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0569A - 用于对任何体重和年龄的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任何体重和年龄的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0569A
CN1980569A CNA2004800189465A CN200480018946A CN1980569A CN 1980569 A CN1980569 A CN 1980569A CN A2004800189465 A CNA2004800189465 A CN A2004800189465A CN 200480018946 A CN200480018946 A CN 200480018946A CN 1980569 A CN1980569 A CN 1980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yptomere
weight
millimeters
grams
percen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894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赫拉尔多·卡亚洛佩斯
胡安·何塞·吉拉尔迪奎诺多茨
丹尼尔·加林德纳尔多
霍安·弗朗西斯科·比拉塞卡温特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mitag SL
Original Assignee
Rumitag S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mitag SL filed Critical Rumitag SL
Publication of CN1980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05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1/00Marking of animals
    • A01K11/006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s for animals, e.g. electronic devices, transponders for animals
    • A01K11/007Bolu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rd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Feed For Specific Animal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Cosmetic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1),其适于通过口服施用,并停留在动物的第二胃中,其包括囊体(2),囊体(2)由陶瓷材料制成并具有腔室(3),以装入数据交换装置(4)。囊体(2)的特征在于包含一种密度等于或大于4克/厘米3的非铁元素;囊状器件比重大于3;总重量为8克至90克;有效重量为5克至85克;囊状器件为长形圆柱状,长度与直径之比为3至6。本发明的囊状器件(1)适用于不同体重和体积的动物。

Description

用于对任何体重和年龄的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反刍囊状器件或丸药器件,经特殊设计,其可通过口服施用于任何年龄或体积的动物体内,并使其最佳停留在反刍动物的第二胃,即蜂巢胃或网胃中。囊状器件由惰性材料的囊体制成,其能够抵抗反刍动物的前胃的消化过程和分泌物的作用,该囊体具有一腔室,其可容纳通过无线电射频(转发器)进行数据交换的电子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条件使用这种囊状器件(丸药器件)对使用它的动物的健康、行为及舒适不会造成任何问题或损害。
发明背景
用于识别和控制反刍动物的囊状器件通常包含由惰性材料制成的囊体或基质,其重量大,并且对反刍动物前胃的腐蚀性环境(潮湿、4-8的pH值、强还原厌氧环境、强微生物活动、蛋白水解和纤维溶解作用等)具有抵抗作用。囊体腔内置有电子装置,可储存与动物相关的任何类型的信息(识别码、生产特性、活动、行为等),并将上述信息通过电磁波传送到接收系统。
当今,为了满足动物及肉类在国际交换中的可追踪性,对动物进行电子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欧洲共同体委员会提议在未来的几年内确定将电子识别的技术和标准化进程作为反刍动物的正式识别系统。(欧洲经济共同体1760/2000关于牛的法规和COM-2002-729关于绵羊和山羊的法规提案(目前处于讨论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以下关于将被应用的电子识别器械的几点要求尤其重要:
