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5505A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5505A
CN1925505A CNA2005100996066A CN200510099606A CN1925505A CN 1925505 A CN1925505 A CN 1925505A CN A2005100996066 A CNA2005100996066 A CN A2005100996066A CN 200510099606 A CN200510099606 A CN 200510099606A CN 1925505 A CN1925505 A CN 1925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axostylus axostyle
pivot
cam
electr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96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隆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Corp
Priority to CNA20051009960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25505A/zh
Priority to EP06015253A priority patent/EP1760994A1/en
Publication of CN1925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The hinge comprising two parallel pivoting ax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6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 E05D3/12Hinges with pins with two or more pins with two parallel pins and one arm
    • E05D3/122Gear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枢轴。枢轴包括具有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的载体;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一凸轮的移动元件;设置于载体与移动元件之间、使移动元件沿第一轴杆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的弹性元件;具有第三通孔以供第一轴杆通过的第一转动元件和具有第四通孔及第二凸轮的第二转动元件。第一本体耦接第一转动元件。第四通孔贯穿第二凸轮,该通孔可供第二轴杆穿过,使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接触。第二本体耦接第二转动元件,第一转动元件带动第二转动元件同步转动。当第二转动元件转动至预定位置时,第二凸轮抵扣第一凸轮,弹性元件在载体及移动元件之间施加足以驱动第二转动元件带动第一转动元件同步转动的弹力。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双轴式枢轴可翻开或闭合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今时代,便携式电子装置已经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移动电话,其轻薄短小、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使现代人随时随地跟他人电话联络,相当方便。
传统的移动电话可区分为折迭式移动电话及滑动式移动电话,折迭式移动电话以枢轴连接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第一本体以可开合的方式相对于第二本体翻转。而对滑动式移动电话而言,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滑动模块,使得第一壳体可相对于第二壳体滑动。
然而,由于传统的枢轴只能够使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于开合过程中直接翻开或闭合至定位,因此,使用者感到这种移动电话操作起来相当呆板,无形之中对这种移动电话产生操作呆板的印象。如此一来,将大大降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用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设置了具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的双轴式枢轴,不仅可使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于开合过程中顺畅地翻开或闭合,还可使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于半开合后自动翻开或闭合。所以,本发明所提供的双轴式枢轴可摆脱传统枢轴只能使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于开合过程中直接翻开或闭合至定位的呆板设计的羁绊,从而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枢轴。枢轴包括载体、移动元件、弹性元件、第一转动元件及第二转动元件。载体具有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移动元件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一凸轮,第二通孔贯穿第一凸轮,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用以分别供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穿过。弹性元件设置于载体与移动元件之间,使移动元件可沿第一轴杆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第一转动元件具有第三通孔,以供第一轴杆通过,第一本体耦接第一转动元件。第二转动元件具有第四通孔及第二凸轮,第四通孔贯穿第二凸轮。第四通孔用以供第二轴杆穿过,使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接触。第二本体耦接第二转动元件。其中,当第二转动元件转动至预定位置时,第二凸轮抵扣第一凸轮,弹性元件在载体及移动元件之间施加弹力,此弹力驱动第二转动元件带动第一转动元件同步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枢轴。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本体具有第二定位孔。