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6942A -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6942A
CN1996942A CNA2006100926195A CN200610092619A CN1996942A CN 1996942 A CN1996942 A CN 1996942A CN A2006100926195 A CNA2006100926195 A CN A2006100926195A CN 200610092619 A CN200610092619 A CN 200610092619A CN 1996942 A CN1996942 A CN 19969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data
buffer area
service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926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静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0926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96942A/zh
Publication of CN19969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69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流量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端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在反向数据帧中携带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发送端;发送端根据反向数据帧中得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流量控制的系统,发送端包括发送缓冲区、调度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入单元,接收端包括接收缓冲区、监测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出单元。根据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和系统,有效地提高流量控制的及时性,提高传输带宽利用率,以及减少数据冲突。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量控制技术,特别是指一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为了发送端发送的数据能够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需要及时控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即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流量控制。通过流量控制,可以减少数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时延,避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上数据拥塞而导致部分数据的丢失;同时,在接收端接收缓冲区还能够接收数据的前提下,让发送端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尽早传输到接收端。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是3GPP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调制解调算法,它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网络结构的情况下,把下行数据业务速率提高到10Mbps。该技术是WCDMA网络建设后期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HSDPA采用自适应的编码和调制(AMC)、快速混合自动重传(HARQ)和快速调度等关键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下行容量受限问题,提高下行分组数据速率,减少传输时延。HSDPA技术非常适合数据传输需求具有突发性、数据传输时延要求没有语音电话等业务高的非实时业务。
引入HSDPA之后,在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基站(NodeB)之间的Iub接口增加了流量控制机制。流量控制的目的是减少数据在Iub接口上的传输速率,避免在Iub接口上数据冲突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同时,在不超出NodeB接收缓冲区的前提下,让RNC的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尽早传输到NodeB的接收缓中区。
在现有技术中,HSDPA的流量控制主要是通过Iub接口的容量请求过程和容量分配过程实现。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流量控制过程如下所述。
步骤101:在Iub接口上,RNC通过容量请求控制帧向NodeB发送容量请求。容量请求控制帧中包含各业务在RNC的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量。
步骤102:NodeB接收到RNC的容量请求后,根据请求容量分配的各业务在空中接口的发送数率和在NodeB接收缓冲区中已缓存的数据量以及Iub接口用于传输HSDPA数据的传输带宽,给各业务分配下一时刻能够发送的数据量大小,并将所得到的容量分配信息携带在容量分配控制帧发送给RNC。
步骤103:RNC根据容量分配信息中给各业务分配的发送数据量大小,向NodeB发送各业务数据。
从以上流量控制过程可以看出,在RNC和NodeB之间通过发送容量请求控制帧和容量分配数据帧的方法达到流量控制的目的,该方法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流量控制过程中,RNC向NodeB发送容量请求,NodeB根据容量请求逆行容量分配后返回给RNC,而且容量请求控制帧和容量分配控制帧在Iub接口上传输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时延,因此,流量控制的反应速度慢,从而降低了流量控制的及时性。
(2)容量请求控制帧和容量分配控制帧在进行流量控制的同时,增加了Iub接口上的数据传输,降低了Iub接口的带宽利用效率。
(3)虽然NodeB在进行容量分配的时候考虑了Iub接口传输带宽,但NodeB是基于一定时间段内的平均传输带宽进行了容量分配,而RNC虽然是根据容量分配信息进行数据传输但其数据传输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因此,在某一时刻RNC发送的数据量会超过Iub接口传输带宽,从而产生Iub接口上的数据冲突;在某一时刻RNC发送的数据量比较小,从而不能充分利用Iub接口传输带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流量控制的及时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系统,有效地提高流量控制的及时性。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a.接收端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发送端;
b.发送端获取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
步骤a所述接收端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发送端为:在反向数据帧中携带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发送端;
步骤b所述发送端获取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为:发送端从反向数据帧中获取接收缓中区的状态信息。
步骤a所述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为该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为:当前时刻接收缓冲区中空闲的部分能够接收的数据量,或者,当前时刻接收缓冲区中空闲的部分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与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该接收缓冲区能够减少的数据量之和。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可以为该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包个数。
步骤a所述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为该接收缓冲区的占用情况。
所述在反向数据帧中携带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为:在反向数据帧中增加一个或一个以上比特,用所述比特表示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
所述反向数据帧为: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的源数据,或者是接收端向发送端返回的对接收数据情况的确认信息。
当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多个业务的数据时,步骤b所述根据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为:发送端根据各业务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结合各业务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数据进行调度。
所述发送端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数据进行调度的步骤包括:
