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6335B - 电子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6335B
CN1916335B CN2006100310412A CN200610031041A CN1916335B CN 1916335 B CN1916335 B CN 1916335B CN 2006100310412 A CN2006100310412 A CN 2006100310412A CN 200610031041 A CN200610031041 A CN 200610031041A CN 1916335 B CN1916335 B CN 19163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witch
locking device
rotating shaf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310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6335A (zh
Inventor
高全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61003104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16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916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6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6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63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锁定装置,属于机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使用寿命短、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电子锁定装置包括一个锁体,锁体上设有转动机构,锁体内开有锁舌滑道,锁舌滑道内设有可滑动的锁舌,所述的转动机构的转轴外端设有拔头,拔头与转轴轴心偏心设置,上述的锁舌由锁头和锁柱组成,所述的锁头开有拔孔,锁柱可伸出锁体,所述的拔头位于拔孔内。本电子锁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高、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电子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锁定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子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械锁具是利用机械钥匙的特殊结构记载开锁信息,将正确的机械钥匙插入对应的锁具中才可开锁。机械锁具普遍存在着防盗性不好,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设计出了一种电子与机械相结合的锁具,即电子锁。如中国专利提供“一种电子锁”其申请号为:200420083379.9,它包括外壳、电路控制装置、带输出轴的动力传动机构和装于外壳上的锁舌,锁舌为圆筒状并且在锁舌的内壁上设有螺纹。输出轴上设有与锁舌的内螺纹相螺接的外螺纹,输出轴与锁舌就通过上述的内、外螺纹螺接在一起。输出轴在动力传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时,锁舌就沿着它们的螺接处移动,也就是说锁舌伸出或缩进于外壳,这样就达到了开启或锁闭锁具的功能。
但是,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该电子锁使用一段时间后,锁舌与输出轴上的内、外螺纹可能会磨损,而导致电子锁不能正常使用。因此,上述的电子锁使用寿命较短。同时,它为了减低制造成本的同时能够确保锁舌的强度,在塑料材料制成的锁舌外表面包裹着金属层,虽然这样降低了成本,但制造工艺复杂、繁琐。
现有的其它电子锁也存在着与上述相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电子锁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操作方便的电子锁定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子锁定装置,包括一个锁体,锁体上设有转动机构,锁体内开有锁舌滑道,锁舌滑道内设有可滑动的锁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的转轴外端设有拔头,拔头与转轴轴心偏心设置,上述的锁舌由锁头和锁柱组成,所述的锁头开有拔孔,锁柱可伸出锁体,所述的拔头位于拔孔内。
在本电子锁定装置中,转动机构带动转轴转动的同时,转轴上的拔头也跟随着转动。由于拔头与转轴是偏心设置的,因此转轴转动后拔头会处于转轴的上部或下部,也就是说拔头处于转轴的上部时,位于锁头拔孔内的拔头带动锁舌在锁舌滑道内上移,使锁舌上的锁柱缩于锁体内。此时,锁定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当拔头位于转轴的下部时,锁头拔孔与位于转轴下部的拔头接触,锁舌在锁舌滑道内下降并且其上的锁柱伸出锁体。此时,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在上述的电子锁定装置中,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组和转轴,电机与齿轮组的输入端相接,齿轮组的输出端与转轴相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使得转轴得到较低的转速。
