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3366A - 使用时分双工方案和频分双工方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使用时分双工方案和频分双工方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3366A
CN1933366A CNA2006101538411A CN200610153841A CN1933366A CN 1933366 A CN1933366 A CN 1933366A CN A2006101538411 A CNA2006101538411 A CN A2006101538411A CN 200610153841 A CN200610153841 A CN 200610153841A CN 1933366 A CN1933366 A CN 1933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ata
transmission delay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38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映秀
尹相普
朴乘莹
朴大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3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3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5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hybrid frequency-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4/00Combined time-division and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7Scheduling of signalling, e.g. occurrenc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基站,在下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息。终端,在上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或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的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息。

Description

使用时分双工方案和频分双工方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双向通信,尤其涉及一种使用频分双工(FDD)方案和时分双工(TDD)方案的混合通信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第三代通信系统可使用用于双向通信的FDD和TDD方案。FDD方案适合向在蜂窝环境中以高速移动的用户提供语音服务,而现有的第二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暂定标准-95(IS-95)使用FDD方案。大部分第三代系统使用FDD方案。TDD方案适合在固定或低速的游牧式/无线LAN环境中提供面向数据的服务。
在TDD方案中,无法设计出在扩大小区和提高帧的传输效率的同时,减小传输延迟的系统。为此,TDD方案不适合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提供语音服务。此外,长度较长的TDD帧有利于提高传输效率。每一TDD帧应总是包括诸如保护时间的开销(例如,Tx/Rx转换时隙(TTG)或Rx/Tx转换时隙(RTG))和同步信号。保护时间是主要取决于小区大小来确定的值,并要求特定的大小。为了通过减小所述开销的比率来提高设计效率,有必要增加帧的长度。在基于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中,为了提高考虑MAC开销的效率,管理基于物理传输线的连接方法的控制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要求长的帧长。
然而,在TDD方案中,为了减小传输延迟和解决高速移动,帧长应该较小。就是说,为了提供低延迟约束服务,TDD帧的大小应很小。如果终端移动,则其信道特性经受改变。为了根据时变的信道特性确定最佳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级别和功率,有必要经常地交换各种控制信号。为此,帧长应该较短。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满足如下条件:
-提供移动和游牧式通信环境,例如,向在蜂窝环境中高速移动的用户提供高速通信服务,并在诸如步行环境的固定或低速的游牧式环境中提供高速通信服务。
-同时提供包括语音服务的各种多媒体服务。
为了满足上述条件,需要具有FDD和TDD方案优点的帧结构和通信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增加帧长提高传输效率的同时,能够减少传输延迟并能有效地解决高速移动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TDD和FDD方案两者优点的混合通信方法和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包括:在下行链路周期由基站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息,和在上行链路周期由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或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的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息。
根据本发明,提供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基站,具有:发送器,在下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信息;和接收器,在上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或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的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息。
根据本发明,提供在通信系统中的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包括终端,具有:接收器,在下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息;和发送器,在上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或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的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向基站发送上行链路信息。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HDD帧/时间间隙结构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结构的示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终端的结构的示图;和
图4和图5是分别示出当使用典型的TDD的帧结构时,开销的比率与保护时间和帧长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清楚和简明,将省略对这里包括的已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具有FDD和TDD方案两者优点的混合双工(HDD)通信方法和系统。此外,当在HDD方案中使用TDD带时,本发明提供能够解决发生在典型HDD方案中的问题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HDD帧/时间间隙结构。
参照图1,HDD方案使用两个频带102和104发送/接收信号。第一频带102是用于通过分割的时隙110a和110b(以下,110)发送/接收信号的TDD带,第二频带104是诸如FDD上行链路(FDD UL)的用于终端的发送和基站的接收的FDD UL带。使用第一频带102通过TDD下行链路(TDD DL)和TDD UL进行的发送/接收与在传统TDD通信中发生的情况相同,使用第一频带102和第二频带104通过TDD DL和FDD UL进行的发送/接收类似于传统FDD通信。因此,HDD方案提供使用TDD方案和FDD方案两者的通信方案。
