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5176Y - 一种下水地漏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水地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5176Y
CN200955176Y CN 200620093574 CN200620093574U CN200955176Y CN 200955176 Y CN200955176 Y CN 200955176Y CN 200620093574 CN200620093574 CN 200620093574 CN 200620093574 U CN200620093574 U CN 200620093574U CN 200955176 Y CN200955176 Y CN 20095517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ving
water inlet
delivery port
sidewall
odour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0935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鹏
姜振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09357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517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517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517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可排水、堵臭、易于除渣与下水管道连接的下水地漏,属于建筑物内自动排水、封气装置,一种下水地漏,包括中间凹陷、成漏斗状、设有入水口的面板,入水口处盖有端盖(1),与入水口(11)连通有用于插入下水管内、底部封闭的桶体(6);桶体的侧壁上开有出水口(14);入水口处或桶体侧壁连接出用于隔断入水口和出水口的隔板(7),出水口由上端铰接于隔板或入水口的口壁、下端搭接于出水口口壁的盖板(13)封闭;盖板上端向桶体内侧倾斜。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下水地漏可以有效的起到封臭、防堵作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成本低以及制造、使用、维修、更换方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下水地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室内下水管道连接的排水管件,属于建筑物内自动排水、封气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排水、堵臭、易于除渣的地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整洁程度也越来越有所注意,但长期以来,下水管道的反臭及堵塞问题一直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困扰着本技术领域人员。
目前民用建筑下水管道仍然采用在地面以下利用原始的存水湾形式进行封臭,在堵塞需要除渣时,需要砸毁地面或在下层住户的顶棚处维修;而且反水湾在民用住宅使用中经常处于干枯状态,以至于无法起到水封堵臭的作用,失去了使用价值。此外,目前,由于下层住户的人们对卫生间及厨房棚顶均实行封顶装饰,已将存水湾除渣口封于天棚之内,当需要疏通存水湾时,需要拆卸天棚,给抢修施工带来难度。针对上述情况,业内人士均在地漏使用方面进行改造,以便适应目前人们生活的需要。比如:目前普遍采用的碗式水封地漏,由于存水量少、蒸发快,需频繁加水维护,而且排水量小,因此使用效果不理想。
此外,目前一种较先进的地漏,其原理是采用钢制弹簧加橡胶封堵水碗下出口用于封臭,但其问题在于,弹簧长期受力易发生弹性疲劳而橡胶也容易老化,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此种地漏无法更换部件,只能选购新的地漏换用,而其售价较高,因此大众少有选用;此外该地漏对排水流量有所限制,在大排水量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下水地漏,通过在地漏的出水口处设置盖板用于堵臭,设置过滤网防止下水管堵塞,使桶体与上部端盖分离便于更换、排渣,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地漏堵臭效果不佳、排水量小、易堵塞、排渣困难、使用不便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地漏,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中间凹陷、成漏斗状、设有入水口的面板,面板的入水口处盖有设置漏水孔的端盖,面板中间凹陷的下端与入水口连通有用于插入下水管内、底部封闭的桶体;桶体的侧壁上开有第一出水口;入水口处或桶体侧壁连接出用于隔断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第一隔板使得入水口与出水口不直接连通;第一出水口由上端铰接于第一隔板或入水口的口壁、下端搭接于第一出水口口壁的第一盖板封闭;所述第一盖板上端向桶体内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地漏,其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入水口处或第一隔板与桶体侧壁或底部之间的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地漏,其进一步改进还在于,桶体偏向入水口的一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地漏,其进一步改进还在于,桶体位于入水口的中央,相对第一出水口的另一侧桶体侧壁上开设第二出水口,相应地,入水口处或桶壁连接出隔断入水口与出水口的第二隔板;第二出水口由上端铰接于第二隔板或入水口口壁、下端搭接于第二出水口的第二盖板封闭;第二盖板上端向桶体内侧倾斜。并且还包括设置于入水口处或隔板与桶体底部或隔板之间的过滤网。
