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4069A -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4069A
CN1984069A CNA2006100830328A CN200610083032A CN1984069A CN 1984069 A CN1984069 A CN 1984069A CN A2006100830328 A CNA2006100830328 A CN A2006100830328A CN 200610083032 A CN200610083032 A CN 200610083032A CN 1984069 A CN1984069 A CN 1984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
tag
pwe3
pseudo
encap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30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2360C (zh
Inventor
滕新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830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02360C/zh
Publication of CN1984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4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23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236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中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PWE3通过Mac-in-Mac接入,在面向用户边缘的设备U-PE与面向网络边缘的设备N-PE之间以Mac-in-Mac报文的形式进行数据传送。本发明实现了PWE3通道通过Mac-in-Mac接入,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使业务运营商的业务TAG可以通过PWE3通道传送到对方,以对用户的同种业务类型进行相同的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WE3(端到端伪线模拟)是一种端到端的二层业务承载技术,属于点到点方式的L2VPN(二层虚拟专用网)。在PSN(公用交换网)网络的两台PE中,它以LDP(标签分配协议)/RSVP(资源预留协议)作为信令,通过隧道模拟CE(用户边缘的设备)端的各种二层业务,如各种二层数据报文、比特流等,使CE端的二层数据在PSN网络中透明传递。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PWE3接入以太网的一种参考模型示意图。其中PE1与PE2为网络边缘设备,PE1与PE2之间建立PW虚拟专线,即PWE3通道,CE1与CE2为用户边缘设备,CE和PE之间通过以太网链路相连,CE1和CE2的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入到PE1和PE2之后,通过PWE3通道传送到对方。
PE1与PE2之间的PWE3通道有两种报文传送模式:
1)Raw(原始)模式
PW type:0×0005″Ethernet″
此模式下PE收到的用户报文如果携带VLAN TAG,但该TAG并不是用于区分业务类型的,此时需要去掉该TAG,PWE3通道可以通过Raw模式进行传送;
2)Tag(标签)模式
PW type:0×0004″Ethernet Tagged Mode″
此模式下PE收到的用户报文如果携带VLAN TAG,该TAG用于区分业务类型的,如业务提供者根据用户数据的业务类型添加的业务TAG,此时该TAG将通过PWE3通道传送到对端,PWE3通道可以通过TAG模式进行传送,但由于是标准的802.1Q TAG,因此只支持16bit的VLAN ID。
所述PWE3两端通常通过QinQ(虚拟局域网嵌套)接入,其组网示意图如图2所示。骨干层采用Mac-in-Mac(内层媒体接入控制通过外层媒体接入控制传送),接入层通过QinQ实现。骨干层和接入层分别运行STP(信令传送点协议)协议建立转发树。Mac-in-Mac通过与QinQ技术的配合,可以实现整个传送网络全部基于以太网架构,使城域网甚至广域网从接入层、汇聚层以及骨干层都可以通过以太网技术来实现。
用户报文在网络的转发过程中将进行如下处理:用户接入到U-PE(面向用户边缘的设备)之后,根据业务类型或者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VLAN(虚拟局域网)标签,通过QinQ方式对用户报文进行封装,此时用户报文进行如下变换:
    C-DA     C-SA     C-TAG     用户数据     C-FCS
    C-DA     C-SA     S-TAG     C-TAG     用户数据     FCS
其中的C表示是用户的;DA表示目的MAC(媒体接入控制层)地址;SA表示源MAC地址;TAG表示802.1Q标签,其中C-TAG表示用户TAG,S-TAG表示业务TAG,I-TAG表示Mac-in-Mac中的业务TAG;FCS表示校验和;
报文到达N-PE时,根据用户目的地址,查找到相关的骨干桥边缘节点的地址信息,据此在报文头插入B-DA和B-SA域,其中B表示是骨干网的。同时,报文中还需要添加I-TAG和B-TAG字段,其中I-TAG作为内层业务标签,用于表示不同的业务实例;B-TAG是外层标签,表示骨干运营商提供的不同业务类型,如语音、视频等,或者用于表示不同的地域或不同的业务运营商,骨干网中的P节点根据B-DA、B-SA、B-TAG进行转发,这实际上相当于建立了一条隧道。
所述的B-TAG和I-TAG的插入方式包括如下两种:
S-TAG模式:此种方式需要识别报文中的S-TAG,并且查找内部映射表,将S-TAG映射到I-TAG,如S-VLAN映射到I-SID,拷贝优先级信息,由于I-TAG与S-TAG作用相同,因此转换后的报文不再携带S-TAG信息,报文格式如下所示:
B-DA  B-SA  B-TAG  I-TAG  C-DA  C-SA  C-TAG 用户数据 B-FCS
透明模式:不处理报文中的S-TAG信息,不需要进行相关的映射,对所有的报文分配相同的I-TAG和B-TAG进行传送,其中用户报文被透明传送,不作任何修改,报文格式如下所示:
B-DA B-SA B-TAG I-TAG  C-DA C-SA S-TAG C-TAG 用户数据 FCS B-FCS