同时,将用户信号和控制信号分为要求低传输延迟的第一组和不要求如此低的传输延迟的第二组。将一帧120的长度设置的尽量长以减小由于各种开销引起的损失和提高效率。在TDD带102和FDD UL带104中,一帧120包括几个时隙110;在TDD带102中,一个帧120包括:相应于TDD DL周期106的TDD DL帧和相应于TDD UL周期108的TDD UL帧。通过保护时间区分TDD DL帧和TDD UL帧,所述保护时间例如,Tx/Rx转换时隙(TTG)122或Rx/Tx转换时隙(RTG)124。具体地讲,在TDD DL周期106的每个时隙110包括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的最小控制时隙112和114。在TDD DL周期106发送的控制信号用于根据混合自动请求重传(HARQ)、自动请求重传(ARQ)和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时隙为单位转换发送包的格式或调制和解码(MCS)级别。
以时隙为单位来设计要求比根据通信环境设置的传输延迟阀值迟低的传输延迟的信号,并通过TDD DL和FDD UL发送/接收所述信号。通过相应的FDD UL时隙或TDD DL时隙发送在TDD DL时隙或FDD UL时隙发送的信号的反馈。因为时隙的长度比帧长短很多,所以在TDD DL周期106可简单地满足延迟条件。相反,通过第一频带102的TDD DL和TDD UL发送/接收不被低的传输延迟约束影响的信号,以提高传输率和效率。
现在将使用特定数值详细描述帧120的结构。
假定帧长是Tframe=10ms,时隙长Tslot=0.4ms,则一帧120中存在25个时隙110。指示从TDD DL周期106到TDD UL周期108的转换发生传输的时间的TTG 122是TTG=0.12ms,以及指示从TDD UL周期108到下一TDD DL周期(未示出)的转换发生传输的时间的RTG 124是RTG=0.04ms。如果包括同步/前导信号、各种系统信息、映射信息(例如,MAP信息)和控制信息的TDD DL开销116的长度是1.04ms,包括各种UL控制信息的TDD UL开销118的长度是0.4ms,则一帧120需要1.6ms的开销。因此,在一帧120中,19个TDD时隙(=8.4ms)可用于通过DL/UL发送/接收用户信号。同样地,即使在FDD UL带104,一帧120包括25个时隙。
包括在TDD DL开销116中的MAP信息代表包括TDD DL、TDD UL和FDD UL的完整帧120的MAP信息。此外,每个TDD DL时隙110a发送基于时隙的控制信号连同用户信号,并通过时隙的短周期同FDD UL时隙110b交换信号。
在上行链路,根据反馈延迟条件通过TDD UL或FDD UL发送用户信号和控制信号。将首先描述FDD UL传输。
以时隙为单位通过FDD UL带104的每个时隙110b发送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UL用户信号。在一帧的期满之前通过TDD DL周期106的下一时隙110a接收具有诸如确认(ACK)/非确认(NACK)的这种信号的反馈信号。因为快速反馈可行,所以FDD UL带104携带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信号,即,诸如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包和视频会议信号的实时服务信号。然而,当应通过FDD UL发送的用户信号的数量很小,并存在没有使用的剩余FDDUL资源(频率/时间/编码)时,可通过FDD UL发送未被低的传输延迟约束影响的用户信号。
相似地,通过每个FDD UL带104的每个最小控制时隙112发送应响应于DL用户信号快速反馈的各种UL控制信号(即,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信号、功率控制信号、MCS级别信号和信道/用户信息)。
接着,将描述TDD UL发送。
在TDD UL周期108发送具有能够以帧为单位缓慢接收的反馈信号的用户信号(即,不被低的传输延迟约束影响的用户信号)。非实时服务信号或流服务信号对应着于所述用户信号。在下一帧的TDD DL周期接收用于通过TDDUL发送的UL用户信号的诸如ACK/NACK的反馈信号。在TDD UL周期108通过TDD UL开销118发送各种用于允许以帧为单位的慢反馈(以下,基于帧的慢反馈)的用户信号的诸如CQI信号的控制信号。
允许通过TDD UL和FDD UL中的任意一个发送诸如探测(sounding)信号和测距(ranging)信号的其它UL系统信号,但是可以帧为单位缓慢地发送这些信号。因此,通过TDD UL发送这些信号是有利的。探测信号像导频信号一样用于功率测量和信道估计。测距信号,即,没有比特传输情况下的全1或全0信号用于同步。如果通过TDD UL发送探测信号,则基站可使用TDD的信道互反性估计传输信道,并为TDD DL发送使用估计的信道特性。
在DL中,根据反馈延迟条件,以帧或时隙为单位发送用户信号和控制信号。现在将描述以帧为单位的发送(以下,基于帧的发送)。
在TDD DL周期106发送基于帧的慢反馈的用户信号,并通过在下一帧的TDD UL周期108的TDD UL开销118接收它的反馈信号。以帧为单位通过TDD DL周期106的TDD DL开销116来携带诸如系统信息和MAP信息的TDD带和FDD UL带的控制信息,以及各种用于TDD DL信号的反馈控制信号。
接着,将描述以时隙为单位的发送(以下,基于时隙的发送)。
以时隙为单位通过TDD DL周期106的每个时隙110a发送要求低传输延迟的用户信号,并在一帧期满之前,通过FDD UL带104的最小控制时隙112接收用于用户信号的诸如ACK/NACK的反馈信号。以时隙为单位通过TDDDL周期106的每个最小控制时隙114携带只对分配的时隙有效的MAP信息和各种用于要求基于时隙的快速反馈的用户信号的控制信号,例如,ACK/NACK信号、CQI信号、功率控制信号、MCS等级信号和信道/用户信号。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基站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2,发送器210控制DL发送,其包括:模式选择器214、基于帧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生成器216、基于时隙的MACPDU生成器218、TDD DL信号发送器220和发送天线224。接收器230控制UL接收,其包括:接收天线232、FDD UL信号接收器234、基于时隙的MACPDU接收器236、TDD UL信号接收器242和基于帧的MAC PDU接收器244。
如果将用户信息212输入发送器210,则模式选择器214确定用户信息212的延迟约束是否要求快速反馈。如果要求以低的延迟传输用户信息212,则模式选择器214将用户信息212发送给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218。然而,如果不要求以低的延迟传输用户信息212,则模式选择器214将用户信息212发送给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216。将通过FDD UL带接收的反馈控制信息222输入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218。此外,将在TDD带中TDD UL周期接收的反馈控制信息248输入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216。
根据反馈控制信息222,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218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212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并将生成的MAC PDU发送给TDD DL信号发送器220。反馈控制信息222可用于确定包括在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信息比特以及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的MCS级别和发送功率。将与通过FDD UL带接收的用户信息238相关的各种控制信号映射到与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TDD DL信号发送器220调制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然后通过天线224将调制的MAC PDU同TDD DL周期中的TDD带的RF信号一起发送到终端。
