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9072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9072A
CN1979072A CN 200510125978 CN200510125978A CN1979072A CN 1979072 A CN1979072 A CN 1979072A CN 200510125978 CN200510125978 CN 200510125978 CN 200510125978 A CN200510125978 A CN 200510125978A CN 1979072 A CN1979072 A CN 19790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guiding mouth
distributing damper
buffering area
maximum cal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597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4854C (zh
Inventor
陈昭文
陈宏民
陈腾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co Electric and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1259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4854C/zh
Publication of CN1979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9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48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485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满液式蒸发器的冷媒入口分流挡板结构,主要在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端设置至少一分流挡板,利用在挡板两侧所设若干具有特定最大口径宽度比例关系以及不特定形状的导流口,使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在送抵该蒸发器入口挡板时,可以更均匀地分流入蒸发器内,增加冷媒在蒸发器内流动效果,并与蒸发器内部的加热管形成更确实的流动沸腾效应,除可提升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益外,同时亦可有效减少加热管数量的设置,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一种例如满液式蒸发器使用的分流挡板结构,利用其上所设的数导流口,且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一特定比例关系,而可提升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益。
背景技术
冰水机,主要被应用于一般室内的中央空调系统,其型式如以冷冻循环系统压缩机的型式区分,可分为离心式、螺旋式、往复式及滑卷式等,如以冷凝器的型式区分,则可分为水冷式、气冷式及蒸发冷却式等,但如以其蒸发器的型式区分,则有直膨式及满液式两种型式。
公知满液式冰水机的配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一压缩机1,用以将低压低温的气态冷媒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一冷凝器3,用以将来自压缩机1的气态冷媒冷却成常温高压的液态冷媒,一膨胀阀5,用以将来自冷凝器3的冷媒膨胀并节流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以及一蒸发器7,用以将来自膨胀阀5的冷媒蒸发气化成过热气态冷媒,藉以产生热沸腾效应并发挥制冷效果,同时上述各机构间以冷媒管路9加以连接,以循环供应冷媒。另于冷凝器3与膨胀阀5间串联有一热交换器11,而膨胀阀5与热交换器11之间则串联有一干燥过滤器13,其中干燥过滤器13用以干燥冷冻循环系统内的水份,以避免对冷冻循环系统的制冷效率产生影响。
请参考图2及图3,图2系公知满液式蒸发器内部结构配置示意图,图3系公知分流挡板的平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在蒸发器7的内部,亦即在冷媒的入口端71,通常设有一分流挡板73。请配合图2及图3所示,分流挡板73主要配合蒸发器7内部空间而设计,通常呈一矩形板状型态,并于其板面中央的两侧上各钻设数个导流孔731,导流孔731呈细密且统一的孔径设计,同时平均分布于板面中央的两侧。如图2所示,当冷媒注入蒸发器7时(如箭头所示),液态冷媒因受前方分流挡板73的阻挡,因而向分流挡板73两侧导流形成流体流场,同时在流动的过程中,液态冷媒分别经由分流挡板73两侧所预设的若干导流孔731而导入于蒸发器7内的加热管75管群,进而与加热管75产生冷热交换,蒸发气化成过热的气态冷媒,藉以产生制冷效果。
惟根据实际的应用可知,当液态冷媒经由冷媒管路9导入蒸发器7时,由于分流挡板73上导流孔731孔径细小,又因为孔径的大小与流体所遭遇的阻力有密切的关系(孔径小则阻力大),故液态冷媒受导流孔731孔径的限制而形成阻力使流量降低,进而使导入的冷媒与蒸发器7内加热管75表面的接触面积受限,最后影响其热交换效益。除此之外,请参看图2,当导入的冷媒一流出管子接到蒸发器7内部时,即受分流挡板73的阻挡,也就是说,冷媒流动方向的正前方存在直接的阻力,促使冷媒向两侧分流,成为流体的主要流场,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分流挡板73上的导流孔731孔径过小,使注入的冷媒来不及穿流入导流孔731而更加向分流挡板73两侧缘流动,并在流到蒸发器7的左右两边缘时,因为已经没有再让冷媒继续往左边或右边流动的空间,流体只好往前冲,于分流挡板73与蒸发器7壳体77内壁所形成的间隙732处流速增加,进而连带造成整体冷媒流速不均,且最靠近左右两侧导流孔731的冷媒流速会最快的现象。同时由于冷媒是在无处窜流的情况下,经由两边间隙732加速导流入加热管75管群,而由于大量冷媒的导入,致使加热管75管群形成浸泡现象,如此更使冷媒与加热管75间所产生的热交换效益降低,最后严重影响冰水机的制冷效果。
因此,为解决前述先前技术的不足与缺失,有必要发展出一种新的设计,该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冷媒流经导流孔的均匀性,又可以增加冷媒在蒸发器内部的流动效果,藉以提高冷媒与加热管间的流动沸腾热交换效应,甚至可因而减少加热管的数量即可达到相同的热交换效率,便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特别是满液式蒸发器的冷媒入口分流挡板结构,通过在蒸发器的冷媒入口端设置至少一分流挡板,利用在挡板两侧所设数个具有特定最大口径宽度比例关系以及不特定形状的导流口,并依据由中央的内侧向外侧递增最大口径宽度,以及最外侧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中央最内侧导流口最大口径宽度的原则。一种热交换器,其包含:
一壳体;
数个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加热管;以及
至少一分流挡板,设置于该壳体的冷媒入口端,该分流挡板包含有:
一缓冲区,设置于该分流挡板的中央并对应于至少一冷媒入口处;
