯折部,该弯折部可定位于壳体的卡接槽中。
所述的在壳体与定位件的按压部对应的穿置处设有一绕性帽套。绕性帽套可便于按压后可使定位件复位更容易。
所述该绕性帽套上设有扩环,壳体上设有供绕性帽套穿置的帽套穿孔,帽套穿孔内壁设有与该扩环对应的帽套环槽。
所述压掣杆上连接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有一定位端插接于压掣杆,弹性元件的外端抵接于壳体的限位部。
所述凸杆设有穿接一环状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有一定位端插接于压掣杆的旋接孔,弹性元件套接于壳体的限位部内,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于限位部的防脱端。
压旋后的压掣杆在上述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可自动复位,使用更方便。
所述的该防脱端设有一防止弹性元件外端脱出限位部的防脱槽。防脱槽可进一步限定弹性元件的外端,连接更加稳定。
所述的该穿孔外设有一防止弹性元件直接接触凸杆的阶梯环。弹性元件容置于阶梯环中,凸杆与弹性元件不相接触,可避免因凸杆受弹性元件的摩擦而损毁。
所述的该壳体的侧面设有穿槽。
所述的穿槽结合有绑条。穿槽可设置在壳体的两侧或者任一侧,因此,绑条可方便使用者将加油把手结合于惯用或适用的手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加油把手将定位件与相对绕性帽套置于壳体上端,方便单手握持加油把手时,能以同一握持手的手指按压绕性帽套,即可通过单手操作进行定量加油,避免使用双手操作,加油操作既方便又安全;2)利用弹性元件使压掣杆自动复位,使用更方便;3)由于穿槽可设置在壳体的两侧或者任一侧,因此可按使用者惯用使用或适用的手与绑条结合,并无左右手的实施限制,使用更加方便。
4、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加油把手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加油把手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现有加油把手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4是现有加油把手的压掣杆被锁定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现有加油把手的压掣杆解扣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现有加油把手的穿置穿带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组合示意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掣杆被锁定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掣杆解扣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局部组合示意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带穿置在加油把手一侧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带穿置在加油把手另一侧的示意图。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图8及图9所示,一种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包括加油把手2,该加油把手2设置有壳体21,壳体21上组装有开关3,其中,壳体21至少设置有压掣杆4、加油索5、弹性元件6、定位件7和绕性帽套8。其中:
壳体21的内部设置有凸杆211,凸杆211外设置有一限位部212,该限位部212设于壳体21内部的一侧,且限位部212之开口处上端平置有一防脱端2121;另壳体21上不前段设置有一帽套穿孔213,帽套穿孔213中凹置有帽套环槽2131;壳体21上端之内部后侧设置有一卡接槽214。
压掣杆4的一端伸出壳体21,另一端设有穿孔41供凸杆211枢接,穿孔41一侧凸设有朝向限位部212的阶梯环411,在穿孔41外平行穿置有旋接孔42,压掣杆4相对于凸杆211上部环设有棘轮部43,棘轮部43上设有棘齿431,压掣杆4的另一端向壳体向21延伸,该延伸段设置有意与加油索5连接的接索部44。
弹性元件6设有一定位端61,该定位端61插接在压掣杆4的旋接孔42内,弹性元件6的环状本体套接于限位部212内,弹性元件6的另一端设有一直杆状的外端62,弹性元件6的外端62抵接于限位部212的防脱端2121,弹性元件6的容置于压掣杆4的阶梯环411中,而与凸杆211不接触,因此可确保凸杆211不会受弹性元件6的摩擦而损毁。
定位件7为一具有弹性力的平板体,定位件7一端设有弯折部71,该弯折部71定位于壳体21的卡接槽214中,而定位件7的另一端设有与棘轮部43对应的掣定端72,该掣定端72可插接棘轮部43的相邻棘齿43之间的齿槽中,定位件7的上端固接有一按压部73,按压部73向上凸出帽套穿孔213。
绕性帽套8定置于帽套穿孔213,该绕性帽套8上设有一卡定于帽套环槽2131的扩环81,该绕性帽套8内设有一纳接按压部73的容置室82,且该容置室82向下伸出一凸块821抵接按压部73。
为了稳定弹性元件6的外端62,防止其脱出限位部212,如图12所示,可在防脱端2121处设置防脱槽2122,弹性元件6的外端62置于防脱槽2122中,该防脱槽2122有效地限定弹性元件6的外端62,并使其无偏摆的情况出现,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壳体21的两侧上、下各固接穿槽215,该穿槽215可接设有绑条22,藉此绑条22将加油把手2绑套于使用者的合适操作的手部,从而大大增加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加油操作时,如图10所示,使用者先旋动压掣杆4,该压掣杆4以凸杆211位中心,连同棘轮部43、接索部44以及插接在旋接孔42的弹性元件6的定位端一并旋动,此时,接索部44将加油索5上提,为机体加油,而当使用者放开压掣杆4时,压掣杆4则利用弹性元件6的恢复力将压掣杆4反向旋转至预定位置,即复位;而当加油把手2需要定量加油时,使用者可将压掣杆4旋动至加油量的定点角度,同时使用握持在加油把手2的手的手指轻轻扣压绕性帽套8,藉由绕性帽套8触动定位件7的按压部73向下,再由按压部73将掣定端72下压与棘齿431卡接,此时具回复力的弹性元件6可将棘齿431紧扣掣定端72,故可将压掣杆4定位于该加油定点角度,即达到定量加油的目的。
2)当定量加油需要解扣时,如图11所示,使用者可再次旋动压掣杆4,此时,棘齿431与掣定端72呈现未卡接状态,该掣定端72再以定位件7本身的回复力返回预定位置,有效地脱离棘齿431,而使用者如放开压掣杆4时,压掣杆4则利用弹性元件6的恢复力将压掣杆4反向旋转至预定位置,解除该加油动作。

