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8908A - 微微网生成树网络 - Google Patents

微微网生成树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8908A
CN1898908A CNA2004800385013A CN200480038501A CN1898908A CN 1898908 A CN1898908 A CN 1898908A CN A2004800385013 A CNA2004800385013 A CN A2004800385013A CN 200480038501 A CN200480038501 A CN 200480038501A CN 1898908 A CN1898908 A CN 18989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onet
available
subordinate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85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9193C (zh
Inventor
朗斯·E·赫斯特
黄燕
帕德马贾·拉马达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Mobility LLC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Publication of CN1898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919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9193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8Routing tree calc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生成树网络的装置和方法。通信设备(160)可连接至微微网络(100)并且该通信设备可在从从属通信设备(180)接收对于可用微微网标识符的请求之前发送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用于从属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协调器标识。从属通信设备可连接至微微网络,确定该通信设备是否可支持从属微微网,并且在请求关于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之前接收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从属微微网的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标识。

Description

微微网生成树网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生成树网络的方法与装置。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利用微微网标识符形成并操作多个交迭的微微网。
背景技术
目前,可使用单个设备形成自组织无线微微网。一旦形成微微网,各个设备可通过该微微网相互发送消息。不幸地是,这些设备通常具有有限的传输范围。当最终的网络在远大于此范围的物理区域上延伸时这会成为问题。为了使网络放大至大的规模,它必须将一系列微微网链接起来。类似地,为了与超过此范围的设备通信,微微网设备必须经由中间设备中继其消息。这种多跳通信是有问题的,因为中间设备,特别是那些位于不同微微网内的中间设备可能不同步,以接收彼此的传输。
从而,需要改进的方法和装置,用于形成和操作包括微微网的生成树网络。
附图说明
将参考下面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至少一个微微网的系统,例如树形系统,的示例框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超帧的示例图示;
图3是概括根据另一相关实施例的根微微网协调器或父微微网协调器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4是概括根据另一相关实施例的预计父微微网协调器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图5是概括根据另一相关实施例的系统中通信路由操作的示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形成和操作利用微微网标识符的微微网的装置和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公开提供在微微网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连接至微微网以及在接收对于可用微微网标识符的请求之前,发送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父微微网协调器标识,例如微微网标识符和/或父标识符。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可在超帧的信标中发送。该方法还可包括接收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该请求包括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微微网络可为多个逻辑关联的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微微网标识符和各个设备标识符(DEVID)。该方法可包括发送用于创建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还可以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从属微微网协调器通信设备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在微微网内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被配置为连接至微微网络的收发信机和耦合至该收发信机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可用微微网标识符之前,经由该收发信机发送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为其从属协调器通信设备提供父微微网协调器标识。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可在超帧的信标中发射。控制器可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收发信机接收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该请求包括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微微网络可包括多个逻辑关联的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微微网标识符和各个设备标识符。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可包括,控制器可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收发信机发送用于形成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信息,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还可以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从属微微网协调器通信设备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公开提供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连接至微微网络,确定该通信设备是否可支持从属微微网,并且在发送关于请求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之前,接收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从属微微网的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标识。