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1086A -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1086A
CN1971086A CN200610149332.1A CN200610149332A CN1971086A CN 1971086 A CN1971086 A CN 1971086A CN 200610149332 A CN200610149332 A CN 200610149332A CN 1971086 A CN1971086 A CN 1971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torque
countershaft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933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1086B (zh
Inventor
J·Y·-L·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971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1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0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3/09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the input and output shafts being aligned on the same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4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 F16H37/042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change gear transmissions in group arrangement
    • F16H37/043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change gear transmissions in group arrangement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2037/045Combinations of toothed gearings only change gear transmissions in group arrangement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a separate gearing unit for shifting between high and low ratio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33Plurality of counter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轴向彼此间隔。每个齿轮组都具有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通过相应的输出扭矩传动机构,两齿轮中的一个与输出轴或第一副轴相连接用于一同旋转,两齿轮中的另一个与输出轴或第一副轴中的另一个相连接并选择性接合用于一同旋转。当没有输出扭矩传动机构接合时,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接合,用于从输入轴传递扭矩到输出轴。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并且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扭矩传动机构的接合顺序可以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重复。

Description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典型的副轴或双离合器多级变速器具有用于每个齿轮速比范围(即每个齿轮传动比)的单个齿轮组的齿轮传动系布置。另外,由于双离合器设计,两个输入摩擦离合器也是必需的。对于副轴设计而言,这种典型设计所需的齿轮总数目是前进速度数目的两倍加上三个用于倒退的齿轮和一对主要齿轮组或输出齿轮组,而对典型的双离合器设计而言,还需一个附加齿轮。典型的齿轮平面数目是比前进齿轮的传动比多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输出齿轮组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该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允许重复利用齿轮组,即在减速传动齿轮比和加速传动齿轮比时都采用,由此最小化所需的齿轮总数目、传动平面和离合器或同步器以获得所期望的前进传动比数目。相关的全部成本的降低和总重量的减少(相应地燃油经济性得以提高)可以实现。
本发明范围内的多级变速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和第一副轴。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以从输入轴传递扭矩到输出轴。第一输出齿轮组提供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二输出齿轮组也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该第二齿轮组与第一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都具有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每个齿轮组中的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连接输出轴或第一副轴用于一同旋转。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另一个被连接成绕(即未与之固定)输出轴和第一副轴中的另一个旋转。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第一输出齿轮组的齿轮与相应轴,该第一输出齿轮组被连接成绕相应轴旋转。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第二输出齿轮组的齿轮与相应轴用于随其一同旋转,该第二输出齿轮组被连接成绕相应轴旋转。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不同的速比与每个不同的传动比相关联。
因为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只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并且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程只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变速器不需要为每个前进齿轮比提供齿轮组。尤其,变速器可以包括多个附加共面齿轮组,该齿轮组每个都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附加扭矩传动机构在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接合过程中的第一顺序下可选择性地接合,以通过至少一部分附加共面齿轮组从输入轴传递扭矩到输出轴,由此建立相应的减速前进传动比。该附加扭矩传动机构可在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接合过程中的相同顺序下也分离地选择性地接合,以通过至少一部分附加共面齿轮组从输入轴传递扭矩到输出轴,由此建立相应的加速前进传动比。因此,该第一和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用作动力分配器,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通过第一输出齿轮组直接引导动力,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通过第二输出齿轮组直接引导动力。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该第一和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可以一体为单个双扭矩传动机构,该机构可以在一个方向上移动以接合该第一输出齿轮组并且在另一个方向上接合第二输出齿轮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在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的接合过程中,在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建立直接驱动传动比,在附加共面齿轮组中没有扭矩存在。因此,当从直接驱动换档到后续减速或加速传动比时,需要相对小的力。因此,该第一或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的激活的换档装置可以是简单手动式或电磁螺线阀式。该第一或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尤其当其一体为一个双扭矩传动机构时,在此可以称作“高-低”装置。因为该扭矩传动机构从直接驱动传动比换档到后续加速或减速传动比时,在其它齿轮中没有扭矩,所以变速器不需要完全停止或者以非常低的速度操作来换档,这是建筑或公路军用车辆上的常规动力分配器通常需要的。