至少一第一导流口,分别相邻于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
至少一第二导流口,分别相邻于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以及
至少一第三导流口,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流口以及该第二导流口之间;
其中该第三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该第一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该第二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根据上述,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根据上述,设置于该缓冲区左侧的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对称于该缓冲区右侧的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
根据上述,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根据上述,该分流挡板另包含有至少一第四导流口设置于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之间,且该第四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该第三导流口以及该第二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根据上述,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以及该第四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以及该第四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根据上述,该分流挡板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五导流口设置于该第一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之间,且该第五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该第一导流口以及该第二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并小于该第三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根据上述,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以及该第五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以及该第五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一种热交换器,其包含:
一壳体;
复数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加热管;以及
至少一分流挡板,设置于该壳体的冷媒入口端,该分流挡板包含有一设置于中央并对应至至少一冷媒入口处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由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排列至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系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根据上述,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并靠近该缓冲区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各该邻近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分别大于或等于该侧邻近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根据上述,各该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一种用于上述热交换器的分流挡板,其包含有一设置于中央并对应至至少一流体入口处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由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排列至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并靠近该缓冲区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各该邻近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系分别大于或等于该侧邻近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根据上述,该分流挡板为一热交换器的分流挡板。
根据上述,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根据上述,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各该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根据上述,其包含有一设置于中央并对应至至少一流体入口处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由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排列至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根据上述,该分流挡板为一热交换器的分流挡板。
根据上述,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系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根据上述,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并靠近该缓冲区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各该邻近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分别大于或等于该侧邻近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根据上述,各该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通过上述的设计以及导流口的排列与配置原则,使低温低压的液态冷媒送抵该蒸发器入口分流挡板时,可有效地分散流量,使液态冷媒向挡板两侧流动,而能以更均匀地方式经由各导流口分流导入蒸发器内部加热管。如此可增加冷媒在蒸发器内流动效果,并由于冷媒与蒸发器内部加热管垂直接触的接触面积增加,而使冷媒与加热管形成更确实的流动沸腾效应,进而有效提升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益。另外,则由于冷媒经由上述导流口设计,使冷媒平均分布于加热管表面提升热交换效应,因此,在相同的制冷效率条件下,本发明蒸发器内部的加热管数量可明显减少而兼具有降低生产成品的附带功效。