1)在动物很小年龄时植入,越接近出生日期越好。无论如何也要在动物的断奶期(即在母亲和幼畜的联系断裂)前植入;
2)将电子识别装置永久性保留于动物体内,以保持其生产寿命内的单一身份;
3)将电子识别装置放于动物体内固定的、预先知道的部位,以便能对活体动物体内的识别装置进行快速简单的读取,而无论其是处于其静止(被固定的动物)或运动(活动中的动物)状态,并且在动物死后或在屠宰场内被宰杀后方便快捷地将其取出。
通过现有的识别装置尚无法全部或同时实现这些目标。最近,ICAR(国际动物编码委员会)或国际动物产品识别及控制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程序指南,规定只有停留率高于98%的装置才能被批准作为正式的识别方法。
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作者之前的一些研究中(如Caja等(1998;FinalProject-Report AIR3-2304,Brussels),Caja等(1999;Comp.Elec.Agric.24:45-63),Garin(2002,Doctoral Thesis,Universidad Autonom of Barcelona),Garin等(2002;J.Animal.Sci.81:879-884)和Ghirardi(2003;Tesis deMagister,Universidad Autonom of Barcelona)中所提及的)说明了将识别囊状器件(丸药器件)放置于反刍动物的蜂巢胃(或第二胃)中的好处,为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来确定对不同种类的反刍动物通过口服进行放置的囊状器件的物理特性和最佳尺寸。在这个部位,使用具有不同特性的各种丸药器件对动物,无论是幼年动物(Garin等,2002)还是成年动物(Caja等,1999),都无伤害。
决定囊状器件(丸药器件)能否在动物网胃中永久停留率的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是囊状器件的比重。比重即物体重量与其同等体积的蒸馏水的质量之比。根据Fallon最近所得出的结论(2002;Rev.Sci.Tech.Off.Int.Epizoot.20:480-490),如果囊状器件要在反刍动物体内停留,它的比重值必须高于2。
一些专利文件(如EP0480530和ES2089556)表明:由氧化硅材质(玻璃和陶瓷)制成的囊状器件尽管其比重在2左右,但它在动物网状组织中的停留率达不到满意的标准(>98%),或者它需要被制成相对较大的尺寸,因而不可能在幼小的动物或者体重小于30公斤的动物身上应用。
在另一些专利中,囊状器件为金属丸块,以增加其比重,并使装置在动物胃中保持垂直状态,以提高其可读取性。因此,专利出版物AU649212中提出了一种装于陶瓷囊体内的电子装置,陶瓷囊体中可充注液体并安装磁性封口,目的同样在于方便在屠宰场中宰杀和处理动物尸体时回收识别装置。但是,除开囊状器件体积大,其金属壳体也是一个缺点,它会干扰射频电磁波的接收和传送,降低其可读取性。
为了避免这些缺点,人们设计出了其它类型的囊状器件或反刍丸药器件,如专利ES 2140237中的囊状器件的囊体由铝质材料(氧化铝,Al2O3)制成,比重高,并且对电磁辐射无干扰,囊状器件内的腔室可放置识别转发器。该材料的比重大于2.5,可保证囊状器件在反刍动物的第二前胃中更准确地定位。另外,该囊状器件不含磁性或金属元素,不会在使用电磁波进行检测或信息传送时造成干扰。
但是,在通过电子丸药器件识别反刍动物的实践中遇到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丸药器件的尺寸。为了避免在反刍时被吐出,囊状器件需要具有较大的重量。在本专利申请的作者之前所进行的针对不同类型丸药器件和生产情况的工作中,当丸药器件重量超过50-80克时,丸药器件在牛身体内停留的有效率为100%,如Ghirardi等(2003;ITEA:Prod.Animal,volume extra 24,85-87)所述。这一点只有当使用材料的比重为本发明前面所提到的(2至2.5),且丸药器件为中号或大号(长度为65-110厘米,直径为1.8-2.5厘米)时才能实现,而年幼或体积较小的动物(如某些新生小牛或某些当地特殊品种的成年牛)无法吞下如此大小的丸药器件。在实践中,我们建议对体重小于25-30公斤的动物不要使用此丸药器件(Caja等,1999)。为了更完全起见,不要对体重小于50公斤的牛使用此丸药器件。使用这种类型的丸药器件对羊羔和小山羊进行早期识别显然不可行,因为羊羔和小山羊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2至4公斤,通常要在3-6个月以后才能达到25-30公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丸药器件的尺寸要缩小很多才能通过吞服放入动物体内,但这又不能满足上述专利中对识别装置的要求。