上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可以用于副轴或双离合器变速器。例如,六速副轴变速器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在这也称为前进速度齿轮组),每一个具有同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一个与另一个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第一、第二和第三扭矩传动机构选择性地接合,用于连接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不同选择的齿轮与第一副轴,以从输入轴传递扭矩到第一副轴。由此,扭矩传动机构的选择性接合建立六速前进传动比。如果第四输入齿轮组和第四扭矩传动机构被加入,其中该第四扭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第四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与第一副轴,那么可以获得八速前进传动比。在双离合器变速器设计中,第二副轴随同第一和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一起是必需的,该第一和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可替代地选择性接合以从输入轴传递扭矩到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中的组,或者在八速布置中,传递扭矩到第四输入齿轮组。也可以采用倒退齿轮组,该倒退齿轮组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轮,该齿轮与输出齿轮组和其它输入齿轮组轴向间隔。倒退齿轮组中的齿轮的至少一个绕第一副轴旋转。倒退扭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绕第一副轴旋转的倒退齿轮组中的齿轮与第一副轴,用于一同旋转。在可替代的双离合器设计中,该第一和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接合副轴与相应的传动轴。每个输出齿轮组的相应组件连接成随着相应传动轴一同旋转。
通过上述齿轮组和扭矩传动机构,六速副轴变速器将仅需要13个齿轮,而八速副轴变速器将仅需要15个齿轮(如果采用可替代的双离合器设计,其中输入扭矩传动机构接合副轴与传动轴,则仅需14个齿轮)。上述六速双离合器变速器将仅需要15个齿轮,然而八速双离合器变速器将仅需要17个齿轮(如果采用可替代的双离合器设计,其中输入扭矩传动机构接合副轴与传动轴,则仅需16齿轮)。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理解所附权利要求时结合附图参照本发明的下述最佳实施方式显现出来。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范围内的八速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1B是用于图1A中变速器的每一个传动比的扭矩传动机构接合的真值表;
图1C是获得自图1A中变速器的所有传动比的传动比列表;
图2是本发明范围内的八速副轴变速器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3A是本发明范围内的六速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3B是用于图3A中变速器的扭矩传动机构接合的真值表;
图3C是获得自图3A中变速器的传动比的传动比列表;
图4是本发明范围内的六速副轴变速器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范围内的替代双离合器变速器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显示了多级双离合器变速器10。变速器10包括输入轴12和输出轴14。输入轴12持续连接诸如常规内燃发动机(未示出)的动力源,输出轴14持续连接最终输出单元(未示出)。中间轴16,也称为奇轴,与也称为偶轴的中间轴18连接。副轴20和副轴22每一个都与输入轴12和输出轴14以及奇轴16和偶轴18轴向间隔。
变速器10具有几个彼此轴向间隔的齿轮组,该齿轮组每一组都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可能除了用于倒退传动比的一组),每一组内的所有齿轮共面,如下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30包括共面的相互啮合齿轮32、34和36。齿轮32安装成随副轴20一同旋转,并与绕输出轴14旋转的齿轮34相互啮合。齿轮36与齿轮34相互啮合,并安装成随副轴22一同旋转。
第二输出齿轮组40包括齿轮42、44和46。齿轮42安装成随副轴20一同旋转,并与绕输出轴14旋转的齿轮44相互啮合。齿轮44与安装成随副轴22一同旋转的齿轮46相互啮合。
变速器10进一步包括几个前进速度齿轮组(前进速度齿轮组在权利要求书中也被称为“输入齿轮组”),该齿轮组包括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50。第一进速度齿轮组50包括齿轮52和齿轮54。齿轮52安装成随奇轴16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22旋转的齿轮54相互啮合。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60包括齿轮62和64。齿轮62绕副轴20旋转并与安装成随偶轴18一同旋转的齿轮64相互啮合。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70包括齿轮72和74。齿轮72安装成随奇轴16一同旋转并与转绕副轴22旋转的齿轮74相互啮合。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80包括齿轮82和84。齿轮82随副轴20旋转并与安装成随偶轴18一同旋转的齿轮84相互啮合。倒退速度齿轮组90包括齿轮92、94和96。齿轮92随副轴20旋转并与随空载轴I旋转的空载齿轮94相互啮合。齿轮94也与安装成随偶轴18一同旋转的齿轮96相互啮合。齿轮组30、40、50、60、70和80每一组都是共面并彼此轴向间隔。倒退齿轮组90与其它齿轮组轴向间隔,并是共面齿轮组,或者包括通过空载齿轮94与齿轮96轴向偏移的齿轮92。
变速器10包括多个扭矩传动机构,可将该扭矩传动机构选择性地接合以从输入轴12以不同传动比传递扭矩到输出轴14。可将第一输入离合器97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输入轴12和奇轴16。可将第二输入离合器98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输入轴12和偶轴18以传递扭矩。替代地,输入离合器97和98可选择性地接合并与其它相结合的扭矩传动机构一道建立图1B和1C中所列的八速前进传动比。如下面关于图5的论述,可替代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布置在副轴20、22上的输入离合器,而不是本发明范围内所利用的同轴的奇轴和偶轴。
可将扭矩传动机构CR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92和随着其一同旋转的副轴20。可将扭矩传动机构C1接合以连接齿轮54和随着其一同旋转的副轴22。可将扭矩传动机构C2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62和随着其一同旋转的副轴20。可将扭矩传动机构C3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74和随着其一同旋转的副轴22。可将扭矩传动机构C4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82和随着其一同旋转的副轴20。可将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DIR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奇轴16和输出轴14。可将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Lo(参照附图所示的CLo)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34和随着其一同旋转的输出轴14。可将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Hi(参照附图所示的CHI)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4和随着其一同旋转的输出轴14。可将第一和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Hi和CLo一体为双扭矩传动机构,并被称为高-低换档装置。扭矩传动机构DIR优选为爪形离合器,扭矩传动机构CR、C1、C2、C3、C4和CLo以及CHi优选为同步器,并且扭矩传动机构97和98是摩擦离合器。该扭矩传动机构C2和C4可以一体为双同步器,该双同步器左路可换档接合齿轮62与副轴20,或者右路可换档接合齿轮82与副轴20。类似地,扭矩传动机构C1和C3可一体为双同步器,该双同步器左路可换档接合齿轮54与副轴22或者右路可换档接合齿轮74与副轴22。
现在将转为描述通过变速器10获得的八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的方法。为了建立倒退传动比(图1B和1C中所示的R1),扭矩传动机构98、CLo和CR接合。扭矩传动机构98建立从输入轴12到偶轴18的扭矩传递,并在图1B档位栏中由符号“偶”表示。CR连接齿轮92用于随副轴20的一同旋转,并且CLo连接齿轮34与输出轴14。由此,扭矩从输入轴12传递到偶轴18,并且从偶轴18通过齿轮组90传递到副轴20。接合扭矩传动机构CR,然后从齿轮90传递扭矩到副轴20。被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Lo通过第一输出齿轮组30从齿轮34传递由副轴20传递来的扭矩到输出轴14。
在空档位置,第一或第二输入离合器97和98均不接合,所以扭矩没有从输入轴12传递到输出轴14。然而,CLo可以接合以便预置马上到来的倒退或第一前进传动比,两者都需要CLo的接合。特别地,在图1B和1C中称为“1档”的第一前进传动比中,第一输入离合器97、C1和CLo接合。由此,扭矩从输入轴12经已接合的第一输入离合器97传递到奇轴16,通过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50经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1传递到副轴22,并且最后通过第一输出齿轮组30经已接合的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Lo传递到输出轴14。
为了建立第二前进传动比,第二输入离合器98、C2和CLo接合。即当第一输入离合器97和C1被释放并且第二输入离合器98和C2被采用时,在从第一到第二前进传动比的换档中CLo保持接合。第二输入离合器98和C2可以在离合器97和C1释放之前预先选择。扭矩因此从输入轴12经第二输入离合器98传递到偶轴18,并且通过第二前进齿轮组60经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2传递到副轴20。最后扭矩通过第一输出齿轮组30通过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Lo从副轴20传递到输出轴14。
