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4395A -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64395A
CN1964395A CN 200610125206 CN200610125206A CN1964395A CN 1964395 A CN1964395 A CN 1964395A CN 200610125206 CN200610125206 CN 200610125206 CN 200610125206 A CN200610125206 A CN 200610125206A CN 1964395 A CN1964395 A CN 1964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soft switch
application server
user
s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252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昌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GUANG COMMUNICATION CO WUHAN
Original Assignee
ZHONGGUANG COMMUNICATION CO WU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GUANG COMMUNICATION CO WUHAN filed Critical ZHONGGUANG COMMUNICATION CO WUHAN
Priority to CN 2006101252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64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964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64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涉及一种电话通信的方法。本发明主要包括:在用户呼叫发起的过程当中,发端交换机首先分析被叫号码的属性,看被叫号码是否需要进行NP分析;若不需NP分析,则继续原有的接续流程,找到被叫,向被叫发起呼叫;若需要NP分析,则在号码携带业务系统上通过软交换内部的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把新号码送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经过查询得到旧号码,并将旧号码返回给发端交换机,发端交换机根据旧号码从新发起呼叫,完成接续过程;本发明NP业务实现简单,流程清晰,适用于同一本地网不同交换机之间、包括端局和汇接局的交换机类型为软交换或传统电路交换机之间开展NP业务。

Description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话通信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通信技术发达的时代,电话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在以前,当用户从一个居住地迁移到另一个居住地之后,用户的电话号码都需要改变。这样,用户需要告诉所有客户或者朋友自己新的电话号码,给用户在商业上和日常生活中带来很多不便,因此用户希望在上述情况下能保留原有的电话号码。
号码携带业务(Number Portability,简称NP)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模式:
(1)业务提供者携带(Service Provider Portability)是指当用户从一个业务提供者改变到另外一个业务提供者时,用户可保留原有电话号码。
(2)位置携带(Location Portability)是指允许用户在从一个永久地理位置移动到另一个地理位置时保留原有电话号码,搬家不需更换电话号码即移机不改号业务。提供用户迁移居所至不同市内通信营业区时,得保留其原使用电话号码之服务。
(3)业务携带(Service Portability)是当用户从一种业务更换到另一种业务(例如,从普通电话业务到综合业务数字网业务)时保留业务原有电话号码。
目前为实施号码可移植性服务国家,普遍认同的技术方案有二种,即依赖性的网络解决方法和独立性的网络解决方法:
一、依赖性的网络解决方法
所谓依赖性的网络解决方法,指转接携码用户电话的责任依赖转移前网络的协助。号码携带之相关信息在网络中传递的方式,是决定电话转接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信息依赖信号系统的传送方式,可决定号码可移植性服务技术方案。对于依赖性的电话转接方式,初期最好不要采用智能网络(IN)架构就能传送讯息,以减轻运营商的成本负担。就是完全由移出网络交换机(Donor Switch)和移入网络交换机(Recipient Switch)双方直接作号码携带信息的传递。
移出网络交换机(Donor Switch)就是终端电话用户移机前所在的交换机,移入网络交换机(Recipient Switch)就是终端电话用户移机后所在的交换机。
二、独立性的网络解决方法:
所谓独立性的网络解决方法,指转接携码用户电话的责任由发话端网络负责。独立性的网络解决方法免除对移出网络的依赖。其特点为每一通电话在发话客户端的交换机(Originating Switch),就先去查询数据库,好处是完全不需移出网络之协助,不用付费给移出网络运营商。缺点是每通电话均需查询数据库,不但增加网络讯务量的负荷,而且必须建立全国性携码用户数据库。