根据反馈控制信息248,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216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212生成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并将生成的MAC PDU发送到TDD DL信号发送器220。反馈控制信息248可用于确定包括在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中的信息比特以及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的MCS级别和发送功率。此外,将与在TDD带的TDD DL周期接收的用户信息238相关的各种控制信号映射到与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中的DL开销部分。TDD DL信号发送器220调制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然后通过天线224将调制的MAC PDU连同TDD DL周期中的TDD带的RF信号一起发送到终端。
接收天线232接收RF信号,并将TDD带的信号发送到TDD UL信号接收器242,将FDD UL带的信号发送到FDD UL信号接收器234。FDD UL信号接收器234解调FDD UL带信号,并将解调的信号发送到基于时隙的MACPDU接收器236。基于时隙的MAC PDU接收器236从解调的FDD UL带信号恢复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并检测包括在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用户信息238。此外,将从与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检测的反馈控制信息222发送到发送器210的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218。
TDD UL信号接收器242解调在TDD UL周期接收的TDD带信号,并将解调的信号发送到基于帧的MAC PDU接收器244。基于帧的MAC PDU接收器244从解调的TDD带信号恢复TDD UL周期长度的MAC PDU,并检测包括在TDD UL周期长度的MAC PDU中的用户信息246。此外,将从TDDUL周期长度的MAC PDU中的开销部分检测的反馈控制信息248发送到发送器210的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216。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终端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3,发送器310控制UL发送,其包括:模式选择器314、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316、TDD UL信号发送器318、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324、FDD UL信号发送器326和发送天线320。接收器330控制DL接收,其包括:接收天线332、TDD DL信号接收器334、模式选择器336、基于时隙的MAC PDU接收器338和基于帧的MAC PDU接收器342。
如果将用户信息312输入发送器310,则模式选择器314确定用户信息312是否对传输延迟敏感并要求快速反馈。如果用户信息312对传输延迟敏感,则模式选择器314将用户信息312发送到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324。然而,如果用户信息312对传输延迟不敏感,则模式选择器314将用户信息312发送到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316。将以时隙为单位在TDD带的TDD DL周期接收的反馈控制信息322输入到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324。此外,将以帧为单位在TDD带的TDD DL周期接收的反馈控制信息346输入到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316。
根据反馈控制信息322,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324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312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并将生成的MAC PDU发送到FDD UL信号发送器326。反馈控制信息322可用于确定包括在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比特信息以及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的MCS级别和发送功率。将与以时隙为单位在TDD带的TDD DL周期接收的用户信息340相关的各种控制信息映射到与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FDD UL信号发送器326调制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然后通过天线320将调制的MAC PDU连同FDD带的RF信号一起发送到基站。
根据反馈控制信息346,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316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312生成TDD UL周期长度的MAC PDU,并将生成的MAC PDU发送到TDD UL信号发送器318。反馈控制信息346可用于确定包括在TDD UL周期长度的MAC PDU中的信息比特以及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的MCS级别和发送功率。将与以帧为单位在TDD带的TDD DL周期接收的用户信息344相关的各种控制信号映射到TDD UL周期长度的MAC PDU中的UL开销部分。TDD UL信号发送器318调制TDD UL周期长度的MAC PDU,然后通过天线320将调制的MAC PDU连同TDD UL周期中的TDD带的RF信号一起发送到基站。
如果在FDD带中存在剩余,则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316生成包括不受传输延迟影响的用户信息312的MAC PDU,并将生成的MAC PDU发送到FDD UL信号发送器326。然后,也可由FDD带RF信号携带不受传输延迟影响的用户信息312。
接收天线332接收RF信号,并将TDD带的信号发送到TDD DL信号接收器334。TDD DL信号接收器334解调在TDD DL周期接收的TDD带信号,并将解调的信号发送到模式选择器336。根据包括在解调的信号中的DL开销的MAP信息,模式选择器336确定解调的信号包括基于帧的用户信息还是基于时隙的用户信息。根据所述确定,模式选择器336将基于帧的用户信息发送到基于帧的MAC PDU接收器342。基于帧的MAC PDU接收器342从解调的信号恢复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并检测包括在TDD DL周期长度的MAC PDU中的用户信息344。此外,将从TDD DL周期长度的MACPDU中的DL开销部分检测的反馈控制信息346发送到发送器310的基于帧的MAC PDU生成器316。
根据所述确定,模式选择器336将基于时隙的用户信息发送到基于时隙的MAC PDU接收器338。基于时隙的MAC PDU接收器338从解调的信号恢复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并检测包括在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用户信息340。此外,将从与一个时隙长度的MAC PDU中的每个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检测的反馈控制信息322发送到发送器310的基于时隙的MAC PDU生成器324。
图4和图5是分别示出帧结构的开销的比率与保护时间和帧长。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中,使用用于防止符号间串扰的循环前缀(CP)和用于信道估计的导频,并且在一帧中CP和导频的百分比一般是20%。一帧包括固定长度的同步信号。这里,使用具有固定长度为50μs的同步信号。
参照图4,当帧长增加到500μs,1000μs,2000μs,5000μs和10000μs时,根据保护时间的长度由标号402到410示出包括CP、导频、同步信号和保护时间的总开销的百分比。如图所示,帧长的减小大大增加了总开销的百分比,并且为了获得期望的低开销比例,需要短的保护时间长度。类似地,参照图5,当保护时间长度增加到25μs,50μs,75μs,100μs和150μs时,根据帧长由标号502到510示出总开销的百分比。
