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9611A -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9611A
CN1889611A CN 200610033434 CN200610033434A CN1889611A CN 1889611 A CN1889611 A CN 1889611A CN 200610033434 CN200610033434 CN 200610033434 CN 200610033434 A CN200610033434 A CN 200610033434A CN 1889611 A CN1889611 A CN 1889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voice
real
terminal
portab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334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9611B (zh
Inventor
徐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610033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89611B/zh
Publication of CN1889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9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89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9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的计算机终端或移动终端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向对方发起语音通信呼叫;即时通信服务器尝试建立端对端直连,成功则建立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呼叫方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向被呼叫方发起语音通信呼叫,即时通信服务器通过语音媒体服务器建立起终端间的语音通信连接。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包括即时通信服务器和与之相连的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本发明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建立信令通道,能够方便的保存用户的信息,并能建立用户虚拟社区的应用场景,不使用真实号码来保护用户的隐私;本发明可以自动选择或由用户指定语音通信通路来保证语音的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尤其是通过在电脑终端和手机终端上运行的即时通信客户端实现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以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其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色列人最早在1996年发明了即时信息服务,并创造了目前最大的一个即时通信网络ICQ(I Seek You)。这种即时通信的方式以其即时性、方便性的优势,得以非常快的在网络上普及,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固定互联网上与电子邮件并列的信息服务的形式。AOL、MSN、YAHOO也已开始这样的即时消息服务,在国内也有类似的即时消息软件。除了这些专门的即时消息软件以外,一些网站也提供部分的即时消息服务。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即时信息服务逐渐从固定网络延伸到了移动网络。在传统的基于Web通信系统的概念上,将手机的短消息服务和手机移动互联网进行结合,使用户在使用手机终端的时候,能够更方便地去与其他人通过短信、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手段,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这种新型的即时消息通信打破了传统Web的界线,把即时信息服务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面,这时用户可以通过短消息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更及时地交流。由于手机通常是随身携带的,因此即使没有笔记本电脑,在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仍然能够通过手机短信以及移动互联网与全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即时通信。2.5G和即将到来的3G网络对这种即时通信的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运行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上的即时通信软件已经提供了包括多媒体消息(文字、语音、图片、附件等)、短信和彩信等多种即时通信服务,在手机上基于移动GPRS/CDMA数据通道的PoC(Push-To-Talk overCellular)业务也方兴未艾;这些即时通讯软件虽然已经实现了电脑终端之间以及移动终端之间的实时语音通信,但是在电脑终端与手机终端之间还没有提供很好的实时语音通信服务。
为了解决电脑终端与手机终端之间的即时通信问题,在现有的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即时通信软件,实现了从桌面终端通过互联网和运营商VoIP(Voiceover IP)设备实现对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的呼叫。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当从计算机终端a基于即时通信软件发起向移动终端b的语音呼叫和通信时,必须要获知对方的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如果该即时通信系统是以娱乐性质为目的即时通信服务应用,就无法很好的保护被呼叫方的隐私;除此之外,这种即时消息系统是完全基于P2P模式的,没有中心服务器,移动终端只能通过VoIP GW网关c1进行ip接入,因此用户的通讯录信息只能保存在本地计算机中,如果更换了计算机则无法保存通讯录,不方便使用,而且由于没有用户中心服务器,也无法构建虚拟社区的应用场景。
除了这种即时通信软件以外,现在还有一种PTT(Push-To-Talk)的通信方式,如图2所示,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网络结构示意图,计算机终端a通过一种PoC服务器c2与移动终端b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实现计算机终端与手机终端的实时语音通话,但由于这种PTT方式在业务要求上属于单工语音方式,即在同一时间只有一方能说话,因此通信效率低,并且在说话前还必须抢夺话语权;这种PTT通信方式对网络环境要求很高,目前在手机上的PoC的语音媒体是通过数据域的GPRS/CDMA数据链路经过PoC服务器进行转发来进行传输的,这种语音媒体由于现在的2.5G网络环境很难满足需要,导致语音质量较差,延迟比较严重。PoC服务器在功能上也缺乏广泛性的定义和要求,在功能扩展方面有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论述的现有技术的诸种缺陷,提出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终端之间的双工实时语音通信,并且能建立即时通信应用场景,保护双方用户的隐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包括:安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一计算机终端和一移动终端均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并建立信令通道后,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1,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中任一方作为呼叫方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向作为被呼叫方的另一方发起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2,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所述呼叫方的呼叫请求传递给所述被呼叫方,并尝试建立端对端直连,如果所述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计算机终端建立通话连接,并传递语音媒体数据;如果所述端对端直连建立失败,则结束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端对端直连建立失败时,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3,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4,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在尝试建立端对端