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1740A -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1740A
CN1941740A CNA2006100022241A CN200610002224A CN1941740A CN 1941740 A CN1941740 A CN 1941740A CN A2006100022241 A CNA2006100022241 A CN A2006100022241A CN 200610002224 A CN200610002224 A CN 200610002224A CN 1941740 A CN1941740 A CN 1941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line
user
coup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022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1740B (zh
Inventor
欧阳伟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88856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94174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022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41740B/zh
Priority to PCT/CN2006/002513 priority patent/WO2007033612A1/zh
Priority to EP06791102.4A priority patent/EP1933500B2/en
Publication of CN1941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1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1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17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Architecture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82Hierarchic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involving a hierarchy of local and centralis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6Broadcast or multicas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4Applicable to portable or mobi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62Provision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 H04Q3/0066Bandwidth allocation o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8Local loop systems, acc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5Intelligent networks, SC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8Channel/lin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9Network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04W28/12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using signalling between network el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核心是在接入网的各个节点中设置相应的资源控制单元,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包括业务控制模块、承载资源控制模块、资源预留执行模块和资源共享执行模块等,通过各个模块协同工作从而可以在接入网中根据用户或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实现相应的资源控制管理。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下一代通信网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质量问题,清除了网络中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的最大障碍。本发明的实现使得在接入网中能够根据业务动态进行带宽预留,有效利用带宽资源;同时,在接入网中还可以采用动态拓扑发现的处理方式,从而可以简化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在IP上提供三网合一(传统电信网、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的技术趋势日益显现。IP网的设计初衷仅是为了解决位于不同物理位置的设备之间的互连问题,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也正是因为其特有的开放性才使得IP网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目前,IP网基本已经普及到家庭了,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因为IP网的开放性和仅提供互连能力,而使得其无法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和用户访问网络的安全。
PSTN(传统电话网)是封闭式系统,因此,经过了几十年的不断演进,才发展到集智能网、DDN(数字数据服务)等多业务的网络,其具备的安全性和可靠的服务质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目前的下一代电信网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可靠的服务质量。其中,困扰宽带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宽带城域网设备采用图1所示的网络结构,用户设备使用ANE(接入网终端设备)接入网络,ANM(接入网汇聚设备)将多个用户的ANE的二层数据汇聚起来,使用ANM的公用上联链路接入到BRAS(宽带接入服务器)中,由BRAS完成二层终结提供认证、计费、授权和三层业务,作为用户的代理设备访问互联网。
由于目前设备均采用DS(差分业务)的QoS(服务质量)体系,因而可以在本设备内对流进行分类确定优先级,并进行带宽控制,保证优先级高的流能够优先获得资源。但是,由于整个网络的设备分别属于不同的运营商,因此,无法对业务流进行统一分类,以实现区分服务,导致业务无法实现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同时,由于接入网天生的聚敛能力,导致无法保证业务得到其所需的资源,从而也就无法保证业务的服务质量。
因此,在目前的接入网中无法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也无法根据业务类型等信息动态为其分配相应的带宽,使得接入网还无法提供令运营商及用户满意的区分服务。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从而可以在接入网中针对不同用户或业务提供区分服务,使得下一代通信网中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接入网中的各个节点设备上的资源控制单元,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由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对流经各个节点的业务流进行控制,且各个资源控制单元之间提供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接口进行信息的传递。
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还设置于与接入网连接的边缘业务节点设备中。
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包括:
业务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系统下发的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并将所述服务策略信息下发流控制模块,将所述的资源使用参数信息下发给承载资源控制模块;