附图说明
图1:公知满液式冰水机的架构配置图。
图2:公知满液式蒸发器内部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3:公知分流挡板的平面结构图。
图4:本发明满液式蒸发器内部结构配置示意图。
图5:本发明分流挡板的平面结构图。
图6A:为公知技术中冷媒的运动方向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中冷媒的运动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配合参看图4及图5所示,其中,图4为本发明满液式蒸发器内部结构配置示意图,用以表现本发明分流挡板10设置于蒸发器7内部时的结构配置,图5本发明分流挡板10的平面结构图。本发明主要是应用在一种满液式蒸发器7内部使用,但并不限定于特定冰水机或蒸发器,大凡是属于热交换器的范畴,例如:壳管式的热交换器,或是各种冷凝器,只要是必须分散冷媒流量,并平均分布于各型加热管表面以产生热交换效应的同类产品,均应属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畴。
如附图所示,与公知技术相同,本发明蒸发器7包含一壳体77、若干加热管75以及至少一分流挡板10,分流挡板10设置于壳体77冷媒的入口端71,并配合蒸发器7的内部空间而设计呈一矩形板状的型态。其中,在分流挡板10的中央形成未经开孔的缓冲区101,用以抵挡注入的冷媒,使其不会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将部份动能消耗在向前的速度上,造成直接向前的流场,同时使冷媒向两侧分流。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分流挡板10中央的两侧分别设有数个不限于特定形状的导流口,而在图4及图5以矩形为例,其包括位于左侧的导流口(A1、A2、A3、An、..、An+1),以及右侧导流口(B1、B2、B3、Bn、..、Bn+1),两侧导流口(A1、A2、A3、An、..、An+1)与导流口(B1、B2、B3、Bn、..、Bn+1)互为对称,同时每一相邻导流口(A1、A2、A3、An、..、An+1)以及(B1、B2、B3、Bn、..、Bn+1)之间隙均为一致,如图4所示。左侧导流口(A1、A2、A3、An、..、An+1)及右侧导流口(B1、B2、B3、Bn、..、Bn+1)的口径大小关系为A1≤An+1<A2<A3<An,以及B1≤Bn+1<B2<B3<Bn,也就是说,口径大小依据由靠近中央的内侧边向外侧边递增的原则,但最外侧的导流口(An+1、Bn+1)的口径必需大于或等于最靠近中央的导流口(A1、B1)的口径,且最外侧的导流口(An+1、Bn+1)的口径必需小于任何其他的导流口。
上述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当冷媒注入蒸发器7时,如图4所示,因冷媒为本发明分流挡板10的缓冲区101所阻挡,迫使冷媒向左右两侧流动,而向左右两侧流动即变成流体的主要流场。原本于公知技术中当所有的导流口731孔径均为一致时,位于分流挡板73中央的最内侧边的导流口731的冷媒流速必然为最快(因所受阻力最小),并向两侧递减(因所受阻力逐渐变大),然后受前所述分流挡板73与蒸发器7壳体77内壁所形成的间隙732的影响,造成最靠近左右两侧导流孔731的冷媒流速会最快的现象。然而在经过本发明的改良以后,位于分流挡板10中央的内侧的导流口(A1、B1)的冷媒流速不再最快,同时冷媒流速也不再向两侧递减,其原因在于原本流速较快的导流口(A1、B1)因具有较小口径,故其导流流量即获得控制。同理,由于冷媒流速原本在经由其他导流口(除最外侧边的导流口)时会不可避免地向两侧递减,因此导流口(A2、A3、An;B2、B3、Bn)的口径向两侧递增以适时的补偿原本不足的冷媒流速。此运用不同的流速位置搭配不同的导流口(A2、A3、An;B2、B3、Bn)口径,巧妙运用阻力大的位置口径大、阻力小的位置口径小的原则,使分流挡板10上每一导流口(A1、A2、A3、An;B1、B2、B3、Bn)均具有平均的导流量,使冷媒可分散于各个导流口平均导流。另外,位于分流挡板10最外侧与壳体77内壁接近的导流口(An+1、Bn+1),原本当冷媒流体流动至该外侧时,因受蒸发器7壳体77内壁阻挡,冷媒已经没有继续往左或往右流动的空间,只好往前冲并造成在该两侧流体流速增加的现象,但是,为因应此流速增加的事实,本发明已适度调整导流口(An+1、Bn+1)的口径,即设计其成为大于或等于最靠近中央的导流口(A1、B1)口径,且小于任何其他的导流口的口径,藉以使两侧导流口(An+1、Bn+1)的冷媒流量与其他各导流口(A1、A2、A3、An;B1、B2、B3、Bn)平均,使冷媒能被均匀导入蒸发器7内的加热管75,并与加热管75形成热交换作用。
相较于公知技术,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即在于具有较好的热交换速度与对流效果,进而提升热交换效果。请参考图6A及图6B,图6A为公知技术中冷媒的运动方向示意图,图6B为本发明中冷媒的运动方向示意图。在公知技术中,由于当冷媒注入蒸发器7时,会受到前方分流挡板73的阻挡而向分流挡板73两侧导流形成流体流场,大部份冷媒在运动时先沿着与加热管75平行的方向运动,再进入间隙732,然后又沿着加热管75运动(如箭头所示),经过不同方向的运动之后,冷媒的动能消耗已多,最后真正在与加热管75做热交换时的剩余冲量有限,不但热交换速度不理想,也完全达不到强制对流的效果。然在本发明中,由于冷媒平均分布并进入各导流口(如箭头所示),不仅在动能的损耗上非常少,以至于有足够的冲量垂直冲向加热管75,加快热交换速度,同时这些足够的冲量更可以加强对流现象的产生,达到强制对流的功效,因此大幅提升了热交换效率。
通过以上设计,本发明至少具备了下列的优点:
1、由于两侧冷媒导流口(A1、A2、A3、An、..、An+1;B1、B2、B3、Bn、..、Bn+1),其口径较公知技术为大,因此流体阻力小,流量及流速增加,因而可有效提高蒸发器7内部冷媒与加热管75的热沸腾效应,增加热交换效率。
2、由于冷媒在注入蒸发器7后,会被均匀分散至各个导流口(A1、A2、A3、An、..、An+1;B1、B2、B3、Bn、..、Bn+1),再被均匀地导入加热管75,致使冷媒与加热管75垂直接触的总面积相对增加,进而提高热传导效率以及热交换效率。
3、由于冷媒系平均分布,且大部份冷媒系垂直进入各导流口(A1、A2、A3、An、..An+1;B1、B2、B3、Bn、..Bn+1),在动能的损耗上有限,以至于有足够的冲量垂直冲向加热管75,不仅加快了热交换速度,同时足够的冲量更导致强制对流的功效,因此大幅提升了热交换效率。
4、由于冷媒平均分布于加热管表面以提升热交换效率,因此,在相同的制冷效率条件下,本发明蒸发器7内部的加热管75数量可相对明显减少而兼具有降低生产成品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分流挡板10导流口(A1、A2、A3、An、..、An+1、B2、B3、Bn、..、Bn+1)设计,其中,其口径大小通常需配合冷媒的注入流量及流速而设定,原则上以提供流体阻力较小的大口径为主,至于其形状则并不加以限制,因此凡诸如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甚或者是不规则的多边形,均应含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但于定义其口径时,以最大口径宽度为准。另外,关于其孔数部份,亦可随蒸发器7内空间的大小而并不加以限制,相同口径的导流口于单一侧边并不只限于一个,可以为任意数量,只要能达到均匀分流的效果,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分流挡板10设计,其技术特征亦可以利用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间的一比例关系来表示,例如:A1∶A2∶A3∶A4=1∶1.33∶1.52∶1.05=B1∶B2∶B3∶B4。此外,分流挡板10的数量,可因冷媒入口数量及配置的不同而做相应的变化,且冷媒入口端71的数量亦不仅限于一。