就是说,当帧长是0.5ms时,对于保护时间=25μs开销比例是35%,如标号402和502所示;对于保护时间=150μs开销比例是60%,如标号402到510所示。如果保护时间是25μs,则当TDD周期从DL改变到UL或从UL改变到DL时,由远离基站的终端生成的信号干扰由所述基站或基站附近的终端生成的信号。为了避免这种干扰,小区的大小不得不受限,降低了效用。相反,如果为了将小区的大小增加到足够大,而将保护时间设置为150μs,则开销的比例变得过大,降低了传输效率。由于开销的丢失将不会显著影响传输性能的开销比例是例如25%或更低。为此,帧长应至少是5ms,并且如果帧长是10ms,则由于开销的损失非常低。
在典型的FDD和TDD环境中用于在初始发送后执行两次重传所需的时间可计算如下。
在FDD中,需要一个时隙来初始发送用户信号,并且需要一个时隙来检测用户信号,总共需要两个时隙。需要一个时隙来反馈由于差错检测的NACK信号,需要一个时隙来检测NACK信号,需要一个时隙来重传用户信号,并需要第一个隙来检测重传的用户信号。需要总共四个时隙来进行一次重传。结果,需要总共十个时隙来进行用户信号的初始发送和两次重传。
在TDD中,需要一帧来初始发送和检测用户信号。需要一帧来反馈由于差错检测的NACK信号,需要一帧来重传用户信号,并且还需要至少两帧来进行重传。结果,至少需要五帧来进行用户信号的初始发送,和两次重传。
为了在10ms内实现初始发送和两次重传,FDD时隙不应长于1ms,并且TDD帧不应长于2ms。
或者,可以按如下方式来设计根据本发明的帧结构:将帧长设计为,例如,10ms,将时隙长设置为0.5ms或更短。在此情况下,在5ms内完成用户信号的初始发送和两次重传,与传统FDD或TDD相比减小了1/2的传输延迟,与帧长为2ms时的情况相比,增加了大约20%的传输效率。
从前面的描述可知,根据本发明的使用TDD带和FDD UL带的HDD方案通过包括多个短时隙的帧来发送/接收信号。HDD方案在短时间间隙内发送/接收要求低的传输延迟和低的反馈延迟的用户信号和控制信号,由此满足要求的延迟条件,并以提高发送效率和灵活性的方式以帧为单位发送/接收剩余信号。
此外,本发明增加了TDD帧的长度,这样促使由于各种开销的损失减少。在TDD方案中,主要根据保护时间来确定小区的大小,因而可以通过增加保护时间来将小区大小设置得较大。
此外,本发明可优选地使用TDD方案的优点。TDD方案可调整DL与UL的时间比例,因此可灵活地处理DL和UL流量的变化。TDD方案可使用DL和UL信道的互易特性从接收的信号估计信道特性。在固定/低速环境中TDD方案的特性的使用有助于在使用各种高端通信技术时传输效率的提高。结果,在使用TDD方案的特性时,在低速环境可有效地提供数据服务。
此外,因为本发明以短时隙为单位发送/接收信号,但是使用TDD DL和FDD UL,在FDD方案中可容易地满足的低延迟条件。结果,本发明有利于提供诸如语音服务的实时服务。此外,即使当由于终端的高速移动造成信道特性快速地改变时,本发明也可提供可靠的通信。本发明可有效地应用包括在信号发送/接收处理中的信号处理技术的各种通信技术,使得可以获得附加的性能改进。
尽管已经参照其特定优选实施例具体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38)

1、一种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
在下行链路周期由基站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将下行链路信息发送到终端;和
在上行链路周期由终端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或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的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将上行链路信息发送到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第一通信方案是时分双工方案,第二通信方案是频分双工方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发送上行链路信息包括:
确定上行链路信息是否要求低的传输延迟;
如果上行链路信息要求低的传输延迟,则使用上行链路信息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在一个时隙期间通过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如果上行链路信息不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则使用上行链路信息生成一个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和
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通过在与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中包括与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来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功率控制信号、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信号和信道/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通过在与上行链路开销相应的部分中包括测距信号、探测信号和与不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发送上行链路信息还包括:如果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的资源中存在剩余,则通过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不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上行链路信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发送下行链路信息包括:
确定下行链路信息是否要求低的传输延迟;
如果下行链路信息要求低的传输延迟,则使用下行链路信息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在下行链路周期一个时隙期间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如果下行链路信息不要求所述低的传输延迟,则使用下行链路信息生成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和
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下行周期长度的数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通过在与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中包括只对一个时隙有效的MAP信息和与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功率控制信号、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信号和信道/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通过在与下行链路开销相应的部分中包括用于第一和第二通信方案两者的频带的同步/前导信号、系统信息、MAP信息以及与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14、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基站,包括:
发送器,在下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将下行链路信息发送到终端;和
接收器,在上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或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的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从终端接收上行链路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通信方案是时分双工方案,第二通信方案是频分双工方案。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接收器包括:
第二通信方案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器,用于通过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接收第二通信方案的上行链路信号;
基于时隙的数据接收器,用于从第二通信方案的上行链路信号获取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并从所述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检测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