枢轴包括载体、移动元件、弹性元件、第一转子、第二转子、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载体具有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移动元件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一凸轮。第二通孔贯穿第一凸轮,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用以分别供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穿过。弹性元件设置于载体与移动元件之间,使移动元件可沿第一轴杆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第一转子具有第三通孔、相对的第三轴杆及第一定位栓,第三通孔贯穿第三轴杆及第一定位栓,第三轴杆用以插入第一通孔。第一齿轮具有第三定位孔,第一定位栓穿过第三定位孔后插入第一定位孔,使第一本体与第一转子耦接。第二转子具有第四通孔、相对的第二定位栓及第二凸轮,第四通孔贯穿第二定位栓及第二凸轮。第四通孔用以供第二轴杆穿过,使第二凸轮与第一凸轮接触。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并具有第四定位孔,第二定位栓穿过第四定位孔后插入第二定位孔。其中,当第二转子转动至预定位置时,第二凸轮抵扣第一凸轮,弹性元件在载体及移动元件之间施加弹力,此弹力驱动第二转子带动第一转子同步转动。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翻开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枢轴及连接元件的放大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枢轴的部分构成要件组合时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枢轴在无中空壳体且呈凹凸相接的稳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呈凸对凸且凹对凹的非稳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呈另一凹凸相接的稳定状态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8为图1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闭合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便携式电子装置
11                            第一本体
11a                           显示面板
11b                           受话器
11c                           第一定位孔
11d                           第一枢轴栓
12                            第二本体
12a                           按键组
12b                           麦克风
12c                           第二定位孔
12d                           第二枢轴栓
13                            枢轴
14                            连接元件
30                            载体
30a                           第一枢轴孔
30b                           第二枢轴孔
31                            第一轴杆
31a                           第一定位槽
32                            第二轴杆
32a                           第二定位槽
40                            移动元件
41                            第一通孔
42                            第二通孔
43                            第一凸轮
50                            弹性元件
50a                           第一弹簧
50b                           第二弹簧
60                            第一转动元件
60a                           第一转子
60b                           第一齿轮
61                            第三通孔
62                            第三轴杆
63                            第一定位栓
64                            第三定位孔
70                            第二转动元件
70a                           第二转子
70b                           第二齿轮
71                            第四通孔
72                            第二凸轮
73                            第二定位栓
74                            第四定位孔
80                            中空壳体
80a                           第一开口
80b                           第二开口
90a                           第一定位元件
90b                           第二定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照图1~5。图1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于翻开状态时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的枢轴及连接元件的放大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的枢轴的部分构成要件组合时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枢轴在无中空壳体时的示意图。在图1~4图中,便携式电子装置10包括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以及枢轴13,枢轴13属于双轴式枢轴,用以使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相对转动。至于枢轴13怎样使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相对转动而呈现翻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将在下文中进行说明。在此先说明枢轴13的构成要件。
