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4978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04978A CN1904978A CN 200510088709 CN200510088709A CN1904978A CN 1904978 A CN1904978 A CN 1904978A CN 200510088709 CN200510088709 CN 200510088709 CN 200510088709 A CN200510088709 A CN 200510088709A CN 1904978 A CN1904978 A CN 190497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 light source
- light
- medial surface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至少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电子组件、以及至少一光源,其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可组合而形成一容置空间,且电子组件设于此容置空间中,而光源设于下壳体的内侧面上。前述的上壳体至少包括:透明本体,具有相对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可透光薄膜,设于透明本体的外侧面上;以及遮光薄膜,设于透明本体的内侧面上,其中遮光薄膜凹设有至少一图案结构,且此图案结构暴露出透明本体的内侧面。另外,上述光源的位置对应于该图案结构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图案显示设计的计算机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一般电子装置的图案显示的装置设计大都利用导光柱来进行光束的传导。如图1所示,是一种传统电子装置的图案显示装置示意图。此电子装置的上壳体100中设有开孔110,开孔110的数量与欲显示图案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开孔110中均设有一导光柱106,如图1所示。这些导光柱106在使用前,通常先对其外表面进行喷漆,再利用激光雕刻的方式在每个导光柱106的前端114雕设欲显示的图案。另一种设置图案的方式,则是采用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膜,并将图案印刷在此聚碳酸酯膜上,接下来将印制有图案的聚碳酸酯膜贴设在上壳体100的内侧面上,在每个图案下方热融设置一导光柱106。
每个导光柱106下方均设有独立的光源104,光源104固定在下壳体102上,且光源104与相对应的导光柱106之间通常相隔一段距离,以避免在使用或组装过程中光源104为导光柱106所压迫而碎裂。由于上壳体100的本体通常为可透光,因此需在上壳体100的内侧面与侧壁上贴设遮蔽用的麦拉(Mylar)片112,以遮住其它非对应光源所产生的光,进而避免产生非预期的图案显示状况。
然而,导光柱106与麦拉片112等零组件的使用,需依产品需求额外开模制造,且组装上也较为麻烦,如此一来会导致制作成本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图案显示装置的设计可能会破坏显示区的外观面结构的完整性,而使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受到限制,甚至影响产品的美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无须设置导光柱与麦拉片,即可将图案有效显示,故不仅可降低制作成本,更具有组装容易的优势。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显示图案的导光设计不需破坏显像区的外观结构,有利于装置的外观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电子装置,至少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由下壳体与上壳体组合而形成的一容置空间、至少一电子组件设于此容置空间中、以及至少一光源设于下壳体的内侧面上。上壳体至少包括:透明本体,具有相对的外侧面以及内侧面;可透光薄膜,设于透明本体的外侧面上;以及遮光薄膜,设于透明本体的内侧面上,其中遮光薄膜凹设有至少一图案结构,且此图案结构暴露出透明本体的内侧面。另外,上述光源的位置对应于图案结构的位置。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本电子装置较佳可为便携式计算机。此外,上述可透光薄膜可为淡色系涂料,而遮光薄膜可为深色系涂料。且,遮光薄膜中的图案结构可为利用激光雕刻而成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更提出一种图样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上壳体,其中此上壳体包括:一具有相对的一外侧面以及一内侧面的透明本体、一可透光薄膜设于透明本体的外侧面上、以及一遮光薄膜设于透明本体的内侧面上,此遮光薄膜中形成有一图案结构,且图案结构暴露出透明本体的内侧面;接下来,将一下壳体与上壳体相对嵌合;然后,设置一光源于下壳体的对应于上壳体的表面上,其中光源的位置对应于图案结构的位置。
通过在上壳体的透明本体的外、内侧面分别涂布可透光薄膜与遮光薄膜,以及在遮光薄膜上刻蚀出图案的方式,下方的光源可将遮光薄膜中的图案清楚地显现在透明本体的外侧面的可透光薄膜上。因此,应用本发明可无须使用导光柱与遮光麦拉片,亦不会破坏外观面的完整性,故可达到降低制作成本、简化组装程序、以及增加工业设计灵活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电子装置的图案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的I-I向剖视图;
图2c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俯视图,其中图案显示装置的光源处于关闭状态;
图2d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俯视图,其中图案显示装置的光源处于开启状态;
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100:上壳体 102:下壳体