第一通信方案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器,用于在上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接收第一通信方案的上行链路信号;和
基于帧的数据接收器,用于从第一通信方案的上行链路信号获取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并从所述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检测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中包括与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来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功率控制信号、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信号和信道/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上行链路开销相应的部分中,包括测距信号、探测信号和与不要求所述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发送器包括:
模式选择器,用于确定接收的用户信息是否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以确定是以帧为单位还是以时隙为单位发送用户信息;
时隙单位数据生成器,用于如果用户信息要求低的传输延迟,则从模式选择器接收用户信息,并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帧单位数据生成器,用于如果用户信息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则从模式选择器接收用户信息,并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生成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和
第一通信方案下行链路信号发送器,用于接收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在下行周期的一个时隙期间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接收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并在下行链路周期期间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1所示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中包括只对一个时隙有效的MAP信息和与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功率控制信号、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信号和信道/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24、如权利要求21所示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下行链路开销相应的部分中包括第一和第二通信方案两者的频带的同步/前导信号、系统信息、MAP信息和与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26、一种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系统,该系统包括:
终端,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下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从基站接收下行链路信息;和
发送器,用于在上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或不同于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的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将上行链路信息发送到基站。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通信方案是时分双工方案,第二通信方案是频分双工方案。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发送器包括:
模式选择器,用于确定接收的用户信息是否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
时隙单位数据生成器,用于如果用户信息要求低的传输延迟,则从模式选择器接收用户信息,并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第二通信方案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器,用于在一个时隙期间通过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基于帧的数据生成器,用于如果用户信息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则从模式选择器接收用户信息,并使用接收的用户信息生成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和
第一通信方案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器,用于在上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发送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中包括与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来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功率控制信号、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信号和信道/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上行链路开销相应的部分中包括测距信号、探测信号和与不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号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上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33、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系统,其中,如果第二通信方案的频带的资源中存在剩余,则基于帧的数据生成器生成包括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上行链路信息的数据,并将生成的数据发送给第二通信方案上行链路信号发送器。
34、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中,接收器包括:
第一通信方案下行链路信号接收器,用于在下行链路周期通过第一通信方案的频带接收第一通信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
模式选择器,用于确定第一通信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是否包括要求比传输延迟阀值低的传输延迟的信息;
基于时隙的数据接收器,用于如果第一通信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包括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信息,则从第一通信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获取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并从所述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检测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和