Claims (25)

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含:
一壳体;
数个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加热管;以及
至少一分流挡板,设置于该壳体的冷媒入口端,该分流挡板包含有:
一缓冲区,设置于该分流挡板的中央并对应于至少一冷媒入口处;
至少一第一导流口,分别相邻于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
至少一第二导流口,分别相邻于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以及
至少一第三导流口,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流口以及该第二导流口之间;
其中该第三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该第一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该第二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缓冲区左侧的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对称于该缓冲区右侧的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分流挡板另包含有至少一第四导流口设置于该第二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之间,且该第四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该第三导流口以及该第二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以及该第四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以及该第四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分流挡板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五导流口设置于该第一导流口以及该第三导流口之间,且该第五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该第一导流口以及该第二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并小于该第三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以及该第五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口、该第二导流口、该第三导流口、该第四导流口以及该第五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12.一种热交换器,其包含:
一壳体;
复数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加热管;以及
至少一分流挡板,设置于该壳体的冷媒入口端,该分流挡板包含有一设置于中央并对应至至少一冷媒入口处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由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排列至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系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并靠近该缓冲区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各该邻近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分别大于或等于该侧邻近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各该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16.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热交换器的分流挡板,其包含有一设置于中央并对应至至少一流体入口处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由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排列至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并靠近该缓冲区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各该邻近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系分别大于或等于该侧邻近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该分流挡板为一热交换器的分流挡板。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21.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或12所述热交换器的分流挡板,其包含有一设置于中央并对应至至少一流体入口处的缓冲区,该缓冲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个由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排列至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具有自中心向两侧递增,最外侧再缩小的比例关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该分流挡板为一热交换器的分流挡板。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区为一未开口区域,且该缓冲区系用以阻挡注入的冷媒使其向该分流挡板的两侧分流。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侧的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并靠近该缓冲区的该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且各该邻近该分流挡板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分别大于或等于该侧邻近该缓冲区的左端以及右端的导流口的最大口径宽度。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分流挡板,其特征在于,各该导流口具有包括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倒角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或是不规则多边形的形状。