发送端比较所有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的大小,如果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小于所述传输带宽,则发送端进一步比较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与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大小,针对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大于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业务,发送端按该业务的接收缓中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向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发送对应业务数据;针对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小于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业务,发送端将该业务的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全部发送给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
如果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传输带宽,则发送端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顺序,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接口上,先分配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如果所述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量小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则再分配次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直到用完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为止。
步骤a所述接收端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为: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来的业务数据后,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或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周期,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或者,随机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
所述发送端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所述接收端为基站NodeB。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流量控制的系统,发送端包括发送缓冲区,接收端包括接收缓冲区,发送端还包括调度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入单元;接收端还包括监测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出单元;其中,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并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反向数据输出单元;反向数据输出单元用于将从监测单元接收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发送给反向数据输入单元;反向数据输入单元用于将从反向数据输出单元接收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调度单元;调度单元用于根据反向数据输入单元得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
所述发送缓冲区包括针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接收缓中区包括针对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并将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反向数据输出单元;调度单元用于获取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并根据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的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对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接收端监测接收缓中区的状态并将接收缓冲区状态反馈给发送端,发送端则基于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合理进行调度,由于接收端主动将接收缓冲区状态发给发送端,因此,发送端能够及时根据接收缓冲区的状态进行流量控制,从而提高了流量控制的及时性。当接收端实时监测接收缓冲区状态并通知发送端时,发送端能够实时地掌握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从而发送端能够实时按照接收缓冲区的状态进行调度,提高了流量控制的实时性。由于接收端通过反向数据帧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反馈给发送端,因此没有为流量控制另外占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从而提高传输带宽的利用率。更进一步的,由于发送端是根据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以及结合自身发送缓冲区状态,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的优先级顺序进行合理的调度,因此,不仅能够有效的利用传输带宽,而且还能够减少传输带宽中的数据冲突,而且还保证了高优先级的业务数据的优先传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实现流量控制的流程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中实现流量控制的流程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在HSDPA通信过程中在Iub接口实现流量控制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RNC根据接收缓冲区状态在Iub接口上调度各业务数据的流程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中实现流量控制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现流量控制的总体思路是:接收端实时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并在向发送端发送的反向数据帧中携带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发送端根据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本发明中,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是基于接收端的缓冲区状态实现流量控制。这种流量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流量控制的及时性,而且还能够充分利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以及能够减少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上的数据冲突。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流量控制方法的实现过程。
图2所示为基于接收端的缓冲区状态实现流量控制的流程,该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201:接收端监测每个业务对应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
通常,在通信系统中同时存在多个业务,这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对应各业务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存在多个业务为例,说明流量控制过程。本发明所述的流量控制过程同样也适用于存在一个业务的情况。
所述接收端可以实时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实时监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情况:接收端可以在每次接收到发送端发送来的业务数据后,对接收缓中区状态进行监测;或者可以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周期进行接收缓冲区状态的监测;或者可以随机进行接收缓冲区状态的监测。
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可以由多种方式表示,分别描述如下所述。
接收缓冲区状态的一种表示方法是:用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表示接收缓冲区状态。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可以是当前时刻该接收缓中区中空闲的部分能够接收的数据量。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还可以是当前时刻该接收缓冲区中空闲的部分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与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该接收缓冲区能够减少的数据量之和。其中,下一时刻是指接收端接收发送端发送下一个数据的时刻,从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通常可以认为是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双向传输时延。
