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4852A - 循环组件 - Google Patents

循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4852A
CN1964852A CN 200580018447 CN200580018447A CN1964852A CN 1964852 A CN1964852 A CN 1964852A CN 200580018447 CN200580018447 CN 200580018447 CN 200580018447 A CN200580018447 A CN 200580018447A CN 1964852 A CN1964852 A CN 19648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a ink
black
passage
exit portion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184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8184C (zh
Inventor
凯文·范埃森
约翰·A·希金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Dimati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imati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matix Inc filed Critical Dimatix Inc
Publication of CN19648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48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18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184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墨循环组件包括: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以及从所述主墨入口延伸到所述主墨出口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例如通过收缩器分隔所述部分,在所述入口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所述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主墨入口移动到形成在入口部分中的开口,所述开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入口通道。所述出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形成在出口部分中的开口移向所述主墨出口,所述开口构造为从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出口通道接收墨。

Description

循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组件。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通常包括从供墨部到墨喷嘴组件的墨通路,其中所述墨喷嘴组件包括喷出墨滴的喷嘴开口。墨滴喷射可通过在墨通路中用致动器对墨施压而控制,所述致动器可为例如压电偏转器、热气泡喷射发生器或静电偏转元件。典型的喷墨头具有有着相应的墨通路阵列和相关的致动器的喷嘴开口行,来自每一个喷嘴开口的墨滴喷射可单独控制。在所谓“按需喷墨(drop-on-demand)”打印头中,随着打印头和打印介质相对移动,每一个致动器被选择性地开动以在图像的特定像素位置喷射墨滴。在高性能打印头中,喷墨开口通常具有50微米或更小的直径(例如,25微米),以每英寸100-300喷嘴的间距分隔,并提供大约1到70微微升(p1)或更小的墨滴大小。墨滴喷射频率通常为10kHz或更高。
打印头可包括一半导体打印头主体和一压电致动器,如Hoisington等人的美国专利第5265315中所述的打印头。该打印头主体可由硅制成,其经蚀刻以形成墨室。喷嘴开口可由附接到该硅体的独立的喷嘴板限定。所述压电致动器可具有一层根据所施电压改变几何形状或弯曲的压电材料。压电层的弯曲对沿墨通路设置的泵室内的墨施压。
打印精度可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打印头的多个喷嘴以及打印机中的多个打印头之间喷墨的大小和速度的一致性。墨滴大小及墨滴速度的一致性又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诸如墨通路尺寸一致性、声学干涉效应、墨流动通路内的污染以及致动器产生的压力脉冲的一致性。可在墨流动通路中使用一个或多个过滤器来减少墨流动通路中的污染或碎屑。
在一些应用中,例如为了防止墨凝结以及/或者为了通过利用加热的墨源将墨保持在高于周围温度的一定温度,墨被从墨源循环到打印头并回到墨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墨循环组件。总体上,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墨循环组件,器包括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以及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该循环组件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主墨入口延伸到所述主墨出口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该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被一收缩器分隔开,以在所述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部分中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所述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主墨入口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每一个第一开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入口通道。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出口部分中形成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出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第二开口移向所述主墨出口。每一个第二开口构造为从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出口通道接收墨。