尽管还未进行深入研究,但其它一些因素对于保证囊状器件在动物胃中的持久停留也很重要。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作者认为所谓的“有效重量”和囊状器件的尺寸对避免囊状器件被动物反刍吐出,并保证其在动物网胃中的持久停留也至关重要。
胃内囊状器件的“有效重量”被定义为囊状器件的总重量与其所受浮力(由其在水中的体积决定)之间的差值。有效重量的使用消除了在某些囊状器件上观察到的漂浮作用(如专利ES2089556,EP0480530,AU649212和ES2140237中所描述的那样)。这些囊状器件的内部腔室大,需要通过金属填充物进行补偿,因而其总重量或比重对它们来说不能象前面所提到的那样,达到能够保证其在网胃中停留的标准。
如Garin等(2002)和Ghirardi(2003)所指出的,还应该考虑到的另外一点是:缩小囊状器件的尺寸后,囊状器件可能会进入消化系统的随后节段,随着动物的粪便一起从肠道中排出。因此,需要注意并采取某种特殊方法保证当使用小丸药器件时,囊状器件能停留在动物网胃中而不会通过网-皱胃孔进入重瓣胃和皱胃(分别是反刍动物的第三和第四胃),否则将导致动物识别装置的丢失。
从这种意义上说,本专利申请作者所进行的调查明确了当囊状器件长度增加时,无论其直径是否小于网-皱胃孔,其通过网-皱胃孔的可能性降低。根据Ghirardi(2002)的估计,绵羊和山羊的网-皱胃孔的直径在1.4-2.0厘米之间,牛的网-皱胃孔在2.5-3.5厘米之间,大于能有效停留(100%)在动物胃内的丸药器件的直径。这说明决定网-皱胃孔过滤能力的是其他因素。因此,囊状器件的长度,而不是其自身重量,是控制其能否通过网-皱胃孔并移向消化系统随后节段的一个关键因素。
本发明中用于对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对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作为之前所进行的为确定囊状器件(丸药器件)在不同种类反刍的动物网胃中停留规律的研究和试验结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生产反刍动物识别囊状器件的新的设计和材料,解决了之前提到的囊状器件的应用和停留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变化形式,可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体积的动物。
用于本发明中的反刍动物的电子定位囊状器件的特征在于:构成囊状器件囊体的陶瓷材料包含一种密度等于或大于4.0克/厘米3的非铁元素的衍生物;囊体比重等于或大于3.0;囊状器件的总重量为8克-90克;囊状器件的有效重量为5克-85克;囊状器件为圆柱状,具有略微圆滑的边缘,长度为30毫米至95毫米,直径为8毫米至2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囊状器件囊体的陶瓷材料包含氧化锆(ZrO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氧化锆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0%-80%;比重为3.5-4.0。
用于本发明中反刍动物的囊状器件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陶瓷材料包含以下一种或多种成分:重量百分比为17%-50%的氧化硅;重量百分比为0.02-0.05%的氧化镁;重量百分比为3-6%的氧化铝;1.20-2.60%的氧化钙;重量百分比为0.12-0.40%的氧化钾;重量百分比为1.00-3.20%的氧化钛;重量百分比为0.01-0.03%的氧化钠;重量百分比为0.02-0.15%的氧化铁;以及重量百分比为0.01-0.03%的氧化磷。
本发明中用于反刍动物识别的囊状器件的另一个特征是:囊状器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为3至6,且优选地比值接近4.5。
用于体重小于约25公斤的反刍动物的囊状器件,其囊体长度为35毫米至75毫米,直径为8毫米至15毫米;总重量为8克至50克;有效重量为5克至45克。
用于识别体重超过约25公斤的反刍动物的囊状器件,其囊体的长度为50毫米至110毫米,直径为12毫米至25毫米;总重量为40克至90克,有效重量为35克至85克。
本发明的囊状器件的另一个特征是设置了一弹性部件,其被置于囊体的至少一个圆滑端,并通过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而固定。
附图说明
附图中就符合本发明的目的的反刍动物识别囊状器件给出了非限制性的实例。在下图中:
图1:为用于对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简图,可以看到组成囊状器件的各个部分;
图2:为本发明中囊状器件的另一简图,囊状器件带有弹性部件和支架;
图3:为本发明中带有封套的囊状器件;
图4:为本发明中带有弹性部件的囊状器件简图,弹性部件处于收缩状态;并且
图5:相应于图4的囊状器件,但弹性部件处于伸展状态。
发明详述
在上述图中可以看到适合于通过口服途径放置的囊状器件(1)包含由陶瓷材料制成的囊体(2),囊体具有腔室(3),以装入数据交换装置(4),并由在反刍动物的胃中能够抗降解的粘合剂或硅氧烷封口。
构成囊状器件(1)的囊体(2)的所述陶瓷材料的组成的一个实例详述于下表:
    成分     重量百分比(%)
    SiO2/氧化硅     33.48
    MgO/氧化镁     0.03
    Al2O3/氧化铝     3.81
    CaO/氧化钙     1.73
    K2O/氧化钾     0.23
    TiO2/氧化钛     2.10
    NaO2/氧化钠     0.01
    ZrO2/氧化锆     57.55
    Fe2O3/氧化铁     0.08
    P2O5/氧化磷     0.01
    其它     0.95
表中所述的组分适用于生产长度为30毫米至110毫米,直径为8毫米至25毫米的陶瓷材料的囊体(2)。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囊状器件(1)由具有表1中所述的组分的囊体(2)制成,其适用于体重小于25公斤的动物,囊状器件总重量为8克至50克,直径为10毫米,长度为50毫米。这种囊状器件(1)主要用于牛的识别。
该组分也同样适用于制作用于体重超过25公斤的动物的囊状器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实施方式是重量为40克至50克,直径为18毫米,长度为72毫米的囊状器件(1)。
无论是用于较小体积的动物(绵羊、山羊、小牛等),还是适用于较大体重和体积的动物(牛、鹿等),这两种类型的囊状器件(1)的比重都大于3。确切地说,假定氧化锆的重量百分比在30%至80%之间(57.55%),囊状器件的比重将在3.5与4.0之间。
囊状器件(1)的总重量应足够大,以避免被动物吐出,但也应该记住,较大的重量将使囊状器件更容易进入消化系统的随后节段,并最终通过排便而丢失。本发明中,通过总重量、有效重量、尺寸、组成和比重等因素的结合,使囊状器件(1)具有合适的重量,不会被动物吐出,而且,其尺寸也使其易于停留在动物的网胃或第二胃中,而不会进入消化系统的随后节段。
具有由包含重量百分比为30%至80%的氧化锆的上述组分所制成的陶瓷材料制成的囊体(2)的上述囊状器件(1),其氧化铁的重量百分比相对较低,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数据交换装置(4)的干扰。这种作用很重要,因为囊状器件(2)的组分可能屏蔽来自信息交换装置(4)的数据,或者改变所发出的用于读取上述装置(4)的信号。以下成分不会对用于读取数据交换装置(4)的电磁发射形成干扰:重量百分比为17%-50%的氧化硅;重量百分比为0.02-0.05%的氧化镁;重量百分比为3-6%的氧化铝;重量百分比为1.20-2.60%的氧化钙;重量百分比为0.12-0.40%的氧化钾;重量百分比为1.00-3.20%的氧化钛;重量百分比为0.01-0.03%的氧化钠;重量百分比为0.02-0.15%的氧化铁;以及重量百分比为0.01-0.03%的氧化磷。
根据图2至5,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一种带有弹性部件(5)(如安装在囊体(2)的圆滑末端的至少一侧,并通过钻孔或横向纹槽进行固定的弹簧或弹性带)的囊状器件。通过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6)对弹性部件(5)进行固定,使其保持在收缩状态。这种类型的实施方式被专门设计用于增加囊状器件(1)在难以识别的动物种类(如某些种类的山羊和某些野生反刍动物)身上的可停留性,在这些动物中,囊状器件往往更容易被吐出或进入消化系统的后部分。这种囊状器件还可以用于对年龄很小和/或体重很轻的动物(如早产动物,生长缓慢或患病的动物)进行识别。在图2中所示的情况中,弹性部件(5)是一种安装在囊体(2)两端的弹簧(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也都可使用)。可见,可在本发明中使用金属或塑料弹簧,这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支架(6)将弹性部件(5)固定在收缩状态。或者,如图5所示,弹簧也可以处于伸展状态。当囊状器件进入动物的网胃中后,通过弹性部件(5)可以增加囊状器件(1)的尺寸或体积,而不会减小其比重和/或有效重量。
