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8414A -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8414A
CN1988414A CN 200510132272 CN200510132272A CN1988414A CN 1988414 A CN1988414 A CN 1988414A CN 200510132272 CN200510132272 CN 200510132272 CN 200510132272 A CN200510132272 A CN 200510132272A CN 1988414 A CN1988414 A CN 1988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sm
scdma
sub
district
synchroniz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322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8414B (zh
Inventor
赵榕
梅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510132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88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988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8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8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8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TD-SCDMA模式下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记录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还公开一种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在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中,记录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时隙位置以及该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对GSM小区同步信道进行译码,重新确认基站识别码。

Description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D-SCDMA模式下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和一种TD-SCDMA模式下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日渐成熟,不少国家已经或即将部署3G网络,在3G建网初期,3G网络很难做到全国覆盖,而现有的GSM网络拥有良好的覆盖,因此利用2G网络拓展3G覆盖,保持3G用户的语音业务连续性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主流实施策略。为了保证语音业务的连续性,终端也必须支持2G和3G两种模式。TD-SCDMA/GSM双模手机即为一种2G/3G双模终端。
在TD-SCDMA模式下进行语音业务时必须进行GSM邻小区的测量,要求终端在TD-SCDMA连接模式下能周期性的捕获到GSM邻小区的同步信道(SCH)。因为GSM系统基站和TD-SCDMA基站之间不同步,帧长也不同,因此在TD-SCDMA情况下读取SCH信道有很大的难度。
文献IEEE PIMRC 2002“An efficient monitoring strategy forintersystem handover from TD-SCDMA to GSM Network”中介绍了一种捕获SCH的方法,该方法是在TD-SCDMA的空闲时隙尝试捕获频率校正信道FCCH,进而根据FCCH信道找到SCH信道。终端采用这种方法周期性的搜索SCH。
上述技术方案要求每次搜索SCH信道时,终端都要不停的利用空闲时隙去尝试捕获FCCH信道,进而搜索到SCH信道。由于TD-SCDMA与GSM帧长不对齐,终端最长要求连续660ms(即132 TD-SCDMA子帧)的空闲时隙都在尝试捕获GSM小区SCH信道,所以每次捕获花费的时间较长,进而导致周期性捕获同步信道的效率非常低。此外,如果捕获SCH周期比较短,而GSM邻小区较多,终端甚至来不及捕获所有的GSM邻小区的SCH信道。
此外,在TD-SCDMA模式下进行GSM邻小区的测量分为两种类型:基站识别码校验(BSIC Verified)和基站识别码非校验(BSIC non-verified)。由于GSM邻小区的基站识别码是通过同步信道SCH传输的,因此对于BSIC Verified类型,终端需要读取GSM小区同步信道来获取该小区的基站识别码BSIC。BSIC包含两部分的信息:一个是网络色码NCC,用于让移动台区别相邻的、属于不同GSM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的基站;另一个是基站色码BCC,用于在同一个GSM PLMN中识别广播控制信道载频号相同的不同基站。
BSIC Verified类型的测量,又分为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initial BSICidentification)和基站识别码重确认(BSIC re-confirmation)两个过程。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是移动台在TD-SCDMA网络下对某个GSM邻区的初次捕获,可以获得该GSM邻区的帧同步和复帧同步信息。因为GSM系统基站和TD-SCDMA基站之间不同步,帧长也不同,在TD-SCDMA情况下读取SCH信道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会耗时很长。一旦通过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定位了该GSM邻区,移动台将在内部保存该GSM邻区的同步信息。然后通过基站识别码重确认过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重新确认该GSM邻区的基站识别码,为切换或者小区重选做准备。但是,如果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基站识别码重确认过程失败,移动台将会认为该小区的同步信息不再有效,该小区将必须经过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重新进行初始识别。由此可见,基站识别码重确认过程的成功与否,对于GSM小区测量至关重要。
目前的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主要是通过接收GSM帧TS0时隙上的常规突发序列(NB),然后利用NB中的训练序列和BSIC中的BCC一致的关系,来进行BSIC的重确认。但并不是所有的GSM帧TS0上都具有NB,而且NB中只携带了BSIC的一部分信息(BCC),未包含NCC信息,因此存在着误判的可能,进而导致基站识别码重确认的成功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D-SCDMA模式下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利用TD-SCDMA子帧的空闲时隙进行尝试性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导致捕获花费时间太长、捕获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重确认的方法,以解决现有利用NB中训练序列和BSIC中BCC一致的关系,来进行BSIC重确认,容易导致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成功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在TD-SCDMA模式下,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记录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其中n=1,2,3......,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优选的,根据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判断是否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修正。