所述循环组件的实施例可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情况。该组件可进一步包括上层和下层,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和出口部分形成在所述下层中。在所述下层中形成墨入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入口到所述入口部分的通路。在所述上层中形成墨出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出口到所述出口部分的通路。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可由晶体聚合物形成,并且所述上层由B阶环氧树脂粘接到所述下层。所述收缩器可为沿与通过所述通道的墨流之致垂直的方向设置的螺纹件,并可移动以调节所述通道的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的压力差。
总体上,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墨循环组件,其包括: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以及在所述主墨入口与所述主墨出口之间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多个入口部分和多个出口部分,其中所述多个入口部分的每一个通过一收缩器与所述多个出口部分中的一个分隔开,以在每一个所述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在所述通道的每一个入口部分中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每一个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主墨入口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每一个第一开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入口通道。在所述通道的每一个出口部分中形成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每一个出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第二开口移向所述主墨出口。每一个第二开口构造为从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出口通道接收墨。
所述循环组件的实施例可包括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该组件可进一步包括上层和下层,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和出口部分形成在所述下层中。在所述下层中形成墨入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入口到所述入口部分的通路;在所述上层中形成墨出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出口到所述出口部分的通路。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可由晶体聚合物形成,并且所述上层由B阶环氧树脂粘接到所述下层。每一个收缩器可为沿与通过所述通道的墨流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的螺纹件,并可移动以调节所述通道的相应入口与出口部分之间的压力差。
总体上,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循环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打印头模块和循环组件。每一个打印头模块包括墨入口通道和墨出口通道。所述循环组件包括: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从所述主墨入口延伸到所述主墨出口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该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被一收缩器分隔开,以在所述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部分中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所述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主墨入口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每一个第一开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入口通道。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出口部分中形成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出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第二开口移向所述主墨出口。每一个第二开口构造为从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出口通道接收墨。
实施本发明可以实现以下优势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循环组件利用单个入口/出口通路将墨送入以及使之离开不止一个打印头模块,从而与每一个打印头模块需要独立的通路相比,可以实现更紧凑的设计。入口与出口流之间的压力差可调节,并可用于在打印头模块上产生压力差,以便墨流入及流出所述打印头模块。入口/出口通路可有效地使墨移动通过所述循环组件,从而使墨离开墨源的时间最小化,这在墨源用于将墨保持在高于周围温度的一定温度的情况下很重要。入口/出口通路便于向打印头模块填充墨、去除空气、冲洗打印头模块以及清洁和净化输送线路和循环组件本身。