因此,虽然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实现为用户实现NP业务,但由于运营商的不同,所有的交换机都需要统一配置数据。日前在实现NP业务时,交换机用户数据一般都是由交换机的内部数据库自行管理,数据库访问均为私有协议,无法被网路上的其它节点共享,因此当用户位置方式改变,用户号码以及用户属性难以携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在软交换中利用依赖性网络解决方案为用户实现NP业务,使用一个用户号码在PSTN和IP两种网络中使用,从而实现PSTN和IP网络间用户号码的携带。
具体地说,包括下列步骤:
1、采用软交换查询存放和处理数据以提供携带号码的应用服务器(AS)的方式来提供号码可移植性服务,由应用服务器统一存储NP资源;
2、在用户呼叫发起的过程当中,发端交换机首先分析被叫号码的属性,看被叫号码是否需要进行NP分析;
3、若不需NP分析,则继续原有的接续流程,找到被叫,向被叫发起呼叫;
4、若需要NP分析,则在号码携带业务系统上通过软交换内部的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把新号码送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经过查询得到旧号码,并将旧号码返回给发端交换机,发端交换机根据旧号码从新发起呼叫,完成接续过程;
号码携带业务系统包括来话业务系统和去话业务系统;
NP业务分析包括NP业务来话分析和NP业务去话分析。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1、在应用服务器300中统一管理了PSTN网和IP网中的号码携带的资源;
2、弱化对交换机内部用户线数据库的依赖;
3、着重去话业务系统和来话业务系统分析;
4、NP业务实现简单,流程清晰。
总之,本发明性能价格比高,适用于同一本地网不同交换机之间、包括端局和汇接局的交换机类型为软交换或传统电路交换机之间开展NP业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系统框图(来话不改号业务);
图2为本系统框图(去话不改号业务)。
其中:
100-与软交换互连的交换机,
110-移出交换机,120-移入交换机,130-被叫交换机;
200-软交换设备;
300-应用服务器;
400-电话终端(包括软交换中IP电话),
410-带有原号码的电话终端,420-带有新号码的电话终端,
430-被叫的电话终端。
英译汉:
NP-号码携带业务;
INAP-智能网应用规程;
SIP-初始会话协议;
AS-应用服务器;
SSP-业务交换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步骤4进一步说明。
1、号码携带业务系统
号码携带业务系统包括来话业务系统和去话业务系统:
1)来话业务系统
如图1,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是传统电路域的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POST的电话机,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互联;
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是软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IP电话终端,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初始会话协议(SIP)互联。
2)去话业务系统
如图2,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被叫交换机130是传统电路域的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POST的电话机,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INAP协议互联。
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被叫交换机130是软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IP电话终端,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SIP协议互联。
2、步骤4具体化
1)在应用服务器300上配置号码携带的资源,应用服务器300与软交换200通过初始会话协议(SIP)或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互联互通;
2)将软交换200中的用户号码和地理号码的对应关系统一管理,同时存放在应用服务器300当中;
3)呼叫时,软交换200根据用户是否进行NP业务登记来判断该用户是否是NP业务的用户,如果不是则按正常流程进行接续;
4)如果是则进一步判断是来话还是去话来与应用服务器300进行NP业务的交互;
(1)NP业务来话分析步骤
①A用户呼叫NP用户原号码是,呼叫首先被接续到NP用户原来所在的交换机即移出交换机110;
②移出交换机110根据用户线属性触发一个NP业务的呼叫到应用服务器300;
③根据用户在应用服务器300中的设置,给用户送录音通知,通知主叫用户NP用户的新号码;
④应用服务器300将NP用户的新位置通知给软交换200;
⑤软交换200将呼叫接续到NP用户的新的号码。
(2)NP业务去话分析步骤
①NP用户登记去话功能;
②NP用户发起去话;