为了建立第三前进传动比,扭矩传动机构输入离合器97、C3和CLo接合。即当第二输入离合器98和C2被释放并且第一输入离合器97和C3被采用时,CLo在从第二到第三前进传动比的换档中保持接合。离合器97和C3可以在离合器98和C2释放之前预先选择。因此,扭矩从输入轴12经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97传递到奇轴16,经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3通过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70传递到副轴22,并且最后,经已接合的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Lo通过第一输出齿轮组30传递到输出轴14。
为了建立第四前进传动比,第二输入离合器98、C4和CLo接合。即当第一输入离合器97和C3被释放并且第二输入离合器98和C4被采用时,CLo在从第三到第四前进传动比的换档中保持接合。离合器98和C4可以在离合器97和C3释放之前预先选择。因此,扭矩经已接合的第二输入离合器98从输入轴12传递到偶轴18,经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4通过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80传递到副轴22,并且最后,经已接合的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Lo通过第一输出齿轮组30传递到输出轴14。
第五前进传动比是直接驱动传动比,其通过第一输入离合器97和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DIR的接合建立起来。即当离合器97和DIR采用时,离合器98、C4和CLo被释放。因此,扭矩经已接合的输入离合器97从输入轴12传递到奇轴16,并经扭矩传动机构DIR的接合从奇轴16传递到输出轴14。在第五前进传动比过程中CLo不接合,CHi也不接合。在第五前进传动比中没有扭矩存在于副轴20和22上。
为了建立第六前进传动比,第二输入离合器98、C2和CHi接合。即当离合器98、C2和CHi接合时离合器97和DIR被释放。因此,扭矩经已接合的第二输入离合器98从输入轴12传递到偶轴18,经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4通过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60传递到副轴20,并且最后经已接合的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Hi通过第二输出齿轮组40传递到输出轴14。
为建立第七前进传动比,第一输入离合器97、C3和CHi接合。即,当离合器98、C2被释放而离合器97、C3被采用时,CHi保持结合。离合器97、C3可在离合器98、C2释放前预先选择。因此,扭矩通过已结合的第一输入离合器97从输入轴12传递到奇轴16,接着,通过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70经已结合的C3传递到副轴22,最后,通过第二输出齿轮组40经已结合的第二输出扭矩传递机构CHi传递到输出轴14。
为了建立第八前进传动比,第二输入离合器98、C4和CHi接合。即当第一输入离合器97和扭矩传动机构C3被释放并且第二输入离合器98和扭矩传动机构C4被采用时,在从第七前进传动比到第八前进传动比的换档中CHi保持接合。离合器98和C4可以在离合器97和C3释放之前预先选择。在第八前进传动比中,扭矩经已接合的第二输入离合器98从输入轴12传递到偶轴18,经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C4通过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80传递到副轴20,并且最后经已接合的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Hi通过第二输出齿轮组40传递到输出轴14。
参照图1B中的真值表,其中每个传动比的动力流由所指示的已接合的离合器获得,清楚可见,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前进传动比中的输入离合器97和98以及第二、第三和第四扭矩传动机构C2、C3、C4的接合顺序在加速第六、第七和第八前进传动比中重复,在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中仅存的变化是从减速传动比中的CLo到加速传动比中的CHi的变化。因此,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60在第二前进传动比和第六前进传动比中都被采用,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70在第三前进传动比和第七前进传动比中都被采用,以及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80在第四前进传动比和第八前进传动比中都被采用。
从图1B中的真值表可显见,当CHi用于和加速传动比接合时,CLo用于和减速传动比接合。因为在第五前进传动比中副轴20和22中没有扭矩,从第四到第五,从第五到第四,从第五到第六或从第六到第五的换档可以通过接合CHi或CLo获得,如真值表所示,并可动态地进行。如果后续传动比中CHi和CLo需要接合,动态换档则不可行。因此,为了从减速到加速的动态换档,图1的变速器10位于直接驱动传动比中(即第五前进速度中),其中CHi和CLo位于不接合的空档位置。
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基于上述动力流布置,其中每个前进传动比从变速器10获得,很明显,即将到来的扭矩传动机构可以在变速器10内在无扭矩中断或机械停止的情况下,在完成换档的结合之前预先选择。
参照图1C,图解用于上述八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的每一个的简单传动比和传动比步骤。标注“速度”的栏指在已接合的输入齿轮组和输入轴12之间获得的传动比。已接合的速度齿轮组是图1A中的齿轮组50、60、70、80和90中的一个,依靠它通过相应扭矩传动机构之一的接合而主动地承载扭矩。标注“输出”的栏指通过主动输出齿轮组(即分别依靠CLo或CHi是否接合的齿轮组30或40)而获得的传动比。标注“合计”的栏指在图1A中的输入轴12和输出轴14之间的传动比。图1C中列出的传动比通过利用后续轮齿计数获得:齿轮32和36均具有31齿;齿轮34有38齿;齿轮42和46均具有59齿;齿轮44有23齿;齿轮52有17齿;齿轮54有56齿;齿轮62有49齿;齿轮64有24齿;齿轮72有31齿;齿轮74有50齿;齿轮82有43齿;齿轮84有33齿;齿轮92有27齿;齿轮96有20齿。更窄传动比和中等传动比变速器可以通过利用其他齿轮齿数获得,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
参照图2,图解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可替代实施例的变速器100。变速器100是副轴变速器,而不是象图1A中的变速器10那样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变速器100包括输入轴112和输出轴114。副轴120是从输入轴112和输出轴114偏移出的。
变速器100包括包含有齿轮132和134的第一输出齿轮组130。齿轮132与输出轴114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120旋转的齿轮134相互啮合。变速器100进一步包括第二输出齿轮组140,该第二输出齿轮组140包括连接成与输出轴114一同旋转的齿轮142,齿轮142与绕副轴120旋转的齿轮144相互啮合。
变速器100包括具有齿轮152和154的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150。齿轮152与输入轴1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120旋转的齿轮154相互啮合。
变速器100还包括具有齿轮162和164的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160。齿轮162与输入轴1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120旋转的齿轮164相互啮合。
变速器100也包括具有齿轮172和174的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170。齿轮172与输入轴1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120旋转的齿轮174相互啮合。
变速器100还包括具有齿轮182和184的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180。齿轮182与输入轴1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120旋转的齿轮184相互啮合。
最后,变速器100包括具有齿轮192、194和196的倒退速度齿轮组190。齿轮192与输入轴1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轴J旋转的空载齿轮194相互啮合。齿轮196与空载齿轮194相互啮合并绕副轴120旋转。如通过图1A中的变速器10,变速器100的每一个齿轮组彼此之间以及与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130,140轴向间隔,同时,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150、166、170和180分别为共面的。倒退齿轮组190可以是共面的或通过空载齿轮轻微偏移,其中,齿轮192轴向偏移于齿轮196。
变速器100包括多个扭矩传动机构。可将第一扭矩传动机构CLo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134和副轴120用于一同旋转。CHi是第二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144和副轴120用于一同旋转。可将CR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196和副轴120用于一同旋转。可将C1选择地结合以连接齿轮154和副轴120用于一同旋转。可将C2选择地结合以连接齿轮164和副轴120用于一同旋转。C3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174和副轴120用于一同旋转。C4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184和副轴1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DIR-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可选择性地接合以直接连接输入轴112和输出轴114。