在以下附图和说明中将详细阐述一种或多种实现方式。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从说明和附图以及从权利要求中显见。
附图说明
现将参照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
图1示出固定到安装组件上的循环组件。
图2A示出循环组件。
图2B示出图2A所示循环组件的上层。
图3A示出循环组件的下层的内表面。
图3B示出循环组件的下层的外表面。
图4A示出安装组件。
图4B示出移除上板的安装组件。
图5A示出穿过循环组件的墨通路。
图5B示出循环组件的一部分的剖面视图。
图6A-D示出过滤器组件及打印头壳体。
图7A是打印头壳体的上表面的平面视图。
图7B是图7A所示打印头壳体的下表面的平面视图。
图7C是沿图7B所示打印头壳体的线A-A截取的剖面视图。
图8A是示出循环墨流动通路的过滤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8B是示出循环墨流动通路的过滤器组件和打印头壳体的分解视图
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墨循环组件包括构造为接收来自墨源的墨的主墨入口和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一通道从主墨入口延伸到主墨出口。该通道包括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它们被收缩器(constrictor)分隔开,从而在入口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该通道的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分配到一个或多个打印头模块,而出口部分的构造为从一个或多个打印头模块接收墨。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通道可由柔性管形成,收缩器可为管内的阀、管上的夹紧装置或穿过所述管的螺纹件。
图1示出循环组件105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循环组件包括上层110和下层115,通道形成在层110、115内。所示循环组件105固定到容纳多个打印头模块的安装组件120上。打印头模块可包括打印头单元,如2003年10月10日中请的名为“Print head with Thin Membrane(具有薄隔膜的打印头)”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510459号中所述的半导体打印头单元。该打印头单元包括墨喷嘴,用于将墨滴喷射到相对该打印头单元移动的打印介质上。柔性电路125从多个打印头模块(只示出部分柔性电路)延伸穿过循环组件105的上层110内的孔160。电路125可将容纳在打印机内的处理器连接到打印头模块内的压电致动器,以控制打印模块的墨滴喷射。
墨可通过主墨入口130进入循环组件105并通过主墨出口135离开。墨从主墨入口130流动通过循环组件105,其中部分墨送到多个打印头模块;剩余墨移动通过循环组件105并通过主墨出口135离开。送到所述多个打印头模块的墨要么可在打印操作期间被消耗掉,要么可通过打印头模块循环并送回到循环组件105并通过主墨出口135离开。循环组件105内的墨流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
墨流开始于墨源,例如瓶、袋或定制的墨供应容器。在一些应用中,例如为了保持墨所需的粘度,墨源被加热以将墨保持在高于周围温度的一定温度。一旦墨流动通过循环组件105和打印头模块,墨可回到同一墨源,使得温度得以保持。或者,墨可回到可与墨源流体连通或不连通的不同位置。例如,墨可回到不同位置,以改变墨颜色,清洁循环组件,清除老化或劣化的墨,或将墨更换为清洗或存储液体。
图2A示出固定到下层115上的循环组件105的上层110;上层110被画成透明的,使得在下层115内形成的通道200可见。从主墨入口130开始沿下层115的一侧延伸的墨入口管道205将墨从主墨入口130带到通道的四组入口/出口部分——每组入口/出口部分相应于一组容纳在安装组件120中的打印头模块。图3A示出了下层115的内表面305,其中清楚地示出了墨入口管道205。墨出口管道210(在图2B中清楚地示出)形成在上层110内并连接到通道200的各个出口部分。墨出口管道210终止于形成在上层110内的主墨出口135处。
通过采用通道的单个入口/出口部分将墨循环到不止一个打印头模块,墨通路的累积长度可被最小化,从而减少墨残留在循环组件105内,并因此远离加热的墨源的时间量——如果墨必须保持在高于循环组件105中的温度的一定温度以保持一定粘度或防止墨凝结的话,这点将很重要。
图2A所示循环组件105的实施例构造为与容纳五列打印模块的安装组件匹配。安装组件120的一部分在图4A和4B中示出,该安装组件构造为容纳至少五列打印头模块410;循环组件105可与这一安装组件120匹配。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20可以是象Kevin von Essen和John Higginson在2004年4月30日申请的名为“Mounting Assembly(安装组件)”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566,070号中所述的安装组件。打印头模块通常包括具有多个喷嘴的墨喷嘴单元,每一个喷嘴能喷出墨滴。例如,一个墨喷嘴单元可具有60个喷嘴,从而互相并排布置的一列五打印头模块可同时从300个喷嘴打印。每组打印头模块410的构造使得相邻打印头模块410的最外侧喷嘴互相隔开,从而当从相邻打印头模块410同时打印时,所喷出的墨滴可以一致的间距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采用例如四组打印头模块(例如,如图所示一组包括5个或更多打印头模块),使得每行可打印不同色彩(以下将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3A、3B和4A,下层115的外表面310构造为与安装组件120的上板405匹配。开口215-224形成在通道200内并导向形成在下层115的外表面310上的墨通道315。墨通道315构造为与形成在安装组件120的上板405内的相应的孔415接合并与在由安装组件120容纳的打印头模块内形成的墨通道420配合,如图4B所示。利用这种方式,通过通道200的墨流与由安装组件120容纳的打印头模块流体连通。
