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2310A - 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移动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移动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2310A
CN1972310A CNA2006101719258A CN200610171925A CN1972310A CN 1972310 A CN1972310 A CN 1972310A CN A2006101719258 A CNA2006101719258 A CN A2006101719258A CN 200610171925 A CN200610171925 A CN 200610171925A CN 1972310 A CN1972310 A CN 19723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pv4
address
grouping
tunnel
ipv6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19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莱克什米·普拉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2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23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2Mobility data transfer for traffic bypassing of mobility servers, e.g. location registers, home PLMNs or home ag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04W40/36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due to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2Multiprotocol rou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H04W80/045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involving different protocol versions, e.g. MIPv4 and MIPv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当双能力移动因特网协议版本6(MIPv6)移动节点与仅使用IPv4的网络连接时实现路由优化(RO)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分组的RO使用经过一条比使用双向隧道通过家乡代理(HA)的默认路由更短的路由,并得到了更好的带宽利用率。该关于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MIPV6节点的RO方法包括:以MN的IPv4地址更新HA,并经由HA向对端节点(CN)注销绑定更新(BU);通知CN有关其IPv4地址并接收回复中的CN的IPv4地址;使用IPv6-in-IPv4隧道以其IPv4地址检查CN的可达性;并使用v4隧道向/从CN发送和接收IPv6数据分组。

Description

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移动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移动通信,更特别地涉及当双能力移动IPv6(MIPv6)移动节点与仅使用IPv4的网络连接时的路由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双或双能力移动节点、路由器等表示它们即支持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又支持因特网协议版本4(IPv4)。仅使用IPv4的网络指仅提供或支持IPv4业务的网络。同样,IPv6-in-IPv4隧道或IPv6-over-IPv4隧道指使用一使用IPv4地址的头部封装IPv6分组的IPv4隧道。
路由优化(Route opt imization,RO)允许分组通过使用双向隧道经过比经过家乡代理(HA)的默认路由更短的路由,并获得更好的带宽利用。
目前,当双能力移动IPv6移动节点与仅使用IPv4的网络连接时,不能进行路由优化(RO)。
参考如下相关技术。
Ryuji Wakikawa,Vijay Devarapalli,Carl E.Williams,“IPv4 Care-ofAddress Registration(IPv4转交地址注册)”,draft-wakikawa-nemo-v4tunnel-01.txt
V.Devarapalli,R.Wakikawa,A.Petrescu,P.Thubert,“NetworkMobility(NEMO)Basic Support Protocol(网络移动(NEMO)基本支持协议)”,RFC3963,2005年1月
D.Johnson,C.Perkins及J.Arkko,“Mobility Support in IPv6(IPv6中移动性支持)”,RFC3775,2004年6月
Deering S.及R.Hinden,“Internet Protocol,Version 6(IPv6)Specification(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规范)”,RFC2460,1998年12月
在图1中,描述了移动节点(mobile node,MN)和对端节点(correspondent node,CN)之间的相关技术通信路径,其中MN与仅使用IPv4的网络连接。使用现有的解决方案,移动节点(MN)26和对端节点(CN)18间的通信仅可能经由家乡代理(HA)12使用双向隧道实现。
当MIPv6双能力MN26进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22时,MN26从仅使用IPv4的网络22获取用于其自身的IPv4地址。
基于没有接收到任何路由器广告(Router Advertisement,RA),MN26意识到网络22是仅使用IPv4的网络。MN26向它的HA12发送包含所获取的IPv4地址的绑定更新(binding update,BU)。
HA12接收到MN26的IPv4地址后,在HA12和位于仅使用IPv4的网络22中的MN26之间建立双向隧道28。