关于请求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可包括表示希望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指示符。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可在超帧的信标中接收。该方法还可包括发送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并且该请求包括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微微网络可包括多个逻辑关联的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微微网标识符。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还可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从属通信设备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公开提供用于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包括被配置为连接至微微网络的收发信机,和被配置为确定该通信设备是否可支持从属微微网的控制器,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在发送关于请求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之前,经由收发信机接收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从属微微网的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标识。关于请求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可包括表示希望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指示符。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可在超帧的信标中接收。控制器可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收发信机发送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该请求包括可用微微网标识符。该微微网可以是多个逻辑关联的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微微网标识符和各个设备标识符。控制器可被进一步配置为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该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可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还可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从属微微网协调器通信设备的最大等级号。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至少一个微微网的系统100,例如树形系统,的示例框图。该系统100可包括多个设备,例如根微微网协调器(根PNC),诸如父PNC 120和160的从属PNC,以及其它设备130、140、150、170和180。其它设备130、140、150、170和180还可以是根据下述考虑的PNC。每一设备,例如设备110,可包括耦合至天线116的收发信机112和耦合至收发信机112的控制器114。每一设备可为通信设备、无绳电话基站、无线/无绳电话、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寻呼机、个人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或能够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的任何其它设备。
系统100通过下层的交迭微微网集合形成逻辑生成(spanning)树路由骨干。例如,该生成树可促进IEEE 802.15.3微微网中微微网内和微微网之间的通信,但并不仅限于15.3微微网。作为另一示例,系统100可避免路由循环并且确保在任何两个设备间存在至少一个唯一路径。作为进一步的示例,路由路径可沿向上和向下的方向遍历该树,因此平均设备至设备延迟比较小。本发明提供这些和其它益处。
这些设备可充当根PNC,例如设备110,从属PNC,例如设备120和160或者充当简单的非-PNC微微网设备,例如设备130、140、150、170和180。所有设备可为移动的或者固定的设备。通常,在树中仅有一个根。每一从属PNC(例如设备160)是另一从属PNC(例如设备120)的子或者根(例如设备110)。普通的微微网设备可表示树的叶子,因为它们仅仅是微微网系统100的成员并且更具体地是位于一个独立微微网(120、140和150)中的非PNC设备或者位于从属微微网(170)中的非PNC设备。这些节点简单地称为树中的子设备。通常,在某时刻设备仅在一个微微网中激活。因此,操作于其父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将类似于该微微网中的任何其它非PNC设备。
关于树形成,开始形成逻辑生成树网络的第一设备是根设备110。它处于树100中的逻辑等级0。这里,等级或距离可以指树100中的设备距根设备110的逻辑距离。下组设备形成该树。例如,等级1设备可为根设备110传输范围内的设备。等级2设备可为等级1设备范围内的设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根设备110的范围之外。例如,等级m设备可为等级(m-1)设备范围内的设备,但是可能处于根设备110、等级1设备、等级2设备以及等级(m-2)的范围之外。系统100对于每一设备允许的子数量和深度可具有物理可实现限制。从而,处于等级m的某些设备可能在等级(m-2)的设备的传输范围内,但被强制加入等级m的网络,因为等级(m-2)的某些设备可能不支持其作为等级(m-1)的子。
所有树设备,除了根设备110之外,在微微网100中可具有单个父亲。设备对于其为成员的每一微微网可具有不同的父亲。如所述,设备在某时刻仅可主动参与一个微微网。父设备比其子更接近根设备110一个等级。设备和根设备110间的最短跳数距离可被定义为此设备的深度。也就是,等级m设备在逻辑骨干分层中具有深度m;即,它距根设备110“m跳”。
对于生成树的形成,这些设备可被放置在给定区域中。一些设备,例如根设备110,可被有计划地放置,而随机放置其它设备。网络运营商可负责在至少一个其它预存在的微微网协调设备的通信范围内定位这些设备。一旦被放置,设备可处于“开启”状态,这意味着它可操作于接收或发送模式,其中接收模式操作可处于主导地位。
根设备110可开始形成物理和逻辑拓扑。它可被动地扫描可能的通信信道数,以发现在其上开始微微网的空闲信道。选择该第一空闲信道,根设备110可形成树形系统100的第一并且唯一的独立微微网。形成该树的所有后续设备可使用该信道。
根可将其设备标识符(DevID)设置为例如00000000-十六进制或0-十进制的值,并将其微微网标识符(PNID),例如16-比特PNID,设置为0。等效地,这些值可为相等的网络字段:网络标识符(NID)和父标识符(PID)。PNC的微微网协调器标识符(PNCID)可等效于PNID。在网络信息表中,根设备110可存储它的NID、它的PID并且可将它的深度设置为0。因为根设备110是逻辑网络中的第一设备,它可具有空的邻居列表。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超帧200的示例图示。超帧200可包括信标、争用接入周期(CAP)和包括至少一个信道时间分配(CTA)的争用空闲周期(CFP)以及保证时隙(GTS)。CTA可包括子超帧,子超帧可包括信标、CAP和CFP。在操作中,作为PNC,根设备110可在每一超帧200中广播信标。此超帧200的时长可为64毫秒。信标可为未关联的设备提供同步信息,例如超帧时长、PNID和其它信息以加入它的微微网。另外,在该信标中,可以广播深度信息连同可用于从属微微网的可用PNID/PID。PNC可向其自身分配其超帧的竞争空闲周期(CFP)中的GTS。PNC可执行一些计算来确定PNID块,这可用于其从属微微网,如下所述。