如果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起始位置离TD-SCDMA时隙的起始位置差低于上门限,则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如果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末尾位置离TD-SCDMA时隙的末尾位置差低于下门限,则将存储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根据终端的频点转换时间和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周期设置上、下门限。
优选的,每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后,更新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及时隙位置。
一种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在TD-SCDMA模式下,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中,记录捕获的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时隙位置以及该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其中n=1,2,3......,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对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进行译码,重新确认GSM邻小区的基站识别码。
优选的,根据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判断是否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修正。
当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起始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起始位置差低于上门限时,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当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末尾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末尾位置差低于下门限时,将存储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根据终端的频点转换时间和基站识别码重确认周期设置上、下门限。
优选的,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成功后,更新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及时隙位置。
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中,利用TD-SCDMA无线子帧与GSM无线帧帧长的对应关系,在系统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时,记录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然后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该GSM邻小区同步信道。可见,本发明方案无需利用TD-SCDMA无线子帧的空闲时隙进行多次尝试性的捕获,只要初次捕获同步信道后,以后即可准确获知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位置,提高了捕获效率以及准确度。
进一步,根据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判断是否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修正的技术特征,使得在同步信道随时间漂移的情况下,避免了其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位置不合适的问题。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利用TD-SCDMA无线子帧与GSM无线帧帧长的对应关系,在系统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时,记录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时隙位置以及基站识别码;然后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最后对同步信道进行解码,再次获得该GSM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完成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使得初次捕获同步信道并获取基站识别码后,即可准确获知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所在位置,提高了基站识别码重确认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下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2为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3为GSM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4为GSM系统的控制复帧结构示意图;
图5为GSM和TD-SCDMA帧定时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TD-SCDMA模式下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利用TD-SCDMA无线子帧与GSM无线子帧帧长的对应关系,在系统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时,记录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然后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 k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公开的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步骤110:在TD-SCDMA模式下,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记录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
在TD-SCDMA模式下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同,因而此处不再详述。较为常用的一种是在TD-SCDMA空闲时隙尝试捕获频率校正信道FCCH,进而根据FCCH找到SCH。当然,通过其他公知技术初次捕获到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在本发明步骤110中也是适用的。
在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后,还需要记录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及时隙位置。
步骤120: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其中n=1,2,3......,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请参看图2,其为TD-SCDMA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TD-SCDMA无线子帧由7个常规时隙和三个特殊时隙构成。常规时隙分别是TS0至TS6,每个常规时隙的长度为675us。特殊时隙分别为DwPTS、GP和UpPTS,其中DwPTS和GP均由96码片组成,时长为75us;UpPTS由160码片组成,时长为125us。7个常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构成的TD-SCDMA无线子帧总长度为5ms。TD-SCDMA系统下,一个无线子帧中的部分时隙用于传输业务信息或控制信息,不用的时隙作为空闲时隙,比如上文提到的对GSM小区同步信道SCH的捕获及测量就是在空闲时隙进行的。
请参看图3,其为GSM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
就物理信道而言,GSM系统的TDMA无线子帧分为0至7共8个时隙,帧长为60/13ms。就逻辑信道而言,GSM系统信道可分为两大类: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其中控制信道又分为广播信道BCH、公用控制信道CCCH以及专用控制信道DCCH。本发明中涉及的同步信道SCH是广播信道的一种,用于传输供移动台进行同步和对基站进行识别的信息,比如基站识别码和无线子帧号等。