循环组件可构造为与容纳不同数量和/或不同布置的打印头模块的安装组件匹配。图2-3所示循环组件105是一个实施例,并为示意目的而对其进行描述,应该理解,其它实施例也是可能的。
再次参照图2B和3A,通道200形成在循环组件105的下层115内、包括墨入口管道205;墨出口管道210形成在上层110内。在下层115和上层110中形成的通道一起形成墨流动通过循环组件105的流动通路。图5A示出在循环组件105的两层110、115中形成的通道的平面视图,其中所标记的通路510表示墨的流动通路。墨通过主墨入口130进入循环组件,该主墨入口130如图1、2A和2B所示在上层110开始,经过循环组件105并在下层115终止。主墨入口130可例如利用弹性材料形成的管或半刚性或刚性管连接到一墨源。墨从墨源流入主墨入口130内并流入墨入口管道205内,从这里墨可注入通道200的四个入口部分520a-d中的一个,这里是用于每组打印头模块的独立入口部分(可有另外的入口部分,但是,为说明目的我们只讨论所示四个入口部分)。
图5B示出一部分循环组件105和打印头模块125的剖视图。为说明起见该图被简化,其既不对应也未示出图1-5A所示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形成在上层110中的墨出口管道210和形成在下层115中的墨入口管道205的剖视图被示出。形成在下层115的外表面中的墨通道315耦合到形成在打印头模块125中的墨通道420。可压缩密封件550位于循环组件105的每一个墨通道315与打印头模块125的相应墨通道420之间。部分通道200的入口部分520被示出,其中一部分墨流进入打印头模块125的墨通道420,墨流的其余部分继续通过通道200的入口部分520。通道200的部分出口部分530被示出,其中墨从打印头模块125的墨通道420进入出口部分530,并与流动通过出口部分530的墨汇合。
再次参照图5A,将描述通过通道200的入口部分的墨流,并且为了举例说明,将讨论入口部分520a。通道的入口部分520a包括五个开口215-219,当循环组件105固定于安装组件120上时,每一个开口215-219与位于入口部分下方的五个打印头模块之一的墨入口通道420流体连通。入口部分520a包括开口215、216、217、218和219,它们分别相应于位于开口A、B、C、D和E正下方的打印头模块中的墨入口通道。因而一部分墨可从通道的入口部分520a流入打印头模块并流入墨喷嘴单元,用于喷射到打印基片上。
未流入开口215-219之一的墨继续流动通过入口部分520a并到达收缩器528。收缩器528压缩墨流,从而在收缩器528上造成压力差。收缩器528下游的通道部分称为出口部分530a。出口部分530a中的压力低于入口部分520a中的压力。收缩器528可调整以改变入口与出口部分520a、530a之间的压力差。再次参照图2A,在一个实施例中,收缩器是可螺旋通过上层110并部分进入下层从而部分限制通过通道200的流的螺纹件。
通道200的出口部分530a还包括与相应打印头模块流体连通的开口220-224。墨从打印头模块的墨出口流入出口部分530a中,使得墨可最终循环回到墨源。出口部分530a包括相应于分别位于开口E、D、C、B和A正下方的打印头模块的墨出口通道的开口220、221、222、223和224。墨从打印头模块经由开口220-224流入出口部分530a中(如以上参照图3B所述),并被导向循环组件105的主墨出口135。
入口与出口部分520a、530a之间的压力差导致在与入口与出口部分520a、530a流体连通的每一个打印头上产生压力差。因而墨从入口部分520a流入每一个打印头模块中,循环通过打印头模块——部分墨被打印操作所消耗——并从打印头模块退出到出口部分530a中;入口部分520a中的压力高于出口部分530a中的压力。
循环组件105可在不对墨进行循环的情况下操作。例如,主墨入口130和主墨出口135都可用于将墨供应到循环组件105中,收缩器528可打开以使墨可在循环组件105内流动。在一个实例中,打印期间墨可通过主墨入口130和主墨出口135两者来供应,而在空闲时间和/或填充、冲洗及清洁循环组件105时切换(例如,通过阀)到循环模式(如上所述)以进行循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各组打印头模块用于打印不同颜色墨时,循环组件105构造成为每种颜色墨提供独立的入口/出口路径。例如,可为每一个入口/出口部分提供独立的墨入口和墨出口,而不是上述单个的主墨入口130和主墨出口135。每一个入口/出口部分可经由相应的独立墨入口和墨出口管道与相应的墨入口和墨出口流体连通。
循环组件105的上层和下层110、115可由常规材料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晶体聚合物,如Ticona A130 LCP(液晶聚合物),通道通过注塑成型形成在上层和下层110、115内,但是也可采用其它技术,如机加工、真空或压力成形和铸模等来形成通道。上层和下层110、115以液密封连接状态互相连接,以确保经过层之间的墨不会溢出。例如,可用B阶(B-stage)环氧树脂将层接合到一起并提供密封,防止墨泄露。或者,除了如B阶环氧树脂这样的粘合剂之外,可用多个螺纹件150将上层和下层110、115接合到一起,如图1所示。接合层的其它技术可包括超声波或溶剂焊接、弹性体密封或衬垫、分散粘合(dispensed adhesive)或金属-金属熔接。
下层115可用任何常规装置,例如螺纹件、粘接剂或者两者,固定到安装组件120上。如图5B所示,可在形成于下层115的外表面310上的每一个墨通道315与形成于打印头模块上的相应墨通道420之间设置可压缩密封件550,使得墨在循环组件105与打印头模块之间流动时不会溢出。
在一个实例中,下层115和上层110由模制形成,而收缩器528(或多个收缩器)模制成下、上层115、110中任意一者的一部分或者模制成两者的一部分。在该实例中,收缩器528是不可调的。
安装组件120内所容纳的打印头模块可具有任意的构造,只要打印头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墨入口通道和一个墨出口通道,使得墨可如上参照图5A和5B所示通过循环组件105及通过每一个打印头模块循环。在一个实施例中,打印头模块可构造为如Kevin von Essen在2004年4月30日申请的名为“Elongated Filter Assembly(长形过滤器组件)”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0/836,456号中所述。这一打印头模块410如图4B所示,并在图6A到6D中更接近地被示出。
图6A-C示出包括过滤器组件600和打印头壳体620的打印头模块。过滤器组件600包括上部分605、下部分610和位于上部分605与下部分610之间的薄隔膜615。过滤器组件600安装在打印头壳体620上,所述打印头壳体构造为容纳用于从墨喷嘴单元喷射墨滴的打印头主体,例如2003年10月10日申请的名为“Print Head with Thin Membrane”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510,459号中所述的半导体打印头主体。