如图3~5所示,枢轴13至少包括载体30、移动元件40、弹性元件50、第一转动元件60及第二转动元件70,载体30的一端具有第一轴杆31及第二轴杆32,第一轴杆31及第二轴杆32基本上相互平行设置。移动元件40具有第一通孔41、第二通孔42及第一凸轮43,第二通孔42贯穿第一凸轮43。第一通孔41及第二通孔42用以分别供第一轴杆31及第二轴杆32穿过,使移动元件40与载体30耦接。弹性元件50设置于载体30与移动元件40之间,使移动元件40可沿第一轴杆31及第二轴杆32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第一转动元件60具有第三通孔61,第三通孔61用以供第一轴杆31通过。其中,第一本体11耦接第一转动元件60,使第一本体11及第一转动元件60可同步转动。第二转动元件70具有第四通孔71及第二凸轮72,第四通孔71贯穿第二凸轮72。第四通孔71用以供第二轴杆32穿过,使第二凸轮72与第一凸轮43接触,第二转动元件70可带动第一转动元件60同步转动。第二本体12耦接第二转动元件70,使第二本体12及第二转动元件70同步转动。也就是说,借助于本实施方式的枢轴13,第二本体12可带动第一本体11同步转动。
如图1及图5所示,当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翻开且呈第一角度时,第一凸轮43和第二凸轮72之间为凹凸相接的稳定状态。其中,第一角度大致为180度。
当使用者向便携式电子装置10施加力而使第二本体12朝第一本体11闭合时,使用者不需要全程施力于第二本体12上。也就是说,当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半闭合且呈第二角度时,第二本体12带动第一本体11同步转动,使第二转动元件70转动至预定位置,如图6所示。其中,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第二角度基本上为90度。在图6中,第二凸轮72抵扣第一凸轮43,且第一凸轮43和第二凸轮72之间为凸对凸及凹对凹的非稳定状态。由于第一转动元件60及第二转动元件70只转动而不移动,故移动元件40将朝载体30移动而压缩弹性元件50,使弹性元件50施加弹力于载体30和移动元件40之间。
当使用者继续略施力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使第一凸轮43及第二凸轮72之间刚好解除凸对凸及凹对凹的状态时,即第二转动元件70转动至预定位置时,因弹性元件50的弹力和第一凸轮43及第二凸轮72之间的斜面作用,此弹力驱动第二转动元件70带动第一转动元件60同步转动。如此一来,第二本体12带动第一本体11同步转动,故使用者此时可以不需要再继续施力于便携式电子装置10上。
如图7所示,当第二转动元件70带动第一转动元件60同步转动到第一凸轮43及第二凸轮72之间又为凹凸相接的稳定状态时,移动元件40回到原来位置,而弹性元件50恢复原状,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闭合且呈第三角度,如图8所示。其中,第三角度小于第二角度及第一角度,第三角度基本上为0度。
下面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转动元件60和第二转动元件70的细部构成要件、以及枢轴13如何以可活动的方式与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耦接,当然,本实施方式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分别具有第一定位孔11c及第二定位孔12c,第一转动元件60还包括第一转子60a及第一齿轮60b。第一转子60a具有第三通孔61、相对的第三轴杆62及第一定位栓63,第三通孔61贯穿第三轴杆62及第一定位栓63,第三轴杆62用以插入第一通孔41。第一齿轮60b具有第三定位孔64,第一定位栓63穿过第三定位孔64后插入第一定位孔11c,使第一本体11与第一转动元件60耦接。第二转动元件70还包括第二转子70a及第二齿轮70b,第二转子70a具有第四通孔71、相对的第二定位栓73及第二凸轮72,第四通孔71贯穿第二定位栓73。第二齿轮70b与第一齿轮60b啮合,并具有第四定位孔75。第二定位栓73穿过第四定位孔75后插入第二定位孔12c,使第二本体12与第二转动元件70耦接。
第一齿轮60b及第二齿轮70b的半径可以相同或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齿轮60b及第二齿轮70b的半径相同为例予以说明。当第一齿轮60b及第二齿轮70b的半径相同时,第一齿轮60b及第二齿轮70b的转动角度相同,这意味着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的转动角度相同。当第一齿轮60b及第二齿轮70b的半径不同时,如第二齿轮70b的半径为第一齿轮60b的半径的一半时,第二齿轮70b的转动角度为第一齿轮60b的转动角度的两倍。也就是说,第二本体12的转动角度为第一本体11的转动角度的两倍。当便携式电子装置10需要转动大角度时,可根据对第一齿轮60b及第二齿轮70b的半径的调整来进行设计。
此外,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还分别具有第一枢轴栓11d及第二枢轴栓12d,载体30的另一端还具有第一枢轴孔30a及第二枢轴孔30b,第一枢轴栓11d及第二枢轴栓12d用以分别插入第一枢轴孔30a及第二枢轴孔30b。
下面举例说明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的电路如何通过枢轴13相互电性连接,当然,本实施方式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载体30具有容置空间30c,便携式电子装置10还包括连接元件14。连接元件14以通过容置空间30c、第一枢轴孔30a及第二枢轴孔30b的方式经由第一枢轴栓11d及第二枢轴栓12d延伸至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内,用以电性连接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内的电路。例如,连接元件14的两端对应地贯穿第一枢轴栓11d的穿孔及第二枢轴栓12d的穿孔而对应地延伸至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内。连接元件14包括软性电路板、导线或同轴缆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元件14是以软性电路板为例予以说明的。
下面对如何限制移动元件40、第一转动元件60及第二转动元件70的活动范围进行说明,当然,本实施方式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轴杆31及第二轴杆32的末端分别具有第一定位槽31a及第二定位槽32a,枢轴13还包括第一定位元件90a及第二定位元件90b。第一定位元件90a与第一定位槽31a嵌合而套接在第一轴杆31上,用以维持移动元件40的一端及第一转动元件60在第一轴杆31上的第一固定范围内活动。第二定位元件90b与第二定位槽32a嵌合而套接在第二轴杆32上,用以维持移动元件40的另一端及第二转动元件70在第二轴杆32上的第二固定范围内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两个C形环为例对第一定位元件90a及第二定位元件90c进行说明。