若干个TDMA帧构成复帧,其结构有两种:一种是由26帧组成的复帧,这种复帧长120ms,主要用于业务信息的传输,也称作业务复帧;另一种是由51帧组成的复帧,这种复帧长235.385ms,专用于传输控制信息,也称作控制复帧。请结合参看图4,其为GSM系统的控制复帧结构示意图,一个控制复帧的长度是51*60/13ms。SCH位于控制复帧的第1、11、21、31和41帧的0时隙位置。
简而言之,TD-SCDMA无线子帧的长度为5ms,GSM无线子帧的长度为60/13ms,可见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如图5所示。为叙述方便,用TTDS表示TD-SCDMA无线子帧的长度,TGSM表示GSM无线子帧的长度。如果以TD-SCDMA系统为定时参照基准,则在两次相邻TD-SCDMA无线子帧之间观测GSM系统的帧会固定提前TTDS/13,因此两个系统定时关系的重复周期为TGSM*13或者TTDS*12,即
T GSM T TDS = 60 / 13 5 = 12 13 - - - ( 1 )
12个TD-SCDMA系统子帧的时间和13个GSM系统TDMA帧的时间相同。如果在某一时刻,TD-S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帧起始位置正好对齐,那么每隔60ms时间,TD-SCDMA系统和GSM系统的帧起始位置将会再次对齐。
进一步,由于SCH位于控制复帧的第1、11、21、31和41帧的0时隙位置,而每51个TDMA帧组成一个控制复帧,因此,在TD-SCDMA无线帧的某个空闲时隙内捕获到某个GSM邻小区的SCH后,经过51*12*N(N=1,2,3,....)个TD-SCDMA子帧,在该TD-SCDMA无线帧的相同位置仍然可以捕获该邻区的SCH信道。
综上所述,如果在步骤110初次捕获到GSM邻小区的SCH时,记录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则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M+12*51)的相同时隙位置仍然可以捕获该GSM邻小区的SCH。
进一步,(M+12*51)代表的仅是初次捕获后的下一个SCH到来的时间;如果是(M+12*51*2),则代表再下一个可以捕获SCH的时间,依次类推,在(M+12*51*n),其中n=1,2,3......的情况下,都可以捕获到GSM邻小区的同步信道SCH。当然此处涉及到系统捕获同步信道的周期问题,例如假设系统要求至少5秒进行一次同步信道的确认,如果n取2,12*51*2=6.12s,则说明至少6.12秒才能确认一次。显然,如果系统要求至少5秒确认一次同步信道,则n的取值只能为1;如果系统要求捕获同步信道的周期是10秒,则n取1和2均可。简而言之,n的取值和系统要求捕获GSM邻区同步信道的周期有关。更进一步,每个系统的无线子帧号都有一个范围,就TD-SCDMA系统而言,其无线子帧号的范围是0至8191,因此随着捕获次数的增加,到达一定次数后(M+12*51*n)的数值可能超过8191,即在TD-SCDMA系统中不存在此子帧号,进而需要对(M+12*51*n)取余,从而保证测量GSM邻区同步信道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处于存在的范围之内。由于TD-SCDMA系统下,无线子帧是循环设置的,因此求余后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并不影响GSM邻区同步信道的测量。业内通常用“Mod”表示求余的意思,于是初次捕获GSM邻区同步信道后再次捕获的子帧号可以表示为(M+12*51*n)Mod(k+1),其中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对于现有的3GPP标准而言,k=8191,进而(M+12*51*n)Mod(k+1)表示为(M+12*51*n)Mod 8192。
优选的,每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后,都更新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以及时隙号。例如,假设(M+12*51*n)中n取值为1,则每隔12*51=3.06秒重复捕获该GSM小区SCH一次。初次捕获GSM邻小区SCH时,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第二次捕获时,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则将系统记录的无线子帧号M更新为(M+12*51);第三次捕获时,带入公式(M+12*51)中的M即为第二次捕获时对应的无线子帧号,以后依次类推。通过每次更新,降低了下次捕获子帧号的数据运算量。
当然,也可以不必每次捕获后都更新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可以每次都使用初次捕获时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只是计算量会比随时更新的方案大一些。例如,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时进行该GSM小区SCH的第二次捕获;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2)时进行第三次捕获;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3)时进行第四次捕获,以后依次类推。
步骤130:根据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判断是否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修正。
由于GSM邻小区同步信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一定的漂移现象。例如,初次捕获到GSM邻小区SCH时,SCH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恰好在子帧M空闲时隙的中央;在子帧号(M+12*51)第二次捕获到GSM邻小区SCH时,SCH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可能就会有略向空闲时隙的起始位置或末尾位置偏移。
时间越长,漂移量可能越大,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理论上能够捕获SCH的空闲时隙,实际可能会捕获不到SCH或SCH不能完全落在测量的空闲时隙内部。为避免上述情况出现,如果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向起始位置或末尾位置偏移,而且到达一定程度(几乎快跑出测量的空闲时隙)时,就需要进行适当修正,以避免后续捕获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具体修正的理论依据如下:GSM系统的一个控制复帧时长为51*60/13ms,相当于47个TD-SCDMA子帧加5/13ms,也就是说每两个连续的GSM控制复帧,映射到TD-SCDMA子帧的位置会相差5/13ms。利用该特性,就可以调整SCH信道映射在TD-SCDMA子帧的位置。此外,用于测量的空闲时隙窗口一般大于两个时隙的长度,因此有充分的修正时间。
基于上述理论依据进行的修正过程如下:
如果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起始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起始位置差低于上门限,则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相当于GSM小区同步信道窗口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错后5/13ms;当然,根据前文讲述的GSM和TD-SCDMA帧定时关系,也可以将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M+47+12*51*2)、(M+47+12*51*3)......。简而言之,可以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如果GSM小区同步信道的末尾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末尾位置差低于下门限时,则将存储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相当于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窗口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提前5/13ms。当然,根据前文讲述的GSM和TD-SCDMA帧定时关系,也可以将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M-47+12*51*2)、(M-47+12*51*3)......。简而言之,可以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上述修正过程中涉及的上、下门限,是人为设置的两个阈值码片,与终端的频点转换时间和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周期有关。其代表的意义就是当GSM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用于测量的空闲时隙何种位置,即向TD-SCDMA测量的空闲时隙起始位置或末尾位置偏移多少,就认为需要调整GSM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了修正,则需要更新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以便依据修正后的信息确定下次捕获该GSM邻区同步信道的位置。