支架(6)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它在动物消化道内可被消化,使弹性部件(5)伸展开来。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任何纤维复合物(如棉或纤维素);任何淀粉复合物(如淀粉);任何蛋白复合物(如明胶);任何动物纤维或纤维蛋白质;或者任何在动物胃中的物理化学环境中可降解的合成高分子物质都可以使用。
为了方便带弹性部件(5)的囊状器件(1)的应用,可以设想在囊状器件外面套上柱状的,具有略微圆滑边缘的封套(7)。如图3中所示,封套(7)具有圆滑边缘。为了详细说明封套(7)中的囊体(2)和弹性部件(5)的排列,图4对图3的囊状器件的纵切面进行了说明。
设想的囊状器件(1)的各种变化形式适用于不同种类、年龄和体重的反刍动物,提供了解决目前难题的方法,即在幼小动物使用小丸药器件进行识别,其成年后体重可能比出生时增加10-20倍,使得小丸药器件不可能继续停留于网胃。更确切地说,本发明适用于(尽管不是专用)家养反刍动物(奶牛、绵羊和山羊),不论其处于静态还是动态,以及野生反刍动物或放养用于狩猎的动物(鹿、狍、扁角鹿、摩弗伦羊、野生白山羊等),不论其处于放养状态还是圈养状态,通过一种符合动物福利并易于管理的方式,对它们从幼年开始进行识别和控制。
上述囊状器件(1)已在不同年龄和体积的动物身上进行了试验,未发现动物出现过敏、溃疡或行为改变的情况。本囊状器件(1)还被用于出生仅数天的动物,未出现吞咽问题或囊状器件丢失的情况,因而可从动物出生后几天开始对动物进行更准确的控制。推广到整个养牛场或牧场,将极大地改善对动物的控制和管理。
根据已知数据和本专利作者的一些补充试验所获得的信息来看,一些关于丸药器件尺寸及其在动物体内停留的规律已得到确定。因此,识别装置的停留率(RID,%)可通过方程式进行解释,这些方程式是从对不同尺寸丸药器件的数据进行非线性调整(多项式模型和指数模型)所获得的:
1)总重量(TW,克)
2.1)多项式模型:
RID(%)=-0.023×TW2+2.933×TW+5.656;r2=0.849
2.1)指数模型:
RID(%)=98,853(1-e-0.069TW);r2=0.876
2)比重(SG)
2.1)多项式模型:
RID(%)=-7.841×SG2+56.933×SG-6.613;r2=0.894
2.2)指数模型:
RID(%)=126.331(1-e-0.434 SG),r2=0.881
3)有效重量(EW,克)
3.1)多项式模型:
RID(%)=-0.025×SG2+2.352×SG+43.467;r2=0.968
3.2)指数模型:
RID(%)=99.270(1-e-0.0997 EW),r2=0.927
通过这些方程式,可根据囊状器件(1)的尺寸估测出囊状器件在牛的网胃中的停留率,使我们可预先决定囊状器件(1)的最合适的尺寸。该停留研究显示,对于总重量65克,比重3.6以及有效重量48克,达到最大值,同时对于总重量80克、比重3.9以及有效重量55克开始即形成RID接近100%的平台。

Claims (8)

1.用于对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1),其适于通过口服施用并停留在动物的第二胃(蜂巢胃或网胃)中,该囊状器件包括囊体(2),所述囊体(2)由耐动物胃液的陶瓷材料制成并具有腔室(3),以装入数据交换装置(4),所述囊状器件的特征在于:
-囊体的陶瓷材料包含一种密度等于或大于4克/厘米3的非铁元素;
-囊体比重等于或3;
-囊状器件总重量为8克至90克;
-囊状器件的有效重量为5克至85克;且
-囊状器件为长形圆柱状,具有略微圆滑的边缘,直径为8毫米至25毫米,长度为30毫米至110毫米。
2.权利要求1的囊状器件(1),其特征在于囊体(2)的陶瓷材料包含氧化锆(ZrO2)。
3.权利要求1或2的囊状器件(1),其特征在于氧化锆组分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0%至80%,且其比重为3.5-4.0。
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囊状器件(1),其特征在于组成囊体(2)的陶瓷材料包含一种或多种以下成分:重量百分比为17%-50%的氧化硅;重量百分比为0.02-0.05%的氧化镁;重量百分比为3-6%的氧化铝;重量百分比为1.20-2.60%的氧化钙;重量百分比为0.12-0.40%的氧化钾;重量百分比为1.00-3.20%的氧化钛;重量百分比为0.01-0.03%的氧化钠;重量百分比为0.02-0.15%的氧化铁;以及重量百分比为0.01-0.03%的氧化磷。
5.权利要求1的囊状器件(1),其特征在于囊状器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为3至6,且优选地比值接近4.5。
6.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的囊状器件(1),其用于体重大于约25公斤的反刍动物,所述囊状器件(1)的特征在于囊体(2)的长度为50毫米至110毫米,直径为12毫米至25毫米;总重量为40克至90克;且有效重量为35克至85克。