104:光源 106:导光柱
110:开孔 112:麦拉片
114:前端 200:电子装置
202:上壳体 204:下壳体
206:可透光薄膜 208:遮光薄膜
210:图案结构 212:光源
214:外侧面 216:内侧面
218:内侧面 220:图案显示区
222:图案 224:容置空间
226: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露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图样显示装置的组装方法,无须藉助导光柱以及麦拉片,即可将图案清晰地显示出。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2a至2d。
如图2a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俯视图,结合图2b所示的图案显示装置的I--I向剖面图。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为一般电子产品,例如可携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可携式影音装置等,也可以是台式算机或便携式计算机等。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电子装置200为一便携式计算机,如图2a所示。在图2a中仅绘示计算机装置的主机部分,并未绘示出与主机部分接合的显示器,由于显示器在本发明中并非本案的发明重点,故在此不再多加赘述。一般而言,电子装置200具有上壳体202以及下壳体204,上壳体202与下壳体204可互相嵌合而产生一容置空间224,为简化起见,嵌合部分并非本发明重点,图中未绘示,如图2b所示。此容置空间224可供电子装置200的主机等电子组件设置于其内。
电子装置200的上壳体202的上表面具有图案显示区220,可显示一些电子装置200使用状况的图案,例如装置的开关状态以及网络联机状态等等。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电子装置中提供无须设置导光柱、亦无须贴设麦拉片的图案显示设计。上壳体202主要由透明的本体226、可透光薄膜206以及遮光薄膜208所构成,其中本体226具有相对的外侧面214与内侧面216。可透光薄膜206较佳为设置于本体226的外侧面214上,遮光薄膜208较佳为设置于本体226的内侧面216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222的材质可例如为聚碳酸酯或压克力,可透光薄膜206可例如为淡色系涂料,而遮光薄膜208则可例如深色系涂料。在一示范实施例中,可透光薄膜206的材质为珍珠白漆,且遮光薄膜208的材质为灰色漆。此外,可透光薄膜206的厚度例如为5微米至约50微米,较佳可介于约25微米至约30微米之间,且遮光薄膜208的厚度例如大于5微米,较佳为大于约15微米。在本发明中,可透光薄膜206厚度的改变可控制显示图案的亮度,而遮光薄膜208的厚度至少需达可防止余光外溢的功效,且也不能太厚以利后续制作图案结构210。
待完成可透光薄膜206与遮光薄膜208之设置后,可利用例如雷射雕刻的方式,移除部分之遮光薄膜208直至暴露出所覆盖之本体226的内侧面216,藉以在遮光薄膜208中形成具所需图案之图案结构210。接着,在每个图案结构210下方的下壳体204的内侧面218上设置光源212,其中光源212的位置较佳为对应于图案结构210的位置。光源212可例如为冷光灯或发光二极管(LED)。光源212的强度以及光源212与本体226的内侧面216间的距离均会影响显示图案的亮度与清晰度。因此,当光源212的强度固定时,即可根据光源212的亮度来调整光源212与本体226的内侧面216间的距离;而当光源212与本体226的内侧面216之间的距离已固定时,可根据两者之间的距离来提供具适当强度的光源212。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光源212与本体226的内侧面216间的距离介于约2毫米与约3毫米之间,较佳可约为2.7毫米。
在应用上,当光源212未点亮时,上壳体202的图案显示区220上并无任何图案显示,而呈平整的外观面结构,如图2c所示。另一方面,如图2d所示,当光源212已点亮时,光源212朝上壳体202投射的光一部分为遮光薄膜208所遮挡,另一部分则经由相对应之图案结构210并从此图案结构210所暴露出的主体226的内侧面216进入,如此一来可将图案结构210的图案投射至可透光薄膜206,并透过可透光薄膜206而在可透光薄膜206上表面的图案显示区220上显示出对应的图案222。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一个优点就是因为本电子装置无需使用导光柱与麦拉片,亦无需使用并印刷聚碳酸酯膜,即可有效地彰显所欲显现之图案效果,因此不仅可省下导光柱与麦拉片之开模成本,更具有组装容易之优势,故可大大地降低制作成本。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就是因为本电子装置中,显示图案的导光设计不需破坏显像区的外观结构,而可保持图案显示区的外观面的平整,进一步达到提高工业设计之灵活度的目的。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更动与润饰。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上壳体,包括:
一透明本体,所述的透明本体具有相对的一外侧面以及一内侧面;
一可透光薄膜,设于所述的透明本体的外侧面上;以及
一遮光薄膜,设于所述的透明本体的内侧面上,所述的遮光薄膜包括一图案结构,
且该图案结构暴露出所述的透明本体的内侧面;
一下壳体,与所述的上壳体相对设置;以及