每一个上部分和下部分605、610包括至少一个墨通道。在图6A所示实施例中,在上部分605中有两个墨通道622、624,下部分610中两个墨通道626、628。墨通道可根据墨流的方向以及墨是否循环通过过滤器组件600而用作入口通道或者出口通道。如果墨循环,则上部分605中的一个墨通道用作入口而另一个用作出口,类似地,下部分610中的一个墨通道用作入口另一个用作出口。
图6D示出下部分610的平面视图及上部分605的倾斜的侧视图,用于说明上部分和下部分605、610之间的关系。当上部分和下部分605、610如图6A所示装配时,在上部分和下部分605、610之间为每对墨通道(一对通道包括上部分中的墨通道和下部分中的相应墨通道)形成内部狭长室。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存在两对墨通道,并在装配好时,在上部分和下部分605、610之间形成两个内部狭长室。
第一狭长室的上段630形成在过滤器组件600的上部分605中,其与形成在过滤器组件600的下部分610中的第一狭长室的下段635相应。第一狭长室630-635形成第一墨通路,以便墨在形成于上部分605中的墨通道624和形成于下部分610的相反端上的相应墨通道626之间流动。
类似地,第二狭长室的上段640形成在上部分605中,其与形成在下部分610中的第二狭长室的下段645相应。第二狭长室640-645形成第二墨通路,以便墨在形成于上部分605中的墨通道622和形成于下部分610的相反端上的相应墨通道628之间流动。
当墨从狭长室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时,在形成于过滤器组件600内的狭长室的上段和下段之间提供可渗透分离器的隔膜可对墨进行过滤。例如,隔膜615可位于过滤器组件60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605、610之间,如图6A所示,从而将第一狭长室的上段630与下段635分隔开,将第二狭长室的上段640与下段645分隔开。或者,可用独立的隔膜分隔每一个狭长室。
参照图7A-7C,其中示出打印头壳体620。图7A示出打印头壳体620与过滤器组件600的下部分610匹配的表面750。通向墨通道755的一开口与形成在过滤器组件600的下部分610内的墨通道626对齐,通向墨通道760的第二开口与形成在下部分610内的墨通道628对齐。图7B示出打印头壳体620的相反表面752的平面视图。开口765构造为容纳包括用于喷射墨滴的墨喷嘴的打印头组件,例如,半导体打印头。墨通道755和760终止于形成在开口765的一侧上的通道770和772。图7C中示出沿线A-A截取的打印头壳体720的剖视图,显示出沿打印头组件长度方向形成的通道770和772。墨沿所示通路771从通道770、772朝打印头内(未示出)的墨喷嘴组件流动并流入该墨喷嘴组件中,所述打印头可安装在开口765内。
在图6A-6D所示的打印头模块的实施例中,包括两对墨通道,有至少两种墨流模式;在第一墨流模式中,形成在上部分605中的两个墨通道622、624都用作墨入口而形成在下部分610中的两个墨通道626、628都用作墨出口。在第二墨流模式中,上部分605中的一个墨通道624及下部分610中的一个墨通道628用作墨入口,而剩下的上部分605中的墨通道622和下部分610中的墨通道626用作出口。第二墨流模式可为循环机制。在一些应用中,墨必须保持运动,以免凝结,和/或必须保持在显著高于周围温度的温度。在这种应用中,可能循环机制是合适的。
图8A和8B示出打印头模块,其构造有从循环组件105进入过滤器组件600并退出到打印头壳体620中的一个墨流805,该墨流与墨喷嘴组件流体连通。墨流动通过打印头壳体620,其中部分墨被墨喷嘴组件消耗(即,在喷墨打印过程中用掉)。剩余的墨流动通过打印头壳体620并回到过滤器组件600,最终离开过滤器组件600而返回循环组件105。
参照图8B,墨流805从循环组件105通过形成在上部分605中的墨通道624进入过滤器组件600。墨通过墨通道624流入第一狭长室的上段630。当墨沿第一狭长室的长度方向从左向右流动时,墨可被过滤而通过在第一狭长室的上段630和下段635之间提供可渗透分离器的隔膜(未示出)。墨流805被示为位于第一狭长室的上段630中的通路,但是,应理解,由于墨被过滤而通过隔膜,所以墨也沿第一狭长室的下段635流动,尽管这样的通路未示出。
一旦墨到达第一狭长室的端部,墨流动通过墨通道626并离开过滤器组件600的下部分610。墨流805进入打印头壳体620中的墨通道755,并从墨通道755沿形成在打印头壳体620的下表面中的通道770和772流动。部分墨流805进入容纳在打印头壳体620内的打印头并由其中的墨喷嘴组件消耗掉。剩余的墨从通道770、772朝墨通道760流动并流入墨通道760。
墨流805离开打印头壳体620并通过墨通道628进入过滤器组件600的下部分610。墨从墨通道628流入第二狭长室的下段645内。当墨流805沿第二狭长室的长度方向从右向左移动时,墨可被过滤而通过在第二狭长室的上下段640、645之间提供可渗透分离器的隔膜(未示出)。或者,由于在墨离开过滤器组件600时可能不需要或不要求过滤墨流805,所以也可以不设置用于分隔第二狭长室的上下段640、645的隔膜。墨流805通过形成在上部分605中的墨通道622离开过滤器组件600并回到循环组件105。
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如“上”、“下”这样的术语使用只为示意目的,以便区分循环组件的不同元件。“上”“下”的使用不意味着组件特定的方向。例如,根据循环组件是否水平地面朝上、水平地面朝下或垂直,上层的方向可在下层上方、下方或旁边,反之亦然。
尽管以上已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例,但其它变型也是可能的。其它实施例可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04年4月30日申请的名为“Recirculation Assembly(循环组件)”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567,035号,以及2004年4月30日申请的名为“Mounting Assembly(安装组件)”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0/567,070号的优先权。

Claims (14)

1.一种墨循环组件,包括:
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
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以及