基于帧的数据接收器,用于如果第一通信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包括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信息,则从第一通信方案的下行链路信号获取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并从所述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检测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和控制信息。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最小控制时隙相应的部分中包括只对一个时隙有效的MAP信息和与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一个时隙长度的数据。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功率控制信号、调制和编码方案级别信号和信道/用户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系统,其中,通过在与下行链路开销相应的部分中包括第一和第二通信方案两者的频带的同步/前导信号、系统信息、MAP信息和与不要求低的传输延迟的用户信息相关的控制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生成下行链路周期长度的数据。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信息包括确认/非确认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信号中的至少一个。
CNA2006101538411A 2005-09-13 2006-09-13 使用时分双工方案和频分双工方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9333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85274 2005-09-13
KR1020050085274A KR100856207B1 (ko) 2005-09-13 2005-09-13 시분할 이중화 방식과 주파수분할 이중화 방식을 이용하는 통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3366A true CN1933366A (zh) 2007-03-21

Family

ID=37460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538411A Pending CN1933366A (zh) 2005-09-13 2006-09-13 使用时分双工方案和频分双工方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97887A1 (zh)
EP (1) EP1763155A1 (zh)
KR (1) KR100856207B1 (zh)
CN (1) CN1933366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8636A (zh) * 2008-03-17 2011-02-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
CN102300213A (zh) * 2010-06-28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d系统与fdd系统间实现频谱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39891A (zh) * 2009-05-12 2012-05-02 翔跃通信公司 用于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通信模式的双模无线电装置
CN102916789A (zh) * 2011-08-05 2013-02-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回报方法
CN104780034A (zh) * 2015-04-01 2015-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79478A (zh) * 2014-11-07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分配
CN108120973A (zh) * 2017-12-07 2018-06-05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间通信测距系统
CN110291763A (zh) * 2017-02-15 2019-09-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7690B2 (en) * 2005-08-24 2011-12-13 Motorola Mobility,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416761B2 (en) * 2006-09-28 2013-04-09 Motorola Mobility Llc Mitigating synchronization loss
US20080084845A1 (en) * 2006-10-06 2008-04-10 Motorola,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rame structure having variable sized cyclic prefix
US8223854B2 (en) * 2007-01-10 2012-07-17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and user data in a single carri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98601B2 (en) * 2007-03-23 2012-01-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low adaptation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for packet transmission
KR101406945B1 (ko) * 2007-04-27 2014-06-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계층적 프레임 구조 지원 장치및 방법
KR101339522B1 (ko) * 2007-05-07 2013-1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비대칭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US8503375B2 (en) * 2007-08-13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350670B1 (ko) * 2007-08-14 2014-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Tdd에 기반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7860036B2 (en) * 2007-09-10 2010-12-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cluding mode information in a frame for system acquisition
US7953049B2 (en) * 2007-10-22 2011-05-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ceiver resources based on delay
US9537566B2 (en) * 2008-01-11 2017-01-03 Alcatel-Lucent Usa Inc. Realizing FDD capability by leveraging existing TDD technology
GB2457011B (en) * 2008-01-18 2010-09-29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KR101498030B1 (ko) * 2008-01-23 2015-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종 tdd 시스템 환경에서 프레임의 시간 영역 구조설정 방법
US7969923B2 (en) * 2008-11-14 2011-06-28 Dbsd Satellite Services G.P. Asymmetric TDD in flexible use spectrum
KR101611295B1 (ko) 2009-02-18 2016-04-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와 제어 정보 시그널링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단말 장치