由于接收端将接收缓冲区的数据发送给下一级节点,例如通过空中接口发送给对应的目标终端,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接收缓中区的数据量会减少。基于上述现象,接收端在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时,进一步考虑接收端将接收缓冲区中数据发送出去而接收缓冲区中数据量减少的情况,这样能够更准确地表示在下一时刻的接收缓中区的状态,这时,接收缓冲区状态具体为:当前时刻接收缓冲区中空闲的部分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与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接收缓冲区能够减少的数据量之和为下一时刻该接收缓冲区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以接收端通过空中接口将接收缓冲区的数据发送出去的情况为例,计算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接收缓冲区能够减少的数据量的方法为:根据各业务在空中接口的发送速率,计算在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各业务数据能够发送出去的数据量,该数据量为在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该接收缓冲区还能够减少的数据量。
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可以用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表示。通常,发送端在建立业务时会通知接收端该业务的一个数据包的大小,因此,接收端将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除以单个数据包的大小,就能得到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这种用数据包个数表示接收缓冲区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方法能以少量的数据比特精确表示接收缓冲区的状态。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还可以直接用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比特数表示。
接收缓冲区状态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用接收缓冲区的占用情况来表示接收缓冲区的状态。所述的占用情况,可以用具体被占用的百分比或未被占用的百分比表示,也可以用大致的占用状态表示。当用未被占用的百分比表示接收缓冲区状态时,如果发送端预先知道接收缓冲区的总大小,则能确定未被占用的空闲的大小。当用大致的占用状态,例如用“满”、“未满”和“空”等几个状态表示接收缓冲区的占用情况时,“满”表示接收缓冲区已被占满,不能再接收新的数据,“未满”表示接收缓冲区中还有一部分空闲,可以再接收一些新的数据,“空”表示接收缓冲区完全空闲,还可以再接收新的数据。
在流量控制的具体实现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需要事先设定接收缓冲区状态的表示方法,或者,接收端将自身使用的接收缓冲区状态的表示方法告诉发送端。
步骤202:接收端将每个业务对应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发送端。
本步骤具体可以在每个业务的反向数据帧中携带对应业务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发送端。其中,反向数据帧可以为: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的对应业务的源数据,或者是接收端向发送端返回的对接收对应业务数据情况的确认信息。在反向数据帧中携带接收缓冲区状态信息的方法为:在反向数据帧上增加用于表示接收缓冲区状态的标识段,例如可以增加1个比特或多个比特表示接收缓冲区状态。
或者,可以专门用一个反向数据帧携带所有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发送端。
步骤203:发送端获得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发送端可以根据接收端发送的反向数据帧中获取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
步骤204:发送端根据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具体为,发送端在下一个发送数据的时刻,根据每个业务在接收端接收缓冲区状态,结合每个业务在发送端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的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接口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数据进行快速的调度。
重复上述步骤,发送端始终能够根据接收端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快速调度,实现了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流量控制。
下面针对WCDMA系统中的HSDPA通信过程为例,详细说明流量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
图3所示为HSDPA通信过程中在Iub接口实现流量控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RNC有针对各业务的发送缓中区,发送缓冲区中阴影的部分表示待发送数据量;NodeB有针对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接收缓中区中阴影的部分表示在缓冲区中已接收的数据量,接收缓冲区中白色的部分表示在缓冲区中空闲的部分,该空闲的部分相当于当前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
RNC在建立某一业务过程中,告诉NodeB该业务的一个数据包的大小。例如,针对业务A的一个数据包的大小为320比特。
NodeB在给RNC发送针对某一业务的上行数据帧的时刻,以预先设定的对应业务数据包大小计算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能够接收的数据包的个数,并把所述数据包个数携带在上行数据帧中,发送给RNC。例如,在上行数据帧中增加10个比特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的个数。10个比特可以表示的数据包个数最大可以达到1024个。
RNC收集从各业务的上行数据帧携带的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能够接收的数据包个数,并结合各业务在RNC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Iub接口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合理调度在Iub接口上发送的数据。下面给出RNC根据NodeB返回的接收缓冲区状态调度待发送数据的过程,如图4所示,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步骤401:RNC比较所有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与Iub传输带宽的大小,如果所有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小于Iub传输带宽,则说明Iub传输带宽足够,执行步骤402;如果所有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大于Iub传输带宽,则说明Iub传输带宽受到限制,则执行步骤403。
步骤402:RNC比较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与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大小,如果RNC中某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数据量大于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则执行步骤402-1;如果RNC中某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数据量小于对应业务的接收缓中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则执行步骤402-2。
步骤402-1:针对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数据量大于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业务,RNC按该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包个数向NodeB的该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发送该业务的数据。
步骤402-2:针对发送缓中区中待发送数据量小于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业务,RNC将该业务的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全部发送给该业务的接收缓冲区。
步骤403:RNC根据各业务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各业务的待发送数据量以及各业务的优先级顺序,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顺序,在Iub接口上,先分配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后,如果还有剩余的Iub接口传输带宽,再分配次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依次类推,直到在这一时刻能够充分利用Iub接口传输带宽为止。
假设,Iub传输带宽总共可以传输100个数据包,但业务A的接收缓冲区可以接收60个数据包,业务B可以接收30个数据包,业务C可以接收50个数据包,且业务A的优先级高于业务B,业务B的优先级高于业务C。则RNC在这一时刻,可以为业务A发送60个数据包,为业务B发送30个数据包,剩余的10个数据包的带宽分配给业务C。