从所述主墨入口延伸到所述主墨出口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该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被一收缩器分隔开,以在所述入口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其中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分配到一个或多个打印头模块,而所述出口部分构造为从一个或多个打印头模块接收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通道由柔性管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进一步包括上层和下层,并且其中:
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形成在所述下层中;
在所述下层中形成墨入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入口到所述入口部分的通路;以及
在所述上层中形成墨出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出口到所述出口部分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收缩器包括螺纹件,该螺纹件沿与通过所述通道的墨流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并可移动以调节所述通道的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的压力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收缩器包括夹紧装置,并且该收缩器是可调节的,用于调节所述通道的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的压力差。
6.一种墨循环组件,包括:
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
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以及
从所述主墨入口延伸到所述主墨出口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该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被一收缩器分隔开,以在所述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
形成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部分中的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所述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主墨入口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每一个第一开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入口通道;以及
形成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出口部分中的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出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第二开口移向所述主墨出口,每一个第二开口构造为从多个打印头模块的每一个的墨出口通道接收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上层和下层,并且其中:
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和出口部分形成在所述下层中;
在所述下层中形成墨入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入口到所述入口部分的通路;以及
在所述上层中形成墨出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出口到所述出口部分的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由晶体聚合物形成,并且所述上层由B阶环氧树脂粘接到所述下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收缩器包括螺纹件,该螺纹件沿与通过所述通道的墨流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并可移动以调节所述通道的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的压力差。
10.一种墨循环组件,包括:
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
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以及
在所述主墨入口与所述主墨出口之间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多个入口部分并包括多个出口部分,其中所述多个入口部分的每一个通过一收缩器与所述多个出口部分中的一个分隔开,以在每一个所述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
形成在所述通道的各个入口部分中的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每一个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主墨入口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每一个第一开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入口通道;以及
形成在所述通道的各个出口部分中的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每一个出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第二开口移向所述主墨出口,每一个第二开口构造为从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出口通道接收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组件进一步包括上层和下层,并且其中:
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和出口部分形成在所述下层中;
在所述下层中形成墨入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入口到所述入口部分的通路;以及
在所述上层中形成墨出口管道,以提供从所述主墨出口到所述出口部分的通路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由晶体聚合物形成,并且所述上层由B阶环氧树脂粘接到所述下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墨循环组件,其中,所述收缩器包括螺纹件,该螺纹件沿与通过所述通道的墨流大致垂直的方向设置,并可移动以调节所述通道的相应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的压力差。
14.一种用于循环墨的系统,包括:
多个打印头模块,每一个打印头模块包括墨入口通道和墨出口通道;以及
循环组件,该循环组件包括:
构造为从墨源接收墨的主墨入口;
构造为将墨导向墨源的主墨出口;
从所述主墨入口延伸到所述主墨出口的通道,所述通道包括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该入口部分和出口部分被一收缩器分隔开,以在所述入口部分与出口部分之间形成压力差;
形成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入口部分中的多个第一开口,其中所述入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主墨入口移动到所述第一开口,每一个第一开口构造为将墨导向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入口通道;以及
形成在所述通道的所述出口部分中的多个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出口部分构造为将墨从所述第二开口移向所述主墨出口,每一个第二开口构造为从多个打印头模块中的每一个的墨出口通道接收墨。
CNB2005800184470A 2004-04-30 2005-04-27 循环组件 Active CN10047818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6707004P 2004-04-30 2004-04-30
US60/567,070 2004-04-30
US60/567,035 2004-04-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4852A true CN1964852A (zh) 2007-05-16
CN100478184C CN100478184C (zh) 2009-04-15

Family

ID=38083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184470A Active CN100478184C (zh) 2004-04-30 2005-04-27 循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8184C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8184C (zh)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44896B1 (en) Recirculation assembly
CN109203716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设备和液体供应方法
KR100938475B1 (ko) 액체방울 침착 장치
US8807719B2 (en) Fluid recirculation in droplet ejection devices
CN103534098B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2009285900A (ja) ライン型ヘッドユニット
KR20070009728A (ko) 길게 연장된 필터 어셈블리
CN110891792B (zh) 具有封闭式横向通道的流体喷射装置
JPH0615689A (ja) 2ステップ射出成形プロセスとチャニホルド
CN100548689C (zh) 喷墨头
CN111212737B (zh) 流体芯片
US10953656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TWI406771B (zh) 具有相鄰於列印頭ic的驅動電路組件之列印頭
US11040544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head module, head unit,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19010757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20200238701A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CN100478184C (zh) 循环组件
US20110239461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inkjet printhead
US20230286277A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liquid circulation apparatus
US11633956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intermediate member
KR20110027827A (ko) 잉크 공급
JP202009351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ヘッドユニット、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TWI478818B (zh) 具有聚合體塗層之模製墨水歧管
JPH1029697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KR19990063801A (ko) 단일통과식잉크젯프린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