上述的下水地漏,其进一步改进还在于,出水口设置于桶体侧壁的中间位置或靠近桶体底部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地漏中,面板中间凹陷处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插接下水管的安装壁。而桶体通过螺纹连接或凸凹卡接单元或者桶体上口侧壁搭接方式连接于面板凹陷处;或者桶体外部箍有用于塞接在下水管内的弹性垫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地漏可以有效的起到封臭、防堵的作用,改变了现有地漏的结构;在无水状态下,盖板起到封臭作用。即便下水管发生堵塞,在桶体封闭作用下,由于盖板单向开启,因此,不会发生污水外溢的情况。同时该地漏利用过滤格栅或过滤网起到二次阻渣防堵的作用。而且主要部件桶体可以从下水管内抽出进行清渣,并进行维护更换,改变了以往地漏一次性使用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构思新颖、封臭防堵效果好、排水量大、成本低以及制造、使用、维修、更换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下水地漏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下水地漏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下水地漏面板与桶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下水地漏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端盖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第六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端盖;2面板;5安装壁;6桶体;7隔板;8下水管;9桶体底部;10过滤网;13盖板;14出水口;20垫圈;21封闭压圈;22提手插杆;23凹槽;9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地漏,图中沿中线剖切,为了清楚起见,剖切面未示出阴影线。结合图2说明,本地漏在其整体结构上分为二个部分,包括上部的面板2部分以及下部的可取出式桶体6。面板2中间凹陷,成漏斗状,该面板安装于下水管上方,上部与地面平齐,通过面板底面卡于地面用于固定工作部件,同时上部面板具有装饰地面的作用。为了美观,面板的入水口处倒扣有端盖1,端盖1上开设有漏水孔。桶体6用于插入下水管内,其底部封闭,图中,桶体6由上方插入面板2的入水口,搭接在面板漏斗的台阶处,形成图1所示的形式。桶体6的侧壁上开有出水口。入水口11连接出用于隔断入水口11和出水口的隔板7(如图1中的阴影线所示),使得入水口与出水口不直接连通,该隔板大致封堵1/3-1/2面积的入水口通道。出水口由上端铰接于隔板7或入水口11的口壁、下端搭接于出水口口壁的盖板13封闭,盖板可绕铰接部位旋转,实现出水口的打开与关闭功能。盖板13上端向桶体6内侧倾斜,盖板倾斜以便保证当无水排放时,盖板22可依靠重力封闭出水口,因此盖板可适当增加重量,但同时也需考虑排水的通畅问题。而且盖板为了封闭出水口还可采用橡胶等气密性好的材质实现,或在出水口的口壁处加设可密封的垫圈,但也需考虑抗老化的性能。
图2中可见,桶体6偏向入水口11一侧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出水口的面积,为排水一侧留出排水空间。桶体的形状可以变化,如图中的形状,也可采用方形、圆形等等,最好设置成图中的半圆形,方便产品的加工。桶体6还采用凹凸的卡接结构连接于面板2的漏斗下端,也可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还可以将桶体分为两段设置,上段桶体直接与面板一体式加工,下段桶体通过螺纹或凹凸的卡接结构连接于上段桶体。桶体的设置方式便于桶体的拆装为宜,其目的是方便污水沉渣处理。
此外,在隔板7的端部与桶体底部9之间可设置有过滤网(图1中未示出),其作用是在污水排放的通路上,过滤杂质防止出水口发生堵塞,因此,过滤网也可直接平置于入水口处,或位于隔板与桶体侧壁之间,只需保证污水在排放到出水口之前有过滤网起到过滤作用即可。
图3显示了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其中参考图4所示,桶体位于中央,相对出水口14的另一侧桶体侧壁上开设出水口14’,相应地,入水口11处设置有封堵部分入水口通道的隔板7’(阴影线部分);出水口14’由上端铰接于隔板7’、下端搭接于出水口14’的盖板13’封闭;盖板13’上端向桶体内侧倾斜。隔板7与7’在入水口外缘可连为一体。同样,也可以设置过滤网(未示出),该过滤网可设置于所述入水口处或隔板之间或者隔板与桶体底部之间,保证污水在排放到出水口之前有过滤网起过滤作用即可。
图5给出了另一种实施例,其中出水口设置于桶体侧壁靠近桶体底部的位置。且桶体较短,该结构缩小了体积,更加便于使用。
上述隔板的作用在于隔断入水口与出水口的直接连通,使得污水必须先流入桶体,而后从桶体侧壁的出水口流出,因此,各种具有等同效果的隔板设置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均适用。如图6所示,隔板7从桶体6的侧壁连出。图6中还显示了在入水口处加设过滤网10的结构。
过滤网还可以如图7所示加设在隔板7(阴影线所示)和桶体底部9之间,如网格线所示,成过滤栅格的形式。图8是图7所示下水地漏面板与桶体的分解结构。图8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面板凹陷处设置多个台阶槽,其作用在于搁置端盖1、垫圈20、封闭压圈21以及为为桶体上口边缘搭置提供空间。台阶槽下端连接有用于在其内部插接下水管的安装壁5,如图6所示安装壁5与下水管8的插装方式。为了保证封闭的严密性,如图1所示,台阶槽内设置有用于封闭臭气外溢的垫圈20;桶体6上端设置有封闭压圈21用于压紧垫圈20,而封闭压圈21上端连接有提手插杆22。桶体6插入面板2的入水口后,该插杆22从凹槽23插入,同时旋转插杆22可起到锁定桶体6的作用。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一种实施例的俯视结构,面板2在入水口下部设置有台阶槽,面板2在入水口上端圆周上开有凹槽23,用于配合端盖1使用。如图10,端盖1上开有美观的下水孔,再如图11所示,端盖1下部设置有支撑腿。在使用中,支撑腿插入面板2的凹槽23,端盖1正好处于台阶槽上。
上述下水地漏的安装方法为,将固定在面板下端的安装壁5套于下水管道口外,然后将桶体通过面板入水口插入下水管道内,将插杆22对准凹槽23插入,旋紧锁定,将装饰端盖1扣到面板2中央的入水口凹陷处。