所有去往或来自MN26的分组30经过所建立的双向隧道28。
然而,以上方案存在以下限制。
1.所有去往或来自MN26的分组30穿过HA12和MN26间的双向隧道28。因而,给HA12增加了开销。
2.如果HA12不支持双向隧道28(IPv4-over-IPv6隧道),则MN26不能与诸如CN18的任何CN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面包括一种路由优化(RO)方法,其中当双能力移动IPv6节点移动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时,可以在移动节点(MN)和对端节点(CN)之间进行直接分组传递,从而避免了经由家乡代理(HA)的双向隧道路径。
本发明的方面还包括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其上记录有用于执行上述RO方法的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关于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MIPv6(移动因特网协议版本6)节点(MN)的路由优化方法,包括:以MN的IPv4地址更新家乡代理(HA),并经由HA向对端节点(CN)注销先前的BU;通知CN该MN的IPv4地址,并接收回复中的CN的IPv4地址;使用IPv6-in-IPv4隧道通过该CN的IPv4地址检查CN的可达性;以及使用所述IPv6-in-IPv4隧道向/从MN和CN发送和接收IPv6数据分组。
以IPv4地址更新HA涉及MN向HA发送BU分组,该BU分组被封装在IPv4头部中。该BU分组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HA的IPv4地址,以及作为内部分组的普通BU。
基于接收到该BU分组,如果存在所述MN的绑定缓存的话,则HA去除绑定缓存,并存储需要的隧道传输参数。HA将去往和来自CN的IPv4分组中的BU分组隧道传输到MN,MN使用HA的IPv4地址隧道传输目的地为CN的分组。经由HA向CN注销先前的BU涉及,MN通过经由HA向CN发送封装在V4分组中的普通BU来向CN先前的绑定更新。所述IPv4分组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访问IPv4全局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HA的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HoA),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6地址和普通BU。
基于接收到IPv4分组,CN去除用于MN的其绑定缓存,并开始使用MN的HoA与MN通信。以MN的IPv4地址通知CN涉及,MN经由HA向CN发送分组,该分组包括MN的IPv4地址并请求CN的IPv4地址。CN存储要被用于数据分组隧道传输的MN的IPv4地址。CN回复以CN的IPv4地址(如果CN是双能力)或回复以双的并在CN的链路上的路由地址。通过CN的IPv4地址检查CN的可达性涉及,MN发送目的为CN的直接v6-in-v4分组。基于接收到该分组,CN直接向MN发送响应分组。使用IPv4隧道向/从MN和CN发送和接收IPv6数据分组包括,一旦验证了可达性,MN开始向CN发送被隧道化在IPv4分组中的数据分组。作为回应,CN直接向MN的IPv4地址被隧道化的数据分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关于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具有因特网协议版本(IPv)4和IPv6的能力的双移动节点(MN)的路由优化方法,包括:获取MN的IPv4地址并在家乡代理(HA)中注册该MN的IPv4地址;通知对端节点(CN)有关该MN的IPv4地址;从该CN接收该CN的IPv4地址;使用IPv4隧道检查该CN的可达性,该IPv4隧道将IPv6分组封装到使用MN和CN的IPv4地址的头部中;以及使用该IPv4隧道执行与CN的数据通信。
可以使用绑定更新执行在HA中MN的IPv4地址的注册。
向CN通知MN的IPv4地址可以包括,向HA发送IPv4隧道分组,IPv4隧道分组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HA的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6地址,以及MN的IPv4地址。
可以使用HA执行从CN接收CN的IPv4地址。
从CN接收该CN的IPv4地址可以包括,当CN不支持IPv4隧道时,接收连接到该CN的路由器的IPv4地址,而不是该CN的IPv4地址。
检查CN的可达性可以包括,向CN发送分组,该分组的移动性头部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6地址,以及示出分组是可达性检查消息的值。
该CN的可达性检查可进一步包括,从CN接收消息分组,该消息分组的移动性头部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CN的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CN的IPv6地址,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以及示出该消息分组是可达性通知消息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当双移动节点(MN)位于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时在MN、对端节点(CN)和家乡代理(HA)之间的路由优化方法,该双移动节点具有因特网协议版本(IPv)4和IPv6的能力,该方法包括:通过HA交换IPv4地址;及直接在MN和CN间通信,而不需要HA。
将在说明书中部分阐述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或优点,其部分符合该说明书并将通过该说明书变得明显,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并根据以下对这些方面的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并且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表示当MN与仅使用IPv4的网络连接时,移动节点(MN)和对端节点(CN)间的现有技术通信路径。
图2例示了通过家乡代理(HA)的新的消息交换,以及随后数据分组的直接传递。
图3例示了当MN被连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时,本发明方面的消息流序列。