另外,弹性元件50可以为弹簧、弹片、弹性橡胶、弹性塑料、弹性高分子材料或弹簧、弹片、弹性橡胶、弹性塑料及弹性高分子材料的任意组合。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50包括第一弹簧50a及第二弹簧50b,第一弹簧50a以套绕第一轴杆31的方式设置于载体30及移动元件40之间,第二弹簧50b以套绕第二轴杆32的方式设置于载体30及移动元件40之间。
再者,枢轴13还包括中空壳体80,中空壳体80用以几乎套住载体30、弹性元件50、移动元件40、第一转动元件60及第二转动元件70,而只露出枢轴13中与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耦接的部分结构和第一枢轴孔30a及第二枢轴孔30b,以实现保护、美观及防尘的目的。中空壳体80具有第一开口80a及第二开口80b,第一定位栓63穿过第一开口80a后被插入第一定位孔11c,第二定位栓73穿过第二开口80b后被插入第二定位孔12c。
下面以图5为例对枢轴13和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进行组装的过程作简单说明,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在组装第二本体12及枢轴13时,首先,使用者应向第二转动元件70施加力而将第二转动元件70往载体30下压。此时,由于第二凸轮72推挤第一凸轮43,使第二弹簧50b朝载体30压缩而变形,且第一凸轮43朝载体30移动。当第二转动元件70与第二本体12对位耦接时,使用者可以不再向第二转动元件70施加力。此时,因为第二弹簧50b的反弹作用,第一凸轮43将推挤第二凸轮72,使第二转动元件70弹回而与第二本体12耦接。待枢轴13与第二本体12组装完成后,使用者可以继续组装枢轴13及第一本体11。在组装第一本体11及枢轴13时,首先,使用者应向第一转动元件60施加力,将第一转动元件60往载体30下压。此时,第一弹簧50a朝载体30压缩而变形,但第一凸轮43不受影响。当第一转动元件60与第一本体11对位耦接时,使用者可不再施力于第一转动元件60上。此时,因为第一弹簧50a的反弹作用,第一转动元件60将弹回而与第一本体11耦接,于是完成了枢轴13与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12的组装。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应明了本实施方式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本体11至少可具有显示面板11a、受话器11b及电池,第二本体12至少具有按键组12a及麦克风12b。显示面板11a及受话器11b通过连接元件14与第二本体12内的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按键组12a及麦克风12b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此外,第二本体12可以至少具有显示面板及受话器,第一本体11可以至少具有按键组、麦克风及电池。另外,便携式电子装置10可以是移动电话,显示面板11a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等离子(plasma)显示面板或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OELD)。再者,借助于第一凸轮43及第二凸轮之间的凹凸结构,可以使第一本体11及第二本体呈现不同的翻开角度。
在本发明通过所述实施方式披露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中,由于其设置了具有第一凸轮及第二凸轮的双轴式枢轴,不仅可使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于开合过程中顺畅地翻开或闭合,还可使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于半开合后自动地翻开或闭合。所以,本实施方式的双轴式枢轴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枢轴只能使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于开合过程中直接翻开或闭合至定位的呆板设计的羁绊,从而提高了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实用性能。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方式披露如上,但是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保护范围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枢轴,所述枢轴包括:
载体,该载体的一端具有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
移动元件,其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一凸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以分别供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穿过;
弹性元件,其设置于所述载体与所述移动元件之间,使该移动元件沿所述第一轴杆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
第一转动元件,其具有第三通孔,用以供所述第一轴杆通过,所述第一本体耦接该第一转动元件;
第二转动元件,其具有第四通孔及第二凸轮,所述第四通孔贯穿该第二凸轮,用以供所述第二轴杆穿过,使该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接触,所述第二本体耦接所述第二转动元件,
其中,当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轮抵扣所述第一凸轮,使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载体和移动元件之间施加弹力,该弹力驱动所述第二转动元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具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还包括:
第一转子,所述第三通孔位于其中,该第一转子还包括相对的第三轴杆和第一定位栓,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三轴杆及所述第一定位栓,所述第三轴杆用以插入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齿轮,其具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栓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耦接;
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还包括:
第二转子,所述第四通孔位于其中,该第二转子还包括相对的第二定位栓及所述第二凸轮,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栓;