一光源,设于所述的下壳体的内侧面上,且所述的光源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的上壳体上图案结构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本体的材料选自聚碳酸酯、压克力或其组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透光薄膜为珍珠白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透光薄膜的厚度介于5微米至50微米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透光薄膜的厚度介于25微米至30微米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薄膜为灰色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薄膜的厚度大于5微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薄膜的厚度大于15微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为一发光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与所述的透明本体的内侧面间的距离介于2毫米与3毫米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88709 CN1904978A (zh) | 2005-07-29 | 2005-07-29 | 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510088709 CN1904978A (zh) | 2005-07-29 | 2005-07-29 | 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04978A true CN1904978A (zh) | 2007-01-31 |
Family
ID=3767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510088709 Pending CN1904978A (zh) | 2005-07-29 | 2005-07-29 | 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904978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5823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US8406832B2 (en) | 2009-04-02 | 2013-03-26 |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
CN103945668A (zh) * | 2014-04-09 | 2014-07-23 | 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
CN111587005A (zh) * | 2019-02-15 | 2020-08-25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
2005
- 2005-07-29 CN CN 200510088709 patent/CN190497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06832B2 (en) | 2009-04-02 | 2013-03-26 |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Housing for electronic device |
CN102595823A (zh) * | 2011-01-05 | 2012-07-18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3945668A (zh) * | 2014-04-09 | 2014-07-23 | 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的外壳的制造方法 |
CN111587005A (zh) * | 2019-02-15 | 2020-08-25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287351A1 (en) | Compositions and image making media | |
US2007001939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05043233A3 (en) | Microstructures integrated into a transparent substrate which scatter incident light to display an image | |
CN1900744A (zh) | 光学片、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 |
CN2475074Y (zh) | 电脑输入装置 | |
CN114556461A (zh) | 装饰膜、装饰膜体、显示主体及其制造方法 | |
KR960016341B1 (ko) | 광표출장치 | |
CN106247247A (zh) | 在提供功能的同时投射虚拟3d图像或光的汽车照明装置 | |
RU2613867C2 (ru) | Трехмерная рекламная вывеск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
CN1904978A (zh) | 电子装置 | |
CN111599835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707582A (zh) | Led管形灯平板图形显示兼照明 | |
CN216927977U (zh) | 发光图案显示装置 | |
US20070183040A1 (en) | Device for obtaining light images | |
KR20110003225A (ko) | 3차원 입체 광고 | |
KR101672206B1 (ko) | 융합형 도광판 제조방법 | |
CN1920904A (zh) | 一种室内外广告装置 | |
CN2308136Y (zh) | 照明装饰板 | |
JP6489546B2 (ja) | 照光表示装置 | |
CN2747613Y (zh) | 可结合于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壳体背板的模块单元结构 | |
CN2344476Y (zh) | 照明装饰板 | |
CN219105289U (zh) | 一种浮雕字符数码显示模组 | |
US11987071B2 (en) | Device with backlit colored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
CN203301593U (zh) | 一种提词器 | |
CN213814198U (zh) | 一种透明面光源及透明tft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