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7269A -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7269A
CN1917269A CNA2005100908328A CN200510090832A CN1917269A CN 1917269 A CN1917269 A CN 1917269A CN A2005100908328 A CNA2005100908328 A CN A2005100908328A CN 200510090832 A CN200510090832 A CN 200510090832A CN 1917269 A CN1917269 A CN 1917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battery
discharge
difference threshold
single lithium
energ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908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86022C (zh
Inventor
李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Compute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uyuan Sci & Tech Energy Sou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uyuan Sci & Tech Energy Sou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uyuan Sci & Tech Energy Sou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51009083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86022C/zh
Publication of CN1917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7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60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60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储能锂电池组,解决了储能锂电池组生产中,单体锂电池参数不一致时,导致储能锂电池组性能低下的问题,该方法包括:A、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某一倍率下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得到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容量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B、将前述步骤中得到的单体锂电池,按照单体锂电池数量要求串并联组合,形成储能锂电池组。该储能锂电池组由多个单体锂电池串并联组成,所述的单体锂电池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的容量差值阈值。本发明对提升储能锂电池组的性能,提高储能锂电池组的充放电效率和延长待机时间以及循环使用寿命,增强储能锂电池组的安全性,稳定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当前使用在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源系统等领域的储能锂电池组主要采用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组合而成。通常的组合方式有3串2并,3串3并,4串2并等等。通常标称电压一般为10.8V或14.4V,标称容量为4400mAh或者6600mAh。目前部分移动电源厂商,在组配储能锂电池组的时候采取对同一电池供应商同一规格的单体锂电池随机配组,而技术比较领先的厂商则采取在前者基础上,再要求同一批次的单体锂电池随机配组。储能锂电池组属于电化学产品,其性能受原材料,工艺,环境(诸如温度,湿度等)影响非常大,即使是同一批次的单体锂电池,其性能也存在一定的离散性,如果是不同批次,其离散性将更大。因此在储能锂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会因为单体锂电池参数的不一致,从而导致电池过充电、过放电、待机时间短、循环使用寿命短、安全性和稳定性低,存在引发移动电源燃烧、起火甚至爆炸等重大事故的潜在隐患。
图1为含储能锂电池组的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源系统主电路框图。从图1中可见,主要由电池组、充放电管理单元(Gas Gauge)、保护单元、存储单元、采样单元、保险(Fuse)、充放电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电热调节器以及接口组成。充放电管理及通讯单元将对移动电源系统电压,电流,电量,温度等参数通过接口报告给主机,保护单元通过对电池电压以及电流的监测,当参数超过一定范围的时候,保护单元通过控制功率MOSFET的通断以及Fuse来实现对移动电源系统和主机安全的保护。
移动电源系统因储能锂电池组失效造成的事故通常分为三级,即:严重事故:储能锂电池组燃烧,起火,爆炸,严重威胁主机安全甚至人身安全;一般事故:储能锂电池组出现机械性或者电气性损坏,不能工作;轻微事故:储能锂电池组出现容量低,循环寿命短,计量不准,影响正常工作。
图2为储能锂电池组内单体锂电池等效电路组装后电气连接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单体锂电池按照3串2并的方式组合而成。每一个虚线框内表示一个单体锂电池,每个单体锂电池由5个等效参量表示。其中Q表示其容量;RL表示电池内电解液内阻,其阻值随其电压变化而变化;ESR为电池引线等效串联电阻;ESL为电池引线等效串联电感,U1,U2,U3分别为B1组,B2组,B3组电池的端电压。V1=U1,V2=U1+U2,V3=U1+U2+U3,DCPOWERSUPPLY为直流稳压稳流电源,RLOAD为外部负载。
当储能锂电池组充电时,由于单体锂电池的不一致性,U1,U2,U3中总会有其中1个要高于另外两个。假定U1>U2=U3,当储能锂电池组完成标准充电(先恒流充电到12.6V后恒压充电到电流等于0.01C5A)时,B1组单体锂电池所充入的容量一定大于B2组和B3组单体锂电池,此时就出现三组单体锂电池的容量不均衡。如果其电压不一致性超过某一范围,将会发生高电压单体锂电池已经达到了移动电源系统保护单元的过充电保护范围,而低电压单体锂电池却没有完成标准充电,那么在放电过程中,低容量的单体锂电池将先达到过放电保护电压,而高电压单体锂电池的容量仍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同时,高压单体锂电池还有因过充电而发热损害等危险。
图3为单体锂电池长期过度充电对单体锂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图。通常,单体锂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为4.2V(碳电极的为4.1V,石墨电极的为4.2V),循环寿命为500次以上,即单体锂电池在50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到标称容量的70%。通过图3可以直观的看出单体锂电池的长期过充对其循环寿命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来料单体锂电池出现不一致时,会导致部分单体锂电池过充电、过放电,并导致储能锂电池组待机时间短、循环寿命短,安全性和稳定性低的问题。
本发明包括: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某一倍率下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得到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容量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B、将前述步骤中得到的单体锂电池,按照单体锂电池数量要求串并联组合,形成储能锂电池组。
所述的电池容量差值阈值,为5~100mAh。
所述的电池容量差值阈值,为5~20mAh。
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1、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静态内阻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得到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小于设定静态内阻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1~10mΩ。
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1~5mΩ。
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2、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得到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小于设定开路电压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所述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1~100mV。
所述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1~20mV。