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具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栓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使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二转动元件耦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相同或不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枢轴还包括:
中空壳体,其用以套住所述载体、所述弹性元件、所述移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及所述第二转动元件,并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以供所述第一定位栓穿过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开口用以供所述第二定位栓穿过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还分别具有第一枢轴栓及第二枢轴栓,所述载体的另一端还具有第一枢轴孔和第二枢轴孔,所述第一枢轴栓和第二枢轴栓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枢轴孔和第二枢轴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载体还具有容置空间,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连接元件,其以通过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枢轴孔及所述第二枢轴孔的方式经由所述第一枢轴栓和第二枢轴栓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的电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元件包括软性电路板、导线或同轴缆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的末端分别具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枢轴还包括:
第一定位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嵌合而套接在所述第一轴杆上,用以维持所述移动元件和第一转动元件在所述第一轴杆上的第一固定范围内活动;
第二定位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嵌合而套接在所述第二轴杆上,用以维持所述移动元件和第二转动元件在所述第二轴杆上的第二固定范围内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为两个C形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
第一弹簧,其以套绕所述第一轴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体与所述移动元件之间;
第二弹簧,其以套绕所述第二轴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体与所述移动元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弹片、弹性橡胶、弹性塑料、弹性高分子材料或弹簧、弹片、弹性橡胶、弹性塑料及弹性高分子材料的任意组合。
12.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具有第一定位孔的第一本体、具有第二定位孔的第二本体、以及枢轴,该枢轴包括:
载体,该载体的一端具有第一轴杆及第二轴杆;
移动元件,其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第一凸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凸轮,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用以分别供所述第一轴杆和第二轴杆穿过;
弹性元件,其设置于所述载体与所述移动元件之间,使该移动元件沿所述第一轴杆的延伸方向来回移动;
第一转子,其具有第三通孔、相对的第三轴杆及第一定位栓,所述第三通孔贯穿所述第三轴杆和第一定位栓,所述第三轴杆用以插入所述第一通孔;
第一齿轮,其具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栓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使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转子耦接;
第二转子,其具有第四通孔、相对的第二定位栓及第二凸轮,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栓和第二凸轮,用以供所述第二轴杆穿过,使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第一凸轮接触;
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并具有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栓穿过所述第四定位孔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
其中,当所述第二转子转动至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凸轮抵扣所述第一凸轮,使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载体与所述移动元件之间施加弹力,该弹力驱动所述第二转子带动所述第一转子同步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的半径相同或不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枢轴还包括:
中空壳体,其用以套住部分所述载体、所述弹性元件、所述移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子、所述第二转子、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并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以供所述第一定位栓穿过后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开口用以供所述第二定位栓穿过后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及所述第二本体还分别具有第一枢轴栓及第二枢轴栓,所述载体的另一端还具有第一枢轴孔及第二枢轴孔,所述第一枢轴栓及所述第二枢轴栓分别插入所述第一枢轴孔及所述第二枢轴孔。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载体还具有容置空间,该便携式电子装置还包括:
连接元件,其以通过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枢轴孔及所述第二枢轴孔的方式经由所述第一枢轴栓和第二枢轴栓延伸至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的电路。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杆和所述第二轴杆的末端分别具有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所述枢轴还包括:
第一定位元件,其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嵌合而套接在所述第一轴杆上,用以维持所述移动元件和第一转子在所述第一轴杆上的第一固定范围内活动;
第二定位元件,其与所述第二定位槽嵌合而套接在所述第二轴杆上,用以维持所述移动元件和第二转子在所述第二轴杆上的第二固定范围内活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元件和第二定位元件为两个C形环。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
第一弹簧,其以套绕所述第一轴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体与所述移动元件之间;
第二弹簧,其以套绕所述第二轴杆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载体与所述移动元件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弹片、弹性橡胶、弹性塑料、弹性高分子材料或弹簧、弹片、弹性橡胶、弹性塑料及弹性高分子材料的任意组合。
CNA2005100996066A 2005-08-30 2005-08-30 便携式电子装置 Pending CN1925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0996066A CN1925505A (zh) 2005-08-30 2005-08-30 便携式电子装置
EP06015253A EP1760994A1 (en) 2005-08-30 2006-07-21 Fold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hinge mea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5100996066A CN1925505A (zh) 2005-08-30 2005-08-30 便携式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505A true CN1925505A (zh) 2007-03-07

Family

ID=3730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0996066A Pending CN1925505A (zh) 2005-08-30 2005-08-30 便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1760994A1 (zh)
CN (1) CN1925505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39793A (ja) * 1994-11-15 1996-05-31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用電話器の開閉装置
US6900981B2 (en) * 2003-04-23 2005-05-31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with synchronizing hinge
JP2005023955A (ja) * 2003-06-30 2005-01-27 Casio Comput Co Ltd ヒンジ構造、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電話装置
US7140074B2 (en) * 2004-01-20 2006-11-28 Phoenix Korea Co., Lt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hinge device
JP2005207465A (ja) * 2004-01-21 2005-08-04 Sugatsune Ind Co Ltd ニ軸ヒン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0994A1 (en) 2007-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0305A (zh) 具有折叠天线的移动电话
CN1703141A (zh) 铰链装置和使用该铰链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578343A (zh) 滑动型便携式终端的开启和闭合装置
CN1897603A (zh) 具有可旋转照相机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538715A (zh) 具有旋转式照相机镜头壳体的移动式电话
CN1550952A (zh) 旋转铰链组件和具有这种铰链的电子器件
CN1210876C (zh) 包括有两个可相互移动部件的电子设备
CN1783900A (zh) 可折叠型便携式终端
CN1117412C (zh) 笔输入型的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
CN1832509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锯齿设备
CN1829426A (zh) 用于旋转移动终端的摄像镜头模块的设备
CN1845560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摆转铰链装置
CN1614974A (zh) 用于具有旋转型显示器的移动电话的铰链设备
CN100344886C (zh) 开闭装置及使用该开闭装置的电子机器
CN1717549A (zh)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CN1713803A (zh) 用于移动通信终端的接口连接器盖子打开和关闭设备
CN1714332A (zh) 连接在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两部分之间的柔性导体
CN1510883A (zh) 一种旋翼式手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62140A (zh) 功能组件、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525236A (zh) 电子设备
CN1578611A (zh) 转体枢纽和使用其的便携式终端
CN1925505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901786A (zh) 便携终端的滑动开闭装置
CN1677582A (zh) 磁性开关装置
CN1921509A (zh) 可旋动的滑盖型移动通信终端和可滑动及旋动的合叶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