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9683A - 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59683A CN1959683A CNA2006101170861A CN200610117086A CN1959683A CN 1959683 A CN1959683 A CN 1959683A CN A2006101170861 A CNA2006101170861 A CN A2006101170861A CN 200610117086 A CN200610117086 A CN 200610117086A CN 1959683 A CN1959683 A CN 19596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ald
- predicting
- fibers
- polymkeric substance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获取原料、设备和工艺有关参数;(2)利用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计算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3)利用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计算纤维直径。本发明可以由原料性能、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来预测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提高了非织造布产品质量和优化了非织造工艺与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涉及一种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非织造布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干法、湿法和聚合物挤出法。其中,聚合物挤出法是发展速度最快、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非织造布加工方法。聚合物挤出法主要包括熔喷法和纺粘法两种。纤维直径是衡量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产品质量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在纺织行业和有关应用领域都受到极大的关注。由于一直没有建立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的预测方法,因此,生产中只能依靠经验推测非织造布纤维直径。当原料或加工条件发生变化时,靠经验推测出来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差异很大,这时必须进行探索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工艺与设备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试验,循环往复直到试验结果达到要求。这种方式将显著增加物料、人力、能源的消耗,使成本明显提高,并且还耗费了大量时间。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如何科学、有效地预测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乃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的预测方法。有了这种方法,就可以根据原料、工艺和设备有关参数科学地预测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工艺与设备及原料进行综合协调,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得到较优的组合,从而能够大大减少探索性试验的数量,显著减少物料、人力、能源的消耗。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原料特性对非织造工艺与设备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的产品质量。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原料、设备和工艺有关参数:利用本方法预测纤维直径,必须获取以下参数:
a.原料方面:原料类型(如聚丙烯、聚酯等),原料的密度、定压比热、剪切粘度和幂率指数;
b.设备方面:对于熔喷非织造布,需了解喷头有关参数,例如气流夹角、槽口宽度、头端宽度;对于纺粘非织造布,需了解拉伸管道有关参数,例如缩扩角度、管道宽度、管道长度;
c.工艺方面:聚合物流量、聚合物初始温度、气流初始速度、气流初始温度,
(2)利用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计算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利用发明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根据有关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设置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出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包括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两部分。
a.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控制方程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控制方程的统一形式为
(1)
式(1)中φ表示因变量,可以是速度、温度、紊流动能和紊流动能耗散率等,u为x方向的气流速度,v为y方向的气流速度,Γφ和Sφ分别表示对应于φ的扩散系数和源项。φ代表不同因变量时,对应的各控制方程中扩散系数Γφ和源项Sφ的表达式如表1所示。
表1控制方程扩散系数和源项的表达式
表1中各参数的物理含义为
ρa——气体密度;
υ——运动粘性系数;
υt——紊流粘性系数;
p——气体压力;
θ——气流温度;
θam——环境流体温度;
g——重力加速度;
σt——紊流Prandtl数;
k——紊流动能;
σk——紊流动能Prandtl数;
ε——紊流动能耗散率;
σε——紊流动能耗散率Prandtl数;
Cμ,Cε1,Cε2——k-ε紊流模型中的常数。
b.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边界条件
对于熔喷喷射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共有四种边界,即入口边界、固壁边界、下游出口边界和两侧出口边界:
入口边界为
u=u0 v=v0 θ=θ0
式中,u0为x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v0为y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θ0为气流初始温度,e为槽口宽度。。
固壁边界为
u=0 v=0
k=0 ε=0
下游出口边界3为
两侧出口边界4为
对于纺粘喷射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共有三种边界,即入口边界、固壁边界和出口边界。
入口边界为
u=0 v=v0 θ=θ0
式中,u0为x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v0为y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θ0为气流初始温度,e为入口宽度。
固壁边界为
u=0 v=0
k=0 ε=0
出口边界为
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采用混合差分格式和原始变量法进行求解。在控制方程的离散化过程中引入了交错网格和SIMPLE算法。应用TDMA方法求解代数方程;
(3)利用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计算纤维直径:利用本发明的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代入有关原料性能、工艺参数及步骤(2)计算出的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出纤维直径。