图4A和4B表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消息的移动性头部类型分组格式。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主要是关于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移动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在附图中例示其示例,其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解释本发明,以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这些方面。
当移动节点(MN)连接或加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时,所有去往和来自该MN的业务量应穿过双向隧道到家乡代理(HA)。因此,给HA增加了开销。本发明的方面允许去往和来自MN的分组使用IPv6-in-IPv4隧道直接通向对端节点(CN)。相应地,MN必须是双能力的。
在本发明的各个方面中,当双能力MIPv6节点移动或加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时,MN和CN之间的直接分组传递(路由优化)避免了经由HA的双向隧道。路由优化(RO)通过形成IPv6-in-IPv4隧道而利用了CN或与该CN链接的路由器(其可代表CN运行)的IPv4能力。起源于MN的IPv6分组在IPv4头部内封装/隧道化,并由CN/路由器(代表CN)在接收后解封装。
我们假设MN、CN和HA是双能力的。取代CN,任何与该CN连接的双路由器可代表该CN运行。类似的,取代HA,任何支持IPv6-over-IPv4隧道的双路由器,其存在于家乡网络的家乡管理域,可代表该HA运行。此外,预期MN具有HA的IPv4地址。
如以上所讨论的,图1示出了当MN26移动到或连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22时,MN26和HA12之间以及MN26和CN18之间经由HA12的分组交换。图1描述了双能力节点MN26从IPv6网络(未示出)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22的切换(handover)。
图2示出了为了实现路由优化(RO),MN126和CN118间经由HA112的新的消息交换40、42和44。如图2所示,使用双向隧道128经由HA112在CN118和MN126间交换IPv4地址40。然后,使用IPv6-in-IPv4隧道46将可达性测试消息42及进一步的数据分组从MN126直接发送到CN118。
一旦MN126加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122,MN126获得新的IPv4地址。然后MN126使用新的IPv4地址更新其HA112。因此,HA112以该接收到的新的IPv4地址为该MN126生成新的绑定条目(binding entry),并且从这时候起,将针对MN(126)的家乡地址的所接收到的数据分组隧道传输到MN(126)的新的IPv4地址。MN126关于MN的新IPv4地址经由HA112更新CN118。从而,CN118更新其绑定条目。该通信类似于图1所示的使用管道(隧道)28和线路32的通信。
在更新过HA112之后,MN126经由HA112向CN112发出新消息(诸如40),该新消息给出了MN(126)的新IPv4地址并请求CN(118)的IPv4地址(如果CN是双能力的)。包含MN(126)的新IPv4地址的分组是IPv6-in-IPv4隧道分组。HA112解隧道(或解封装)该IPv6-in-IPv4隧道分组,并向CN118转发内部分组(IPv6分组)。然后CN向118MN(126)的家乡地址(例如MN(126)的IPv6地址)回复以CN118(如果其是双能力的)的IPv4地址。然后HA112将CN118的回复隧道传输给MN(126)的新IPv4地址。
一旦MN126得知CN的IPv4地址,MN126为分组的直接传递进行地址可达性测试(42)。在从CN118得到对于该地址可达性测试的回复(44)后,MN126开始使用IPv6-in-IPv4隧道(46)直接向CN发送数据分组。最后,当经由直接线路46在MN126和CN118间发送数据分组通信时,消除了通过HA112的路由。
图3示出了当MN126加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122时,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消息流序列。特别地,图3示出了MN126、HA112和CN118间的消息流。图3不同地描述了隧道化的分组和解封装的分组。图3表示了在MN126进入到外地网络诸如仅使用IPv4的网络122后,以及在MN126接收到新的IPv4地址后的消息流序列。由框覆盖的线路表示IPv6-in-IPv4隧道分组。
没有框的直线表示未隧道化的分组,主要是CN118和HA112间的普通分组(例如,IPv6分组)。
如图3所示,最初的两个分组交换以MN(126)的移动更新HA112。MN126将绑定更新隧道传输给HA112(操作S100)。HA112然后将绑定确认隧道传输给MN126(操作S110)。
接下来的两个分组交换经由HA112以MN(126)的移动更新CN118。MN126将绑定更新(BU)隧道传输给HA112,然后HA112向CN118发送该绑定更新(操作S120)。CN118然后向HA112发送绑定确认,然后HA112向MN126隧道传输该绑定确认(操作S130)。
接下来的两个分组交换经由HN112通知MN的IPv4地址,并请求CN118给出其IPv4地址。MN126将通知该MN(126)的IPv4地址的新消息隧道传输给HA112,然后HA112将该新消息发送给CN118(操作S140)。CN118然后向HA112发送通知CN/路由器的IPv4地址的新消息,然后HA112向MN126隧道传输该新消息(操作S150)。
接下来的两个分组交换测试用于直接传递的CN(118)的I Pv4地址的可达性。MN126直接向CN118隧道传输检查CN(118)的IPv4地址可达性的新消息(COTI-like(类似于COTI))(操作S160)。CN118然后直接向MN126隧道传输新消息(类似于COT)(操作S170)。这里,COTI代表转交测试初始(care-of test init),COT代表转交测试(care-of test)。
最后的双向分组交换示出如何在MN126和CN118间传送数据分组(操作S180)。如所示的,在MN126和CN118间隧道传送数据分组(IPv6-in-IPv4)。
图4A和4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方面的消息的移动性头部类型分组格式。当MN移动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时使用该分组格式。图4A和4B示出了移动性头部选项的实现。该移动性头部选项是承载去往或来自MN和CN的IPv4地址的类型-长度-值选项。从而,在图4A和4B中,定义了四种移动性头部选项。