③发端局如果不是软交换200或者SSP时,采用接入码方式,将呼叫接续到软交换,如果发端局本身就是软交换200或者SSP,就可以直接进行第④步;
④软交换触发一个NP业务的呼叫到应用服务器300;
⑤应用服务器300给出NP用户原来的主叫用户号码;
⑥软交换200对呼叫进行接续。
3、步骤4实施例
1)来话业务的实现
如图1,假设用户从110局移机到120局,用户在110局的号码为4588899,而移机到120局后的新号码为3369920。当有对此用户的来话呼叫时,仍然拨老号码4588899,110局将呼叫无条件前转,并在被叫号码前添加三位号码ABC(其中ABC是用来触发来话移机不改号业务的),即ABC4588899,送至软交换200处理(步骤①)。这样软交换对于字冠为ABC的入局呼叫,即可确定为来话移机不改号业务。
软交换将此业务请求送至应用服务器300(步骤②),在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有用户移机前后的新旧号码对照表,通过查询该数据库,由移机前号码4588899得到移机后用户的号码3369920,再由应用服务器300把新号码送给软交换(步骤③),由软交换完成到3369920的接续(步骤④)。
这样,软交换200即完成来话移机不改号业务的呼叫。
以上是110局不是SSP时的情况,若110局已经是SSP,即用户移机前已经是SSP上的一个用户,现移到120局。则当有来话呼叫时,不必将呼叫前转到其它软交换,而直接由110局将业务请求送至应用服务器300进行处理,完成来话呼叫接续。
2)去话业务的实现
如图2,假设用户在120局呼叫130局某一用户,其实现过程如下:
移机至120局的用户在120局登记热线服务,热线号码为abc,该号码在软交换中触发去话移机不改号业务。
当用户摘机进行去话呼叫时,120局产生热线呼叫,向软交换发送热线号码abc,在软交换中触发移机不改号的去话业务(步骤①)。这时由软交换向应用服务器报告移机不改号去话业务请求(步骤②),软交换经过分析后,将其结果送至软交换(步骤③)。这时由软交换接通热线,向主叫送拨号音;然后主叫用户拨被叫号码PQRXXXX;软交换接收被叫号码,再将此呼叫请求送至应用服务器进行号码分析(步骤④),应用服务器将分析后的结果送至软交换(步骤⑤),由软交换将呼叫接至目的局,完成去话呼叫的接续(步骤⑥)。
以上为120局不是SSP的情况,若120局本身就是是SSP或软交换,即用户移机后直接是作为SSP的一个用户,则当它进行去话业务呼叫时,不必登记热线服务将呼叫前转到其它软交换,而直接由120局触发移机不改号业务,与应用服务器配合完成去话接续。
对于移机不改号的去话业务,当需要向被叫提供主叫号码时(如主叫号码显示业务),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当用户给他人打自动寻呼、自动声讯或呼叫长途时,向被叫提供原主叫号码(即移机不改号);但当他拨打110、119等特服号码时,由于特服台必须很快判断出主叫目前的位置,这样必须提供移机后的新号码。因此,软交换的NP业务可根据具体情况向被叫提供不同的主叫号码。
由于热线服务是在用户摘机后5秒钟之内不拨号方能呼出,这样必须要求用户5秒后才能开始呼出业务(这时拨号音是软交换送的,号码也是软交换收的),这会使用户感觉不便。故最好采用不同于普通热线服务的“立即热线服务”,即用户摘机后立即热线呼出。
3)号码转移数据库的管理
号码转移数据库是指储存在应用服务器300中携码用户数据的数据库。号码转移信息流程查询的数据库,其功能包括移出与移入经营者之双向号码转移流程及传送号码转移作业完成的讯息给他经营者,以提升通信质量。
数据库的建置方式有下列二种:
①集中式数据库:指所有携码用户的原始数据,都存放在一个共同的数据库,实时做更新,每家经营者则保留一份最新版本的复制数据库供自行查询之用。
②分布式数据库:指携码用户的原始数据各自储存于各经营者的数据库,经营者间可以相互撷取个别数据库的用户数据。
不论是集中式或分布式的数据库结构,管理和控制功能都需集中操作处理。这种管理方式可由一个经营者代表全体,或由一个独立的第三者负责管理。
4)NP业务的计费方式
软交换对登记了NP业务的用户可以采用多种计费方式,如:
①可以一次性向用户收取开户费,以后只按每次通话进行计费,不再另收额外的费用。
②可以按每次通话收取话费,但通话费率高于普通通话费。
③可以对每次的来话按一定的费率进行计费,而每次的去话按普通通话费率计费。
④其它计费方式。
5)NP业务的录音通知表
①您所拨的电话号码已改变,更改后的号码为XXXXXXX。
②呼叫受限,请勿越权使用。
③对不起,这个号码不存在。
说明:语音通知仅适用于来话业务。
6)NP业务流程描述
其具体业务流程描叙如下:
(1)NP来话业务流程描述
①主叫用户摘机,听到拨号音后按移机前的电话号码“ABCDEFG”。
②系统判断此号码所申请的的移机不改号业务是否已过了有效期,如已过有效期,系统将结束本次呼叫;此号码所申请的的移机不改号业务没过有效期,系统判断对此号码的自动接续是否已过有效期,如果自动接续有效期已过,则向用户送录音通知1:“您所拨的电话号码已改变,更改后的号码为XXXXXXX。”并结束;如果没过自动接续有效期,进入程序(3)。
③将主叫用户输入的号码(移机前的号码)翻译成申请移机不改号用户移机后实际的电话号码,
④根据翻译得到的实际的被叫号码进行选路接续。
⑤此后的情况与普通电话一样。
(2)NP去话业务流程描述
①若采用立即热线则在主叫用户摘机,听到拨号音后输入被叫电话号码。若采用延时热线,则在用户摘机后听到拨号音并出现间断后又产生拨号音后输入被叫用户号码。
②若是呼叫长途,自动声讯以及自动寻呼等需报主叫号码时将送移机前的号码,而当拨打110、119和120等电话时送出移机后号码。
综上所述,利用本发明,在应用服务器中集中管理了PSTN网和IP网中的号码携带的资源,并且弱化对交换机内部用户线数据库的依赖,便于NP业务的开展。

Claims (6)

1、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软交换查询存放和处理数据以提供携带号码的应用服务器的方式来提供号码可移植性服务,由应用服务器统一存储NP资源;