承载资源控制模块:用于进行预留资源和共享资源的调度分配,并将分配结果通知资源预留处理模块和资源共享处理模块;
资源预留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发来的预留资源分配结果进行资源预留及参数配置,并提供给流控制模块应用;
资源共享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发来的共享资源分配结果进行共享资源的参数的配置,并提供给流控制模块应用;
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控制模块下发的服务策略信息进行流分类,并根据资源预留执行模块和资源共享执行模块配置的参数信息进行传送的业务的调度和控制。
本发明中:
设置于接入网中的接入网节点设备中的资源控制单元还包括: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和与接入网中的汇聚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
设置于汇聚节点设备中的资源控制单元还包括:与接入网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与汇聚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或/和与边缘业务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
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还包括:
拓扑发现模块:用于动态发现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并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或者,
拓扑配置模块:用于静态将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配置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包括:
A、边缘业务节点ESP设备确定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并在ESP设备上进行资源控制处理;
B、ESP设备根据所述信息确定业务流经的路径上的接入网节点设备,并将所述信息下发给所述接入网节点设备;
C、所述的接入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进行接入网资源控制处理。
本发明中,当用户登录网络后,所述的步骤A包括:
A1、ESP设备从业务控制子系统为该用户获取相应的服务策略及其可使用的最大资源参数信息;
A2、ESP中的业务控制模块将所述的服务策略下发给流控制模块,并将所述的可使用的最大资源参数信息下发给承载资源控制模块;
A3、根据所述的服务策略和可使用的最大资源参数信息初始化相应的流控制模块和共享资源执行模块,分配共享通道标识,并将初始化结果和通知与ESP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
所述的步骤A1还包括:
在ESP设备上通过业务控制模块将登录用户的IP地址、链路标识、服务策略和可使用的最大资源信息进行绑定。
所述的步骤C包括:
与ESP相连的接入网节点设备中的业务控制模块根据ESP的初始化结果进行本节点设备的初始化,并根据ESP创建的共享通道标识将用户的流映射到相应的共享通道上,依次对各接入网节点进行处理,直到对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的处理完成时止。
本发明中,步骤C中所述的ESP的初始化结果包括:
服务策略、用户的链路标识和/或共享通道参数。
本发明中,步骤C中所述的根据ESP创建的共享通道标识将用户的流映射到相应的共享通道具体包括:
接入网节点设备中的业务控制模块根据ESP的用户链路标识和共享通道参数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创建共享通道及其共享通道标识;
业务控制模块根据ESP的服务策略和承载资源控制模块返回的共享通道标识和参数设置流控制模块的流控制策略,将用户相应的流映射到共享通道上。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的共享通道初始化成功后,依次向ESP返回通道初始化成功消息。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D、ESP的业务控制模块确定用户离开网络;
E、通知流控制模块删除该用户的流控制信息,并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释放用户占用的共享资源和预留资源;
F、当流控制模块和承载资源控制模块的删除用户资源的处理完成后,通知下级节点设备执行步骤E,直到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执行所述步骤E时止。
所述的步骤F还包括:
当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完成步骤E所述的处理后,依次向ESP返回删除用户资源成功消息。
本发明中,当用户登录应用子系统AS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G、ESP的业务控制模块接收业务控制子系统的资源预留请求,并依次将所述的资源预留请求传送到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
H、设备中的业务控制模块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为该用户分配预留资源创建预留通道,并为其分配内部的预留通道标识信息,而且,还根据资源预留请求的服务策略设置流控制模块,将符合该服务策略的业务流转发到创建的预留通道中;
K、向与其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或ESP发送通知消息,并由相应的节点设备或ESP执行步骤H进行预留通道创建,直到ESP执行所述步骤H时止。
所述的步骤K还包括:
当ESP完成预留通道创建后,向业务控制子系统发送接入网预留通道创建成功消息。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业务控制子系统启动会话建立过程中,在发送给ESP的会话请求携带创建门控请求消息,并由ESP的业务控制模块通知流控制模块对该用户的会话进行门控管理。
本发明中,当用户离开AS时,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M、ESP接收到业务控制子系统发来的预留通道删除消息,并由业务控制模块通知流控制模块删除该用户的流控制信息,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删除预留通道;
N、ESP完成预留通道删除操作后,依次通知接入网节点设备进行预留通道删除操作,直到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
所述的步骤N还包括:
当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完成预留通道删除操作后,依次向ESP及业务控制子系统返回预留通道释放成功消息。
本发明中,当开展多播业务时,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P、在ESP的业务控制模块创建多播通道时,为每个多播组创建一个计数器,当每个用户加入到该多播组时该计数器值加1,当每个用户离开该多播组时计数器值减1,当计数器值为0时,删除多播通道,当每个用户加入到该多播组时,通知流控制模块添加一条特殊的流分类策略为加入到该多播组的连接进行报文复制,复制到内部通道标识对应的通道内。
本发明中,在ESP为多播用户创建预留通道之前,所述的步骤P还包括:
检查如果多播组内的用户到ESP的多播预留通道的各个接入网节点间不可共享预留通道,那么共享从多播源到ESP的预留通道,创建用户到ESP的预留通道,并设置流控制模块完成从多播源到ESP的预留通道的数据复制到ESP到用户的预留通道;
否则,ESP不为该用户创建预留通道而是共享已有的ESP到接入网节点的预留通道,同时,通过和其直接相连接入网节点的接口通知其进行共享已有的ESP到接入网节点的预留通道,直至到AP为止。
所述的步骤P还包括:
还在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到ESP之间的接入网节点上设置所述计数器。
所述的步骤P还包括为多播业务创建预留通道的过程,具体包括:
与ESP连接的接入网节点通知与其连接的下一级接入网节点为加入到多播组中的用户终端创建预留通道,依次向下通知,直到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且所述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创建相应的预留通道并设置流控制模块后返回预留通道创建成功和参数信息;
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的上一级接入网节点根据返回的参数创建与下一级接入网节点的预留通道,并判断自身与上一级接入网节点或ESP之间的预留通道是否建立,如果是,则直接设置流控制模块,否则,创建相应的预留通道后再设置流控制模块。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动态发现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并作为拓扑信息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和/或,