用户数据到达对端骨干节点时,将去掉B-DA、B-SA以及B-TAG、I-TAG域,如果是S-TAG模式,则根据I-TAG查映射表得到S-TAG,重新封装报文,如果是透明模式,则不需要进行TAG的映射。报文完成处理之后,根据C-DA转发到U-PE,U-PE将去掉S-TAG之后转发给用户。
由于QinQ接入到PWE3的业务标签只能有4K个,且QinQ网络的中间设备需要支持QinQ,还需要了解用户的MAC地址,因此,通过QinQ接入PWE3通道传送报文的可扩展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WE3通过Mac-in-Mac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端到端伪线模拟PWE3通过内层媒体接入控制MAC通过外层MAC传送的Mac-in-Mac接入,在面向用户边缘的设备U-PE与面向网络边缘的设备N-PE之间以Mac-in-Mac报文的形式进行数据传送。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数据发送时,面向用户边缘的设备U-PE将待发送的数据封装成Mac-in-Mac报文,传送至面向网络边缘的设备N-PE,N-PE解除Mac-in-Mac封装后,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传送至接收端;
在数据接收时,N-PE解除PWE3封装,再进行Mac-in-Mac封装,之后将报文传送给U-PE,由U-PE解除Mac-in-Mac封装传送给用户。
当接收端为Mac-in-Mac接入时,发送端在进行数据发送时,所述N-PE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N-PE解除Mac-in-Mac报文头,获取内层业务标签I-TAG及外层骨干网业务标签B-TAG,根据所述B-TAG和I-TAG信息获取虚电路标识,再根据虚电路标识获取PWE3内层标签,保留所述I-TAG信息,然后再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发送到接收端;或,
N-PE解除Mac-in-Mac报文头,获取内层业务标签I-TAG及外层骨干网业务标签B-TAG,根据所述B-TAG和I-TAG信息获取虚电路标识,再根据虚电路标识获取PWE3内层标签,将所述I-TAG信息映射成接收端I-TAG信息,然后再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发送到接收端。
所述映射方法包括:
通过在PWE3信令协议中扩展增加伪线接口参数,传送PWE3通道对应的对端Mac-in-Mac的I-TAG信息;或,
通过系统预先配置存储所述PWE3通道两端的I-TAG映射关系。
当接收端采用非Mac-in-Mac接入,发送端在进行数据发送时,所述N-PE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N-PE解除Mac-in-Mac报文头,获取内层业务标签I-TAG及外层骨干网业务标签B-TAG,根据所述B-TAG和I-TAG信息获取虚电路标识,再根据虚电路标识获取PWE3内层标签,将其中的I-TAG信息转换成接收端网络可识别的相应信息,然后再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发送到接收端。
在进行数据接收时,所述N-PE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N-PE解除PWE3封装,若接收到的报文中包含发送端业务标签信息,则将其映射为本端可识别的I-TAG信息,再进行Mac-in-Mac封装,之后将报文传送给U-PE,由U-PE解除Mac-in-Mac封装传送给用户。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系统,包括U-PE及N-PE,N-PE与PWE3通道连接,在U-PE与N-PE中设置有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支持Mac-in-Mac报文的封装/解封装操作,U-PE与N-PE之间通过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进行Mac-in-Mac形式报文的数据传送。
所述N-PE中设置的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包括:
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存储可供选择的伪线标签模式,并在N-PE通过PWE3发送数据时,根据网络实际连接情况选择一种模式进行传送;和/或,
伪线接口参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PWE3通道两端Mac-in-Mac的I-TAG映射关系信息。
所述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存储的可供选择的伪线标签模式包括:
原始模式、标签模式或基于Mac-in-Mac的PWE3封装的骨干桥标签模式。
所述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还用于将报文中的I-TAG对应的信息转换成对端接入网可识别的标识。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PWE3通道通过Mac-in-Mac接入,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使业务运营商的业务TAG可以通过PWE3通道传送到对方,以对用户的同种业务类型进行相同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PWE3接入以太网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Mac-in-Mac组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PWE3通过Mac-in-Mac接入的一种实施例组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方法一种实施例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提供一种PWE3通过Mac-in-Mac接入的方法及系统,使网络两端用户通过Mac-in-Mac接入,通过PWE3通道传送到对端,增强了网络的灵活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系统,本实施例以两端都通过Mac-in-Mac接入为例,其组网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N-PE与N-PE之间建立PWE3通道,U-PE与N-PE之间运行Mac-in-Mac,U-PE及N-PE中设置有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支持Mac-in-Mac报文的封装/解封装操作。两边的Mac-in-Mac域独立,因此两边的业务TAG独立分配,如图3中左边的Mac-in-Mac域通过I-TAG-1表示某一用户,如用户1的语音业务,而右边的Mac-in-Mac域则通过I-TAG-2表示可与用户1互访的用户2的语音业务。