变速器100的扭矩传动机构可以接合以建立八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尤其,倒退传动比随CLo和CR的接合建立。第一前进传动比随C1和CLo的接合建立。第二前进传动比随C2和CLo的接合建立。第三前进传动比随C3和CLo的接合建立。第四前进传动比随C4和CLo的接合建立。第五前进传动比随DIR的接合建立。为了建立第六前进传动比,CHi和C2接合。为了建立第七前进传动比,C3和CHi接合。为了建立第八前进传动比,C4和CHi接合。基于上述变速器10的动力流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变速器100的动力流贯穿于每个八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中。
象图1A中的变速器10那样,变速器100在加速和减速传动比中重复利用齿轮组。尤其,C2在第二前进传动比和第六前进传动比中均被使用,C3在第三前进传动比和第七前进传动比中均被使用,C4在第四前进传动比和第八前进传动比中均被使用。另外,扭矩传动机构C2、C3和C4的接合顺序在减速传动比(第二、第三和第四传动比)和加速传动比(第六、第七和第八传动比)中重复。
如图1A中的变速器1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第五前进传动比(即直接驱动传动比)过程中,副轴120上不存在扭矩。因此在从第五前进传动比到第四前进传动比(通过C4和CLo接合)或者到第六前进传动比(通过C2和CHi接合)的换档中,在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180和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160中均不存在扭矩和动力流体,在第四前进传动比过程中动力流经齿轮组180,在第六前进传动比中动力流经齿轮组160。因此,换档接合CLo(第四前进传动比)或CHi(用于第六前进传动比),可以发生在需要较小力的主动换档或结合中,以主动对CLo或CHi分别进行换档或结合。
参照图3A,图解本发明范围内的可替代的变速器200的实施例。变速器200是六速双离合器变速器。变速器200包括输入轴212和输出轴214。在变速器200中也可以使用中间轴216和中间轴218,中间轴216也可以被称为偶轴,中间轴218也可以被称为奇轴。副轴220和222是从轴212、214、216和218偏移的。另外,轴212、214、216和218可以是彼此同轴的。
变速器200包括包含有齿轮232、234和236的第一输出齿轮组230。齿轮232与副轴220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输出轴214旋转的齿轮234相互啮合。齿轮234与齿轮236相互啮合,齿轮236与副轴22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齿轮232、234和236是共面的。
变速器200也包括具有齿轮242、244和246的第二输出齿轮组240。齿轮242与副轴220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输出轴214旋转的齿轮244相互啮合。齿轮244还与齿轮246相互啮合,齿轮246与副轴22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齿轮242、244和246是共面的。
变速器200也包括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250。该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250包括齿轮252和254。齿轮252绕副轴220旋转,并与齿轮254相互啮合,齿轮254与奇轴218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变速器200还包括包含有齿轮262和264的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260。齿轮262与偶轴216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222旋转的齿轮264相互啮合。变速器200还包括具有齿轮272和274的第三输前进速度齿轮组270。齿轮272绕副轴220旋转,并与齿轮274相互啮合,齿轮274与奇轴218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变速器200还包括具有齿轮292、294和296的倒退齿轮组290。齿轮292与偶轴216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轴K旋转的空载齿轮294相互啮合。空载齿轮294与绕副轴222旋转的齿轮296相互啮合。
因此,变速器200具有由第一输出齿轮组230,第二输出齿轮组240,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250,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260和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270建立的五个传动平面。倒退齿轮组290也可以是共面的,建立起第六传动平面,或者可以具有通过空载齿轮294与齿轮296相偏移的齿轮292。
变速器200包括多个扭矩传动机构。第一输入离合器297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输入轴212与偶轴216。第二输入离合器298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输入轴212与奇轴218。扭矩传动机构C1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252与副轴220。扭矩传动机构C2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264与副轴222。扭矩传动机构C3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272与副轴220。扭矩传动机构CR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296与副轴222。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Lo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234与输出轴214。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Hi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244与输出轴214。最后,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DIR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偶轴216与输出轴214。随着扭矩传动机构297的接合,扭矩也通过扭矩传动机构DIR的接合从输入轴212传递到输出轴214。
参照图3B,图解扭矩传动机构接合规程表以建立起六个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标注“轴位”(奇或偶)的栏指或者接合输入离合器297(“偶”)或者接合输入离合器298(“奇”)。如图3B的真值表清楚表示出第一和第二输入离合器297和292可选择地接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基于图3B中的接合规程表,以及相对图1A中的变速器10的动力流的论述,更好地理解通过变速器的动力流。如图3B中图解的,当DIR和输入离合器297接合时,变速器200的直接驱动传动比发生在第四前进传动比中。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Lo在加速传动比(图3B所示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前进传动比)中接合,并且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Hi在减速传动比(图3B所示的第五和第六前进传动比)中接合。C1在第一和第五前进传动比中均被使用,C2在第二和第六前进传动比中均被使用。如果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和第四扭矩传动机构以类似于变速器10中的齿轮组80和C4那样被增加,则可以获得第八前进传动比,并且C3将被用于第七前进传动比中,在直接驱动第四前进传动比过程中,没有扭矩存在于副轴220和222上。因此,通过分别接合CLo或CHi,来进行从第四前进传动比到第三前进传动比或从第四前进传动比到第五前进传动比的换档,这些换档以小力和在直接驱动传动比(图3C所示的)中进行,因为与通常采用的高-低分配器相同,而不需停止变速器200或在非常低的速度下操作。
参照图3C,图解第六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标注“档”的栏中示出的档位)中的第一档的数值,该数值用于选择形成大传动比变速器的齿数。图3C中列出的传动比利用下列齿轮齿数获得:齿轮232和236具有27齿;齿轮234有42齿;齿轮242和246具有69齿;齿轮244有23齿;齿轮252有50齿;齿轮254有20齿;齿轮262有28齿;齿轮264有47齿;齿轮272有38齿;齿轮274有37齿;齿轮292有21齿;齿轮296有23齿。更窄传动比或中等传动比变速器可以通过利用其他齿轮齿数获得,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已接合的扭矩传动机构,和第一输入扭矩传动机构297(在第一列中以“偶”表示的)或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298(在第一列中以“奇”表示的)的选择,和通过已接合的输入齿轮组或倒退齿轮组的传动比(在标注“速度”的栏中列出),通过已接合的输出齿轮组的传动比(在标注“输出”的栏中表示),以及从输入轴212到输出轴214的总传动比(在标注“总计”的栏中表示)和后续传动比之间的阶跃传动比都图解说明了。如上所述,从图3C清楚可见(也可以从图1C)变速器由于在减速和加速传动比中重复利用齿轮组而具有重复阶跃传动比。
图4图解了本发明范围内的另一变速器300。变速器300是六速副轴变速器。变速器300包括输入轴312和输出轴314。副轴320是从输入轴112和输出轴314偏移出的。变速器300包括具有齿轮332和334的第一输出齿轮组330。齿轮332与输出轴314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320旋转的齿轮334相互啮合。