静态将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作为拓扑信息配置并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所述的动态发现过程包括:
在设备上配置优先级信息,并通过发现报文确定优先级比自己高的设备作为自己的上联设备,并向该设备注册自己的用户上联信息和通信地址,本设置将接收的用户上联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用户下联信息并保存。
所述的通过发现报文确定优先级比自己高的设备的过程包括:
设备接收对接设备通过广播或多播方式发送的发现报文,并根据自身配置的优先信息级发送发现报文响应;
收到发现报文响应的设备根据响应中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其上联设备。
所述的向上联设备注册自己的用户上联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于接入网节点AP,则其直接向上联设备上报自己的业务控制接口所在的设备上联信息;
对于汇聚节点MP,若其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与上联信息为一一对应关联时,则仅上报上联信息;若其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与上联信息无法建立一一对应关联时,则将相应的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和上联信息一起注册到该MP的上联设备中。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
所述的用户上联信息包括:本端设备的业务控制接口管理的与上联设备相连的接口上的与用户有关的信息;
所述的用户下联信息包括:本端设备的业务控制接口管理的与下联设备相连的接口上的与用户有关的信息。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下联设备的注册的上联设备还存在与其连接的上一级上联设备时,,则在作为上联设备的本地设备上建立用户下联信息和下联设备的通信地址与用户上联信息和本设备的通信地址的关联关系,并将相应的用户上联信息与本地设备的通信地址一起上报给所述上一级上联设备。
所述的用户下联信息和下联设备的通信地址与用户上联信息和本设备的通信地址的关联关系是由网管预先设置,或者,静态配置,或者根据设备的链路策略动态关联。
所述的动态发现过程还包括:
当有新的下联设备加入时或下联设备的用户下联信息变更时,则本设备向上联设备上报发生变化的用户上联信息。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检测下联设备是否变更的处理,具体包括:
在下联设备发现上联设备且注册后,下联设备定时或周期向上联设备发送握手报文;当上联设备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未收到下联设备发来的握手报文,则确认下联设备未在线,且变更用户下联信息。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上联设备定时或周期向下联设备发握手报文,当下联设备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未收到上联设备发来的握手报文,则确认上联设备未在线。
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上联设备或下联设备向与其连接对端的下联设备或上联设备发送连接中断报文,将对端的设备与本端设备的连接断开。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下一代通信网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质量问题,清除了网络中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的最大障碍。
本发明的实现使得在接入网中能够根据业务动态进行带宽预留,有效利用带宽资源;同时,在接入网中还可以采用动态拓扑发现的处理方式,从而可以简化运营商的维护成本。
另外,本发明在接入网中实现有效的“门控”还可以减少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网络攻击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接入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应用的接入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的接入网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用户登录网络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用户登陆AS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中用户离开网络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中用户离开AS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在接入网的各个节点中设置相应的资源控制单元,用于在接入网中根据用户或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实现相应的资源控制管理,从而解决接入网提供动态带宽分配和基于业务的QoS(服务质量)保证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应用的包括接入网的网络系统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的网络系统包括:
AS(应用子系统-Application Subsystem):用于为通过接入网接入的用户提供相应的业务,不同的AS提供不同的业务;
SCS(业务控制子系统-Service Control subsystem):用于根据用户或业务的需要确定接入网的服务策略及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并下发给接入网系统,本发明中具体通过ESP下发给接入网系统;
ESP(边缘业务点-Edge Service Point):用于使得接入网接入核心网的接入设备,本发明中主要关注其配合接入网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
接入网的AP(Access Point,接入网节点)和MP(Multiplexer Point,汇聚节点):用于连接组成接入网系统,为接入网的组成节点,本发明主要解决各节点上的资源控制管理问题,实现接入网的服务质量保证;
Core(即IP核心网):通过接入网接入的用户通过IP核心网可以登录各个AS,获取不同的业务,以及开展其他通信业务,这一部分采用的具体技术本发明不关注。
在图2中实现服务质量保证,即实现接入网的资源控制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首先,由SCS将AS请求的业务QoS向从接入网到AS整个路径上的各个控制点下发;之后,由每个控制点根据该QoS参数带宽和保证QoS,从而实现从用户端到应用端或用户端到用户端的服务质量。
对于接入网而言,所述的QoS请求可以通过ESP的带内或带外通道下发到接入网内部,由接入网中的MP根据需求保证请求的QoS得以提供,并可以控制AP或级联的MP保证请求的QoS,从而可以保证业务在整个接入网中的服务质量。
为了实现整个接入网的服务质量,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QoS保证机制,将接入网的QoS要求分配为接入网中不同设备之间和内部的QoS要求,之后,协同各个设备之间的QoS保证机制以保证整个接入网的QoS。
为实现本发明,需要了解接入网系统中的各个节点设备之间的拓扑结构,接入网系统的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AP设备和MP设备。以DSL(数字用户线)接入网为例,所述的MP的工作方式包括:直接连AP、直接连MP以及同时连AP和MP,所述的AP则直接与用户连接。
在图3中,AP和MP之间可能采用DSL、PON(无源光网络)和Wimax(无线城域接入技术)等宽带接入技术,MP和MP、MP和ESP之间则根据组网情况可以采用ATM(异步传输模式)、Ethernet(以太网)、Wimax、PON等链路技术进行汇聚。
基于图3中给出的接入网系统的拓扑结构,且由于针对接入网的资源控制管理需要ESP设备的配合,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接入网系统支持QoS保证的系统架构,如图4所示,所述系统主要包括设置于接入网各个节点(AP及MP)及ESP中的资源控制单元,所述的资源控制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由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对流经各个节点的业务流进行控制,且各个资源控制单元之间提供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接口进行各种资源控制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的传递。