N-PE1与N-PE2建立PWE3通道时,两边需要配置相同的VC ID(虚电路标识),VC ID分别与两边Mac-in-Mac域的B-TAG和I-TAG相对应,如B-TAG-1表示用户1的报文在左边Mac-in-Mac域中的传送路径,B-TAG-2表示用户2的报文在右边Mac-in-Mac域中的传送路径,I-TAG-1和I-TAG-2分别表示用户1和用户2的相关业务。
N-PE中设置有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及伪线接口参数存储模块。所述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存储可供选择的伪线标签模式,并在N-PE通过PWE3发送数据时,根据网络实际连接情况选择一种模式进行传送,并可以用于将报文中的I-TAG对应的信息转换成对端接入网可识别的标识。该模块存储的可供选择的伪线标签模式包括:Raw模式、TAG模式及骨干桥标签模式,所述骨干桥标签模式即基于Mac-in-Mac的PWE3封装的标签模式。
所述伪线接口参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PWE3通道两端Mac-in-Mac的I-TAG映射关系信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该方法一种实施例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以两用户分别通过Mac-in-Mac接入,并发送语音业务为例,其传送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CE1发送数据给CE2,该数据首先到达U-PE1;
步骤2:U-PE1接收到所述数据后,由于U-PE1与N-PE1之间通过Mac-in-Mac连接,因此,U-PE1将该数据包封装成Mac-in-Mac报文,再将封装后的报文传送到N-PE1;
即在报文头插入B-DA、B-SA,同时添加I-TAG和B-TAG字段;所述B-DA、B-SA为新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即当前传输段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步骤3:N-PE1根据接收到的报文中的B-TAG和I-TAG得到VC ID,再根据VC ID得到PWE3通道的内层标签,将数据添加该内层标签,再将其传送到接收端的N-PE,即图4中的N-PE2;
即,N-PE1将数据通过PWE3通道传送给N-PE2时,需要携带I-TAG信息,可以是I-TAG-1或映射后的I-TAG-2。在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存储有可供选择的模式,包括:Raw模式,不带TAG信息;TAG模式,其中携带业务TAG,只支持16bit的VLAN ID;骨干桥标签模式,基于Mac-in-Mac的PWE3封装。在PWE3通过Mac-in-Mac接入时,可以选择所述的骨干桥标签模式,表明其为Mac-in-Mac模式,即如下所示的模式:
PW type:0×0006″Ethernet Mac-in-MaC Mode″,
当采用Mac-in-Mac模式时,N-PE1对报文的处理是剥掉Mac-in-Mac头,即去掉校验和,但保留其中的I-TAG-1,或者将其映射为I-TAG-2,然后进行PWE3封装,传送到N-PE2;
所述的N-PE1和N-PE2中的I-TAG-1和I-TAG-2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系统预先配置来确定,也可以由伪线接口参数存储模块设定并存储,可以通过PWE3的信令协议,如LDP(标签分配协议)或RSVP(资源预留协议)得到,该模块中存储的I-TAG信息格式如下:
Requested Mac-in-Mac I-TAG Sub-TLV,
这个TLV的长度与I-TAG中SID的长度相同,用于传送本PWE3通道对应的对端Mac-in-Mac的I-TAG信息。如上述N-PE1通过信令消息中的本字段得到I-TAG-1与I-TAG-2的对应关系,TLV中传送的值是I-TAG-2,对于N-PE2,TLV中传送的值是I-TAG-1。
步骤4:N-PE2接收到报文后,解除PWE3封装获取内层标签,根据内层标签得到VC ID,再根据VC ID可以得到B-TAG-2和I-TAG-2,再将其封装成Mac-in-Mac报文,并将报文在B-TAG-2所标示的路径中传送,到达U-PE2;
若发送端N-PE1没有执行I-TAG映射,则根据获得的I-TAG-1映射得到I-TAG-2。所述I-TAG-2可以当NPE1采用Mac-in-Mac模式发送所述报文时,N-PE2接收到报文后,检查报文的PW type(伪线类型)为Mac-in-Mac模式时,则将I-TAG-1映射成I-TAG-2,如果已经在N-PE1中完成映射,则不再映射,同时在数据中添加B-TAG-2,再将其封装成Mac-in-Mac报文,即增加校验和传送给U-PE2;
若接收端不采用Mac-in-Mac接入,则N-PE2将报文中I-TAG对应的信息转换成接收端使用的接入网可识别的标识,并将其进行相应的封装后传送给U-PE2。
步骤5:U-PE2接收到所述报文后,剥离报文的Mac-in-Mac头,再将其发送给CE2进行处理。
综上所述,由于Mac-in-Mac的业务标签一般大于20bit,相对于QinQ,其业务的可扩展性更大。另外,Mac-in-Mac技术封装用户报文时,使用的是新的源MAC和目的MAC,Mac-in-Mac网络中只需要边缘设备支持Mac-in-Mac技术,中间设备可以是普通的支持VLAN的交换机,只需要了解Mac-in-Mac网络的MAC地址,不需要学习用户的MAC地址,因此,相对于QinQ接入,Mac-in-Mac接入具有更多的优点。
因此,本发明实现了PWE3通道通过Mac-in-Mac接入,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使业务运营商的业务TAG可以通过PWE3通道传送到对方,以对用户的同种业务类型进行相同的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端到端伪线模拟PWE3通过内层媒体接入控制MAC通过外层MAC传送的Mac-in-Mac接入,在面向用户边缘的设备U-PE与面向网络边缘的设备N-PE之间以Mac-in-Mac报文的形式进行数据传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数据发送时,面向用户边缘的设备U-PE将待发送的数据封装成Mac-in-Mac报文,传送至面向网络边缘的设备N-PE,N-PE解除Mac-in-Mac封装后,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传送至接收端;