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3、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某一倍率下充放电效率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得到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小于设定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1~10%。
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1~3%。
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4、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放电平台时间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得到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小于设定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所述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1~10min。
所述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1~3min。
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5、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得到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小于设定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所述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1~100mV。
所述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1~30mV。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由多个单体锂电池串并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锂电池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的容量差值阈值。
所述容量差值阈值,为100mAh。
所述容量差值阈值,为20mAh。
所述的单体锂电池静态内阻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小于设定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
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10mΩ。
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5mΩ。
所述的单体锂电池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小于设定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
所述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100mV。
所述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20mV。
所述的单体锂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小于设定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
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10%。
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3%。
所述的单体锂电池放电平台时间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小于设定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
所述的电池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10min。
所述的电池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3min。
所述的单体锂电池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小于设定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
所述的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100mV。
所述的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30mV。
本发明主要解决了储能锂电池组内单体锂电池的不一致性,使得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相对一致。对于提升储能锂电池组的性能,提高充放电效率和延长待机时间以及循环使用寿命,增强储能锂电池组的安全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本发明技术方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源系统主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储能锂电池组由单体锂电池等效电路串、并联连接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3为单体锂电池长期过度充电对单体锂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储能锂电池组制造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储能锂电池组的电压对容量的影响示意图;
图6为单体锂电池容量示意图;
图7为某厂商某型号圆柱型电池放电末期曲线族;
图8为300次循环充放电容量衰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组成储能锂电池组的单体锂电池的一致性。单体锂电池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其容量的一致性,所含电量的一致性,充放电状态的一致性等。为实现单体锂电池在一定合理范围内的一致性,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以下参数,并保证各参数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值在合理范围内而达到目的。其中2个参数为单体锂电池静态参数,即稳态开路时的开路电压、静态内阻;另外4个参数为单体锂电池动态参数,即电池容量、充放电效率、放电平台时间、放电末期拐点电压。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从图中可见,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得到某倍率下,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容量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本步骤计算各个单体锂电池的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并将计算所得容量差值与设定的容量差值阈值相比较,得到容量差值小于容量差值阈值的那些单体锂电池。
单体锂电池的容量也是影响储能锂电池组一致性的直接因素,容量高的单体锂电池在充电时候无法满充电,容量低的单体锂电池则在放电的时候先达到关断电压。
这里该单体锂电池容量差值阈值的设定,可以为5~100mAh,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5~20mAh。
S2、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得到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小于设定开路电压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本步骤在步骤S1的基础上,计算各个单体锂电池的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并将计算所得开路电压差值与设定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相比较,得到开路电压差值小于开路电压差值阈值的那些单体锂电池。
在本步骤中,该参考开路电压,可以是单体锂电池的标称电压,也可以是为了生产方便,作为单体锂电池分组使用的指定电压,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前面所述描述的静态内阻,以及后续所描述的单体锂电池容量、充放电效率、放电平台时间、放电末期拐点电压的参考值,也与此类似设置,不再具体说明。
单体锂电池的稳态开路电压,是影响单体锂电池一致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如图5所示,单体锂电池开路电压的差别将会导致容量的差别甚至安全隐患,因此用来配组的单体锂电池的开路电压必须非常接近,单体锂电池的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必须处于一定合理范围内。
这里该开路电压差值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串并联的组数而定具体值,比如开路电压差值阈值可以设定为1~100mV,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1~20mV。
