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3974Y - 保暖透气垫 - Google Patents

保暖透气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3974Y
CN200953974Y CN 200620138935 CN200620138935U CN200953974Y CN 200953974 Y CN200953974 Y CN 200953974Y CN 200620138935 CN200620138935 CN 200620138935 CN 200620138935 U CN200620138935 U CN 200620138935U CN 200953974 Y CN200953974 Y CN 20095397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wind deflector
fan
perme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389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鉴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IQUN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IQU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IQUN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IQUN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3893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397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397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397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保暖透气垫旨在提供一种无须外接加热致冷装置即可兼具有发热保暖及通风散热功能的垫体,其构造至少包含有:一软衬层、一组发热单元、一隔离层、一导风板、至少一风扇、一透气层、以及一控制发热单元及风扇运作的控制单元,其中导风板上设有至少一开口供风扇固定,并进一步包括有通道以及复数上下贯通的透孔。当风扇运作时,可将外部空气经导风板的透孔及透气层吹出或吸入,让垫体的其中一面达到通风散热的功效,而当另一面的发热单元发热时,上升的温度则可传导到软衬层以供保暖;其轻巧薄型化的可携式设计,可适用在居家、办公室或汽车内任何可供使用者坐卧之处。

Description

保暖透气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暖透气垫,旨在提供一种无须外接加热致冷装置即可兼具有发热保暖及通风散热功能的垫体,可适用在居家、办公室或汽车内任何可供使用者坐卧之处。
背景技术
一般可供使用者坐卧的垫体为了能在一年四季都提供较为舒适的衬垫效果,在设计上多为两面不同材质。例如:当做坐垫或床垫使用的垫体会在其表面的其中一面以竹片或兰蔺草编织而成,以供使用者在夏天坐卧使用时较为凉爽;而垫体的另一表面则设置较厚软的棉布或绒布,让温度比较不易散失,以达到保暖的功能。
这种利用材料的变化来配合不同季节使用的垫体,虽然普遍而且成本低廉,但垫体本身并不具有加热及致冷的功能,在酷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通常都不能满足使用者的期望以及需求。因此便有业者设计出具有主动加热及致冷功能的垫体,能配合不同的季节加热保暖或通风致冷。
在相关的公知技术中,具有加热致冷功能的垫体,大多是在垫体内设置流体管道,然后外接一组加热致冷装置,利用该加热致冷装置将升温或降温后的流体输出到垫体的流体管道后,即可让垫体表面加热或降温。
上述公知技术的共同特色同时也是其共通的缺点。主要是因为垫体须配合加热致冷装置来使用,很显然的会让垫体无法很方便的随处移动,而必须将加热致冷装置同时搬移方能使用;尤其是前述的「流体」如果是液体时,这种不方便的使用状况更为严重,除了垫体内的液体通道需要作防水设计之外,加热致冷装置的体积庞大而且造价昂贵,不论在使用的便利性或产品的价值上都难以吸引消费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的诸多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暖透气垫,特别是指一种无须外接加热致冷装置即可兼具有发热保暖及通风散热功能的垫体,其轻巧薄型化的可携式设计,可适用在居家、办公室或汽车内任何可供使用者坐卧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暖透气垫,在垫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一软衬层及一透气层,并且在软衬层及透气层之间设置一组发热单元、一隔离层、一导风板、以及至少一风扇,并在外部设有一控制发热单元及风扇的控制单元;其中:
隔离层设于发热单元与导风板之间,且发热单元与软衬层相邻以导热至软衬层,而导风板一面与透气层相邻,另一面与隔离层之间设有可供空气流通的信道,并且在信道靠近侧边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开口以供风扇固定及通风,该导风板上进一步设有复数上下贯通的透孔。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发热单元为印刷加热片或碳纤维发热丝。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发热单元为碳纤维发热丝弯曲回绕于布料上所构成。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隔离层与发热单元之间设置有一缓冲层。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导风板上设有若干凸部,凸部为凸肋形状弯曲回绕设置在导风板上,凸部与凸部之间之间隔形成通道。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导风板上设有若干凸部,凸部呈弧凸状分布在导风板上,凸部与凸部之间之间隔形成通道。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开口上进一步设置有一网片。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开关及一供电部。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供电部为电池、电源线或电源连接器。
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中控制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可控制风量及温度的旋钮。
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的保暖透气垫,其组成构造至少包含有:一软衬层、一组发热单元、一隔离层、一导风板、至少一风扇、一透气层、以及一控制发热单元及风扇运作的控制单元;其中,导风板上设有至少一开口供风扇固定,并进一步包括有通道以及复数上下贯通的透孔。当风扇运作时,可将外部空气吸入导风板的通道而由透孔经过透气层吹出,或者将外部空气由透孔吸入导风板与隔离层之间的通道,再由开口吹出,让垫体的其中一面达到通风散热的功效,而当另一面的发热单元发热时,上升的温度则可传导到软衬层以供保暖。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可进一步在发热单元与隔离层之间设置一利用泡棉或乳胶等柔软材料所制成的缓冲层,并且在导风板的周围和透气层之间亦设置缓冲层,让使用者无论是使用加热保温或通风散热的功能时,都能够较为舒适。
此外,前述的控制单元上进一步设置有一开关及供电部,其中开关可供使用者切换通风散热或加热保温功能,而供电部则可以安装电池,或者设置一电源连接器以连接到市电或汽车点烟器、计算机USB端口等外部电源;当然,控制单元还可另外设置可控制风量大小及温度的旋钮,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更加方便。
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可配合使用的场合将复数片保暖透气垫连结成较大面积的垫体,以铺设在床垫、大型椅座的坐垫及靠垫、或躺椅等各类型供人体坐、卧之处,以增加商品的适用性。
相较于公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增益的效果包括有:
1.无须外接加热致冷装置即可兼具有发热保暖及通风散热功能,可达到成本低廉以及使用方便的功效。
2.薄型化可携式设计加上电源取得方便,可适用在居家的沙发、床垫、躺椅或办公椅、汽车座椅等任何可供使用者坐卧之处,必要时还可连接数片以增加有效的使用面积,适用性非常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板及风扇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保暖透气垫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保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扇运作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风散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板及风扇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例风扇运作时的第二实施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列举出适于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方式,并配合附图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保暖透气垫,其组成构造至少包含有:一软衬层10、一发热单元20、一隔离层30、一导风板40、至少一风扇50、一透气层60、以及一控制单元70。以下针对各组件与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其中所述的上下方向是以附图方向为基准,而非实际使用时的方向,预先说明。
如图所示,该软衬层10是供使用者需要加热保暖时坐卧接触,实施时可以一般棉布、绒布等常见的布料或皮革等柔软材料制成;图中,软衬层10是位于整个保暖透气垫的上方表面。
该发热单元20设于软衬层10下层,于发热单元20发热时可将上升的温度传导到软衬层10表面。实施时,发热单元20可以为利用电阻原理发热的碳纤维发热丝、印刷加热片或其它发热材料,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软衬层10与隔离层30之间;本实施例中,是在一块布料21上以弯曲回绕方式布设发热丝22,当发热丝22发热时,即可在布料21上均匀发热,并且将上升的温度传导到软衬层10表面。
该隔离层30设于发热单元20的下层,其下方设置前述的导风板40,用以隔离于发热单元20与导风板40之间。实施时,隔离层30可以是不透风的塑料布,并且在其上方与发热单元20之间设置一利用泡棉所或乳胶等柔软材料制成的缓冲层80,以增加整只垫体的柔软触感。
请同时参阅图2,前述的导风板40为不透风材质所制成,设于隔离层30下层,且导风板40与隔离层30之间设有可供空气流通的通道41,而导风板40在信道41经过的路径上靠近侧边的位置设有一个或多个开口42供风扇50固定,使风扇50得以由开口42将气流送出或者吸入气流,同时让气流在通道41内流通。另外,导风板40上另设有复数上下贯通的透孔43,使通道41内流通的气流可由透孔43吹出,或者由透孔43吸入通道41内;由于导风板40的上方相邻于隔离层30,因此无论气流由透孔43吹出或吸入,都只能在通道41内流通。