2)在用户呼叫发起的过程当中,发端交换机首先分析被叫号码的属性,看被叫号码是否需要进行NP分析;
3)若不需NP分析,则继续原有的接续流程,找到被叫,向被叫发起呼叫;
4)若需要NP分析,则在号码携带业务系统上通过软交换内部的数据库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把新号码送到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经过查询得到旧号码,并将旧号码返回给发端交换机,发端交换机根据旧号码从新发起呼叫,完成接续过程;
所述的号码携带业务系统包括来话业务系统和去话业务系统;
所述的NP业务分析包括NP业务来话分析和NP业务去话分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话业务系统:
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是传统电路域的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POST的电话机,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智能网应用规程互联;
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是软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IP电话终端,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初始会话协议互联。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去话业务系统:
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被叫交换机(130)是传统电路域的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POST的电话机,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INAP协议互联;
当与软交换(200)互连的交换机,包括移出交换机(110)、移入交换机(120)、被叫交换机(130)是软交换机时,它们之间通过TDM链路互连;其电话终端为IP电话终端,软交换(200)与应用服务器(300)通过SIP协议互联。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
①在应用服务器(300)上配置号码携带的资源,应用服务器(300)与软交换(200)通过初始会话协议或智能网应用规程互联互通;
②将软交换(200)中的用户号码和地理号码的对应关系统一管理,同时存放在应用服务器(300)当中;
③呼叫时,软交换(200)根据用户是否进行NP业务登记来判断该用户是否是NP业务的用户,如果不是则按正常流程进行接续;
④如果是则进一步判断是来话还是去话来与应用服务器(300)进行NP业务的交互;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P业务来话分析步骤:
①A用户呼叫NP用户原号码是,呼叫首先被接续到NP用户原来所在的交换机即移出交换机(110);
②移出交换机(110)根据用户线属性触发一个NP业务的呼叫到应用服务器(300);
③根据用户在应用服务器(300)中的设置,给用户送录音通知,通知主叫用户NP用户的新号码;
④应用服务器(300)将NP用户的新位置通知给软交换(200);
⑤软交换(200)将呼叫接续到NP用户的新的号码。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P业务去话分析步骤:
①NP用户登记去话功能;
②NP用户发起去话;
③发端局如果不是软交换(200)或者SSP时,采用接入码方式,将呼叫接续到软交换,如果发端局本身就是软交换(200)或者SSP,就可以直接进行第④步;
④软交换触发一个NP业务的呼叫到应用服务器(300);
⑤应用服务器(300)给出NP用户原来的主叫用户号码;
⑥软交换(200)对呼叫进行接续。
CN 200610125206 2006-11-30 2006-11-30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Pending CN1964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25206 CN1964395A (zh) 2006-11-30 2006-11-30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125206 CN1964395A (zh) 2006-11-30 2006-11-30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64395A true CN1964395A (zh) 2007-05-16

Family

ID=38083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125206 Pending CN1964395A (zh) 2006-11-30 2006-11-30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6439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857A (zh) * 2010-05-21 2010-10-13 杭州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携带被叫号码的呼叫方法