S3、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静态内阻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得到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小于设定静态内阻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本步骤在步骤S2的基础上,计算各个单体锂电池的静态内阻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并将计算所得静态内阻差值与设定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相比较,得到静态内阻差值小于静态内阻差值阈值的那些单体锂电池。
单体锂电池的稳态静态内阻,对于单体锂电池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如图2所示,单体锂电池1的静态内阻等于RL1+ESR1,当储能锂电池组在充电的时候,内阻高的单体锂电池,其电压也同样会上升较高,而当其他单体锂电池尚未完全充满电的时候,内阻高的单体锂电池的电压可能已经达到移动电源系统保护单元的过充电保护电压,于是充电终止,而储能锂电池组并未实现完全充满,影响其待机时间。
这里该内阻差值阈值的设定,可以为1~10mΩ。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1~5mΩ。
S4、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得到某倍率下,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小于设定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本步骤在步骤S3的基础上,计算各个单体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并将计算所得充放电效率差值与设定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相比较,得到充放电效率差值小于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的那些单体锂电池。
单体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即单体锂电池放出容量与充入容量的百分比。如图6所示,单体锂电池内总有一部分残余容量无法利用,且随放电率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有当充放电效率相一致的时候,容量一致的单体锂电池才可能在充放电的时候,充放电状态也一致。
这里该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的设定,可以为1~10%,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定为1~3%。
S5、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放电平台时间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得到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小于设定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本步骤在步骤S4的基础上,计算各个单体锂电池的放电平台时间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并将计算所得放电平台时间差值与设定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相比较,得到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小于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的那些单体锂电池。
放电平台时间是指电池在完整的放电过程中电压长时间变动非常小的那部分时间。通常取放电时,电压从4.2V降低到3.6V(静态开路时)左右的时间,因单体锂电池标称电压不同而不同。放电平台时间的一致性,直接影响放电过程中,单体锂电池电压的一致性。
这里该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的设定,可以为1~10min,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1~3min。
S6、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得到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小于设定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本步骤在步骤S5的基础上,计算各个单体锂电池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并将计算所得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与设定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相比较,得到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小于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的那些单体锂电池。
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如图7所示,图7为全球某知名电池公司15只同一批次某型号圆柱型锂电池,在同一环境下标准放电的放电末期曲线族截图。从图7上可以看出,15只单体锂电池的放电曲线在从4.2V到放电约3.35V左右的时候,15只曲线的拟合几乎一致,而当锂电池继续放电,从3.35V左右放电到截止电压的时候,电压下降很快,并且15只曲线有了明显的分散。那么通常就会把电压快速下降点的这个电压定义为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从图7可以发现,即使是全球知名厂商的单体锂电池也存在放电末期放电曲线离散的现象,拐点电压的不一致,导致电压的不均衡,容量的不一致。因此只有拐点电压相一致或者在一定可接受阈值的电池来配组,才可以提升储能锂电池组的性能,增强储能锂电池组的安全性、稳定性。
这里该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的设定,可以为1~100mV,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1~30mV。
S7、将选取出的单体锂电池,按照单体锂电池数量要求串、并联组合,形成储能锂电池组。
本步骤在步骤S6的基础上,根据上述选取步骤后选出的单体锂电池,按照储能锂电池组对单体锂电池数量的要求进行串、并联组合,形成储能锂电池组。该串、并联组合的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3串2并组合、3串3并组合、4串2并组合等,需要说明的是,该组合方式需要根据储能锂电池组的参数指标要求而定,可以不局限于上述的组合方式。
本发明的方案中,可以同时使用上述步骤S1——S6进行单体锂电池的选取,也可以只使用其中的某些步骤,具体实施方案,根据不同需求而定。
与本发明方法相对应,本发明的储能锂电池组,由多个单体锂电池串并联组成,其中:
该单体锂电池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的容量差值阈值;
该容量差值阈值,可以设置为100mAh,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20mAh以内。
该单体锂电池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小于设定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
该开路电压差值阈值,可以设置为100mV,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20mV以内。
该单体锂电池静态内阻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小于设定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
该静态内阻差值阈值可以设置为10mΩ,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5mΩ以内。
该单体锂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小于设定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
该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可以设置为10%,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3%以内。
该单体锂电池放电平台时间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小于设定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
该电池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可以设置为10min,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3min以内。
该单体锂电池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小于设定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
该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100mV,如果性能要求高,可以设置为30mV以内。