本发明中,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
业务控制模块,即SCP(业务控制点-Service Control Point):用于确定并在本地设备内或向相邻设备下发接入网资源控制过程中需要的资源使用参数和服务策略信息,在图2所示的系统中,SCS可以通过ESP的SCI(Service Control Interface,服务控制接口)进入接入网的SCP,ESP的SCP还通过SCI接口控制接入网的AP、MP设备中的SCP。
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即RCP(承载/资源控制点-Resource Carriercontrol Point):负责设备中的共享资源和预留资源的分配,保证预留资源不受共享资源的影响,以及共享资源能够被高效地使用。
流控制模块,即FCP(流控制点FloW control Point):为设备中的资源控制的具体执行模块,在设备内负责对SCI下发的服务策略进行流分类,并执行相应的控制策略,包括确定流的优先级、调度策略和实现“门控”功能,对于组播业务还需要完成proxy(代理)和组播报文的复制功能,等等。
资源预留执行模块,即REP(资源预留执行点-Reserved-resourceEnforced Point):资源预留执行点负责进行资源预留通道的参数信息的配置,以便于通过流控制模块可以将流按预留的策略发送到预留通道(channel)中,保证其得到预留的资源又不透支预留资源。
资源共享执行模块,即SEP(资源共享执行点-Shared-resourceEnforced Point):资源共享执行点负责进行资源共享通道的参数信息的配置,以便于通过流控制模块可以将流按优先级和调度策略发送到共享通道(channel)中,保证共享资源被有效地分享却不对预留资源有影响。
在图4所示的系统中,各个资源控制单元之间为实现信息的交互,还需要提供相互之间通信的接口,以交互接入网资源控制过程中需要的信息。设置于不同的节点设备中的资源控制单元其提供的接口也各不相同,下面将分别对不同情况下其包含的不同接口分别进行说明:
(1)当资源控制单元设置于AP中时,包括:
UI(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用户与接入网中的接入网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用户通过该接口接入到接入网的通道;
API(AP和MP之间的接口-AP Interface),接入网节点和汇聚节点之间的接口:用于连接接入网节点和汇聚节点,该API接口和用户使用的具体的接入技术有关,可以是DSL、PON、Wimax或WLAN(无线局域网)等接入技术。
(2)当资源控制单元设置于MP中时,包括API和MPI(MP和MP、MP和ESP之间的接口-MP interface),其中:
所述的MPI接口作为MP设备级联和MP上联到ESP的接口,可以是基于ATM、Ethernet、PON等技术的接口。
(3)当资源控制单元设置于ESP中时,则仅包括所述的MPI接口。
在图4所示的系统中,为实现整个接入网的资源控制管理,各个接入点设备需要获取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信息,以便于基于相应的通信地址信息在各个设备之间进行资源控制过程中需要的信息的交互。
因此,在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中还需要包括以下两个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以保证拓扑信息的获得,所述的两个模块具体为:
拓扑发现模块:用于动态发现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并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拓扑配置模块:用于静态将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配置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也就是说,相应的网络拓扑发现过程具体可以通过静态配置和动态发现两种方式实现,下面将分别对两种方式进行说明:
(1)静态配置,具体由拓扑配置模块完成:
可通过在AP、MP和ESP静态配置获得对方的通信地址,用户设备(以下简称用户)的配置信息也静态保存在设备内部或网管上,在设备启动后,AP、MP向上联设备注册自己的通信地址和用户信息;
(2)动态发现,具体由拓扑发现模块完成:
可通过在AP、MP上配置优先级或路径信息和通信地址,AP或MP通过向SCI发送上联设备的发现报文,找到优先级比自己高的设备作为自己的上联设备,并向该设备注册自己的用户信息和通信地址;
所述的动态发现为:在设备上配置优先级信息,并通过发现报文确定优先级比自己高的设备作为自己的上联设备,之后,向该设备注册自己的用户信息和通信地址;同时,当有新的下联设备加入时,将动态向该新加入的下联设备的上联设备上报该新加入设备的相关信息,即当设备新加入时,则该设备作为下联设备需要向其上联设备上报相关信息,实现新加入设备向上联设备的注册过程,所述相关信息包括用户信息和通信地址信息等;
具体的动态发现过程如下:
(1)接入网每个设备AP、MP和ESP都预先设置了的优先级或路径信,当从SCI收到的对接设备通过广播或多播方式发送的发现报文响应中的优先级比本设备高时,则所述的对接设备为本设备的上联设备;
具体为:设备向SCI主动发送的广播或多播发现报文,接收到发现报文的设备,根据自身的优先级信息发送发现报文响应;收到发现报文响应的设备根据响应中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其上联设备和下联设备,当所述优先级高于本地配置的优先级则发送响应的设备为本设备的上联设备,当优级低于本地配置的优先级时,相应的发送响应的设备为本设备的下联设备;
而且,当节点设备只有上联设备时,则该节点设备为AP,当节点设备只有下联设备时,该节点设备为ESP,否则,相应的节点设备为MP;
(2)在发现上联设备后,本设备向上联设备上报在本设备的SCI管理的与上联设备相关联的用户上联信息和本设备的通信地址;
发现上联设备的设备可以为AP或MP,其中:
当该设备为AP时,则AP直接向上联设备上报自己的SCI接口所在的设备上联信息,例如PVC、VLAN;
当该设备为MP,且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与上联信息无法建立一对一关联时,则MP需要将该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和上联信息一起注册到上联设备中,例如,多个AP的PVC通过MP的同一个VLAN与上联设备相连;
(3)相应的上联设备在收到下联设备上报的用户上联信息及下联设备的通信地址之后,上联设备需要对下联设备的用户上联信息进行转换为本设备内的用户下联信息,并找到对应的本设备的用户上联信息,如果本设备还存在上联设备,则需要再执行上述的步骤(2),继续将本设备接收到的下联设备的信息发送给相应的本设置的上联设备,同时,还需要在本设备中建立该用户下联信息和下联设备的通信地址与用户上联信息和本设备的通信地址的关联关系,即在本设备建立入链路信息和出链路信息的关联关系,相应的关联关系具体可以由网管预先设置,或者,静态配置,也可以根据设备的链路策略动态关联;
其中,所述的用户上联信息是指:本设备的SCI管理的与上联设备相连的接口上的用户的物理端口、逻辑链路号(VLAN、PVC)等与用户有关的其他信息;所述的用户下联信息是指:本设备的SCI管理的与下联设备相连的接口上的用户的物理端口、逻辑链路号(VLAN、PVC)等与用户有关的其他信息;
(4)当有新的下联设备加入或下联设备的用户信息有变更(增加或减少)时,本设备动态及时向上联设备上报变化后的用户上联信息,即变更用户信息的上报变更后的用户上联信息,有新设备加入时,则上报该新设备的用户上联信息;
为了能够检测到下联设备是否变更,还需要在下联设备发现上联设备且注册后,由下联设备会定时或周期向上联设备发keep alive(握手)的报文,当上联设备在预定时间段未收到所述报文,则向对方发送connect down(连接中断)报文以通知对方本设备的状态变化;
此外,上联设备还定时或周期向下联设备发keep alive的报文,如果下联设备在预定的一段时间未收到上联设备发来的keep alive报文,则会向对方发送connect down报文以通知对方本设备的状态变化;
本发明中,对于上联设备或下联设备还可以向与其连接对端的下联设备或上联设备发送连接中断报文,将对端的设备与本端设备的连接断开;
对于发送keep alive的报文的设备可以要求对方设备返回响应或延迟响应,也可以选择不要求对方设置返回响应。
对于新加入的下联设备,则需要其主动向发送广播或多播发现报文,以确定其对应的上联设备,并向其注册;
所述的下联设备的用户包含直接接入到设备的用户和通过多级汇聚设备汇聚上来的用户,即对于作为下联设备的直接或间接接入到设备的用户加入或用户信息更新时,则需要逐级上报给相应的上联设备。
通过静态配置或动态发现获取接入网的拓扑信息后,整个接入网中的各个设备都可以获取自己的上联和下级设备,及其通信地址和用户信息。
下面将再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接入网资源控制处理过程进行说明,具体为结合不同的处理过程分别进行说明。
(一)用户(即用户设备)登陆网络处理过程
如图5所示,用户登录网络过程中的资源控制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51:用户接入ESP;
用户依照UE-AP-MP-ESP的路径接入到ESP,ESP终结用户的二层信息对其进行认证、分配IP地址和确定该用户能够使用的最大资源。