本实施例中,上述通道41是利用若干凸肋形状的凸部44以弯曲回绕的方式设置在导风板40上方,使凸部44与凸部44之间之间隔形成通道41。另外,该凸部44实施时,可以与导风板40一体成型,或利用具有适当厚度及弹性的发泡棉贴合于导风板40上,在受到压迫时,除了不易阻塞通道,亦能提供较柔软的触感。
如前所述,该风扇50设置在导风板40的开口42上,并与通道41连通;实施时,风扇50可以为离心式风扇、轴流式风扇或一般叶片式风扇,图中是以离心式风扇为例。除此,导风板40的开口42上另设置有一栅栏状或格状的网片51,用以防止风扇50运作时被压迫。
前述透气层60设于导风板40下方,实施时可以为一分布有网孔的网布或其它透气布料,让透孔43吹出或吸入的气流不会受到阻碍,以达到通风散热的功效。实施时,同样可以在透气层60的周围与导风板40之间设置缓冲层80,以增加整只垫体的柔软触感。
所述控制单元70可用来提供电源,并控制发热单元20及风扇50运作。实施时控制单元70进一步包括有一开关71及一供电部72,并由复数条导线73分别连接到发热单元20及风扇50。其中,开关71为三段切换开关,以控制发热单元20、风扇50运作或全部停止,而供电部72则可以安装电池或电源线而为的,或者亦可如图所示利用一电源连接器以连接到市电、汽车点烟器或计算机USB端口等外部电源,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更加方便;图中,供电部72为一电源连接器。此外,控制单元70亦可另设置一可控制风扇50风量大小以及发热单元20温度的旋钮74。
如图3、图4所示,由上述各组件所组成的保暖透气垫,当使用者令软衬层10朝上使用加热保暖功能时,软衬层10在最上层以供使用者需要加热保暖时坐卧接触,此时,控制单元70切换到令发热单元20开始发热的状态,让发热单元20的温升向上传导到软衬层10,故可以让软衬层10具有加热保暖的效果。
如图5及图6所示,当使用欲使用通风散热功能时,可将整个垫体翻转,令软衬层10位于最下层,并且让透气层60朝上供使用者坐卧;此时图中的上、下方向与图1所示的方向相反,并予说明。如图所示,风扇50位于网片51下方开口42处,且隔离层30位于导风板40下方,凸部44及通道41位于隔离层30与导风板40之间。
如前所述由于风扇50及开口位于导风板40靠近侧边的位置,而且风扇50上方设有网片51,因此使用者坐卧在透气层60上方并不会影响风扇50的运作。本实施例中,风扇50经由透气层60、开口42及网片51将上方空气抽入导风板40与隔离层30之间的通道41,使空气被限制在通道41内流通,而风扇50持续将空气抽入时,气流即可由导风板40上的透孔43向上吹出,以达到通风散热的功效。
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导风板40、风扇50以及通风散热状态的第二种实施例;图中显示,导风板40的凸部44呈弧凸状分布在导风板40上,使弧凸状的凸部44与凸部44之间形成供气流流通的通道41。另外,凸部44除了设置在导风板40与隔离层30之间之外,在导风板40的另外一面与透气层60之间,亦可设置凸部以增加通风散热效果。
再者,本实施例图式中的风扇50为一叶片式风扇;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风扇50运作时,是将导风板40与隔离层30之间的通道41内空气经由开口42抽出,当风扇50持续将空气抽出时,会在通道41内形成负压,因此外部空气即可经由透气层60及导风板40的透孔43进入通道41,然后再由开口42吹出。由于外部空气由透孔43进入导风板40与隔离层30之间再由开口42吹出的过程中,会在通道41内流通,因此可以对坐卧于透气层60上方的使用者产生透气散热的功效。
另外,图7中的复数个风扇50分别设置在导风板40的两侧,因此实施时各个风扇50亦可以以相反的方向运作,让气流流通于通道41内,以达到散热的效果。例如:图中前侧的风扇50将气流由开口42吸入通道41内,而后侧的两只风扇501将通道41内的气流由其对应的开口421吹出,如此一来,外部的冷空气就可在吸入与排出的过程中,将垫体内滞留的热量带出,以达到前述通风散热的功效。
以上所述的组件名称及附图所示的形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举凡与本发明的构造、特征等近似或相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暖透气垫,在垫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一软衬层及一透气层,并且在软衬层及透气层之间设置一组发热单元、一隔离层、一导风板、以及至少一风扇,并在外部设有一控制发热单元及风扇的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隔离层设于发热单元与导风板之间,且发热单元与软衬层相邻以导热至软衬层,而导风板一面与透气层相邻,另一面与隔离层之间设有供空气流通的信道,并且在信道靠近侧边的位置设有至少一开口以供风扇固定及通风,该导风板上进一步设有复数上下贯通的透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发热单元为印刷加热片或碳纤维发热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发热单元为碳纤维发热丝弯曲回绕于布料上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隔离层与发热单元之间设置有一缓冲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导风板上设有若干凸部,凸部为凸肋形状弯曲回绕设置在导风板上,凸部与凸部之间之间隔形成通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导风板上设有若干凸部,凸部呈弧凸状分布在导风板上,凸部与凸部之间之间隔形成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开口上设置有一网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控制单元包括有一开关及一供电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供电部为电池、电源线或电源连接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气垫,其特征在于:其中控制单元包括有一控制风量及温度的旋钮。