变速器300也包括具有齿轮342和344的第二输出齿轮组340。齿轮342与输出轴314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320旋转的齿轮344相互啮合。
变速器300也包括具有齿轮352和354的第一输出齿轮组350。齿轮352与输入轴3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320旋转的齿轮354相互啮合。
变速器300也包括具有齿轮362和364的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360,齿轮362与输入轴3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320旋转的齿轮364相互啮合。
变速器300也包括具有齿轮372和374的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370,齿轮372与输入轴3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320旋转的齿轮374相互啮合。
变速器300包括具有齿轮392、394和396的倒退齿轮组390。齿轮392与输入轴3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轴L旋转的空载齿轮394相互啮合。空载齿轮394与绕副轴120旋转的齿轮196相互啮合
从图4清楚可见,变速器300具有分别由第一输出齿轮组330,第二输出齿轮组340,第一、第二和第三前进速度齿轮组350、360和370建立的五个传动平面。倒退齿轮组390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建立起第六传动平面,或者可以具有偏移的齿轮。
变速器300具有多个扭矩传动机构。第一扭矩传动机构CLo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334和副轴320用于一同旋转。第二扭矩传动机构CHi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344和副轴3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1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354和副轴3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2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364和副轴3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3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374和副轴3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R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396和副轴3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DIR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输入轴312和输出轴314。如下,通过选择性地接合变速器300的扭矩传动机构,六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被建立起来。倒退传动比随CR和CLo的接合建立起来;第一前进传动比随C1和CLo的接合建立起来;第二前进传动比随C2和CLo的接合建立起来;第三前进传动比随C3和CLo的接合建立起来;直接驱动或第四前进传动比随DIR的接合建立起来;第五前进传动比随C1和CHi的接合建立起来;第六前进传动比随C2和CHi的接合建立起来;倒退传动比随CLo和CR的接合建立起来。对于上述变速器10、100和200,因为直接驱动传动比建立中即不接合CHi也不接合CLo,在直接驱动传动比过程中副轴320上不存在扭矩,因此,减速换档到后续减速传动比或加速换档到后续加速传动比可以通过分别接合CLo和CHi建立,可以预选即将到来的传动比需要的小力和直接驱动速度以及附加扭矩传动机构。
图5图解了本发明范围内的另一变速器400。变速器400是替换的双离合器变速器,可以如下所述地操作为五速、六速、七速、八速或九速变速器。变速器400包括输入轴412,扭矩通过输入轴412通过扭矩变换器或启动离合器411从发动机(未示出)获得。变速器400也包括与输入轴412轴向对准的输出轴414。第一和第二副轴420、422分别从输入轴412和输出轴414偏移。传递轴421与第一副轴420轴向对准,传递轴423与第二副轴422轴向对准。
变速器400包括包含有齿轮432、434和436的第一输出齿轮组430。齿轮432与传递轴423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输出轴414旋转的齿轮434相互啮合。齿轮436与齿轮434相互啮合,并与传递轴421连接用于一同旋转。
变速器400也包括具有齿轮442、444和446的第二输出齿轮组440。齿轮442与传递轴423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输出轴414旋转的齿轮444相互啮合。齿轮446与传递轴421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齿轮444相互啮合。
变速器400也包括具有齿轮452和454的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450。齿轮452与输入轴4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420旋转的齿轮454相互啮合。
变速器400还包括包含有齿轮462和464的第二前进速度齿轮组460。齿轮462绕副轴422旋转,并与齿轮464相互啮合,该齿轮464与输入轴4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
变速器400还包括具有齿轮472和474的第三输前进速度齿轮组470。齿轮472与输入轴4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与绕副轴420旋转的齿轮474相互啮合。
变速器400还包括包含有齿轮482和483的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480。齿轮482绕副轴422旋转并与齿轮483相互啮合,该齿轮483与输入轴412连接用于一同旋转。
变速器400还包括具有齿轮492、494的倒退齿轮组490。齿轮492绕副轴422旋转并与绕轴M旋转的空载齿轮494相互啮合。齿轮494还与第一前进速度齿轮组450的齿轮452相互啮合。
从图5易见,变速器400具有由第一输出齿轮组430,第二输出齿轮组440,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450、460、470和480分别建立的六个传动平面。倒退齿轮组490也可以通过图5所示的空载齿轮494从第一输入齿轮组450偏移,以建立起第七传动平面,或者制成与第一输入齿轮组450共面,以使得只采用六个传动平面。
变速器400具有多个扭矩传动机构。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Lo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44与输出轴414用于一同旋转。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CHi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34与输出轴414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1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54与副轴4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2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62与副轴422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3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74与副轴420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4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82与副轴422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CR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齿轮492与副轴422用于一同旋转。扭矩传动机构DIR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输入轴412与输出轴414。扭矩传动机构497是第一输入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从副轴420传递扭矩到传递轴421。扭矩传动机构498是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从而从扭矩传动机构497以替换的方式将扭矩从副轴422传递到传递轴423(即扭矩传动机构497和498在替换传动比中接合)。
如下所述,五速或六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接合变速器400的扭矩传动机构而建立。倒退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R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第一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7、C1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第二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2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第三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7、C3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直接或第四前进传动比靠DIR的接合而建立;第五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2和CHi的接合而建立。依靠上述传动比可以得到五速变速器。可选地,六速前进传动比可以通过在第五前进传动比之后在CHi保持集合时,在释放扭矩传动机构498和C2的同时,接合扭矩传动机构497和C3而增加。因此如果变速器400被用作五速或六速前进变速器,扭矩传动机构C4和第四前进速度齿轮组480是不需要的,可以为了节约成本而省掉。因此,对于五速或六速的选择只需要五个传动平面(或者如果倒退齿轮组490不与第一齿轮组450共面,则需要六个)。输入离合器497和498以及扭矩传动机构DIR需要一个附加平面。与十四个齿轮和九个扭矩传动机构。所需要的数目一致如果相邻的扭矩传动机构一体为双离合器(例如,如果CHi和CLo一体为双离合器扭矩传动机构),则需要更少的扭矩传动机构。