基于上述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中的核心思想可以应用于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之中。由于TD-SCDMA无线帧和GSM无线帧帧长的对应关系前文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因而本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仅简述。
请参阅图6,其为本发明公开的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步骤610:在TD-SCDMA模式下,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中,记录捕获的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时隙位置以及该小区的基站识别码。
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因而此处不再详述。较为常用的是在TD-SCDMA空闲时隙尝试捕获频率校正信道FCCH,进而根据FCCH找到SCH,此后通过解码获取GSM邻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当然,通过其他公知技术,可以初次确认到基站识别码的方法在本发明中也是适用的。
在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中,还需要记录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
步骤620: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其中n=1,2,3......,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由于本步骤的相关内容在前文已有详细介绍,因而在此不再赘述,仅进行适当概述。
两个系统定时关系的重复周期为TGSM*13或者TTDS*12,即
T GSM T TDS = 6 0 / 13 5 = 12 13 - - - ( 1 )
又由于SCH位于控制复帧的第1、11、21、31和41帧的0时隙位置,而每51个TDMA帧组成一个控制复帧,因此,如果步骤610初次捕获到GSM邻小区SCH时,记录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则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仍然可以捕获该GSM邻小区的SCH。对于现有的3GPP标准而言,k=8191,进而表示为(M+12*51*n)Mod8192。
步骤630:对GSM小区同步信道进行译码,重新确认GSM邻小区的基站识别码。
对SCH进行译码,如果成功,则获取该GSM小区的基站识别码,并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RC。如果此次获取的基站识别码与上一次获取的基站识别码相符,则证明该GSM小区的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成功。优选的,更新记录的无线子帧号M和时隙位置。
步骤640:根据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判断是否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修正。
具体修正的理论依据如下:GSM系统的一个控制复帧时长为51*60/13ms,相当于47个TD-SCDMA子帧加5/13ms,也就是说每两个连续的GSM控制复帧,映射到TD-SCDMA子帧的位置会相差5/13ms。利用该特性,就可以调整SCH信道映射在TD-SCDMA子帧的位置。而且,用于测量的空闲时隙窗口一般大于两个时隙的长度,因此有充分的修正时间。基于上述理论依据进行的修正过程如下:
如果GSM小区同步信道的起始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起始位置差低于上门限,则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相当于GSM小区同步信道窗口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错后5/13ms;当然,根据前文讲述的GSM和TD-SCDMA帧定时关系,也可以将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M+47+12*51*2)、(M+47+12*51*3)......。简而言之,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如果GSM小区同步信道的末尾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末尾位置差低于下门限时,则将存储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相当于GSM小区同步信道窗口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提前5/13ms。当然,根据前文讲述的GSM和TD-SCDMA帧定时关系,也可以将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M-47+12*51*2)、(M-47+12*51*3)......。简而言之,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上述修正过程中涉及的上、下门限,是人为设置的两个阈值码片,与终端的频点转换时间和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周期有关。
如果按照上述方法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了修正,则需要更新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以便依据修正后的信息确定下次捕获该GSM邻区同步信道的位置。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以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的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TD-SCDMA模式下,初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记录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以及时隙位置;
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其中n=1,2,3......,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判断是否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修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起始位置离TD-SCDMA时隙的起始位置差低于上门限,则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如果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末尾位置离TD-SCDMA时隙的末尾位置差低于下门限,则将存储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终端的频点转换时间和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周期设置上、下门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捕获GSM小区同步信道后,更新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及时隙位置。
6、一种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
在TD-SCDMA模式下,基站识别码初始确认过程中,记录捕获的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窗口对应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时隙位置以及该小区的基站识别码;