在数据接收时,N-PE解除PWE3封装,再进行Mac-in-Mac封装,之后将报文传送给U-PE,由U-PE解除Mac-in-Mac封装传送给用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为Mac-in-Mac接入时,发送端在进行数据发送时,所述N-PE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N-PE解除Mac-in-Mac报文头,获取内层业务标签I-TAG及外层骨干网业务标签B-TAG,根据所述B-TAG和I-TAG信息获取虚电路标识,再根据虚电路标识获取PWE3内层标签,保留所述I-TAG信息,然后再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发送到接收端;或,
N-PE解除Mac-in-Mac报文头,获取内层业务标签I-TAG及外层骨干网业务标签B-TAG,根据所述B-TAG和I-TAG信息获取虚电路标识,再根据虚电路标识获取PWE3内层标签,将所述I-TAG信息映射成接收端I-TAG信息,然后再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发送到接收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方法包括:
通过在PWE3信令协议中扩展增加伪线接口参数,传送PWE3通道对应的对端Mac-in-Mac的I-TAG信息;或,
通过系统预先配置存储所述PWE3通道两端的I-TAG映射关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端采用非Mac-in-Mac接入,发送端在进行数据发送时,所述N-PE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N-PE解除Mac-in-Mac报文头,获取内层业务标签I-TAG及外层骨干网业务标签B-TAG,根据所述B-TAG和I-TAG信息获取虚电路标识,再根据虚电路标识获取PWE3内层标签,将其中的I-TAG信息转换成接收端网络可识别的相应信息,然后再进行PWE3封装,通过PWE3通道发送到接收端。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数据接收时,所述N-PE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N-PE解除PWE3封装,若接收到的报文中包含发送端业务标签信息,则将其映射为本端可识别的I-TAG信息,再进行Mac-in-Mac封装,之后将报文传送给U-PE,由U-PE解除Mac-in-Mac封装传送给用户。
7、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系统,包括U-PE及N-PE,N-PE与PWE3通道连接,其特征在于,在U-PE与N-PE中设置有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支持Mac-in-Mac报文的封装/解封装操作,U-PE与N-PE之间通过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进行Mac-in-Mac形式报文的数据传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PE中设置的Mac-in-Mac报文处理单元包括:
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用于存储可供选择的伪线标签模式,并在N-PE通过PWE3发送数据时,根据网络实际连接情况选择一种模式进行传送;和/或,
伪线接口参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PWE3通道两端Mac-in-Mac的I-TAG映射关系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存储的可供选择的伪线标签模式包括:
原始模式、标签模式或基于Mac-in-Mac的PWE3封装的骨干桥标签模式。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伪线标签模式选择模块还用于将报文中的I-TAG对应的信息转换成对端接入网可识别的标识。
CNB2006100830328A 2006-05-29 2006-05-29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236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30328A CN100502360C (zh) 2006-05-29 2006-05-29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30328A CN100502360C (zh) 2006-05-29 2006-05-29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4069A true CN1984069A (zh) 2007-06-20
CN100502360C CN100502360C (zh) 2009-06-17

Family

ID=38166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303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2360C (zh) 2006-05-29 2006-05-29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0236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409A (zh) * 2008-02-03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09132542A1 (zh) * 2008-04-30 200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132365B (zh) * 2007-08-31 201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的透传方法