WO2011159095A2 (ko) * 2010-06-15 2011-12-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프레임 구성방법과, 그를 위한 기지국 및 사용자기기
US9172513B2 (en) 2010-10-11 2015-10-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source assignments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US9363798B2 (en) 2011-03-11 2016-06-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to transmit/receiv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carrier aggregation technique applied thereto
US9313776B2 (en) * 2011-03-15 2016-04-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and device therefor
KR101921179B1 (ko) * 2011-03-23 2018-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적 서브프레임 설정 시 재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2161510A2 (ko) * 2011-05-23 2012-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336175A1 (en) * 2012-06-14 2013-12-1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uplex in cognitiv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953436B2 (ja) 2012-08-21 2016-07-2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状態情報(csi)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US9295048B2 (en) * 2012-09-24 2016-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ybrid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4508998B (zh) 2013-03-25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基站、用户设备和系统
US10958407B2 (en) * 2017-06-09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with mini-slots
KR102338687B1 (ko) * 2017-07-20 2021-12-10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고속 링크 적응을 위한 채널 상태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5484A (en) * 1995-06-05 1998-04-28 Omnipoint Corporation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timing adjustment control
US6795424B1 (en) * 1998-06-30 2004-09-21 Tellabs Opera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OFD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9816207D0 (en) * 1998-07-25 1998-09-23 Univ Edinburgh Technique to improve through input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1346265A (ja) * 2000-06-06 2001-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通信端末装置
US6693887B2 (en) * 2001-02-15 2004-02-17 Ensembl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for allocating fractional bandwidth in a fixed-frame communication system
DE60129108T2 (de) * 2001-05-04 2008-02-2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unk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asymmetrischen Datenübertragung
JP3802372B2 (ja) * 2001-05-16 2006-07-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WO2003019376A1 (en) * 2001-08-24 2003-03-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implementing a physical laye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KR100493079B1 (ko) * 2001-11-02 2005-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광대역 부호 분할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순방향 채널 품질을 보고하는장치 및 방법
KR100547717B1 (ko) * 2003-01-29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듀플렉싱 통신 방식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무선통신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60026971A (ko) * 2003-04-22 2006-03-24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시 분할 듀플렉스 및 주파수 분할듀플렉스 사이의 자원 배당을 통합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0987286B1 (ko) * 2003-07-31 2010-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접속 방법 및 그 제어 시스템
US7492722B2 (en) * 2004-11-04 2009-02-1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aptively bias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to maintain a desired block error rate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8636A (zh) * 2008-03-17 2011-02-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
CN101978636B (zh) * 2008-03-17 2013-10-1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
US8848678B2 (en) 2008-03-17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performing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39891A (zh) * 2009-05-12 2012-05-02 翔跃通信公司 用于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通信模式的双模无线电装置