如所示,在图4A中所示的最初的两个分组格式代表移动性头部,用于通知CN118有关MN(126)的IPv4地址并从CN118取回具有CN(118)的IPv4地址的回复。该格式用于从MN126向CN118,及从CN118向MN126交换IPv4地址。
该两个分组格式中的第一个50(MN向CN更新IPv4地址)包括外部源地址(MN全局访问IPv4地址)、外部目的地址(HA IPv4地址)、内部源地址(IPv6 MNHoA)、内部目的地址(CN IPv6地址)、移动头部(MH=Y)、以及选项(类型=X、长度=8个字节以及MN IPv4地址的移动性选项)。
该分组格式中的第二个60(CN向MN更新IPv4地址)包括源地址(CN IPv6地址)、目的地址(IPv6 MN HoA)、移动头部(MH=Y+1)、以及选项(类型=X、长度=8个字节以及CN IPv4地址的移动性选项)。
图4B中所示的接下来的两个分组格式表示移动性头部,用于测试CN118的IPv4地址的可达性。该格式用于从MN126到CN118,及从CN118到MN126的IPv4地址的可达性测试。
该两个分组格式的第一个70(从MN到CN的可达性测试分组)包括外部源地址(MN全局访问IPv4地址)、外部目的地址(CN IPv4地址)、内部源地址(IPv6 MN HoA)、内部目的地址(CN IPv6地址)、移动头部(MH=Z),以及选项(类型=X、长度=8个字节以及填充的移动性选项)。
该两个分组格式的第二个80(从CN到MN的可达性测试分组)包括外部源地址(CN IPv4地址)、外部目的地址(MN全局访问IPv4地址)、内部源地址(CNIPv6地址)、目的地址(MN HoA)、移动头部(MH=Z+1)、及选项(类型=X、长度=8个字节以及填充的移动性选项)
使用以上的本发明的操作如下:
1.当双能力MN连接到仅使用IPv4的网络时,使用来自于其与之连接的路由器的访问IPv4地址(全局)配置MN。
2.利用该IPv4地址更新HA,其中:
(1)MN向HA发送绑定更新(BU),该绑定更新被封装在IPv4头部中。
(2)所封装的BU分组细节包括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HA的IPv4地址、和作为内部分组的普通BU分组。
(3)在接收到该封装的BU分组后,HA去除现有用于该MN的绑定缓存(binding cache)(如果有),并存储所需要的隧道传输参数(即MN的IPv4地址等)。
(4)然后,HA向MN隧道传输去往以及来自CNN的在IPv4分组中封装的BU分组,并且MN使用HA的IPv4地址隧道传输目的为CN的封装的BU分组。
3.向CN注销BU(经由HA):
(1)MN应通过向CN发送封装在IPv4分组中的普通BU(经由HA)来向CN注销其先前的绑定更新。
(2)所封装的普通BU分组细节包括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访问IPv4地址(全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HA的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HoA)、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6地址、以及普通BU。
(3)在接收到该封装的普通BU分组后,CN去除用于该MN的分组的绑定缓存,并开始使用MN的HoA与该MN通信。
4.利用IPv4地址更新CN
(1)MN经由HA向CN发送包括MN的IPv4地址的分组并请求CN的IPv4地址。
(2)CN存储MN的IPv4地址,从而MN的IPv4地址可以被用于数据分组隧道传输。
(3)CN以其IPv4地址(如果其是双能力的)或以作为双且与该CN链接的路由器的地址回复。
5、通过CN的IPv4地址检查CN的可达性
(1)MN发送目的为CN的直接v6-in-v4分组(转交测试初始(类似于COTI))。
(2)在接收到该分组后,CN向MN直接发送响应分组(转交测试(类似于COT))。
6、IPv6数据分组
(1)一旦验证了可达性,MN开始向CN发送被隧道化于IPv4分组中的数据分组。
(2)类似地,CN直接向MN的IPv4地址发送隧道化的数据分组。
本发明的方面也可实现为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计算机(包括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任何设备)可读代码。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是任何可存储数据的数据存储设备,该数据可在此后由计算机系统读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的例子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以及光数据存储设备。
在根据本发明方面的RO方法中,直接通过IPv4隧道执行MN和CN之间的数据分组传递,而不需要经过HA。从而,可避免传递延迟,减小HA的开销,由此提高了传输效率和带宽。
尽管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可以在这些方面中进行更改,而不超出本发明原则和精神,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定义。
本申请要求受益于2006年9月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6-0085890和2005年10月26日在专利、外观设计及商标综合管理局提交的印度专利申请1552/CHE/2005,其所公开的内容在此整体引用作为参考。

Claims (27)

1.一种关于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MIPv6(移动因特网协议版本6)节点(MN)的路由优化方法,包括:
以MN的IPv4地址更新家乡代理(HA),并经由HA向对端节点(CN)注销先前的绑定更新(BU);
通知CN有关该MN的IPv4地址,并接收回复中的CN的IPv4地址;
使用IPv6-in-IPv4隧道通过该CN的IPv4地址检查CN的可达性;以及
使用所述IPv6-in-IPv4隧道向/从MN和CN发送和接收IPv6数据分组。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更新HA包括MN向HA发送BU分组,该BU分组被封装在IPv4头部内。
3.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BU分组具有作为外部源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的HA的IPv4地址、及作为内部分组的普通BU。