直连的操作之前,根据网络类型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如果所述移动终端选择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所述步骤2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计算机终端通过电路域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并传递语音媒体数据;所述步骤4具体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电路域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并由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终端传递语音媒体数据;如果所述移动终端选择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所述步骤2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计算机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并传递语音媒体数据;所述步骤4具体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并由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终端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之前以及所述建立信令通道后,所述计算机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都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登录用户信息,该登录用户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端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策略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步骤1可具体为: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中任一方从联系人信息中选择联系人作为被呼叫方,并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向所述联系人发起语音通信呼叫。当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对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的呼叫权限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执行所述步骤2;否则结束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一计算机终端和一移动终端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并建立信令通道后,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1’,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中任一方作为呼叫方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向作为被呼叫方的另一方发起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2’,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3’,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包括:
即时通信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验证呼叫权限和建立移动终端客户端与计算机终端客户端的语音通信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与所述即使通信服务器相连,用于作为接入网关连接无线网络和分组数据网。
由上述方案可以构建出移动终端通过数据域与Internet中的计算机终端进行端对端直连的场景。
为了实现移动终端通过电路域与Internet中的计算机终端进行端对端直连的场景,在上述方案中加入VoIP网关设备,该VoIP网关设备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相连,用于建立电路域的通话链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包括语音媒体服务器,该语音媒体服务器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相连,用于为实时语音通信的终端之间传递语音媒体数据。语音媒体服务器可以建立起移动终端通过电路域或者数据域与Internet中的计算机终端通过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语音媒体数据交换的场景。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建立信令通道,能够方便的保存用户的信息,并可以即时通信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来建立用户虚拟社区的应用场景。
2、本发明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建立信令通道,能够不使用用户的真实号码,而采用一些代称来保护用户的隐私。
3、本发明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建立信令通道,能够在更换终端的情况下,在每次登录时从即时通信服务器获取用户信息。
4、本发明可以自动选择或由用户指定语音通信通路(电路域或数据域),以此保证语音的通话质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实施例中采用数据域的通信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实施例中采用电路域的通信通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internet中布置了即时通信服务器作为用户信息的中心服务器来构建基于IP的语音通信链路,在服务器中存储了用户的一些信息,包括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名、密码等)、联系人信息(用户名、登录状态等)、安装在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终端的客户端软件配置信息(显示的声音、图像等)以及用户策略信息(设置的黑名单、VIP等),其中联系人信息中的用户名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中的映射表来指定相应的号码,在进行通信连接的时候,服务器不会将真实号码提供给用户,取而代之的是与真实号码映射的联系人用户名,从而保证了用户的隐私。
为了详细的说明本发明,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安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即时通信服务器会获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路由信息,例如IP地址以及通过通信协议和IP地址而获得的路由信息;
步骤102,安装在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用户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端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策略信息等;
步骤103,移动终端或者计算机终端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传送相关信令来向另一方发出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104,即时通信服务器验证该呼叫的呼叫权限,如果符合呼叫权限,则将被叫方的位置信息(IP地址、路由信息等)发送给呼叫方,并同时将呼叫方的位置信息和呼叫请求传递给被呼叫方,并执行步骤105;否则呼叫失败,结束退出;
步骤105,呼叫双方尝试进行端对端(Peer to Peer,简称P2P)直连;
步骤106,在尝试端对端直连后,如果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则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终端即建立了通话连接,可以进行语音媒体数据的传送;如果建立失败,则结束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2中的用户的有关信息可能是用户自行设置的,服务器也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整,而用户名与真实号码的映射关系是由服务器建立的,在呼叫的时候,服务器会自动地进行匹配,从而避免泄露用户的真实号码带来的安全问题和隐私问题。用户的有关信息在通信客户端软件登录结束后会保存在即时通信服务器中,终端侧可以不必保存这些用户的有关信息,既保障了这些信息不会因为终端更换而丢失,也降低了个人信息和联系人信息被窃取的可能。在步骤103中用户便可以根据下载的联系人信息进行选择,而不会接触到真实的号码或地址,服务器会自动地根据映射关系选择相应的联系人号码或地址的。