7.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囊状器件(1),其用于体重小于约25公斤的反刍动物,所述囊状器件(1)的特征在于囊体(2)的长度为35毫米至75毫米,直径为8毫米至15毫米;总重量为8克至50克;且有效重量为5克至45克。
8.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囊状器件(1),其特征在于具有弹性部件(5),所述弹性部件(5)被置于囊体(2)的至少一个圆滑端,并通过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支架(6)而固定。
CNA2004800189465A 2003-07-03 2004-06-14 用于对任何体重和年龄的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 Pending CN19805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SP200301551 2003-07-03
ES200301551A ES2253949B1 (es) 2003-07-03 2003-07-03 Capsula para la identificacion electronica de rumiantes de cualquier edad y peso.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0569A true CN1980569A (zh) 2007-06-13

Family

ID=3356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189465A Pending CN1980569A (zh) 2003-07-03 2004-06-14 用于对任何体重和年龄的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52821A1 (zh)
EP (1) EP1641338B1 (zh)
JP (1) JP2007506412A (zh)
CN (1) CN1980569A (zh)
AT (1) ATE383071T1 (zh)
AU (1) AU2004253248B2 (zh)
BR (1) BRPI0412287A (zh)
CA (1) CA2530283A1 (zh)
DE (1) DE602004011224T2 (zh)
DK (1) DK1641338T3 (zh)
ES (2) ES2253949B1 (zh)
MX (1) MXPA05014221A (zh)
PL (1) PL1641338T3 (zh)
PT (1) PT1641338E (zh)
WO (1) WO2005002329A1 (zh)
ZA (1) ZA200600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59554B2 (es) * 2005-03-21 2007-05-16 Bobinados Oses, S.L. Capsula biocompatible para el control de animales u objetos.
ES2311341B1 (es) * 2006-04-06 2009-12-03 Datamars, S.A. Capsula para la identificacion electronica de rumiantes.
KR102122578B1 (ko) * 2020-04-08 2020-06-26 주식회사 유라이크코리아 반추동물의 반추위 내에서의 소화율을 측정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23553202A (ja) 2020-12-08 2023-12-20 ルミナント バイオテク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動物に物質を送達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の改善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2632A (en) * 1974-01-03 1981-04-21 Hanton John P Electronic livestock identification system
NL9002191A (nl) * 1990-10-09 1992-05-06 Texas Instruments Holland Transponder alsmede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daarvan.