步骤52:在用户认证通过后,ESP中的SCP确定用户可以使用的最大资源和服务策略信息;
具体为:用户通过二层认证后,ESP获得用户的IP地址和分配给其可以使用的最大资源以及服务策略信息,还通过SCP将用户IP地址、O-LID(外部的链路标识号)、服务策略和用户可以使用的最大资源进行绑定;
所述的O-LID的获得方式为:在开户时需要为该用户初始化一个基本带宽并创建用户的全局唯一的O-LID,以便于保证用户在最开始时能够正常访问网络,所述标识包含了该链路在ESP的端口号、VCI(虚连接标识)、VLAN(虚拟局域网)、PVC(永久虚连接)索引等物理位置信息或其他逻辑链路号,所述标识作为ESP可识别的链路层的用户标识号。
步骤53:ESP中的SCP将所述的服务策略信息下发给FCP,所述的可以使用的最大资源信息下发给RCP;
其中,所述的SCP具体为根据绑定后的信息将该用户可以使用的最大资源信息通知RCP;
步骤54:RCP根据O-LID为该用户分配物理通道(Physical Channel)的资源,并通知ESP中的SEP进行参数配置处理;
具体为RCP将分配的物理通道的全部资源分配给ESP内的共享通道(Shared Channel),还为共享通道分配相应的通道号为I-SCID(内部-共享通道标识);
这样,在SEP上可以使用该用户的全部物理通道资源,而在REP上则该用户暂无资源可用,即不为该用户分配预留资源;
步骤55:SCP根据用户的服务策略和I-SCID通知FCP初始化相应的流分类策略;
其中,I-SCID是由RCP分配的,当RCP分配成功共享通道后回通知SCP共享通道分配成功和实际的I-SCID值;在此基础上,SCP通知根据相应的服务策略和I-SCID设置FCP;
经过上述处理过程,完成了ESP初始化处理过程,即完成了在ESP中资源控制处理。
步骤56:在ESP初始化用户成功后,ESP的SCP通过SCI接口通知MP的SCP根据ESP的QoS初始化结果(如分配的共享通道及相应的流控制参数信息等)初始化MP-ESP段的RCP和FCP,从而将用户的流量都映射到所述的共享通道上,并分配I-SCID,此处I-SCID与步骤54、55中的I-SCID是同一个ID(标识),用于关联已创建的共享通道和使用该通道的服务策略。
步骤57:在MP-ESP通道初始化成功后,MP的SCP启动MP-MP通道初始化过程,然后,通过SCI接口逐级通知MP进行如步骤52至步骤56的初始化处理,直至到达AP为止。
步骤58:AP在通道初始化成功后,向MP返回“通道初始化成功”,且将逐级将“通道初始化成功”消息返回给ESP;
步骤59:当ESP的SCP收到MP的“通道初始化成功”时,向SCS注册该用户的IP地址、服务策略和可使用的最大资源;
至此,用户在整个接入网的通道初始化过程便完成了。
之后,接入网按尽力而为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设备可采用DS的QOS技术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而无需SCP参与。其中,FCP根据流分类策略对用户的数据流进行Remark(注释)、分配优先级、丢弃等处理;SEP根据用户可使用的最大资源对用户的数据流进行带宽控制,在端口拥塞时,根据优先级调度策略转发或丢弃用户或不同用户的数据报文,保证用户或用户间可以有效共享网络资源。
(二)用户登陆AS的处理过程
如图6所示,用户登录AS的资源控制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61:用户接入AS,并向SCS申请资源;
用户按UE-AP-MP-ESP-CORE-AS路径接入到AS,在业务级认证通过且用户选择了相应的业务后,AS为该用户向SCS申请创建预留通道;
步骤62:SCS为该请求分配一个全局唯一的RQI(Reserve QuestIndex,连接号),并对该请求进行检查处理,如果均检查通过后,连同连接号通知ESP的SCP启动资源预留过程;
所述的检查处理具体为:检查该用户是否注册、是否有资源可供预留、服务策略是否允许其使用该业务;
所述的资源预留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63:ESP的SCP确认资源预留请求有效后,通知RCP对该资源预留请求进行检查,具体为检查用户是否有资源可供预留、ESP是否有资源可供预留、用户的服务策略是否允许其预留该资源,如果检查通过,则由SCI接口将资源预留请求通知MP的SCP。
步骤64:MP的SCP确认资源预留请求有效后,则也将通知RCP进行上述检查,如果检查通过,由SCI接口将资源预留请求通知下级MP或AP的SCP,直到AP,且在各MP和AP均采用相应的处理。
步骤65:当AP的SCP检查通过后,AP上的SCP通知RCP重新设置SEP,并控制REP进行资源预留处理;
具体为:减少共享资源分配给预留通道使用,控制REP创建一个预留通道(Reserved Channel),同时初始化所述预留通道的QoS参数(如单向或双向等参数)和分配该预留通道的I-RCID(内部的预留通道标识号);
步骤66:在RCP设置成功后,通知FCP根据资源预留请求的服务策略建立用户和AS的管道,并将所述的用户与AS之间的管道通过I-RCID映射到REP创建的预留通道中;
步骤67:在AP上完成上述设置后,AP的SCP将建立RQI和O-LID、I-RCID的绑定关系,并再通过SCI接口向MP返回AP资源预留成功消息;
步骤68:MP的SCP收到AP发来的AP资源预留成功消息,MP的RCP将根据AP或下级的MP的资源预留处理结果(如具体预留的资源信息)设置与该AP或下级的MP相联的SEP,即减少SEP的共享资源,并控制REP根据AP返回的RQI和O-LID、预留通道参数的绑定关系创建相应的预留通道和并分配本MP内的I-RCID信息;
步骤69:在MP中的RCP设置成功后,MP中的SCP还将通知FCP根据资源预留请求的服务策略建立用户和AS的管道,并将所述的管道通过I-RCID映射到MP中的由REP创建的预留通道中,这样AP和MP之间的预留通道也创建成功。
步骤610:MP的SCP在“AP-MP”之间的预留通道创建成功后,启动“MP-MP或ESP”之间的“预留通道创建过程”,具体的创建过程与步骤68和步骤69描述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步骤611:ESP在“MP-ESP”预留通道创建成功后,向SCS返回“接入网预留通道创建成功”,SCS在ESP和AS间的预留通道创建后,向AS返回“预留通道创建”,即由用户到AS之间的管道在接入网区段的资源预留处理过程完成;
此后,AS还可以通过向SCS请求“预留通道变更”对预留通道的参数进行修改更新操作。
步骤612:AS在确定预留通道创建成功后,启动和用户的会话的建立。在所述的预留通道中会承载该AS的多个会话,因此,从安全方面考虑,需要对AS和用户之间的会话进行“门控”。
为了提供“门控”功能,AS需要带上预留通道的RQI向SCS请求“创建门控请求”,SCS检查RQI是否已经存在,如果检查通过(即已经存在),则向ESP发送“创建门控请求”,所述的门控只在ESP上实现即可。
在会话建立处理过程中:当ESP的SCP确认所述“创建门控请求”有效时,则通知FCP更新流分类策略,对AS和用户进行的所有会话进行“门控”管理,即对流经的会话的流量进行门限控制;此后,向SCS返回“会话创建成功”,SCS确认“创建门控成功”有效后,向AS返回“创建门控成功”。此后,AS在和用户之间会话发现变化,可以向SCS请求“门控变更”,修改FCP的“门控”策略,如果取消“门控”,调整“门控”的门限值,等等。
(三)用户离开AS的处理过程
如图7所示,用户离开AS的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71:当AS断开和用户的连接时,AS向SCS请求“预留通道删除”,SCS中的RQI对应的连接有效,则通知ESP“预留通道删除”。
步骤72:ESP的SCP确认“预留通道删除”请求有效时,通知FCP删除该连接对应的流分类策略和“门控”信息,通知RCP删除预留通道;
步骤73:RCP通知REP删除预留的通道及其相应的资源,然后将REP释放的资源分配给SEP;SCP确认FCP和RCP资源释放完,由SCI接口通知MP释放该预留通道;
步骤74:MP的SCP按上述步骤72和73,删除FCP该连接对应的流分类策略和“门控”信息,分别释放MP-ESP的REP和MP-MP或AP的REP资源到对应的SEP中,然后通知AP释放预留通道的资源。
步骤75:AP的SCP按上述的步骤72和73,删除FCP该连接对应的流分类策略和“门控”信息,分别释放AP-MP的REP资源到对应的SEP中;
步骤76:AP向MP返回“预留通道释放成功”,MP也向ESP返回“预留通道释放成功”,ESP则向SCS返回“预留通道释放成功”,SCS通知AS“预留通道释放成功”。
(四)用户离开网络的处理过程
如图8所示,用户离开网络的处理过程包括:
步骤81:ESP的SCP确认离开网络后,SCP先通知FCP删除该用户对应的流分类策略以及“门控”信息,再通知RCP释放该用户在SEP和REP占用的资源;如果FCP和RCP资源释放完后,那么SCP由SCI接口通知MP的SCP释放用户相应的资源;
步骤82:MP的SCP确认用户离开网络后,SCP按上述流程释放FCP和RCP的资源,通知AP的SCP释放用户相应的资源;
步骤83:AP的SCP释放FCP和RCP资源成功后,向MP返回“删除用户资源成功”,MP向ESP返回“删除用户资源成功”,ESP收到“删除用户资源成功”后向SCS注销该用户的信息;
步骤84:SCS检查该用户是否有预留资源没有释放,通知CORE将这些资源都释放,再通知AS该用户的预留资源已经释放不要再为其提供业务。
(五)多播业务的处理过程
多播业务{即点(源)到多点业务}和单播业务(即点到点业务)的区别是多播业务需要进行报文复制,多播业务在ESP创建“预留通道”时需要判断自己是否存在多个用户加入到同一个多播组,如果是,那么只需要创建从用户到ESP的预留通道,无需创建从多播源到ESP的预留通道,而是共享第一个用户加入多播组时创建的预留通道,同时需要设置FCP完成从多播源到ESP预留通道的数据复制到ESP到用户的预留通道。对于接入网节点的SCP也需要做上述的处理。多播业务也需要登陆AS请求“创建预留通道”和“创建门控”,只有打开门控后,用户才能访问组播业务。