在步骤104验证呼叫权限的过程与用户设置的策略有关,如果联系人方将呼叫人设置为黑名单,当呼叫人进行呼叫的时候,必然无法通过验证,从而服务器拒绝进行连接;除此之外,如果联系人设置自身为禁止打搅等状态,呼叫也会无法通过验证,从而服务器拒绝进行连接。
步骤105中呼叫双方尝试进行端对端直连时,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数据域的方式接入,也可以使用电路域的方式接入,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数据域的方式接入,当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后,移动终端通过数据域与计算机终端建立通信通路,能够进行语音媒体数据的传送,如图4所示,为图3的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其中从计算机终端a、即时通信服务器d、SGSN/GGSN设备e到移动终端b之间的直线代表信令通路,而计算机终端a到SGSN/GGSN设备e,再到移动终端b之间的虚线代表语音通路,这种数据域的语音通信方式对网络带宽的要求比较高,如果网络带宽足够(例如3G网络),因为语音数据通常需要占用很大的带宽,这种方式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语音通信的要求,如果网络带宽不足或者网络不稳定(2G或2.5G网络),则无法保证语音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由于移动终端处于GSM/GPRS网络中,因此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采用SGSN/GGSN设备。本发明对于其他网络(例如CDMA、3G网络)都是适用的,虽然对于不同网络相应的在网元设备上有所不同,但只要是采用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建立数据域的通信链路的方式则都是覆盖在本发明之内的。
对于带宽资源不足的情况,本发明提供了另一个较优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安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即时通信服务器会获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路由信息,例如IP地址以及通过通信协议和IP地址而获得的路由信息;
步骤202,安装在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用户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端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策略信息等;
步骤203,移动终端或者计算机终端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传送相关信令来向另一方发出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204,即时通信服务器验证该呼叫的呼叫权限,如果符合呼叫权限,则将被叫方的位置信息(IP地址、路由信息等)发送给呼叫方,并同时将呼叫方的位置信息和呼叫请求传递给被呼叫方,并执行步骤205;否则呼叫失败,结束退出;
步骤205,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类型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者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
步骤206,如果移动终端选择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呼叫双方尝试进行端对端直连;
步骤207,在尝试端对端直连后,如果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则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终端即建立了通话连接,可以进行语音媒体数据的传送;如果建立失败,则结束操作。
步骤206’,如果移动终端选择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呼叫双方尝试进行端对端直连;
步骤207’,在尝试端对端直连后,如果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则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终端即建立了通话连接,可以进行语音媒体数据的传送;如果建立失败,则结束操作。
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增加了移动终端选择语音通信通道的步骤,对于网络带宽不足的状况,移动终端会根据网络类型、网络的拥塞情况进行自动选择语音通信通道,通常情况下,如果网络状况良好,则可以选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而当网络状况不佳时,可选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在选择不同的语音通信通道时,涉及到的通信设备是不同的,对于数据域的端对端直连在上一实施例中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当移动终端选择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路建立端对端直连时,移动终端通过电路域与计算机终端建立通信通路,能够进行语音媒体数据的传送,如图6所示,为图5的实施例的网络结构示意图,通过VoIP GW设备g(一组用于完成GSM或CDMA网电路域语音流与互联网IP域互通的接口设备)对移动终端b进行接入操作,在图中设备间的直线代表信令通路,设备间的虚线代表语音通路,VoIP GW设备g接收移动终端b的语音,再与计算机终端a进行连接,传输语音媒体数据。移动终端b除了可以自行根据网络类型和网络的拥塞情况选择语音通信通道,用户还可以进行自定义选择,移动终端b接收用户的操作信息后,向即时通信服务器d发出相关请求,即时通信服务器d根据用户的选择向相关的网员设备发送信令进行控制。
在实际网络中(例如基于IPv4的网络),计算机终端可能会有防火墙的防护,这种防护拒绝了外界IP对该终端的直接访问;而移动终端在数据域被分配的是私网地址,而计算机终端由于可能处于NAT(网络地址转换)内,网络地址也为私网地址,同属于不同私网内的设备是无法直接通过IP网络进行互连的。当端对端直连无法建立时,语音呼叫失败,本发明通过下一实施例对这种状况进行处理。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安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即时通信服务器会获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路由信息,例如IP地址以及通过通信协议和IP地址而获得的路由信息;
步骤302,安装在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用户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端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策略信息等;
步骤303,移动终端或者计算机终端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传送相关信令来向另一方发出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304,即时通信服务器验证该呼叫的呼叫权限,如果符合呼叫权限,则将被叫方的位置信息(IP地址、路由信息等)发送给呼叫方,并同时将呼叫方的位置信息和呼叫请求传递给被呼叫方,并执行步骤205;否则呼叫失败,结束退出;
步骤305,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类型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者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
步骤306,如果移动终端选择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呼叫双方尝试进行端对端直连;
步骤307,在尝试端对端直连后,如果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则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终端即建立了通话连接,可以进行语音媒体数据的传送;如果建立失败,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8,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309,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再由语音媒体服务器为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步骤306’,如果移动终端选择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呼叫双方尝试进行端对端直连;
步骤307’,在尝试端对端直连后,如果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则移动终端与计算机终端即建立了通话连接,可以进行语音媒体数据的传送;如果建立失败,则执行步骤308’;