通过利用上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替代接合规程表,变速器400可以获得七速或八速前进传动比。如上述关于五速或六速的选择,倒退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R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第一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7、C1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第二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2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第三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7、C3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第四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4和CLo的接合而建立;直接驱动传动比或第五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DIR的接合而建立;第六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2和CHi的接合而建立;第七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7、C3和CHi的接合而建立;如果需要,第八前进传动比靠扭矩传动机构498、C4和CHi的接合而建立。
如果上述关于八速选择的接合进程表通过八速前进传动比修改为六速,则九速前进传动比可以通过变速器400获得。尤其,第一或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497和498的接合被倒转。在六速前进传动比中,扭矩传动机构497、C1和CHi接合,在七速前进传动比中,扭矩传动机构498、C2和CHi接合,在八速前进传动比中,扭矩传动机构497、C3和CHi接合,在九速前进传动比中,扭矩传动机构498、C4和CHi接合。
对于七速、八速或九速的选择,需要六个转动平面和一个用于扭矩传动机构497、498和DIR的平面,以及十六个齿轮和十个扭矩传动机构(或者如果相邻的扭矩传动机构一体化,则需要更少的扭矩传动机构,即如果CHi和CLo一体为双离合器扭矩传动机构,则只需要九个扭矩传动机构)。
第一和第二输出传动齿轮组以及CLo和CHi扭矩传动机构也可以用于获得五速或七速变速器,例如在变速器10和100中。例如,图3A中如果移动变速器200的齿轮组270和扭矩传动机构C3,则将获得五速变速器。同样,如果在列于图1B的真值表中的第七传动比后不结合图1A中的变速器10的C4和CHi,则将获得七速变速器。对于某些应用,低八速传动比是不期望的。如果在六速传动比后,当CHi保持接合时,离合器298和扭矩传动机构C3接合,并且同时离合器297和扭矩传动机构C2释放,则可由图3A中的变速器获得七速变速器。
已经清楚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做出多种可替代设计和实施方式而实施本发明。

Claims (20)

1.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
第一副轴;
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
述输出轴;
第一输出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二输出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其中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都具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副轴中的一个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另一个连接成绕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副轴中的另一个旋转;
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用于随之一同旋转,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相应轴连接成绕所述相应轴旋转;以及
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用于随之一同旋转,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连接成绕所述相应轴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所述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二者交替地可选择性接合以从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输出齿轮组或所述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中的一个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多个附加共面齿轮组,每个齿轮组都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
多个附加扭矩传动机构,其可以在所述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接合过程中的第一顺序下分离地选择性接合,以通过至少一部分所述附加共面齿轮组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由此建立相应的减速前进传动比;
所述附加扭矩传动机构中的每一个可以在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接合过程中的所述第一顺序下分离地选择性接合,以通过至少一部分所述附加共面齿轮组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由此建立相应的加速前进传动比。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附加共面齿轮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的接合过程中不存在扭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一个输入齿轮组与其它的输入齿轮组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
第一、第二和第三扭矩传动机构每一个都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不同选择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副轴连接,以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第一副轴,由此,所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所述选择性接合建立六速前进传动比。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四输入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与所述其它输入齿轮组以及所述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
第四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连接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选择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副轴,以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第一副轴,由此,所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所述选择性接合建立八速前进传动比。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二副轴;
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一个输入齿轮组与其它的输入齿轮组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
第一和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交替地可选择性接合,以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之一;
第一、第二和第三扭矩传动机构每一个都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不同选择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轴中的一个连接,以通过所述齿轮组传递扭矩到所述相应副轴;
由此,所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所述选择性接合建立六速前进传动比。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四输入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与所述其它输入齿轮组以及所述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