综上所述,本发明流量控制的方法是发送端基于接收端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发送数据进行调度。从而,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所有采用接收缓冲区的流量控制过程中。
下面给出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流量控制的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实现流量控制的系统为:发送端包括发送缓冲区、调度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入单元;接收端包括接收缓冲区、监测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出单元。其中,发送缓冲区和接收缓冲区分别分为针对各业务的缓冲区,发送端缓冲区中有待发送数据,接收缓冲区中有已接收的数据。
监测单元监测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并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反向数据输出单元。其中,监测单元将监测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用具体的形式表示。
反向数据输出单元将从监测单元接收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发送给发送端的反向数据输入单元。
反向数据输入单元将从接收端的反向数据输出单元接收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调度单元。
调度单元根据反向数据输入单元得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调度单元进行调度时,先获取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数据量,同时还获取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然后根据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的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对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其中,业务优先级和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带宽信息,可以设置在调度单元中,也可以是由调度单元从发送端的其它功能单元中获取得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接收端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发送端;
b.发送端获取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a所述接收端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发送给发送端为:在反向数据帧中携带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发送端;
步骤b所述发送端获取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为:发送端从反向数据帧中获取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为该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为:当前时刻接收缓冲区中空闲的部分能够接收的数据量,或者,当前时刻接收缓冲区中空闲的部分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与当前时刻到下一时刻之间的时间段内该接收缓冲区能够减少的数据量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为该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包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为该接收缓冲区的占用情况。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反向数据帧中携带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为:在反向数据帧中增加一个或一个以上比特,用所述比特表示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数据帧为:接收端向发送端发送的源数据,或者是接收端向发送端返回的对接收数据情况的确认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传输多个业务的数据时,步骤b所述发送端根据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为:发送端根据各业务接收缓冲区的状态,结合各业务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数据进行调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数据进行调度的步骤包括:
发送端比较所有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的大小,
如果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小于所述传输带宽,则发送端进一步比较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与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大小,针对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大于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业务,发送端按该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向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发送对应业务数据;针对发送缓冲区中的待发送数据量小于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数据量的业务,发送端将该业务的发送缓冲区的数据全部发送给对应业务的接收缓冲区;
如果所述接收缓冲区在下一时刻能够接收的总数据量大于所述传输带宽,则发送端按照优先级的高低顺序,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接口上,先分配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如果所述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量小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则再分配次高优先级业务的数据,直到用完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接口传输带宽为止。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接收端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为: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来的业务数据后,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或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周期,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或者,随机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所述接收端为基站NodeB。
13、一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实现流量控制的系统,发送端包括发送缓冲区,接收端包括接收缓冲区,其特征在于,
发送端还包括调度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入单元;接收端还包括监测单元和反向数据输出单元;其中,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并将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反向数据输出单元;
反向数据输出单元用于将从监测单元接收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发送给反向数据输入单元;
反向数据输入单元用于将从反向数据输出单元接收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调度单元;
调度单元用于根据反向数据输入单元得到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对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缓冲区包括针对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接收缓冲区包括针对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
监测单元用于监测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并将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传给反向数据输出单元;
调度单元用于获取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并根据各业务的接收缓冲区的状态、各业务的发送缓冲区中待发送的数据量、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传输带宽以及各业务之间的优先级,对发送缓冲区的待发送数据进行调度。