未关联的设备并不具有唯一的网络地址(NID和PID)或者深度值。它的邻居列表为空。一旦通过侦听PNC信标调谐至(honing onto)正在由根设备110或其它预存在的PNC使用的信道,它可向侦听到的PNC发送CONNECTION REQUEST分组。该CONNECTION REQUEST分组可包含信标PNC的PID和NID。如果该PNC能够支持其微微网内的设备,则它可通过发送表示该设备已经关联至该微微网的CONNECTION RESPONSE来响应该未关联的设备的关联请求。该PNC可为该设备给出DevID,例如8-比特DevID,其还可用作设备网络标识符(NID)。该设备可在其网络信息表格中存储它的NID,它的PID(它的PNC的PNID),它的父亲的深度(它的PNC的深度)以及它的新深度(1+它的父亲的深度),并且它可将该PNC加入到它的邻居设备列表,将该PNC标记为父设备。类似地,该PNC可将该设备加入到其邻居列表并且可将其表示为孩子。该PNC还可为该设备保留伪静态信道时间分配(GTS)。该设备然后通过侦听其PNC信标的信息元素中的它的新成员通知确认它已经成功加入到该微微网。该微微网中的设备可相应地更新它们的信息表格。为了确保所有微微网设备知道该微微网的所有成员,该PNC可周期性地广播其微微网的成员。
当附加设备关联至该网络时,可按照类似的方式将它们加入至物理和逻辑拓扑,并且每一个可具有在该微微网中为它们保留的伪静态CTA或GTS。该逻辑骨干结构的构造可基于下层的物理网络拓扑并且可按照顺序方式进行。
对于PNID分配,分层生成树结构可辅助网络协议分配唯一的PNID,使得系统100可避免PNID分配冗余。例如,这样的避免可降低由PNID重复搜索引起的,特别是由例如对微微网内的所有设备进行再寻址的重复解析而导致的额外消息。
可能的PNID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恒定的Max_PNID,从属微微网或者PNC的最大数量可被设置为Max_DPNC并且树中的最大等级数量可被设置为Max_L,那么给定树中的PNID可寻址的PNC的总数可由下式确定:
Σ k = 0 Max _ L Max _ DPN C k ≤ ( Max _ PNIDs - 1 )
用于给定树形网络的PNID的总数可远小于Max_PNID,因为从属PNID的数量,特别是对于不能重用CTA的网络,将较小。可以按照分布式或者集中式的方式执行PNID的分配。
在集中式的方案中,根PNC 110可具有用于该网络的全部可能PNID列表。能够支持从属PNC的每一父PNC可从该PNC 110获得PNID。根PNC 110可向该父PNC发送可用的PNID。当父微微网内的设备希望开始从属微微网时,它可侦听其父亲的PNC信标字段,以查看PNID是否可用。如果父PNC不广播可用的PNID,则它可能不支持从属PNC。从而,子设备将不尝试开始从属微微网。另一方面,如果存在可用的PNID,那么子设备可向父PNC请求变成从属PNC。它可以被分配可用的PNID,并且如果父PNC能够支持另一从属PNC,则该父PNC可向根PNC 110或者从PNC 110获得另一PNID。
根据另一相关的实施例,分配PNID的一种更加分布式的方法可为向每一PNC分配可能的ids块。可基于下式计算ids块间的间隔:
Block size=2*Max_PNCsMax_L
并且
space = floor [ Block _ Size - Σ k = 0 Li ( Max _ PNCs ) k ( Max _ PNCs ) Li + 1 ]
其中,Max_L可表示树的等级的最大数量,Max_PNCs可表示任何设备的从属PNC的最大数量,而Li可表示树的等级。
相应地,根PNC 110可处于深度/层0(Li=0),PID=(0x00)。每一有能力的微微网设备可监听来自其父PNC的信标信息。该父PNC经由信标信息负责向其子设备通知允许的从属PNC的最大数量(Max_PNCs),树的最大等级(Max_L)及其等级或深度。设备还可侦听在信标中广播的可用PNID/PID。该PNID向子设备通知父PNC可支持从属微微网。该子设备可在超帧200的CAP中向其父PNC发送BECOME PARENT REQUEST。在CAP中发送此类型的消息可向同时选择变成从属PNC的多个微微网设备提供一定程度的公平。一旦对于从属微微网一个BECOME PARENT REQUEST成功,则父PNC可广播新的从属PID地址,如果可能的话,其它微微网设备,特别是那些不成功的微微网设备,可尝试捕获该id并且变成从属微微网。
通过PNID,从属PNC可计算它向它的从属PNC分配的地址块。它可利用它在树中的等级,Max_L和Max_PNCs的值以及作为初始开始地址的它的PNID计算该信息。作为示例,可使用下面的等式确定用于系统100的PNID和地址间的间隔。
Max_L=3且Max_PNCs=4
Block size=2*43=128
space = floor [ Block _ Size - Σ k = 0 Li ( Max _ PNCs ) k ( Max _ PNCs ) Li + 1 ]
space = floor [ 128 - Σ k = 0 Li ( 4 ) k ( 4 ) Li + 1 ]
对于从属微微网生成,一个微微网中的设备可开始从属PNC,从而扩大网络覆盖。该从属微微网可从树100向外拓展,像具有附连叶子设备的新分支。设备可基于针对设备的应用、可用资源或者其它考虑选择成为从属PNC。
在成为从属PNC之前,设备可监听其父PNC的信标,以确定PNID/PID是否可用。如果它监听到PNID,则它知道其父亲能够支持从属微微网。该设备然后可向父PNC发送BECOME PARENTREQUEST,请求分配时隙块和伪静态专用CTA,如超帧200中所示。CTA可构成父PNC超帧的更小副本。通过分配这些专用时间块,例如多个时隙,系统100能够避免设备间的干扰,因为可以按照时分多址(TDMA)方式进行设备传输。该设备可使用由其父PNC显示的PNID用于其PNCID。通过使父PNC分配PNID,可以确保该设备的PNID不仅不同于其父PNCID,还不同于任何其它邻居PNC。一旦父PNC分配广播PNID,则如果它能够支持另一从属PNC,则它可广播来自其计算的PNID/PID列表的下一可用PNID。
类似它的父亲,从属PNC设备可根据其超帧时长广播信标,并且它可利用其最大深度、孩子和CTA计算地址块。从属PNC设备可继续利用从其父微微网获得的它的深度值,因此从全局网络角度来看,它可总是知道其距离根PNC 110的逻辑跳数距离。从属PNC附近的未关联设备可尝试向其进行关联。类似地,关联至现有微微网的设备还可尝试加入这一新的从属微微网。
图3是概括根据另一相关实施例的根PNC 110或父PNC操作的示例流程图300。流程图300可用于树建立和初始化。流程图300还可用于分配PNID。在步骤305,流程图开始。在步骤310,PNC将PNID的最大数量(Max_PNID)设置为等于可支持的PNID的最大数量,Max_PNID值可为需用于表示PNID的2比特。在步骤315,PNC将值Max_DPNC设置为网络中希望的从属微微网的最大数量。在步骤320,PNC可将值Max_L设置为等于树100的等级或逻辑跳的最大数量。该值可取决于系统100中根据可用资源、希望的结构等支持的和重用的CTA数量。在步骤325,PNC可确定完整的树形网络可允许的PNID总数的数量边界。该数量可为Max_L跳的树可支持PNC的总数,如上所述。在步骤330,PNC,例如根PNC 110,可向树100的根PNC 110或者PNC分配PNID和DevID。例如,根PNC 110可具有PNID=0并且DevID=0,其中根PNC 110处于树100的等级0。在步骤335,PNC确定是否没有按照集中式方式分配PNID。如果是,则在步骤340,PNC可设置树等级值i=0并且可向下一等级PNC分配PNID块。在步骤343,PNC可基于上面的等式计算PNID块间的间隔。在步骤346,PNC可确定等级i PNC是否可分配PNID。如果是,则PNC可向下一等级i+1 PNC分配利用从上面等式确定的间隔分隔的PNID。例如,第一PNC可接收PNID=1,第二PNC可接收PNID=1+space,第三PNC可接收PNID=1+space+space等。在步骤353,等级i PNC可向每一从属PNC转发值Max_L和Max_DPNC。在步骤356,PNC可递增等级值i=i+1。在步骤360,等级i PNC可为等级i+1从属PNC分配PNID块。流程图300然后可返回至步骤346。如果在步骤346中,PNC确定等级i PNC不能分配PNID,则在步骤390,等级i PNC作为不能支持从属微微网的PNC操作。