4.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基于接收到所述BU分组,如果存在MN的绑定缓存的话,HA去除该绑定缓存并存储所需要的隧道参数。
5.如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HA向MN隧道传输去往和来自CN的IPv4分组中的BU分组,以及MN使用HA的IPv4地址通过隧道传输所有目的地为CN的分组。
6.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由HA向CN注销先前的BU包括,MN通过经由HA向CN发送封装在IPv4分组中的普通BU而向CN注销先前的BU。
7.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IPv4分组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访问v4全局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HA的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HoA)、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6地址、以及BU。
8.如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基于接收到IPv4分组,CN去除用于MN的其绑定缓存,并开始使用MN的家乡地址(HoA)与MN的通信。
9.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通知CN包括所述MN经由HA向CN发送分组,该分组包括MN的IPv4地址并请求CN的IPv4地址。
10.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CN存储要被用于数据分组隧道传输的MN的IPv4地址。
11.如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如果CN是双能力的或者具有双且与该CN链接的路由器地址,则CN回复以CN的IPv4地址。
1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查CN的可达性包括MN发送目的为CN的直接v6-in-v4分组。
13.如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该分组,所述CN直接向MN发送响应分组。
14.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IPv6数据分组的发送和接收包括,一旦验证了可达性,MN开始向CN发送被隧道化在IPv4分组中的IPv6数据分组。
15.如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作为回应,所述CN直接向所述MN的IPv4地址发送被隧道化在IPv4分组中的IPv6数据分组。
16.一种关于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具有因特网协议版本(IPv)4和IPv6的能力的双移动节点(MN)的路由优化方法,包括:
获取MN的IPv4地址并在家乡代理(HA)中注册该MN的IPv4地址;
通知对端节点(CN)有关该MN的IPv4地址;
从该CN接收该CN的IPv4地址;
使用IPv4隧道检查该CN的可达性,该IPv4隧道将IPv6分组封装到使用MN和CN的IPv4地址的头部中;以及
使用该IPv4隧道执行与CN的数据通信。
17.如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在HA中注册MN的IPv4地址是使用绑定更新执行的。
18.如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通知CN有关MN的IPv4地址包括向HA发送IPv4隧道分组,该IPv4隧道分组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HA的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6地址、及MN的IPv4地址。
19.如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从CN接收CN的IPv4地址是利用该HA执行的。
20.如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从CN接收CN的IPv4地址包括,当该CN不支持IPv4隧道时,接收与该CN连接的路由器的IPv4地址,而不是该CN的IPv4地址。
21.如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查CN的可达性包括,向CN发送分组,该分组的移动性头部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CN的IPv6地址、以及示出该分组是可达性检查消息的值。
22.如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查CN的可达性还包括,从CN接收消息分组,该消息分组的移动性头部具有作为外部源地址的CN的IPv4地址、作为外部目的地址的MN的全局访问IPv4地址、作为内部源地址的CN的IPv6地址、作为内部目的地址的MN的IPv6家乡地址、及示出该分组是可达性通知消息的值。
23.一种记录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媒体,该程序用于计算机执行关于在仅使用MN的IPv4的网络中的双MI Pv6节点(MN)的路由优化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执行该方法包括:
以MN的IPv4地址更新家乡代理(HA),并经由HA向对端节点(CN)注销先前的绑定更新(BU);
通知CN有关该MN的IPv4地址,并接收回复中的CN的IPv4地址;
使用IPv6-in-IPv4隧道通过该CN的IPv4地址检查CN的可达性;以及
使用IPv6-in-IPv4隧道向/从MN和CN发送和接收IPv6数据分组。
24.一种记录有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媒体,该程序用于计算机执行关于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具有IPv4和IPv6的能力的双MN的路由优化方法,其中所述计算机执行该方法包括:
获取MN的IPv4地址并在家乡代理(HA)中注册该MN的IPv4地址;
通知对端节点(CN)有关MN的IPv4地址;
从该CN接收CN的IPv4地址;
使用IPv4隧道检查CN的可达性,该IPv4隧道将IPv6分组封装到使用MN和CN的IPv4地址的头部中;及