CN102355424A (zh) * 2011-10-20 2012-02-15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im与vpls互通转发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365B (zh) * 2007-08-31 201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的透传方法
CN101227409A (zh) * 2008-02-03 2008-07-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转发报文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09132542A1 (zh) * 2008-04-30 200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1572651B (zh) * 2008-04-30 2013-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55424A (zh) * 2011-10-20 2012-02-15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im与vpls互通转发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55424B (zh) * 2011-10-20 2016-06-15 神州数码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mim与vpls互通转发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02360C (zh) 2009-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1631B (zh) Vpls网络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10035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data in layer-2 network
JP5385154B2 (ja) Ethernet及びMPLSネットワークを相互接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780899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warding data between a plurality of provider Ethernet networks
US81447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working VPLS and ethernet networks
US9264354B2 (en) Mapping PBT and PBB-TE traffic to VPLS and other services
US763395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multipoint L2VPN services in devices without local bridging
US7929554B2 (en) Optimized forwarding for provider backbone bridges with both I and B components (IB-PBB)
CN101160902B (zh) 数据转发方法及交换设备
CN102045242B (zh) 网络通信方法和网络节点设备
US7697534B1 (en)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networks with mixed mode network devices
US20090016365A1 (en) Intra-domain and inter-domain bridging over MPLS using MAC distribution via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CN101286922B (zh) 一种信令控制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US201302723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Ethernet Services
US20090141729A1 (en) Multiplex method of vlan switching tunnel and vlan switching system
WO2022100554A1 (zh) Bier报文转发的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EP2378717B1 (en)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with nested backbone provider bridges and system thereof
CN102075446A (zh) 多链接透明互联网络异地互联方法及运营商边缘设备
CN101667954A (zh) 多层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网络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06330499A (zh) 一种时分复用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边缘设备
CN100502360C (zh) 一种端到端伪线模拟接入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07932B (zh) 建立mac‑in‑mac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Salam et al. Provider backbone bridging and MPLS: complementary technologies for next-generation carrier ethernet transport
CN102739498B (zh) 一种分层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1860490B (zh) 一种分组交换网络与二层以太网互通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