如果在步骤335,PNC确定没有以集中式方式分配PNID,则在步骤370,根PNC 110可保存可用PNID的总列表。在步骤373,能够支持从属微微网的一个或多个父PNC可发送请求至根PNC 110,请求未使用的PNID。在步骤376,根PNC 110可确定它是否具有可分配的未使用的PNID。如果是,则在步骤380,根PNC 110可发送肯定应答(肯定ACK)到请求PNC,该肯定ACK可包括可用的PNID。根PNC 110还可将可用PNID的数量减小1。在步骤383中,请求PNC可接受该PNID并且作为能够允许从属微微网的父PNC操作。例如,父PNC可允许其子设备之一变成从属PNC,并且可向该子设备分配PNID。如果父PNC可支持另一从属微微网,则父PNC可请求另一PNID。如果在步骤376,根PNC 110不具有可分配的未使用的PNID,则在步骤386,根PNC 110向该请求PNC返回否定ACK,并且在步骤390,该请求PNC作为不能支持从属微微网的PNC操作。
图4是概括根据另一相关实施例的预计父PNC操作的示例流程图400。例如,流程图400可表示设备经历的变成从属PNC并开始其自己的从属微微网的过程。在步骤405,流程图400开始。在步骤410,设备确定它想要开始其自己的微微网。例如,该设备可确定它具有足够的信道分配以支持从属微微网。在步骤415,设备可监听其父PNC信标以确定PNID/PID是否可用。在步骤420,设备可确定它是否在信标中监听到PNID/PID广播。如果否,则在步骤450,该设备并不开始其自己的从属微微网并且继续作为常规的微微网设备操作。如果是,则在步骤425,该设备向其父PNC发送信标父分组,通知它希望变成从属PNC并且开始其自己的微微网。在步骤430,设备确定它是否从其父PNC接收到表明它可以变成从属PNC的应答。如果是,则在步骤435,该设备变成从属PNC,构建其从属微微网,作为其从属微微网的PNC操作并且在其父PNC微微网中作为常规设备操作。在步骤440,该设备的父PNC然后可广播下一个PNID,如果它可用的话。如果在步骤430,该设备确定它没有从其父PNC获得授权,以基于请求的PNID/PID变成从属PNC,那么在步骤445,该设备确定它是否已经用尽尝试变成从属PNC的总的可能次数。如果否,则该设备返回至步骤420。如果是,则在步骤450,该设备并不开始其自己的从属PNC并且继续作为常规微微网设备操作。
对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微微网内通信路由,在发送和接收设备能够直接通信的情况下,或者在它们处于彼此的“听力范围(ear shot)”之内并且它们是相同微微网的成员的情况下,发送设备可在其GTS期间发送通信数据而正在监听的接收设备可在此期间接收通信数据。该过程实际上是点对点通信。
在这些设备是相同微微网的成员但不处于彼此的“听力范围”之内的情况下,发送设备可向其父PNC发送消息。发送设备可将目标设备的逻辑地址置于通信数据分组的有效载荷中。PNC可解码该地址信息并且负责向该目标设备发送该分组。该分组然后经过多跳通信的两个逻辑跳。
对于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微微网间通信路由,在一个微微网内的发送设备希望向另一微微网内的目标节点发送数据分组的情况下,该发送设备可识别出目标设备不是其微微网(多个)成员,并且从而可向其父PNC转发分组。发送设备可将目标设备的逻辑地址和可能的IEEE地址置于通信数据分组的有效负载部分之内。PNC可从有效负载解密该地址,查看目标地址信息并且将目标地址信息与它的邻居表中的设备地址相比较。如果目标设备不位于父PNC的邻居表中,那么该父PNC可具有两个选项。如果树形结构中它上面的设备使用目标设备的PID地址,那么该PNC可向其父PNC转发分组,这可执行相同的表格查找过程。如果该PID属于逻辑树形结构中它下面的可访问设备,那么根据PNID/PID分配方法,该PNC设备可向其适当的从属PNC分发分组。从而,可基于分配的PID/PNID沿树向上或向下路由分组。因此,利用此按照ID的路由方法可以避免循环,并且存在基于PNID分配的内在的智能水平。
当数据分组的目标地址匹配接收设备的地址时,通信数据分组的路由停止。在没有发现目标设备并且沿树一路向上将数据分组转发至根PNC 110的情况下,根PNC 110可将该分组中继至是从属PNC的它的所有孩子,除了它在第一位置从其接收数据分组的那个孩子之外。这些孩子可按照与沿树向上类似的方式沿树向下中继分组,直到它到达它的最终目标或者该分组被丢弃,因为它已经到达最后一个从属微微网分支。
图5是概括根据另一相关实施例的系统100中通信路由操作的示例流程图500。在步骤505,该流程图开始。在步骤510,通信源设备可准备用于希望的目标设备的通信分组。在步骤515,源设备确定目标设备是否是源设备的微微网的成员。如果是,则在步骤520,源设备确定目标设备是否可直接从源设备接收通信。例如,源设备确定目标设备是否处于“听力范围”之中。如果是,则在步骤525,源设备在源设备的指定GTS期间直接向目标设备发送分组。例如,目标设备通常处于用于接收这种通信的接收模式。如果在步骤515或者步骤520中的结果是否定,则在步骤530,源设备向源设备的PNC发送通信分组。在步骤535,PNC确定目标是否处于PNC的邻居表中。如果是,则在步骤540中,PNC直接向目标设备中继通信分组。如果否,则在步骤545,PNC检查分组报头中的目标地址以执行根据地址的路由。在步骤550,PNC确定该目标地址是否处于树100分层结构中该PNC之上或者与其相邻。如果是,则该PNC通过向该PNC的父PNC发送分组而执行开始于步骤530的操作。如果否,则在步骤555,PNC根据通信分组的地址向具有通往目标设备的链路的从属子PNC发送通信分组,或者该PNC向所有可能的从属子PNC泛洪(flood)该通信分组。在步骤560,该子PNC确定它是否处于树100中的最后一跳,以中继树100中的分组。如果否,则PNC返回至步骤535。如果是,则在步骤565,该子PNC确定该目标设备是否处于它的微微网中。如果是,则PNC直接前进至步骤540并且中继该分组。如果否,则在步骤570,PNC丢弃该分组。
本发明的方法优选地在编程处理器上实现。然而,该方法与控制器,例如控制器114,还可以实现于通用或专用计算机,编程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和外围集成电路元件,ASIC或其它集成电路,硬件电子设备或逻辑电路,例如分离元件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PLD、PLA、FPGA或PAL等等。通常,其上驻留有能够实现图中所示流程图的任何器件均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处理器功能。
尽管对于特定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存在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形。例如,实施例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其它实施例中互换、增加或代替。另外,每一图中的所有元件对于操作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是必须的。例如,公开的实施例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仅利用独立权利要求中的元件制造并使用本发明。因此,此处阐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以进行各种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以及
在接收对于可用微微网标识符的请求之前,发送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父微微网协调器标识;
其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用于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信息,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并且
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微微网协调器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在超帧的信标中发送。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微网络包括逻辑关联的多个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标识符。
5.一种用于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该装置包括:
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的收发信机;以及