使用该IPv4隧道执行与CN的数据通信。
25.一种当双移动节点(MN)位于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时在MN、对端节点(CN)和家乡代理(HA)之间的路由优化方法,该双移动节点具有因特网协议版本(IPv)4和IPv6的能力,该方法包括:
通过HA交换IPv4地址;及
直接在MN和CN间通信,而不需要HA。
26.如权利要求25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换IPv4地址包括,所述MN通过HA向CN隧道传输该MN的IPv4地址,并请求该CN的IPv4地址。
27.如权利要求2 5的方法,其中,所述在MN和CN间直接通信而不需要HA包括,MN和CN使用彼此的IPv4地址隧道传输直接相互通信。
CNA2006101719258A 2005-10-26 2006-10-26 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移动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 Pending CN19723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N1552CH2005 2005-10-26
IN1552/CHE/2005 2005-10-26
KR1020060085890A KR100739811B1 (ko) 2005-10-26 2006-09-06 인터넷 프로토콜 버전 4만 제공하는 네트워크에서 듀얼모바일 노드의 경로 최적화 방법
KR85890/06 2006-09-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2310A true CN1972310A (zh) 2007-05-30

Family

ID=3769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719258A Pending CN1972310A (zh) 2005-10-26 2006-10-26 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移动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58424A1 (zh)
EP (1) EP1780977B1 (zh)
KR (1) KR100739811B1 (zh)
CN (1) CN1972310A (zh)
DE (1) DE602006003984D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2447A1 (en) * 2007-11-12 2009-05-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support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route optimization protocol
CN102598737A (zh) * 2009-11-17 2012-07-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归属代理所代理的MIPv6路由优化模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668B (zh) * 2004-04-30 2010-04-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提供IPv6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WO2008038950A1 (en) * 2006-09-28 2008-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 system and method to enable combination of network controlled mobility and ue controlled mo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ip versions
US8171120B1 (en) * 2006-11-22 2012-05-01 Rockstar Bidco Lp Mobile IPv6 route optimization authorization
KR100834578B1 (ko) * 2006-12-08 2008-06-02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듀얼스택 이동 IPv6상에서 이동 노드의 이동 감지 방법
CN101743734B (zh) * 2007-07-13 2013-03-27 Lm爱立信电话有限公司 在电信系统中提供拒绝服务保护的系统和方法
KR100927229B1 (ko) * 2007-12-12 2009-11-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단말에 대한 전달망 독립적인 ip 이동성 지원방법및 그 시스템
CN101448252B (zh) * 2008-06-20 201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实现方法及系统以及移动节点
CN101478495B (zh) * 2009-01-20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限制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96637B1 (ko) * 2002-06-07 2005-06-28 (주)아이엠넷피아 IPv6무선 랜 환경에서의 IPv4통신방법
US20040136382A1 (en) * 2003-01-15 2004-07-15 Jaakko Sundquist Provision of mobility for IPv4 traffic in an IPv6 network
US7746891B2 (en) * 2003-05-29 2010-06-29 Kddi Corporation Enabling mobile IPv6 communication over a network containing IPv4 components using ISATAP
GB2405052A (en) * 2003-08-12 2005-02-16 Orange Personal Comm Serv Ltd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s