在上述的电子锁定装置中,所述的转轴侧部设有压头,所述的锁定装置还包括一个与电机相接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一K1和开关二K2,开关一K1和开关二K2处于所述压头的侧部,转轴转动后其压头能按动开关一K1或开关二K2使电机停转。
在本电子锁定装置中,压头按动开关一K1或开关二K2后,能使其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通过电机的回路断开,使电机停止转动。在压头处于所述的开关一K1或开关二K2的位置时,所述的锁柱相应地处于完全伸出或者完全缩进的位置,使本锁定装置处于开启或者锁定状态。
在上述的电子锁定装置中,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K和总开关S,所述的继电器上有为常闭的触点一J1和触点二J2,为常开的触点三J3和触点四J4,所述的控制开关K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接,触点一J1和触点三J3共同连接在控制开关K的另一端,触点一J1和触点三J3的另一端分别接在电机正负极两端,继电器触点二J2和触点四J4共同连接在电源负极,继电器触点四J4的另一端与开关二K2串联后接在电机负极,继电器触点二J2的另一端与开关一K1串联后接在电机正极,继电器线圈J与总开关S串联后接在电源负极和控制开关K与继电器触点一J1与触点三J3连接的那一端。
按动控制开关K使其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控制开关K、继电器触点一J1、电机负极、电机正极、开关一K1、继电器触点二J2进入电源负极,电机通电转轴转动过程中其上的压头向开关一K1转动,通过压头紧压在开关一K1上,使开关一K1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电路不通,电机停转,开关一K1一直处于断开状态。
按动总开关S后,继电器线圈J通电使继电器的触点一J1、触点二J2均为断开状态而触点三J3、触点四J4均为闭合状态。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控制开关K、继电器触点三J3、电机正极、电机负极、开关二K2、继电器触点四J4进入电源负极。可以看出,此时电机反转,转轴转动过程中其上的压头向开关二K2转动,压头紧压在开关二K2上,使开关二K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电路不通,电机停转,开关二K2就一直处于断开状态。通常总开关S为机械锁、指纹锁、密码锁或感应器等。可以看出,按动控制开关K后,需要钥匙或其它开锁器具等才可将总开关S闭合。
再按动控制开关K使其断开,整个控制电路断开,继电器线圈不通电,继电器触点一J1、触点二J2均恢复到闭合状态,触点三J3、触点四J4均处于断开状态。
也就是说,按动控制开关K可将该控制电路接通,再按动总开关S就可控制电机反转。
在上述的电子锁定装置中,所述的转轴上固连着一个固定套,上述的压头螺接在固定套侧部。
在上述的电子锁定装置中,所述的锁体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锁体上和锁舌的锁头上。通过弹簧的弹力使锁舌一直受到一个向下压的力,使得锁舌不会松动,从而确保本锁定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子锁定装置由于转轴上偏心设置着拔头,转轴转动过程中拔头拔动锁舌的拔孔,使锁舌在锁体的锁舌滑道内上下滑动,即使锁舌伸出锁体或缩于锁体内,从而达到开启或是锁定状态的目的。可以看出,它结构简单,由于它是通过拔头与拔孔接触实现上述目的,拔头及拔孔磨损小,因此它使用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另外,只需要控制开关K或总开关S即可控制拔头动作,因此它操作还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电子锁定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电子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电子锁定装置中开关一、开关二与转轴压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电子锁定装置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电子锁定装置中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电子锁定装置中拔头与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体;11、锁舌滑道;2、锁舌;21、锁头;22、锁柱;23、拔孔;3、转轴;4、拔头;5、电机;6、齿轮组;7、压头;8、固定套;9、弹簧;K1、开关一;K2、开关二;S、总开关;J、继电器线圈;J1、触点一;J2、触点二;J3、触点三;J4、触点四;K、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和图3和图4所示,本电子锁定装置由锁体1、锁舌2、转动机构和与电机5相连的控制电路组成。
锁体1内为一个空腔,空腔内设有锁舌滑道11,锁舌2装于锁舌滑道11内并且它可在锁舌滑道11内上、下滑动。锁体1上还设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电机5、齿轮组6和转轴3。电机5与齿轮组6的输入端相接,齿轮组6的输出端与转轴3相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使得转轴3的获得较低的转速。转动机构的转轴3外端设有拔头4,拔头4与转轴3轴心偏心设置,见图7所示。转轴3的侧部还设有压头7。
见图6所示,锁舌2由锁头21和锁柱22组成,锁头21开有拔孔23,上述的拔头4位于拔孔23内,并且锁柱22可伸出锁体1。本实施例中,锁柱22为圆柱形。
如图5所示,电机5与一个控制电路相接,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5正反转。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继电器、开关一K1、开关二K2、控制开关K和总开关S,且转轴3的转动能通过压头7按动开关一K1或开关二K2。