其中ESP上的SCP需要识别是多播通道创建请求,在创建预留通道的过程中还需为每个多播组创建一个计数器,每当有一个用户加入到该多播组时该计数器计数值加1,当计数加1时还通知FCP添加一条特殊的流分类策略为加入到该多播组的连接进行报文复制,以复制到I-RCID对应的预留通道内;每减少一个用户该计数器计数值减1,当计数值为0时通知FCP删除该特殊的流分类策略,成功后SCP删除该多播组的计数器。
为了使得每个多播组的用户共享从多播源到ESP的预留通道,ESP当为多播业务创建预留通道时为每个多播组创建所述计数器,通知和其直接相连的接入网节点为加入到多播组的用户创建预留通道;同时还通知和其直接相连的接入网节点为加入到多播组的用户创建预留通道;
为了使其他接入网节点共享从多播源到本节点的预留通道,也需要为该多播组的预留通道创建一个同样功能的计数器,通知和其直接相连的接入网节点为加入到多播组的用户创建预留通道,直至与用户直接连接的接入网节点,即AP为止。
AP需要通过预留通道创建的流程创建预留通道及设置流控制模块,并返回成功和参数;与AP直接连接的接入网节点根据返回的参数,创建该节点到AP的预留通道,同时检查和上行的与其连接的接入网节点或ESP的预留通道是否创建:如果未创建,则创建预留通道,否则,共享已经创建的预留通道而无需创建新的预留通道,之后,再设置流控制模块,将通过从上一级接入网节点与本节点的通道发来的报文复制到本节点中所有加入到该多播组的由该节点到AP的通道中、返回成功和预留通道参数;
ESP也执行上述接入网节点的处理过程,然后向SCS返回预留通道创建成功和相应的参数,此后由SCS创建多播源到ESP的预留通道。
综上所述,本发明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质量问题,清除了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的最大障碍。本发明的实现使得在接入网中能够根据业务动态进行带宽预留,有效利用带宽资源;同时,在接入网中还可以采用动态拓扑发现的处理方式,从而可以简化运营商的维护成本。而且,在接入网中实现有效的“门控”还可以有效减少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网络攻击的可能,提高了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4)

1、一种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接入网中的各个节点设备上的资源控制单元,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由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对流经各个节点的业务流进行控制,且各个资源控制单元之间提供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接口进行信息的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还设置于与接入网连接的边缘业务节点设备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包括:
业务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系统下发的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并将所述服务策略信息下发流控制模块,将所述的资源使用参数信息下发给承载资源控制模块;
承载资源控制模块:用于进行预留资源和共享资源的调度分配,并将分配结果通知资源预留处理模块和资源共享处理模块;
资源预留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发来的预留资源分配结果进行资源预留及参数配置,并提供给流控制模块应用;
资源共享执行模块:用于根据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发来的共享资源分配结果进行共享资源的参数的配置,并提供给流控制模块应用;
流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控制模块下发的服务策略信息进行流分类,并根据资源预留执行模块和资源共享执行模块配置的参数信息进行传送的业务的调度和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接入网中的接入网节点设备中的资源控制单元还包括: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接口和与接入网中的汇聚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
设置于汇聚节点设备中的资源控制单元还包括:与接入网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与汇聚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或/和与边缘业务节点设备之间的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资源控制单元还包括:
拓扑发现模块:用于动态发现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并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或者,
拓扑配置模块:用于静态将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配置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6、一种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边缘业务节点ESP设备确定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并在ESP设备上进行资源控制处理;
B、ESP设备根据所述信息确定业务流经的路径上的接入网节点设备,并将所述信息下发给所述接入网节点设备;
C、所述的接入网节点设备根据所述服务策略和资源使用参数信息进行接入网资源控制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登录网络后,所述的步骤A包括:
A1、ESP设备从业务控制子系统为该用户获取相应的服务策略及其可使用的最大资源参数信息;
A2、ESP中的业务控制模块将所述的服务策略下发给流控制模块,并将所述的可使用的最大资源参数信息下发给承载资源控制模块;
A3、根据所述的服务策略和可使用的最大资源参数信息初始化相应的流控制模块和共享资源执行模块,分配共享通道标识,并将初始化结果和通知与ESP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1还包括:
在ESP设备上通过业务控制模块将登录用户的IP地址、链路标识、服务策略和可使用的最大资源信息进行绑定。
9、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包括:
与ESP相连的接入网节点设备中的业务控制模块根据ESP的初始化结果进行本节点设备的初始化,并根据ESP创建的共享通道标识将用户的流映射到相应的共享通道上,依次对各接入网节点进行处理,直到对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的处理完成时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ESP的初始化结果包括:
服务策略、用户的链路标识和/或共享通道参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根据ESP创建的共享通道标识将用户的流映射到相应的共享通道具体包括:
接入网节点设备中的业务控制模块根据ESP的用户链路标识和共享通道参数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创建共享通道及其共享通道标识;
业务控制模块根据ESP的服务策略和承载资源控制模块返回的共享通道标识和参数设置流控制模块的流控制策略,将用户相应的流映射到共享通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的共享通道初始化成功后,依次向ESP返回通道初始化成功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D、ESP的业务控制模块确定用户离开网络;
E、通知流控制模块删除该用户的流控制信息,并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释放用户占用的共享资源和预留资源;
F、当流控制模块和承载资源控制模块的删除用户资源的处理完成后,通知下级节点设备执行步骤E,直到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执行所述步骤E时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F还包括:
当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完成步骤E所述的处理后,依次向ESP返回删除用户资源成功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登录应用子系统AS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G、ESP的业务控制模块接收业务控制子系统的资源预留请求,并依次将所述的资源预留请求传送到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
H、设备中的业务控制模块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为该用户分配预留资源创建预留通道,并为其分配内部的预留通道标识信息,而且,还根据资源预留请求的服务策略设置流控制模块,将符合该服务策略的业务流转发到创建的预留通道中;
K、向与其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或ESP发送通知消息,并由相应的节点设备或ESP执行步骤H进行预留通道创建,直到ESP执行所述步骤H时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K还包括:
当ESP完成预留通道创建后,向业务控制子系统发送接入网预留通道创建成功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业务控制子系统启动会话建立过程中,在发送给ESP的会话请求携带创建门控请求消息,并由ESP的业务控制模块通知流控制模块对该用户的会话进行门控管理。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户离开AS时,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M、ESP接收到业务控制子系统发来的预留通道删除消息,并由业务控制模块通知流控制模块删除该用户的流控制信息,通知承载资源控制模块删除预留通道;
N、ESP完成预留通道删除操作后,依次通知接入网节点设备进行预留通道删除操作,直到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N还包括:
当与用户连接的接入网节点设备完成预留通道删除操作后,依次向ESP及业务控制子系统返回预留通道释放成功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开展多播业务时,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P、在ESP的业务控制模块创建多播通道时,为每个多播组创建一个计数器,当每个用户加入到该多播组时该计数器值加1,当每个用户离开该多播组时计数器值减1,当计数器值为0时,删除多播通道,当每个用户加入到该多播组时,通知流控制模块添加一条特殊的流分类策略为加入到该多播组的连接进行报文复制,复制到内部通道标识对应的通道内。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SP为多播用户创建预留通道之前,所述的步骤P还包括:
检查如果多播组内的用户到ESP的多播预留通道的各个接入网节点间不可共享预留通道,那么共享从多播源到ESP的预留通道,创建用户到ESP的预留通道,并设置流控制模块完成从多播源到ESP的预留通道的数据复制到ESP到用户的预留通道;
否则,ESP不为该用户创建预留通道而是共享已有的ESP到接入网节点的预留通道,同时,通过和其直接相连接入网节点的接口通知其进行共享已有的ESP到接入网节点的预留通道,直至到AP为止。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P还包括:
还在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到ESP之间的接入网节点上设置所述计数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P还包括为多播业务创建预留通道的过程,具体包括:
与ESP连接的接入网节点通知与其连接的下一级接入网节点为加入到多播组中的用户终端创建预留通道,依次向下通知,直到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且所述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创建相应的预留通道并设置流控制模块后返回预留通道创建成功和参数信息;
与用户终端直连的接入网节点的上一级接入网节点根据返回的参数创建与下一级接入网节点的预留通道,并判断自身与上一级接入网节点或ESP之间的预留通道是否建立,如果是,则直接设置流控制模块,否则,创建相应的预留通道后再设置流控制模块。
24、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动态发现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并作为拓扑信息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和/或,
静态将相邻设备的通信地址及设备信息作为拓扑信息配置并保存于本地设备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态发现过程包括:
在设备上配置优先级信息,并通过发现报文确定优先级比自己高的设备作为自己的上联设备,并向该设备注册自己的用户上联信息和通信地址,本设置将接收的用户上联信息转换为对应的用户下联信息并保存。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发现报文确定优先级比自己高的设备的过程包括:
设备接收对接设备通过广播或多播方式发送的发现报文,并根据自身配置的优先信息级发送发现报文响应;
收到发现报文响应的设备根据响应中的优先级信息确定其上联设备。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向上联设备注册自己的用户上联信息的过程包括:
对于接入网节点AP,则其直接向上联设备上报自己的业务控制接口所在的设备上联信息;
对于汇聚节点MP,若其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与上联信息为一一对应关联时,则仅上报上联信息;若其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与上联信息无法建立一一对应关联时,则将相应的下联设备的下联信息和上联信息一起注册到该MP的上联设备中。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用户上联信息包括:本端设备的业务控制接口管理的与上联设备相连的接口上的与用户有关的信息;
所述的用户下联信息包括:本端设备的业务控制接口管理的与下联设备相连的接口上的与用户有关的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下联设备的注册的上联设备还存在与其连接的上一级上联设备时,,则在作为上联设备的本地设备上建立用户下联信息和下联设备的通信地址与用户上联信息和本设备的通信地址的关联关系,并将相应的用户上联信息与本地设备的通信地址一起上报给所述上一级上联设备。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下联信息和下联设备的通信地址与用户上联信息和本设备的通信地址的关联关系是由网管预先设置,或者,静态配置,或者根据设备的链路策略动态关联。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态发现过程还包括:
当有新的下联设备加入时或下联设备的用户下联信息变更时,则本设备向上联设备上报发生变化的用户上联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检测下联设备是否变更的处理,具体包括:
在下联设备发现上联设备且注册后,下联设备定时或周期向上联设备发送握手报文;当上联设备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未收到下联设备发来的握手报文,则确认下联设备未在线,且变更用户下联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上联设备定时或周期向下联设备发握手报文,当下联设备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未收到上联设备发来的握手报文,则确认上联设备未在线。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实现接入网资源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上联设备或下联设备向与其连接对端的下联设备或上联设备发送连接中断报文,将对端的设备与本端设备的连接断开。
CN2006100022241A 2005-09-26 2006-01-24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1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022241A CN1941740B (zh) 2005-09-26 2006-01-24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PCT/CN2006/002513 WO2007033612A1 (fr) 2005-09-26 2006-09-25 Systeme et procede de commande de ressource du reseau d'acces