CNA2006100926195A 2006-06-26 2006-06-26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9969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926195A CN1996942A (zh) 2006-06-26 2006-06-26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926195A CN1996942A (zh) 2006-06-26 2006-06-26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6942A true CN1996942A (zh) 2007-07-11

Family

ID=38251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926195A Pending CN1996942A (zh) 2006-06-26 2006-06-26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9694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058A (zh) * 2010-11-23 2011-04-13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流量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1765156B (zh) * 2009-12-14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1494530B (zh) * 2008-01-21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数据突发缓冲区的分配和使用方法
CN104519093A (zh) * 2013-09-29 2015-04-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链路传输的调度方法
CN107920095A (zh) * 2016-10-08 2018-04-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在p2p环境下发送方以及接收方流量限制的方法、装置
CN108881931A (zh) * 2017-05-16 2018-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冲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1404842A (zh) * 2019-12-11 2020-07-10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21905A (zh) * 2020-09-03 2022-03-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处理单元及流控制单元、以及相关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4530B (zh) * 2008-01-21 2012-10-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数据突发缓冲区的分配和使用方法
CN101765156B (zh) * 2009-12-14 2012-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014058A (zh) * 2010-11-23 2011-04-13 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流量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014058B (zh) * 2010-11-23 2016-05-04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流量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4519093A (zh) * 2013-09-29 2015-04-15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链路传输的调度方法
CN104519093B (zh) * 2013-09-29 2018-07-27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向链路传输的调度方法
CN107920095A (zh) * 2016-10-08 2018-04-17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在p2p环境下发送方以及接收方流量限制的方法、装置
CN108881931A (zh) * 2017-05-16 2018-11-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缓冲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1146606B2 (en) 2017-05-16 2021-10-12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Data buffer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404842A (zh) * 2019-12-11 2020-07-10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404842B (zh) * 2019-12-11 2024-04-09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21905A (zh) * 2020-09-03 2022-03-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处理单元及流控制单元、以及相关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37353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回線割当方法
JP4655619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そのレート制御方法
CN10190281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行无线资源调度方法与装置
KR100770863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추산 버퍼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버퍼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340358B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系统及流量控制实体
JP3478100B2 (ja) 無線回線割当装置及び無線回線割当方法
EP0804006A2 (en) Medium access control scheme for a wireless access to an ATM network
EP1816793A1 (en) Method for uplink bandwidth request and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58990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uplink data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996942A (zh) 一种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EP2422480A2 (en) Uplink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ower limited users
KR20070050579A (ko) 휴대 인터넷 시스템의 기지국에서 순방향 패킷 스케쥴링장치 및 방법
US6963534B1 (en)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synchronous data traffic over TDD/TDMA wireless networks
KR101415201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고속의 비디오 스트림 서비스를 위한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EP1952586B1 (en) A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schedulin hsdpa
KR20070002078A (ko) 최소 리소스 파라미터로 스케쥴링 알고리즘을 수행하는방법 및 그 계산 방법
CN101534242B (zh) 流量控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207570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CN101350804B (zh) 一种调度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业务的方法及装置
CN104994588B (zh) 一种gmr-1 3g终端rlc/mac数据调度方法
JP2008306383A (ja) スケジュール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
EP1623594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system, base station, subscriber station, data processing unit, computer program distribution medium and baseband module
RU2483473C1 (ru) Способ, вм-sc 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для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я услуг mbms в mbsfn
CN101854622B (zh) 一种高速上行分组接入终端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JP2010537593A (ja) リソース、ネットワーク要素及びユーザ機器を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