耦合至所述收发信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对于可用微微网标识符的请求之前经由所述收发信机发送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所述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协调器标识,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所述收发信机发送用于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信息,所述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以及
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微微网协调器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6.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在超帧的信标中发送。
7.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经由所述收发信机接收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
8.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微微网络包括逻辑关联的多个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标识符。
9.一种用于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
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的收发信机;以及
耦合至所述收发信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通信设备是否可支持从属微微网,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请求关于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之前,经由所述收发信机接收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所述从属微微网的所述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标识,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并且
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微微网协调器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关于建立从属微微网的所述信息包括表明希望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指示符。

Claims (27)

1.一种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以及
在接收对于可用微微网标识符的请求之前,发送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父微微网协调器标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在超帧的信标中发送。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微网络包括逻辑关联的多个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标识符。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用于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信息,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微微网协调器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7.一种用于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该装置包括:
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的收发信机;以及
耦合至所述收发信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接收对于可用微微网标识符的请求之前,经由所述收发信机发送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为所述通信设备提供父微微网协调器标识。
8.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在超帧的信标中发送。
9.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经由所述收发信机接收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微微网络包括逻辑关联的多个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标识符。
11.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经由所述收发信机发送用于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信息,所述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微微网协调器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13.一种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通信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
确定所述通信设备是否可支持从属微微网;以及
在发送关于请求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之前,接收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所述从属微微网的所述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标识。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关于请求建立从属微微网的所述信息包括表明希望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标识符。
15.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在超帧的信标中接收。
16.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
17.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微微网包括逻辑关联的多个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标识符。
18.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
19.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微微网协调器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20.一种用于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
被配置为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的收发信机;以及