第四扭矩传动机构选择性地接合,用于连接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已选择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中的一个,以通过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传递扭矩到所述相应副轴,由此,所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所述选择性接合建立八速前进传动比。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倒退齿轮组,其具有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倒退齿轮组与所述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所述相互啮合的齿轮至少之一绕所述第一副轴旋转;以及
倒退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连接所述倒退齿轮组中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副轴用于随之一同旋转,所述倒退齿轮组绕所述第一副轴旋转。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变速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齿轮组之间,除了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外轴向不存在扭矩传动机构。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一体形成为双扭矩传动机构。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二副轴;
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一个输入齿轮组与其它的输入齿轮组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
第一、第二和第三扭矩传动机构每一个都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不同选择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轴中的一个连接,以通过所述齿轮组传递扭矩到所述相应副轴;
第一和第二传递轴,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的不同部件被连接用于随所述传递轴一同旋转;
第一和第二输入扭矩传动机构,其交替地可选择性地接合以分别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轴传递扭矩到所述第一和第二传递轴;以及
由此,所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所述选择性接合建立六速前进传动比。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四输入齿轮组,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与所述其它输入齿轮组以及所述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以及
第四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连接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中的一个已选择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副轴中一个,以通过所述第四输入齿轮组传递扭矩到所述相应副轴,由此,所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所述选择性接合建立至少八速前进传动比。
14.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
第一副轴;
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
第一输出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二输出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其中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都具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副轴中的一个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另一个连接成绕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副轴中的另一个旋转;
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用于随之一同旋转,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相应轴连接成绕所述相应轴旋转;
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用于随之一同旋转,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连接成绕所述相应轴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所述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
倒退、第一、第二和第三输入齿轮组,其都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每个齿轮组都与所述其它齿轮组以及所述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以及
倒退、第一、第二和第三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分别通过所述齿轮组中的一个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由此,所述扭矩传动机构的所述选择性接合建立至少六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齿轮组总共具有十三个齿轮。
16.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二副轴,通过选择所述扭矩传动机构,已选择的所述齿轮组中的所述齿轮可绕所述第二副轴旋转,并选择性地与之接合;以及
两个输入扭矩传动机构,每一个都选择性地交替接合,用于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相应副轴中的一个;其中所述齿轮组总共具有十五个齿轮。
17.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四输入齿轮组,其与所述相互啮合的齿轮的所述其它齿轮组以及所述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所述齿轮组总共具有十五个齿轮;以及
第四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用于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其它扭矩传动机构建立八速前进传动比和所述倒退传动比。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多级变速器,进一步包括:
第二副轴,通过选择所述扭矩传动机构,已选择的所述齿轮组中的所述齿轮可绕所述第二副轴旋转,并且与之选择性地接合;以及
两个输入扭矩传动机构,每一个都选择性地交替接合,用于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相应副轴中的一个;其中所述齿轮组总共具有十六个齿轮。
19.一种多级变速器,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
第一副轴;
直接驱动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
第一输出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二输出齿轮组,其具有共面相互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其中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都具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一个与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副轴中的一个连接用于一同旋转,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齿轮中的另一个连接成绕所述输出轴和所述第一副轴中的另一个旋转;
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用于随之一同旋转,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与所述相应轴连接成绕所述相应轴旋转;
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连接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用于随之一同旋转,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组的所述齿轮连接成绕所述相应轴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减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所述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在加速传动比过程中接合。
多个附加共面齿轮组,每个附加齿轮组都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齿轮组轴向间隔;
多个附加扭矩传动机构,可在所述第一输出扭矩传动机构接合过程中的第一顺序下分离地选择性地接合,以通过至少一部分所述附加共面齿轮组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由此建立相应的减速前进传动比;以及