在TD-SCDMA无线子帧号为(M+12*51*n)Mod(k+1)的相同时隙位置,再次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其中n=1,2,3......,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对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进行译码,重新确认GSM邻小区的基站识别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GSM邻小区同步信道落在TD-SCDMA空闲时隙的位置,判断是否对TD-SCDMA无线子帧号进行修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起始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起始位置差低于上门限时,将记录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Mod(k+1),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当GSM邻小区同步信道的末尾位置离TD-SCDMA空闲时隙的末尾位置差低于下门限时,将存储的无线子帧号修正为(M-47+12*51*N),其中N=0,1,2......,k为TD-SCDMA最大无线子帧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终端的频点转换时间和基站识别码重确认周期设置上、下门限。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GSM邻小区基站识别码的重确认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成功后,更新记录的TD-SCDMA无线子帧号M及时隙位置。
CN200510132272A 2005-12-22 2005-12-22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Active CN1988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32272A CN1988414B (zh) 2005-12-22 2005-12-22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32272A CN1988414B (zh) 2005-12-22 2005-12-22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8414A true CN1988414A (zh) 2007-06-27
CN1988414B CN1988414B (zh) 2010-05-05

Family

ID=38185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2272A Active CN1988414B (zh) 2005-12-22 2005-12-22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88414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9788A (zh) * 2009-12-28 2010-06-02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td工作模式下gsm小区sch同步方法
CN101437275B (zh) * 2007-11-13 2010-11-03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读取邻区广播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04343A (zh) * 2010-01-15 2011-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td-scdma连续时间段来有助于td-scdma到gsm的无线切换
CN101365227B (zh) * 2007-08-10 2011-11-02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获取gsm邻小区同步定时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1707800B (zh) * 2009-06-30 2011-11-16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gsm邻小区同步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62840B (zh) * 2008-08-28 2012-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dd模式下测量gsm重确认的方法
CN101729126B (zh) * 2008-10-14 2012-12-1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对异步系统的同步方法及双模终端
CN101883379B (zh) * 2009-05-05 2012-12-26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无线终端邻小区两阶段测量优化的方法
US8718017B2 (en) 2012-09-12 2014-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rmation of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to improve handover
CN105120489A (zh) * 2011-10-24 2015-12-0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小区监测方法
WO2016015297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同步信道sch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3226B (zh) * 2014-05-27 2017-08-11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8679A (en) * 1996-02-23 1999-11-02 Qualcomm Inc. Coexisting GSM and CDM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KR100366290B1 (ko) * 2000-12-23 2002-12-3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비동기로 동작하는 광대역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시스템의초기 셀 탐색 방법
CN100407607C (zh) * 2002-06-11 2008-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dma系统中进行异系统测量时决定压缩模式启动时刻的方法
FR2841407B1 (fr) * 2002-06-20 2004-08-13 Nec Technologies Uk Ltd Procede d'optimisation de la recherche de cellules dans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 mobile
CN100428808C (zh) * 2002-09-27 2008-10-22 上海明波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装置的小区搜索方法
JP2005079836A (ja) * 2003-08-29 2005-03-24 Sharp Corp W−cdma方式の無線通信に用いる受信装置及び受信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5227B (zh) * 2007-08-10 2011-11-02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获取gsm邻小区同步定时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1437275B (zh) * 2007-11-13 2010-11-03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读取邻区广播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2840B (zh) * 2008-08-28 2012-01-1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dd模式下测量gsm重确认的方法
CN101729126B (zh) * 2008-10-14 2012-12-12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对异步系统的同步方法及双模终端
CN101883379B (zh) * 2009-05-05 2012-12-26 上海摩波彼克半导体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无线终端邻小区两阶段测量优化的方法