耦合至所述收发信机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通信设备是否可支持从属微微网,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在请求关于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信息之前,经由所述收发信机接收至少一个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提供所述从属微微网的所述通信设备的父微微网标识。
21.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关于建立从属微微网的所述信息包括表明希望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指示符。
22.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在超帧的信标中接收。
23.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进一步被配置为经由所述收发信机发送变成能够建立从属微微网的从属微微网协调器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
24.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微微网络包括逻辑关联的多个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与公共协调器共享单个标识符。
25.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协调器被进一步配置为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和微微网协调器的等级的最大数量。
27.一种在微微网络中的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连接至所述微微网络;
确定所述通信设备是否可支持从属微微网;
从微微网协调器接收可用父微微网标识;以及
计算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所述可用微微网标识符块的大小基于希望的微微网协调器的最大数量。
CNB2004800385013A 2003-12-23 2004-12-20 在微微网络中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Active CN10046919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744,032 2003-12-23
US10/744,032 US7002938B2 (en) 2003-12-23 2003-12-23 Piconet spanning tree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908A true CN1898908A (zh) 2007-01-17
CN100469193C CN100469193C (zh) 2009-03-11

Family

ID=3467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85013A Active CN100469193C (zh) 2003-12-23 2004-12-20 在微微网络中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02938B2 (zh)
EP (1) EP1700429A2 (zh)
CN (1) CN100469193C (zh)
WO (1) WO200506280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162A (zh) * 2010-12-30 2011-07-13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微网中央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7419B1 (en) * 2002-11-22 2010-04-13 Allied Telesy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 set of switch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7460503B2 (en) * 2004-02-03 2008-12-0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Method for beacon rebroadcast in centrally controlled wireless systems
US8306002B2 (en) * 2004-04-05 2012-11-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comprising multiple beacons in each communications superframe
KR100594429B1 (ko) * 2004-04-21 2006-06-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개인 네트워크 시스템, 그 네트워크의 코디네이터 및 그 코디네이터의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코디네이터 선택방법
CN100579045C (zh) * 2004-05-10 2010-01-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无线节点装置和多跳无线局域网系统
KR100678933B1 (ko) * 2004-05-25 2007-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정자 기반의 무선 네트워크 통신 방법과, 백본네트워크와 연결된 조정자 기반의 무선 네트워크들간의통신 방법
KR100645440B1 (ko) * 2004-06-14 2006-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파라미터를 개별적으로 설정하여 어드레스를할당하는 지그비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그 어드레스 할당방법
US7508811B2 (en) * 2004-07-10 2009-03-24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Beacon scheduling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with multiple coordinators
USRE46001E1 (en) 2004-07-22 2016-05-10 Koninklijke Philips N.V. Method of connecting a new device to existing network
WO2006011077A1 (en) * 2004-07-22 2006-02-02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Method of connecting a new device to an existing network
KR100585327B1 (ko) * 2004-07-29 2006-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의 규모 변화에 따른 적응적 주소 재설정방법
AU2005274003B2 (en) * 2004-08-12 2009-03-0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dium
US7656804B2 (en) * 2004-08-16 2010-02-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n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79023B1 (ko) * 2004-11-03 2007-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정자 기반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복수의 무선 범용 직렬버스 호스트를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57260B1 (ko) * 2004-12-14 2007-09-11 전자부품연구원 개인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스캐터넷 구현 방법