EP06791102.4A EP1933500B2 (en) 2005-09-26 2006-09-25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resource controlling of the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105022.5 2005-09-26
CN200510105022 2005-09-26
CN2006100022241A CN1941740B (zh) 2005-09-26 2006-01-24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1740A true CN1941740A (zh) 2007-04-04
CN1941740B CN1941740B (zh) 2010-09-15

Family

ID=3788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222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1740B (zh) 2005-09-26 2006-01-24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933500B2 (zh)
CN (1) CN1941740B (zh)
WO (1) WO200703361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54828A1 (fr) * 2007-06-19 2008-12-24 Zte Corporation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s ressources d'un réseau métropolitain, admission des ressources d'accès et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CN101286946B (zh) * 2008-05-30 2010-08-1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fdm系统的服务流接入控制和带宽分配方法
CN111435922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北京邦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共享方法
CN111541625A (zh) * 2020-04-08 2020-08-14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应用于不同安全需求的通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5526B (zh) * 2017-02-23 2019-09-0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可扩展的可见光通信接入网体系结构生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44343D1 (de) * 2001-01-16 2011-05-12 Netsocket Inc Netzwerkbetriebsmittelmanager in einem mobil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CN1175601C (zh) * 2001-09-17 2004-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网中用户面传输网络层服务质量区分的方法
US20030074443A1 (en) * 2001-10-15 2003-04-17 Makonnen Melaku Last mile quality of service broker (LMQB) for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GB2393612B (en) * 2002-09-27 2006-01-18 Motorola Inc A resource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a method of resource management thereof
US7623530B2 (en) * 2003-11-20 2009-11-24 Nokia Corporation Indication of service flow termination by network control to policy decision functio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54828A1 (fr) * 2007-06-19 2008-12-24 Zte Corporation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s ressources d'un réseau métropolitain, admission des ressources d'accès et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US8223635B2 (en) 2007-06-19 2012-07-17 Zte Corporatio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resourc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ccess resource admission and control device
CN101286946B (zh) * 2008-05-30 2010-08-11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fdm系统的服务流接入控制和带宽分配方法
CN111435922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北京邦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共享方法
CN111541625A (zh) * 2020-04-08 2020-08-14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应用于不同安全需求的通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33500B2 (en) 2016-09-14
CN1941740B (zh) 2010-09-15
EP1933500A4 (en) 2010-09-08
EP1933500B1 (en) 2013-01-09
EP1933500A1 (en) 2008-06-18
WO2007033612A1 (fr) 200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1534C (zh) 应用影响策略
CN1193565C (zh) 在3g网络中的rsvp处理
CN1747467A (zh)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CN1832447A (zh) 下一代网络中实现用户请求模式资源预留的方法
CN1518278A (zh) 网络通信中实现资源分配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511279A (zh) 数据网络中路由器之间每类资源的基于策略的同步
CN1240200C (zh) 用于为多媒体会话中提供的业务协调计费的方法和设备
CN1618071A (zh) 基于时间预约的服务质量设置
CN101061672A (zh) 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基站控制装置和无线局域网基站装置
CN1488215A (zh) 包括可编程接入装置具有分布式业务控制的网络接入系统
CN1547710A (zh) 分布式网络接入系统的消息、控制和报告接口
CN1488101A (zh) 分布式网络接入系统的外部处理器
CN1592898A (zh) 一种为数据通信设备预编译配置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701319A (zh) 数据网中基于边缘的按流的QoS接纳控制
CN101047607A (zh) 实现组播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CN1941740A (zh) 接入网资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499760A (zh) 多媒体广播与组播业务在Iu接口的信令承载连接方法
CN100344134C (zh) 通信业务控制交换设备
CN1926828A (zh) 分组通信网络和分组通信方法
CN1321380A (zh) 支持分组数据和ip语音/多媒体业务的即插即用的无线结构
CN1372740A (zh) Tcp/ip以分组为中心的无线传输系统结构
CN1890921A (zh) 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业务管理方法
CN1503537A (zh) 服务控制网络系统
CN1665238A (zh) 下一代网络的组网系统
CN1805390A (zh) 微波接入全球互通系统接入网及接入核心网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