根据理论研究表明,储能锂电池组的容量遵循木桶原理,其可放出容量大小,依赖于最小容量单体锂电池所释放的容量,因此单体锂电池的不一致性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一些单体锂电池会被长期过充电,一些单体锂电池会被长期过放电。而长期过充电或者过放电的结果则会直接影响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储能锂电池组容量将加速衰减,而且长期过充的单体锂电池还可能会导致发生严重事故。随着储能锂电池组容量的加速衰减,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减小。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几组对比示意图,该方案中对单体锂电池的各个参数进行筛选后,选择各个参数相一致的单体锂电池,组合成储能锂电池组。
1、选择静态参数内阻和开路电压为配组参数,保证单体锂电池静态内阻和开路电压的一致性,改进效果较为明显;
2、在上述基础上再加上容量参数,保证单体锂电池容量的一致性,改进效果又进一步提高;
3、在上述基础上如果再引入动态参数放电平台时间、充放电效率、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值,保证单体锂电池上述3个动态参数的一致性,则改进效果最明显。
下面根据相关试验数据来说明上述6种电池参数对电池一致性的影响程度,我们通过4个试验来证明。
表1:方案参数组合列表
  试验一   试验二   试验三   试验四
  同一厂商同一规格,随机抽取   同一厂商同一规格,使静态内阻、开路电压保持一致性   同一厂商同一规格,静态内阻、开路电压、容量保持一致性   同一厂商同一规格,静态内阻、开路电压、容量充放电效率、放电平台时间、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保持一致性
试验一:随机取同一批次单体锂电池6只,测试其电压,内阻并记录。然后按照3串2并的方式,随机组合出一个储能锂电池组,置入恒定常温环境中,按照0.5C5A比率充放电,做300个循环。循环结束后以0.5C5A比率恒流对储能锂电池组充电60分钟。试验结束后,测量储能锂电池组内每一串级的单体锂电池电压,将所测量电压与每一次循环所放出的容量记录。
试验二:在同一批次的电池中,选取电压测量数值相差不大于10mV且内阻测量数值相差小于5mΩ的单体锂电池6只,按照3串2并的方式配为1组,按照试验一所述试验方法,将此储能锂电池组做300个循环,试验结束后,测量储能锂电池组内每一串级的电池电压,将所测量电压与每一次循环所放出的容量记录。
试验三:在同一批次的电池中,选取电压测量数值相差不大于10mV,内阻测量数值相差小于5mΩ,同时容量测试数值相差小于20mAh的单体锂电池6只,按照3串2并的方式配为1组,按照试验一所述试验方法,将此储能锂电池组做300个循环,试验结束后,测量储能锂电池组内每一串级的单体锂电池电压,将所测量电压与每一次循环所放出的容量记录。
试验四:在同一批次的单体锂电池中,在试验三选取规则的基础上,同时要求单体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相差小于3%,放电平台时间相差3分钟以内,放电末期拐点电压相差小于5mV的电池6只,按照3串2并的方式配为1组,按照试验一所述试验方法,将此储能锂电池组做300个循环,试验结束后,测量储能锂电池组内每一串级的单体锂电池电压,将所测量电压与每一次循环所放出的容量记录。
根据表1所示,4种不同的分选配组方式,经过300次循环后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差异见附图7。
表2:4种不同分选配组方式试验结果
 试验序号   试验一   试验二   试验三   试验四
 300次后剩余容量%   37.1   64.3   71.6   88.2
通常要求3串电池组的循环寿命为不低于300次,即循环使用到第300次时所放出的容量不低于标称容量的70%。
综上,这6个参数对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因此根据这6个参数,运用一定的规则分选配组的电池,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移动电源的待机时间、循环使用寿命、安全性和稳定性等。
本发明的方案,大幅度提高移动储能电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储能锂电池组的循环寿命提高近30%,待机时间明显延长。
本技术方案主要解决了移动电源系统内储能锂电池组的单体锂电池的不一致性,使得其在一定允许范围内相对一致。对于提升移动电源系统的性能,提高储能锂电池组充放电效率和延长待机时间以及循环使用寿命,增强移动电源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技术方案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6)

1、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某一倍率下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得到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容量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B、将前述步骤中得到的单体锂电池,按照单体锂电池数量要求串并联组合,形成储能锂电池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容量差值阈值,为5~100mA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容量差值阈值,为5~20mA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1、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静态内阻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得到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小于设定静态内阻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1~10m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1~5mΩ。
7、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2、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得到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小于设定开路电压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1~100mV。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1~20mV。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3、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某一倍率下充放电效率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得到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小于设定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1~10%。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1~3%。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4、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放电平台时间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得到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小于设定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1~10min。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1~3min。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步骤:
B5、在前述步骤所得到的多个单体锂电池中,计算多个单体锂电池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得到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小于设定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的单体锂电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1~100mV。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1~30mV。
19、一种储能锂电池组,由多个单体锂电池串并联组成,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单体锂电池容量与参考容量差值,小于设定的容量差值阈值。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差值阈值,为100mAh。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差值阈值,为20mAh。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锂电池静态内阻与参考静态内阻差值,小于设定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10mΩ。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态内阻差值阈值为5mΩ。