US8149737B2 (en) * 2005-08-09 2012-04-0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821972B1 (en) * 2005-09-29 2010-10-26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large-scale layer 2 computer networks
WO2008037298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Loop-detection in moving networks
KR101421558B1 (ko) * 2007-02-13 2014-07-24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무선 개인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효율적인 주소 할당 방법및 무선 근거리 개인 통신 기기
CA2623805A1 (en) * 2007-03-02 2008-09-02 Robert A. Hubbs 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preemptive routing
US7742435B1 (en) * 2007-07-27 2010-06-22 Dust Networks, Inc. Providing a low latency backbone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KR101403339B1 (ko) * 2007-08-20 2014-06-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279814B2 (en) * 2007-11-12 2012-10-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channel time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KR100921631B1 (ko) * 2007-12-14 2009-10-1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지그비 네트워크에서 확장성 증대를 위한 하위노드 연결방법 및 하위노드 연결 시스템
WO2009114612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ual mode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US9019985B2 (en) * 2008-03-12 2015-04-28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multiple concurrent transmissions during a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212722B2 (en) * 2008-04-30 2012-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nd tracking communication directions with asymmetric antenna systems
US8340116B2 (en) * 2008-06-05 2012-12-25 Motorola Mobility Llc Node scheduling and address assignment within an ad-ho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040032A1 (en) * 2008-08-13 2010-02-18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providing inter-piconet multi-hop mesh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thereof
US8243624B2 (en) * 2008-08-19 2012-08-1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outing table generation, data transmission and routing route formation method for multi-hop services in high rate wireless personal networks
US8780869B2 (en) * 2009-04-15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association procedure
US8509688B2 (en) * 2009-04-23 2013-08-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c logical channel selection for operating piconets in body area networks
US8559464B2 (en) * 2010-04-30 2013-10-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nchronizing nodes of a multi-hop network
US8553605B2 (en) 2010-09-10 2013-10-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acket identification for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KR101268009B1 (ko) * 2011-02-22 2013-05-27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의 자가구성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무선 센서 네트워크의 자가구성 방법
US9210161B2 (en) 2011-12-13 2015-12-08 Business Objects Software Limited Authentication certificates as source of contextual information in business intelligence processes
US9143890B2 (en) 2012-07-12 2015-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master, hub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bluetooth infrastructure
CN104869603B (zh) * 2015-05-08 2018-08-14 中山大学 一种适用于无线监测控制网络的ZigBee路由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6643B1 (en) * 2000-08-08 2005-04-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lustering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US7058050B2 (en) * 2000-12-01 2006-06-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lexible inter-network communication scheduling