CN108076005A (zh) * 2016-11-09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前转方法及装置
CN113259528A (zh) * 2017-06-22 2021-08-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地理电话号码的连接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857A (zh) * 2010-05-21 2010-10-13 杭州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携带被叫号码的呼叫方法
CN101860857B (zh) * 2010-05-21 2012-10-17 杭州东信北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携带被叫号码的呼叫方法
CN108076005A (zh) * 2016-11-09 2018-05-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叫前转方法及装置
CN113259528A (zh) * 2017-06-22 2021-08-13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地理电话号码的连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79313B (zh) 不预定即时组会议的方法
US7363030B2 (en) Establishing a conference call from a call-log
US7412047B2 (en) Conference call setup automation
AU20043008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and pushing a sound source of a supplementary service using a ring back tone on calling
EP1081932A2 (en) Call-me conference call system
CN1913550B (zh) 利用软交换实现固网查询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的方法
CN1917533B (zh) 电话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863252B (zh) 为用户增加特殊用途号码的方法及系统
WO2006076868A1 (fr) Procede de mise en oeuvre d'un centrex etendu
US2003015669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establish an on-demand expanded conference call for participants in an active two-party or three-way call
KR100417636B1 (ko) 전화 발신 중 링백톤 대체음을 이용하여 다른 부가서비스의 음원을 변경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610488B (zh) 跨网络通讯工具统一编号及拨打系统及方法
WO2008019623A1 (fr) Procédé appareil et système de réalisation de service de rappel d'occupation
CN1964395A (zh) 一种在软交换中实现号码携带业务的方法
KR100204054B1 (ko) 지능망을 이용한 전화 번호 이동성 제공방법
CN100411396C (zh) 用一个电信运营商的电信网为其它电信运营商的电信网的电信用户提供呼叫转移的方法
RU2335862C2 (ru) Способ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в реальном времени стоимости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ых услуг в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ой сети
KR100394822B1 (ko) 브이오아이피 단말기 전화번호 서비스 방법 및게이트키퍼에서 아이피어드레스로 변환하는 방법
CN1852361B (zh) 一种呈现及智能呼叫路由结合业务实现方法与装置
CN101039257B (zh) 实现业务激活和业务数据操作的系统、方法与转译装置
CN100471311C (zh) 移动通信中呼叫伴侣实现方法
CN101001288B (zh) 一种实现转接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127931B (zh) 一种实现商务群内被叫智能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KR100678498B1 (ko) 전화 발신 중 링백톤 대체음을 이용하여 부가 서비스의음원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094273B (zh) 一种商务群用户实现智能业务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