25、如权利要求19或22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锂电池开路电压与参考开路电压差值,小于设定的开路电压差值阈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100mV。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路电压差值阈值,为20mV。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锂电池充放电效率与参考充放电效率差值,小于设定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10%。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放电效率差值阈值,为3%。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锂电池放电平台时间与参考放电平台时间差值,小于设定的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10min。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放电平台时间差值阈值,为3min。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锂电池放电末期拐点电压与参考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小于设定的放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100mV。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储能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末期拐点电压差值阈值,为30mV。
CNB2005100908328A 2005-08-18 2005-08-18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02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08328A CN100486022C (zh) 2005-08-18 2005-08-18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908328A CN100486022C (zh) 2005-08-18 2005-08-18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7269A true CN1917269A (zh) 2007-02-21
CN100486022C CN100486022C (zh) 2009-05-06

Family

ID=3773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083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86022C (zh) 2005-08-18 2005-08-18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86022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817A (zh) * 2010-09-09 2011-01-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110333463A (zh) * 2019-07-09 2019-10-15 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 一种电芯一致性筛选方法及其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817A (zh) * 2010-09-09 2011-01-1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用铅酸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N110333463A (zh) * 2019-07-09 2019-10-15 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 一种电芯一致性筛选方法及其系统
CN110333463B (zh) * 2019-07-09 2021-10-29 深圳市清新电源研究院 一种电芯一致性筛选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86022C (zh) 2009-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3474C (zh) 蓄电池的充放电管理方法
CN1917267A (zh)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CN101740803B (zh) 具有自调节功能的铅酸蓄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混合电池
CN1821801A (zh) 二次电池的内部短路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二次电池的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922754A (zh) 镍氢蓄电池的寿命判定方法及寿命判定装置
CN1933232A (zh) 蓄电系统和蓄电方法
CN1691464A (zh) 功率控制装置、发电系统以及电力网系统
CN1934745A (zh) 电力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05048014B (zh) 一种带温度补偿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快速充电方法
CN103579694A (zh) 一种蓄电池修复的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CN102231446A (zh) 一种控制动力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
CN103018683A (zh) 一种电池循环性能加速评估方法
CN105703022A (zh) 一种基于温度控制电池衰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方法
CN101976744A (zh) 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方法
CN101388562A (zh) 快速充电方法
CN105846485A (zh) 蓄电池的充电电流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756963A (zh) 用于电池充电的设备与方法
CN106410304A (zh) 适用于储能场景匹配铅炭电池的欠充循环制式
CN1917269A (zh)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CN101834325A (zh) 二次电池组
CN1917268A (zh) 一种储能锂电池组制造方法及一种储能锂电池组
CN1311914A (zh) 用于控制与一个暂时随机能源有关的电源设备的方法
CN101964431B (zh) 锂二次电池的多阶段恒压充电方法
CN106785139A (zh) 一种提升锂电池倍率循环性能的方法
CN1245776C (zh) 备用电源的管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ANGZHE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SUZHOU MANU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FUYUAN TECHNOLOGICAL ENER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8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07

Address after: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provin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 Hong East Road 188

Patentee after: Founder Technology Group Suzhou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heng Pu Zhen Min Sheng Road No. 33 East Industry Park A3 building two layer

Patentee before: Fuyuan Tech Energy Co.,Ltd. Suzhou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CER (SHANGHA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OUNDER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SUZHOU PRODUC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10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15026 NO.188, SUHONG EAST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O: 200001 HOUSE 3, NO.168, XIZANG MIDDLE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020

Address after: 3, No. 168 middle Tibet Road, No. 200001, Shanghai, Huangp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Acer Computer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26 Suhong Suzhou Industrial Park Road No. 188

Patentee before: Founder Technology Group Suzhou Manufacturin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