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继电器、开关一K1、开关二K2、控制开关K和总开关S。继电器上有为常闭的触点一J1、触点二J2,为常开的触点三J3、触点四J4,所述的控制开关K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接,触点一J1、触点三J3共同连接在控制开关K的另一端,触点一J1、触点三J3的另一端分别接在电机7正负极两端。继电器触点二J2、触点四J4共同连接在电源负极,继电器触点四J4的另一端与开关二K2串联后接在电机7负极,继电器触点二J2的另一端与开关一K1串联后接在电机7正极,继电器线圈J与总开关S串联后接在电源负极和控制开关K与继电器触点一J1、触点三J3连接的那一端。
在操作本电子锁定装置时,按动控制开关K使其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按钮开关K、继电器触点一J1、电机5负极、电机5正极、开关一K1、继电器触点二J2进入电源负极,电机5通电,转轴3转动过程中其上的压头7向开关一K1转动,压头7紧压在开关一K1上,使开关一K1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电路不通,电机5停转,开关一K1一直处于断开状态。由于在上述过程中转轴3转动了一定角度,因此使得转轴3上的拔头4由最高处转动至最低处,拔头4转动过程中拔动锁头21的拔孔23使得锁舌2在锁舌滑道11内下移,锁舌2下移后其上的锁柱22伸出锁体1,从而使得本电子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本实施例中,在锁体1内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作用在锁体1内部和锁舌2的锁头21上,通过弹簧9的弹力对锁舌2施加一个下压的力,从而确保了锁定稳定性使得锁舌2不会松动。
需要开启锁定装置时,按动总开关S,继电器线圈J通电,使得继电器的触点一J1、触点二J2断开而触点三J3、触点四J4闭合。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按钮开关K、继电器触点三J3、电机5正极、电机5负极、开关二K2、继电器触点四J4进入电源负极。可以看出,此时电机5反转,转轴3转动过程中其上的压头7向开关二K2转动,压头7紧压在开关二K2上,使开关二K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控制电路不通,电机5停转,开关二K2就一直处于断开状态。由于在这一过程中,转轴3反转了一定角度,使得拔头4由最低处转动至最高处,拔头4转动过程中拔动锁头21上的拔孔23带动锁舌2在锁舌滑道11内上移,锁舌2上移后其上的锁柱22缩入锁体1内,从而使得本电子锁定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再按动控制开关K使其断开,整个控制电路断开,继电器线圈J不通电,继电器触点一J1、触点二J2均闭合,触点三J3、触点四J4均断开。
也就是说,按动控制开关K可将该控制电路接通,使本电子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再按动总开关S就可控制电机5反转,使本电子锁定装置处于开启状态。
通常,总开关S为机械锁、指纹锁、密码锁或感应器等,这样就使得他人无法开启,由于总开关S是控制本电子锁定装置开启的。无法操作总开关S就无法开启本电子锁定装置,从而有效的起到了防盗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为了制造方便,在转轴3上固连着一个固定套8,压头7螺接在固定套8的外侧,见图4所示。同时,为了增加使用稳定性,开关一K1开关K2均装于锁体1内。

Claims (6)

1.一种电子锁定装置,包括一个锁体(1),锁体(1)上设有转动机构,锁体(1)内开有锁舌滑道(11),锁舌滑道(11)内设有可滑动的锁舌(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的转轴(3)外端设有拔头(4),拔头(4)与转轴(3)轴心偏心设置,上述的锁舌(2)由锁头(21)和锁柱(22)组成,所述的锁头(21)开有拔孔(23),锁柱(22)可伸出锁体(1),所述的拔头(4)位于拔孔(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机构包括电机(5)、齿轮组(6)和转轴(3),电机(5)与齿轮组(6)的输入端相接,齿轮组(6)的输出端与转轴(3)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侧部设有压头(7),所述的锁定装置还包括一个与电机(5)相接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开关一(K1)和开关二(K2),开关一(K1)和开关二(K2)处于所述压头(7)的侧部,转轴(3)转动后其压头(7)能按动开关一(K1)或开关二(K2)使电机(5)停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继电器、控制开关(K)和总开关(S),所述的继电器上有为常闭的触点一(J1)和触点二(J2),为常开的触点三(J3)和触点四(J4),所述的控制开关(K)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接,触点一(J1)和触点三(J3)共同连接在控制开关(K)的另一端,触点一(J1)和触点三(J3)的另一端分别接在电机(5)正负极两端,继电器触点二(J2)和触点四(J4)共同连接在电源负极,继电器触点四(J4)的另一端与开关二(K2)串联后接在电机(5)负极,继电器触点二(J2)的另一端与开关一(K1)串联后接在电机(5)正极,继电器线圈(J)与总开关(S)串联后接在电源负极和控制开关(K)与继电器触点一(J1)与触点三(J3)连接的那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3)上固连着一个固定套(8),上述的压头(7)螺接在固定套(8)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体(1)内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两端分别作用在锁体(1)上和锁舌(2)的锁头(21)上。