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为
(2)
(3)
(4)
式中各参数的物理含义为
D——丝条直径;
m——幂律指数。
ρ——聚合物密度;
G——聚合物流量;
Fr——流变力;
η——剪切粘度;
θp——聚合物温度;
h——传热系数;
CP——聚合物定压比热;
Cf——气流拉伸力系数。
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的初始条件为
x=0 D=D0
x=0 θp=θp0
x=0 Fr=Fr0
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
初始条件中的流变力初值Fr0既无法测量,也无法精确给出,本发明采用自主设计的一种试差方法,即先估计一个Fr0,将它用于迭代计算,当算到作用在丝条固化部分的重力和气流拉伸力的和等于该点流变力时,考察该点前后的丝条直径是否发生变化,若无变化,则该点即为本次计算条件下的“固化点”,此Fr0也就是本此计算所需要的流变力初值;若有变化,则调整流变力的初值,继续计算直到找到“固化点”为止。
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是通过对喷射流场理论模型和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实现的。
喷射流场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不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而是通过对喷射流场建立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的。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是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的。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是采用混合差分格式和原始变量法进行数值求解的。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控制方程的离散化过程中引入了交错网格和SIMPLE算法。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控制方程离散化后得到的代数方程是采用TDMA方法求解的。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有关常数的取值范围为:Cμ=0.09,Cε1=1.44,Cε2=1.92,σk=1.0,σε=1.3,σt=0.85。
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可以计算出纤维直径。
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中的气流速度和气流温度均通过对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
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是利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的。
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中聚合物密度和定压比热与聚合物温度的关系由下列式子确定:
原料为聚丙烯:
(5)
CP=0.3669+0.00242·θp
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6)
ρ=1.35-0.0001·θp CP=0.3+0.006·θp
原料为聚酰胺66:
(7)
CP=0.33+0.0014·θp
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初始条件中的流变力初值Fr0采用本发明自主设计的一种试差方法确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科学、有效地预测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的问题。(1)利用本发明,可以在已知原料情况和有关工艺和设备参数的基础下,对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进行预测,与实际生产的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进行比较后,就可以对当前的生产进行状态评价。(2)利用本发明,可以对非织造工艺与设备及原料进行综合协调,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得到较优的组合,用以指导生产实际,使最终产品的纤维直径达到期望水平,从而能够大大减少探索性试验的数量,显著减少物料、人力、能源的消耗。(3)利用本发明,可以根据原料特性对非织造工艺与设备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的熔喷喷射流场边界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纺粘喷射流场边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图1中,1为入口边界,2为固壁边界,3为下游出口边界,4为两侧出口边界。x表示平行于喷丝孔轴线方向,y表示垂直于喷丝孔轴线方向。图2中,11为入口边界,12为固壁边界,13为出口边界。x表示平行于喷管轴线方向,y表示垂直于喷管轴线方向。
利用本发明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对六种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进行纤维直径预测,按照本发明中的步骤依次进行。
(1)获取原料、设备和工艺有关参数
原料为聚丙烯,其密度和定压比热采用本发明的式(5),其幂律指数m为0.78,其剪切粘度由下式确定:
(8)
式中,Mn为数均分子量。
设备为熔喷喷嘴,有关参数为:气流夹角为60°,槽口宽度为0.2mm,头端宽度为0.5mm,喷丝孔直径为0.3mm。
六种非织造布的工艺参数各有不同,具体情况见表2。
(2)利用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计算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
利用本发明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根据有关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按照附图1设置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出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
(3)利用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计算纤维直径
利用本发明的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代入步骤(1)中有关原料性能、工艺参数及步骤(2)计算出的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计算出纤维直径。
利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六种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和本发明的预测结果见表2。
表2工艺参数的变化情况和纤维直径的测量值与预测值
试样 | 聚合物流量(g/s) | 聚合物初始温度(℃) | 气流初始速度(m/s) | 气流初始温度(℃) | 纤维直径测量值(μm) | 纤维直径预测值(μm) | 纤维直径预测误差(%) |
1 | 0.035 | 260 | 168 | 310 | 11.600 | 10.499 | 9.49 |
2 | 0.070 | 260 | 168 | 310 | 17.766 | 15.325 | 13.74 |
3 | 0.035 | 230 | 168 | 310 | 14.650 | 12.350 | 15.70 |
4 | 0.035 | 290 | 168 | 310 | 11.225 | 9.063 | 19.26 |
5 | 0.035 | 260 | 235 | 310 | 9.016 | 8.400 | 6.83 |
6 | 0.035 | 260 | 168 | 340 | 11.919 | 10.385 | 12.87 |