步骤308’,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309’,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再由语音媒体服务器为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语音媒体服务器的作用是为进行实时语音通信的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之间传递和交换语音媒体数据,当端对端直连建立失败时,即时通信服务器会根据移动终端所选择的语音通信通路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和与语音通信通路相应的网元设备,再由语音媒体服务器为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然后通过网元设备进行IP连接,实时语音媒体数据由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转接。如果移动终端选择数据域的通信通路,呼叫方与被呼叫方通过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连接的网络结构如图8所示,为图7的实施例中采用数据域的通信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直线代表信令通路,虚线代表语音通路,移动终端b通过SGSN/GGSN设备e接入IP网络,将语音数据传输到语音媒体服务器f中,再由语音媒体服务器f转发给计算机终端a,从而忽略了防火墙或NAT对语音通信连接的影响。由于移动终端处于GSM/GPRS网络中,因此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采用SGSN/GGSN设备。本发明对于其他网络(例如CDMA、3G网络)都是适用的,虽然对于不同网络相应的在网元设备上有所不同,但只要是采用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建立数据域的通信链路的方式则都是覆盖在本发明之内的。
如果移动终端选择电路域的通信通路,呼叫方与被呼叫方通过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连接的网络结构如图9所示,为图7的实施例中采用电路域的通信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直线代表信令通路,虚线代表语音通路,移动终端b将电路域的语音流通过VoIP GW设备g与IP域的计算机终端a进行互通,其中通过语音媒体服务器f进行转接,避免防火墙或NAT对语音通信连接的影响。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的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只使用了语音媒体服务器,并未进行端对端直连的尝试,这种情况通常是针对于已确知网络状况不适合进行端对端直连的情况,步骤如下:
步骤401,安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即时通信服务器会获得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路由信息,例如IP地址以及通过通信协议和IP地址而获得的路由信息;
步骤402,安装在计算机终端和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用户的有关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端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策略信息等;
步骤403,移动终端或者计算机终端通过即时通信服务器传送相关信令来向另一方发出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404,即时通信服务器验证该呼叫的呼叫权限,如果符合呼叫权限,则将被叫方的位置信息(IP地址、路由信息等)发送给呼叫方,并同时将呼叫方的位置信息和呼叫请求传递给被呼叫方,并执行步骤205;否则呼叫失败,结束退出;
步骤405,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类型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者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操作指令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
步骤406,当移动终端选择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407,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再由语音媒体服务器为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步骤406’,当移动终端选择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407’,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再由语音媒体服务器为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如果移动终端选择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建立的实时语音通信场景如图8所示;如果移动终端选择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则建立的实时语音通信场景如图9所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30)

1、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一计算机终端和一移动终端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并建立信令通道后,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1,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中任一方作为呼叫方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向作为被呼叫方的另一方发起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2,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将所述呼叫方的呼叫请求传递给所述被呼叫方,并尝试建立端对端直连,如果所述端对端直连建立成功,则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计算机终端建立通话连接,并传递语音媒体数据;如果所述端对端直连建立失败,则结束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对端直连建立失败之后,结束操作之前,还包括:
步骤3,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4,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尝试建立端对端直连的操作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类型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尝试建立端对端直连的操作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指令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选择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时,步骤2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计算机终端通过电路域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并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电路域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并由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终端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选择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时,步骤2中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计算机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并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并由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终端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信令通道后,所述步骤1之前,还包括:
所述计算机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登录用户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登录用户信息具体为:所述计算机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联系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端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策略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中作为呼叫方的任一方从联系人信息中选择联系人作为被呼叫方,并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向所述联系人发起语音通信呼叫。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与所述步骤2之间还包括: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根据映射表来指定与联系人信息相对应的呼叫地址或号码,并根据所述用户策略信息对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的呼叫权限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执行所述步骤2;否则结束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移动网络电路域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具体为:通过VoIP网关建立通话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建立通话连接具体为:通过服务GPRS支持节点/网关GPRS支持节点建立通话连接。
15、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有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的一计算机终端和一移动终端登录即时通信服务器,并建立信令通道后,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1’,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中任一方作为呼叫方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向作为被呼叫方的另一方发起语音通信呼叫;
步骤2’,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
步骤3’,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各自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根据网络类型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通知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分配语音通信通道资源之前,所述移动终端接收用户的指令选择是否使用电路域的语音通信通道或使用数据域的语音通信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电路域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并由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终端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所述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并由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为所述移动终端和计算机终端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信令通道后,所述步骤1’之前,
所述计算机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的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下载登录用户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录用户信息包括联系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客户端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策略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所述计算机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中任一方从联系人信息中选择联系人作为被呼叫方,并通过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向所述联系人发起语音通信呼叫。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与所述步骤2’之间还包括: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接收到呼叫请求后,对所述呼叫方和被呼叫方的呼叫权限进行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执行所述步骤2’;否则结束操作。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电路域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具体为:通过VoIP网关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具体为:通过服务GPRS支持节点/网关GPRS支持节点与所述语音媒体服务器进行IP连接。
26、一种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即时通信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数据、验证呼叫权限和建立移动终端客户端与计算机终端客户端的语音通信连接;
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与所述即使通信服务器相连,用于作为接入网关连接无线网络和分组数据网。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通信设备为服务GPRS支持节点/网关GPRS支持节点。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oIP网关设备,该VoIP网关设备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相连,用于建立电路域的通话链路。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媒体服务器,该语音媒体服务器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相连,用于为实时语音通信的终端之间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实时语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媒体服务器,该语音媒体服务器与所述即时通信服务器和所述VoIP网关设备相连,用于为实时语音通信的终端之间传递语音媒体数据。
CN200610033434A 2006-01-26 2006-01-26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Active CN18896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3434A CN1889611B (zh) 2006-01-26 2006-01-26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33434A CN1889611B (zh) 2006-01-26 2006-01-26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9611A true CN1889611A (zh) 2007-01-03
CN1889611B CN1889611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57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33434A Active CN1889611B (zh) 2006-01-26 2006-01-26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8961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7147A1 (zh) * 2008-04-16 2009-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移动终端和即时通讯电脑的语音通信方法和系统
WO2012151775A1 (zh) * 2011-05-09 2012-11-15 苏州阔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网络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3686646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呼叫转接方法及转接业务系统
CN103888600A (zh) * 2014-02-17 2014-06-25 刘岩 一种即时通信客户端
CN104995876A (zh) * 2013-02-07 2015-10-21 欧朋维克斯有限公司 使用异构网络的通信系统