CN105391493B (zh) * 2009-05-12 2019-02-19 翔跃通信公司 用于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通信模式的双模无线电装置
CN105391493A (zh) * 2009-05-12 2016-03-09 翔跃通信公司 用于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通信模式的双模无线电装置
CN102439891B (zh) * 2009-05-12 2015-10-14 翔跃通信公司 用于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通信模式的双模无线电装置
CN102300213A (zh) * 2010-06-28 2011-12-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d系统与fdd系统间实现频谱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WO2012000278A1 (zh) * 2010-06-28 2012-01-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d系统与fdd系统间实现频谱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00213B (zh) * 2010-06-28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Tdd系统与fdd系统间实现频谱协调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16789B (zh) * 2011-08-05 2016-01-13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回报方法
US9014063B2 (en) 2011-08-05 2015-04-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D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porting HARQ-ACK
CN102916789A (zh) * 2011-08-05 2013-02-06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时分双工无线通信系统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回报方法
CN107079478A (zh) * 2014-11-07 2017-08-1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时分双工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资源分配
US11153898B2 (en) 2014-11-07 2021-10-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ynamic time-division duplex systems
CN104780034A (zh) * 2015-04-01 2015-07-1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155288A1 (zh) * 2015-04-01 2016-10-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91763A (zh) * 2017-02-15 2019-09-2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291763B (zh) * 2017-02-15 2022-04-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站、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120973A (zh) * 2017-12-07 2018-06-05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星间通信测距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97887A1 (en) 2007-05-03
EP1763155A1 (en) 2007-03-14
KR100856207B1 (ko) 2008-09-03
KR20070030539A (ko) 2007-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33366A (zh) 使用时分双工方案和频分双工方案的通信方法和系统
EP1834435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ments
KR101019391B1 (ko) 확인응답 및 할당 메세지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단일 채널을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05995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関する可変送信時間間隔
CA2590858C (en) Supporting hybrid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radio access system
EP183679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ve response to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s
WO2010005712A1 (en) Enhanc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or long term evolution
KR20090093800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신호 전송방법
CN1337106A (zh) 交替传输编码解码模式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WO2008111795A2 (en)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harq process channesl sequentially
CN1645782A (zh) 用于分组发送/接收的比特加扰的方法和设备
CN1394393A (zh) 用于信息通信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CN101060389A (zh) 一种td-cdma系统的性能优化方法
KR20080090889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스케줄링에 기반한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090104623A (ko)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US868189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wireless transmitter and wireless receiver
US20180034592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bust data retransmission
KR20090074989A (ko)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WO2011147123A1 (zh) 一种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及基站
KR20090074988A (ko) Harq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JP2011050080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受信装置
KR20090075081A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MXPA06008430A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sing a single channel to provide acknowledgement and assignment messag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