平均预测误差12.98% |
表2中有关结果的比较说明如下:
纤维直径预测误差计算公式为
由表2可见,对于这六种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值与测量值吻合得相当好,纤维直径预测误差最大不超过20%(试样4),最小仅为6.83%,平均预测误差不超过13%。以上结果说明,本发明能够科学、有效地预测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的纤维直径,在提高非织造布产品质量和优化非织造工艺与设备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laims (14)
1.一种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原料、设备和工艺有关参数,预测纤维直径的参数是:
a.原料方面:包括原料类型,原料的密度、定压比热、剪切粘度和幂率指数;
b.设备方面:对于熔喷非织造布,需了解喷头有关参数,例如气流夹角、槽口宽度、头端宽度、喷丝孔直径;对于纺粘非织造布,需了解拉伸管道有关参数,例如缩扩角度、管道宽度、管道长度、喷丝孔直径;
c.工艺方面:需要了解的参数是聚合物流量、聚合物初始温度、气流初始速度、气流初始温度;
(2)利用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计算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根据步骤(1)中有关设备参数和工艺参数设置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出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
(3)利用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计算纤维直径:对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代入步骤(1)中有关原料性能、工艺参数及步骤(2)中计算出的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出纤维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包括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两部分:
a.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控制方程
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控制方程的统一形式为
式(1)中φ表示因变量,可以是速度、温度、紊流动能和紊流动能耗散率等,u为x方向的气流速度,v为y方向的气流速度,Гφ和Sφ分别表示对应于φ的扩散系数和源项。φ代表不同因变量时,对应的各控制方程中扩散系数Гφ和源项Sφ的表达式如表1所示。
表1控制方程扩散系数和源项的表达式
表1中各参数的物理含义为
ρa——气体密度;
υ——运动粘性系数;
υt——紊流粘性系数;
p——气体压力;
θ——气流温度;
θam——环境流体温度;
g——重力加速度;
σt——紊流Prandtl数;
k——紊流动能;
σk——紊流动能Prandtl数;
ε——紊流动能耗散率;
σε——紊流动能耗散率Prandtl数;
Cμ,Cε1,Cε2——k-ε紊流模型中的常数。
b.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边界条件
对于熔喷喷射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共有四种边界,包括入口边界1、固壁边界2、下游出口边界(3)和两侧出口边界(4),
入口边界(1)为
u=u0 v=v0 θ=θ0
式中,u0为x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v0为y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θ0为气流初始温度,e为槽口宽度;
固壁边界(2)为
u=0 v=0
k=0 ε=0
下游出口边界(3)为
两侧出口边界4为
对于纺粘喷射流场,边界条件的设置共有四种边界,包括入口边界(11)、固壁边界(12)和出口边界(13)。
入口边(11)为
u=0 v=v0 θ=θ0
式中,u0为x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v0为y方向的气流初始速度,θ0为气流初始温度,e为入口宽度。
固壁边界(12)为
u=0 v=0
k=0 ε=0
出口边界(13)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流场气流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不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而是通过对喷射流场建立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是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求解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是采用混合差分格式和原始变量法进行数值求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的控制方程的离散化过程中引入了交错网格和SIMPLE算法。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控制方程离散化后得到的代数方程是采用TDMA方法求解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射流场理论模型有关常数的取值范围为:Cμ=0.09,Cε1=1.44,Cε2=1.92,σk=1.0,σε=1.3,δt=0.8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为
式中各参数的物理含义为
D——丝条直径;
m——幂律指数。
ρ——聚合物密度;
G——聚合物流量;
Fr——流变力;
η——剪切粘度;
θp——聚合物温度;
h——传热系数;
CP——聚合物定压比热;
Cf——气流拉伸力系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中的气流速度和气流温度均通过对喷射流场理论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是利用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中聚合物密度和定压比热与聚合物温度的关系由下列式子确定:
原料为聚丙烯:
(5)
原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ρ=1.35-0.0001·θp CP=0.3+0.006·θp
(6)
原料为聚酰胺66:
(7)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的初始条件为:
x=0 D=D0;
x=0 θp=θp0;
x=0 Fr=Fr0;
系由一种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流变力初值Fr0试差方法确定。
14.一种聚合物拉伸理论模型初始条件中的流变力初值Fr0试差方法,其步骤是先估计一个Fr0,将它用于迭代计算,当算到作用在丝条固化部分的重力和气流拉伸力的和等于该点流变力时,考察该点前后的丝条直径是否发生变化,若无变化,则该点即为本次计算条件下的“固化点”,此Fr0也就是本此计算所需要的流变力初值;若有变化,则调整流变力的初值,继续计算直到找到“固化点”为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1170861A CN100461191C (zh) | 2006-10-13 | 2006-10-13 | 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6101170861A CN100461191C (zh) | 2006-10-13 | 2006-10-13 | 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59683A true CN1959683A (zh) | 2007-05-09 |
CN100461191C CN100461191C (zh) | 2009-02-11 |
Family