WO2017054510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过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04915A (zh) * 2017-06-06 2017-09-26 张琪 一种微信全面语音通话及使用方法
CN107332838A (zh) * 2017-06-28 2017-11-07 深圳市欧乐在线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点对点呼叫方法及装置
CN109889405A (zh) * 2019-02-01 2019-06-14 广州汇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电话的通信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2737784A (zh) * 2020-12-09 2021-04-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基于语音通道实现用户数据安全迁移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1609B1 (en) * 1999-07-07 2001-10-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ssignable associate priorities for user-definable instant messaging buddy groups
CN1251108C (zh) * 2001-03-26 2006-04-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US6957077B2 (en) * 2002-05-06 2005-10-18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instant messaging on a mobile device
CN100505807C (zh) * 2003-08-07 2009-06-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在即时通信工具中集成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US7606862B2 (en) * 2004-03-31 2009-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horizing a restricted callable status in 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CN100499722C (zh) * 2004-09-28 2009-06-10 钟志军 实现电话向计算机网络即时通信终端发信息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27147A1 (zh) * 2008-04-16 2009-10-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移动终端和即时通讯电脑的语音通信方法和系统
WO2012151775A1 (zh) * 2011-05-09 2012-11-15 苏州阔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社区网络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3686646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呼叫转接方法及转接业务系统
CN104995876A (zh) * 2013-02-07 2015-10-21 欧朋维克斯有限公司 使用异构网络的通信系统
CN104995876B (zh) * 2013-02-07 2018-09-14 欧朋维克斯有限公司 使用异构网络的通信系统
CN103888600A (zh) * 2014-02-17 2014-06-25 刘岩 一种即时通信客户端
CN103888600B (zh) * 2014-02-17 2016-03-16 刘岩 一种即时通信客户端
WO2017054510A1 (zh) * 2015-09-30 2017-04-0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过程中的数据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04915A (zh) * 2017-06-06 2017-09-26 张琪 一种微信全面语音通话及使用方法
CN107332838A (zh) * 2017-06-28 2017-11-07 深圳市欧乐在线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点对点呼叫方法及装置
CN109889405A (zh) * 2019-02-01 2019-06-14 广州汇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电话的通信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2737784A (zh) * 2020-12-09 2021-04-30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基于语音通道实现用户数据安全迁移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9611B (zh) 2010-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89611A (zh) 实时语音通信的方法及实时语音通信系统
US7672255B2 (en)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conferencing method and system
RU253272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зел услуг доступа к видеочасти речевого и видео вызова и способ добавления видеочасти к речевому вызову
KR101571925B1 (ko) 다자간 통화 단말 및 상기 단말에서의 다자간 통화에서 일대일 통화로의 전환 방법
EP1958467B1 (en) Method of enabling a combinational service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implementing the service
CN1611084A (zh) 电路交换通信和分组交换通信
JP2005502238A5 (zh)
CN104641686A (zh) VVoIP通话转移
KR20110081935A (ko) 컴퓨터 디바이스를 위한 sms 기술
WO2003094475A1 (en)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ubscriber with an anonymous temporary subscriber identity and a dual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97829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09052746A1 (fr) Méthode de lancement de conférences, mandataire de services d'applications, serveur de conférences et système associé
US20080076362A1 (en) PTT system,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PTT communication, PTT management server and terminal device thereof
WO2004049739A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searching address and locating a correspondent node in a wlan
CN1134944C (zh) 通过分组交换网提供移动交换和多方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46055A (zh) 一种sip终端的短信功能实现方法及相关的系统
WO2007100949A2 (en) Voice gateway for multiple vo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018760A2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of initiating file transfers from voice endpoints
EP2090057B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761261A (zh) 在综合业务中实现能力协商的方法
GB2352125A (en) Wireless intranet office
KR100687266B1 (ko) 유엠티에스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화중 상대방 단말기의성능 확인 및 서비스 연결방법
CN117397220A (zh) 用于促进一级号码的路由的系统和方法
CN1774128A (zh) 软交换网络中的sip游牧方法
KR20090034594A (ko) 아이피 멀티미디어 서브시스템에서 파일전송 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