如图12所示,桶体的固定方式还可采用弹性塞接的方式实现。图中,弹性垫圈99箍在桶体外侧并塞接于下水管8内,由于弹性垫圈的弹力保证了桶体的固定,该弹性垫圈可采用橡胶圈,必要情况下,还可起到密封作用;当然,根据需要,也可单独另设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下水地漏的工作原理为,生活污水通过入水口在隔板作用下流入桶体,沉渣由过滤网过滤,当污水注满桶体高于出水口时,水压冲开启闭式盖板,污水流入下水管道并排出。当无污水排放时,盖板13处于关闭状态从而达到封臭作用。当残渣影响排水量时,可将桶体由下水道口中取出,清除残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下水地漏,包括中间凹陷、成漏斗状、设有入水口的面板,所述面板的入水口处盖有设置漏水孔的端盖(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中间凹陷的下端与所述入水口(11)连通有用于插入下水管内、底部封闭的桶体(6);所述桶体(6)的侧壁上开有第一出水口(14);所述入水口(11)处或所述桶体(6)侧壁连接出用于隔断所述入水口(11)和所述第一出水口(14)的第一隔板(7),使得入水口与出水口不直接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14)由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一隔板(7)或所述入水口(11)口壁、下端搭接于所述第一出水口(14)口壁的第一盖板(13)封闭;所述第一盖板(13)上端向所述桶体(6)内侧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地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水口(11)处或所述第一隔板(7)与所述桶体(6)侧壁或底部之间的过滤网(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6)偏向所述入水口(11)的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6)位于所述入水口(11)的中央,相对所述第一出水口(14)的另一侧桶体侧壁上开设第二出水口(14’),相应地,所述入水口(11)处或桶体侧壁连接出隔断入水口与出水口的第二隔板(7’);所述第二出水口(14’)由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隔板(7’)或所述入水口口壁、下端搭接于所述第二出水口(14’)的第二盖板(13’)封闭;所述第二盖板(13’)上端向所述桶体内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水地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入水口(11)处或所述隔板(7、7’)与所述桶体底部之间的过滤网(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下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4)或(14’)设置于所述桶体侧壁的中间位置或靠近桶体底部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下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中间凹陷处的外侧设置有用于插接下水管的安装壁(5)。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下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通过螺纹连接或凸凹卡接单元或桶体上口侧壁搭接方式连接于所述面板凹陷处;或者所述桶体外部箍有用于塞接在安装壁(5)内壁或下水管内的弹性密封圈(99)。
CN 200620093574 2006-10-05 2006-10-05 一种下水地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517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93574 CN200955176Y (zh) 2006-10-05 2006-10-05 一种下水地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093574 CN200955176Y (zh) 2006-10-05 2006-10-05 一种下水地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5176Y true CN200955176Y (zh) 2007-10-03

Family

ID=38773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09357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5176Y (zh) 2006-10-05 2006-10-05 一种下水地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517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3629A (zh) * 2014-09-15 2014-12-17 陈菊芳 一种自适应防臭地漏
CN109457786A (zh) * 2018-10-17 2019-03-12 清清通(大连)厨卫排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防臭地漏滤芯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3629A (zh) * 2014-09-15 2014-12-17 陈菊芳 一种自适应防臭地漏
CN109457786A (zh) * 2018-10-17 2019-03-12 清清通(大连)厨卫排水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防臭地漏滤芯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88254U (zh) 一种建筑用排水管道
CN200955176Y (zh) 一种下水地漏
CN1594769A (zh) 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
CN107605021B (zh) 一种用于地面排水的防臭型地漏
CN2863930Y (zh) 一种下水地漏
CN105040802A (zh) 高水封防反溢地漏
CN202208953U (zh) 一种水槽的排水滤器
CN217977392U (zh) 一种安装在管道中间排水止逆阀
CN2890193Y (zh) 一种多功能排水地漏
CN202767198U (zh) 用于地漏中快速排水与消除异味的装置
CN201082972Y (zh) 自封式地漏及应用于同层排水系统中的自封式地漏
CN201574482U (zh) 深水封防臭地漏
CN2835386Y (zh) 一种排水管连接件
CN200971534Y (zh) 一种排水管连接件
CN2162485Y (zh) 水封罐
CN2742059Y (zh) 水冲击止逆排水装置
CN2863927Y (zh) 一种排水装置
CN101736785A (zh) 虹吸式深水封防臭地漏
CN2706524Y (zh) 自动启闭防臭地漏
CN2848954Y (zh) 一种排水管连接件
CN2692230Y (zh) 一种扁球形防回流隔器
CN2632168Y (zh) 下水道防堵、防异味、防返水控制器
CN218204832U (zh)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口排水系统
CN204298924U (zh) 挂式节水座便器
CN217419909U (zh)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