CN2006100310412A 2006-09-12 2006-09-12 电子锁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6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10412A CN1916335B (zh) 2006-09-12 2006-09-12 电子锁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10412A CN1916335B (zh) 2006-09-12 2006-09-12 电子锁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6335A CN1916335A (zh) 2007-02-21
CN1916335B true CN1916335B (zh) 2010-11-24

Family

ID=37737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3104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16335B (zh) 2006-09-12 2006-09-12 电子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163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82056B (zh) * 2016-10-19 2018-12-18 丁旭荣 一种锁具轴向锁定结构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1443A (en) * 1978-01-17 1980-07-08 Folger Adam Co., Division Of Telkee, Inc. Electric strike
EP1362971A1 (de) * 2002-05-17 2003-11-19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CN2644595Y (zh) * 2003-09-25 2004-09-29 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辅助开启机构的机械电子复合式保险门锁
CN2690522Y (zh) * 2004-01-19 2005-04-06 重庆导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锁
CN200943353Y (zh) * 2006-09-12 2007-09-05 高全忠 电子锁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11443A (en) * 1978-01-17 1980-07-08 Folger Adam Co., Division Of Telkee, Inc. Electric strike
EP1362971A1 (de) * 2002-05-17 2003-11-19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CN2644595Y (zh) * 2003-09-25 2004-09-29 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辅助开启机构的机械电子复合式保险门锁
CN2690522Y (zh) * 2004-01-19 2005-04-06 重庆导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锁
CN200943353Y (zh) * 2006-09-12 2007-09-05 高全忠 电子锁定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11-287061A 1999.10.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6335A (zh) 2007-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3420B (zh) 一种电动与手动两用开闭锁器及安全智能锁
CN210430532U (zh) 一种智能高压开关柜
CN102102467B (zh) 一种电动锁芯
CN108756497B (zh) 一种全自动开锁的电子锁及开锁方法
CN201460487U (zh) 一种智能电控锁
CN1916335B (zh) 电子锁定装置
CN204941075U (zh) 一种无钥匙电控锁芯
CN200943353Y (zh) 电子锁定装置
CN102061842A (zh) 带双机电转换装置的防盗防暴电子锁
CN208236141U (zh) 一种电子锁芯
CN209603643U (zh) 带状态监测及信号输出的智能面板锁
CN207004226U (zh) 电子锁
CN104712189B (zh) 无匙锁芯
CN201840604U (zh) 一种减速器离合装置
CN210460228U (zh) 一种执手门锁
CN201050228Y (zh) 电控锁
CN201420434Y (zh) 一种智能锁
CN107237556A (zh) 电子锁
CN201874335U (zh) 无锁孔智能遥控门锁锁芯机构
CN209670541U (zh) 一种防技术开启的电机离合器机构
CN207004221U (zh) 一种锁体控制装置
CN202788268U (zh) 带有限位开关的智能防盗锁
CN109209049A (zh) 一种带有双电机的密码锁体
CN200943354Y (zh) 新型的电子锁定装置
CN202678147U (zh) 开关用电动操作机构的离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