US20020159401A1 (en) * 2001-04-25 2002-10-31 Brightcom Technologies Ltd. Masterless slave / master role switch in a bluetooth piconet
JP3858746B2 (ja) * 2001-05-08 2006-12-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WO2005013497A2 (en) * 2003-07-25 2005-02-10 Appair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creating, controlling, and maintain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sh of piconets
KR100547788B1 (ko) * 2003-07-31 2006-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피코넷들의 디바이스들 간의 통신이 가능한 고속 개인용무선 네트워크 및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6925064B2 (en) * 2003-09-11 2005-08-02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neighbors within a piconet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905534B2 (ja) * 2003-09-18 2007-04-1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子pncと目標デバイスとの間で効率的に通信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2162A (zh) * 2010-12-30 2011-07-13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微网中央控制器
CN102122162B (zh) * 2010-12-30 2012-06-27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微网中央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002938B2 (en) 2006-02-21
WO2005062809A2 (en) 2005-07-14
EP1700429A2 (en) 2006-09-13
CN100469193C (zh) 2009-03-11
WO2005062809A3 (en) 2006-01-19
US20050135275A1 (en) 2005-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9193C (zh) 在微微网络中其它设备间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及其方法
Akyildiz et al. A virtual topology based routing protocol for multihop dynamic wireless networks
US7583592B2 (en) Method for route recovery in wireless network of tree topology
CN1926820B (zh) 在无线多跳网络中使用ndp检测邻节点的方法、通信装置和系统
EP1859581B1 (en) Routing communications in an ad hoc network
CN100442786C (zh) 基于树形结构的路由方法
US20070297371A1 (en) Scalabl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US20050180356A1 (en) Multi-channel wireless broadcast protocol for a self-organizing network
US20070133483A1 (en)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ver a wireless ad-hoc network
WO2008157662A1 (en)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 route to a peer node in a multi-hop wireless mesh network
JP4072917B2 (ja) パケット中継方法、通信経路設定方法及び通信経路設定システム
KR20070032717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주문형 라우팅 프로토콜의 성능을개선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708962A (zh) 用于移动路由器之间拓扑更新的部署
CN101300777A (zh) 无线网格网络中的有效率广播
EP2163052A1 (en) Multi-radio node with a single routing module which manages routing for multiple different radio modules
KR20130119287A (ko) 무선 애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 중계 노드 선택 방법
WO2008157650A1 (en) Method for discovering a route to an intelligent access point (iap)
CN101521926B (zh) 用于大规模无线分布式网络的协同路由方法
US7660258B2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network addresses in mobile multi-hop network
CN1408162A (zh) 基于路由发现的微微网构成
US20070115828A1 (en) Method for sending requests in a network
Kim et al.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protocol for common control channel selection in multichannel ad-hoc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N1327721C (zh) 一种移动终端通信的方法
Lee et al. K-neigh backbone tree based topology control for tactical mobile ad-hoc networks
JP4359929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無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OTOROLA MOBIL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OTOROLA INC.

Effective date: 2011010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107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In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Inc.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after: MOTOROLA MOBILITY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314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Address before: Illinois State

Patentee before: MOTOROLA MOBILITY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