SE468780B (sv) * 1991-06-25 1993-03-15 Uponor Innovation Ab Material foer infodring av markfoerlagda roerledningar och saett foer renovering av markfoerlagd roerledning
DE69210832T2 (de) * 1991-09-13 1996-12-19 Rodney Arthur Stafford Elektronisches identifizierungssystem für tieren
AUPN401995A0 (en) * 1995-07-06 1995-08-03 Sepr Australia Pty Ltd Anim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
WO1998001025A1 (fr) * 1996-07-09 1998-01-15 The European Community Bolus ruminal pour l'identification electronique d'un ruminant
US5963132A (en) * 1996-10-11 1999-10-05 Avid Indentification Systems, Inc. Encapsulated implantable transponder
US5984875A (en) * 1997-08-22 1999-11-16 Innotek Pet Products, Inc. Ingestible animal temperature sensor
ES2177434B1 (es) * 2000-12-05 2004-10-16 Gesimpex Comercial, S.L. Procedimiento y capsula para la identificacion y seguimiento remoto de av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04253248B2 (en) 2010-06-10
US20070152821A1 (en) 2007-07-05
EP1641338A1 (en) 2006-04-05
DE602004011224D1 (de) 2008-02-21
ES2253949B1 (es) 2007-07-16
ES2298768T3 (es) 2008-05-16
ES2253949A1 (es) 2006-06-01
JP2007506412A (ja) 2007-03-22
PL1641338T3 (pl) 2008-06-30
EP1641338B1 (en) 2008-01-09
DE602004011224T2 (de) 2009-01-02
BRPI0412287A (pt) 2006-09-19
ATE383071T1 (de) 2008-01-15
CA2530283A1 (en) 2005-01-13
PT1641338E (pt) 2008-04-10
AU2004253248A1 (en) 2005-01-13
ZA200600094B (en) 2007-03-28
DK1641338T3 (da) 2008-05-19
WO2005002329A1 (en) 2005-01-13
MXPA05014221A (es) 2006-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j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eramic bolus for the permanent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of sheep, goat and cattle
Baras et al. The effect of PIT tags on growth and physiology of age-0 cultured Eurasian perch Perca fluviatilis of variable size
Von Keyserlingk et al. Invited review: The welfare of dairy cattle—Key concepts and the role of science
Trillmich Maternal investment and sex-allocation in the Galapagos fur seal, Arctocephalus galapagoensis
Gheorghiu et al. Encapsulation and migration of PIT tags implanted in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L.)
CN1980569A (zh) 用于对任何体重和年龄的反刍动物进行电子识别的囊状器件
Craig et al. Transmission of equine cyathostomes (Strongylidae) in central Texas
Werth et al. Calving intervals in beef cows at 2, 3, and 4 years of age when breeding is not restricted after calving
Fonsêca et al. Mother-offspring relationship in Morada Nova sheep bred in a tropical semiarid environment: A perspective on maternal investment and parental conflict
Ghirardi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retention of electronic identification boluses in the forestomachs of cattle
Palacios et al. Husbandry and breeding in the Octodon degu (Molina 1782)
Silva-Antunes et al. The adoption of good practices of handling improves dairy calves welfare: Case study
Wilkinson et al. Clinical management of reptile renal disease
Lindsey et al. The okapi: mysterious animal of Congo-Zaire
Gaydos et al. Short-term survival and effects of transmitter implantation into western grebes using a modified surgical procedure
Amjad et al. Effect of weaning method on body weight, testicular growth, sexual behavior, age of puberty, and testosterone concentration of Beetal bucks
Twaddle Congenital pyloric stenosis in two kittens corrected by pyloroplasty
Kandemir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eg and ear numbers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s (RFID) in sensitive livestock products in goat breeding
Branch Two exceptional food records for the African bullfrog, Pyxicephalus adspersus (Amphibia, Anura, Ranidae)
Degani et al. Digestibility of protein sources in feed for Oreochromis aureus x O. nilotica
Awate et al. Colostrum Yield and Colostrum Suckled by Neonatal Buffalo Calves
Dempsey et al. Nutrition and behavior of fennec foxes (Vulpes zerda)
Olsen et al. The use of Emeraid exotic carnivore diet improves postsurgical recovery and survival of long-tailed ducks
Kovarna The Effects of Body Weight, Feed Intake, and Weather on Total and Liquid Water Intake in Growing Beef Cattle
Welcome IAAAM 2000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