所述附加扭矩传动机构中的每一个可以在第二输出扭矩传动机构接合过程中的所述第一顺序下分离地选择性地接合,以通过至少一部分所述附加共面齿轮组从所述输入轴传递扭矩到所述输出轴,由此建立相应的加速前进传动比。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多级变速器,其中所述多级变速器具有至少八速前进传动比和倒退传动比。
CN200610149332.1A 2005-11-21 2006-11-20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递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1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285,679 US7353724B2 (en) 2005-11-21 2005-11-21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Hi-Lo output torque-transmitting mechanisms and gear sets
US11/285679 2005-1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1086A true CN1971086A (zh) 2007-05-30
CN1971086B CN1971086B (zh) 2010-09-01

Family

ID=3805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4933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1086B (zh) 2005-11-21 2006-11-20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递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53724B2 (zh)
CN (1) CN1971086B (zh)
DE (1) DE10200605436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210B (zh) * 2009-07-27 2011-10-12 王新平 一种电动变速器
CN102588521A (zh) * 2011-01-10 2012-07-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八级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547832A (zh) * 2011-05-24 2014-01-29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平行换挡变速器
CN103547831A (zh) * 2011-05-24 2014-01-29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车辆的平行换挡变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255558A (ja) * 2006-03-23 2007-10-04 Aisin Ai Co Ltd 歯車変速装置
US8443686B2 (en) * 2009-05-12 2013-05-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GB201109963D0 (en) 2011-06-14 2011-07-27 Valtra Oy Ab Power shuttle transmission module
WO2013029640A1 (en) 2011-08-30 2013-03-07 Volvo Lastvagnar Ab Multi-clutch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US8720290B2 (en) * 2012-05-04 2014-05-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with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E102012021293B4 (de) 2012-10-30 2019-02-28 Audi Ag Schaltanordnung für ein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EP2799739A1 (en) * 2013-02-11 2014-11-05 Treme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EP3184862B2 (en) * 2015-12-23 2023-08-16 Volvo Car Corporation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
CN108458062A (zh) * 2018-01-05 2018-08-28 浙江中马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多挡变速器
CN108343715A (zh) * 2018-01-05 2018-07-31 浙江中马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多挡变速器
US20240042847A1 (en) 2022-08-05 2024-02-08 Dana Belgium N.V.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per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0267B2 (en) * 2003-10-22 2006-11-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ulti-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7070534B2 (en) * 2004-07-29 2006-07-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Power transmission with preselected ratios and a preselected output splitt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8210B (zh) * 2009-07-27 2011-10-12 王新平 一种电动变速器
CN102588521A (zh) * 2011-01-10 2012-07-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八级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2588521B (zh) * 2011-01-10 2015-06-0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八级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547832A (zh) * 2011-05-24 2014-01-29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平行换挡变速器
CN103547831A (zh) * 2011-05-24 2014-01-29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车辆的平行换挡变速器
CN103547831B (zh) * 2011-05-24 2016-04-20 Zf腓德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车辆的平行换挡变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13693A1 (en) 2007-05-24
DE102006054366A1 (de) 2007-06-14
CN1971086B (zh) 2010-09-01
US7353724B2 (en) 2008-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1086B (zh) 具有高-低输出扭矩传递机构和齿轮组的多级变速器
CN101275626B (zh) 多速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545523B (zh) 多速分流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0529465C (zh) 具有六个转矩传递机构的九档自动变速器
CN101113775B (zh) 具有行星齿轮组的多档中间轴变速器
CN101275634B (zh) 8档变速器
CN101886688B (zh) 八档、九档和十档自动变速器
EP2167843B1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with planetary gearset
CN101251169B (zh) 带有副轴齿轮传动装置的多级变速器
US8419582B2 (en) Dual-clutch group transmission and method for actuating a dual-clutch group transmission
CN101504061B (zh) 多级分流式双离合变速器
US9115789B2 (en)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2168742B (zh) 有两个行星齿轮组和多达十个前进速比的多速行星变速器
CN101275633B (zh) 8档变速器
CN101260919A (zh) 具有副轴传动装置的多速变速器
CN102192285B (zh) 具有复合和简单行星齿轮组且具有副轴的多速变速器
CN101275628B (zh) 具有两个固定互连元件的8档变速器
CN104696450B (zh) 三离合器多速变速器
CN103807387A (zh) 三离合器多速变速器
CN101290055B (zh) 8档变速器
CN101666368A (zh) 具有副轴齿轮传动装置的多档变速器
CN101275629B (zh) 具有两个固定互连元件的8档变速器
CN101275635B (zh) 8档变速器
CN102168741B (zh) 带有两个复合行星齿轮组的多速行星变速器
CN103470699B (zh) 双离合变速器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