US7539773B2 (en) * 2004-11-16 2009-05-26 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 Network system using IPv4/IPv6 translator
ATE479299T1 (de) * 2005-06-03 2010-09-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obil-ipv6-routenoptimierung in verschiedenen adressenräume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2447A1 (en) * 2007-11-12 2009-05-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support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route optimization protocol
US8228843B2 (en) 2007-11-12 2012-07-24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 support for proxy 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route optimization protocol
CN102598737A (zh) * 2009-11-17 2012-07-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归属代理所代理的MIPv6路由优化模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39811B1 (ko) 2007-07-13
EP1780977B1 (en) 2008-12-03
KR20070045088A (ko) 2007-05-02
DE602006003984D1 (de) 2009-01-15
EP1780977A1 (en) 2007-05-02
US20070258424A1 (en) 2007-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2310A (zh) 在仅使用ipv4的网络中的双移动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
CN101810015B (zh) 利用代理移动性进行业务局部化
US8014344B2 (en) Mobile IPv6 route optimization in different address spaces
KR101588887B1 (ko) 멀티-홉 기반의 인터넷 프로토콜을 사용하는 네트워크에서 이동 노드의 이동성 지원 방법 및 그 네트워크 시스템
US7899055B2 (en) Method for route optimization with dual mobile IPv4 node in IPv6-only network
KR20080013969A (ko) 패킷 전송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및 통신 노드
EP2063599B1 (en) A method, system, mobile node and communication node for communication in mobile ipv6 networks
US2009011645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OBILE NODE ROAMING IN AN IPv6 NETWORK
US2010017482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ROUTING BETWEEN NODES IN PROXY MOBILE IPv6 NETWORK
US2009013582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acket forwarding
KR100597432B1 (ko) 이웃탐색 프록시 기반의 아이피브이6 이동 네트워크에서의이동노드를 위한 경로최적화 방법
KR100927940B1 (ko) 이동 네트워크에서 smr을 이용한 위치 등록 방법 및 패킷 전달 방법
Jeong et al. Route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proxy mobile IPv6 (PMIPv6)
FI113328B (fi) Mekanismi roamingin yksinkertaistamiseksi viestintäjärjestelmässä
Gohar et al. Distributed Group-Based Mobility Management Scheme in 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s
Sabeur et al. Light-nemo+: Route optimzation for light-nemo solution
JP4275979B2 (ja) 通信方法、中継装置、通信端末及び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
WO2009002075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routing between nodes in proxy mobile ipv6 network
KR100933368B1 (ko) 네트워크 기반의 모바일 IPv6 지원장치 및 방법
JP2010541302A (ja) 移動ネットワークにネストされた移動ノードが最適経路通信を行う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装置
CN101043435B (zh) 用纯IPv6网络中双重移动IPv4节点的路由优化方法
KR20050043428A (ko) 이동 노드(MN)와 모바일 IPv6스택이 없는 상대노드(CN)간의 통신을 중계하는 게이트웨이 장치 및 그방법
KR100749816B1 (ko) NEMO 기반 ⅠPv6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ⅠPv4네트워크 환경으로 이동하는 이동 네트워크의 이동성 제공방법
Woo et al. A tunnel compress scheme for pmipv6-based nested nemo
Gao et al. A Hierarchical Route Optimization Scheme for 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