Claims (12)

1、一种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加油把手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内设置有凸杆和加油索;
一压掣杆,该压掣杆一端伸出壳体,另一端与凸杆枢接,压掣杆相对于凸杆上方处环设有棘轮部,而压掣杆于壳体内部延伸有连接加油索的接索部;
一具有弹性力的定位件,该定位件一端卡接于壳体内,另一端设有可插接棘轮部的掣定端,且定位件于上端设有凸出壳体上方的按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部上设有棘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掣杆设有容置凸杆的穿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一端设有弯折部,该弯折部可定位于壳体的卡接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壳体与定位件的按压部对应的穿置处设有一绕性帽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绕性帽套上设有扩环,壳体上设有供绕性帽套穿置的帽套穿孔,帽套穿孔内壁设有与该扩环对应的帽套环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压掣杆上连接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设有一定位端插接于压掣杆,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于壳体的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杆设有穿接一环状的弹性元件,弹性元件设有一定位端插接于压掣杆的旋接孔,弹性元件套接于壳体的限位部内,弹性元件的外端抵接于限位部的防脱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防脱端设有一防止弹性元件的外端脱出限位部的防脱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穿孔外设有一防止弹性元件直接接触凸杆的阶梯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壳体的侧面设有穿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槽结合有绑条。
CN 200620065377 2006-09-30 2006-09-30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805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5377 CN200958051Y (zh) 2006-09-30 2006-09-30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65377 CN200958051Y (zh) 2006-09-30 2006-09-30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8051Y true CN200958051Y (zh) 2007-10-10

Family

ID=38784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6537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8051Y (zh) 2006-09-30 2006-09-30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805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4451A (zh) * 2019-02-15 2019-10-01 济南瑞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液加注枪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4451A (zh) * 2019-02-15 2019-10-01 济南瑞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液加注枪
CN110294451B (zh) * 2019-02-15 2024-05-07 济南瑞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液加注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58051Y (zh) 加油把手的定位结构
CN218940097U (zh) 充电枪
US11545714B2 (en) Battery pack and gardening tool
CN210819380U (zh) 一种新型橡胶保护器插销拆除工具
CN207696529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机器人抓手
US20080042458A1 (en) Two-handed shovel
CN212980441U (zh) 应用于滑板车的折叠结构及滑板车
KR101237012B1 (ko) 자전거용 가변형 크랭크암
CN209200530U (zh) 一种电力线路卡线器
CN206825452U (zh) 多功能抓取手
CN201168997Y (zh) 陶瓷压机安全装置
CN201254243Y (zh) 一种自行车快拆带锁紧安全装置的手柄
CN208323146U (zh) 一种管道施工装置
CN211543307U (zh) 一种铁路接触网接地线夹
CN205421132U (zh) 一种垃圾钩拾装置
CN219390702U (zh) 一种多功能抓捕器
CN208885429U (zh) 一种用于手拉启动器的拉绳结构
CN2723119Y (zh) 一种手钳
CN211691516U (zh) 钢筋抓合卡固装置
CN211082107U (zh) 一种具有新型启动器的发动机
CN218565885U (zh) 一种用于医用实验室冰箱的人工除冰装置
CN216221532U (zh) 一种显微拆线器
CN216101581U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的快充设备
CN212250897U (zh) 一种新刹车结构
CN217612632U (zh) 一种车用小型灭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09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