CNB2005101259781A 2005-12-01 2005-12-01 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4854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59781A CN100434854C (zh) 2005-12-01 2005-12-01 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59781A CN100434854C (zh) 2005-12-01 2005-12-01 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9072A true CN1979072A (zh) 2007-06-13
CN100434854C CN100434854C (zh) 2008-11-19

Family

ID=38130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597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4854C (zh) 2005-12-01 2005-12-01 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4854C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2054A (zh) * 2012-04-26 2012-09-26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
WO2012143466A3 (en) * 2011-04-20 2013-06-20 Arcelik Anonim Sirketi Refrigerator with efficient cooling evaporator
CN106662414A (zh) * 2014-09-08 2017-05-1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制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0582A (zh) * 2012-02-09 2012-07-04 华映视讯(吴江)有限公司 适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涂胶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3124A (en) * 1979-06-04 1981-12-01 The A.P.V. Company Limited Plate heat exchanger
DE3128500A1 (de) * 1981-07-18 1983-02-03 Kabel- und Metallwerke Gutehoffnungshütte AG, 3000 Hannover "koaxialverdampfer"
CN2449178Y (zh) * 2000-09-01 2001-09-19 束润涛 换热器导流缓冲板
WO2003102486A1 (fr) * 2002-05-31 2003-12-11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Echangeur de chaleur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43466A3 (en) * 2011-04-20 2013-06-20 Arcelik Anonim Sirketi Refrigerator with efficient cooling evaporator
CN103635764A (zh) * 2011-04-20 2014-03-12 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效冷却蒸发器的冰箱
CN103635764B (zh) * 2011-04-20 2016-08-31 阿塞里克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效冷却蒸发器的冰箱
CN102692054A (zh) * 2012-04-26 2012-09-26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
CN102692054B (zh) * 2012-04-26 2014-09-24 江苏辛普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热源塔制冷供热专用机组
CN106662414A (zh) * 2014-09-08 2017-05-10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涡轮制冷机
US10126028B2 (en) 2014-09-08 2018-11-1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Turbo chi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34854C (zh) 2008-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5428B (zh) 一种风冷式机房空调系统
CN204373252U (zh) 转换式co2跨临界循环制冷系统
CN103591722A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104833087A (zh) 复叠式中高温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CN101825372A (zh) 喷射制冷与蒸汽压缩制冷联合循环装置及方法
CN102645060A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3464396U (zh) 室内装置结构紧凑的多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CN106332514A (zh) 用于高发热密度机柜的热管冷却系统
CN203964427U (zh) 一种复叠式高温热泵的智能保护系统
CN102759147B (zh) 空调器多联机系统
CN100434854C (zh) 热交换器
CN204115293U (zh) 空调系统
CN104236164B (zh) 一种超高温复叠式水源热泵系统
CN105180496A (zh) 一种多功能复叠式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热泵综合实验台
CN109323475A (zh) 一种跨临界二氧化碳系统及其优化耦合方法
CN108413675A (zh) 一种基于磁制冷的模块化冰箱
CN202928174U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105910317A (zh) 速热三联供系统
CN201206917Y (zh) 多级循环式冷热水设备
CN206531802U (zh) 一种流体辅助冷却的高低温试验箱
CN100538213C (zh) 冷凝器
CN208936382U (zh) 一种超低温空气源热风多联机供热系统
CN204665732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7686006U (zh) 节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CN207365183U (zh) 一种封闭热通道节能型机房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