CN101707800B (zh) * 2009-06-30 2011-11-16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gsm邻小区同步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19788A (zh) * 2009-12-28 2010-06-02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td工作模式下gsm小区sch同步方法
CN101719788B (zh) * 2009-12-28 2014-12-03 重庆重邮信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模终端td工作模式下gsm小区sch同步方法
CN102204343A (zh) * 2010-01-15 2011-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td-scdma连续时间段来有助于td-scdma到gsm的无线切换
CN105120489B (zh) * 2011-10-24 2019-02-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小区监测方法
CN105120489A (zh) * 2011-10-24 2015-12-02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小区监测方法
US8718017B2 (en) 2012-09-12 2014-05-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rmation of base station identification to improve handover
CN105519001A (zh) * 2014-07-31 2016-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同步信道sch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05519001B (zh) * 2014-07-31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同步信道sch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16015297A1 (zh) * 2014-07-31 2016-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同步信道sch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US10327240B2 (en) 2014-07-31 2019-06-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SCH and related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8414B (zh) 201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8414B (zh) 捕获gsm邻小区同步信道方法及基站识别码重确认方法
EP0886453B1 (en)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for indentifying base stations of a time division cellular network in a mobile station
EP3577843B1 (en) Multi-subframe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ing (drs) measurement timing configuration (dmtc) window
US7649869B2 (en) Efficient cell measurements during transmission gaps in a compressed mode
CN102170680B (zh) 无线电活动协调装置和方法
CN107113116A (zh) 用于共享频谱中的不连续发送(dtx)的小区切换
CN108496407A (zh) 在免许可小型小区环境中指示另外的pbch符号
US6532226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optimal scheduling of slotted-mode related measurements in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CN101651988B (zh) 一种系统信息获取方法、通信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EP3685541B1 (en) Csi-rs scrambling of subframes in a multi-subframe drs
US8054774B2 (en) Multi-slot packet data transfer method
CN104684065A (zh) Gsm或异模式中gsm邻区同步和测量方法及装置
US20050286468A1 (en)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of a compressed mode in a mobile radio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19788A (zh) 双模终端td工作模式下gsm小区sch同步方法
CN101242594B (zh) 在采用移动系统的无线电通信蜂窝网中换码器-基站接口的上行帧
WO2008025876A1 (en) Synchronization
FI107687B (fi) Menetelmä kanavatietojen määrittämiseksi solukkojärjestelmässä ja päätelaite
CN101997567B (zh) 一种基站识别码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6559775A (zh) 一种lte系统中的系统信息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01572901B (zh) 通信模式监视及信号测量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1729126B (zh) 对异步系统的同步方法及双模终端
AU700042B2 (en) Cellular mobile radio system synchronization
CN101577961A (zh) 信道排程方法与移动装置
EP1166589A1 (en) Rotating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sch)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ANXIN SCIENC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5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508

Address after: Zip code, 4 building, 41 333 Qinjiang Road, Shanghai, China: 200233

Applicant after: Lian core technology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Co-applicant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Address before: Postal code 29,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100083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Co-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CO., LTD., SHANGHAI

Effective date: 201203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233 XUHUI, SHANGHAI TO: 201206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3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Mingyue Road, Shanghai, No. 1258

Patentee after: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Shanghai, Jiang Road, No. 41, building 4, building 333

Co-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atentee before: Leadcore Technology Co., Ltd.

Co-patentee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