CN 200620138935 2006-09-18 2006-09-18 保暖透气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397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8935 CN200953974Y (zh) 2006-09-18 2006-09-18 保暖透气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38935 CN200953974Y (zh) 2006-09-18 2006-09-18 保暖透气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3974Y true CN200953974Y (zh) 2007-10-03

Family

ID=3877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3893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53974Y (zh) 2006-09-18 2006-09-18 保暖透气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397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715B (zh) * 2008-09-12 2013-06-19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与方法
CN103300631A (zh) * 2013-07-07 2013-09-18 郑敬忠 一种垫
CN103357253A (zh) * 2012-03-27 2013-10-23 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热除湿装置
KR20180082034A (ko) * 2017-01-09 2018-07-18 전남과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강제통풍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좌대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4715B (zh) * 2008-09-12 2013-06-19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与方法
CN103357253A (zh) * 2012-03-27 2013-10-23 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热除湿装置
CN103357253B (zh) * 2012-03-27 2016-04-13 昆山豪绅纤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热除湿装置
CN103300631A (zh) * 2013-07-07 2013-09-18 郑敬忠 一种垫
KR20180082034A (ko) * 2017-01-09 2018-07-18 전남과학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강제통풍 기능이 구비된 휴대용 좌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2876Y (zh) 一种改进的通风散热型坐垫内芯
US20100295339A1 (en) Air-conditioned seat cushion
US20110260509A1 (en) Structurally improved seat cushion
US20090033130A1 (en) Fluid delivery systems for climate controlled seats
US20080182071A1 (en) Dual purpose mat
CN200953974Y (zh) 保暖透气垫
CN201006688Y (zh) 可通风加热的坐靠结构
CN201068119Y (zh) 汽车通风座椅结构
KR20190077646A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냉온풍 시트
KR20080005128U (ko) 송풍 및 온열 기능을 구비한 에어 시트
CN200980499Y (zh) 通风保暖两用垫
CN201658071U (zh) 透气座垫
KR20090108518A (ko) 냉풍, 자연풍 송풍 기능 및 온열 기능을 구비한온수보일러 에어 매트리스
CN2936835Y (zh) 汽车座椅通风导流装置
CN202686035U (zh) 风机后置式通风坐垫
CN101243928A (zh) 通风座垫
CN204393889U (zh) 一种无缝连接式空调坐垫
CN201171519Y (zh) 通风座垫
CN201346045Y (zh) 座垫改良结构
CN204260338U (zh) 一种无缝连接式空调床垫
CN2691384Y (zh) 具温度调节功能的透气垫
JP3130719U (ja) 両用クッション体
CN204936888U (zh) 一种车用凉风椅垫
CN203995815U (zh) 一种汽车坐垫导风板及汽车坐垫
CN210472433U (zh) 一种可调节温湿度的舒适性按摩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