ID=38071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11708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1191C (zh) | 2006-10-13 | 2006-10-13 | 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61191C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99742A (zh) * | 2012-07-31 | 2012-11-28 | 苏州大学 | 熔喷丝条直径和侧向运动预测方法 |
CN107433713A (zh) * | 2017-09-04 | 2017-12-0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连续纤维复材3d打印的功能调控结构制备方法 |
US10482202B2 (en) | 2016-06-30 | 2019-11-19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Method for modeling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a product |
CN111133520A (zh) * | 2017-09-15 | 2020-05-08 | Lg化学株式会社 | 用于评价熔喷塑料树脂的性质的方法 |
-
2006
- 2006-10-13 CN CNB2006101170861A patent/CN10046119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99742A (zh) * | 2012-07-31 | 2012-11-28 | 苏州大学 | 熔喷丝条直径和侧向运动预测方法 |
US10482202B2 (en) | 2016-06-30 | 2019-11-19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Method for modeling a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a product |
CN107433713A (zh) * | 2017-09-04 | 2017-12-0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连续纤维复材3d打印的功能调控结构制备方法 |
CN107433713B (zh) * | 2017-09-04 | 2019-04-23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连续纤维复材3d打印的功能调控结构制备方法 |
CN111133520A (zh) * | 2017-09-15 | 2020-05-08 | Lg化学株式会社 | 用于评价熔喷塑料树脂的性质的方法 |
CN111133520B (zh) * | 2017-09-15 | 2023-07-07 | Lg化学株式会社 | 用于评价熔喷塑料树脂的性质的方法 |
US11913923B2 (en) | 2017-09-15 | 2024-02-27 | Lg Chem, Ltd. | Method for evaluating properties of melt-blown plastic resi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461191C (zh) | 2009-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59683A (zh) | 聚合物挤出法非织造布纤维直径预测方法 | |
Szydlowski et al. | Modelling flow in an intermeshing co-rotating twin screw extruder: Flow in kneading discs | |
Kechagias et al. | Ke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surface quality and dimensional accuracy: a critical review of FFF process | |
US9988742B2 (en) | Centrifugal electrospinning process | |
Harpham et al. | Flow field of practical dual rectangular jets | |
Li et al. |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droplet impact on a soli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 |
CN1738682A (zh) | 用于散布含有液滴的气流的方法及喷射喷嘴 | |
US20150343468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reating aerosols | |
Hao et al. | Droplet detachment by air flow for microstructured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 |
Jiang et al. | Effect of extrusion temperature on printable threshold overhang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
CN102410975A (zh) | 风洞式烟尘浓度发生校准装置 | |
CN102358966A (zh) | 一种尘笼式气流成网机 | |
Kim et al. | Enhanced water collection of bio-inspired functional surfaces in high-speed flow for high performance demister | |
Radl et al. | A novel design for hot-melt extrusion pelletizers | |
Sun et al. | Simulation and modeling of microfibrous web formation in melt blowing | |
CN104107789B (zh) | 一种带烟气净化处理系统的改性沥青涂油池 | |
Loksupapaiboon et al. | Forc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past a rotating hand-shaped former for improving rubber glove curing | |
Chelikani et al. |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plane-wall coanda effects for control of fiber trajectories in the melt-blown process | |
He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ir-side flow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water collecting devices for wet cooling tower applications | |
US8457937B2 (en) | Method of optimizing volume utilization of an autoclave | |
CN113930898B (zh) | 一种多晶氧化铝纤维衬垫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
JP5867878B2 (ja) | 煙道ガスディフューザ・オブジェクト | |
Wang et al. |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the film-forming behavior of falling film flow down clamped channels with high-viscosity fluid | |
CN113283187B (zh) | 一种在射流管道作用下的植物工厂的流场计算方法 | |
Xu et al. |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econdary airflow on fiber attenuation during melt blow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11 Termination date: 201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